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必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读后感2
最近粗浅读了《论语》,也听老师讲了一些,心有所感,想要小谈所得。
笔者不才,只是简单将读书所获分为三部分。一:为人,如何做人,君子的品性;二:学习,学习之法,教育的理念;三:为政,如何做统治者,治国所需。
为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俗语言,路见不平一声吼,也是如此。前些年吵的热火朝天的事件(“摔倒的人,扶吗?”),就是某些民众少了一点正直。试想,一个人扶起摔倒的人,真的'没有人看见吗?还是证人保持沉默,冷眼旁观?若是有人说:“我愿作证!”结果该是不同的吧。为子要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谨而信,爱亲仁”(《学而》)。再来说说为人更高标准:君子,君子应有高修养,曾子言:“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举手投足间,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程度。还有在《季氏》中提到的三戒,三畏,九思,都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或许我们难以成为君子,我们也要向那个标准努力,一点一点,让自己更靠近一点。
接下来说说其二,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问题。学习要讲究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要注意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为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例如:因材施教。闻斯行诸的故事,“中人以上,可以与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诲人不倦也是要的,为师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授业解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的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对于今天更是重要,让学生能独立思考,保证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
最后就是为政了,为政贵在树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一个实行德政的君主,实行德政的国家,必是关注民生的。关注民生,能够使人心稳定,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当然,只有“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法”。今天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这个道理。政刑兼备,德礼相辅。“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说的也是如此。另外,为政者还要有所为,在其位,当谋其政。
我的感想便如此,但《论语》的精髓远不止这些。有限的字中蕴含了无穷的道理,薄薄的一本书承担起沉重的责任(由“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一斑)。所写不多,仅以此聊表感慨。
《论语》读后感3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为了能与高尚之士促膝长谈,那你首先找到并发现一本好书。《泗水边的论语》是作者对儒家经典《论语》的个性化解读和阐释,书中的智言慧语俯拾皆是。
“《老子》是天人之间的境界,《论语》是你我之间的对话”,寥寥数语,作者将儒道两家的'独特和不同鲜明地展示出来。“理智地对待他人,冷静地处理事务,清醒地看待现实”,这是作者读到孔子约束自己的言论时发出的感慨。孔子针对不开化地域的言论,别出一格地说,只要君子去居住了,不开化的地方也就开化了,作者由此慨叹道:“这是典型的自恋,不过更是高级的自信。”孔子谈到学习时说,古人为充实自己而学,今人为炫耀自己而学,作者因此感慨道,要“为学习留出时间,为美德留出空间”。
作者还发挥自身散文家的优势,仿照《论语》句式,写出了许多幽默机智的短句,读后既使人会心一笑,又使人脑洞大开,视野也为之一阔。《论语》在中国的众多典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历代的学者都能从自己的研究中,发现不一样的孔子。《泗水边的论语》可谓是一本散文化的学术书,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学者型的散文家,可谓睿智雅趣与严谨解读并重,幽默机智与真知灼见同在。这一本书足以一家三代共读,少年可读经典明事理,中年可读经典知天下,老年则可读经典通古今。这一本书,让你读懂《论语》,重新认识孔子。
在正文之外,本书还收录了许辉先生与泗水相关的散文三篇,分别是《泗河》《鞭打芦花车牛返》《平原的主角》。这三篇散文读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得严谨,爱得刨根问底。本书的书前收录了作者品读《论语》的26悦,书后收录的则是作者仿照《论语》句式写出的一些幽默机智的短句,轻松有趣。品读《论语》,作者不但自己乐在其中,还要将这“乐”推而广之,使广大读者都能“雨露均沾”,不亦君子乎?
设若没有传统文化之源,哪来中国精神之流。这部《泗水河边的论语》在让我开了眼界,增长知识,明了事理,学习做人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了解了中国文化。走进了《论语》走出了经典,回归到理性,深入了现实的生活。
《论语》读后感4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论语》读后感5
孔子其实是个爱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里面全是格言,好像孔子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平常就专门说格言。其实这是误解,孔子从三十岁教学,一直到七十三岁去世,中间共四十多年,这些年得说多少话,不可能全是格言。《论语》不过是把他这四十多年所讲的话,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把这些精华集中起来,我们才产生了这样的误解。
其实仔细读《论语》,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有趣的情节,让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真实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个古板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一,他非常直爽。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有个叫孺悲的人想见孔子。孔子不肯见,就推说自己病了。可是,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又奏瑟又唱歌,故意让人家听见。意思就是说,我其实没病,就是不想见你!就是不给你面子。
二,他非常可爱。
孔子不但喜欢音乐,还会唱歌。如果别人唱的歌很好,他一定会请人家再唱一遍,心甘情愿给人做伴唱。《论语.述而》中说道: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不会因为自己声望高,是老师,就端着架子,装模作样。他想唱就唱,无拘无束,哪怕给人家当伴唱,也心甘情愿,就这么率性,你说可爱不可爱?
