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国学>经部>论语>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4-11-22 04:38:32 论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读后感(合集1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后感(合集14篇)

  论语读后感 篇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我们从懵懂时期就开始接触的人生智慧,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论语》的思想一直是具有超前性的,其魅力也是世界性的。《论语》流传至今,其中既有圣人的智慧,还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在今天,繁忙的紧张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品味国学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带给人们的思想启迪,心灵震撼。

  一、《论语》校园

  在岔河中学的校园中,我们所接触的论语并不少。进入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在心中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校训:仁、义、礼、智、信。时刻提醒着我们仁德、义气、礼貌、智慧、诚信才是做人的根本。在岔河中学,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学习第一位,而是做人放在首位!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入楼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老师们自己烙的画,边上放的是老师们用镌秀的.粉笔字写在小黑板上的人生格言。开始老师要求我们背全本《论语》,说实话我们挺愁的,但是背起来后发现并不难,因为有多一半都是我们在楼道中所熟知的,所以背起来自然容易!

  在每个班级的门口如果你想寻找班牌,那你就错了。因为我们岔河中学从来不挂班牌,比如:“八一班”命名为“笃敬厅”。还有更多的,这些都是论语的精髓!

  三、《论语》专修课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是我们的论语必修课,在那节课中,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论语带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尽情的朗诵,可以在论语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在论语课上,师生齐读,诵读经典,那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

  如果真正的了解岔河中学的论语文化,那么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岔中的文化太深,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的确如此,虽然来到岔河中学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但我仍然不能深入的了解它的独特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将论语融入我的生活,将自己作为君子之人。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论语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论语》,使我懂得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对于学习,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不如能以学习作为快乐的事情。”我觉得孔子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期,刚刚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学习不能嘴上说说喜欢,没有实际行动,不然就不会有好的成绩,今年暑假妈妈给我报的兴趣班就说明了道理,两门兴趣班,一门是写作,一门是奥数,两门当中,我比较喜欢奥数,所以经常做奥数课外练习,把做奥数题目当成了一种乐趣,写作就是完成了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所以在考试时,奥数成绩比写作好,这说明我们如果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会很成功的,所以我以后在学习时,不能偏向学科,要全面喜欢,这样才会全面进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意思就是说“三人在一起行走,另外两个人当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那好的跟着学,对不好的地方则加以改正。”意思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向别人学习,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好多同学都不跟她说话,甚至有的同学看不起她、嘲笑她,有一天,我们在操场上玩,突然一个小班的小朋友在爬绳梯的时候,爬到一半,爬到半空中,晃来晃去,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很危险,只能在大喊大叫,这时老师却不在,好多同学着急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跑去找老师,只有她不慌不忙,跑到传达室里拿了一把椅子,让小班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才脱离危险,这时操场上响起了一阵掌声,送给她一个大拇指,虽然她学习不好,但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他人的短处。

  老师和家长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这次暑假古诗词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了学习的乐趣。

  论语读后感 篇4

  《论语通译》是把《论语》一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方便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书。通过它,我对《论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论语》是四书之一,更是儒家学说中的经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这是《论语十则》里的第一则,也是《论语通译》里的第一则。也许这不是《论语》中最最有名的句。,但这却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句,因为是它把我领进了《论语》这个世界。

  读《论语通译》,不仅让我回味了以前读《论语》时的心情,也让我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我读《论语通译》,最喜欢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和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两句。前一句的意思是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可以了;后一句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要体会其中的深意,就得自己去慢慢体会了。《论语》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很有道理的句。,但我偏偏喜欢这两句,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被这两句话给打动了吧!尤其是后一句,虽然只是一段话中的一小句,但却称得上是道理中的道理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被称为“圣人”,可见他的思想和学说的影响是多么的广泛,而这又反映出了孔子所作出的贡献是多么的伟大!《论语》中有这么一句:“。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而孔子就做到了,所以称孔子为“圣人”也不为过。

  感谢《论语通译》,让我能很好的去理解《论语》的内容。《论语》是我们的中华瑰宝,而《论语通译》是我们的宝贝!

