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孝经>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

时间:2024-06-24 14:11:08 孝经 我要投稿

孝经读后感[精华]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经读后感[精华]

孝经读后感1

  中国的孝道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的讲论孝道。

  《孝经》,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仅短短的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诸侯,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亩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人性至孝,其情可悯。“尽孝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无鸟私情,情理可恕。李密从小父丧母弃,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长,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两难,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抱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词,恳请皇上准许他先尽孝后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谈转侍君的忧惧,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心,感动了皇帝。

  “百善孝为先”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许多人的遗憾,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关心自己的亲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无论在家还是在中国都是核心。孝的观念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为深重的伦理道德,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还有关于"三年之丧"这个问题,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与孔子讨论过,这位因为白天睡觉而被夫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学生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过长了,一年就可以了。

  无论三年,还是一年,这显然是一种弊端较多的行孝方式,我们就无须效仿了。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做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又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宗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儒家讲的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孔孟儒学提倡这种孝道,毫无疑问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

  对于今天来说,也适合我们现代社会。

  五四以来,我们虽都在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但是相对古时"孝"与"忠"并列成为中国古代民众最讲究最看重的两大思想观念来说,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实上,现代的中国人"孝"的观念已明显淡薄了很多很多。如果长此以往又听之任之的话,若干年后,又将是怎样?细细寻思,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孝经读后感2

  《孝经》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读了《孝经》,我受益匪浅。

  孔子说:“百事孝为先”。《弟子规》里也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读到这里,我想起平时我对妈妈的种种不好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平时我对妈妈总是呼来唤去的,我以为妈妈生了我,就要为我服务,什么就得依着我。于是就连一点点小事,我都要妈妈来做。本来洗碗筷、打洗澡水等这样的家务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却不做,全部要爸爸妈妈为我做,他们对我百般依顺,我对待他们却完全随着性子。有一次,我被作业难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妈妈来叫我吃饭时叫了我好几声我都不理他们,最后才凶巴巴的对他们吼道:“我心情不好,别来烦我!滚!!”爸爸妈妈不但不生气,还温柔地安慰我。现在读了《孝经》,学了《弟子规》,再想想老师说过的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错了!我已经长这么大了,还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一点点小事情都愿意去做,以后怎么能做大事呢?

  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古人说“有错就改不算晚”,我决心“亡羊补牢”。从今以后我一定以孝为先,好好对爸爸妈妈,不会再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一给予一点关怀,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爱,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孝经读后感3

  来自全球的泰美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金华的乐乐妈查孝华,很高兴在这美好的清晨与家人们相约在易育文化栏目。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易育文化栏目的分享,在此,感恩朱文静老师给我这次分享的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家人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我读<孝经>有感》。

  大家知道,育心经典的学习体系是"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其中一根,就是指《易经》,易根。六经,就是指《诗经》、《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兵经》,也就是《孙子兵法》。

  加入育心后,慢慢地,我们一般都会在指导师的带领下开启挑战《易经》100的计划。那时候的我,也不例外。

  《易经》通读完百遍之后,很多家人又开始挑战《黄帝内经》100,《孝经》100等计划。我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挑战《孝经》100.

  回想当初,自己为什么会第二本就选择挑战《孝经》呢?理由是《孝经》比较短,这个计划比较容易实施。

  如今,我已完成了诵读《孝经》100的计划。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你读得多了,突然你会发现自己也能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了。

  有时候对哪句经典感兴趣,查查资料也就会豁然开朗了。还有,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一些事,发现自己也能从心里不自觉地蹦出几个经典的句子来。我认为这种成就感带给人的愉悦不是简单的话语所能表达的吧。

  下面,我想请在线的家人们都跟我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孝经中的"孝"字。请家人们,动动手指,我们一起写。在写的过程中,大家已经发现,孝字的结构是上老下子。

  我们知道,古人造字都是非常有智慧、有深意的。你看,这个孝字,它是"老"字在上,"子"字在下。

  甲骨文中的"孝"字就是孩子搀扶着长辈行走的意思。其实,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个人,不管你寿命有多长,你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一个极其微小的环节。

  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顺长辈,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吗?我想,这就是"孝"字要传达的'意思吧!

