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15篇[精选]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孝经》读后感1
据说《孝经》为孔子所作,它是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书于秦汉时期,一向为中国历代社会所重视。《孝经》全书共18章,透过孔子与弟子曾(参)子之间的对话,精辟地阐述了儒家代表人对孝道的认识。孔子认为孝道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并提出以孝为本的治国理念。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曾为此书作注,自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悉心读罢《孝经》,掩卷静思,尽管孔子对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庶人,不一样阶层的人行孝做了详尽而不一样的规定。笔者认为,孝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为,孝是人类生命生存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孝乃帝王贵族、百姓人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孝经·庶人章》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说上到一国之君,下到普通百姓,虽然身份地位不一样,但是,各人奉养父母应尽的孝道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有人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以各种理由不尽孝道,或者少尽孝道,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所以,《孝经·圣治章》曰:“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纵观当今社会,这种“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的悖德悖礼之人比比皆是。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类社会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种爱大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说了几千年,总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总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如:岳飞、文天祥、关天培、邓世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民族英雄,他们时刻想着忠于国家,报孝人民。因此,宋人范仲淹在《x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纵观当今之志士国人,能有多少人有如此之想法?忠君报国,此乃大爱,做不到尚且能够理解;孝敬父母,人间小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孝敬父母本是一个在平常但是的事情,没有什么太难做的,但是做得好的人寥寥无几。有人大发洪财,穷的只剩下钱了,可孝敬父母却分文不舍;有人高官厚禄,出进一大帮人拥着宠着,可孝敬父母却没有一点点功夫。唯独有偶的是中国的大贪官,贪财上亿元、上千万元者比比皆是,他们大多数将贪来钱财花在了二奶情妇身上,没有一个人给自我的父母买了豪宅和孝敬老人生活上。平时听那些人坐在主席台上高谈阔论,大讲特讲人间孝顺,二十四孝头头是道,子乎也者仁慈博爱,这就是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现状。道德滑坡,孝道冷淡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笔者发现《孝经》的每一章结尾,总是要用《经》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说明《孝经》与《诗经》有相通之处,它是从很平常的百姓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最基本的最有人情味的东西。所以,《孝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并不陌生。对于孝道理解,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拔得太高,它无非是透过生活的点滴体现人间亲情,正所谓:细节成就伟大。这也许是“百善孝为先”依据。
笔者自不敢说孝顺,但最起码有自我的认识。比如说:在家炒菜时,多延长三四十秒钟,尽量把菜炒烂一些,好让老人能吃得下;每顿饭做熟了,第一碗饭务必先端给老人;每一周给老人洗个热水澡,洗洗脚、剪剪指甲、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每一天早上帮行动不便的'老娘梳梳头(给老娘梳头的感觉真好,笔者又感受)。每一天晚上帮老人关好窗户、拉好窗帘,早上又打开窗户、拉开窗帘;老人吃饭时系好围裙,饭后切忌要洗干净,晾干下顿吃饭时要用;老人感冒了要在第一时间赶紧给吃药;老人大多数都有便秘,要让他们吃得下,也要让他们能拉得出;老人尿裤子了,及时给换一件干净的;天气冷了,要及时给老人加上衣服;天气热了,要为老人换上单衣等等,这些基本的琐碎小事,就是孝道重要部分。另外,老人干了错事,我们也要批评他;老人执意要干不能干的危险事情,我们要及时加以制止;老人骂你不孝顺,你要乐于理解等等也就应算孝顺的一部分吧!
做儿女的,个性是经常在老人跟前的人,常常感觉老人有一个最明显的偏心,就是他们老是惦记着不在跟前的子女,好象他们个个都比在跟前人的孝顺。他们觉得不在自我跟前的儿女在外都不容易,也需要老人的关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下父母心吧!
当今社会,在外创业,确实不易。但是,有些人总是因为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动不动就是我给了多少多少钱。是的,孝敬老人确实需要钱,但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钱能够雇一个保姆,但买不来亲情;钱能够买来音乐,但买不来欢乐;钱能够雇人代为照顾老人,但买不来亲自孝敬父母那份真实感受。一个人当你在外感到困惑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在父母岁月沧桑的眼睛里,你能够得到智慧的启迪;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从那双皱巴巴的手上,你能够得来无穷的力量。孝顺能够使人懂得珍惜生命,孝顺会使人懂得怎样更好的应对生活,孝顺能够让你明白生命走到之后的艰难和不易啊!
