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2
上大学的第一节课,代课老师就给我们强调学习医学不光是记住所有重点知识,临床实践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所以先要学好基础才能更好的结合临床,时光穿梭。已过了三个年头了,而这学期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实习学习,我欣然的报了省中医院,这也更好指导我们今后如何学习,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奠基。
实习的第一天,心情都是那么高涨,都早早的起来了,初到医院,见到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幻想着某一天治病的场景,不亦乐乎。医院先给我们安排了半天的学习时间,老师给我们讲了讲一些医院的制度以及实习要求及病理书写好,感觉好难啊,使我更加认识了实习的重要性。我的第一个实习科室是针灸,回想针灸的发展,从原始的摸索,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最终被国际认可,说明了其独特的疗效是关键,他不仅资源浪费少,材料还可以反复使用,各自有各自的针,使某些疾病传染大大降低。见效快更是他的专长,还好我们这学期学完,我想通过两周的学习不仅使我能加强课本知识也可使我学习到未曾涉及的东西,比如操作手法等,每天早上甚至上班前我们就开始忙了,看着老师娴熟的手法,以及针扎进去的'针感传导,感觉就是神,这也不愧为我国医学瑰宝。但是刚开始的好奇慢慢变的疑惑,感觉课本知识在临床所用甚少,所用的穴位也是每条经络的重点穴位,感觉老师取穴也是局部取穴,偶尔才辩证取穴,每个老师对同一种病的取穴一样但是效果却不一样,这也许就是经验吧。
但是我坚信,只有把专业知识学好了才能更好结合临床。第二个科是药房,虽然干的活既脏又累,但是对每一味亲自认识以及鉴别我想这也是我们之所有安排它的最终目的吧。第三个科室是内科肿瘤,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科,但是还是仍然坚持,每天面对这些癌症患者,对我的感觉就是他们依然很坚强,没有被病魔所吓倒,他们的积极的人生观也正不是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吗?对这类癌症患者治疗仅用西医方面的药物还是放化疗我觉得不一定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加上中药对病势有很的控制,所以中西医结合对某些病重确实有优势,对于得癌症的有些人认为大多是老年人,但是也有我们同龄人,甚至更小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生命。《黄寺内经》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如何养生才能防病,以所终寿命的,古人的于智慧感觉总是优我们,为何我们不效仿呢?所以我们没病时挥霍我们的身体,到病了却无药可用,无医可医。
两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有苦有喜,但总觉得我们得到了些东西是在学校没有提及的。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社会人际关系之间,这是我们所必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进步,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压现实。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3
通过广泛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接收一次深刻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把王万青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动力和思想保证。
我被王万青克服种种困难,献身基层卫生事业,全心权益为藏区群众百姓送医送药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王万青身上,我感到了坚守的强大力量,甘于奉献优秀的品格,感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我要以王万青为榜样,在工作中践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为患者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 学习王万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总结心的体会,培养我大公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王万青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看了王万青的报道,深受感动,一个上海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够42年扎根草原,为当地群众看病送药,这样精神令人敬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几十年来,从容、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变化,他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作为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应该以王万青为榜样,珍惜眼下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践行王万青那种爱岗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西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王万青始终坚守自己青春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从一个外乡客到草原人的转变,他以草原为家,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藏区人民的认可和尊重。王万青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人生坐标的设定必须与祖国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只有在基层实践中获取新鲜的工作经验,汲取成长的精神动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王万青是我们身边的典型,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艰苦的地区创造条件、艰苦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位藏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全心权益为他们服务,得到了当地的群众的尊重和认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初的誓言。王万青的实际证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那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在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王万青做的看似都是些平凡的事,可是这些平凡的是能坚持做42年,的确很不容易。我们身处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身份。年轻知识分子有时候会对环境和条件有不满的情绪,可是王万青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中青年工作者要能够甘于清贫、耐得起寂寞,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甘于为之奉献。多年来王万青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一边是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一边是缺医少药深受病痛折磨的藏族同胞,王万青在一次次的回城潮中辗转反侧,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向王万青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追求理想、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尊尚品质,学习他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王万青同志是一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献身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杰出典范,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突出代表,他的事迹在平凡中折射伟大,细微处体现崇高,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4
一、中医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疗效明确
