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它要求人们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玉。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平。《论语》的特点写的很平实,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了些,其实也是比较肤浅和随意的。平时生活中我不会想起读《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当读了于丹的书后,我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让我们现代人受益非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和帮助.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看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可以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伤心事,面对这些琐事心态不如放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对自己的缺憾正确对待,让我们的内心平和些,知足常乐。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2
古代就有“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论语》这本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这部书,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而且大家对这本书都知道那么几句,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的,当然这只是《论语》书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学过,可以说全中国人都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像《论语》这样的古书,都很难看懂,所以也很少有人看。
某一天,一个人逛书店,看见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就翻开来看了下,在我个人理解中,《论语》对它很熟悉,可是从来没有看完过,没想到看了第一章,发现还有人把《论语》讲解的这么简单易懂,并且非常有哲理,让我一下子有冲动要看完这本书,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把难懂的古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解释,并巧妙地把《论语》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让你从中感受到人生之哲理,生活之真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把难懂的古文,用现代的语言很好的表示出来,并且让人看了很容易记住,很好的把古代的名句和现代的解释结合在一起。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
手中的《于丹的《论语》心得》勿勿看完了,合上书,再看看本上摘抄的合乎自己心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想想以前自己总觉得《论语》有点高深,或是有点枯燥。读过这本书后,我也认为《论语》确如于丹老师所讲,不是高不可及的,而是用一种简单的道理,传授给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智慧。《论语》中的句子,经于丹老师讲解,更加易懂而适用了。有些是点悟了思想中的困惑;有些激励了自己求学的动力;有些则告诉我们要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真谛,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书中更多讲叙的是关于提高自身修养,生活的智慧,每一处于丹老师都有很精彩的见解。我想要再次的阅读,去体会那其中的智慧。也因于丹老师的讲叙,让我也想去学习《论语》,学习其中的智慧,这些会让增加我的学习动力,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新的认识。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4
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最早风靡一时的时候,我便想拜读了。可书一买回来,趁着热劲,读了不到一半,便搁置了下来。
忽一日在电视上看到于丹,又想到了她的书。便又翻出书想静静的品读一下。读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灵净化的过程。论语向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前年的传统美德和个人修养的魅力所在。主要以教化人的品质道德为主,里面还掺入了一些佛家的禅论。教人要"仁",即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间万物和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终须要得以见天日。一个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做一个正人君子,你也就不会被烦恼所困扰。另外孔子还崇尚修身养性,即把自己隐居起来,与世无争,经常要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坦荡荡,从这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把凶残的狼圈起来,就能轻易的改变它的本性,变成善良的羊吗?儒家思想里存在的一些说教的东西过多,而且有些脱离现实,可能是时间上的差异,国情上区别所制,儒家思想精华的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不能全盘接收,奉为“守则”,一律照章执行,是不可取的。我们推崇孔子的"仁",即真、善、美,做一个真正的人,对人对事要真,要有付出,用自己的善去打动别人,用自己的个性美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歌词里讲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想说,只要人人都能自正吾身,世界将会是一片光明。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5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7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
终于在忙里偷闲中粗读了这轰动一时的畅销书,网络内外的争论也大概了解了些。对专家学者或义愤填膺或痛心疾首或嗤之以鼻的评价,一时也难下个人的断语,只是几点粗浅的感受,趁热先拿出来留样。
篇目很引人注目的齐刷刷用了个“道”: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等等。通篇充满了指点迷津的意味。没道理的,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一位日僧的小册子。日僧娓娓道来的佛心、宽恕、感恩,与心得有异曲同工之处。乐贫、自制、修己,与宗教真没太大的区别,都是尽力地调试自己的修为来适应现实,来追求内心的宁静。
于丹的胆子也真不小。凭自身的几分感悟,愣敢往央视开讲,其错误就在所难免了。“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硬说成百姓对国家的信仰,胆子够大。又突然想起论坛上碰到过的一位作小学老师的'朋友,愣敢胡解《道德经》,还与教育扯些关系。此君若有机缘,恐怕与于丹有得一拼。话说回来,能来引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于丹还是有功劳的。至少我得把多年未碰的《论语》及相关著作都翻出来重新学习了。那些书应该还在吧?好象当年的南怀瑾的《别裁》也流行过的。
有人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指责于丹在社会矛盾复杂的当下,大谈安贫乐道,是维护利益既得者。这说法多少有点“文革”的余味。孔子在那场浩劫中被批,不就是因为他的保守吗?这种指责倒反证了于丹没太大地偏离《论语》基本的出发点。在社会大变革中寻道,是每个国人有意或无意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书院派的“十博士”很生气,他们有十足的理由生气。你一个影视学的博士来讲《论语》,还名利双收,这不捞过界了吗?捞过界就会犯错,就成“高学历文盲”了。但这就不大令人尊敬了。你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国人关注,应该是好事啊!博士们何不来个通俗的正解呢?又是抵制,又是挖苦,让人笑掉大牙。博士们还真没学到《论语》的真谛。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9
假期特意买了一本于丹的《论语心得》,空闲时间好好品读了一翻,读后爱不释手。于丹用她理性的头脑和独到的思考,把《论语》加以分析,把其中的真谛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联系起来,警示后人。大家知道,《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刚读完前三部分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因为有太多的感受。在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把孔子的圣人一面解读的非常深刻、透彻。如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太度。想到自己有时会对学生声色俱厉,经常职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真是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真正的好老师应该会像孔子那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歉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生活在他生活得这片土地上的,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孔夫子的'温柔敦厚之美在的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感谢于丹老师让我这样深刻的了解了孔子。让我懂得如何当一名好老师。
