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10-15 18:17:09 三国演义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对刘备的描述体现在“仁义”二字上。战败后,刘备带着人民一起逃跑,众将劝刘备弃民逃跑,刘备说:“你等着欲陷我于不仁不义?”作者用奸雄二字来形容另一个主角曹操。虽然曹操有远大的志向和聪明的头脑,但为了实现自己的霸权,他毫不犹豫地杀死了无数忠诚的人,傲慢地喊道:“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人物描写观点鲜明。

  就我个人而言,在三国,魏延是一位懂得大义、懂得时事的英雄。刘备想和人一起渡江去襄阳,刘聪拒绝开门,魏延站起来喝了一声:“刘使君是仁义之人,今天为救民而投,何必拒绝?”并砍死守门员,要把刘备放进城里。刘备和诸葛亮不领情,因文杀出阻拦,没有进城,魏延不得不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欣赏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罪处死黄忠。关键时刻,魏延挺身而出,骂韩玄残忍不仁,轻贤慢士,然后砍下韩玄的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忠于刘备的忠诚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位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的。也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而久之就会反骨,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按照这个逻辑,所有的叛军降将都应该被斩首。最后,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影响了魏延一生的未来。

  魏延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勇敢杀敌,做出了汗马功劳。然而,当诸葛亮获得西川奖时,即使是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与黄忠同等资格的魏延被排除在外“五虎上将”此外。这极大地伤害了魏延的心。其中之一。

  诸葛亮一出祁山,魏延就想出了一个主意: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纠正魏延的建议,以陈仓或斜谷为主力,以陇右为主,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攻打长安,秦川就能一举确定。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坐失良机。反过来又嘲讽魏延:“你认为中原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吗?假如有人埋伏在山中截击,管叫你去不回!”结果诸葛亮还是把全国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战争。此其二也。

  五丈原交代后事时,诸葛亮委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给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以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就资格而言,他最老的;说到功劳,他是最大的;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最后这个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失衡时做出异常行为:放火烧了蜀军撤退的栈道,威胁要俘虏杨仪。最后,杨仪和马岱共同斩魏延。此其三也。

  魏延悲剧命运的结局与诸葛亮的就业方式密切相关。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总是对魏延有偏见,并在魏延面前说了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如何冲锋陷阵,屡立战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是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是导火索,诸葛亮死后就爆发了。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也毁了他苦心经营的生活“兴复汉室”伟大的事业。在几个关键环节,在错误的地方,选择错误的时间,任命错误的人,导致失败,后悔一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5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27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9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经典】07-20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3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7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9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8-04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