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1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2
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奥秘。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尊敬她们,对她们的教育,我们应认真聆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他提出反复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中我也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于开阔出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还包括学习态度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态度就应该是老老实实的,不懂就说不懂,努力学习,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这样,不耻下问,由于孔子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知识在当时就比别人丰富。再有,孔子教学也比较注意“因材施教”。《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不想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就让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
从《论语》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学习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3
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撞到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
“仁”,爱一个人能够使那个人的'心中充满。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能够从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关爱别人,就是仁,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智”,了解别人叫做“智”。我们应该做一个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这句话是关于道德修养的,但是也让我们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认识了他人,且能够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快乐。
“恕”、“仁”和“智”,三个字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人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和快乐。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知识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其实,快乐就生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快乐;心不觉得快乐,那么我们就不快乐。快乐是一种信念,我们要相信快乐一直在我们身边,让快乐永远生活在我们的心中。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4
作者:若木读书。开初,认知浅薄,主要认为开篇章是孔子告诫读者明白读的意思,为什么读?读懂什么?也是为往后读的最基本要求。并从本人职业角度分析“习”的'含义,为会、能、技,会——初步掌握,能——才能,技——技术。通过每次学习,都有不同认知与收获,最后能为一技之长。
也从三小句认为孔子更多告诉读者应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反思自己,不断修行,从为自我心中“君子”,而“君子”为善待与包容别人,爱惜与宽恕自己。
后听书友见解,大悟,孔子所言不仅对读者要求,而面向大众,从人发展三大阶段设下三个高境界的总训,并强调“人不知,而不愠”人之常情心理反应,但如何做到克制、善待万物,最终超越自己的境界乃为君子。附:默予本为幽默、给予意思,但这为本人认知浅薄,以多保持沉默,向各位书友学习,对己肯定是一种收获。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5
戊戌年二月初二,紫筠于紫筠居组织了若木读书会,有来自商业、教育、法律等领域的参与者七人。初会略记。从《论语·学而》启读。朱子定分章句,以为“书之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深以为然;而众人对此篇首章之所以为首章的解读也多作思考,私以为,大抵与朱子之意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文意解读并不难,当然了,千年以前的字、词的内涵可能要比它现在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以致于我们对它的解读可能有种种不同但又能自洽的通路。比如说,印象深刻的是紫筠说起她弟弟提的一个观点:“有朋自远方来,为何乐呢?古人拜访都带着礼物,而当时的礼物大多是肉,以前肉品少,朋友带着肉来了,自然是快乐的。”我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但又无法证伪,若以吃货的心态来看,这的确是件快乐的事情呀!而且我印象里的孔夫子,从来都不是完完全全“一本正经”的。
但我们若一本正经地从字面来看,首章之意大概就是学以致用不正是愉悦的嘛,相隔甚远的朋、友来访不正是让人感觉快乐的嘛,别人对我不了解我却不恼,不正是君子行径嘛。
我认为,这三个短句分别描述了为学、与朋友交、对待外部评价这三个方面,似乎涵括了人生的大部分场景。七戒提出,这或许正对应人生的少年、青年、成年三个阶段,让我觉得十分有趣,亦是我不曾想到的。
抛开文意解读,我想说的是其中都用到的反问句式——“不亦XX?”细细玩味一番,这似乎强调了一种不证自明的自然而然,也就是说,人生里的大部分场景都处于“说”“乐”“君子”这样的`状态下,那么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似乎并非艰难之事,难的反而是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特别是遭受误解、不被肯定的时候,不愠可真难呀,可见第三句所带来的场景就要比前两个复杂得多。
在这里,朱子引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也就是说,这三种状态是层层铺开的,内心充盈着愉悦,发散而成就快乐,最后的君子之态是有前两者作为必要条件的。这样一来,再联系首章之“务本”,莫非整部《论语》的关键字要换成“乐”了?
