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精品)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读后感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在暑假的闲暇时光里,我读了《诗经》这本书。《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无疑是美的。中国的诗歌,历来有“诗画一体”之说,《诗经》中的一些诗就体现了诗中之画的意象美。《诗经·蒹葭》中有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青青的芦苇,郁郁葱葱地长在河边,深秋的露水凝成了白霜,而我思念的那位女子,好像就在那河岸旁。在白雾蒙蒙中,芦苇点染了一抹绿,心爱的姑娘在远方更显美丽。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我的脚步了。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诗经》向我们展示了最淳朴的最真挚的爱情。只有敢于表达我们的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万物,才能够真正领略生命的美。
人生有“四喜”,即“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周南·桃夭》中说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诗经》用最简单的语言成就了最伟大的爱情。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家。人只有对生活满怀深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时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问征人,几经风雨何时归。“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寒冬腊月,陌上的野草已经枯萎,征人走在归乡的路上,风雪掩埋了地上的脚印,看不清前方的路,白茫茫一片,好似没有尽头。战士为了国家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背井离乡几十年,终于又回到了故土。爱家,亦爱国;守国,亦守家。《采薇》中这位拥有赤胆忠诚的铁血男儿让我想到了疫情时的.抗疫战士,在危难时毅然决然地奔赴一线,与死神殊死搏斗,只为了人民和国家。他们也有家人,但他们和这位士兵一样,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勇往直前。
君子如玉,怀瑾握瑜。“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要磨。君子应当有高贵的品质,严格要求自我的行为规范。不仅是千年前的古人,现今的青年也应追求君子如玉般的品质。“君子如玉,温润而泽”。宽和待人,加强自身修养,敦善行而不怠。为人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了《诗经》,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诗经》读后感2
国风召南鹊巢
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是一首婚礼上唱贺的喜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盛大而奢华的婚礼: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男家派百辆车马迎娶,女家派百辆车马送亲,众宾客用百辆车马见证他们结合。
也许在这里的百两只是个虚指之数,但仍然能完美体现出这场婚礼的隆重。可是问题的重点再于这场婚礼的男女主人公是谁?鹊和鸠到底指的是什么人?什么身份?
一种解释是:鹊为男方,盖好了房子,迎娶鸠这位女人住进来,居之方之盈之,证明这个雀巢是鸠最好的归宿。这也告诉我们婚嫁中男方需得准备供鸠居住的房子。
另一种解释是:鹊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鹊辛辛苦苦经营的巢,被鸠这个后进门的妾或平妻占据,而且是用一场空前浩大的婚礼来宣告鸠的胜利。
不论那种解释,都不能否认这首诗是婚礼进行曲的存在。本诗从御之将之成之的顺序,逐一罗列,叙述了这场婚礼是如何被众人见证,如何神圣不可推翻。
如果是前者,无疑表达的是一种喜悦和祝福。如果是后者,则体现了一位妻子眼睁睁看他娶别人、眼睁睁看他入了洞房门的怨愤和绝望,用多数人喧闹来映衬一个人的.悲哀。
本诗运用了以点代面的手法,一场婚礼何其繁缛,而作者只从百两车马来做描述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述婚礼细节。这种手法做到了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妙处。
用三个百两体现婚礼的热闹,更凸显出另一方的清冷寂寞。严重的反差,既表达的鹊无声的悲哀,做到了大音希声的功效,也揭示出一夫多妻的男权社会之丑陋。
《诗经》读后感3
最美不过诗经。
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
你,还在吗?
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惟愿我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源远流长,故仿诗经一首,聊以记之。
《凯风》——凯风自南,吹吾棘心。琼瑰睍睆,古韵长慉。吾自黽勉,待君栖迟。
《诗经》读后感4
《诗经》,“诗三百”,从古流传至今,可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其中最富有美感的,莫过于它的文字之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一个静谧的夜,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片云,皎皎明月缓缓走进夜色之中,爬上天空。星星纷纷隐去,如无边黑色幕布般广阔的夜,愈发衬托出皎月那洁白的光辉。月光如水,倾泻在地面上。
诗人站立在月下,望向那高悬的明月,思绪不由地飘向了远方。看他那专注的模样,眉头微锁,眼神悲伤,是在想什么呢?他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在思念故乡?