  论语读后感 篇5

  孔子,众所周知,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位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天纵之圣”的传奇人物。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更影响全人类。而孔子的代表作《论语》,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这本启迪人们智慧的书籍;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精辟到位,见解独特,充分的表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礼,智,仁,义,信。让人回味无穷。每每诵读,都好像看见了这位聪明绝顶,睿智无比的伟大人物。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让人读得头昏脑涨,但是论语却不同。它深奥却简单,简单也深奥,里面各种大道理,小认识,都是智慧的结晶,让人受益匪浅。这也是我喜爱《论语》的原因。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句话就是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却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太理解,但在读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与见解就越发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却深刻,让人有更具体的认识与了解。

  古今中外,纵观无数名家伟人,他们各自坚持不懈的事迹,都印证和践行了孔子的这句话。

  就比如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一生有许多成就,都是因为他持之以恒的不懈精神。而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这位只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65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单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几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终于取得巨大成就。

  论语读后感 篇6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

  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论语读后感 篇7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所编,虽说是两千多年前所编的,但还是让世界、让人民,更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主旨是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这句话当做耳旁风,不以为然,直到六年级危老师讲这句话时,才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家人总说我学习时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却总是打断他们,这才导致我考试吃了大亏。

  记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平凡,开始展露光芒时,我却在考场上犯了愁。随着一生声哨响,数学考试开始了。刚开始答题,有的同学却犯愁了,眉头紧锁,而我却如鱼得水一般。我用轻蔑的目光看了看他们,从心底将他们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继续答题,写着写着,我的`脸色却陡然一变,死死盯着这道题,一只手挠了挠头,用嘴啃着另一只手,背上不停地冒汗。这时,我仿佛看见同学们对我指指点点,死党对我竖起的大拇指已缓缓向下,这打断了我的思路。这道题是老师说了多遍的呀!本是这样懊悔的我,却被想象所打断,气愤到双眼几乎喷出实质的火焰,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乱蒙开了。由于这道题导致我后面的思路混乱,大脑已经崩溃。写完后我也没有检查,只是用手有气无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脑袋,便在脑海中回想老师讲课的细节,可细节全是与同桌玩耍,唯一听到的一句话是:“谁还有不会的?”我看了看同学们都没有举手,也没好意思举起手来,这才“一错造成千古恨。”我垂头丧气,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发下来后,我倒在了及格线上,这可能对差生来说是艳阳高照,喜上眉梢;可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上语文课时,我像失了神一般,却猛地听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看原来危老师在讲这则《论语》呢!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数学课上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很快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从那以后,我也像桂花树一样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挡。而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

  论语读后感 篇8

  喜欢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愿作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碧波荡漾在沉静的大海中,宠辱不惊,朝着前方行驶,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高中时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们学会了孤独,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化解。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体会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从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个从未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乳臭小儿,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设定的悲伤情境中,为各种琐事烦心,现在看来,不过是些无病呻吟、自怜自哀的笑话罢了。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体贴那些是非冷暖,我想,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更加温亲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一个人的不知所措。我们慢慢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学会了面对繁华喧嚣过后的清冷,学会了忍受孤独与寂寞,就像那只孤独的小船,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对人情冷暖的过多伤感。我们慢慢习惯于客套和僵硬,却仍保持那颗温暖的心,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温暖的心去认知社会,感悟世界,将那些琐碎、无所谓、负面的东西过滤。

  如今的我们,更加感激生命的.伟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随时光流逝,看着身边的生老病死,我们不禁感动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们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留遗憾。我们在向往着,向往未知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无边与奥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运转,生命在不停消逝,我们也在不停成长。被岁月拔节,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淡然,学会了怀着一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这个迷蒙慌乱的时代里,为自己的未来奔腾!

  论语读后感 篇9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开《论语》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话语虽然简短,但是都充满了哲理,这让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三名话,也是《论语》中比较著名的句子。从小,妈妈就经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话来教育我。学过的功课一定要时常加以温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吗?如果经常回顾复习过去的知识,那么所学的所有知识都会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样不是很快乐吗?是呀!在复习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把所有学过的东西都熟记于心,的确是很快乐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所以,我们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发现他们的不足,并且借鉴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讲述的是孔子向东游学时,遇到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为此,两个小儿争论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诚实地告诉了两个小儿,他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读到这儿时,我想到了《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自己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两个小儿争辩时,孔子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依然实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时刻铭记先人们的教诲,努力学习,让未来更加丰富多彩!

  论语读后感 篇10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读后感 篇11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

  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给我们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谓学海无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论语》一直读下去,还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就让我沉浸在中华经典中肆意徜徉吧!