天下没有自私的父母,世上只有自私的儿女!
《孝经》读后感2
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代代相传。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卑微与显赫,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困,有着传统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们的一生。
同学们,当我们手拿《孝经》时,不妨从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实际行动给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一个父母。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中的忧愁,生活中的痛苦,让父母感到温暖。吃东西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父母,看父母吃过没,让父母尝尝。做每一件开心、幸福的事永远都应该先为父母着想,让父母体会到开心与幸福,体会到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因为父母幸福的笑脸,永远都那么美丽!
爱——父母的爱,祖父祖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朋友的爱,师生间的爱,地球大家庭的爱,这些爱重叠在一起,形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形成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这个世界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甜甜蜜蜜的生活。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为什么?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只是父母想着儿女,而不是儿女想着父母,孝敬父母呢?
当父母辛苦一生,操劳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后,他们慢慢的老去后,当父母走到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状态的时候,特别需要爱,特别需要呵护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面对的是寂寞、孤苦、无助与凄凉。
同学们,在我们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们更应该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孝经》读后感3
《孝经》里有一句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每个人都是托体父母来到人间的,又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以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仪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问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能爱谁?你不爱别人谁又能爱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这个人绝对没好报,他的人生和事业都不会顺。这是天道,这是规律。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我们村有一家人不孝顺父母,老人六十多了,还去新疆摘棉花,回来后挣的钱被小俩口要走,不让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筑出事,摔下来,花了好几万。妻子又动手术,花费好几万。邻居们都说,遭报应了。其实这不是迷信,这是天道规律。哪些事业大发展的人绝大多数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载物,从来不是句空话,百善孝为先,孝是最大的德。当我们真正从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才会顺,孝顺可以这样解释吧。
《孝经》读后感4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组织的诵读描摹《孝经》活动,我的初衷是想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能知义明礼,让这个寒假里过得充实、有意义些。
之前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这次活动直接建了一个群,挺好的,无形中也督促了我们。和往常一样,头几天孩子兴致很高,过完春节就不行了,但每天看到群里面的家长和孩子发的图片和视频,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是我和孩子一起第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说到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以前总怪孩子不够听话、不够努力,其实是我做的不够好,总想着“腹有诗文气自华”,让她多读点书,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带她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总想把世界搬回来让她通过读书去认识和了解,可孩子并不领情,真可谓是“不读书时母贤子孝,一读书就鸡飞狗跳”,读书非但没给她带来乐趣反而成了一种负担!都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这次我从孩子的身上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平时对自己或孩子要求都有点苛刻,以至于现在孩子和我一样做什事都不自信,她读书时的语音或视频从不让发到读书群里,她总感觉自己读的'没别人好,怕别人笑话(其实我也没把我读书时的语音发到群里)。此时才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的责任在我,是我这个榜样没做好,这次看到群里面有好几位家长,她们每天不论早晚都坚持读书,很值得我学习,有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定也会爱上书的。和这些家长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读书!虽然参加这次活动的结果离我们自己订的目标还有些远,但我相信,从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坚持下去,我的孩子也会爱上读书的!今天写这些偏离主题的感悟,同我对《孝经》内容的感悟一样深刻,只有先学会读书,爱上读书了以后,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书的内容,才能践行于生活!