“佼人僚兮”,原来诗人动了情思,想念起了心爱的`姑娘。她是那样美好,诗人真想与之终生厮守。想起那步履轻盈、婀娜多姿的女子,诗人不禁心驰神往,心中泛起无限柔情。可是苦思却不得相见,诗人不由地悲愁、忧伤起来。
短短十六字,描写了明月清辉的美丽场面、对姣姣丽人的思念和苦思不得相见的悲愁。文字之美,美于景中。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个美女走过来,她的手指就像白茅幼苗一样光滑柔嫩,肤色像凝结的脂肪一样光润,牙齿像葫芦籽一样白而整齐,额头宽阔,眉毛细长而弯。她微微一笑,便露出甜美的酒窝,她的眼睛黑白分明,惹人喜爱。
多么美丽的女子啊!她是谁?要去哪里呢?她有怎样的故事?文字之美,美于遐想之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从前,诗人志得意满,从军上战场,看到的是柳枝茂盛而随风飘动的美妙春光。如今,久戍边疆,难以归家。终于打仗归来,看到的是一路鹅毛大雪,雪花纷飞,而诗人以至垂暮之年,于是,悲从中来,更加渴望回到家中。
戍边难归,身处此景之中,诗人更是满腔悲伤。不知家中是否还好?父母是否还健在?这么多年没有回家了,诗人简直是肝肠寸断。
强烈的思乡之情充斥在诗中,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那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文字之美,美于情感之中。
阅读《诗经》,我领略了中华古文化文字的魅力,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幅幅美妙的图景之中,随着诗人的文字一起遐想,一起思念故乡,一起悲伤。《诗经》的语言之美,令我陶醉,久久难以释怀!
《诗经》读后感5
近日,偶得空闲时光,遂拿起案头上尘封已久的《诗经》。翻阅那熟悉的诗篇,已被岁月磨掉棱角的情感再次泛起阵阵的.涟漪。《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可见而不可求之实物的篇章,尤以《关雎》、《汉广》和《蒹葭》最出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同为情感描写,却各有特色。《关雎》热烈直白,《汉广》情感真挚、淳朴动人,《蒹葭》则飘渺迷离。
分享:
《诗经》读后感6
蒹葭大概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诗词曲调是如何忧伤地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浔阳桥头缠绵了千年?把目光抛进朦胧的水雾中,寻访那在水一方的婉约伊人。
在荻花弥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芦苇里,巧兮倩兮,温柔委婉。只一抬眼,就寻到了那个隐约的身影。水气氤氲,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条河,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我在这边,你在那头,河水惆怅地流过,我们就这样对视着整章的《秦风》。一种草,是世上最忧伤的心事,我望过你抚过的获苇,我抚过你望过的芦花,我经过你经过的温柔。蒹葭在爱情里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个对视的瞬间。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对望了千年的爱情的萌芽。你回头,你转身,你蹙眉,你轻笑;我呆立,我痴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转身走出我的视线。获花飞荡,你的身影隐于蒹葭之后,水袖残留在《诗经》泛黄的扉页上。
秦国的风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风中结成了寒霜。传说中的伊人,在梦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隐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抛进水雾的目光,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季节,垂钓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开《诗经》的封面,牵出一串悠长的获花——蒹葭苍苍。
《诗经》读后感7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读后感8
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一首《蒹葭》而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追梦者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还有一腔的热情,想要成名成才,想要名垂千古,我们还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这正是未来之所在,人生最美好的上坡路呢。即使天天为了成绩斤斤计较,即使对着作业唉声叹气,我们还是有理想的。问问大家,你们将来想做什么,很少有人会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大家都还年轻强壮。大家还会追逐梦想。
但是现在是这样,将来,我们还会坚持吗?还会有即使“道阻且跻”也不会放弃追梦的人吗?我想到了现在大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最终成功的弯弯,也是唯一一个坚持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的那个人。我不敢说只要坚持我们就可以成功,我只能说,只有坚持最初的那个梦想,我们才有可能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做自己想做的`并做出一定成绩,从而感到满足与快乐,我觉得就是成功了,我觉得这是最理想的事业状态。那么,坚持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让人听了很心酸的歌词,有多少人正在做自己想做的,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而放弃努力,放弃成为《蒹葭》的主角的可能,又有多少人,即使道阻且右,且长,且跻,还是不断地为了心中的伊人上下求索,坚持在那片青青的芦苇荡里。
我不愿意在很多年以后,会带着深深的共鸣唱起上面的歌词。也许唱着唱着,我就会流下泪来吧,人这一辈子,就走这一次,为什么当时不去奋斗一下呢。努力了最终失败,我还是会心满意足。那么现在是怎样,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到现在,最后还是不够快乐的结局吗。我真的不要这个样子。
我对自己说:
那么,就请坚持。
《诗经》读后感9
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这一切对于任劳任怨的她,是不是太过不近人情了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孤单的'身影,那个只能对镜黯然自伤的悲惨女子。