“自然堂”是省中医院的一张特色名片,是针对亚健康人群、疾病恢复期康复理疗、防病保健的一个治未病中心。充满中医药文化氛围的展示大厅摆满了各种药茶药酒,中医外治器具,研发推出的一系列药枕、督灸器,彰显了深厚的中医内涵,以各种花名命名的治疗间装修温馨别致,安静整洁,各具特色,为病人提供贴心的个体化服务。不仅仅在病房,他们把中医特色服务延伸到门诊,在门诊设立专区,销售研发的各种药枕、药用肚兜,香囊、灸盒、药茶等,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都得到提升。在风湿骨病科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医特色治疗室,独立的中药熏蒸间有十间,还有十几张理疗床,室内摆放了候诊椅,由护士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时间,一台可以同时满足三位病人进行上下肢中药熏蒸的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仪器分设三个水槽,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据护士长介绍对那些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根据其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熏蒸,疗效很显著。我们在参观小儿康复病区时,观看了蜡疗操作的全过程,蜡疗主要是以蜡为介质,以热疗的方式发挥中药效用,治疗儿童肌肉挛缩、肌张力高有明显效果,很受患儿家长欢迎。儿科的中医特色在门诊也有充分的体现,小儿推拿室、小儿灌肠室、小儿穴贴室分区管理,设有中医基础理论较深厚的专科护士进行辨证选穴治疗,由于病人较多,需要提前预约,体现出中医专科护士在临床中医特色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另外心科的药物罐、中药定向透药、耳穴压豆、足浴推拿等,妇科的各种大小封包、气压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理疗科的'宫廷正骨手法,疼痛科的万维注射止痛疗法、弧刃针刀治疗等都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注重学习型医院建设,学术气氛活跃,科间互动交流频繁在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加了三次护理查房,查房时气氛很活跃,每个护士都能针对病例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补充,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通过这种学习形式不仅使大家对查房病例的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
了解,还由于不同科室人员的参与,拓宽了思路,以辐射性思维思考解决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疑惑。我们还很幸运的被邀请参加了医务部组织的“主任沙龙”,沙龙活动时间都安排在中午,由承办科室提供午餐,在45分钟内对本科室发展及专业、先进诊疗技术、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我们这次参加的是周围血管科承办的主任沙龙,沙龙结束时科室全体成员一起给大家演唱了改编版的歌曲“春天里”,让每个人在欢笑声中对他们科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觉得他们对“主任沙龙”的主题诠释的很好:主任沙龙是展示科室发展和专业水平的良好平台;是学术交流和科室管理经验互动的真诚纽带;是各个科室间业务协调配合、共谋发展的稳固桥梁;是挖掘中医宝库、传承名医经验和治学之道的有效途径。制定严格签到制度的各种业务学习,“西学中”培训班,理论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锻造出一支业务精、服务优的精品团队。
三、管理规范,以人为本
我们所到科室都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病房管理规范,即使有病人加床也没有闹哄哄的感觉,护士基本不出病房,医护配合、分工明确、细致、敬业、和谐,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中医传承观念强,中医治疗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常规,注重健康教育,病人对各种治疗护理依从性强,这都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措施抓铁有痕的落到了实处。为方便病人,在门诊和病房楼都设有自动售货机,门诊还设立了atm取款机,可以24小时服务,营养餐厅配餐送餐服务,点滴处体现出服务品质。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学”经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些科室已经开始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了工作中。在回来后组织的座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很大,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真诚的友情,只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内涵还没有系统学习,我们“走学团”相约争取下次再有机会相聚“走学”,为我院的发展建设,为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5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超群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精确又机敏,奥妙无穷,对诊治很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熟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进展进化,人民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必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熟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有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假设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那么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需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依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仔细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很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假设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需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擅长融会贯穿,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阅历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那么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悄悄不欲饮食,必烦喜呕”,用小柴胡汤主治。再联系温病学中亦有一个邪郁少阳证,寒热类虐,心烦,口渴,脘痞,舌苔黄白而腻,用蒿芩清胆汤主治,系湿热郁闭少阳。如此联系比较,自然融会贯穿。 s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6
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什么?就是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学说等,这些是先哲认识、解释世间万物存在、演变、消亡的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方法论。古人读书必读四书五经,这五经里面就有《易》(《诗》、《书》、《礼》、《易》、《春秋》)。在古代这些理论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像今天的数理化。
时过境迁,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建立的基础)已经成为我们自幼在学校学习的认识事物的准则。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如易学之属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是一种“玄学”,甚至干脆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了,中医随之自然地让人们觉得很“玄”了。
时下就连中医学院的一些老师、学生都不信任中医了,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其产生的原因,这里暂不讨论。问题是中医是不是真的很“玄”呢?是不是就不科学呢?我想,关键是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地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哲学),进而用这种思维来理解中医。时刻用中医的理法观念来认识和治疗疾病、不受现代医学观念的影响,是能否成为真正的中医生的基础。中医工作者必需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为师者必不能授人以医道之真谛而贻害无穷;为学者必误入歧途而流于半解,甚者对中医失却信心;若以为医必不能正确把握辨证施治之灵魂,其方药亦不能合于理法矣!
