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暑假中读到了王春晓教授的一本儿有关班主任的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儿书给我很多的启示现在分享如下:
一、唯有喜欢才能做好
您喜欢做班主任吗?这是开篇的第一个问题。做班主任有三种境界:一是“知之者”,即明白班主任的工作意义和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或者做班主任有了经验体会;二是“好之者”,把班主任工作当做有趣的事儿,做一门专业的知识来学习;三是“乐之者”学有所得、超越了自我,从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
我做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算有所体会。要干好班主任工作唯有喜欢它,不断地思考它,积极的参与你的班级建设,才有真正的乐趣。
二、班主任工作的边界问题
现在班主任工作非常琐碎,只要涉及到你班的学生的基本上都是你的事儿。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你也得分出不少的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有边界的。班主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事情,对事情有所排序。班主任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想象的过于强大,就像美国雷夫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只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已”。我们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腾出时间去思考、阅读。
三、班主任做好三件事
1、班风建设
好的班风给班级提供,维护力、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风能维护班级多数学生前进。看见别人都在努力学习,即使我不大情愿,也可能随大溜。班级有正气,对于破坏因素就有抵抗力这和健康人体抵抗力强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一班一特色,我们需要建设有品牌、有特色,有特点的班级。
2、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任务很多,事事亲力亲为,必然会有焦头烂额之感。班主任要学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班级管理的关键需要有“减法意识”,能不管的.就不管,能少管的就少管。能让自己学生管的班主任不出马。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班主任要像节能、节水一样节约语言,剩下时间来用于思考。这样才能抓住班级管理的“本”----抓班风和问题生的学习。班级管理有创新、有创意、自然班主任工作就不会有焦头烂额之感,才会活的潇洒,过的潇洒。
3、问题学生诊疗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问题是生是送给我们的宝。只有分析他,研究他,我们的观班级管理水平才能有更高的提升。”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毛病都比较顽固,只靠表扬、批评、关爱写检查、请家长等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他们都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只有科学诊疗才能因病下药,班主任也能像医生那样有一个诊疗档案库,针对不同问题学生开出诊疗方案。
四、班级管理需要智慧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管理只靠校规、班规,是不能解决所有的班级管理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人影响人。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交流沟通,更要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最后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班主任就要在“想”和“做”之间架起一座“行动”的桥梁。对于班级管理的三大问题,更是需要我们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掌握科学与艺术的管理方法。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无法挽回一个人的沉沦。人生活在世上,当无法承担做为人的义务时,也同时失去了他作为人的权利,即使他曾获得家人最初的同情,但最终将被无情遗弃,这不是个别家庭的冷漠,而是人性一次真正的.裸露。
相对温暖的家庭尚且如此,社会恐怕对这种个体的不幸遭遇会更加残忍,他们会把他送进实验室,每天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而且会引起无数的眼睛好奇地逼视他,无数张嘴巴无休止的讨论他,他生命的每一秒种将暴露在惨白是日光灯下,直到他死去还要被制成标本供后人研究。他作为人的资格和尊严被完全忽视了,没人在乎他心里的感受,群体只在乎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获得满足,他们拥有做为幸运者的活生生的见证。
也许正如小说后序中的评价:“卡夫卡并不会按俗人的思绪延续他的笔触,在格里高尔的死亡中,他就是要让我们这些俗人看到更多不愿看到的东西。”是啊,她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荒诞的恶梦,却也预示了一个未来。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暑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心理尚不成熟的个体,而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对生活经历和心理经历都较为薄弱的孩子来说,写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何捷老师,是语文教研员,更是一名作家。他提出的作文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读完《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受益匪浅,何捷老师寓教于乐,让作文教学不再枯燥。
一、让学生想写
何老师之游戏,其实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魔力,能开启孩子的心扉,激活孩子的思维,能使孩子们大胆写自己之所想,说自己之想说。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口、耳、舌、鼻、手、脚、心、脑,使身体细胞全面参与到习作活动中去。何老师设计的习作活动,本身具有趣味性,或在活动中放大趣味点,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乐于去写作。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亦或是语文教学时,都不应忘掉技术之外的艺术性,一定要使教学具有魔法,具有诱惑,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其与孙郡霞名师之体验习作观同出一路,不谋而合。
二、让学生会写
何老师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他认为课文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老师,我们老师要唤醒其中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受益最大化。有效的指导,可以事半功倍,在课文中训练写人、写景、记事、状物、想象等文章的习作方法。如插叙、倒叙的专门指导。强调孩子要记录真实生活,写出想象与感悟。细心观察,随时记录,积累素材。
在习作修改方面,提倡让孩子自己修改,因为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而不应该让老师将其修改的面目全非。作者应是文章的第一名。生先自改,然后生生互改,最后老师再改。
三、让老师写作
何老师自身是一名作家,他认为老师应该下水与生同游。如此,才能发现写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才能体验到写作之真实感受,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写作表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老师的积极性也高,师生互进,比翼双飞。
四、让写作有用
我们要给孩子展示自己文章的权利,给予他们发表著作的权利。可以通过佳作赏读、张贴展示、书刊发表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班里读其习作,在年级读,在全校读,那种自豪感有利于他们写作的继续发展。发表著书,让孩子们引以为荣,同时存下作品,也有纪念的意义。而写作本身言志表情,载物记事,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写能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净化心灵、减轻负担;能训练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能深化思想,提升境界,创造自我。
五、让学生掌权
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与抄袭截然不同。杜绝抄袭,建议模仿。模仿如同书法与绘画之临摹。可以全盘精临,也可以想象意临,亦可以改造创作。甚至可以用心精摹。精摹如同教师搬课,与抄袭也是不同的。抄袭是机械的、表面的、简单的、生搬硬套的,而精摹是双勾填墨,是站在巨人肩头,求同存异,物我两忘,与佳作交流、与作者对话,解其骨肉,晓其精髓。