  接下来,让我们再写一写教育的"教"字。我们可以能看到,左孝右文,左边是孝字,右边是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教者孝之文也。

  也就是说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那么,什么是孝呢?《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孝是德之本,也就是德行的根本,而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蒙学经典《三字经》里也说:"首孝悌,次见闻!"是的,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其中,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父母!

  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从当下开始。

  以前,我以为孝顺父母就是孝的全部。然而,读了《孝经》我才知道,孝顺父母只是孝的一部分而已。

  大家看,《开宗明义章第一》里就有这样几个句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使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我们行孝尽孝的结束。

  另外,它还告诉我们,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长大成人忠于国家和君主,是中孝;能普渡众生,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大孝。

  我们育心人,可以说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家孝敬长辈,在单位忠于领导,在育心学习经典、推广经典,让无数的人受益。所以,育心真的是谁走进来谁受益。亲爱的家人们,你们认同吗?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感恩育心平台,感恩在线聆听的家人们,感恩默默付出的易工天使!

孝经读后感4

  《孝经》通过孔子与其弟子曾参的对话,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儒家的孝道观,认为孝道是万德之本,是弘扬一切教育的关键。

  《孝经》云:“身发肤受父母所感,不敢损之。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人的身体、四肢、头发、皮肤,都是父母遗传的,应该好好珍惜,不能随意损坏。这是孝道的起点。这句话让我很感动。还记得四岁的`时候,我在玩喜洋洋(那种曾经一块钱的摇摇车),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在哭,妈妈问我疼不疼。我说:妈妈,我的臂刷坏了,弄得您担心,我就哭了。妈妈搂着我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

  这是正确的!父母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不孝顺父母,就会叛逆!所以,我出去吃饭,总是把肉放在妈妈的碗里,妈妈只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买早餐给大人吃,放学后买馒头吃夜晚。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也早起晚睡,努力学习,不再因为贪玩耽误作业而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子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题章》起,共十八回。规范,讲了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等等。我喜欢孔子,孔子很开明,我也想穿越回孔子时代,享受做孔子弟子的乐趣。我的好朋友艾博士有个时空机,我求他让我穿越回孔子时代,艾博士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优秀弟子七十二人。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收我为第521个弟子。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为他得意弟子中第73位,名叫小白。那时,我是天下第二个孝子。(因为闵子谦比我还孝顺)。然而,美好的时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艾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停留一天(相当于24年)。于是,我再次旅行回来。但孝心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对父母还是很孝顺的。

孝经读后感5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礼貌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礼貌底蕴。

  当我读的“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一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职责和根基。”,我们更应当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当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孝经读后感6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孝道走遍中国,传遍世界。

孝经读后感7

  前几天,老师领着我们学习了《孝经》第一章,从字面上看,一定和“孝顺”有关系。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原来我猜的没错,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孝”来写的。孔子和他的徒弟曾子在家闲聊,孔子说以前的先王都有着高贵的品质和孝顺的品德。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孝顺父母,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去损伤自己的'身体,这是孝顺的第一步,其次要学习,要报效祖国,扬名于后世。

  学习过之后,我知道了古人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都是要孝顺父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增光!

孝经读后感8

  近日读到一篇报道: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节目后。在一个月内受到500多封的来信。竟有90%的孩子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掩卷长思,如鲠在喉。父母殚精竭虑,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岂不可悲?即使我的声音得不到真切的回应。我仍要大声呼喊:请孝敬我们的父母,因为"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帮父母出谋划策,培养了我们睿智的头脑;帮父母干家务活,锻炼了我们健壮的身体;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使我们的心肠仁爱;体谅父母,忍让父母,使我们的心灵坚忍。

  “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早点注意这些看似寻常的小事,四年前那场夏令营里的较量或许是另外一个结局了。那场较量林法的大讨论,不只讨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更应讨论“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如果那些“小太阳”们能在家中从孝敬父母的`小事中得锻炼,他们能在夏令营里臭态百出吗?