三,他非常坦诚。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什么叫做“士”。《论语.子路》讲到: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的回答是:爱惜自己,懂得羞耻,能够出使四方而不辱使命,这就可以叫做“士”。次一等的呢?孔子说:族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亲们称赞他敬老爱幼,这也可以称“士”。再次一等的呢?孔子回答说:言必信,行必果。虽然是浅薄固执的小人,但马马虎虎也算是最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又问:那些搞政治的人又是怎样呢?孔子鄙夷不屑的态度马上溢于言表,从一个“噫!”字当中,c就看出来了。孔子说:哼!那些人呀,算得了什么!意思是说还不如刚才那些“硁硁然”的小人呢!孔子对当政者的'蔑视态度毫不掩饰,如此坦诚,还不算是性情中人吗?
四,他敢于哭。
孔子哭弟子颜回,场面可谓感天动地。《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四十岁就不幸去世了,孔子那年七十一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痛哭流涕地说:哎!老天这是要我的命呀!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呀!旁边的人就说:先生哭的太悲痛了!孔子说:难道真的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该为谁悲痛呢?
没想到,祸不单行,第二年,另外一个最喜欢的学生——子路,也不幸在战乱中丧生。据《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孔子再一次的悲痛欲绝,哭着说:哎呀!老天爷真是要断绝我的后路呀!欲哭无泪。
五,他敢于骂。
在《论语》中,孔子骂宰予,可以说是狗血喷头: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宰予这家伙,就是朽木,是粪土之墙,都不知道骂他什么才好!为什么骂?就是因为宰予白天睡懒觉。当然这只是表面情况,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所以孔子后面又说:过去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别人说什么,我还要看他做什么。可能宰予以前就白天睡过觉,被孔子发现后,他就发誓说以后白天不睡了,结果今天又犯了,所以才气得孔子对他大骂。
其实很多学生,都挨过孔子骂,尤其是子路,骂的最多,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孔子骂这些学生,正是因为对这些学生非常喜爱,所以这些挨过骂的学生,最后都很优秀,都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通过以上五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而是一个有情有义、坦诚直率、真诚可爱、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论语》读后感6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读后感7
时而不得不感叹孔老夫子的伟大,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千百年来儒学依然历久弥新,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从空间维度来看,儒学从中国传播到亚洲,甚至世界各地。《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和学生言行的一本著作,总有几句让人过目不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孔夫子求学精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首先是孔子的这种谦逊的态度难能可贵,孔子的学问远远高于常人之上,然而对待学问仍然虚心以待之,不骄不躁,踏实向他人求学。如今,我们很容易学到一些知识,遂便沾沾自喜,便不再继续深入钻研了,所以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处于冰山一角的阶段,成为不了大学者,大科学家又能怪谁呢?要不然,也有这样的一群人,学到一点知识就四处夸耀,掌握这些皮毛知识变成了自己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自己所炫的学问早已成为陈年俗套,真理已经变成了谬误,经常成为人们的茶余饭后的笑料。可笑乎,这种求学的态度实则不端啊!
