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
又是一个“人间四月天”,春光明媚。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的“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此次盛会,群贤毕至,群英荟萃。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北京的李卫东老师等九位全国特高级教师、青年名师将设坛开课,一展风采。此外,还有黄厚江、蔡明等教育名家点评,令人期待。
18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先生的讲座《我的语文观》。曹教授学识渊博,见解犀利,言辞生动,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独特的论点,富有启迪。特摘抄曹教授的几个观点看法如下(据听课笔记,转述,有不完整不全面之处):
语文何为?重要的一项是教会学生写作。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写文章,能够写一手好文章。
“80后作家”现象,令人欣喜鼓舞,因为少年写作,大行其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代学生在写作方面,说理能力日益高,说事能力日益衰败。把一件事情讲述得生动具体,引人入胜,也是一种能力。
“天空有一蓝月亮”,本是荒谬的。但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色、情、景构成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牛顿的书,是科学的书,也是哲学的书。写不出好文章,是无法成为伟大科学家。
鲁迅能出现在黑暗时代,却无法出现在愚昧时代。
精神财富与心灵财富有关,与年龄没有关系。
中国学生苦,是事实,但也是一种误读。西方学生同样苦,由他们的叛逆细节可见一斑。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承认苦难的事实,才能谈面对苦难的态度,才能看到阳光地带。对待苦难,要有感恩之心。
阅读是一种人生态度、生活方式。阅读则草长莺飞,莺歌燕舞;不阅读则荒芜,令人窒息。只食五谷,只能强身。不阅读,与猪狗无异。
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上帝说,人类最美的姿态就是阅读。阅读与长相有关。鲁迅长相平庸,但由于学识思想,令人高山仰止。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人间有了图书馆,才使凡尘通往天堂的阶梯有了可能。
读书丰富泛滥的时代,也是阅读质量严重下降的时代。
“天”、“地”、“人”,这本大书,我们忘记阅读了。
看见学生在阅读不要高兴,要观察他们在读什么书。有些书,会破坏学生天然的语感。如“酷毙”、“帅呆”等词汇,会对语言毫无益处。读不值得读的书,会变得弱智。
只让学生欢呼雀跃的歌手,是不可靠的。能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心动的歌手,才是可靠的。孩子喜欢,不是唯一的标准。
在承认民主、民权的基础上,别忘记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试想置换位置,世界将会如何?谁让你放弃做老师的`地位?
感恩之心、恻隐之心、敬畏之心,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毕业的学生还会记得旧日的老师,还会经常打电话发邮件报平安吗?当前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维度,不能忽略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还缺乏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美育已经弱化为美术、音乐等课程了,其实数学、物理等学科同样要贯彻这一美育理念。
试想在会议室里放一张床,效果会如何?屋内空间的分割要合乎美学规则,不能只注重实用,还要注重情调。
许多西方人在记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吃饭大声喧哗、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一些人居然不清楚这些行为是丑陋的。
在日本饭盒的米饭上面,妈妈总会放上一颗虹樱桃,很美!
知识就是力量,思想有力量,美有没有力量?在这世界上美最有力量。多少成语典故是与美相关的?《战争与和平》中万念俱灰的战士,只有死的想法,是什么拯救了他?是俄罗斯的天空、森林,是美!
阅读分为浅阅读与深阅读。孩子的阅读不应该是放任自流的。有效地高质的阅读,是必要的。阅读有时候需要学生去踮起脚尖抻一抻的。
天下的书,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另一种适合打完底子后来阅读的。前者是大善、大美,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合理的价值观体系。
书是有血统的,正如贵族与平民一样。有高贵血统的书,如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等等。我们并不能一味地读那些非高贵的书。
书,是有辈份的,有爷爷书、老子书、儿子书和孙子书,按“份”来划分,“份”取决于他们的质地是否厚重、艺术的圆满等因素。
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
朗读,在西方式普遍性的行为。朗读是一种矫情,这是一种误读。
朗读能提高口语的品格。恶俗的口语,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可耻的。
语文老师每个人都应该是朗读者。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
9月26日,在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活动,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本着有利于写作的目的教大家写作方法,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给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于吕晓燕老师执教的《宋庆龄》一课,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宋庆龄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3、教材处理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如《画风》这堂课就抓住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课堂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3
语文教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本次活动更让我明白重点是建构“生本课堂”。的确,以生为本的课堂,要求我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发展,投向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所呈现的有效教学行为。高连伟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乡下人家》,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行云流水的流程,水乳交融的对话,润物无声的评价,水到渠成的实效,成功地诠释了这一生本课堂理念。
一、课堂预设,走向生本
学习一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事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一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要做好这些,首先得看教学“预设”怎么样。如果“预设”的教学流程都做了“精确”的设计,那么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一问只有一答,一项任务只有一种努力的方向;且哪个问题先问,哪个问题后问,和流水线操作没有两样。这样的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