除了模仿权外,还应还给孩子私藏日记、文章的自由和修改己作、发表作品的权利。
六、让教师转换思维
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演员,而是导演。要有上帝思维、中介思维、大河思维和森林思维。如此,才能关注孩子,学以致用,促进学生习作水平全面提升。总之,我以为何捷老师是在正本清源、学以致用,是让习作教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效结合,最终实现习作“真”“活”“趣”等核心特点。
游戏作文使作文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因为它符合课程倡导的理念,符合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符合小学生的写作规律,具有“生活为人性”“内容特定性”“指导针对性”“强烈体验性”的特点。立足于儿童本位,直面儿童的内心,激活作文课堂,“为儿童而教,以游戏教儿童写作”使作文和他们的童年生活并轨,和他们的童年学习同步,使游戏成为学生笔下鲜活的作文素材。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一身的优秀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了解到伟大的祖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并了解到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优秀的人物。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中华上下五千年”。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两个部落,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我还了解到原始人一开始不知道用火,生吃植物果实,即便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才发明了火。我还了解到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称赞的好宰相狄仁杰;为世界医学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明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发明了地动仪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姜太公钓鱼;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等等。
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睿智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所有读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本书的。
这套书都以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具体地展现了一个个动人情节。其中看到《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在教育孩子身上深深的感触。孟母和她的儿子住在墓地的附近,孟子就经常到墓地里玩死人下葬的游戏,孟母认为孟子这样没有出息,不利于他读书成才,便把家迁到了城里。可是在城里孟子又和小伙伴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于是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城东的学府对面居住。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名儒。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父母和老师为了将我们培养成为有用人的用心。
说点实在的,其实我本不乐意读书,是在李校长的鼓励下,在学校各种政策的激励下,我比以前多读了很多书,从中我体会到书的力量可以带我们飞翔,读书可以让我们翱游知识的海洋。从书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给我带来了学习的帮助。让书这个好朋友伴随我们一生。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
不仅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我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我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这是学生的向师性,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我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我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也许在《翻转人生的教育》一书的作者,也就是文中的主人公、高中教师乔治?古斯里奇决定提笔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才会对二十年前懵懂无知的自己感到庆幸。当时深受抑郁症所苦的他债台高筑,不得不接受一份到阿拉斯加教书的工作,五年的工作能获得比外间其他同类工作高出三倍的薪水--侧面也说明了这份工作的棘手程度,他对自己能否做好这份工作并无自信,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
他不是以一个认为自己足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的形象出现的,他的脑海中无论是对孩子们还是教育本身,都没有固化的认识和偏见,这对他和孩子们,其实都是一件幸运的事。这意味着,他们之间,也许会有无数的可能发生。
古斯里奇就职的尤皮克学校位于远离美国本土的白令海峡上的圣劳伦斯岛,这是一个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方,相对于常年零下五十度、冬季可达零下七十度严寒的居住条件来说,更大的难关是岛上爱斯基摩人对他们的态度,到岛上的第一天古斯里奇的两个女儿就被爱斯基摩小孩用石头攻击,“白人垃圾!白人垃圾!滚回你们的地方!”,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脸上介于憎恨和厌恶的神情。
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这件事的看法和那些小孩也没什么不同,在他们看来,祖祖辈辈以捕猎为生的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已经注定了,对英语都还说不流利的他们来说,学习“白人们的知识”既困难又无必要,因为他们不擅于阅读,所以他们对小岛外的世界知之甚少也无甚向往,没人想要走出去,更没人想过要去白人开设的高校继续深造。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之下,学校的老师也把上课当做是义务在应付,认为这些爱斯基摩人是不可雕的朽木。在双方共同的消极作用之下,古斯里奇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所无组织无纪律、死气沉沉的学校。
他在和学生们一点点走向成功的时候发现,被翻转的何止是这些爱斯基摩孩子们的人生,他的人生和教育观念,也因为这些经历逐渐改变。他意识到,身教比言传重要,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相比起古板的知识,孩子们若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才是教育最大的胜利,因为这样不仅他们会过的充足快乐,同时也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正面因素,进而推动教育环境的良性循环。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暑假有幸参加了xx省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xx省很多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其中有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于是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仔细阅读。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可能抓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批评;我们想让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加以强力;我们总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总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这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使学生最后就范了,心里也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对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主要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总是苦恼与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过节奏或是强度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撞击他们的心灵。
