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09 20:10: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的初一历史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本人主要从理清历史线索,讲清重难点,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适当延展等方面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方法,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理清历史线索。

  本学期初一历史课本(新课标人教版)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涉及的朝代有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的线索:

  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一统时期——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

  使学生对本册所涉及到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发展线索有了总体的概念和影响。有了线索,然后对所涉及的每个朝代的知识点——重大历史事件才能各个击破,才能化整为零,比较系统的掌握,这样历史发展线索和具体历史事件就联系起来了,就像要提起葡萄树上的葡萄,只要提起枝干(线索),葡萄(具体历史事件)就提起来了,学生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会一下子对历史线索与事件之间的联系茅塞洞开,有意的学习和探究的,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降低了难度。

  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前提下的“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要求。

  二、理清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每个朝代的建立,发生在每个朝代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特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等。

  难点是: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更迭,头绪多,学生难把握。

  对于重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在每节课上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让学生说出通过自读已经解决了的,再说出自己不懂的、或感疑惑的知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加以解决,还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以点拨,力求使学生通过个人或合作的途径自行解决,万一还是不能解决的,老师再适当的讲解。

  比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重点是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岳飞。我先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先认识在中国历史上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是主要事件有:(一)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二)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三)澶渊之盟。(四)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五)12世纪初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六)1127北宋灭亡,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七)岳飞抗金。(八)宋、金对峙形势图。

  以上内容我通过课件,再如:讲明朝建筑艺术时,播放出北京故宫,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的图片。不但增加了形象性,而且将其线条化,让学生通过形象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三、突破重特大历史事件

  历史是通过重特大事件来反映的,所以要给学生讲清楚重特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意义等,学生才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整体深刻的印象,才能掌握某一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如“陈桥兵变”,要讲清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被石守信等大将拥戴,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发动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意味着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时期的——五代十国)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

  四、适当的延展

  在讲清重特大历史事件时适当的延展是必要的。如在讲北宋与辽、西夏时,可以讲讲《杨家将》的故事,讲南宋与金、西夏的战与和时,可以讲讲《说岳全传》中岳飞抗金的故事。这样就会将历史记载和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结合起来,将历史知识和社会见闻结合起来(杨门女将,岳家军等),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对相应的知识又有适当的拓展,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所培养。可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的显著的。

  当然,还有困惑,那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离学校要求和学生实际还很远很远,有待自己做进一步的探索与求教。

  综上所述,是自己本学期担任初一历史教学以来的几点体会,以便以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2

  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三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爱学生天经地仪,特别是爱好学生一点不难,但要爱学困生,与你顶撞,又不会尊重同学老师的学生,我们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选好切入口,如:了解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学校生活,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他们就会慢慢与老师亲近,愿意与老师交流。

  要提高历史成绩,除了让孩子们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外,还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前一时期从课堂教学看,我有意强化课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对基础的分析与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历史学科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由于识记、巩固复习、督促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加之学生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历史课余一般不会复习历史,针对此,我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导,重视落实检查;同时,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历史知识积累,仅限于每周的两节历史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试卷要拿高分,必须要对教材有足够的掌握,要达到烂熟于胸的程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多看、多读、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试题也会是"难于上青天"。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试题较为灵活这一特点,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且建立帮扶对象,兵教兵,好带差。80分以上的作为培优对象,严格要求他们掌握好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自己给自己订一个可行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教会学生学习历史,在书上作圈、画、勾、点、旁批,学会积极关注新闻、社会热点,把最新信息与课本联系起来,增加见识。

  4、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此题较为灵活,让学生见之,熟悉题型增强能力。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后期加大力度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要求优生的正确率达99%左右。

  7、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3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知识竞赛,再或者故事讲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讨厌历史、厌烦历史,也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历史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活用,不至于让历史真正成为历史。当然,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形式不仅仅再是形式。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4

  第一部分:共同亮点

  1、每位老师每堂课的设计思路较好。

  xx实验中学的陈xx老师讲的《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一课,通过编写《我的汉书·西汉》,将本课分为三部分:废墟篇、思变篇和鼎盛篇。

