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江城读后感

江城读后感

时间:2024-03-09 08:43:4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城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城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城读后感

  江城读后感 篇1

  读《江城》爱江城胜过寻路中国,但是又欣喜自己是先读的寻路中国,后读江城。

  无疑江城里是有许多因为时代、个人身份导致的偏见和不解,寻路中国中作者已经完全没有了90年代刚来中国时的敏感与窘迫,多了身为旁观者的从容以及作为见证者的感慨。

  作者在涪陵的那两年,既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又饱含着江城的特色。1996年,我六岁,妹妹的出生大概是我那一年唯一记得的大事,人生的记忆录像带好像是从上小学开始才按下录影键,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完全记不起96年的世情。

  于是读《江城》,明明是我出生后的年代,却让我觉得陌生非常。

  何伟经历过的96年的中国,天空是灰蒙蒙的,城市是脏兮兮的,只有各色各样的人是无比鲜活的.,而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步伐,又不知道将带着这个脏乱的小城去往何方。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在温州,老火车站附近永远黑漆漆的露天天桥,每次去都能碰到一溜不同专业的乞讨者,建设较早的城市因为缺乏维护保养而显得藏污纳垢,天空阴沉,人群熙攘,大家张口是钱闭口也是钱。

  《江城》中最爱的一章是第十章:农历新年。

  好的文章能让人共情到不禁落泪,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渲染,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个人的新年,既是新奇的,也是孤寂的。当你对一个文明一个国度产生巨大的好奇,你觉得你已经有点了解有点融入,但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在巨大的欢庆下,你才发现自己对它其实一无所知。

  江城读后感 篇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四年的情谊浓厚,时时萦绕在心头。心里想着别处,却无端想起心上人的`身影。对于孤身一人的苏轼来说,这是一种煎熬。

  千里孤坟。思念着妻子,便愈发觉得坟是那样的遥远,所以词中才说道千里孤坟,孤是苏轼以己心揣测妻子之心。心里思念着故人,便不由得安安揣测到,那也在思念着我吧?

  纵使相逢应不识纵使是一个假设,此人已不相信他们能够破镜重圆,但苏轼明知如此却还是如此幻想,表明了他对妻子思念之入骨。而这之后还接着一个应不识,再特别思念一个人时,肯定希望她来到自己的身边,希望他认得自己,但苏轼却没有如此。透露出他的凄凉萧瑟和无尽苦楚。

  这首词,上阙写此人对妻子的怀念,写实。下阙写此人在梦中所梦到的情景,写虚,虚实结合,表达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江城读后感 篇3

  我是在一个阴晦的下午看完这本书的,看完的时候,夕阳从云层里出来,何伟坐上江船和涪陵告别,他的学生们在江岸上,忍住眼泪。

  曾经有想过写点什么来记住我终将变成回忆的故乡。读完《江城》,忽然觉得,也许我对于小镇人民——区别于乡村,也区别于大城市——了解与解读得甚至不如何伟透彻。

  也许从一个彻头彻尾接受“全球化”教育的人的视角,能够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之心去看待某一个人群,以完全局外人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美丽和丑陋。

  不过可以欣喜的是,在书的后半段何伟时不时提起他之前的并不完全正确的观点。从一个无关紧要的旁观者,慢慢有了喜好和厌恶。他开始会在除夕的夜晚尽力叙述感受到的幸福,记录和与一个擦鞋工的摩擦。

  初到涪陵的时候,彼得海斯勒和亚当最感到不适之处都外化在政治环境上。除此之外,还有人民的'眼光,这种眼光,至他们离开涪陵也没有变化。

  阅读的周期太长了,就只能从目录中回忆一些内容。第二年,何伟的记录从景色变化成人,他也开始在不变化的环境下观察变化。这种中国人的视角,能给人以兼稳定和改变的结果。

  对于何伟书里的中国人,“这就好像看一个空白无意义的笑容,突然间发现,一生的苦难背上都堆积在那笑容四角。”

  而对于何伟本身,则“不论在这城市生活的某些时候多么舒服,生活依然并非正常,永远也不会。”