  四年,多少个昼夜,或许长得已经使人淡忘那个惨痛的教训:四年,弹指一挥间,或许短得还未唤醒睡熟的国人。炎黄子孙,你真的就甘心这样了吗?

  都说下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是中国的脊梁。但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孝敬不了的人,怎能去效忠祖国母亲?更何谈为一国之栋梁,挑民族之重担?

  孝敬父母已经不只是一种家庭美德,更关系到一个人,一代人以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我们岂能等闲视之!让我们再读一部孝敬之经吧!这不仅是对父母重叹德国诗人海涅之所叹:“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孝经读后感9

  据说《孝经》为孔子所作,它是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书于秦汉时期,一向为中国历代社会所重视。《孝经》全书共18章,透过孔子与弟子曾(参)子之间的对话,精辟地阐述了儒家代表人对孝道的认识。孔子认为孝道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并提出以孝为本的治国理念。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曾为此书作注,自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悉心读罢《孝经》,掩卷静思,尽管孔子对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庶人,不一样阶层的人行孝做了详尽而不一样的规定。笔者认为,孝是一个很普通的行为,孝是人类生命生存延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孝乃帝王贵族、百姓人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孝经·庶人章》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经说上到一国之君,下到普通百姓,虽然身份地位不一样,但是,各人奉养父母应尽的孝道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有人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以各种理由不尽孝道,或者少尽孝道,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所以,《孝经·圣治章》曰:“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纵观当今社会,这种“不爱其亲而爱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的悖德悖礼之人比比皆是。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类社会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种爱大多时候只是挂在嘴上的东西,说了几千年,总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总有忠心耿耿的忠烈之士,如:岳飞、文天祥、关天培、邓世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民族英雄,他们时刻想着忠于国家,报孝人民。因此,宋人范仲淹在《x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纵观当今之志士国人,能有多少人有如此之想法?忠君报国,此乃大爱,做不到尚且能够理解;孝敬父母,人间小爱,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孝敬父母本是一个在平常但是的事情,没有什么太难做的,但是做得好的人寥寥无几。有人大发洪财,穷的只剩下钱了,可孝敬父母却分文不舍;有人高官厚禄,出进一大帮人拥着宠着,可孝敬父母却没有一点点功夫。唯独有偶的是中国的大贪官,贪财上亿元、上千万元者比比皆是,他们大多数将贪来钱财花在了二奶情妇身上,没有一个人给自我的'父母买了豪宅和孝敬老人生活上。平时听那些人坐在主席台上高谈阔论,大讲特讲人间孝顺,二十四孝头头是道,子乎也者仁慈博爱,这就是中国社会道德的基本现状。道德滑坡,孝道冷淡的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笔者发现《孝经》的每一章结尾,总是要用《经》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说明《孝经》与《诗经》有相通之处,它是从很平常的百姓生活中积累出来的最基本的最有人情味的东西。所以,《孝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并不陌生。对于孝道理解,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拔得太高,它无非是透过生活的点滴体现人间亲情,正所谓:细节成就伟大。这也许是“百善孝为先”依据。