《孝经》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孝经》的开宗明义章第一。此文开门见duhougan山一下把孝是什么给讲了。孔子曾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体、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不能乱毁乱伤。这是孝的'开始,立身、行道,成为一代忠臣,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结束。这应该就是孝的大概意思了吧。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孔子是非常温和,非常容易让人接近的,但是又不失老师的威严。曾子很谦虚,恭恭敬敬的,这就更加激发了我读孝经的好奇心。
学了这篇文章,我感觉我们不能在身上乱刺青,因为身体是父母给的。要做到立身行道,我一定要先做到尽量的不要老是去向父母索取,要懂得给父母奉献,回报父母。
我一定要学习先辈们的知识,做一个大孝子。
《孝经》读后感6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现代作家毕淑敏也曾经告诉过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更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
《孝经》共分十八章,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也是儒典中称"经"最早的一部。《孝经》虽篇幅不长,但是当我们读它时,感觉就像是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与父母之间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带我领略古时家国、君臣中的孝与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理论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名扬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其中,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枝叶繁茂的树木,扎根也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羊羔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必定发挥到极致。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百善孝为先,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孝顺乐章吧!让"孝"在广阔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孝经》读后感7
《孝经》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读了《孝经》,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百事孝为先”。《弟子规》里也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读到这里,我想起平时我对妈妈的种种不好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平时我对妈妈总是呼来唤去的,我以为妈妈生了我,就要为我服务,什么就得依着我。于是就连一点点小事,我都要妈妈来做。本来洗碗筷、打洗澡水等这样的家务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却不做,全部要爸爸妈妈为我做,他们对我百般依顺,我对待他们却完全随着性子。有一次,我被作业难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妈妈来叫我吃饭时叫了我好几声我都不理他们,最后才凶巴巴的对他们吼道:“我心情不好,别来烦我!滚!!”爸爸妈妈不但不生气,还温柔地安慰我。现在读了《孝经》,学了《弟子规》,再想想老师说过的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错了!我已经长这么大了,还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一点点小事情都愿意去做,以后怎么能做大事呢?
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古人说“有错就改不算晚”,我决心“亡羊补牢”。从今以后我一定以孝为先,好好对爸爸妈妈,不会再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一给予一点关怀,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爱,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孝经》读后感8
《孝经》之子于老
“百善孝为先”、“首孝悌”、“呼,应勿缓;命,应勿懒……”等等,都是在我们,我们人生中必须拥有的第一品质就是“孝”。
这两天,一直在给我们讲《孝经》中的第一篇章“开宗明义”,我从的讲解中,了小孩子为什么要“孝”。“开宗明义”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孝”,首先,“孝”是一个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只要一个国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国一体的遵崇孝道,就会国泰民安。其次说的就是个人的“孝”要做到孝顺父母,忠实于祖国。
在和我一起看书的时候还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事:“孝”字,其实是“老”于上,而“子”于下所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让为人子的我们,时刻的把老人放在心上,背负在背上,时时刻刻不能。
《孝经》是教导我们懂“孝”的意义,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们尽“孝”的一本书,我们要好好的读,认真的。“孝”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崇孝道,将“孝”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孝经》读后感9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为了实现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己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并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感恩是有意义的。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孝经》读后感10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假期我很荣幸拜读了孔老夫子的神圣著作—————《孝经》,它是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身有伤怡亲忧”告诫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有伤害,父母会担心,行孝第一步要保护自己、爱惜好自己。我们要像孔老先生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自己,珍惜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要感激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一副容颜、一个躯体、一颗心灵。然而,好多人却不满足,不满足自己的容颜,羞涩闭门不出,想尽办法改变自己的容颜;不满足自己的身材,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变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这样不爱惜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如何谈孝父母呢?
“夫孝,始于侍亲”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他们的孝又在何方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各种文化席卷而来,一些人对于“行孝”的概念理解也千差万别。有人认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就是行孝,有人认为只要每个月按时给父母生活费就是行孝,有些人则认为在千里之外打个电话就是行孝,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就是行孝。其实,何为行孝?《论语》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孝”,就是以礼相待,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以礼相待能够让人与人保持距离,以礼相待就不会无条件的'顺从父母去作越礼之事。以礼安葬,以礼祭奠是对先人的追思,是对自身的鞭策。如果谁遇到了这样的父母留下违背于礼遗嘱,不该遵循,应按照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简而言之: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但是又必须是在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内进行,不去做逾越之事。《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双亲生养了我们,抚慰我们、养育我们、庇护我们,不厌其烦地照顾我们的成长。他们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我们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所以,趁着还有机会,趁着我们此身未老,我们应该及时行孝。做儿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多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为父母排忧解难,让父母衣食无忧,幸福地安度晚年;当父母疾病缠身,生活上丧失自理能力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能精心照料他们,不嫌弃父母,照顾他们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的责任,不要认为是一种负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尽的最大的孝道,也是最好的行孝方式。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做一个有孝行有德行的人,不光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要爱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尊敬自己的父母同时,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孝行的人,然而,如今社会有多少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顺从,父母不让自己做的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坚持去做,让父母伤心,这样的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顺从、都不孝敬,谈何尊重、爱所有的父母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因为不懂事,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我们应该多为我们的父母想想,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即使自己事业有所成绩,我们也要时刻想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遗憾。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享晚年。