  2、每位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大量出示史料,让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论从史出的能力。

  3、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好,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纠正错误。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每位教师都能充分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如将时政内容和乡土史与所教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导入或者结束新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每位教师课堂上都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最优课例

  我认为最优秀的一节课是xx学院附中肖xx的《匈奴的崛起与汉朝的和战》

  1、导入精彩,引人入“境”。他的课堂导入,应用flash出示图片,并有文字说明,值得借鉴。

  2、教学结构非常清晰,这节课分为三大块:说崛起、忆战争、唱和平。最后总结还是围绕这三大块,让学生一目了然,效果极佳。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进入角色,对匈奴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教给学生学法,纠正学生不足。

  在学习本节关于匈奴的崛起时,肖老师及时教给学生学法:学习本课第一段时,教给学生用标注法,划出重要知识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1、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讲典故“落雁”由来,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把课堂放给学生,大胆挖掘深意。

  昭君的“和”与卫青、霍去病的.“战”都得到认可问题上,让学生大胆发言,挖掘深意。

  3、练测平台,采用自选。

  这种测试方法,更能表现学生的课堂效果。

  第三部分: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的打算。

  1、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传统的未必是无效的。

  3、教学过程中,要大量引进史料,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画等等,鼓励学生去分析历史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4、教学应让学生既要会学历史,还要会考历史,学习考试两不误。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5

  到现在为止已经实习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中我发现了几个不曾注意到的问题:1、初中生由于见识和阅历的关系,很难将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的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喜欢学习历史,但又对历史故事、事件保持浓厚的兴趣;2、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地位决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历史教学心得体会。为此,历史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线索明确,心得体会《历史教学心得体会》。历史知识繁琐而众多,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必须找到一个明晰的线索,由这条线索贯穿新旧知识,对于空间、时间跳跃性比较大的内容更得需要线索的串联。

  二、是文史知识的结合。恰当地运用一些文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文史不分家,学生读一读史诗,再读一读史实,相得益彰,可以增强历史的趣味性。

  三、是图文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历史必须注意图文结合,例如秦始皇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疆域等,用图表展示,形象直观,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四、是把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可以说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学历史不是为了炫耀聊天,别人说你懂的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不是为了考试。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现实问题。“读史可以明智”明确的道出了学习历史的意义。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6

  ——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结束了初三的教学任务,又回到了初一。回想过去的三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课,开篇就是典故“烽火戏诸侯”,而后涉及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勾践的“卧薪尝胆”等等,最后再讲“长平之战”时,还有秦和赵反间计的.故事。我因此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师生互动,层层剖析,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

  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抓两头,带中间。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与辅导,多提问,多过关。而对于优秀生也不能忽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集中进行辅导和知识清理,他们学习方法好,效率高,但也往往忽视对历史的巩固复习,所以要及时关注他们。对于中等生更是应该对他们的学习乃至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让所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7

  历史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但是历史教师却不能很高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觉得能够将高深的历史变的通俗才是成功。深入浅出是一个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能够将知识深入浅出的的给学生讲授,首先自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其次,要有很好的口才,教师其实也是一个表演家,枯燥死板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思考,然后被赋予生动形象的内涵,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绎来表现知识本身的深刻含义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历史教师必须自己要喜欢历史,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才能投入十分的感情来经营这门学科,热爱是最好的导师,帮助我们一直不停向前,自己首先要热爱才能带动学生爱上历史,爱上历史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刚刚接触历史教学,并不能很好的把历史很好的演绎出来,死板的历史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单纯的'叙述书本上的知识也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因此课堂教学时常陷入僵局,不是学生不配合,只是课堂实在太无趣!