  笔者自不敢说孝顺,但最起码有自我的认识。比如说:在家炒菜时,多延长三四十秒钟,尽量把菜炒烂一些,好让老人能吃得下;每顿饭做熟了,第一碗饭务必先端给老人;每一周给老人洗个热水澡,洗洗脚、剪剪指甲、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每一天早上帮行动不便的老娘梳梳头(给老娘梳头的感觉真好,笔者又感受)。每一天晚上帮老人关好窗户、拉好窗帘,早上又打开窗户、拉开窗帘;老人吃饭时系好围裙,饭后切忌要洗干净,晾干下顿吃饭时要用;老人感冒了要在第一时间赶紧给吃药;老人大多数都有便秘,要让他们吃得下,也要让他们能拉得出;老人尿裤子了,及时给换一件干净的;天气冷了,要及时给老人加上衣服;天气热了,要为老人换上单衣等等,这些基本的琐碎小事,就是孝道重要部分。另外,老人干了错事,我们也要批评他;老人执意要干不能干的危险事情,我们要及时加以制止;老人骂你不孝顺,你要乐于理解等等也就应算孝顺的一部分吧!

  做儿女的,个性是经常在老人跟前的人,常常感觉老人有一个最明显的偏心,就是他们老是惦记着不在跟前的子女,好象他们个个都比在跟前人的孝顺。他们觉得不在自我跟前的儿女在外都不容易,也需要老人的关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下父母心吧!

  当今社会,在外创业,确实不易。但是,有些人总是因为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动不动就是我给了多少多少钱。是的,孝敬老人确实需要钱,但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钱能够雇一个保姆,但买不来亲情;钱能够买来音乐,但买不来欢乐;钱能够雇人代为照顾老人,但买不来亲自孝敬父母那份真实感受。一个人当你在外感到困惑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在父母岁月沧桑的眼睛里,你能够得到智慧的启迪;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请你回到父母跟前,从那双皱巴巴的手上,你能够得来无穷的力量。孝顺能够使人懂得珍惜生命,孝顺会使人懂得怎样更好的应对生活,孝顺能够让你明白生命走到之后的艰难和不易啊!

  天下没有自私的父母,世上只有自私的儿女!

孝经读后感10

  据说,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说过,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这句话出自于一个美国的首富,这不能不让我们感慨和深思。

  “孝”为何也?我没有去考证《说文解字》上的权威解释。但是,汉字的结构组成有会意字。按照我个人望字生义的理解,“孝”字是“老”与“子”的结合。“孝”字的上半部为“老”字的半边,下半部为“子”字,两者结合即为“孝”。从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上而下看为老子抱儿子,由下而上看乃儿子背老子。由是观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先贤的聪慧与睿智。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中,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这部伦理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西汉“以孝治天下”之后。在唐朝,它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纲常宗法等级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孝经》集中阐释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孝”的要求和方 法做了系统而烦琐的规定。如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提出了“孝”的标准:“居则致其 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 经》把“孝”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认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 才章第七)。因此,“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章第九)。“孝”成为人的道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在《孝经》中的伦理思想中甚至把“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与扩大,把“孝”的社会作用神秘化和绝对化。尽管如此,《孝经》所推崇的孝顺不失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基石。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顺尊老的传统被世代延袭,并积累了许多的典型,如供儿童蒙学的经典《二十四孝》的图文故事,就是家喻户晓的教科范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孝文化的糟粕自然要被舍弃,但其中的.积极意义和精髓仍然被继承下 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伟人领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远让人感动的。 我们的家庭并不是很和谐,并且我其实一直在心里就对爸爸怀着一直恨意。是他让我们长期以来处于痛苦中。他是妈妈痛苦的来源,而我看到妈妈的艰辛,心里就有被刺痛的感觉。但是后来渐渐懂得:爸爸其实也承受了很多,在那样一个农村,培养我这样一个大学生,是一种神圣的荣誉。

  今年看到大一的新生,突然又回想起当年爸送我来学校的情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在他第一次出远门,送我来到学校之后,竟然让他在那样的仓促中离开了学校。