书中针对实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种策略,即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和高峰体验策略,并且根据这四种策略提出了兵法36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没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利用机会去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忽视,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最后,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班级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班会课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一堂课去上,只是强调一下学生个方面的纪律要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的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当然,在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张万祥老师编著《幸福教师的60个“不”》这本书汇集了几十位一线教师的60篇案例,深入浅出地把教师的失败展开了晒在太阳底下让我们去品评,不失为一味“心灵鸡汤”。“当念遇到挑战时,不该固守成规”、“当素养遇到考验时,不该丢失师德”、“在沟通的时候,不该忘记尊重”、“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不该草率行事”、“当需要更新观念时,不该固步自封”、“面对专业成长,不该无动于衷”,读着这些生动的案例,我诚惶诚恐地在反思,我过去有过这些过错吗?我更郑重其事地告诫自己,这些事情真的不能做,现在、以后都要以此为鉴,只有这样,身为人民教师的自己才会真正获得幸福感,并能伴随一生。
在这60个“不能做”的背后,我领悟到要想做一个幸福教师,一定要具有四大要素:师德、师能、师智、师魂。
一、立师德
师德,就是爱的情怀。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们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除了教他们文化知识外,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事,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爱,懂得关爱,学会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完满的人格,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贯穿关注生命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应该充满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体贴和关怀,应该让学生感到当下生命的丰满和幸福。当学生知道一个教师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二、强师能
作为老师,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是最幸福的,我们除了用心去关爱学生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具备多种能力:教育教学技能、课堂驾驭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创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
我认为读书可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不学习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时代。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博览群书,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势下的课堂上驾轻就熟,一些具体的细节如怎样调控课堂、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方法。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师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丰富的、细腻的和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上才不会简单重复,也才有深刻的东西能吸引学生。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的课堂就不能让学生学得到收获。从另一方面说,当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
三、培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出现的情况难以预测。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的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要依靠教师的智慧。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当然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还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
四、铸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当教师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炼意、以行达行。教师的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要学会与时俱进,热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热忱是人的“内心之神”,“没有热忱,便没有伟大的成就”。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的教师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热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总之,张老师的《幸福教师的60个“不”》陶冶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心态、成就了我努力向上的情怀。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前不久,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看了一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正好我也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掩卷沉思:教师搞课题研究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坚持得不够好。
当然,这个坚持得不够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我们做了,但做的深度上不够好。当我们发自心底的想要做、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为了更好的促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但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
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总而言之,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我不只是数学》是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继《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之后的第三本丛书。其实有心的人看这三本书的名字就能了解华老师的教学思想历程,从最初的追求课堂环节的精彩,到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学的研究,再到现在不仅仅做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做数学教育。
郑毓信教授言:优秀数学教师的特色绝不应局限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还应体现其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反应他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活动本质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理想课堂与教师自身价值的执着追求与深切理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我不只是数学》的每节课例都是遵循“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名家点评”这样的模式来展开叙述。我这样形容这四个环节:课前慎思是旅行前的准备(需要用心思考,万无一失),课中笃行是美好的旅行沿途都是好风光(需要静心欣赏,美妙无穷),课后明辨则是导游解说(需要潜心聆听,醍醐灌顶)。