最后再写一下感受吧。离开中国哲学的专业学习也快两年了,毕业后自愧没有再对某本书沉潜玩味,多是饶有兴致地打开、不知不觉地荒废。此番借由读书会重开《论语》以及其他经典古籍,既是复习,又能向同学请教,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所幸第一次读书会收获颇丰,至少很久没有敲过这样的文字了。杨师多次提点执事敬,我想既然加入了,就力求谨而信吧。此记。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6
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开篇就提到: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对于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我把它理解为言传身教,而且要重于身教。俗话说: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我认为言传有余,而身教不足,很多填鸭式的说教,其实它的说服力是非常苍白的,倒不如身体力行更能让人信服。
无言也是教育,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往事。记得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发烧了。我匆忙赶往学校的时候,正巧是课间休息。跟老师打过招呼后,我急忙来到儿子身边,摸摸儿子的额头,挺烫的,又向老师问了问情况,就打算带孩子回家,正当我要向老师表达感谢和歉意的时候,儿子忽然呕吐了,由于没有防备,一下吐了一地,我一边拍打儿子的后背,一边抬头问老师拖把之类的东西在什么地方,这时,只见老师一脸不满的神色,皱着眉,脸拉了老长,她一定是嫌弃我们把教室的地搞脏了,看到她那副表情,刚才从心底浮现出的感激之情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我想,孩子上多少节思想品德教育课,才能把老师那漠视的眼神从内心深处抹掉呀!小学是对孩子教育的启蒙时期,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谈举止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有时候身教更重于言传!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著名童话故事大王郑渊洁教育孩子的故事,他在做客湖南卫视,跟节目主持人汪涵聊天时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孩子做个榜样,即使自己不爱看书,只要孩子一出现,你就要拿起书本写写画画,如果你想让孩子孝敬父母,那你自己就要做给他看。有一次,郑渊洁买来大彩电后直接给孩子的爷爷送去了,儿子问他为什么不拿回自己家看,郑渊洁说:“爷爷奶奶活得没咱们长,以后咱们还能看上原子弹电视呢,所以先给爷爷奶奶看。没过几天,吃饭时,端上了一盘儿大虾,他让儿子吃,儿子让他吃,他说他不爱吃虾,儿子说:“你吃吧,以后我还能吃原子弹虾呢!”这,便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在世风日渐浮躁的今天,无言教育更是彰显出它的难能可贵,无言就是要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寂寞;无言就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言传身教必能结出累累硕果,愿无言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7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8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
《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的阅读!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9
从前,因为各种杂事,从没有静下心好好翻看一本书,都是零零碎碎的读些只字片语,自从参加了读书协会,在大家的影响下我开始认真的阅读一本书。在这个寒假,我翻阅了一本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巨著——《论语》,这让我受益匪浅。
从我们的历史课本中,大家能知道,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成文了中国的正统思想,而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成为了那个年代道德思想的标准,直到清朝末年。在这两千年的学习中,论语已深入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骨髓,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扎根繁衍。但从历史中,我们获知,这两千年统治者更多的还是将儒学和《论语》作为一种统治工具,运用论语中的“礼,仁,忠,孝”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加强自己的统治,所以,在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时,就必须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锁。《论语》自然是首当其冲。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确的,打得很好。但当时的局限,全盘的否定,也使得中国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抛开任何历史偏见来阅读它时,你会发现,他蕴藏着几千年,我们古人在生活实践中获知的大量智慧结晶,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一份及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就《论语》本身来说,他不像西方人的思想著作,在某个问题上做十分深入的分析,他的思想道理非常广泛浅显。对于读惯西方哲学、神学著作的人来说,孔子的思想可能会太散乱了,没有一定的系统。然而在细细的品味中,你会发现,“圣人”所说的都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生活性。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思想特点,重实践不重理论。就像老子说的“圣人行不言之教”,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论语》中看到的,都是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和日常的琐事,然而,就是在这些平凡的言论和日常琐事中,蕴涵了泱泱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在读书协会的讲座中,我听到老师说:《论语》就是译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书。这让我感触很深: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所以,阅读《论语》要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从实践中去真正感受《论语》中的精髓。
打开《论语》,我就像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一带圣人——孔子,一个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也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这样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然而,从他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答案是肯定的。这让我对自身的浅薄感到惭愧。
从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学术并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客观规律,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真谛。作为有限的“人”,却投入到探究无限的“人”之中,这也许就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吧。
作为一名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也能偶尔感到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当探究出新的内容后,原来的旧的规律就被打破了。在阅读了《论语》后,我才发现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它的意思是“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原来,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学,我想在孔子的言论中已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学生对于我提出的一个历史问题产生了疑惑,根据他平时看的电视,他不赞同我的观点。当时,他开始在座位上和旁边同学,窃窃私语。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课堂秩序,我很生气,所以,立刻点名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课后在和他的交谈中,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在读了《论语》后,我发现,在教人求真的时候,我的错了,我没有真正的好好的去了解这个学生,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喜欢历史的,而且愿意学习,因为只有认真学习了,才会真正产生疑问,而我却只看其一,而不看其二,做了错误的决策。
教师教的是“人”,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规律,而是千变万化的事物。从《论语》中我明白了,对待人不能墨守成规,如果那次事件中,我能在课堂上对他的认真加以肯定,对他的行为给以提醒,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对于世界的渺小,深感自己行为的诸多缺失,但从《论语》中,我不断找到新的自我,不断成长。我深信《论语》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位的好书。
关于《论语》读后感范文10
论语写的是孔子说过的一些话,是由孔子弟子的再传弟子的再传弟子写成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其中孔子把“仁”作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心。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到贤人,就要和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以免自己与他有相同的毛病。”我喜欢这一句话是有原因的。
我们现在的人都是见到比自己好的人,就分外眼红;看到比自己差一点的人,就嘲笑别人没有自己好,可以说是“冷嘲热讽”。我们不能像我们班的某某某同学一样,看到自己没考到100分,就说要把考100分的那个同学给宰了;自己考到100分,就沾沾自喜。
我们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你们也来看看这本“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书吧!说不定你还能比我收获更大呢!祝愿你能在《论语》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座右铭。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心得03-12
论语的心得01-12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读后感09-19
《论语》读后感11-05
《论语》 读后感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