她的恨决不能用“后悔”形容得尽。她无力地质问:淇水都有岸,洼地都有边,为什么你,我的士郎,却没有行止?于此时,镜头又切到曾经年少的一幕幕。当初的怎样的海誓山盟,到头来竟全部在岁月的消磨中无影无踪。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对这样的爱情,面对这样的婚姻,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能说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从来不会有,也永远没有。等待着她的只有无尽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来,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诗经》读后感1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旧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假如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干脆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建别出心裁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美丽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假如说有一种情感能始终持续下去那就应当是爱情的.纯净和美妙。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明。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艳丽,兄弟之间也更加密切。诗中诗人不断用留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旧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家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爽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观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美丽,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志向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人感叹时间短促,人生短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我们能感到诗人对人生短暂而无所归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诗人用这种小昆虫写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漂亮以及即将离开时的困惑,使人所感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感觉特别剧烈。
诗经,我国文化的珍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不仅仅是对对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涵养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觉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诗经》读后感11
翻开《诗经》,我徜徉在舒展的文字间,其意变幻万千,其象瑰奇烂漫。这份纯真天然,想必再过千年也是这样吧。
《诗经》是流传数千年的经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诗经》折射出的天然质朴的风格,与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潮流相联系,是中国文学寻根溯源之本。对文化多元的当代社会,《诗经》中的.不少篇章有着借古鉴今的意义。
关于《诗经》的来源,主流说法是这样:为让统治阶级感知民间疾苦,当时的周王朝设立了专门的采诗官。每年春天,他们摇着木舌铜铃深入民间,把那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整理成集,然后谱曲,唱给周天子听,以此作为施政参考。这些佚名的民间作品大多数就是《诗经》中成就最高的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各有风致,各有忧喜,情发于声,至真至纯。比如,有男子望着河洲之上的水鸟低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有勤劳的妇女采集芣苢,群歌互答:“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也有男子望着旧时绿衣思念亡妻,而民风开放的郑国溱水边则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男女正互赠芍药以结信约呢。
文学来源于生活,真挚的文字能跨越千年与读者共鸣。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经》长于即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联想自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另一方面,《诗经》的很多篇章也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从生活中的某些小事入手,就事发声、就事论事,这也是对《诗经》即物起兴、借景抒情最生动的诠释。
作为一名读者,我爱《诗经》字里行间流露的纯洁、诚挚的感情。读《诗经》,仿佛可以跨越千年,感知人性中亘古不变的喜怒哀乐。
《诗经》读后感12
《氓》的女主人公在性格阴柔之美以外,还有几分阳刚之气,而《采薇》中的征夫阳刚、自豪在身,但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昔日的“杨柳依依”与今日的`“雨雪霏霏”对比,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x》)的忧惧心理,真有几分阴柔之美。
《诗经》读后感13
《诗经》情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过去数千年,但依然能在我们耳边回响。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那么我认为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收集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有对爱情的期望,有对劳动的赞美,有征夫对故土的怀念,还有受欺压者的愤慨。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室的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为贵族所做,为了祈祷丰年,歌颂祖德。颂,就是宗法制的最好体现,都为宗庙祭祀的歌曲。
正如我们课堂上所学,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指铺陈,我们从小听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用了这种手法,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打比方,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将卫国女子的风情写了出来;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后吟所咏之物,“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用蔓草和露珠将对爱情的浪漫和自由显现出来,对诗歌渲染气氛,创造与众不同的意境有很大作用。
爱情,是《诗经》一个很优美的主题,千年之前的情侣追求着自己爱情的自由,浪漫。如果说有一种情感能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应该是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描写男女相互赠礼来表达对对方的爱,用“琼琚”“琼瑶”“ 琼玖”来强化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一再表白。