  那时,正值08年秋,我的18岁生日就是在火车上度过的。爸爸在北京火车站买了两瓶呦呦奶茶。在爸爸的要求下,我打开了,但没舍得喝。心想,或许在他离开后,我可以对着它看爸爸是影子。但是没想到,在那样的高温天气下,奶茶很快就坏了。我啜了一小口,无奈之下,只好把奶茶放进了垃圾桶。

  那天来到长春是一个晚上,有风,披上了外套(是妈妈廉价买给自己的那件,但是因为太小而转手到我手中)。

  那天晚上,直到十点多爸爸才离开学校,他要出去找住的地方。不知他那天是几点睡的。但是那样贪睡的他,是怎样熬过来的,我不知道。第二天,他很早就过来找我,要我去吃早饭。其实,在坐完几天车以后,根本没有什么胃口。但是他还是坚持。因为没有拿到学校的饭卡,只好出去吃。一边走,他还一边给我介绍附近的情况,要我注意安全。但是最后看来,他在昨晚那样漆黑的夜晚并没有探索到很多东西。因为最后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吃早饭

  的地方。吃得很简单,好像好像也不贵。但是想到他带着我一路探寻的经过,心中就有一种酸楚。

  忘了是哪天,他陪着我去体检,但是主要时间是在排队。还记得期间我们去火车站买了票,坐的是25路公交车。从动植物园到火车站,差不多绕了大半个长春。那天还遇上半路堵车,来回花了3个小时左右,但是还是很愉快的。

  安顿好了以后,爸爸带着我去了对面的动植物园。门票费20。当时并不知道可以免费进去。

  估计当时爸爸是一直在前,领着我。虽然并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但是爸爸拍下了一段长颈鹿的录像,存在我的手机里。只是被我稀里糊涂地删掉了。再也找不到了。应该是同一天的中午,爸爸带我到二楼的那家餐厅去吃了饭,要来几个带辣椒的菜。还叮嘱我时常去吃,不要太节俭。也是那次,第一次喝道了花生露,以后再也没沾过。

  走的那天晚上,我们坐在柳树底下的长木凳上,来往的车打着灯,照到了我脸上,爸爸看到了我脸上的泪水,于是他也开始流泪。估计那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爸爸因为我而落泪。 篮球场上,学弟学妹们还在训练着。面对已经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只剩下的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待完成的事。为了充实自己,为了给自己的前途铺路,也为了有机会弥补两年前的遗憾。

孝经读后感11

  这个暑假里,我去了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经典导读课上,我们都要大声地朗读《孝经》。所以,我对《孝经》有很多的感触。

  《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经典。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七种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没错,正如老师上课所言,《孝经》就是亘古不变的阴阳之道!它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经》教会了我怎么孝敬父母,教会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父母生我们已是大恩大德,我们已经永生难报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我把我平时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发现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为,以尽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经》,他能教会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经读后感12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该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孝经读后感13

  《孝经》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孝经,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资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 保其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它们的意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思是: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 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 国君就忠诚,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禄和职位,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 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禄和职位, 并能守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 要早起 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孝经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们很有必要继承我们所 应该继承的孔孟儒学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当今的 社会道德规范并发扬光大!

孝经读后感14

  《孝经》是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经典,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我读《孝经》已经有两年半了,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孝经》,在四年级已经能背过,还在四年级寒假写了《孝经》的读后感,时隔两年,我又对这本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寒假期间再次写了《孝经》的读后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就是我们孝的初始目标,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的作者:《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中共有十八章,每一章的中心意思及我的感受如下:

  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这一章,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本章主要讲了我们孝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我应该按照初始目标及终极目标去做,爱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加强壮,并遵循仁义道德,众善奉行,在将来为众生造福,让父母为我自豪。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初始目标。

