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11 14:35:3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荐)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

  一年一度的全省中学教研员培训研修开始了,记得去年是在xxxx市的xxxx渡假村培训,今年改在xxxx市电教馆培训,培训学习之余顺便也可逛一逛xxxx市的夜市,感受一下xxxx市的夜生活。

  本次培训的时间是从20xx年9月13日到15日,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时间非常紧,本次培训是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请来的两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胡惠闵老师和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陈夫义院长、龙官吾副院长,专家们分别做了《xxx等精彩报告,报告以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案例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以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展开,既有高深的理论,也有丰富的自身的实践经历,讲解深入浅出,语言幽默,使我听以后感受很深。

  通过听了专家和院领导们的报告后,感觉耳目一新,对多年来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教研行为顿有所悟,对如何扮演好教研员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教研工作应实实在在,我认为教研员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品位。

  崔允漷教授谈起新课程对教研室、教研员,对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室应该是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教研员是专业的指导者,兼具五个角色:政策的执行者、课程设计者、发展服务者、专业指导者和质量促进者。讲座中,崔教授重点分析了如何备课的三个问题。首先引导大家讨论什么是教学。在大家各抒已见后,他指出,教学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有三种形态: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得更有效。对有效教学问题,崔教授认为学生得到什么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证据,要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思考。第三个问题是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唯一的途径就是研究,他说研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出教学研究的`三种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崔教授还提到,教师要有课程观,要从课程看教学,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一致性思考,要准备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是解决新课改“两张皮”现象的关键;胡教授谈到要做到有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方面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员应成为教师的教师,这是对它比较科学的定位。教研员与教师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研究的时间也多一些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整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我们应该有这个危机感、紧迫感。不学习就是不知不觉,毫无疑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如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新课程改革,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转变教育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先,教研员必须积极参加通识性培训,逐步加深和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抓紧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钻研和研究。必须将理论学习贯穿课程改革的始终。同时,教研员还要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经典学说,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积弊的革命,又是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不了解昨天的中国和当今的世界,就会使自己一直处于混沌之中,难于自觉地、有效地参与课程改革。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身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研工作的品位和质量。

  我认为一名称职的教研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沟通上下左右,具有较强的交往和组织能力,同时要树立一座所谓的“桥梁”既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育机关与基层学校的桥梁。我以为这是对教研员形象的精确概括。称职的教研员,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改革者,敢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锐意革新,想方设法使教学双方获得满意。

  确有少数教研员因为久疏讲台,没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指导教学缺乏良策,加之调研又不得力,所以失去了教研员的威信,但我认为,不仅因为教研员是桥梁,更因为教研员是特殊的教师,虽然不是一线教师,但经常进入课堂听课,是教育教学的旁观者,也是亲历者,虽然不像大学教授那样自成体系,但经常学习并且运用理论,进行听课后的评课、指导,教研活动中的讲座,所以教研员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又是研究者。我认为称职的教研员,既是一颗铺路石,又要有一双慧眼,永远对教师满怀热情,给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以无私的帮助、指导和奉献。

  总之,我认为要想当一名称职的教研员,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外,平时还要博揽群书,关注生活,收集资料。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2

  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在前一段时间落下了帷幕,这次让人回味无穷的培训让我们这群新教师在结束培训后都一直在讨论培训中的内容,实在是让我们受益无穷。

  因此我非常感谢园长能够给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刚刚从学校里出来,除了一些在学校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一腔热血以外,我们什么也没有。所以园长特意为我们这些信心不太充足的新幼师安排了这次培训,大大的减少了我们上岗前的恐惧感和担忧感。

  在这次培训上,为我们培训的是陈老师,本来我对老师的名字不是很熟悉的,但是听了她的课以后我突然想起来我曾经在学校用视频学习过她的教学方法,对于她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是佩服不已。本以为没有机会跟她见面,却没想到毕业工作以后能够有幸听到她的亲身授课。

  陈老师的课上如我所想的那般妙语连珠,针对目前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给我们举了不少例子,并且对每个例子都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剖析,让我们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心中所想,平时行为都代表着什么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这一批新教师都认真的进行学习,在记录之余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也都在提问环节进行了提问,偶尔有些问题比较精彩让陈老师多讲了一些,又令我们收获了不少。对于未来的.工作也更有动力和信心,毕竟学到新的觉得非常有用的知识总是忍不住想要运用到现实中来,通过实践来加快知识的吸纳和接受。

  当然了,这段时间也不仅仅只有陈老师进行授课,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特点,有些类似的问题也都有着各自些微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交杂之下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各种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想来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心有成竹,而不会手足无措的做出处理方式了。

