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孟子》《孟子旁通》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孟子旁通》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据说,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子思的老师是孔鲤,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孟子对孔子极其推崇,一生都在推行“仁政”,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
《孟子》一书是或许是孟子的弟子整理或许是孟子的随笔。全书共七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
数千年来,孔孟之道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正如南怀瑾所说,孔孟的一生,“始终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了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为千秋万代着想,因此也就受到人们超越一般的崇敬,称之为圣人”。
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孔子孟子都没有怎么受到重视,且孟子有被轻视的情况。翻开《孟子》第一章《梁惠王章句上》,开头是这样的: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这一段文字记载,无论是孟子本人或是门人们的记述,措辞用意都很妙,而且也很坦率,不加故意的掩饰,直截了当描述当时孟子见梁惠王一段不太愉快的谈话。梁惠王后来对另一位名士驺衍的接待就不是这样,是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用接待贵宾的礼仪。另外一位,就是后来的苏秦,更是不得了,游说诸侯国陈情“合纵”,挂六国相印,风光无限,一时无人相抵。
看看梁惠王对孟子满不在乎的样子,很显然的,大有厚薄轻重之分了。而且最不可耐的,便是梁惠王对孟子的称呼,既没有像春秋时代诸侯对孔子的敬重,尊称一声夫子;也没有像战国当时诸侯们礼贤下士的作风,尊称一声先生。他却干干脆脆地称呼一声“叟”。这个“叟”字,好听一点来讲便是老先生的意思;不礼貌一点便是老头儿的意思。
原因何在?这些王们不待见孟子,不大认同采纳孟子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要了解,孟子生当战国时期,而且也远游过各国,难道他真的是那么迂阔不懂现势吗?难道他对驺衍,甚至如当时风尚游说之士们纵横捭阖的作风一点都不会吗?
不是的。
孟子对那些只图个人进身之阶的做法,和博取本身功名富贵的办法完全懂得。他之所以不肯那样做,实在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而且可以说:是不屑于那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抱着古圣先贤的淑世之道,尤其拳拳服膺孔子的仁道主义,完全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真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促使他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孟子》《孟子旁通》读后感】相关文章:
孟子的作文03-03
孟子及弟子庄暴见孟子原文及赏析04-08
关于孟子的作文02-10
《孟子》阅读答案11-04
《孟子》的阅读答案11-09
国学经典孟子名句07-25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02-19
我眼中的孟子作文01-14
我看孟子作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