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教师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书籍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利用一学年时间,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教育新理念》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
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这又是另一种境界。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2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平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习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3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4
读了《一份个性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证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我和班主任的关系还能够,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我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理解教育程度有必须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我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盼
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我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礼貌”,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职责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我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期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潜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到达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就应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我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光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期望自我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能够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能够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我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我能够激励自我,这是用心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我就不明白自我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光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我威信。当然,只有自我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持续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构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个性,然后根据不一样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构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四、教师务必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职责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持续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5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户外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一样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此刻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贴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就应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一样时期的各种演讲资料;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一样主角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能够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户外“实是这整个文化户外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户外转变成一个政治户外”。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户外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向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刻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职责、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6
花儿争芳斗艳,是春天的幸福;婴儿的啼哭,是方为人父人母的幸福;那么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是学生的琅琅书声,还是后进生的一次小小的进步?我想都是,但我认为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心平气和的读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7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
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8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体会。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就应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到达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绪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务必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就应学会的`,更就应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向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务必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持续一颗好奇心,想一想这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这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9
最近幼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幼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孩子,都要用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孩子,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0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着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xx)”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
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
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1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
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3
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好处。一向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用心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职责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样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能够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十分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能够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能够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潜力而构成自卑心理。我们能够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职责心;
职责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职责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靠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职责心。
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靠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职责心,构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职责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应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职责,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职责,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职责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职责心。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精神的“传道士”,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这与我们的幸福“鱼水情深”。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有关教师读书心得15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
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直接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理想。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朋友分享,用坏了也不可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理想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固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哀,正是君子的悲哀啊。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办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了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具体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具体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大概没有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诉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
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办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很多,当今初中高中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开始。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说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许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须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须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
论语中展现了孔子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意思的。然而这些只是孔子教导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理想。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一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诱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略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的心得11-11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7-24
读书活动教师心得05-17
教师读书经典心得11-30
教师读书心得05-07
教师的读书心得08-25
教师的读书心得07-30
对教师读书心得10-24
教师个人的读书心得11-29
教师读书心得【热门】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