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蒙学>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2-03-16 20:50:03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被学校老师特邀参加侄女所在小学举办的“成都市‘孝在我心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参加这个活动后,我的思想深受“孝”和“感恩”文化的洗礼,震撼心灵,受益匪浅。加上不久前拜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并对照这些年自己的行为,扪心自问,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想法,原来都着实不足,深感惭愧。

《弟子规》读后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传承下的精华。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它是为人子的本分。生活中,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节。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从生活点滴做起,从我开始,要做到孝在我心中,感恩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中强调“入则孝”,就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偿。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孝养父母,我们主要三位一体:第一是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第三是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融入在生活细节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

  对父母的感恩就是“孝”。推而广之,感恩则有更大的含义。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报;怒,是培养我们耐性的时机;哀,是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先兆;乐,是生活对我的泰然处世还以的笑容。如此,还会有什么再影响到自己平静的心绪呢?别人对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们自身有所缺陷,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别人对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诉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就必须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作家余杰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比对对方的伤害大。”学会感恩,懂得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是面镜子,学会感恩,对生活时时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会还你以微笑。

  因此,“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的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02-20

弟子规读后感05-12

弟子规读后感05-13

《弟子规》读后感05-13

《弟子规》读后感05-14

弟子规读后感05-14

《弟子规》读后感05-16

《弟子规》读后感05-16

弟子规读后感05-16

弟子规读后感05-16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