我们必需清楚地认识到,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中医或许中医很不“科学”;然而当我们用中医的理法认识来审视西医,其也并不完全“科学”。为什么呢?因为中、西医各脱胎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理法体系,各有各的认识角度和评价标准,用各自的标准去评价对方都是不恰当的,就像不能用篮球的规则来评判足球一样。
长期的学习加上几年完全独立的临床工作,我对医学的看法自然深入了很多。再次入学,对中医的教育状况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初次入学时我很想学好西医,觉得西医学的很多东西是“很先进”的,所以花了很长时间阅读西医方面的书籍。西医学知识的积累在临床上确实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因素,但是我经常感到西医的东西在影响着我的中医思维。我想很多在临床上工作的、能冷静下来思考的中医生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中医生的悲哀,然而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我想,也许是现行的体制特点。
虽然以后我亦将是一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但我一直有一个很极端的看法就是中医生和西医生的身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也就是现行的中西医结合的体制特点(方式)要改变:一个人搞中医就得单纯搞中医,不能同时搞西医。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完全以西医有关糖尿病的发病基理和治疗手段为标准,还有谁会认真的按中医的理法辩证治疗消渴病呢?那怎幺办?很自然的,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大家都会尽量充实治疗糖尿病的西医知识。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观念完全改变了,精力也分散了,还谈什么继承、发扬、创新?然而,目前中医发展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真正的中医生很少了,而真正搞中医、钻研经文的人就更少了,中医的精华与真谛将有慢慢消亡的危险!现在连民众都知道很多中医院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挂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看待的问题。
中、西医生的角色集中于一人,带来的一大弊病就是西医思维的影响。这种干扰往往自己不易觉察,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而这种影响往往是致命的,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中西医分属于两个完全独立的理法系统,任何以西医的观念来处方用药都会影响到作为一个中医生的辩证施治思维。
我在这里不是在鼓吹纯而又纯的中医,而是指出,中医的理法系统是完全有别于西医的理论、治疗观念的,作为中医生决不可受到西医观念的误导。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不受到西医知识的影响呢?我想,最根本的办法是加深对中医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西医知识产生的消极影响。
西医的知识我们还是一样要学的,这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中西医在很多方面确实可以互补的,就像前面谈到的糖尿病的治疗,在控制血糖方面西医有它很多优势,胰岛素的应用和制剂、给药方式的改进(人工胰岛不久必将面市)更是给不少糖尿病患者带来莫大的福音,然而,目前不管是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都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按中医的话说就是非治本的。然而中医治疗的出发点就是强调治本的'(当然中医“本”的概念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病因),在临床上通过中医药的辩证配合治疗,不少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更好地控制,减少降糖药、胰岛素的用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产生,我想这都是大家所共知的,同时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体现。
综上所述,我是不反对中西医结合的,只是希望这种结合不要变成“错合”,不要“中不成西不就”。
目前中医的教育基本是按现代的教育模式展开的,跟前人学习中医的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前人学医讲究师承、经典、临床,现在在校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学西医,甚至西医的课程比中医还要多,一些本属于中医的课程比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眼科、中医外科、中医肿瘤等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更多的是西医知识,而中医方面的内容大多是一带而过了。像中医骨伤的治疗,方法甚多,简单有效,而在课堂上基本没有涉及,已经完全西化了。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中医是不是真的没得讲呢?可现时在课堂上能对中医的发病机制、治疗特点进行深刻阐述的老师确实是很少了。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7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8
