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12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五千年的古代中国,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这璀璨的文明之下,积淀了独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的文化中尤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却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闪耀在千千万万惊奇的人们眼前。
四部名著虽大,但与中国有史以来人们所创作下的作品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谓四大名著,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它在历史上曾被多人多个阶层拜读过而已。在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国演义》是最受平民欢迎,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古典名著,时光走过数百年,自人们从枯燥无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来,人们所涉猎的书籍可谓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人说《西游记》太过空虚,不实际,有人说《水浒传》充满了大男子主义,没有文学韵味,有人说《红楼梦》太过婆妈,一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只有《三国演义》为万千大众所青睐,尽管依然有反对之声,说它只不过是迥异于《三国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读它,品味着它,总之,穿越数千年,《三国演义》经受住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乃至外国文学史的宠儿。
从表面上理解,所谓三国演义,也就是三个国家,三个集团的人物的一出“演义”大戏,这与水水浒传有相同之处,《三国演义》正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像关羽这样的豪迈英雄,一个又一个像曹操这般的奸诈枭雄,一个又一个的像诸葛亮一般的济世奇才所组成的书,所谓声势浩大的赤壁之战,唇枪舌剑的舌战群儒,也不过是逢场作戏的配角,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其真正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书读完,仿佛与刚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见了张飞的勇猛,关羽的正义凛然,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老谋深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这些,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了,或许在看过司马懿,许庶,庞统的奇才大略之后,诸葛亮那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计依然可以给我们以无限的新鲜感,可是这样读过《三国演义》之后未免令人产生了审“才”疲劳,读多了反而会令人产生厌倦感,失去了一读再读的兴趣,相反,诺我们从诸葛亮在刘备一手缔造的集团之中的为官之道之处细细品味,不禁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刘备有幸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后,在“复兴汉室”的艰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篱下的他,虽然有英勇无比的关张两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觉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没权,二没钱,三没势,又怎么会有人投靠呢?可上帝给每一位渴求贤才的“军阀”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诸葛亮这位济世奇才送给了这位穷困潦倒的“没落皇叔”,虽然,刘备毕恭毕敬地从穷得响叮当山沟里请来了这位军师,对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刘备这个用“血缘关系”堆积起来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脚可谓是难中之难,像孙乾,魏延这样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铲除,心细的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不同于其他的贤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马就投奔他人帐下,临走时还细细嘱咐弟弟要尽心管理家务,好像到了将来要告老还乡,对刘备手中那前途无量的“家业”没有丝毫贪欲一般,也不同与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还威胁主上的`统治,最后被当作威胁被铲除,诸葛亮不仅在刘备这个巨大的宗亲集团中始终以一个助手的姿态做事,也不在刘备的眼皮底下拉帮结派,不管是有意无意,恐怕将来刘备在肃清内奸时绝对不会将麻烦降到诸葛亮的头上,不象历史上一些功高盖主的人,忠心为主子服务,最终却落得被杀的下场,不然在刘备临终托孤之时有怎么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经营一世的蜀国交付于诸葛亮一个外人,而又不将其交给关羽张飞这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们的后代呢?
当然,幼主幼小无能,好吃喝玩乐这是刘备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无法信任这样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将大壁江山交与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诸葛亮勤勉一世为刘备打下江山,以及他别具一格的为官之道,让刘备不忍心也不敢怀疑他的“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图,在这布满了重重困难的为官之道上,诸葛亮得以尽情释放他的才华,而又进退自如,最终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与朋友之间,在班级之中,在复杂的“办公室政治“之中,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诸葛亮的为官之道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难题的良策,也许,最吸引各位“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战场硝烟,热血挥洒。若不是误打误撞翻开了《三国演义》,我又怎会明白。那在浪花中淘尽了的如烟往事呢?
