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15篇(通用)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后感1
《论语》真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与他弟子的言行。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章,我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在十二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同时,它还是我童年时期最早接触《论语》时最开始学到的一章,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
孔子说:“学习要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拜访,这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很君子的行为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孔老先生的智慧。在几千年前的时代,孔老先生就能悟出至今为止通用了几千年还没有错的道理。就比如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我现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听到最多的话就无非是“复习”了。
无论是哪一样学科,老师都告诫我们要定期复习,这样才能牢记在心。第二句话也是正确的,对待朋友就要真诚、真切,朋友好心来拜访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热心迎接。
第三句话真是突出了孔子的道德高尚,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虽然我也做不到那么好,但我会去尝试,去一点点接近那种境界。这三句话无不体现出孔子的智慧。
当然,这只是《论语》这本巨著中的一小则文章,还有更大的奥秘蕴藏在其中,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论语》真是一本充满了先人智慧的书本,它对你、对我都会有巨大的改变作用,这些作用都是良性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吧!
论语读后感2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十则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则。是说:“教导你的话明白了么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好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此刻社会上有很多闲杂人员整日靠骗人过日子。就那算命来说,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着糊涂装明白,愣要给你的`一生说出个所以然来,可笑至极。
再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论语读后感3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为政篇内,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这样的人还能做什么呢?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軏一样,它们靠什么行走呢?
如今,信誉已成为一个人的无形资产,没有它,我们将寸步难行。一个人的信誉千金难买,它既是一种品质的外在体现,也是无法衡量的`财富。我们的信誉决定了许多方面自己所处的地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信誉即信用、名誉,一个守信的人,经过不断与别人交往,自己的信誉越来越高,那么人传人,名誉便有了。这样的人,别人与他(她)交往时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时。寻求别人帮助时也一定会容易许多,别人少了猜疑、不安、担忧,自然会尽力帮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会在不断的成长中失去别人的信任,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顺利完成,“信誉破产”一定会成为绊脚石。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确定的事别轻易答应。”尽管别人表面上看去无所谓,心里却可能将你列为“失信人”。我也曾违约过,且耽误了对方的时间,现在想起,不仅惭愧,且感到羞耻:一个人连守信诚诺都办不到,还能成什么事?我将自己以前的失约当作一种警示立于心中,并且引以为戒,保证自己对别人的承诺一定要达到,即使再有意外捣乱,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发情况,实在脱不了身,就要严肃地向对方道歉,且要及时说明情况,征得谅解。
人若无信,举步维艰。
论语读后感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论语》,小时候我虽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读国学课程,我们这么小的孩子学这些有用吗?慢慢地就明白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为什么我们所归属的'民族叫做中华民族?它为什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它到底有些什么样辉煌的思想文化艺术在通过我们的血脉传承?
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论语读后感5
寒假,我读了些《论语》,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他们身上的缺点,我用来检查自己加以改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虚心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处,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学习,见到坏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错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伟大的孔圣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被几个孩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孩子说出了挡路的原因,孔子认为有理,见他聪明,就又提了一些问题。项橐对答如流,孔子便虚心地向他求教了!那么有学问的孔子都虚心地向一个小孩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更要虚心好学啊!
观光电梯的发明也说明了这一点。有一个酒店因原来的电梯不够用而请来了建造师和工程师设计新的电梯。建造师和工程师一致认为在每层的楼板都要开一个孔,以便安装新的电梯。一个清洁工听到他们的谈话,就建议把电梯建在酒店的外墙上就省事多了。建筑师们眼睛一亮,连声叫好,观光电梯就这样诞生了。因为建造师虚心地听取了清洁工的意见,才有了观光电梯的诞生。如果建造师们看不起清洁工,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就不能诞生今天的观光电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不断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的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
论语读后感6
书是我的最爱,我每天都看,我有两百多本书,可最值得推荐的书,还是这本古香古色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书。就是孔子的弟子把听孔子讲话和孔子与时人、弟子谈话时作的笔记,加以整理、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我觉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明白了学习知识以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不是很快吗?
读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明白了学习就像追赶什么,追上了还会担心失去它。也就是学习完要定时复习,不然会丢失它。
读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取长补短。
读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首先要培养兴趣、爱好。千万不能被动学习,否则只能事半功倍。
《论语》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举了。我虽然还有很多没读,但我已经被它吸引了,我坚信,他对我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同学们,这就是我强力推荐的一本书——《论语》。
论语读后感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对此评价极高,说孔子的这几句话“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纵观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样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提高道德修养。
在开篇,孔子首先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很重要,二是在学习中要讲究方法,即时常温习和实践,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学习永远是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层次相近、心灵相通的`人。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师,所以,任何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则是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人格的塑造。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不去恼怒和怪罪,体现的是君子宽以待人的大度风范,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为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恭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来,是金子终会发光。
论语读后感8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读后感9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为了这个目标,终生去践行它。他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仍有启迪。他为了这个目标,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到了老年,他开始修订《春秋》、《诗经》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读后感10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论语读后感11
读完《论语》,坐着发呆,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却因为世事的束缚、统治的变迁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终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将至德者归入强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属于同情范围。其实,世间多数出色者都因为众人的分享、争抢和排挤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叹?