在高连伟老师《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中,采用了“非线性”的“版块预设”。只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导读,激发兴趣;第二板块:初读,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感悟文本;第四板块:拓展,积累语言。整整40分钟没有多余的教学环节,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每个板块都留足了充裕的时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随机调整,适时点化,让每一个版块都有可能成为动态生成的亮点。如在片段一,第二版块推进的过程中,高老师大胆取舍,舍弃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细枝末节,取“看看乡下人家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让学生圈划、板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因为预设的问题“作者都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哪些美丽的画面?”为学生留足了生成的空间,就呈现了以上值得回味的一幕。既让学生理清了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又为下文巧妙地做了铺垫,巧度难关。
二、质疑问难,走向生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老师说:“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回味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质疑和释疑,引领教学一路前行,让学生在富于挑战的思维情景中,和课文充分对话;让学生的视野和作者的视野得以对接与融合,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丰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不回避质疑的地方,在质疑中达成“视野的融合”,才能显现充满思维张力的课堂。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学生也很难将眼光落在这几个标点符号上,也不会将这几个标点符号和“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文本中的这句话所体现出的“朴素中带着华丽”的农家风光也很难体会到了。这样的质疑,情感和文本的融合水到渠成,这样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回归于学生,是学生对文本感受的自然流露。
三、拓展提升,走向生本
语文课堂,我们不提倡“逢课必拓展”的做法,也并不排斥一切语文课本以外的东西。我们提倡的是适度的拓展,拓展之后有提升的.过程。这个提升,也是让文本的意蕴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让课堂更具文化的张力。
在《乡下人家》的最后一个板块教学里,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设计了一段拓展练笔。他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适当放低难度,出示了一组词语: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绿绿的浓荫,鲜艳的棚架……学生之前已经体会到了语言中藏着的情味,能从颜色、变化和心情等几方面去感受乡下人家的清新与生气。不管学生有没有去过乡村,了不了解乡村,至少在这里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有共鸣了。这样的小练笔整合了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前面对文字的咀嚼、品味来实现“语言积累”的目标,孩子们在这种言语学习和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精神活动,使乡下人家的各种画面和他们心中的美好想象相结合了。
如歌,如画,如诗的一堂好课看似很难,其实也很简单:读好手中的这本书,以发展学生为本。大道至简,如是矣!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4
西关小学姚小芳最近,我们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良多。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我要向他们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的李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广北的丁老师幽默的`语言,中心的张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要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我在备课时,对教学环节在时间预设和重难点突破的方面做得不是太好。我要更加努力。向
各位老师学习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我更喜欢林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林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林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5
11月16日,我听了窦z老师的课和讲座,这样精彩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在演绎这门艺术的同时,你是否想过,六年的时间你究竟要教会孩子们什么?是认识几千个生字?是多读几百篇文章?不是,窦老师对六年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一手好汉字,一口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二、语文课的思想
1、什么样的课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窦桂梅老师那天上的课是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课堂的开始,窦老师既不是给学生介绍安徒生,也不是让学生齐读课题,而是给学生们介绍这篇课文的体裁:常人体童话。童话分为三种: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那常人体童话有什么特点呢?荒谬,幽默,好玩,而且面对现实表现现实。整堂课,窦老师紧扣体裁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课后,她提出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加强文本体裁意识。常人体童话就讲出常人体童话的味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就讲出民间故事的民间性,调侃性;《林冲棒打洪教头》,是什么?最早是评书,那就以评书的形式来展现。让学生充分领会文本的魅力,学得酣畅淋漓。
2、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便要将他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主预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都抛出来,老师将问题进行编织,再引导学生探讨,将问题解决。而在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和启发走出课堂。
三、整合的魅力
窦老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完善,她的课完美的体现了她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三个超越”,不再是“主题教学”,而是包含了“三个超越”和“主题教学”的“1”。这个“1”就是整合。它包括了学科内的整合和学科间的整合。
1、学科内的整合。
最要说的是教材,她们的教材不是单一的一体人教版或是北师大版,而是对所有现行教材进行了分析归纳的整合。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照着课本要求精读细读,而是对经典文本进行精读,全面落实,精学精练。其他的就进行略读,疏通文意,掌握字词即可。但是,还加上了诵读和阅读进行补充。
2、学科间的整合。
学科间的整合有语言与阅读的整合和语文与英语、美术、音乐的整合。语言与阅读的整合一直都是语文老师注重的一块,但是语文与英语、音乐、美术怎样整合呢?