——题记
晴朗的下午就像一壶暖酒,很容易让人陶醉在这一捧轻纱般的阳光中。窗子旁边一棵高大的杨树,正奋力撑着宽大的臂膀,扫出一片荫凉。树叶绿得就像是从一汪秋水中掬上来的,阳光淡淡地从缝隙中漏下来,洒下一地斑驳光影。这样的美好时光最为短暂。
夏天来了,知了趴在树枝上一个劲儿地发出那干燥的叫声,我这才意识到时间溜得太快。不知不觉之间,那本砖头一样的《三国演义》已经被我读了一大半了。
与许多女孩一样,曾经的我常常静静捧读《红楼梦》,不知不觉早已泪湿衣衫,心房也如同桃花瓣一样柔软潮湿。只是我没想到,有一天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去看那硝烟充盈着的满腔热血的世界。偶尔翻开那本沾着厚厚一层灰尘的《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便被带进了那热血沸腾、令人激动不已的三国乱世中,不能自拔。
本来应该像个淑女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龄,而我却完全无法做到那样文文雅雅的样子。本来应该感叹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者低吟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偏偏觉得这些风花雪月的诗词虽然充满美感,却过于小资情调,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哪里抵得上杨慎先生的《临江仙》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大气磅礴?疯狂的我,甚至将它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在桌子上,毫不在意会遭遇老师的批评。
“你这样可不像个女孩啊。”老妈看着这个突然“性情大变”的我,眉里眼里露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你可真是性情大变哦。”
我愣了愣,然后笑了起来,我的性格的确变了一些。曾经那个在阳光下捧读红楼,读到“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时候,泪水从眼角溢出的女孩不知去哪里了,在时光中似乎已经悄然转过头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兴高采烈地看《三国演义》,看到精彩处会拍案而起的女孩。或许这样并不怎么像一个父母眼里合格的小女生,或许女孩子读三国就会有些疯疯癫癫,然而我喜欢那样的故事。
总是不禁想起,那个落日残阳映照的沙场,英雄的浴血拼杀。或者羽扇轻摇的高人,不出茅庐却知天下事,与敌人斗智斗勇,令人感到心潮澎湃。而我同时也知道那是一个生民百余一的年代,灾荒,战乱,令人心痛。我却依旧一页页贪婪地翻看。或许我的心里本来就有些或多或少的英雄情结吧。
随着书页一页页翻开,一个个在风雨中浮现的英雄逐渐映入了我的眼帘:欣赏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豪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轻轻地将这一行字念出来,我想他们一定将要为了平定天下而努力,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终究是迈出了豪迈而又艰难的脚步。桃花纷飞,曾经我在《红楼梦》里看到了林黛玉的忧伤多情,然而,同样的桃花纷飞,我却看到了英雄豪迈,义薄云天。
凤仪亭的一出闹剧,貂蝉的精心策划,谁说自古红颜祸水?正是貌美如花的貂蝉除掉了无恶不作的董卓,虽然没有别人的血腥厮杀,却能用柔情智慧让天下平安。貂蝉,不愧是我之最敬。
我也看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忠义勇。关羽降汉不降曹,对于结义兄弟刘备的忠诚岂能改变?没有“三姓家奴”的忘恩负义,只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没忘桃园三结义的“义”。关羽,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古城会兄弟相逢,那是怎样的欢乐与喜悦?在落花满天的桃林里相逢,依旧是义。曾经,我看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而今我明白原来温柔美丽的桃花也可以作为英雄花。
“乱世之奸雄”曹操,雄才大略,腹有良谋。尽管在戏文中被画成了一张大白脸,然而他的功绩却无法在历史的河流中淹没。他自己说过,如果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绝不是空话。就算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也无法忽视他的历史功绩。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刻画出的是一幅寂静美丽的夜景。孔明和周瑜可以联手把他的船烧了,却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好诗好句。
我也看见不出茅庐却知天下三分的`诸葛孔明先生。孔明虽说是个军师,并未像关羽一样在战场上血染征袍地厮杀,然而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一意辅佐刘阿斗,兢兢业业地为刘备亡后的蜀汉撑起一片悲壮的天空。后人提起蜀亡,总是长吁短叹,叹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最终还是无法扭转乾坤,而我仍深以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合上书页,我长吁一口气,然而那一首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依旧回荡在我的心中,如同滔滔江水,不停不息。
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夫英雄者,有包容宇宙之机,有吞吐天地之志。”能在如水的月光下,与好友煮酒论三国,真是一大快事。在时光的尘埃中沉湎的三国英雄们,月光中纷纷显现,我只觉得,我们是江渚上的渔樵,看那滔滔江水,品味那三国往事。
