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

时间:2022-11-11 18:25:56 论语 我要投稿

论语的读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的读后感通用15篇

论语的读后感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当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我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境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经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仅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仅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仅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仅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仅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构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终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教师吗?

论语的读后感2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修养好像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

  前苏联华西列夫斯基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在别人眼里,他似乎没有什么特长,但为什么会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而立于不败之地呢?

  因为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出现,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挡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一定是发疯了。

  华西列夫斯基听到大家的'非议后并没有生气,依旧在那里想着大事……开会时让他发言,他一会说这儿,一会说那儿,云里雾里,在坐开会的人都听得稀里糊涂,斯大林来回踱着步子慢条斯理地说道:“坐下吧,我亲爱的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说了,还是让我来说吧!”斯大林把战争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来,聪明的华西里夫斯基早在开会前的自言自语,就已经把重要的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地传到了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吸烟、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里,他不怨恨别人对自己的不了解,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为华西列夫斯基对别人的指责不愿恨,才没有使自己在政坛上树敌过多,又得到了领袖的赏识,才当了三十年的参谋长,成就了他光辉的的一生!修养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远拥有它,你的人生就会拥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论语的读后感3

  孔子有一句关于收学费的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意思是说,只要你给我拿一些肉干来作为拜师的礼物,我一定教诲你,可见孔子心胸之宽眼界之广。“有教无类”,我不论你是什么民族,什么身份,只要你有好学之心,我一定教诲你。真的这样吗?

  孔子有一句关于举一反三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的程度,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反复去教他。”言外之意,如果你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教你了,因为:1你不用心思考; 2你笨。但孔子的学生拜入孔子门下时,无一不是好学的`,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你笨。孔子还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发现,有些人天生就聪明,上者;有些人相对差一些,要经过学习才明白;有些人懒得学习,又遇困难,现实逼他去学,这就是糟糕的人。孔子还和子贡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意思为:子贡说:”这就像《诗经》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样吧。”孔子说:“赐也(子贡呀),可以开始和他讨论(教他)《诗经》了,告诉他过去的,他可以推断现在和将来的。”

  这些都表明,孔子喜欢教好学、乐学、能触类旁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教出来也可以时时启发自己(孔子)。

  看向古人,是有愚笨的人的,但反观现在,同学们的智商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人成绩高,有人成绩低呢?其实这是平时努不努力造成的。所以,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有一颗向学之心,这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的肯定的一种承诺。

论语的读后感4

  一只蝴蝶飞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却飞走了。不知不觉中,时光回到了20xx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妈妈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学习《论语》。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学完了《论语》,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君子”。

  我喜欢《论语》里的孔子,一个长相并不出众,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满智慧,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位谦谦君子。《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留下的许多经典句子,每个句子里都蕴含着许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欢:“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在我们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做清洁时,同学们却发现班里没有扫把了,班长说:“我去买吧,你们等等我。”同学们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长仍然没有把扫把买回来,有位同学忍不住问班长,班长大笑着说:“你们真信哪?我骗你们的!”同学们这才知道被班长骗了,从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长是个不守信的人,改选时大家再也不推荐他了。

  我非常喜欢《论语》,《论语》中有非常多的智慧,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里谈到,君子的为人处世法则: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论语》还教会我们,交朋友的原则:“益者三有,损者三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拉矣。”我便照这这样的方法去交朋友,并传播这种方法。《论语》还教会我们善思,我便多多思考,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论语》中,我还认识了富有却尊敬师长,把老师当父母的'子贡,认识了十分孝顺的曾子……

  《论语》中还有一些被人们错误理解的话,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众人只记住了“父母在,不远游。”好像远游的儿女都不孝顺了似的。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时,儿女尽量别远出,如果必须出去的话,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处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担忧。

  虽然我把《论语》学完了,但是他书中的知识我还没有学透,我要用一辈子去学习、练习《论语》里的智慧,争取成为大家公认的第七十三位“贤人”。

论语的读后感5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这些经典诗文,寄托了我们先辈对于人格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宽广{所以少了许多忧愁};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多了许多忧愁}。教育我们,宽容是一种美德,要学会宽容。当今社会,纷争不断,就是因为很多人心胸都很狭窄,别人的一点错误一点缺点也不原谅,换个角度来说,自己的缺点是不是更多,犯的错误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别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别人能行的通。这句话强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别人。凡事多为别人想一想,社会就和谐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此言义为:多优秀啊,颜回!吃的是一篮捞饭,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但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多优秀啊,颜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当今,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也没有必要一定吃捞饭,喝清水,住简巷,但颜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为人生的道路艰难曲折,有点颜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业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当今的许多学生家庭富裕,让他们体会一点颜回精神更具深远意义。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书五经,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论语的读后感6

  学德,学礼,学态度;学智,学道,学做人;必以《论语》学先。

  ——题记

  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中《论语》最为接触较多,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人深有影响。本书从世间多方面概括,讲述了人应为,人应不为的各种事情。从《论语》中,可以让我们悟到许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明白,无论何时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让我明白学习上应该抱有求实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对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让自己处在半壶水响叮当的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别人的想法,应该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换个角度尽量去接受它,不要固执的让别人去完成,那样就打破了和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让我明白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衣着过于注重,不要以求知为借口而与人攀比,这种行为完全辱没了读书的真正用意,不能做这种人儿让别人瞧不起。还有许多言语让我感慨万千,让我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给了我不少的人生启示。