  虽然这次培训已经在我们一众新教师的惋惜中结束了,但是我们看着大家手中满当当的笔记,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自信来。这不同于刚刚从学校出来的自信,而是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面对工作中困难有了迎面挑战过去的自信。

  我相信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孩子和家长们们喜爱信任的优秀教师。在我人生的履历下写出让未来的我不会后悔的精彩篇章!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3

  为期两天的XX市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乡镇教研员培训已圆满结束,这为每个教研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徐文达主任的“读书 写作”报告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学习期间,正赶上阴雨天气,很多老师都是冒雨赶往二小,活动安排的也很紧凑。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一方面是与会人员的素质较高,主要的还是学习内容本身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累并收获而快乐着。

  本次所听的几节课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观摩六节展示课,感受到每位教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

  二、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1、授课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语言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评价。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如张萍老师在《谁的本领大》一课中,用课件展示电路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检测器怎么使用。公绪兰老师在《蚂蚁》一课中的图片应用,比实物更加清晰。三节品德与社会课更是借助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学习素材,为课上的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础。三节科学课,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知识。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4、上课时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都需要教师的激情和智慧。教师的激情不仅可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课,老师激情澎湃,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几位教师本身扎实的基本功。吸引了所有听课者的眼球,课后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老师的素质太好了,这种高素质带来的积极性一面毋庸置疑,但也给我留下了一点思考,老师太强势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是否从另一个方面弱势了学生呢,几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热闹有余,但感觉还缺点什么,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课堂吗?学生的表现机会是否在老师的强势下,已经被压缩了很多呢?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好像不是这个样子。尽管徐主任也指出研讨课不同于优质课评比,但是授课教师却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点,想放手又担心不好收,这种犹豫使得课堂本身有点意犹未尽。

  21日晚上的各县区分组议课是本次活动的中心主题,我参加的科学一组的议课气氛热烈,在王鑫主任的引导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次活动,也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应该是议课的最终目的。听了徐主任的“读书 写作-----教研员成长的阶梯”报告,感触很深,以前因为懒惰不愿及时记录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愿意写一些总结感悟。我想以后要改变自己,可能一开始会写不好,但我会坚持下去。

  这次活动,留给老师们最大的“痕迹”应该是陈大伟教授讲座中的几句经典语录,我也从中领悟了许多,“不要轻易剥别人的衣服”,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在评课时,要想让别人接受你,首先要尊重他,只有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对话,才能更好的让别人接纳你的见解。这需要我们很好的反思。“假如我来教”,一句简单的话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种不带强制的温馨话语,应该是教研员所必备的。

  总之,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不断学习。今后,希望能多参加类似的学习活动,使我能不断地进步。就像徐文达主任讲的那样,一个教研员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一个地区讲课水平的高低。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既肯定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又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促使本地区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4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5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感受颇深,县里为我们搭建这次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幸聆听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陈夫义、周积昀两位院长及县培训学校各位领导的学术报告,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坦白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教研员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对教研员的职责认识还模糊不清。这次学习,使我了解了教研员工作的宗旨,教研员的岗位要求,在新时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怎样有效地推动教育基础改革,促进发展等等。使自己找准了角色,找准了位置,明确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教研员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这次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自己的不足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6

  培训第三周,也是我们比较期待的有关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专题讲座,分别听取了杨向东教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命题》,方张松老师《数据驱动评价改革与教育教学改进》两个报告。两位专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专业性都很强。他们均针对中高考评价、命题的改革提出了问题,指出了解决路径;杨教授侧重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试命题中的问题和方法。方老师则利用大数据下的考试评价结果与教育教学的关联,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成因。

  两位专家站位高,理论强,具有前瞻性。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但是,细细思考之后,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是一次引领和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考试评价的指挥棒已发生变化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20xx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xx年)的明确要求,看考试评价的改变:以知识点为目标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评价的转变。

  学业质量标准即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摘录杨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整合了特定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方法或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整体描述和界定。这种学业质量标准扬弃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转而采用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成就观。

  首先,它强调的不是学科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特定学段结束后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及其特征。每个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整合或重组学科知识,以学科特有的观念、思维方式、探究模式应对现实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及其表现特征的刻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养的每个水平都指向现实问题或任务的解决。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质量要求,系统阐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素养发展水平及其表现特征。像身高、体重刻画物理属性的水平一样,特定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了该学段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水平。在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考试命题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也就是说,以素养本位的考试评价取代过去的知识本位的评价。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及时更新理念,积极开展新的研究,与时俱进,方能顺应时代所需。

