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11-30 08:26: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锦(9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锦(9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放寒假前,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发放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在假期里,最初是出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心态打开这本书,而当打开扉页看到一幅温馨、恬静而又充满的童趣照片时,儿时对教育的向往和憧憬霎时浮现眼前;阅读完目录、序言和引言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最纯真的爱,被带有墨香的文字轻轻唤醒;于是,接下来的每个篇章都牵引着用心阅读,每个感人的故事、每张童真的笑脸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也使我情不自禁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但是,相比之下,我的思考好似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这本书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而是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我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情怀,那份对教育的用心、坚持和智慧,每天煮鸡蛋给汪斌吃,为学生举办14岁生日篝火晚会,步行30多里上路去帮助伍健,用书信安慰高考落榜的宁玮等等,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些真的很不容易。

  我更感动李老师不仅用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关注“后进生”的转化,用心灵赢得心灵,还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进行了思考。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学生,李老师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而最能打动我的,是万同的故事。在阅读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教育手记时,我不断地被感动,也不断地在想,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有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学生吗?我会容忍他太多的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吗?这么一问,我羞愧无比!说真的,像李镇西老师这样,能够长期地对待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几乎做不到!我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然后放弃。

  同时,我也感动于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那份纯纯的、深深的情谊,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搁置,反而像经年陈酿的酒,愈发的醇香。他们之间相互牵绊,没有客套功利,没有刻意经常寒暄,而是用一种美丽的方式放在心底。

  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在爱的背后,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也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但是,这种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所以,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很是触动我的心灵,李老师怀揣份信念,并将这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悄悄的种在了学生们的心里。他不仅仅让学生在校内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温暖,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也让“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份爱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则需套用梁启超激励儿女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里,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这每日十问就是原来的九问中的一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拆分开来的,但我觉得这样更合理,因为复习和预习是两件事,各自要费不少时间,不能一言涵盖。这十问不仅对中学生有用,对于每一个自学自励的人都有启发。我如果照搬来指导小学生恐怕会有困难,但可以借鉴改编然后指导家长督促孩子的学习。虽然李镇西老师教的是中学,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于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

  经过半学期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流下了眼泪.我不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学人,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的流下了眼泪.

  《爱心与教育》是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要的教育阐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普遍的启发性,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这是一本智慧与情感整合的教育学.作者做到了,言为人楷,行为示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做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本书言之有人,教之有人,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我读了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幼儿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幼儿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开启幼儿心智的钥匙。

  幼儿教师从事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应该从身边发生的小事,细节做起。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啊,小事成就大使,精细形成习惯,细节也成就美好。抓细节与抓大事,抓重点,抓关键其实并不矛盾,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成功又无一不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只有我们注意完成细节,才能推动工作不断前进。而那些不期而至的伟大成绩也都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细节体现素质,人的素质源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点滴的积累。没有办法具体的量化,可却往往通过细节表现出来。因此,细节从深层次上渗透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道德意识。

  做为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我,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本职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把小事做好了,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从幼儿的一日活动开始,清晨,孩子来到幼儿园时,我会热情的去迎接,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你今天真漂亮,你真能干,自己走来了,今天早上吃了什么”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有一份好的心情,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的爱他们。晨间锻炼时,我喜欢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热了,及时提醒他脱下衣服,并用干毛巾擦去孩子背上的汗水。活动结束时,我会督促孩子赶快穿上衣服,别着凉了。午餐时,我忙碌的穿梭在孩子的中间,随时关注他们的进餐情况,并告诉他们盘中餐的营养,看到他们吃的津津有味时,我觉得从没有什么比这更开心了,因为我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的爱他们。午睡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穿脱衣服,帮那个孩子掖掖被角,并让故事伴随孩子进入甜蜜的梦乡。孩子熟睡了,还不时的来回巡视,帮蹬被子的孩子及时的盖好,以免受凉。游戏时,我常常与孩子玩做一团,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当孩子不小心踩着别人时,我就引导孩子向别人说:“对不起”以表歉意。借东西时,我要求孩子对同伴说:请你把东西借给我好么?归还时,督促孩子说:谢谢!离园时,我提醒孩子跟老师同伴说:再见!

  无数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这就是我一天的工作:如涓涓溪流,滋润了我,也滋润了孩子。我让孩子明白了: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共有爱成为我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更加馥郁芬芳。

  作为教师,这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走在这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我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面对一个个纯真无邪的心灵,我们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小事中关心尊重孩子,因为“事无巨细,皆教育”。记得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会纳说过这样一句话:表扬是最廉价的,最容易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我想,对于那些某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仅要充分理解他们,宽容的对待他们,更要耐心的帮助,呵护,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的,让他们从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将自己的最大潜力发掘出来。我想,这就是爱的美丽吧!这就是这本《爱心与教育》的精髓吧!