在我这个年龄的意境里,没有草长莺飞,没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诗情画意,只是因为不经意间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于是才邂逅了英雄热血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而且,即将离开初二的我,很可能马上就要和我钟爱的《三国演义》挥一挥手,说一声再见了,就像当初告别《红楼梦》一样,无奈地将它放进书柜。
我想《三国演义》,是一个盛开了英雄之花的地方,一首首豪迈悲壮的英雄之歌,在滚滚长江的浪花中淘尽了往事……
窗外,阳光正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读完一本三国演义,只觉心中仍涛涛回荡着万军阵前绝世武将拼斗时兵器的铿锵声和呐喊的厮杀声,还有立于大殿之上侃谈治国治军大道的军师平静的语音语调。但是,我最敬佩的是那些以独有魅力使文武群臣皆心悦臣服的诸侯王者,以从容的姿态坐在针毡宝座上,他们之中无一不是雄才大略者。
袁绍出身在有四世三公之称的名门望族,他可谓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初期最有名气最有声望的一路诸侯,无论是军队还是将领数量都领先于群雄。他二十岁就已经做官,后来假意隐居洛阳,暗地里却结交了如张邈、许攸,曹操等有才谋的人。那时的东汉是一个宦官当权的时期,宦官集团迫害官僚,欺压百姓,使朝内外皆风声鹤唳。袁绍的目的就是为了组成一个政治集团打到宦官们的专权行为。在宦官集团的警告下和叔父袁隗的责骂下,袁绍依旧没有放弃内心的报负,暗中等待时机。
上天只给有准备的人机遇,黄巾起义如同一柄巨锤打破东汉王朝这摇摇欲坠的锈鼎。时任大将军何进召门第显赫的袁绍就任校尉。何进与袁绍皆有意打压宦官,只可惜何进志大才疏,关键时刻不听袁绍的建议,最终导致身死。袁绍后来有抓住时机与同党领兵入宫假称奉诏杀死一干宦官,导致少帝被心怀不轨的人挟持外逃。袁绍欲快刀斩乱麻诛杀宦官,遇见不长胡须者不论老幼一律诛杀,故许多无辜的人被处死。一件本来的好事都变得更加糟糕,天下乱成一团,给了董卓这类野心家有可乘之机。袁绍这位后来的讨董盟主负有罪责。
袁绍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无比莽撞的将领,但是到后来好像又转了性子,胆子是越来越“小”了。找董卓进京勤王的昏庸主意就是袁绍和何进出的,估计年轻莽撞的`袁绍也没料到董卓会带这么多兵马,到了几乎人人都知董卓居心叵测。有人建议袁绍带兵袭击董卓,史书上记载袁绍在董卓强悍的军事实力下害怕了,到后来董卓废皇帝时袁绍始终敢怒不敢言,后来因恐惧而外逃。其实我认为袁绍此举实在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袁绍如果是身死当时,后也就不会有一个声名能震慑群雄的盟主带兵反董给董卓四面受敌的困境。袁绍如果真的害怕董卓,完全可以逃出去隐居,他为何还要冒这么大风险率领诸侯集体反董呢?况且当时袁绍还被董卓受了官职完全可以不理政事做个富家翁,可是袁绍没有这么做。他忍辱负重放弃了偷袭董卓大军这么一个成功率极小的计策,背上了胆小怕事的骂名,战战兢兢地召集诸侯讨伐董卓。在一代盟主的风头背后,又藏了多大的风险!若失败,袁绍几乎必死无疑。于是袁绍的外逃避免了董卓的疯狂报复和加大搜刮力度以扩充军备的可能,给以后的盟军减少了阻力。袁绍做了一个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他知道他自己的身份的重要性,四世三公!足以统帅诸侯,足以给大军一个正义的理由:“兴复汉室,讨伐董卓。”与其说袁绍胆小了,不如说他成长了。
袁绍后来果然煽动起了各地兴兵的诸侯并被推为盟主。事与愿违,袁绍虽然贵为盟主,却怎么也指挥不动这支大军。各路诸侯其心各异,谁都要为自己谋划后路。打败董卓之后谁为主,谁又愿意将基业奉送而臣服?不仅这样,还有可能被人吞并,被诛杀。于是袁绍的联盟军空耗兵粮,最后这帮诸侯们一个个作鸟兽散,讨伐大业有始无终。这怪不得袁绍,就算是军神面对这样一支军心不稳的杂牌混合部队也要为难。然而袁绍自己都没想到这次讨伐造了个乱世枭雄刘备。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电视画面:外有一探子来报,说华雄带兵来攻。这时候有诸侯亮出自己的将领对敌,但是不过半柱香的功夫盟军将领就被斩了。这时候关羽非常神勇的站出来,刘备当然也站出来了,意思是说我二弟可以斩杀华雄。这时袁绍恼羞成怒,意思是我军中大将上去都不成,你个小兵还能翻了天?然后大骂尔等大胆之类的话语,然后曹操跑出来当和事老……
为何袁绍会如此大怒呢?对刘备天生有好感的三国迷们每每跳出来大骂袁绍嫉妒贤才、治军昏庸和自大自满等等。我只是觉得我们把问题想简单了些,一代盟主在青年时期为了打压宦官都能够召集贤才形成政治集团的人会嫉妒贤才吗?在华雄难求一败时一个人甘愿一战难道就进行讽刺?作为一个枭雄是不会有这样的毛病的。我们再看关羽那形象,面如重枣、浓眉大眼、胡须飘飘,还手持一特重的青龙偃月刀。何人不觉得一股英雄气息逼面而来?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会想结交或招纳这样一个人而不是对其加以鄙视。但是刘备的自我介绍就要好好琢磨一下,他仗着自己姓刘就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当世皇叔,帝室之胄!袁绍能够当上盟主显贵于群雄的资本就是他“四世三公”的身世,刘备在诸侯前说他是帝室之胄简直是踢场子,意思不就是他刘备更有资格当这个兴汉的联盟盟主吗?于是袁绍害怕了,看这摸样这关羽是有点本事,若其一战功成而刘备依仗这大将的声威和他自己的身世不还得爬到自己头上?所以袁绍破口大骂其狂傲并之后一直想把刘备软禁起来。刘备这个人杀也杀不得,放也放不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独爱《三国演义》此书,今来评——我眼中的三国是如何的。
先来做个科普介绍。《三国演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三个国家,三个统帅,在那个硝烟纵横的年代,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角逐,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人形上的……配合了当时广袤的背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某个时期古代的雄伟壮丽山河打拼的伟图,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悠久历史,浓厚蕴含,耐人寻味;沧桑故事,沁人心扉,深触人心;孤雄群英,璀璨人物,令我落泪又痴醉……而其中的故事,自然是多不胜数的,每一个性格的刻画,都会引起不同的共鸣!