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读,而给我最大启迪的是“课前慎思”环节,在这里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每节课背后的付出,有对教材的质疑,有对课前调查的分析思考,有对同一内容的综合分析,有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困难与错误的.分析,有对教学本节课的意义的思考等等,可以说每次的“课前慎思”都让我开启思考的闸门,面对这样的内容我们会怎样处理,华老师这样处理能给孩子带来些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慎思,才有了精彩的“课中笃行”和感人的“课后明辨”“认识面积”。书中给出的定义一般为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图形的面积,而华老师却思考“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什么是积”。思考增加了行动的效果,课堂上积线成面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后面的比较面的大小起到了促进催化的作用,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
“解决连乘问题”中华老师对于传统教学的意义展开思考,对为什么上这节课进行慎思深思再慎思,从而有了在汶川学校这个特定课堂上为玉树送纸鹤的环节,有了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却在这些鲜活的例子中我们明白了,想要成为学生的贵人,成为仁师,就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大学毕业后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专业的教育理论书籍。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多读书(闲杂书籍也行),真心的爱孩子,努力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切就足够了。至于专业书籍,不是太过专业看不懂就是看上几页就心浮气躁,大多数都以工作太忙为由而忽略。所以学校暑假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让我重新找回了大学读书的做读书笔记的感觉。
暑假我拜读的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前苏联他撰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这些书被誉为教师必备书。《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读完,就像和大师促膝而谈,聆听大师的谆谆教导。书中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提出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方法,使我收获良多。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总是拔高了要求,总是希望每个后进生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结果是,学生因达不到而没有成功感,自己对这部分学生也越来越没有信心,以至于最终放弃这部分后进生。
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他引述的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我想,要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哪里是学生的困惑点,哪里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哪些只需点到为止,教师心里都要清清楚楚,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自然地产生了。
在书中大师认为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国家重大事件,他说:“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就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看了这些文字,我很赞同赞科夫的建议,课堂是一个愉快交流、多向互动的地方,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成长,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相互讨论、敢于批判、乐于交谈是一个老师应该也能够做到的。
大师还谈到“树立教师威信”问题。我们都知道树立教师威信很重要,那么教师的威信是指什么呢?大师指出,威信不是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而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对集体,对个人,时刻不可放松指导的职责。教师要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要从多方面形成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拥戴。“亲其师,信其道”,看来教育确实上是不分国界的,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爱是教育不变的话题。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最近我有幸读到,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心灵的倾诉,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我努力包裹着一直以来沉淀在这里的温暖,智慧教学悄然来到身边,做你的贴心人,想与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
整本书记录华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智慧情怀。他“审视教育目标”,拷问“教育的灵魂”,探寻“教育的意蕴”。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去学,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此外,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还意味着,学习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智慧的'生长,是思维的发展。华应龙把教学、把学生学习的真谛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淌,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想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他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真价实的创新。”这无疑是我们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剂,让我们多一些思辨,少一些盲从。对人的认识和发现固然是智慧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当然也是一种智慧。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教育”、“教学”中,但是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学。对此,华老师却有深层次的体悟。他认为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说,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象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象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我们不能孤身于世事之外,消费主义时代的处世方式无可避免地也影响着我们,有太多技术与程式层面的东西诱惑着我们,让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主宰课堂,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课堂中的我才不是真正的我!但却已成了一个实在的我!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智慧和活力”。让我们守望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学间!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03-23
暑假教师心得体会11-12
教师暑假心得体会11-18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2-26
教师暑假家访心得体会11-03
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05-25
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14
2022暑假教师心得体会12-12
暑假英语教师心得体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