《皇帝的新装》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那就将英文原文拿出来和学生一起赏析,对比,从而体会语言的魅力。那和音乐美术呢?课堂上学生要表演《皇帝的新装》,窦老师就备好了三幅皇帝出游的世界名画和三首著名的交响乐让学生选择作为背景,在学习文本的同时也感受到图画与音乐的魅力。
最后,窦老师还笑着说在她们学校是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这句话也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相信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6
今天,听了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老师的示范课例,四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三、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四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进入切实的情景,,四位老师的设计都不一样,但都能围绕课文内容突出主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课堂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深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
总之,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7
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全校听课活动,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收益非浅。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培养创新能力不能不学好书本知识。背诵记忆、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本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打好语文的扎实基础,诸如汉语拼音、语法等的正确运用和文的规范书写,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才能想象丰富,自由翱翔,从而功到自然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打基础谋的是明天的创新。没有基础,怎能有高楼?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世界上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以占有丰富的词汇量为创作前提的。巴金会背诵《古文观止》中的许多名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中的许多章节,莎士比亚竟拥有一万多条词汇。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8
20xx年10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期间我聆听了4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四堂课分别是《钓鱼的启示》、《酸的和甜的》、《新型玻璃》和《少年闰土》。
一、课堂魅力:
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二、语言魅力: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富有诗意美,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钓鱼的启示》和《少年闰土》这两节课,教师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拉进了课文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这次听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教师注重用智慧的语言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传授。例如:《少年闰土》这一课关于刻画人物形象三个策略的教学,1、写外貌、抓特点、显形象;2、写事件、有详略、分主次;3、写动作、用词准、显乐趣。再如,《钓鱼的启示》的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等。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9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这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这样两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
教师归纳:
(1)装满水
(2)水没有洒
(3)变成银罐。
(4)变成金罐。
(5)跳出七颗钻石
(6)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体会逐渐升华的爱心)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阅读文本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这是由文字表层的故事进入文字丰富内涵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课也体现了以上思想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在课堂的结尾,老师有感情地诵读爱的名言:爱是雨露,――――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接着总结:爱不仅在童话的世界里,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全班同学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
这一环节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四人小组,演一演这一课本剧。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0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xx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xx老师幽默的语言,郭xx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xx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xx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x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
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
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1
泰安市于20xx年4月9日4月13日举办了泰安市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听课活动,课堂上年轻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学习心得: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授课教师的课件多采用幻灯片,课件内容丰富,设计的引人入胜,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比如,毕爽爽老师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让学生以拍电影的形式组织全文教学,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每位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孙秀洁老师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分角色朗读最能体现父亲母亲性格的对话,教师给予范读和指导,引起满堂喝彩,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最后,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几位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她们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这个地方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通过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2
今天,我去九一小学听了两位优秀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米佳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张老师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米佳老师在《掌声》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边从英子外表来想象英子内心的孤独、自卑,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张老师的《詹天佑》一课时,他语言简洁、明了,带领学生感受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藐视和国内人民的期盼,面对外来的种种舆论和内心的复杂情绪,面对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双重打击来感悟詹天佑的爱国。张老师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爱国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对教材的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张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张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在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他出示了两段话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严谨、精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詹天佑》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四、评价语言的收获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五、把握新课标
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有所不同之处是无论那个学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写,强调写字的姿势正确,培养好的书写习惯,改善写错别字、书写乱、语句不通顺等现象。而这两位老师正是把这一课标贯彻落实到课堂中来,不但锻炼了孩子的习作能力,同时也给了孩子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把自己的字写好。
两位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他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3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面向家长的教学开放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四位老师的课,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她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韩xx和王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及家长。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xx老师在教学《小珊迪》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初xx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初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四位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4
今天,我听了丁建强老师一年级的语文课,感受颇深。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然而,丁老师却处理得很恰到好处。下面就我的感受,我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出于这一点,丁老师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没有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丁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苹果,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苹果。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丁老师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因为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在此次听课中,就有几个学生的行为较为突出,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教师没有发怒,反而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好。紧接着他又说:1、2,学生齐声说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顿时,小学生都坐得很好了。这样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的引到学生注意力。
不但没有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反而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通过观察,我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5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二年段语文教师到进修学校观看了由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张倩老师上的二年级下册古诗《小池》一课的教学观摩课,收获很多。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有的学生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有的学生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还有的学生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三、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教师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
“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教师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二(6)班
伍福兰
20xx年1月10日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04-08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08-18
小学语文听课的心得体会01-02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5篇08-31
语文课听课心得体会08-29
语文名师听课心得体会08-24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11-15
语文教研听课心得体会11-25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