  我的感受:我要按照本条中说的这初始目标去做,不去损害自己的身体,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为什么损害身体也是不孝呢?因为我们的父母宁愿代我们生病,宁愿替我们受伤,甚至为了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对我们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所以,为人子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就是对父母的伤害,当然就是不孝。还有,我们拥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父母师长、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我的感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要遵循因果法则,多用心学习佛法,努力在禅修上成长,并把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传播给大众,助大众早日离苦得乐。祝世界和平,让父母为我自豪。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我的感受:这句话我们可以认为是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条行孝的终极目标的补充。我应该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结合来做,要让我的父母平安、健康、喜乐的生活。

  二、《天子章第二》:

  这一章,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也要通过善行感化更多的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译文: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我的感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希望世界上会有很多孝顺父母、家人的人,而作为一个孝子,肯定更是这样想的。我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帮助别人能够孝顺父母。

  三、《诸侯章第三》

  这一章,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我应该践行此孝,礼善别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我的感受:这是我自己需要加强的一点,我应该在取得优秀成绩后做到“在上不骄”,不翘尾巴,想想“一山还有一山高”,才能做到“高而不危”,通过努力,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2、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译文: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

  我的感受:这是诸侯的孝,我现在还不能做到,但我在班里做班干部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的信任,然后才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怎么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呢?首先我需要自强,同时我要多去帮助、理解他们。

  四、《卿大夫章第四》:

  卿大夫是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我应该向第四章写的孝的行为一样去遵从我的老师的要求。因为我是一名学生,同时是一名班干部,作为一名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我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配合老师工作。

  五、《士章第五》:

  本章主要讲了要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事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我应该做到向文中所说尽职尽责尽义务。

  六、《庶人章第六》:

  这一章,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我应该一直如此行孝,谨言慎行、俭以养德。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译文: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我的感受:这是庶人之孝,也就是我现在需要做的孝道,不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讲的是古代农民要做的。所以我应该首先保持《弟子规》中的“谨”,说话处事要稳重;其次要节省,现在我还不能赚钱,所以就要珍惜父母的辛苦所得,不去奢侈使用,以俭养德。

  七、《三才章第七》:

  这一章,共分四段。“曾子曰”至“民之行也”为第一段。就是要把孝道的本原讲给曾子听。以见道的本原,是顺乎天地的经义,应乎民众的心理。自“天地之经”至“不严而治”为第二段。就是把孝道,作为元首教化民众的准则。不但教化易于推行,就是对于政治,也有绝大的帮助。所以孔子特别告诉曾子的,就是“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政教如此的`神速进展,还有什么话说?自“先王见教”至“而民知禁”为第三段、就是说明孝道有如此的妙用,故先王以身作则,率先倡导。至引诗作证为第四段。就是证明政府一个大员,只要身体力行,都会被民众景慕瞻仰,何况一国的元首呢?我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要行孝。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译文:孝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我的感受:孝,指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顺是指服从,不违背。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我们最伟大的行为、作风、品行。

  八、《孝治章第八》:

  这一章,是说天子、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国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欢心,能得到人民的欢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实在表现。列为第八章。我以后成为一个领导者时,要以身体力行,通过孝道来感化更多的人。

  九、《圣治章第九》:

  这一章,是因曾子听到孔子讲说明王以孝治天下而天下很容易实现和平以后,再问圣人之德,有更大于孝的没有?孔子因问而说明圣人以德治天下,没有再比孝道更大的了。孝治主德。圣治主威,德威并重,方成圣治。列为第九章。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孝顺,一件是行善。作为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孝摆在第一位的,我以后要更注重孝,更恭敬的孝顺父母、长辈。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文: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

  我的感受:孝道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德行。我应该去保持住这种德行,也愿更多的人能明白此理,一起尽孝道。

  十、《纪孝行章第十》:这一章,所讲的是平日的孝行,分别纪出。有五项当行的,有三项不当行的,以勉学者。列为第十章。我应该严格按这章的要求来孝顺家人。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1、居则致其敬,养则至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译文:就是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五项当行”,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我应该在每一次侍奉父母的时候都依照这“五项当行”为标准,并尽量做的更好。