《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细想身边
常有这些品格的展露,而习惯于淡漠的我们却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许华夏的血脉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经过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纳,将它凝固住了,现之以墨字,代代相传。
或许至德者从不抱怨,透过字里行间,只能隐约看见孔子影影绰绰的无奈。记得有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拥有一整部《论语》的孔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奈的隐忍。
论语读后感12
今天开始认真读《论语》。对于这一类的古籍,年轻的时候真不太上心。想想自己读了很多年的书,竟连这样一本古典、经典、充满智慧、字字珠玑的书都不曾好好读过,不禁汗颜。
细读之下,竟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欲望。于是乎,开启了尘封的个人公众号,写下读《论语》后的第一篇感想。作为开篇文章,这真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选择。
第一段便是那耳熟能详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同“悦”,一早便知。然“悦”与“乐”的区别在哪?之前从未细想。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可不,学习的过程中内心充满喜悦,那是静静的心底的私语。虽有时也会忘形地手舞之,足蹈之,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表面平静,内心汹涌。有时竟然是不能说,不可说,说不得,说不出。呵呵,有时候语言的力量真真有限的很。
而有“朋”来到,若不喜形于色,岂不让“朋”误会?而“朋”之一字,绝非泛指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之人。可见古人择友严苛,并不随意与人为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这样的人来了,岂会不乐开了怀?那绝对是喜不自胜啊。
“人心隔肚皮,对面不相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谓是难之又难。知你、懂你的人世间能有几人?年轻时常常豪气干云地吼上一句:莫道前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在想想不免发笑。所以,人不知,我不愠,这岂不是我们该有的.基本境界吗?话说,你愠了又如何?可不就是庸人自扰吗?就让花自飘零水自流吧。
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喜悦,让真正的朋友感受你的在乎,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淡然地微笑。这是夫子早就给予我们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13
这学期,老师组织我们阅读《论语》,我每每被孔子的情怀所感动,有了很多收获。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孔子之善教,在于以自身无比之精诚、无限光辉之德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发其竭力求学明道而不肯休止。学生自觉开启自身生命真诚来契接孔子之教训,竭尽所能以奋进,使生命愈发精纯。孔门师生互以生命之真诚相感通,于此见之。
孔子不怕困难,始终坚持学习,孔子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都热心教导,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之先河。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现代教师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指点,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反省,鼓励学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还要经常向孔子,能坐下来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诱导学生立志。也就是说,我希望我们的老师除了教授我们一般的知识和技能外,尤其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孔子不但有大度的气概,而且做事从来都一丝不苟,对自身要求也非常严格,现代许多人已抛弃了这种观念。我是一名高一学生,目前虽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缺点,我做事缺乏耐心,我做事没有执着的`追求,我做事没有坚毅的品质,我与人相处并不是很大度,我对自己还缺乏严格的约束,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的发展。读了《论语》,了解了孔子,我幡然醒悟,我的学习生涯还很长,我要好好珍惜这珍贵的学习时光,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丰富知识,还有培养优秀的品德,我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是一本对话录,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同时也是对孔子的思想的体现,特别是对“仁”的体现。但是本人才疏学浅,对《论语》无法做出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下面摘录《论语》中我个人印象比较深词句进行分享。
一、“君子不器”对于我这个文学常识比较浅薄的人来说,第一个反应便是:“器”是器皿的意思,翻译过来便是君子不是东西?但真的'是这样吗,大家都知道“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是孔子说的,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不能直意,如果直意我想我会挨打。后来查阅资料发现意思就是:我们要博学多才,不能局限某一方面。对于一个老师,可能会的不只是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可能还需要应对某一天学生问的“宇宙是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二、有教无类。在孔子那个时代,学习知识是有社会地位人所做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基本出头无望。而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在当时可能是一个“异类”,这也许也是他伟大的原因吧。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有教无类”。
三、“以德报怨”,如果真的是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也幸亏读了《论语》,知道有时在日常听到也许是断章取义。
四、“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识就不说了,但这句话体现在逻辑有一点辩证的关系,前半句说不是说因为父母在不能离家太远,单纯看前半句,个人感觉是太片面甚至是错的,但是加上后面这一句“游必有方”,成功把到底要不要“远游”这件事表达的全面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几千年前提出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论语》中的一句话警醒自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读后感15
简洁而经典的句子是中国古诗文的特色,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共同的魅力倍受注目。我以为,在中国古代文明的珍宝中,《论语》就是其间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贫穷的人仰慕富豪,由于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仰慕那些平凡的人,由于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忧虑钱是不是被用光、是不是被偷走。可是,就如孔子说的,高兴的事有许多:学了又经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
有情投意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仇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正人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现在的大大家,更注重物质化的国际,却疏忽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忠、信。曾子提出的自省办法,却恰似给咱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屡次反省自个,为他人就事是不是鞠躬尽瘁了呢?同兄弟往来是不是做到诚笃可信了呢?教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教师从前给咱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极好,很受同学与教师们的.期待,可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端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品德永远是做人的榜首,想做一个受人期待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这些就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句子。
读《论语》,令我收获颇丰。往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才智,读懂这其间的做人道理与处事办法,品味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全文_“《论语》”阅读答案09-27
论语的心得01-12
论语的作文02-27
《论语》心得03-12
论语的句子11-08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经典句子09-29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8
《论语》读后感【精选】07-17
(精选)《论语》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