  欲速则不达,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决定慢慢地改变这种现状。第一件事要做的事肯定是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优点,学习要从模仿开始,模仿优秀教师脱离书本、天马行空式的讲解,看似无章法,实则有依据。第二件要做的事是改变自己的课堂,改变必须要有勇气,改变已经形成的固定课堂模式,从脱离书本开始。第三件要做的事是把学生都调动起来,不能让他们习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涨他们自己学会寻找食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但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技巧,要切合实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无休无止的学习,这样才能做到最好,学习永远都不是一件简单说说的事,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8

  为不断深化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升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的实效与质量,全省高三历史教研会于xx年9月4日在东湖中学闪耀开幕。 来自北京武汉宜昌的专家和老师在会上展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的高质量报告和示范课。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xx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瑞庭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xx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4.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一、

  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二、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宜昌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

  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需把握以下几个结构:

  1、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

  2、把握基本历史概念;

  3、明确章节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热点历史问题;

  5、解析近年经典高考、调考题目。

  会议展示了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究和备考的成就,体现了我省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发展的特色,发挥了教研的引领作用,必将促进校际交流与校本教研。比如:选修课开设(因省20xx年高考方案待定——可能是宁夏模式:在四个选修中任选一,如考生把四个选作题都答则以第一个为准,故建议在四个选修模块里选二个,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给其高考选择答题余地,只是能力培养如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教学里一定要落实),方法论(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实践上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概述、评价等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题眼),试题设计思路(每个主观题都有中心思想,注意立足与课标知识背景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察新视角,注意区分有效与无效材料的区分),必修与选修教学方法与容量的把握(不过分追求具体知识的记忆,讲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的螺旋上升、视野的全局开阔)等,我会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9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

  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备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0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

  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1

  社会发展很快,我们面临着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历史教学时间课时少,一周只有两节,但教学任务重,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教学效率就很低,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我想对一节历史课有效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有效教学”正如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所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主体”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应该是对世界经济有所发展”,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哦,

  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作为教师只有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尽快转变教育思想,立足于教学实际,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大潮,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2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核心素养通过怎样的课堂才能落实

  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的授课行为展开,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讲,一个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今天,课堂必须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的是知识,“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就认知活动的本质而言,学习过程是从“不足”和“无能”的经验,发展到“掌握”和“习得”的经验。确立学习目标,离不开经验;关注经验,必定聚焦于学生。由此表明,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应当积聚由教至学的量变,学习活动日益成为教师课堂的主线。

  3、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设计,而由教到学的课堂活动需要研究学习目标。

  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

  . 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学习的成效离不开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单纯的.授课活动组织得再精纯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反过来,低头读书的学生未必都能恰当地领悟真知。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二、个人反思

  1、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让学生勇于提问,让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乐于提问。

  2、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注重方法。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于校本培训与岗位研修,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3

  根据教育局陈xx主任的要求,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9月29日我赴xxxx中学参加了xx市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同去的还有我校程xx老师及兄弟学校8位教师。时间不长,感觉收获颇丰,下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总的感受

  一是听了两堂精彩的历史课。一节是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节是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这两课分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事件,教材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两课内容较多,所以上好这两课有一定难度,但两位老师的课既轻松愉快又有较好效果,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例如,贾荣艳老师把洋务运动这节课整合为:诊病因【即洋务运动的背景】,开药方【洋务运动的内容】,看疗效【洋务运动的结果】,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轻松愉快实现高效。

  二是名家点评。宋雪梅老师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一针见血,一语中的,高屋建瓴,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广大历史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三是实地参观。严格规范的管理,清洁优雅的校园,内涵丰富的文化,都彰显出了xx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真不愧是全市教育的标杆。

  二、具体做法

  通过学习自己倍受鼓舞、倍感压力、倍增信心,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主要是:

  (一)抓好精心备课这个前提。我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深挖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整合资源,起到举一反三,窥斑见豹的作用。

  (二)落实精讲多练这个重点。主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已混点,三不讲:学生一看就会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偏离教学重点的不讲。积极推行堂堂清,周周清的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这个核心。抛弃假民主实现真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把当前我校推行的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好,注重思维训练量,实现真正的探究。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学习,向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虚心请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改革。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心得体会01-03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03-05

历史教学反思02-28

历史教学教学计划02-20

关于历史教学总结04-10

历史教学备课总结03-28

历史教学总结范文06-06

历史教学计划03-30

历史教学计划01-02

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计划02-2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