  这几天,我对《论语》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孔子的为人我学会了品德;看弟子对孔子的行为,我学会了礼仪;看学生积极向孔子学习,我学会了学习的态度;看孔子出事镇定自如,我学会了镇定;看孔子以诸多的行为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我学会了他的智慧;看《论语》记录的孔子的话,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也许有时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国家与国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主张兵戎相见,而孔子主张以“仁”治理天下。这本书对我们青年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我们应该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让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帮助。

  四书之一的《论语》,值得去读,值得去看,因为它给你的人生影响非同小可。

论语的读后感7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 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他们是这个样子吧。”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清白高洁,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

  从古今记载看,一般说来,逸民隐士大都志向高洁,信念坚定,不肯和现实妥协。此章中讲到的伯夷、叔齐,在前面的章节中多次提到,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所以,孔子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柳下惠前面章节中也多次提到,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柳下惠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兔。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自身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积极用世,坚持原则,通权变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总起来说,不管是逸民隐士,还是圣贤君子,虽然他们穷达行藏各有不同,但都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志向,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论语的读后感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了它,我这才明白了我语文成绩无法上进的原因。它像一盆冷水泼向我,使我清醒并找到无法上进的缘由;它像烈火,使我灼痛并恢复了神智。

  我其实学习并不怎么好,就算哪次考高了也是超常发挥,无法保持或上升名次。唯一一次考得挺高的就是在五年级期末考试时考了一次年级第一。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我都要乐疯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爸爸妈妈乐呵呵地表扬我,我也就渐渐地有些骄傲了。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语文成绩慢慢退步了,从九十多到八十,再到七十多,这成绩赤裸裸地躺在那儿向我张牙舞爪地挑衅。

  还记得在那次考试成绩出来后语文老师笑吟吟地对我说:“哎约,一不小心拿了个年级第一呀!”我回了一声“嗯”。他又说到:“要继续保持,可不能骄傲。”我淡淡地回一声:“那是当然。”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羞愧不已,感觉自己负了老师的期望。

  后来一次,我在语文考试中得了六十来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我知道我再次破了纪录,也不敢多言,只管低着头,连周围的空气都好像有一个大大的“丧”字。其实我本没有打算哭,也没想哭,但课堂上老师让六十到七十分的站起来,我缓缓站起,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眼神。同学们都发出了不可置信的惊讶声,我的脸火辣辣的,聚集了诧异的、嘲笑的以及失望的眼神。下了课,积蓄已久的泪水终于涌出。同学们注意到了我的异样,纷纷过来安慰我,给我讲道理。我很悔恨,别人在追赶我,我却在坠落,,我完全忘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次考试像一杯泌人心脾的茶水,我醉了,却又醒了。

  上了初中,我发现有许多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张书华,这位

  学霸十分谦虚,他从不向别人炫耀我学哪里了,他只是用学习成绩来告诉大家;他从不抱怨,遇到什么事总是笑呵呵的`。还有鲁宇恒一,她是那么地深藏不露,在第一次月考中,连拿三科全班第一,她很文静,每次见到她,我都会想到“云淡风轻”一词。我在努力向他们看齐。我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他们是我的目标,我的偶像。

  我现在最多也只是孔子口中的“知之者”,我要努力成为“乐之者”!时刻铭记自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论语的读后感9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每每读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总会生发些许感慨。是啊,在这浮躁的时代,人们总是知易行难。临睡前脑海中的激情澎湃,在第二天却连早起都做不到。人在做事前说得慷慨激昂,似乎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却在实施时,由于自己的懒惰和好逸恶劳使计划往往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还使别人对自己的信誉产生怀疑。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似乎并没有“说”,但他却刻苦研学,不屈不挠,实现真理,不顾一切,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回顾往昔,又有哪一位伟人不是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呢?大禹治水,我们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却不知他三次在家门前驻足的叹息与泪水。绝世智者卧龙诸葛为兴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只为报三顾茅庐之恩和践行对先帝刘备的许诺。周恩来总理从小立下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努力和不断奋斗,使他没有辜负这句话,他所创建的丰功伟业,使中国人民敬仰,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尊敬。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明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亦是对社会和国家的信誉的保障。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社会的口号,如今医疗保障,城乡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等民生政策的实施和不断改善,是社会对其承诺的.践行。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多边贸易,对外开放,现代丝绸之路亦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

  吾辈若欲成芳华,必须无问东西,走遍风雨兼程。与其对别人侃侃而谈自身星辰,不如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斩破眼前的黑色长空,用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使心中的梦在汗水的浇灌下熠熠生辉。只有无问东西砥砺前行,梦想之花才会灿然开放。

论语的读后感10

  当我接过这部书时,心中不禁充满了激动。这么书是多么珍贵,多么有内涵,多么有分量。读这部书时,就是与作者孔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们拿起这部书,一起读圣人之言,明处世之理。

