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经《月出》原文及赏析
诗经《月出》原文及赏析1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翻译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
皎:谓月光洁白明亮。
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懰: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
慅:忧愁,心神不安。
燎:明也。一说姣美。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鉴赏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舒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诗经《月出》原文及赏析2
月出皎兮,月亮出来亮晶晶啊,佼人僚兮①,照着美人多么俊啊,舒窈纠兮②。安闲的步子苗条的影啊。
劳心悄兮③。我的心儿不安宁啊。
月出皓兮,月儿出来白皓皓啊,佼人兮④,照着美人多么俏啊,舒懮受兮⑤。安闲的步儿灵活的腰啊。
劳心慅兮⑥。我的心儿突突地跳啊。
月出照兮,月儿高挂像灯盏啊,佼人燎兮⑦,美人儿身上银光满啊,舒夭绍兮⑧。腰身柔软脚步儿闲啊。
劳心惨兮⑨。我的心上浪涛翻啊。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佼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②舒:迟,徐。窈纠:犹窈窕,形容女子的曲线美。 ③劳心:忧心。悄:深忧的样子。 ④:妖冶。⑤懮受:犹窈纠。⑥慅:动。⑦燎:明亮,形容女子在月光照射下的容色。⑧夭绍:意同“窈纠”。⑨惨:烦躁不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下怀念美人的爱情诗,陆侃如、冯沅君先生称《月出》“为《陈风》中的杰作”,的确当之无愧。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章的第一句写月出之美。“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皎”,“皓”,“照”三字,写出了月亮的皎洁、明亮及光照大地的特点。先秦儒家的美学观点有所谓“比德”说:《说苑·杂言篇》记载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何见大水必观。孔子回答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在孔子看来,大水所以是美的,就在于有与“君子比德”的作用,观水能使人联想到君子的“德”、“仁”、“义”、“智”、“勇”、“察”等美好品质。那么月亮为什么是美的,用“比德”说的美学观点看,它可与人“比德”,特别适宜与美丽的女子“比德”,看到月亮使人想到美女的面庞,月亮的皎洁,正象喻着姑娘的纯结,见月而思及美丽的姑娘,大概与“比德”的审美经验有关。所以首章首句,正是先写月色之美,以比衬少女之美。
每章的第二句,均写念中少女的容色之美。“佼人“即美人。“僚兮”、“兮”、“燎兮”分别写女子的美好、妖冶、明丽和白皙,用一句话说,就是写她的俊俏。每章的第三句,均写女子的身段体态之美,“窈纠”、“懮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体态的曲线美,三辞之前,分别冠以“舒”字,表示美女行步迟缓、安闲,在动态中描写美女行动时的曲线美,犹如现代青海民歌所云:“走起路好像水上飘。”曹植《洛神赋》所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也是写女人行动时的曲线美。每章的第四句,“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都是写诗人自己因爱慕此女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佼人”的热烈追求和因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烦躁与不安。
《月出》一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陈风》里,情诗虽不多,却都是很好的。像《月出》与《东门之杨》,其情调的幽隽可爱,大似在朦胧的黄昏光中,听凡珴令的独奏,又如在月色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它像美妙的音乐一样令人陶醉。诗人将意念中的女子和对爱情的憧憬与追求置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在诗的开头,诗人用圆润晶莹的月亮和溶溶夜色,创造出一种朦胧美丽的境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两句,一个是远镜头的摄取,一个是近镜头的描绘。诗人有意将美人置于月光之下,月光和美人交相映衬,使女子的容色之美与体态之美,融入朦胧月色之中,使“佼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具有一种朦胧状况的美。也使美女与月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月之皎洁,旨在“喻妇人有美色之白皙”(《郑笺》),用明月比喻心爱姑娘的肤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月出》可算是最早的一篇了,这是一个天才的创造。以后文学作品中用明月写美女的(最直接的例证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都多少受到它的影响。
明月与美女相映衬所构成的意象与境界,还可以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这位姑娘所以值得爱慕与追求,不仅有如花似月的美貌,还在于有明月般纯洁的心灵。姑娘虽然像明月一样美丽,但却像天上的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诗中也正是这样描写的,“劳心悄兮”等每章结句的描写,正说明这层关系。诗中描写的月下美人,仙姿摇曳,若隐若现,它与朦胧的月色在一起,构成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境界,有人指出诗中所描写的美女并未实遇。如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此诗虽男女之词,而一种幽思牢愁之意,固结莫解。情念虽深,且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并非实有所遇,盖巫山、洛水之滥觞也。”方玉润说此诗的境界从朦胧发展到虚幻,虽非确解,却也接触到此诗意境上的特点。
【诗经《月出》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月出的赏析_诗经月出拼音04-16
诗经月出的赏析02-22
诗经木瓜原文及赏析01-25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01-26
诗经原文、译文及赏析08-23
《诗经·关雎》原文与赏析05-17
诗经《樛木》原文及赏析10-05
《诗经》全诗原文及赏析11-25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