  二、重建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观念开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三大基本观念。其中,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旨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旨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学的共同对象。我们不是教语文、教数学,而是用语文、数学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首要确立的教学观念。

  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意识而言,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是战术,着眼于学生的眼前,注重一时的得失;课程意识是战略,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教育的专业意识,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背后的“假设”和依据。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教学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是缘于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教学改革唯有进入课程层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检验一种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改革要正本清源、回归初心,要以学习为中心来重建教学体系和模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课堂,我们在教与学关系的具体操作上要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高度重视

  方张松老师深入为我们解析了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深以为然,但是,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中,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些靠刷题提成绩的方法,是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买书,读书。还针对怎样让孩子看书的问题,具体进行了讲解。出门带书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新华书店,记下孩子的疑问。如何进行读书的任务驱动,评价问题。

  我们县教体局大力实施的“书香家校一体化星级建设”项目,真得需要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不仅是小学生,我认为,中学生更需要来参与这个项目。读书,会使知识得到丰富,读书的过程就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杰作。一个人,当他热爱阅读,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舒适,淡雅。

  学生有了知识和能力,有了素养的提升。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考查方式,都会从容应对的;有了素养,孩子们也才会更加自信、乐观;也定会获得一个幸福、充实、美好的人生。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7

  “学习”一词,在本次培训学习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一个词。不管是从专家的讲座中,小组讨论中,还是研讨交流中频频提到。给我的感触很大。

  常言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学习对于教研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陆云老师在“注重专业素养、文化底蕴”中要求教研员加强读书、积极反思,“为了理念而读书”。李家栋老师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就要“加强修养,重视学习”。 邓文珍老师也要求我们教研员“能吃苦耐劳,潜下心来看书、学习”。

  邢益宝老师认为教研员不但要读书,并且读的'书量要大,只有书读多了量变了才能导致质变, 质不变,是因为因为量不够大。

  是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在不断的创新,老化加速。据调查显示,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了。而每个人都遭受着知识半衰期的困扰,据了解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这个工程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一般技术人员7年后也将面临这样的命运。所以学习要实行社会化、终身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与时代同步,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8

  人才培养是每个企业都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许多公司纷纷组织了各种培训活动。近期,我所在的公司也组织了一次培训站研修活动,我在其中参与了一个月的学习,收获颇多。借此机会,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培训站研修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培训站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训站中,我们不仅有专业的培训师带领我们进行学习,还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同事一起交流讨论。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我受益匪浅。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被合理地安排,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而且,培训站的学习资源丰富,有丰富的书籍、在线课程和文献资料可供借阅。在这个学习的氛围中,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大大的充实,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其次,培训站研修注重实践操作。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学习项目管理的课程中,我们除了学习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模拟项目的实操。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实际工作中的项目管理能力。培训站研修的实践操作帮助我们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并提高了我们的技能水平。

  第三,培训站研修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训站中,我们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我们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技巧,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第四,培训站研修还提供了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提升的途径。例如,我发现自己在演讲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主动参加了演讲技巧的学习班,并在培训站的演讲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培训站研修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最后,培训站研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学习。通过培训站研修,我明白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我决心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总之,培训站研修是一个能够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培训站研修,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我相信只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会将培训站研修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9

  此次培训的话题是围绕教学论文的写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两个话题进行的。两位专家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怎样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次更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引领和指导,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工作十余载,参加的教研活动也有大几百次,很多时候教研活动成了张志伟老师口中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做个记录就OK。学科中心成立以后,跨校的教研活动多起来,教研活动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带着主题去研讨,也获得了不少对教学有用的干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积累的干货用尽,出现了驱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听完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际,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要会讲故事、写故事、积累故事,寓教于言,寓教于行,真正达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高境界。然此境界绝非易事,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专家的引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教研活动的有效支撑,大家抱团成长,互相督促,互相取暖,互相激励方能效果显著。这些想法更加坚定了我要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信心。

  首先,个人努力是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学,立足课堂,立足实际,养成记录教育教学故事的习惯。无疑,散漫的教研教学活动会增加教师的惰性,教育教学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是每个故事都留下痕迹,因此才有了写论文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收集学科中心成员的教学故事可以成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个人做好积累,学科团体做好收集整理,学科教研时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让自己的教学故事得到升华,让其他老师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成体系的写作素材,为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引导每位成员做一名会讲故事,能够积累故事的老师。