  2、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译文:侍奉父母双亲,在社会中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

  我的感受:这是文章所提的“三项不当行”,我应该以这个“三不当行”为警戒,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十一、《五刑章第十一》:

  这一章,是因前章所讲的纪孝行而接着讲的,今有两条途径,走到敬、乐、忧、哀、严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骄、乱、争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驰的逆行。所以孔子就跟着上章所讲的道理再告诉曾子,说明违反孝行,应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这里所讲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讲明刑罚的森严可怕,以辅导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为十一章。我应该孝顺父母,不然不仅自己心里过不去,还会滋生许多恶业。

  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

  这一章,是孔子就首章所讲的要道二字,加以具体说明。使天下后世的为首长者,确知要道的法则可贵,实行以后,有多大的效果。列为十二章。我应该像文中一样学会做事情时懂得方法。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译文: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

  我的感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教育、劝说别人的种种方法。我以后做领导者时也要运用这句话,学会用更简单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

  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

  本章主要讲了把至德的义意扼要的提了出来,使执政的人知道至德是怎样的实行。上章是说致敬可以悦民,本章是说教民可以致敬,所以本章在《广要道章第十二》的后面,为第十三章。父母、师长、家人、国家是我们的福田,福田的意思就是像田地一样会生出福报,比如,我们的福寿安康都是从福田中生出来的。行孝就等于是在福田中存入福德资粮。我要广行孝道,积累福报。

  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

  孔子已经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列为十四章。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于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我应该首先在家要做好孝悌,同时在外面也要以此行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译文:一个君子,侍奉父母亲时能够尽孝,所以也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

  我的感受:首先我自己要成为一个孝子,让父母真正安心放心,有了这份心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人,然后再用这份心去为国家尽忠。

  十五、《谏诤章第十五》:

  这一章,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我应该在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及时告知父母。本章我比较有感受的句子如下: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从前,天子身边有七个直言谏诤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诤臣五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谏诤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谏诤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谏诤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诤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我的感受:看来直言谏诤是很有用的,不过直言谏诤并不等于要声色俱厉,《弟子规》说过要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应该在看到父母、师长或朋友有错时,及时沟通,而不是一味顺从,不能让错误越变越大,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

  十六、《感应章第十六》: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动天地神明。中国古代哲学,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人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说有感即有应。以证明孝悌之道无所不通的意思。故列于十六章。我应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这样也同时会有助于修行(指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十七、《事君章第十七》: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明中于事君的道理。为人子女的,始于事亲,是孝的小部份,中于事君,就是在于能为国家办事,为全民服务,这是孝的大部份。所以孔子特别把事君列于十七章。我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做贡献做准备。

  十八、《丧亲章第十八》:

  这一章,是孔子对曾子专讲慎终追远之事。言父母在世之日,孝子尽其爱敬之心,父母可以亲眼看见,直接享受。一旦去世,孝子不能再见双亲,无法再尽敬爱之情。为孝子的那种心情,当是何等的哀痛。孔子特为世人指出慎终追远的大道,以传授曾子,教化世人,使知有所取法了。我应该如文中一样守丧三年对待我去世的亲人,还要多为他们祈福、超度,多去行善,把我平日所做的功德回向给我的亲人、历代宗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助它们早日离苦得乐。

  《孝经》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从《开宗明义章第一》到《庶人章第六》为第一部分,共六章,对孝加以概括性论述,并分别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孝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这是全篇的宗旨所在,内容重要。

  自《三才章第七》至《五刑章第十一》为第二部分,共五章,主要讲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其中的《纪孝行章章第十》则专论孝子应做之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孝的解说。

  自《广要道章第十二》至《广扬名章第十四》为第三部分,共三章,是对《开宗明义章》中提到的“要道”、“至德”、“扬名”的引申和发挥。

  自《谏争章第十五》至《丧亲章第十八》为第四部分,共四章。这部分各章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而是分别以不同题目,对前三部分内容进行发挥和补充。其中,《丧亲章》可视为全篇的总结。