论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心得》所给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0
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现在的`英语教学结果应该说对我校的英语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语老师都在尽力,都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有些同学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可以说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要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完这一部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也许还要有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我们要从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等中跳出来,因为这样做,除了给自己添堵外,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反之,我们要积极思考,班级有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们做到了,我们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强的是如何找到并实施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困生的各项能力,将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1
假期校长布置我们全校每个人都要认真阅读《论语》,我心想,此读必是很无聊(古人的文言文多嗷口)。拿起《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翻了几页,简单、朴素的语言读来毫不费力,不知不觉就已翻看了几十页。看罢全文一半,不能说有多大震撼,但随着阅读,感觉心灵收获了一份平静和仁爱。
“快乐”是我从中收获到的关键词,这本书中不论是天地人之道,出世之道,人生之道,其中的真谛,无非是告诉我们怎么过上心灵所需要的幸福生活。书中将道,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安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他能始终保护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境界。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头每天钓两个小时鱼是以为生,几个年轻人问:“你为什么不多钓几个小时?”老头问:“钓了干什么?”“赚钱啊!”“赚钱干什么?”“可以买渔网,捕更多的鱼。”“捕得更多干什么?”“可以赚大钱买船,搞船队。”“有了船队又怎样?”年轻人说不出了,老头儿说,“我不愿过那样的生活,现在我每天钓两小时的'钱,其他时间可以坐在海边看、晚霞,已经非常满足和快乐了,人生总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于丹给我讲述的论语精华之一,使是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缺憾与苦难。她说:“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人生有如行驶江上的船,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定会有风雨,甚至巨浪,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有一首诗说得好,“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爱爱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心,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样貌,但你可以展观笑容。”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融入环境,让每天有一份好心情。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2
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的。不经意间听人说起《于丹的论语心得》很棒,于是就抱着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这本书。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总是会想这个可以做那个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工作呢。听了于丹的话,我觉得自己的毛病不能仅仅用年轻气盛来形容,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3
《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习要有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还有其他“学习”吗?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习”一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简单标准,“学以致用”。经过学习导致一个人重塑整个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习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可以体会到一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4
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建议大家不妨抽空看看这本书。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5
前几年,央视科教频道正热播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论语心得》。我被于丹教授妙语连珠、才思泉涌的讲解吸引住了。于是我兴冲冲地买回来一本,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也开始读书了。我总觉得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离我们现代人很远,这些毕竟是越千年的东西,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是不是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呢?
现在想一想,古代先贤们讲的一些道理,和我们当代人的生活,仍然能联系到一起,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正所谓的“道不远人”吧!今天把于丹老师讲的几句话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在处世之道一章中,于老师讲了一则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距离太远大家借不着热气觉得寒冷。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经过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找到了合适的距离。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度。由此我们联想到,现代人交朋友要真诚热情,互帮互助,最好能带给对方“正能量”。大可不必穿“一条裤子”“烂韭菜不打捆儿”。这样下去离“小人常戚戚”就不远了。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我喜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祝福,更羡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但愿朋友之间能“一片冰心在玉壶”吧!
当今社会,家长们把孩子的成长看做生活的全部,把孩子的学习看做头等大事。于老师讲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掠夺。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青春叛逆期,总是念叨为了孩子放弃了进修的机会,放弃了升迁的机会。把全部的.精力金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等等,结果怎么样?孩子“压力山大”,高考前后、大学期间出事情的还少吗?有的错误是没有机会改正的,只留下血淋淋的教训惊醒后来人。
书中还谈到了许多孔夫子的观点言论,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我读了几句《论语心得》有一点点感悟。自己就像是夜晚抬头看星星的孩子,却不知道天空有多大。慢慢懂得学习才是硬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相关文章:
于丹论语心得05-29
于丹《论语》心得12-03
于丹的博客论语心得08-02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07-24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2-23
教师读于丹论语心得08-12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03-10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06-23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2-11
《于丹〈论语〉心得》的读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