  其次,教研活动支撑是关键,教研活动要了解需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张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研组织者的重要性,教研活动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饱含了组织者的`用心和水准。开展教研活动前要充分了解需求,找准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教研活动的流程,每个流程的任务应具体,任务设计的理念支持是:经验在教学故事里。课堂里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相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基于需求的任务设计旨在激发教师的思考,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有话说,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任务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更体现在教研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上。作为活动组织者要不断跟进,不断敦促参与者完成教研的闭环。

  再者,调整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在于问题本身的难题,而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问题。遇到问题肯想办法,用行动代替怨声载道,用行动落实可行想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踏实去记录,讲好自己的教学故事,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育论文,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都不是难事。

  最后,引用张志伟老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教研活动,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天天在发生:一道题、一堂课、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

  20xx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培训,在这几天的学习培训中,我有幸观看了教育部专家及教材修订学院院长、教授的精彩报告,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补充。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思想

  通过培训,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是专业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们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理论提升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就新课标下的工作对全国体育教研员工作要求及期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浏讲座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他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讲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顿开;聆听了潘绍伟、汪晓赞、谭华、陈雁飞等教授专家的.讲座,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必须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聆听了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关于网络教研的思路与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如何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充分提高了自己网络研讨能力。

  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地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

  “语言是花苞,行动是果实,”有了深刻的培训体会,就要把它付诸于行动,在今后的教坛上,我要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校本培训,带领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标、新课改,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力争在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享受教师的快乐健康成长。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1

  本周的两个讲座,是冯卫东和张志伟两位老师就教学论文写作、教研活动组织两个话题展开的。两位老师既现身说法,又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讲授的路径和方法实操性很强,均针对在一线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论文的写作中存在的最实际的问题,所以,让人感觉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听取了报告,我想到的是:“教”和“研”如何相济?教师的“学”和“思”如何同行?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实效性不强,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何尝不是张志伟老师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填个记录,万事大吉。教师无功而返,怨声载道;教研组长无计可施,满腹牢骚。我们都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停留在说说现象,摆摆问题,至于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张志伟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具体的案例,传授了解决方法。

  我认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领参与者的思考?

  首先,要不要思考?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作为教师,面对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对象,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其次,组织实效的活动,引领参与者的思考。活动主持人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引领者。组织者做好三项重要工作:活动前的过程规划,活动中的点评推动,活动后的反馈跟进。以比赛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以赛代训,把折叠的过程展开。

  最后,学会写作。冯卫东老师称之为让“好课”成为好“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三条路径:路径一,创新“做课”精彩写(创意地做),既做行者,也做作者;路径二,推开“微窗”有景深(敏锐地看)。关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让线性时间空间化,着眼于课堂,紧抓细节,生成方法,有一点引发深度的思考;路径三,主张催放花满树(聚焦地演)。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归纳规律,由课例—课理—课例,写改课的具体内容,修改背后的渗透的思想,基于叙而反表议,达到理性提升。

  张志伟老师也提到,课堂里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想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写出来就是论文。同样的,每次教研活动也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总结提升的,从点上进行突破。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成为一个善于书写的教师,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

  今年7月,在榆次教育局局领导的亲自安排下,我们赴东北师大参加了教研员研修班培训,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获益匪浅。

  东北师大的培训团队阵容强大,邓涛、王海英、邬志辉、侯刷孔凡哲等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为我们做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合作、中小学生学习和心理、教师的实践品性、中学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东北师大附小的王廷波、于晓琳两位副校长做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讲座。此外还聆听了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的关于课改和教师素养的讲座。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尤其是邓涛和王海英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涛教授的讲座非常严谨,他在《教师合作文化与专业共同体建设》讲座中,就“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合作的必要性和价值、教师合作的影响因素及现实障碍、如何推进教师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邓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教师合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远的认识。尤其邓教授把教师合作文化形象比喻为雁行文化,使我们印象深刻,他介绍的“雁阵工程”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头雁领路,雁阵齐飞;

  强强联合,雁阵高飞;

  优势互补,发挥雁阵团队效应;

  打造雁阵核心竞争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师之间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实际上,学校中每个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专业支持与帮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与帮助往往来自于同事。教师通过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励,能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价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合作、提升、共赢。作为一个教研员,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校际教研联合体不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途径吗?