其二,求学的途中需要用辩证的思维进行有效的选择。对于善的内容,用进行摘取加以学习;对于不善的`内容,自己要自我剔除。知识作为一个中性词,自然要对知识采用一个辩证的思维去对待,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学习。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谨慎选择,辩证对待,从中汲取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其三,师从何人?曰:善人也。显而易见,孔子是向往善的,这里所属的善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善良,而是指一切积极美好向上的人。换言之,这种人是没有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社会阶级等等之分的。只要他/她有好的一面,我就理应谦虚求学。这点与韩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谋而合,隐约可以窥见孔子在求学方面的平等思想。
故而,求学要谦之,辨之,善之。
《论语》读后感8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必须好处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这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务必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个性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明白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论语》读后感9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重视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明确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读后感10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一问一答中,向人们传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纵然历经千年,孔子及其弟子向世人传达的智慧依然能从《论语》中读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前上学时为了考试而背诵论语十则,却并不是真正理解论语中的.意思。现在再读论语,发现“古人诚不我欺”,《论语》中的言论同样适用我们现在的生活。毕竟“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间不待人,人生世事变化无常,一定要珍惜当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也是快乐的事情,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会怨恨恼怒,豁达又快乐。教我们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孔子对弟子因材施教,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答疑也会有所不同。同一句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体会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论语》读后感11
假期,我读过许多的书有:《孟子》、《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论语》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本《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论语》就是记载了孔子告诉弟子们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我读完了一整部《论语》,知道了许多平时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必须具备的品格,《论语》这本对我来说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阶梯。这可是儒家创始人,闻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说的话。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释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贫困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这句就是讲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我还记得一开始我读《论语》的时候。没读两天就没有兴趣了,不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论语中记载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开始慢慢的'阅读《论语》开始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后来坚持每天阅读,感觉其中每句话都有很深傲的意思,从读完《论语》之后,我的言行举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有条有理也喜欢和人交往了,结交了许多正直的朋友。
《论语》这本书里边讲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论语》读后感1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趁着周末,我又看了一篇《论语》。“温故而知新。”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满腹经纶的孔子,才华横溢的颜回,高情商的子贡,鲁莽冲动的子路……
孔门十哲中的颜回让我印象最深刻。“孔门十哲”是指孔子最得意的'十位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颜回,也叫颜渊。山东人,孔子的老乡。那颜回是靠什么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呢?靠他超强的领悟性和绝顶的聪明。
颜回总是表现的十分低调,从不显山露水,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孔子开始以为他没听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颜回不仅听进去了老师的讲解,还听得很懂。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下课后还会辅导其他同学。颜回家里非常穷,住着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可这丝毫不影响他努力学习知识。
回头看看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不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确实感到惭愧……颜回的低调,勤奋好学值得我们学习,我更是要改正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论语》读后感13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欢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就应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此刻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人,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样着也算得上是个性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主角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样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就应与他的潜力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再看他对他自己的看法:
“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再看孔子对他志向的评价:
“宗庙回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呵,连孔子也不得不服了吧,如果公西华只能做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公西华的志向就算没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样慷慨清廉,也没有“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那样自信、勇猛,但作为战国时期最好的外交官,他那英俊的外表和伶牙俐齿下包含的心,何不是温暖善良的呢即使他没有象颜渊那样受人敬仰,也没有像曾子那样留下千古名句,他在这个群体中,绝对是最风光,最潇洒的,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是我在这本《论语译注》中最喜欢的一段话。像颜渊那样,唯唯诺诺,谁都喜欢的弟子虽然缺乏争议,但是过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华,淋漓尽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华,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何必那样束缚自己呢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我喜欢《论语》,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多少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而是它充满智慧的语言,是生活的感悟和积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意思是说:“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我们知道了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则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再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作为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就是真正会学习了。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好多精辟的语言,我都很喜欢。至今,有很多成语都是从《论语》中演变而来的,比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举一反三等。
我喜欢《论语》,篇幅不是很长,所以很多能背,也常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有时和人聊天时也会引用一两句,也因此被人说我卖弄学问,但
我喜欢这种感觉。我喜欢《论语》,它使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谢《论语》,伴我成长。
《论语》读后感15
寒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论语”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们如何相处,如何努力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顺他们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学习,第一个朋友从远方来。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一巴掌不响。单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关仲和鲍叔雅的友谊故事。关仲和鲍叔雅小时候是好朋友。当关仲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家庭很穷,所以他经常偷包叔雅的钱,但是包叔雅不仅不恨他,而且对关仲更友好。几十年后,关中差点杀了他的儿子小白,因为他为他的儿子争夺王位。
当儿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雅也成了总理。鲍叔雅不顾以前的怀疑和建议,关中可以看到鲍叔雅的心有多宽。另一个关于博雅和钟子的友谊故事是,当钢琴家的牙齿在荒山中弹奏钢琴时,伐木工的钟子可以听到高耸的山峦和海洋的野心。薄亚很高兴找到他的知己,但是当他死的时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钢琴,发誓不再弹钢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谊是多么宝贵和重要。这些例子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东来到我家,一开始我们相处得很好,但几天后就结束了。我们经常为一件小事争吵。最后,我母亲告诉我们,为了做好一切,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告诉我们朋友们从远方来。几天后,我的朋友肖扬来到我家,我学会了和肖扬一起快乐地度过一天。生活中的友谊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了磨难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友谊的价值。我从阅读“论语”中获益良多。它教会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须做得更好。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全解读后感] 论语全解下载03-30
读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的论语心得01-09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2-28
于丹《论语》心得12-03
论语心得范文07-28
《论语》阅读答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