《孝经》读后感11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共分为18章,每一章都堪称经典。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父母给予我们太多的爱。正是在父母无私的爱护下,我们才得以健康的成长,父母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学做事、学做人。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时刻在关注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关爱无微不至,但却不图任何回报。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动物如此,那人类又怎能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层的条件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一定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话对我们多多少少都是有好处的。所谓“孝顺”,并不是必须顺从。孔夫子在《孝经》中告诉我们:孝,不是做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对长辈真挚的感情,不是盲目听从,而是在长辈有所失误的时候,也能提出适当的建议,不是只孝敬家里的长辈,而是爱己及人,爱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能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下,都应该孝顺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记得几年前春晚上的一首经典歌曲《常回家看看》。工作之余,多给父母打打电话,陪父母聊聊天,听他们讲讲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假期时多回家看看,帮父母做做家务,锤锤后背,揉揉肩膀,陪他们散散步,逛逛公园。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图回报,只要我们做儿女的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他们,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他们并不需要儿女给他多少金钱,可能需要的就只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他们不需要吃山珍海味,可能只是想能和儿女一起多吃几顿简单的家常饭;和父母在一起也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你能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他们怀里,感受着他们的爱,这些就足矣。
子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去关心、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等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去哭泣去后悔。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
孝的观念是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影响最为深重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因此,我们要继承儒学所倡导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孝经》读后感12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礼貌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礼貌底蕴。
当我读的“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一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职责和根基。”,我们更应当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当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孝经》读后感13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那么,什么是孝呢?《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孝是德之本,也就是德行的根本,而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蒙学经典《三字经》里也说:“首孝悌,次见闻!”是的,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中,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父母!
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开始。
以前,我以为孝顺父母就是孝的全部。然而,读了《孝经》我才明白,孝顺父母只是孝的一部分而已。
大家看,《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就有这样几个句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
经过这几句话,我们能够明白,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爱护自我的身体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让自我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使自我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明白自我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我们行孝尽孝的结束。
另外,它还告诉我们,能孝敬自我的父母,是小孝;能长大成人忠于国家和君主,是中孝;能普渡众生,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大孝。
我们育心人,能够说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家孝敬长辈,在单位忠于领导,在育心学习经典、推广经典,让无数的人受益。所以,育心真的是谁走进来谁受益。亲爱的家人们,你们认同吗?
《孝经》读后感14
利用暑假,我阅读了曾参编著的《孝经》。我明白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如《弟子规》教育我们的:“父母(fùmǔ)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都明白孝的重要性。周朝因为有了孝悌的美德传承,所以一直兴盛了八百多年,周文王更是以身效仿,父亲重病在床,他衣不解带(yī bù jiě dài)的伺候父亲,给天下百姓做出了一个好的典范。受人尊敬的文化战士鲁迅,一生对母亲至爱至孝,让母亲吃饱、穿暖、住好,单独一人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从无半句怨言。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为了治好母亲的粗脖子病和父亲的雀目病,潜心学医,翻遍大量医书,四处拜师学医,最终在他坚持不懈、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根治这两种病的药方,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名医,著成了《千金方》,被世人尊称为“药王”。春秋时期的一位隐士名叫老莱子,他非常孝顺,总是把最可口的食物和最好的衣物、用品来供养双亲,甚至在自己年过古稀之后,还把两位老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俗话说,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如《孝经》里所说的: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只有先做到了“事亲”,将来才能治国、平天下。而要做到“事亲”,我觉得应该要先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也是孝的根本。我们如今孝敬父母就要学会谅解(liàngjiě)父母,理解父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应该帮着父母做,多在闲暇时陪父母散漫步,聊聊天,多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只需这样,父母就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的脸上就会多绽放一些笑容。
《孝经》读后感15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人又怎么能不孝。
【《孝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孝经读后感07-05
[经典]孝经读后感06-24
孝经读后感06-26
《孝经》读后感07-27
孝经读后感(经典)06-24
孝经的读后感10-24
【精选】孝经读后感01-07
《孝经》读后感(精)08-22
《孝经》读后感[精品]12-11
孝经读后感通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