百十智圣,独爱凤雏!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便可安天下。”让我们了解了妇孺皆知的诸葛亮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那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让刘备有一个名正言顺得到西川的理由,不惜以命相博的庞统。
自古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以貌取人。相较于诸葛亮的年轻俊秀,长相砢碜的庞统,自然会被人所忽略。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被求贤若渴的刘备所发掘,从而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与其说是庞统成全了刘备取西川的夙愿,倒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庞统的满腔抱负!
千百英雄,独恋枭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欲杀贼,必先屈身事贼!”狂傲的话语,除了一代枭雄——曹操,有谁敢言?从孤身入虎穴刺杀董卓,到误杀吕伯奢一家之后的斩草除根,再到赤壁之战败后的积极乐观,更到最后因为多疑猜忌而杀杨修、忌荀彧、防司马懿……
这一切的种种无疑都在向人们证明着那首《龟虽寿》里的豪情壮志,以及那种不甘平庸的不倒翁精神。
哪怕屈身于贼,他大气,他忍让,他机智,他做事果断,他珍重人才……故而有了现代的枭雄之伟称。
依稀记得煮酒论雄之情节,多么令人紧张又热血……
袁术何?冢中枯骨。
八骏可为?虚名无实。
江东孙伯符?借父之名尔……
万千凡人,独喜杨修!
“一人一口酥”、“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两句话让我们记住了喜欢出风头的杨修。谋者,应大智若愚,不该自作聪明,更不能随意臆测主子的用意。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更何况,他伴随的还是那个生性本就多疑善妒的曹操呢!有此结局也是意料之中。他能看破曹操的用意,却看不透曹操那忌贤妒能的本性。如果他能懂得何时显才,何时用,估计他必当会成为继荀彧郭嘉之后的又一大谋臣……
人物特色各类齐全,从平凡到不平凡,一路路走来,英雄与凡人都累了,但他们都创出自己的辉煌——这是人物!
在大千世界很东西会流失,会消失,可是一本书却将更多的东西留存了下来!他们有着自己的战绩,有着自己的骄傲,即时在黄泉重聚,即时躯体埋于黄土,那事迹依旧会随书被人永颂。
这战绩有成功,更多的是在那背后的失败所铸就的成长……
三国纷争战事起,汉末谁曾命诸侯。
白手起家刺董卓,却被追杀无颜色。
三换宿主不得顾,谁叹玄德是明主。
唯后不得圣主心,只将才华葬落凤。
多次不违直谏言,却被年轻负才华。
谁想当年风发时,至今却是无善终。
从人到事,从古到今,从观看影视剧到书中文言文,从说到写,一句经典的`题词总是在我脑海盘旋,不停地徘徊,不停地在被吟诵着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便是震撼了无数人的——书魂!
人物?事件?书魂?这些单纯随书,略失慕艳意,真正的想法其实还有这很多很多,待我一一做解。
此书为经典,四大之一,个人认为不仅是内容、深度,更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使我对于三国有了更大的兴趣,那就是——一个成功作者的成长史!