  论语读后感 篇12

  “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把,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远方来,不亦说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的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论语》这本书,主要集中孔子及其弟子所教授给我们的道德。礼仪,做人等方面的知识,是儒家经典,一直深受我的喜爱。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话之所以能让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力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真诚,万不可以虚情假意。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岔路,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他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论语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允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艳,持得很久。

  《论语》,一本儒家经典,所传授的知识更是让我大大地受到启示,让我先学会了做人,在学会了学习。我要感谢《论语》,是你,让我重新获得生命之源,让我再为之奋斗!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论语》吧!好好的拥有它、记住它,让它在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味,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论语读后感 篇13

  学德,学礼,学态度;学智,学道,学做人;必以《论语》学先。

  ——题记

  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中《论语》最为接触较多,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人深有影响。本书从世间多方面概括,讲述了人应为,人应不为的各种事情。从《论语》中,可以让我们悟到许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明白,无论何时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让我明白学习上应该抱有求实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对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让自己处在半壶水响叮当的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别人的`想法,应该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换个角度尽量去接受它,不要固执的让别人去完成,那样就打破了和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让我明白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衣着过于注重,不要以求知为借口而与人攀比,这种行为完全辱没了读书的真正用意,不能做这种人儿让别人瞧不起。还有许多言语让我感慨万千,让我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给了我不少的人生启示。

  这几天,我对《论语》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孔子的为人我学会了品德;看弟子对孔子的行为,我学会了礼仪;看学生积极向孔子学习,我学会了学习的态度;看孔子出事镇定自如,我学会了镇定;看孔子以诸多的行为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我学会了他的智慧;看《论语》记录的孔子的话,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也许有时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国家与国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主张兵戎相见,而孔子主张以“仁”治理天下。这本书对我们青年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我们应该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让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帮助。

  四书之一的《论语》,值得去读,值得去看,因为它给你的人生影响非同小可。

  论语读后感 篇14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总而言之,读《论语》让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浓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圣贤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

《论语读后感(合集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

论语读后感(合集1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后感(合集14篇)

  论语读后感 篇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我们从懵懂时期就开始接触的人生智慧,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论语》的思想一直是具有超前性的,其魅力也是世界性的。《论语》流传至今,其中既有圣人的智慧,还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在今天,繁忙的紧张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品味国学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带给人们的思想启迪,心灵震撼。

  一、《论语》校园

  在岔河中学的校园中,我们所接触的论语并不少。进入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在心中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校训:仁、义、礼、智、信。时刻提醒着我们仁德、义气、礼貌、智慧、诚信才是做人的根本。在岔河中学,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学习第一位,而是做人放在首位!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入楼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老师们自己烙的画,边上放的是老师们用镌秀的.粉笔字写在小黑板上的人生格言。开始老师要求我们背全本《论语》,说实话我们挺愁的,但是背起来后发现并不难,因为有多一半都是我们在楼道中所熟知的,所以背起来自然容易!

  在每个班级的门口如果你想寻找班牌,那你就错了。因为我们岔河中学从来不挂班牌,比如:“八一班”命名为“笃敬厅”。还有更多的,这些都是论语的精髓!

  三、《论语》专修课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是我们的论语必修课,在那节课中,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论语带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尽情的朗诵,可以在论语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在论语课上,师生齐读,诵读经典,那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

  如果真正的了解岔河中学的论语文化,那么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岔中的文化太深,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的确如此,虽然来到岔河中学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但我仍然不能深入的了解它的独特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将论语融入我的生活,将自己作为君子之人。

  论语读后感 篇2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论语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论语》,使我懂得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说,“对于学习,懂得它不如喜欢它,喜欢不如能以学习作为快乐的事情。”我觉得孔子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期,刚刚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学习不能嘴上说说喜欢,没有实际行动,不然就不会有好的成绩,今年暑假妈妈给我报的兴趣班就说明了道理,两门兴趣班,一门是写作,一门是奥数,两门当中,我比较喜欢奥数,所以经常做奥数课外练习,把做奥数题目当成了一种乐趣,写作就是完成了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所以在考试时,奥数成绩比写作好,这说明我们如果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会很成功的,所以我以后在学习时,不能偏向学科,要全面喜欢,这样才会全面进步。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意思就是说“三人在一起行走,另外两个人当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那好的跟着学,对不好的地方则加以改正。”意思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向别人学习,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好多同学都不跟她说话,甚至有的同学看不起她、嘲笑她,有一天,我们在操场上玩,突然一个小班的小朋友在爬绳梯的时候,爬到一半,爬到半空中,晃来晃去,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很危险,只能在大喊大叫,这时老师却不在,好多同学着急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跑去找老师,只有她不慌不忙,跑到传达室里拿了一把椅子,让小班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才脱离危险,这时操场上响起了一阵掌声,送给她一个大拇指,虽然她学习不好,但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他人的短处。