  王海英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案例详实,深深吸引了我们。她做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策略方面的讲座。

  我们常听到中学老师们抱怨中学生的管理是最难的,老师就像消防员,随时准备处理学生们的突发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学生心理的老师,往往因为处理不当,给学生带来一些伤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反思和回应》,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分析了中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人格发展的特点,列举了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心理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和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学也是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分化的阶段,王海英老师详细分析了中小学生常用的`注意、记忆、思维等的学习策略及运用学习策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能让教师对症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王海英教授的讲座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课改,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允许批评学生、教师主体性的弱化、每节课只讲十分钟、泛滥的分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轻视知识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反思。

  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这次培训和我以前参加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是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能给自己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而这一次,我是作为一名教研员参加培训,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而且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所得让全区所有的教师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学校。

  培训时间是短暂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一生的,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长远的。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3

  从XX年2月22日-2月24日,在xx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员、学科组长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xx老师关于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中说到学校要成长为一个科研型的学校,那么老师就要成为科研型的教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很丰厚,真正了解教研员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同时感到教研员的责任重大。以下两点是我在学习中的最大收获:

  一、反思自己,提高认识

  通过x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方式与流程。听了包头市教研员王荣和内蒙古电教馆刘彦泽等专家的讲座,不禁反思起自己的工作。我们除了缺少专家自身的优势和理论研究者的扶持外,实践经验不该缺乏,我们本身是一线的教师,都深入课堂,平时听的课也不少,只是把握不准方向,使我们的问题改进并不大。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稀里糊涂,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活动流程和有效的活动方式,所以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每次的活动效果也可想而知。通过学习让我跳出来看自己的所为,由于我们自身的欠缺和条件限制,致使我们的眼界狭窄,看问题没有深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忽略了好多关键性的东西,对一些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所引发的结果,分析不透,甚至不会分析。我们不仅仅缺乏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理论联系实践的认知、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我们更缺少的是做业务的心境。所以在尽头的教研活动中应多注意以上问题,争取有大地突破。

  二、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与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从五个环节来进行教研活动:

  1、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

  2、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精心设记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5、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正如专家所讲“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就一定能成为名师。”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应该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知自己的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的教研员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教研的总体趋势、学科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了解前沿的态势,了解所在区域教研状况,知己知彼,才能准确的为自身工作定位,把握好研究方向。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所学知识认真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财富,把本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好自己的工作,并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自己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我有幸参加了研修网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网络培训的优势和不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分享我对研修网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修网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我参加了广告策划与创意培训课程,其中包含了广告行业的历史、发展趋势、传统与数字媒体的整合等一系列重要知识。通过线上视频课程的形式,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每个视频都非常简洁明了,课程内容通俗易懂,让初学者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点。此外,研修网还提供了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广告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案例应用。总的来说,研修网的培训课程内容非常详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从业者的学习需求。

  其次,研修网的培训平台十分便捷易用。凭借我过去的线下培训经验,传统培训往往需要事先安排好时间,前往培训机构学习。而选择研修网进行网络培训,我只需要拥有一台电脑或手机,并且能够连接上互联网,就可以轻松开始学习。研修网的学习平台简单明了,操作界面友好,让我很快熟悉和掌握了各种学习工具和功能。在线讨论区更是让我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答疑解惑,让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相比传统培训,研修网的学习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更胜一筹。

  然而,网络培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网络培训并没有实体的面对面交流,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研修网提供了在线讨论区,但与同学之间的亲密互动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由于网络培训具有强烈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要求,对于一些习惯依赖他人监督或不善于自主学习的人来说,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外,网络培训还缺乏一些实践环节,对于某些实操型的课程来说,学员可能需要补充相关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研修网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示。通过研修网的课程学习,我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广告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在线交流的技巧。虽然网络培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优势明显大于劣势,对于那些有着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从业者来说,网络培训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方式。我相信,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下,网络培训将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学习成为更加自由和便捷的事情。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

  感动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歌词,虽然已是阳春四月,伴随着天空中飘落的小雨,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冷的气息,可是我们乡镇教研员的心却是滚热的,温暖的,因为全市的教研员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共同聆听六节精彩的原生态的课例,共同研究探讨这六节课例,共同聆听市教研室徐老师《读书·写作》的报告,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水平在提高。会议虽然短短两天,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痕迹”。

  成长

  “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记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这句话。本学期,我刚刚加入教研员的队伍,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乡镇教研员培训的活动,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两天的培训,带给我的“痕迹”有:

  观课议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就像陈教授所讲的那样,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听了陈教授的讲座,我才懂得这样做的坏处,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议课时,要“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上课评课异彩纷呈,演绎精彩

  六位讲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上了六节异彩纷呈的课。重点说一说三节品德与社会课。三节课都抓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灵魂:生活性和活动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李德英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5-31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1-08

教研员培训心得05-06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篇05-15

教研员研修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2篇)04-02

教研员研修班培训心得08-24

小学科学教研员培训心得03-07

数学教研员心得体会11-11

教研员的工作计划11-0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