  我觉得这部经典可以理解为主要讲的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孝、对国家的孝、和对社会的孝。

  对父母的孝:我认为孝顺父母时首先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样我们就能养成良好的顺从父母的习惯;接着,我应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让父母开心。最后,我要做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让自己受伤,不让父母担心。这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算是做了一个小回报。为什么说是“小回报”呢?因为古人说过:“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我们除了上述几点还是要多去报答我们的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师长的孝:我认为孝顺师长时首先要做到尊敬师长,如见面要敬礼,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谨记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仔细聆听、学习,不要辜负师长对我们的一片苦心,还浪费了时间。接下来就要报答师长,作为学生,拿出最好的成绩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是对师长最好的报答。

  对国家的孝:没有祖国,安有家庭?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礼仪之邦、安定团结……我爱我的祖国。所以,我们也是要孝顺我们的祖国母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现在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功,多学习祖国的文化,心里一切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遵守法律规则。在长大以后,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

  对社会的孝:对社会,我们也是要尽孝的,在这里,孝就是指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道,以德为先;为众生无我利他的奉献。愿世界和平,众生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信解行证《孝经》,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孝经》的内涵,并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在今年下半年,也是我在小学生涯最后的半年了,我计划给我班里同窗六年的同学用PPT的形式公开逐步讲解《弟子规》、《孝经》和《十善业道经》,帮助班里的同学一起学习经典,同时争取做到在学校公开讲解这三部经典,帮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这几部经典,逐步相信因果法则并信受奉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伟大的,让我们多去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吧!感恩《孝经》。

孝经读后感15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i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家病A⑸硇械溃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体i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重温一遍孝经,让我重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孝敬父母,教养孩子”,辈辈如此,辈辈传承。一个“孝”字贯穿我们一生。怎样为人子女?怎样为人父母?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可不是简单的。

  只有孝敬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身体i力行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表率,让孩子因为拥有我们这样的父母而自豪,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家风,代代相传下去。

  孝敬父母首先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i。就拿生病来说,如果为人子女者身体i得病了,那么做父母的肯定是寝食难安。多少做父母的恨不得让病痛从子女的身上移到自己的身上。父母永远是爱子女胜过爱自己!

  可是,如今的社会上,不少年轻人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妄为的不良性格,稍有不如意,稍遇挫折或坎坷,就自暴自弃,甚至轻生。以至于出现了不少大学生跳楼自杀的状况,这其中还不乏名牌大学的优秀大学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是多么可悲可叹啊!

  说到底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败。如果你的孩子能够熟读《孝经》,领悟圣贤书的精髓;如果你告诉你的孩子,保护好你自己的身体i就是对父母的最大的回报,那么,他会不会事事反省,三思而行呢?一个人能够拥有好的身体i,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造福社会的同时又能光宗耀祖,这堪称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著,一部一千九百三十字的《孝经》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后世将《论语·先进》中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称为孔门四科,德行排在首位。所谓德行是指能实行忠恕仁爱孝悌的道德。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没有德行的人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一个有德行的人首先就是一个懂孝的人,只有孝敬父母才可能忠义国家,造福社会。

  西方的现代文明只有两百多年,而我们中华民族却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在今天,我们在学贯东西的同时,不应该只一味地崇洋媚外,反而丢弃了中华上千年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多读国学经典,追随上古圣贤的脚步,用圣贤经典养心,用古典音乐养性,净化心灵,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一个懂孝的人。

【孝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孝经读后感07-05

孝经读后感06-26

【精选】孝经读后感01-07

孝经的读后感10-24

《孝经》读后感07-27

[经典]孝经读后感06-24

《孝经》读后感(精)08-22

《孝经》读后感[实用]11-14

孝经读后感【热】02-21

【荐】孝经读后感12-2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