  在这部书中,有一句话是值得我们学子深思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光从这古文上来看,也许我们并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反而会觉的云里雾里;如果把它翻译成我们能看的文字,其中的含义就一眼会看明白,细细品尝后,说不定就有不同发现,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会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事实上的确如此,学生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让自己成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啊!这就是所谓的'“学而第一”啊!有句成语叫莘莘学子,意思是讲一位学子应该努力可苦而不是心浮气躁。知识学过了,不能立刻把它丢到一旁去,应该把它再拾起来,反复温习;反复推敲:反复钻研,不能草草了事,久而久之,这个知识就会在你的脑中逐渐淡忘。相反如果你努力用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读这部《论语》,真的令我们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蕴含着太多的深刻而令人沉思的处世之理。孔子真可谓把他毕生所得统统毫无保留地留给我们这些无知的后人,时刻提醒这我们,教育着我们,令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们再一次成为“莘莘学子”。孔子从小就认真踏实,孜孜不倦,如果现在的我们有他的三分之一的孜孜不倦,不,哪怕我们只有他的八分之一的勤奋踏实,那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欣欣向荣,更加繁荣,更加富强!读着孔子与他的《论语》,会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时时刻刻触动我们的心弦。哪怕再过一百年,再过一千年,《论语》这部书都会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带来一次次心灵的撞击;无论走到哪里,《论语》都将会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优秀指航标。

论语的读后感11

  古人曰:“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在这几个星期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孔圣人的思想和精神,但我想我可能没有那种治理天下的能力,可每天必读的论语以及孔子这部电影却让我感悟颇深。

  如何做人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时起,我们就是这地球上自称为最高级最具有智慧和思考能力的人类,而人是不同的,有好人、坏人、男人、女人……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不同的呢?那就是在于当你是人这个前提条件成立之后你是如何做人的。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说明做人一定要正直,光明磊落,而那些做了不光彩的事的人只是侥幸没有被发现,他们最终都会受到惩罚的,不论身在何处,做人都要堂堂正正。“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了做人要有仁德之心,并且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更有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在孔子的言论及后世之人的学习中可以看出,真正得达到仁德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孔子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广泛学习典籍,继承和改进古人的礼法,用礼来约束自己,学习别人的仁德,培养自己的仁德,做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

  如何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很明确的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个问题,第一是悦己,第二是乐人,第三是修身,学习首先让自己快乐,再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最后增加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头等大事,而如何学习才是关键。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不仅仅是学,更在于思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说明学习还要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学习漏洞,加以补缺。而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得利用方法,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

  学习了这么久的论语,或许,在我们看来孔子的'言论中有着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错误的封建观点,但也不难发现,孔子一直是以一种勤奋、虚心的态度来面对尘世,并且孔子所留下的言论并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通俗易懂的实在话。总的来说,孔子优秀的精神和思想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

论语的读后感12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句话深刻地概括了人生七十载各个阶段应达到的境界,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年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该如何做呢?

  年轻时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到“我注六经”当我们年轻时一定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没什么牵挂和负担,最主要的是学习,所以就尽量多学点有用的资源,当我们过了这个年龄阶段时,我们要顾及和承担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家庭,孩子,父母等等,这些几乎要占去我们打部分的精力,就算想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也会感觉力不从心,会很累效果也不佳,所以趁年轻时刻苦学习,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如果勇敢的走下来,你会发现你有无限大的力量去面对社会及以后的生活,很多人为了年轻时的享受,不愿去学习,那他的未来永远在痛苦与劳累中度过。

  要做到六经注我,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要懂得学以致用,因为现在信息时代,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年轻妈妈吧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培训各种各样的技能,认为孩子学的越多就越好,却忽略了孩子是否真正的在运用,学到的知识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能够运用于自身工作和生活,这才是学习的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做不到这点,像我们平时的各类培训,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用途,而我却很少运用甚至忽略所学的知识,如果一味的'靠自己的思维定式去管理,导致的结果是原地踏步,不会有进展,所以我们要更加用心把所学的真正成为自己的能源要不断的去运用。

  通过学习,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内心会变得很强大,自己面对事情会更加有自信,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内心,并且懂得如何取舍,从而能做到内心的坦然与淡定。

论语的读后感13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爱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就应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此刻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生,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样着也算得上是个性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主角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样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就应与他的潜质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爱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爱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论语的读后感14

  一代圣贤万代师表智者仁爱师传典范;国学《论语》儒家精论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实可谓:"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感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学之初片语浅识而今处世之时虔诚拜读;虽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却也叹服其中受益匪浅.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特别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时间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传典范.

  现代的人大多是从《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细致的了解其间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无以例外寒假期间潜心拜读先师大智略有心得愚见贻笑大方.

  欲教人德为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会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众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标."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识纳入道德范畴的倾向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这种主张在揭示德与智的关系方面指明了德对智的统率作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

论语的读后感15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现在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么着也算得上是特别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应该与他的能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论语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心得07-29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心得04-30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的读后感09-19

《论语》的读后感02-20

《论语》读后感08-0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