  老师和家长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这次暑假古诗词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了学习的乐趣。

  论语读后感 篇4

  《论语通译》是把《论语》一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方便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书。通过它,我对《论语》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

  《论语》是四书之一,更是儒家学说中的经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妈妈让我背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这是《论语十则》里的第一则,也是《论语通译》里的第一则。也许这不是《论语》中最最有名的句。,但这却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句,因为是它把我领进了《论语》这个世界。

  读《论语通译》,不仅让我回味了以前读《论语》时的心情,也让我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我读《论语通译》,最喜欢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和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两句。前一句的意思是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可以了;后一句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要体会其中的深意,就得自己去慢慢体会了。《论语》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很有道理的句。,但我偏偏喜欢这两句,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东西被这两句话给打动了吧!尤其是后一句,虽然只是一段话中的一小句,但却称得上是道理中的道理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被称为“圣人”,可见他的思想和学说的影响是多么的广泛,而这又反映出了孔子所作出的贡献是多么的伟大!《论语》中有这么一句:“。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我觉得能做到这点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而孔子就做到了,所以称孔子为“圣人”也不为过。

  感谢《论语通译》,让我能很好的去理解《论语》的内容。《论语》是我们的中华瑰宝,而《论语通译》是我们的宝贝!

  论语读后感 篇5

  孔子,众所周知,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位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天纵之圣”的传奇人物。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更影响全人类。而孔子的代表作《论语》,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这本启迪人们智慧的书籍;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精辟到位,见解独特,充分的表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礼,智,仁,义,信。让人回味无穷。每每诵读,都好像看见了这位聪明绝顶,睿智无比的伟大人物。

  很多人认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让人读得头昏脑涨,但是论语却不同。它深奥却简单,简单也深奥,里面各种大道理,小认识,都是智慧的结晶,让人受益匪浅。这也是我喜爱《论语》的原因。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这句话就是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却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太理解,但在读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与见解就越发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却深刻,让人有更具体的认识与了解。

  古今中外,纵观无数名家伟人,他们各自坚持不懈的事迹,都印证和践行了孔子的这句话。

  就比如中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一生有许多成就,都是因为他持之以恒的不懈精神。而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这位只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65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单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几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终于取得巨大成就。

  论语读后感 篇6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

  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

  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

  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

  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

  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

  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论语读后感 篇7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所编,虽说是两千多年前所编的,但还是让世界、让人民,更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主旨是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似懂非懂。我一直把这句话当做耳旁风,不以为然,直到六年级危老师讲这句话时,才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家人总说我学习时候不知道好方法,而我却总是打断他们,这才导致我考试吃了大亏。

  记得那是桂花褪下她的平凡,开始展露光芒时,我却在考场上犯了愁。随着一生声哨响,数学考试开始了。刚开始答题,有的同学却犯愁了,眉头紧锁,而我却如鱼得水一般。我用轻蔑的目光看了看他们,从心底将他们狠狠嘲笑了一番,才继续答题,写着写着,我的`脸色却陡然一变,死死盯着这道题,一只手挠了挠头,用嘴啃着另一只手,背上不停地冒汗。这时,我仿佛看见同学们对我指指点点,死党对我竖起的大拇指已缓缓向下,这打断了我的思路。这道题是老师说了多遍的呀!本是这样懊悔的我,却被想象所打断,气愤到双眼几乎喷出实质的火焰,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卷子上乱蒙开了。由于这道题导致我后面的思路混乱,大脑已经崩溃。写完后我也没有检查,只是用手有气无力的,懊悔的,捶了捶脑袋,便在脑海中回想老师讲课的细节,可细节全是与同桌玩耍,唯一听到的一句话是:“谁还有不会的?”我看了看同学们都没有举手,也没好意思举起手来,这才“一错造成千古恨。”我垂头丧气,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无精打采地垂在桌子上。卷子发下来后,我倒在了及格线上,这可能对差生来说是艳阳高照,喜上眉梢;可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上语文课时,我像失了神一般,却猛地听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看原来危老师在讲这则《论语》呢!这使我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数学课上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很快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从那以后,我也像桂花树一样慢慢展露自己的光芒,不可阻挡。而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印刻在我的心中。