  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一股暖流在身体内流淌。我愿用自己的真心与爱心,让孩子们的脸上永远充满笑容,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4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他运用了手记的方式来呈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被李镇西老师带到了他所描述的世界里,又或者是在观看着某部教育性的连续剧。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真爱。特别是对后进生,他也始终如此。在他的手记二中描述的是他自己与一个后进生的故事。在文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后进生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在书中他就写了自己与万同的故事。

  其实,在每个教师自己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出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的老师是埋怨自己,怎么运气这么不好接到这样一个学生、甚至在心里有点排斥这样的问题生。包括我,有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就会他们有一种“头大”的感觉,会把他们和一些乖巧的孩子作比较,然后就是感慨,怎么同样年龄的孩子差距就那么大呢?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书中李老师碰到的万同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反应的真实情况自然也会不同。但是像万同这样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叛逆阶段,如果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关心,更适合他的方式方法,还要细心的发现他的微妙变化,用心找出他的优点等等。但是这一切对于李老师来说好像应对的`如此顺利。每次我读到万同闯不同的祸时,都觉得这个学生是没得救了,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应该会束手无策了。但是再读下去,李老师总会有办法能使这样一个怪癖的学生接受他的要求,从而使他一点点的进步。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为了一个不详细的家庭地址去家访,因此找了好几条的路才找到。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努力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单独给他出卷。为了这个学生,他抓住万同每一次的闪光点,为他争取到“国旗下的演讲者”这样的机会……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你好老师。

  当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这句话也是书上的原文。同时让我领悟到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5

  空闲之余,我细读了朱良才先生《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刻的阐述,读过之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受益无穷。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写到这样一位母亲,女儿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小学教书。结果,上课不到一个周,被同学轰下讲台,灰头丧气的脸色回家了,母亲为她擦干泪水,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能倒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一直干了好多年,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能快得了?”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是一事无成全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失败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多岁的时候,女儿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所自己的残障学校,后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也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女儿落泪了。

  如果所有育工作者,所有的父母家长都具有这种教育智慧,而少说一些抱怨的.话,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将会少多少厌学的孩子,少多少学生自杀的悲剧。我们的孩子会有很多很多童年的快乐。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定将“大爱无疆”作为我的施教方法,把“爱心”化作春风细雨,去滋润每位幼儿的心田,使每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6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后进生。李老师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这是他十几年从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对于爱与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结晶,翻阅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句无不是对这话的生动阐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7

  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打开这本书,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映入眼帘,让人感动。默默的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彩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解红梅)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8

  今年寒假,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芦笛小学蒋金兰:《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得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书?或者说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启示,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在未来社会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读后感《芦笛小学蒋金兰:《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也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真的,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道是真的原谅我,还是纯洁无瑕的心根本就不会去多想,回应我的都是真诚的笑脸。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得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9

  带着自己的心,带着自己的梦,带着自己的实践,带着自己的思考,又一次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良久无言。

  在书中看到了教育的鲜活,看到了教育的灵动,看到了教育的轻盈,看到了教育的诗意,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学生朝我走来,他们带着微笑,带着苦恼,带着失落,又带着收获;然后又款款离去。从他们的背影里,又看到了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追求,带着“要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快乐”的信念,走向他们美好的未来!

  我沉浸在李镇西的教育情怀里。那一枚枚鸡蛋的情意,那一封封信函的浸淫,那一次次活动的熏陶,那一颗颗童心的烂漫,无不是教育智慧的结晶。给汪斌煮的鸡蛋,医院里飘飞的歌声,学生一次次的秘密行动,无不牵动着我的情怀。我在比照中反思,在反思中常常为自己开脱,渐渐的,我发现,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灵魂,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者和思想者。从万同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耐心和恒心,从程桦的思想飞翔我看到了李镇西对优秀学生的激励与培养的教育机智……我的灵魂被触动,我的思绪被链接,我的心灵被震撼!此时的我又一次沉默了。

  沈志文,是我遇到的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的和前后左右说话;课间又和其他同学互相打骂,为此,我没少批评他,但他从来不顶撞我,每一次都“低头认罪”,过后一如故我。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封他为班上的体育委员,他非常高兴,一下子安静了好几周,工作也比较卖力,但几周以后,他又开始犯错误了,虽然犯的不是什么大错,但是也影响了周围的学生,有几个家长和同学对他的意见很大。我又找他谈话,写保证,但也没有多大的成效。不但如此,沈志文又不完成作业了,有时候甚至几天都不交作业,座位已经被我安排到最好一排,似乎也无所谓。说实在的,当时我觉得自己对沈志文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他自己不争气,所以也不大管了,只是让班干部偶而约束一下他的行为。

  当看完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后,把沈志文与万同相比,沈志文无疑要好得多啊!但自己与镇西师相比,相差实在不能以道里计!

  另一个学生叫崔贤杰,是个非常善良的学生,也很有正义感,每当女同学受到欺负,他总会挺身而出,所以在班上很有人缘,但是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的不写作业,我放学的时候没少留他,直至到他把他的作业写完为止。记得有一次,在上完课的时候,让组长收作业,却迟迟不见崔贤杰的作业,我的火气呼的一下冒了上来,“你的作业呢,是不是又没有写?”,我严厉的训斥到。“我忘到家里了”,他很无助的'看着我,“没写就是没写,还撒谎”,我又一次大声的说到。崔贤杰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不停的掉眼泪。下课后,为了核实情况,我打通了他家里的电话,从他妈妈那儿,我得知了孩子的作业确实忘到了家里。此时此刻,说真的,我如坐针毡!为自己的鲁莽,为自己犯下的不可原谅的错误,而后悔不已。书中李镇西教育孩子的故事更是唤醒了我沉痛的记忆,让我明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有多难,自己离合格还有多远的距离!如果我能早一些读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如果我能早点领悟到师生之间的爱,或许对待这两个学生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爱可以融化心灵的丑恶,爱可以让人变得美好,爱可以消除任何代沟,爱是素质教育的精华,正是这份精华造就了社会的人才。

  朋友们,让我们接受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学校的爱、社会的爱,让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当中充满爱,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心教育作文02-07

爱心与教育作文范文05-26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5-02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8-18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9-10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2-18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3-10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1-05

【荐】《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9-11

(优选)《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9-1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