刚开始“被斩于马下”“一刀,斩于马下”“战数回合,不敌”等彰显出了一个新秀对于战斗过程的不擅长,后一章章的进步,一章章把我代入,一章章令我刻苦铭心的震撼。
刚开始的人设,印象最深的是燕人张飞,特逗特好玩儿特厉害。“哥哥心肠忒好”“叉叉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叉叉,和你并三百回合”……如此憨厚形象着实令人莞尔,虽真是却又隐隐不妥,直到后来,见他智擒刘岱,印象一大翻转!令我刮目相看,其大智若愚,其勇攀比吕布,其憨厚已于其表。这在我看来不单单是人物的成长,也是作者的把控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故事的情节是需要沉淀和酝酿的,我想作者当初也是这般,与书为友,用尽经历挥洒笔墨,将自己所爱所感所经历的,一一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出来。
那么,合上书的你,对此书有了解了么?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从小就立志要读,但每每翻开,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十八路诸侯的开篇,人物之多、情节之交织且风云变幻,以那时候的耐心,根本等不到主要脉络清晰,就无疾而终了。20xx历时半年,拣着空读完,感慨名著能称为名著,真的是名下无虚,有古典小说的文字之美,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更有权谋兵法历史知识的丰富。迟迟不知从何写起,深感思维和语言的不足,无法妄加评论,仅记录一些个人感悟。
《三国演义》常被拿来与《三国志》相比,被诟病不遵照史实、有失客观,但演义胜在装饰性和故事性,说书人手执折扇,胸无点墨之人亦知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煮酒论英雄等典故,而诸多戏曲如《定军山》《单刀会》《长坂坡》等等更是家喻户晓,传诵着那个兵荒马乱英雄辈出的年代,让在有着上千年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极短暂的一段,却成为传奇。
三国是人的三国,是文臣武将的演义,文有谋臣如魏之荀彧、郭嘉,深通经史、腹有良谋,曹操评价二人之机智“虽陈平、张良,何可比也”,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司马懿蛰伏半百终成大事;吴之周瑜文武双全,巧用连环计,赤壁一战强撸灰飞烟灭,青年陆逊智勇兼备,不急功近利,巧夺荆州,夷陵大获全胜;蜀之诸葛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火烧博望惊退曹操,舌战群儒沉着应对,空城一计以一敌众,七擒孟获平定南蛮,隆中对、出师表,从三分天下之构想到平定中原之雄图,为先主之知遇之恩,六出祁山鞠躬尽瘁,五丈原的一抹夕阳下,“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羽扇坠落;而那个天水人姜维,上有昏庸之主、下无可用之将,外有虎狼窥视,国将不国,独木难撑,但至始至终战斗到底,不忘丞相遗愿......
武有勇将如关羽,读春秋左氏传,使青龙偃月刀,手起刀落提头进帐,而其酒尚温,文丑颜良劈于马下,纵横难挡,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只为旧主,华容道义释曹操,忠义所在,刮骨疗伤依然谈笑奕棋,美髯公的忠勇义,于庙堂或江湖都成千古佳话;燕人张翼德,环眼圆睁、虎须倒竖,性情中怒鞭督邮,为大业义释严颜智取瓦口,最是那虎豹一声喝断当阳桥;那个“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策马挺枪如入无人之境,手起,刀枪若舞梨花,血染袍甲,杀透重围单骑救阿斗;黄忠老骥伏枥,百步穿杨,功勋之最在定军山;再如典韦之勇冠三军舍命救主,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许褚颇有虎侯之威,即便是那个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吕奉先,也曾是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的霸气儿郎啊!
一个个智士名将悉数亮相,更有许多无名小卒一闪而过,每个都骨血饱满。大丈夫或腹有谋略运筹帷幄,或挺戟跃马搦战拼杀,或仁义或奸猾,或至情至性或心机深沉,每个人都活出了短暂又灿烂的`光芒。
三位主公,曹操讨董卓剿黄巾、灭袁绍定刘表,是那个胸有鸿鹄之志、不与竖子为谋的一代枭雄,也有赤壁遇周郎、败走华容道、割须弃袍夺船避箭的折戟沉沙,有文韬武略却疑心重重,杀吕伯奢、杀华佗之无辜,但也每遇良将“不忍以力拼之,思计招谕”,识人爱才,是奸佞之人也是一方英雄;刘备白手起家,织席贩履为生,但他心有志向百折不挠,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一边是报国家安黎庶的壮志,一边是仁义为先的优柔寡断,不舍百姓险些被擒、怕落口实错失良机,本来易如反掌能夺的荆州西川却费尽周折,报弟仇心切而战略失误,因仁义赢人心成就帝业,也因仁义失良机霸业难成;孙权继承父兄之基业,又有良臣强将扶持,他审时度势、举贤任能,不管曹操大军南下,还是刘备举国之力东征,他终保江东,“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辜负兄长伯符之愿,他做到了。
每每看到英雄落幕,心中难免生出哀叹,孔明一生鞠躬尽瘁,周郎无奈“既生瑜何生亮”,姜维有勇有谋,怎奈遇的是奇才邓艾,马超许褚酣畅之战“一百余合,胜负未分,俱换马匹,又出阵前”,棋逢对手成全了最耀眼的彼此;关羽黄忠一个落马不杀、一个射其盔缨,心中都知彼此“忠义之士”也,不忍杀之,英雄识英雄,英雄惜英雄;曹操之奸复杂,刘备之仁也复杂,这些内心的挣扎,不论兵刃,在那个雨天,天下未分,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也是一帧美好之景......若不是这乱世,曹操会不会冬夏读书、春秋骑射,做一征西将军足矣;而孔明躬耕于南阳,卧龙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云悠悠;遥想周郎,定是弹琴奏乐,小乔相伴,怎不胜过金戈铁马?