  论语读后感 篇8

  喜欢莱蒙托夫的一首诗:“一条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愿作这只孤独的小船,随着碧波荡漾在沉静的大海中,宠辱不惊,朝着前方行驶,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高中时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们学会了孤独,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化解。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体会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回想从前每日所思所想,不禁好笑。一个从未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乳臭小儿,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设定的悲伤情境中,为各种琐事烦心,现在看来,不过是些无病呻吟、自怜自哀的笑话罢了。如今的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体贴那些是非冷暖,我想,这并不是虚伪,而是更加温亲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一个人的不知所措。我们慢慢沉溺于一个人的世界,学会了面对繁华喧嚣过后的清冷,学会了忍受孤独与寂寞,就像那只孤独的小船,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对人情冷暖的过多伤感。我们慢慢习惯于客套和僵硬,却仍保持那颗温暖的心,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温暖的心去认知社会,感悟世界,将那些琐碎、无所谓、负面的东西过滤。

  如今的我们,更加感激生命的.伟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随时光流逝,看着身边的生老病死,我们不禁感动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们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生命不留遗憾。我们在向往着,向往未知的国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无边与奥妙。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运转,生命在不停消逝,我们也在不停成长。被岁月拔节,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淡然,学会了怀着一颗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这个迷蒙慌乱的时代里,为自己的未来奔腾!

  论语读后感 篇9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开《论语》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话语虽然简短,但是都充满了哲理,这让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三名话,也是《论语》中比较著名的句子。从小,妈妈就经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话来教育我。学过的功课一定要时常加以温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吗?如果经常回顾复习过去的知识,那么所学的所有知识都会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样不是很快乐吗?是呀!在复习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把所有学过的东西都熟记于心,的确是很快乐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所以,我们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发现他们的不足,并且借鉴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讲述的是孔子向东游学时,遇到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为此,两个小儿争论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诚实地告诉了两个小儿,他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读到这儿时,我想到了《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自己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两个小儿争辩时,孔子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依然实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时刻铭记先人们的教诲,努力学习,让未来更加丰富多彩!

  论语读后感 篇10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读后感 篇11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

  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给我们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谓学海无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把《论语》一直读下去,还要继续读更多的好书,就让我沉浸在中华经典中肆意徜徉吧!

  论语读后感 篇12

  “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把,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远方来,不亦说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的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论语》这本书,主要集中孔子及其弟子所教授给我们的道德。礼仪,做人等方面的知识,是儒家经典,一直深受我的喜爱。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话之所以能让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力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真诚,万不可以虚情假意。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岔路,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他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论语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允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艳,持得很久。

  《论语》,一本儒家经典,所传授的知识更是让我大大地受到启示,让我先学会了做人,在学会了学习。我要感谢《论语》,是你,让我重新获得生命之源,让我再为之奋斗!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论语》吧!好好的拥有它、记住它,让它在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味,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论语读后感 篇13

  学德,学礼,学态度;学智,学道,学做人;必以《论语》学先。

  ——题记

  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其中《论语》最为接触较多,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人深有影响。本书从世间多方面概括,讲述了人应为,人应不为的各种事情。从《论语》中,可以让我们悟到许多人生中事物的一些道理。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明白,无论何时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让我明白学习上应该抱有求实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对待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不让自己处在半壶水响叮当的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别人的`想法,应该不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换个角度尽量去接受它,不要固执的让别人去完成,那样就打破了和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让我明白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的衣着过于注重,不要以求知为借口而与人攀比,这种行为完全辱没了读书的真正用意,不能做这种人儿让别人瞧不起。还有许多言语让我感慨万千,让我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给了我不少的人生启示。

  这几天,我对《论语》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孔子的为人我学会了品德;看弟子对孔子的行为,我学会了礼仪;看学生积极向孔子学习,我学会了学习的态度;看孔子出事镇定自如,我学会了镇定;看孔子以诸多的行为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我学会了他的智慧;看《论语》记录的孔子的话,我学习了做人的道理。也许有时一件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当国家与国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主张兵戎相见,而孔子主张以“仁”治理天下。这本书对我们青年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我们应该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它,让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帮助。

  四书之一的《论语》,值得去读,值得去看,因为它给你的人生影响非同小可。

  论语读后感 篇14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总而言之,读《论语》让我感受到的是古文化的浓郁芳香,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圣贤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