亲情,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从未中断,《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讲兄弟之间比作常棣花,花托花蒂相互衬托,常棣花显得更加的光灿鲜艳,兄弟之间也更加亲密。诗中诗人不断用注意兄弟之情去撞击世人的灵魂,使人引起共鸣。
服役,每个征夫心里都会有思乡思佳人的想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漫漫征途,佳人等待已久;思乡之心,雨雪纷纷飘过。纵然路途遥远,思乡之情,相思之苦,并没有淡去,心依然向着一个不变的目标——故乡。
恬淡,生活的追求,秦人用“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生活,与自己心爱的人一道归家,一道劳作,路上欣赏一片片的'桑林,阵阵轻笑声传便树林,透人心脾。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人生的自由,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生活么?先人已然为我们描写了一幅如仙境一般的世外桃源。
人生,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人感叹时间短促,人生短暂,“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我们能感到诗人对人生短暂而无所归宿的失落。蜉蝣,朝生暮死,诗人用这种小昆虫写出人生的脆弱和消亡前的美丽以及即将离开时的困惑,使人所感昙花一现,浮生若梦的感觉格外强烈。
诗经,我国文化的瑰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不仅仅是对对文化的继承,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涵养的一种成长,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诗经》读后感14
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傲命不同。
那是一个极其寒冷和孤独的夜晚。无边无际的夜晚吞噬着呼啸着寒风的原野,星月在沉重的深色云层后无力闪烁暗光。在几乎失明的黑暗中,几颗稍亮的星星散落在东方的夜空中,挣扎着向大地洒下蜡烛般微弱的光芒。原野尽头的在村子里,只有一个房间透出几束摇曳的火光。你可以看到忙碌的人的轮廓,仔细看,真的在看什么。夜深了。
这个夜晚和过去几千个月的黑暗夜晚差不多。目前官员批改文件疲惫的表情和松懈的眼神,大概和至今熬夜或加班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只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无名小卒之一。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将来也没有人会记得他们。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奔波,被一堆琐碎的.小事打扰。
也许生活对他们来说真的像开水。机械,重复,像一个不知道如何停止的陀螺旋在人、事和事之间旋转,疲惫或咬紧牙关坚持,努力工作,心中最后一丝信念支持沉重的身体生活。就像,夜晚的小星星。知道自己的力量与黑暗相比微不足道,但还是忙着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点星光洒到大地上。在努力工作、疲惫不堪的同时,内心依然天真地渴望被人窥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带来变化。这种精神是可敬的,但事实上,它并不可笑和悲伤。
那些小星星可能是无数劳动人民心中燃烧的最后一道火焰。学生们渴望教科书式的成功,努力埋头书海;工作人员希望物质丰富,所以他们让青春留在办公桌前,在心底叹息和抱怨,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为了愿望和信念牺牲一切的普通人。像小星星一样,试图闪耀你无法实现的梦想。
但是有多少人在意识到自己的梦想不切实际后,放弃了发光发热的信念?理想一天比一天渺茫,熄灭,最后凝固成坚硬冰冷的石头,落地,遍体鳞伤。
我不明白奋斗的意义。我对未遂的梦想和遥远的距离有太多的猜测。事实上,星空绝不是无缘无故点亮的,这就是《小星》的意思。
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能成为主人,我们能照亮的只是巨大天空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颗清澈的小星星——不管它有多暗,只要保持心中最真实的部分——只要心中有一点希望,星星就会非常明亮。
小星之火,也可燎原。
事实上,只要你活着,真的存在,留下痕迹就不再重要了。奋斗的生活是最美丽的。
《诗经》读后感15
我阅读过许多经典文学,但我阅读之前,阅读之时以及阅读之后,仍深深打动我的,还是《诗经》这本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阅读之前,我便早已被这些诗句吸引。其悠然的文学气氛,也开始在我心中弥漫开来。那优美的四字短语拼凑成的奇迹,朗朗上口;那清晰明媚的田园画面,魅力无穷。在初中时,学了几首《诗经》的诗,再也忍不住,自己购置了一本。挑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期,带着吉他和这本《诗经》,在公园的一处坐定,翻开了《诗经》的第一页。
第一首看到的诗是《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我至今仍深深怀念读到这句话的感动,因当时也在深深思念一位远方的朋友。“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也从中第一次认识到《诗经》不止是美好的欢乐与爱情,也有古人无可奈何的忧伤与思念。而这灵动的节奏,也让这悲伤添一股诗意,余音袅袅,久之不去。
先前看《中国诗词大会》,对《七月》也还有巨大的兴趣。这首诗,也彻底坚定了《诗经》在我心中的地位,更让我对美有一种直观的体验。我爱的',不只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天然趣味。还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这何等美好的春日图画!更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豪迈与壮阔等等。这首诗既满足了我的审美要求,也有壮志豪情,天然趣味,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高三的一次假期,再次翻阅《诗经》,翻到《桑中》这首诗。“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不断重复的一句,显现着浪漫主义的无穷妙处。尤其是注释中的拓展,提到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与之类似,更觉醍醐灌顶,心情极为畅快感动。甚至将此句写在课桌上,烦躁时一读,便觉身心轻盈,烦恼尽散。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诗篇。我曾为之陶醉,深夜尝试软笔摘录;也因此深觉文字之美,翻看新华字典来学习繁体字。即便可能忘记如何背诵,但细细品读每一篇,每一句的感动,震撼,享受,都将是永恒的精神财富,在未来漫长人生中,不断滋润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经月出的赏析_诗经月出拼音04-16
诗经的格言02-21
诗经的诗句06-03
诗经经典句子08-31
诗经的情诗09-07
诗经的简介11-23
《诗经》教案06-13
诗经的句子12-26
《诗经》的简介02-23
诗经经典语句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