让人喝彩、感慨又唏嘘不已的人生啊,那些搦战厮杀,那些斗智斗勇,都随着长江东逝水而去,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终被浪花淘尽,但都灿若星辰。
用它的开篇词结尾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外话:除了书,顺便夸一下94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唐国强的孔明鲍国安的曹操,无人能超越,剧情遵照原著,紧凑不拖沓,重点又详尽突出,台词尤其是经典片段,完全搬书中半文言半白话,亲测孩子为了追剧情,对原版书也可以具备阅读能力。去年隐秘的角落等剧火爆时,看过一个很客观的评价“现在的爆款剧只是达到了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平均值”,深以为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诸葛亮用计火烧博望坡后,夏侯淳大败而归。
曹操知道后便领大军来攻打刘备。在曹操攻打刘备前,诸葛亮就说过,为了抵御曹操的大军,须取荆州为安身之所。可是刘备这傻脑筋,一心为仁义,说刘表是他同脉之人,汉室宗亲,哪能去占领他的地盘。就算是刘表快要病死了,那这荆州也是该他的儿子继承。人家曹操都快领着大军来了,你还在这里发慈悲。就在曹操准备派军攻打新野时,孔融谏曹操说,咱不能行无义之师,恐失民心。曹操哪能听这家伙的,先前推荐的祢衡就很混蛋,更何况是和他是朋友的孔融。啧,之后呢经过一小人,郗虑的打小报告。(孔融之前得罪了郗虑。)因此,孔融就被曹操给杀了。他俩儿子倒是冷静的很,当得知父亲和自己都要被杀时,竟静静地坐在家里,下棋。这等心性倒是值得嘉奖。还有,孔融你的知名度最大来源也就是四岁让梨了吧。后边,真没见你怎么有过大作为。现在还被曹操宰了。
刘表病危,把刘备叫来后说他的病已经病入膏肓,没得治了。他的儿子也没有才能去管理荆州,希望刘备他能当荆州之主。刘备这家伙,说他一定要竭力辅佐刘表儿子,绝对没有其他想法。刘备,你忘了你上次在和刘表喝酒时不小心说出的话了吗?现在还来这套。刘表大儿子,刘琦,来看望他爹,却被人说住了。他,就这样回去了。你这大儿子当的,可真憋屈。先是被蔡夫人逼的不得已求助于刘备,刘备让诸葛亮帮他出了一个计谋,领军在外可免除蔡夫人的残害。后是自己来看望自己的老爹,被蔡瑁这家伙给说住,只好回去了。你知道你父亲是很想见你的吗?最后他大叫数声吐血而亡。就这样,你的'位置也被你弟弟,刘琮给夺了。怪谁呢?废长立幼这事肯定会引起人不满,李珪就这样做了,自然,也被斩死。刘琮这也是个怂包蛋子,看见曹操大军之震势,怂了。召集谋士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投降曹操。曹操知道后可是很高兴,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获取荆州。送降书的人在回去时,被关云长关大爷逮着了。送书这人,宋忠,也不会说谎话,几眼几句没骗过关羽,再加上一直盘问,只好说出前后事实。刘备闻之大哭。你怎么光哭,你的谥号可是昭烈皇帝,烈呢?我就光见你懦了。演义和史事差距好大。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可是干过不少有胆气的事,例如,张飞怒鞭督邮这事,其实是刘备干的。还有火烧博望坡,也是刘备干的。唉。这些英勇事迹都给张飞,诸葛亮,以在演义中凸显他们的性格特点,这反倒使刘备在我印象里是个爱哭鬼。至少我看完一遍三国演义并且不知道三国志时是这样的。
当曹军已经到达博望时,诸葛亮出谋划策,说要去返程暂时躲避,并且四处张榜,以告诉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你们愿意跟我们樊城,就去。此榜一出,大堆百姓愿随他们肯定会后悔带着这些百姓的。之后诸葛亮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吩咐众将官该怎么做。关羽被派到白河,去用沙袋遏制其上流水。第二天三更,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听见下流有人喊马嘶之声就把布袋撤了,放水淹之。这已经属于修仙范围了。还有关大爷干脆叫大禹二号吧,之后不是还有关大爷水淹七军之事嘛,看来关大爷很适合玩水。张飞则是去白河水流缓慢之处去埋伏。赵云则是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赵云在这里边算是兵最多了的,关羽一千,张飞一千)在东西南北四门各埋伏。西南北三门之军,等到曹军进城安歇民房时,用些可以着火的东西,点了这里,独留下东门不燃。等到着火,曹军肯定是领兵从东门而出,这样,赵云领兵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剩下还有两将,懒得说了,就糜芳眼熟点,刘封,真没印象。当曹军引兵到达鹊尾坡时,许褚看见坡前有一簇人马,打着青、红旗号(这也就是刚才糜芳和刘封领的部队)就下令停止前进,并告诉曹仁。许褚觉得前边有伏兵,但曹仁觉得前面没有伏兵,便下令继续前进。谁叫曹仁官大呢,对吧。事实上,曹仁的行为也是对的。许褚前进时,抬头一看山,刘备和诸葛亮在山顶上对坐饮酒。这嘲讽开的,满分。有句话说得好,你必须先攻打这个带有嘲讽的仆人不过,许褚上去后就被山上擂木炮石打了下来。就这样,他们进城。一切如同诸葛亮所策划的一般无二,先是被火烧后出东门被赵云打,又是糜芳来占便宜,接着他们来到白河处休息,在上游的关羽,开闸放水,唔,也即是拉开袋子,又一堆曹兵被水淹死。
余者向水流缓慢之处,遇到张飞,自然是又是一顿好杀。诸葛亮计谋用的不错。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大国相互斗争为主要的题目,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说说关羽吧。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刘备,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刘备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让我收益匪浅。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写的。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如:魏国的奸诈哥—曹操,蜀国的妙算哥—诸葛亮,爽快哥—关羽,吴国的大美女—小乔,大乔,周瑜黄盖等…
曹操不用我介绍都众所周知了。他可是非常奸诈。有爱才,可是又美中不住的是,此人心胸狭窄,所以贤才忠服他的`并不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人类最丑陋的一面,但又看到了好的一面。但在京剧脸谱中,曹操的脸大部分是白的,在京剧中白脸代表阴险、狡诈、狠毒。·中而言之,我从中得到啦一个启示:做人要实在。要心胸宽广,要光明磊落,不要处处算计别人。
诸葛亮简直比苹果的双核A处理器还厉害,他的脑子的智商决对超过999999999…………比爱因斯坦牛!在火烧赤壁那一战中,因为刮了东南风+火攻才赢的。可是大家知道不?在当时那个季节,刮东南风得几率几乎为,可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竟知道会刮东南风!!!!诸葛亮你的脑袋那么发达!为什么死那么晚!你多唱唱‘我真得还想再活一万年’说不定老天真显灵来。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们读到的道理是很多。刘备重情义,是位仁君。他的领土中没有一个人抱怨刘备的,反而受到人民的爱戴。我认为;人民是军队的后盾。民心在谁那,谁就是胜利者!抗日战争就是见证。