  江城江城。

  江城读后感 篇4

  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名字叫《松情水韵看江城》,里面有许多关于我们的家乡——吉林市的风俗和故事,秀美的山水胜境,天赋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古代遗存,绝世的文物珍宝等等……最另我回味的'就要数迷人的民间传说啦,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我们先说说金龟岛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养了一群金龟,有一只金龟过厌了天庭的生活,就来到人间,找自己如意的地主,在一只老海龟的指点下,它来到了松花江上,可是王母娘娘要捉它回天宫,金龟就是不回去,王母娘娘无奈,只好把它留在了人间。可玉皇大帝怕它残害生灵,就用镇龟石把它囚在松花江上,就成了现在的金龟岛。这就是金龟岛的传说。

  这就是金龟岛的传说,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龙潭燕的传说:据说,龙潭山先年风调雨顺。可就在这里来了一条恶龙之后,这儿的百姓就遭了殃,于是百姓们捐钱修了一座龙王庙,就在修好龙王庙的第二天,恶龙又发了大水,水淹没了庄稼,有一位姓林的老汉,他们一家都被卷到水中,老汉要救女儿时,发现了一只落水的燕子,为了救燕子,老人的儿女却被洪水卷走了。燕子为了报答老汉,去寻找观音学了三年本领,回来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擒住恶龙,把它锁在了龙潭山上,从此,龙潭山又恢复了太平。龙潭山一名也由此而来。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我的家乡更了解。

  江城读后感 篇5

  十年一梦,千里孤坟,阴阳两隔。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凄凉,沧桑见证的是两鬓如霜。数得尽的是三千烦恼丝,道不出的是十年的相思情,情也芊芊,意也绵绵。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回忆是无声的叹息,叹息是永远的'别离。

  昨夜幽梦,重归故乡。小轩窗前,梳妆台边,仍是你生前最美丽的容颜,一颦一笑,宛若生前。四目相视,相顾无言,唯有千行热泪,诉说十年的思念。

  十年之间,夫妻情深。十年之后,幽冥永隔。十年两茫茫,若亡灵尚在,“该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吧”。也许最断人肠的不是“相逢不识”,纵容颜老去又何妨?一句“相顾无言”,该是最脆弱的画面吧,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语言都在这四目相视中显得苍白,一切行动都在这千行热泪中变得黯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该是一幅凄冷的画面:月影朦胧,短松冈上,风声阵阵。偌大的旷野,一座孤坟独立。死者尚且孤苦,而生者又该何其哀愁?

  为情所伤,纵使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一个豪放派的始祖性诗人也在劫难逃。也许他心中该有一处最柔软的角落吧,“带泪,并且不可触摸。”

  十年的光阴,从相遇到相知。又十年的岁月,从相别到相念。

  十年,苏轼以十年时光为弦,和着血泪,伴着心痛,独品一杯清酒,自赏一轮冷月,在月光之下,在天地之间,谱就一首断肠曲,弹与天下有情人!

  江城读后感 篇6

  《江城》的最大特点在于,彼得·海勒斯是以一个局外人或者外来者的身份来观察中国的,这一点在书中不断被提及。

  彼得·海勒斯用陌生人的角度叙述着我们熟悉的一切。变化是身处变化中的人常常难以察觉的,而涪陵被他描述为处在变化边缘的小城,是所有故事的起点。在这样一个好像被遗忘的.小城里度过他《江城》的全部两年,无论是师专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是身处涪陵小城的居民,从他们的上辈开始,就经历着时空压缩式的变革。

  这些人身上经历的变迁和背负着的历史,都是美国人彼得·海勒斯未曾体验过和难以想象的,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被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和包产到户过,被战争和饥荒洗礼过,被政治的斗争裹挟过。

  如今,这些人的灵魂又被市场和资本重塑着。

  文章的伤痛,三峡工程带来的家园流失和环境破坏,城市单位制度导致铁饭碗的打破,对于这些接二连三的变革,大多数人倒是显得不那么在乎。

  彼得·海勒斯将学生对于文革的伤痛的无视看作是某种主动的选择性遗忘,所以,他说,也许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

【江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北国江城作文05-01

《江城》读后感12-21

黔江城市定位口号05-14

《江城子·密州出猎》说课稿05-31

江城子李好古阅读答案09-22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赏析12-09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词赏析05-1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及赏析03-28

初二读后感:《诗经》读后感作文-读后感作文01-1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