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1
《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著名长篇小说,有许许多多的人品读它,评论它,研究它的书刊,文章更是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编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诡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乱世出英雄,在起义割据混乱的年代,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
这些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作者用文学题材写出了前后九十七年的中国历史。规模宏大,气象宏伟。其他小说都望尘莫及,这也是其他小说无法比拟的。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2
今年寒假,我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文中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有乐不思蜀的刘禅﹑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和重义的关羽。而三国的三位君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首先说说刘备,他为人厚道,识大体,顾大局。比如三顾茅庐,为了统一乱世,他牺牲很多时间,三次才请到诸葛亮。他还十分重视兄弟情谊,对关羽、张飞关爱有加。虽然刘备优点很多,但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受到巨大打击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关羽和张飞被杀害后,刘备就变得性情急躁,不听诸葛亮说的话,执意伐吴,最后死在白帝城中。如果那时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国的大业。
接着来谈谈曹操,曹操对于人才求贤若渴,他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勇猛的将士和高超的军事策略,统治魏国时百战百胜。可心胸狭窄,甚至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杨修偶尔跟他开点小玩笑,结果却被他杀死了;华佗好心为他剖颅治病,结果却被他起疑心杀死了。赤壁之战,因为周瑜使出了一点小计策,他竟然杀掉了能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张允,导致魏军没有好的水军将领,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舟战术,结果被孙权刘备联盟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这一个个充满鲜血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怕,不能不说是导致魏国衰败的一个原因。
最后来讲讲孙权,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孙权能合理运用将士的才能、敌人的弱点来赢得战争,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
从魏﹑蜀﹑吴三国里的三位君主身上,我懂得了很多,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不能急躁,要三思而后行;在学习中,不要为取得一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能心胸狭隘,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要团结互助。我相信,只要从现在一点一滴地做起,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成为一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3
三国,这是英雄的时代,无数英雄人物浴血奋斗,在华夏大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是传奇的时代,一张张壮烈的画卷记载了不屈的精神,见证了奇迹的诞生;这也是梦想的时代,低沉的歌声余音绕梁,将我们带入那有梦的三国······
诸葛亮有梦想,他希望辅佐明主,开创一个盛世。他于隆中定三分天下之计,于赤壁定计破曹军,于白帝城受先帝托孤。为实现心中报负,他鞠躬尽瘁,竭诚而忠,六出祁山,剑指中原,可惜食少事烦,终病逝于五丈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尽管他的坚持失败了,但他无悔,只留下了时不我待的叹息。
曹操有梦想,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是他的.奸诈和残忍,常常有人谴责他的野心与疑心,殊不知他的梦想只是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汉征西大将军墓”,殊不知他三次发布招览令,使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殊不知只因踩踏了农田,他就割发以谢罪。他并不是圣人,也会犯错误,赤壁大战时的一意孤行,西凉战马超割须弃袍,为掩饰自己的过错而怒杀杨修,但他也是人,正是拥有这些缺点,他才会更像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在众人眼中,他总是那个杀伐果断的枭雄,无论什么挫折都不会使他失去希望,无论什么困难在前面他都会将其粉碎。只有在身边没人的时候他才会流露出那一丝软弱,感觉到孤身一人的寂寞,但走上了这条路终究不可回头,因此他也只能在寂静孤独的夜晚发出“对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叹。在这个时代,他拥有最强的实力,却也有最难缠的对手,以至于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梦想,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
丁奉有梦,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上演了”雪中奋短兵“的奇迹;沮授有梦,他矢志于北,尽忠于主,临行刑前仍要求面北而死,诠释了不屈的精神;典韦有梦,他于危难之际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为报曹操知遇之恩,掩护曹操逃出宛城,自己却战死沙场,书写了悲壮的传奇。
一位位英雄人物,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交织在了一起,组成了一首梦想的赞歌。这激昂的歌声,打动了每一位听众,激励着人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向着远方的目标而前行。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4
外面艳阳高照,阳光的气味香喷喷的,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在这样的好天气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喜爱不已的场景便是火烧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大军晕头转向,连曹操也差点丧命。但在这次的战役中,最大的功臣还是黄盖,如果不是他诈降,曹操也不会上当受骗。
读着这个故事,我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副大火连天,一只只战船被慢慢烧掉,船上的将士仓皇逃窜的场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窜,结果被关羽抓住的情景。就连窗外的树叶也“沙沙”作响,好像在说:“我们的祖先见证了赤壁之战”。这本书让整个故事的情节活灵活现得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火烧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劳,而三英战吕布则是真刀真枪的打仗了。从“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吕布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吕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胆量敢跟吕布对战的,也一定不会是普通人。刘关张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跟吕布对战,也一定是有勇有谋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觉到了战场上穿过来的阵阵杀气。这时,我觉得,就连天也阴沉沉起来,太阳躲在云中不敢出来,仿佛被他们四人的武艺和智谋给吓坏了。就连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来,仿佛看到了什么异常危险的事情。
文臣武将,各有所长,虽然我非常羡慕武将的.武艺高强,但是我还是更佩服文臣的机智聪明。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广为流传,面对艰巨的任务,他也能冷静思考,把曹操的箭给取到手,让周瑜自叹不如。
这时,窗户外面安静了下来,传来一阵阵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对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说话了,连花儿也为诸葛亮献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空气也清新了,鸟儿的清脆歌声再次响了起来。而我的心中却是对文臣武将的敬佩之情。《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妙不可言!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相关文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09-20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后感04-29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1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0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7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4
三国演义读后感11-29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1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