厚厚的《三国演义》翻完啦,说实话每次读完后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三国演义读后感450。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不同时期读它有不同的感受。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低年级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看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今年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国演义》中, 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随着我的慢慢成长,每次读《三国演义》都有了不同的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读完了《三国演义(上)》,我紧接着又读完了大人版《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的(上)和(中)有点不一样,一、是人物不一样。二、是情节不一样。
从头开始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张松。我不喜欢的是:刘璋、庞统、周瑜。先说诸葛亮吧,诸葛亮深谋远虑,天气、地理、计谋都是他的强项,我能不喜欢他吗?说说张松,刘备进攻时,张松投降了刘备,把法正画的西川地图给刘备,还到刘璋那里做内应,所以我也喜欢他。我为何不喜欢刘璋?刘璋虽为西川之主,但管理得非常不好,荒废朝事,民间盗贼四起,弄得百姓不可安宁。而且没有主见,我不喜欢他!说道庞统,虽然外号是“雏凤”,却很贪功。不听诸葛亮的劝告,被川军射死在“落凤坡”。周瑜,是吴军的都督,嫉妒心很强。他非常嫉妒诸葛亮,后来,中了曹军的“生气而死箭”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我最喜欢的情节,火烧赤壁也,先是周瑜、黄盖演苦肉计,然后是阚泽向曹操献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非常成功,我喜欢!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收获:历史上三国时期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计谋:苦肉计、美人计、假途灭虢计等。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暑假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评价直到今天褒贬不一,他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又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既有“一统北方”雄心壮志军事才能,又有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的领导风范。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还有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辈子小心,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头人退司徒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个是常人所没有料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容貌不寻常,可书中描画的却非常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有特别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竭尽忠诚于刘备,竭尽忠诚于蜀,最终投身于一统的大业中."受任于打了败仗的之际,奉令于危难之间"随着简称蜀的衰败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当然还有张飞的粗中有细,还有仁义的刘备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何尝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看完三国演义,我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比如说: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看的一本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给孩子一本书,就等于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门。
和孩子在一起读书时,在母子间亲情浓郁的互动氛围感染下,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融入到一个充满新奇的故事海洋中,陶醉之余,我不得不惊叹,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此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暑假伊始我和儿子共同选了《三国演义》和《科学家故100个》两本书。先说说《科学家故100个》的感想。只是选取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些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从这些故事中,你将可以学习科学家的种种优秀品质,进而向科学的高峰进军。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附有科学家的画像,科学家的简历。这样,你还可以知道科学家是什么长相,他的简历和对科学的贡献。不论哪一位“大科学家”,都曾是“小科学迷”。愿你读了《科普系列:科学家故事100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一个“小科学迷”。长大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大贡献!在这本书里,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古今中外100多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生动、有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科学家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科学家,在每一篇故事前面附有这位科学家的简历。
《三国演义》是为了陪儿子第三遍阅读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传颂。《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然而使《三国演义》更让人觉经典绝妙是在于它的战争前后经过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它史书望尘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书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人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地叙述完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诸、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阻险毒辣,“安居平五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拔云天”关公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地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掩卷沉思,满脑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而一气呵成的气势,使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经典之作无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说:“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不灭明灯,”读三国,就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辉带来的温暖,它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
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匡扶社稷,兼济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与我内心深埋的理想交织、碰撞,产生共鸣,激荡出串串亮丽的火花,鼓励我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硝烟弥漫,战火纷飞。问,花落谁家;看,群雄争霸;感,情丝情愫;梦,一方霸业。以史为镜,引以为戒。
——题记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麽能不懂寂寞”、“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林俊杰的《曹操》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带着万分激情、寂寞与寥落翻开《三国演义》,体验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别样的情感。
乱世枭雄,拔剑伫立
落魄的农家小院,今天却来了两个非凡的客人。只听一个老头儿说:“孟德,你在这休息吧,我去前庄打点酒来,顺便打探下你父亲的消息吧!我想他们应该追不到这儿来吧。”“嗯,叔,谢谢你……”
老头儿说完便走了。那叫孟德的中年人闭着眼养神。忽然他闻到了些许杀气。隐约间,听到后院传来响声“我们把他给捆起来杀了吧,不然又让他逃了。”孟德大惊,挺剑而起,冲到后院,与同来的人把后院的人杀光,这才发现后院捆着一头猪。这才发现自己误会了,但没办法只好离开。两人到了村口,老头儿回来了:“孟德,怎么就走啊?我叫家人杀猪好好款待你呢!”“叔,我是带罪之人不能久留我先走了。”老头儿还想挽留。孟德说:“叔,你看那是谁?”老头儿转过头,孟德乘机提剑杀之。同来者大惊道:“方才杀了他一家是误会,你现在又杀他干什么?”孟德大声道:“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同来者大惊……
带着这大声的吼叫,乱世枭雄曹操挺剑而立……
曹操的事告诫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才能下定论,做人不应该那么奸诈与残忍,应该善待他人,宽容为怀。
麦城飘雪,心在哭泣
每当看到武神关羽败走麦城,我便心痛不已。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生死抉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关羽的自大,关羽的`鲁莽,关羽的失误,共同编织了蜀国衰亡的开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年少的我总是天真的认为关羽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游戏中的boss,他是不会失败,是不会死的。他只会功成名就,辉煌的过完一生。但是事实证明,关羽也是一介凡人。我一直希望看到关羽再次站起,看到他拿着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再次征战沙场,我希望,这只是罗贯中的失误……这一个个希望,代表着一个少年对梦想的渴望。
不管怎样,关羽的失败给我们的警示:让我们不要像他一样,不要走他的老路,要去开辟一条新的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
“壮哉公瑾,悲哉公瑾。”这是诸葛亮写给周瑜的悼词,他在周瑜的葬礼上哭的悲天动地。让人觉得他和周瑜真的是好朋友一样。反过来,周瑜的心胸狭窄,倒是让人不敢恭维了。就几句话就让他哭天喊地:“即生瑜,何生亮……”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被活活气死呢?这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人生还有大好的时光,应为想不开而白白送掉了性命。
但是,尽管如此,那个少年得志的将军还是成了我无数次午夜梦回的对象。依稀还是梦中,那些骑在白马之上,一身戎装,俊朗不凡的影子统统成了他。他的一腔抱负并未实现,却早早离开了人世,在历史长河中,就如一滴小水珠般,没有泛起阵阵涟漪。
周瑜的事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放在心上久久不能挥去,这样会害了一生的。我们应当以坦然的心去面对,笑一笑,这点小事就让他过去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鸡肋鸡肋,害死英才
对于三国中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的人才莫过于杨修了。杨修侍才放阔,不遮掩自己反而处处想要表现自己。屡次犯曹操的大忌,让曹操脸上无光。三国中,夏侯惇曾对杨修说过:“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而他真的知道曹操心中的所思所想么?答案是否定的,他不知曹操的性格、人品。这都导致了他的死亡。
他的失误在于他选错了主公。他选择了三国中最多疑,最心狠手辣的曹操,以至于最后被曹操所杀。如果,他选择的是刘备,那么他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了。刘皇叔爱才,宽厚大度。若杨修追随刘备,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名留史册,万古留芳。
杨修的死告诫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外现,要深藏不露。要收敛锋芒,才能永得平安。
三国给了我太多的渴望,它不断充实着我的知识,同时也在不断带给我对社会的了解。它告诫了我许多,也赠与了我许多。
用一生,用一世,去品味那人,那事,那景。用心灵去感叹时间的奇妙,用心灵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情。畅游在梦幻般的世界,呼吸着古老的气息,听那远方传来的悠扬的琴声,共同感受岁月的沧桑。
【三国演义读后感 】相关文章: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09-20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的的读后感12-03
《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6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6
《三国演义》读后感悟12-12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16
读后感三国演义12-05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