今年一月的时候,我记得天气很冷,无意中在某著名购书网站中看到一本超级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先到网上看这本书的一些章节,觉得非常棒,立即买了一套。
书送到后,迫不及待地翻阅,当时简直把作者中里巴人奉为神仙,惊为天人。书中说了一些经络和常见穴位知识,还讲了一些头疼脑热高血压等常见病运用经络疗法的治疗,另外还有一些日常保健的按摩及推拿手法。为了更详细确切的知道这些手法,比如推腹法,金鸡独立法,打通小周天法,我还到优酷网和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下载了相关的视频
这本书里面很多是讲到了刮痧和拔罐疗法,以及按摩穴位等方面。为了亲身体验这些效果,我又在淘宝网上买了整套的一拔通真空罐和刮痧板刮痧油等等。天寒地冻的,我躲在被窝里给自己刮痧拔罐。(提醒下,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因为冬天在中医理论中是属于收藏的.季节,所以如果不是身体非常不舒服,不要轻易的去拔罐刮痧,不要对身体穴位进行强刺激,如果真的一定要进行这些治疗,那么也必须做好保暖工作,而且在治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
因为我的身体一直都不属于那种非常强壮的那种,所以才对健康问题有非常强烈的关注,看到这套书的一些疗法,用个稍微不太贴切的比喻,简直就象饿了三天的人突然面前出现一碗白米饭。那种如痴如醉的学习和陶醉,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O(∩_∩)O哈哈~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9
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中医整体自然疗法课程,收获颇丰。
通过刘伟承师父的授课,开阔了我的医学思维,同时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治疗经验。通过和各位师兄弟交流,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下面我就结合我这三天的经历,妄谈一下我的拙见。
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最快的成长方式那就是去和学界大牛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结识师父我是幸运的。
师父是中医整体自然疗法的创始人,也是和式太极拳的传人,早年拜于伤寒大师梅国强门下,后来又拜和式太极拳一代宗师侯尔良为师,期间还遍访其他名师不断交流学习,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很多独到的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整体自然疗法,让我懂得养生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疾病的防护,六成的工作取决于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环境遗传医疗等因素只能决定剩下的四成。医院现有的医疗手段对于很多疾病十分局限,仅仅依靠医疗技术,完全忽略对营养、运动、保健、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这是导致很多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营养干预,运动干预,保健干预应该和医疗技术同等重要。营养干预简而言之就是“损有余,补不足,以偏纠偏,达到动态平衡”。例如某些痛风可以通过戒酒,补充维生素,养护肝脏的思路来治疗,因为嘌呤通过肝脏来代谢,补充营养素并养护肝脏,机体嘌呤代谢功能上来了,痛风自然就好了。运动干预就是通过查体温,控制基础代谢,来让能量得到合理的利用。保健干预主要是在当机体出现问题时所采用的适当的辅助手段。例如糖尿病人可以采取臧福科的振腹推腹手法来使其腹部被动运动以达到辅助消耗能量降低血糖的目的。又例如肩周炎患者可以采用易罐筋膜牵拉疗法使其粘连的肌筋膜分开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中医有两大法宝,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里我主要想谈一下辨证论治。西医也是有“辨证论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将辨证论治发展的比中医更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的辨证论治疾病来源于医者主观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信息,而西医诊断疾病借助于通过各种体液影像检验检查收集的客观资料。一定程度上,客观信息比主观信息更加可信。但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辨证论治所收集的信息还十分有限,许多人体内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是目前技术所无法窥测的,所以辨证论治辨的越清楚,实际上忽略的越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迷信辨证论治反而不科学,而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的“糊涂医治糊涂病”反而更可取。梅国强老师说过“存津液为第一要义,通肠腑不嫌迟早”,在我个人看来,不论什么情况下使病人体温保持恒定,肠腑保持通畅,同时顾护津液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在这里穿插讲一下中药的局限,因为人工种植或者炮制方式混乱或者药材造假导致目前市面上中药品质普遍不好,影响了中药的疗效。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鳖甲牡蛎等中药有效成分几乎煎煮不出来。而高温久煎也会破坏某些药材如山药的有效成分。所以对于鳖甲牡蛎等药材可以采用碾粉冲服,山药直接生用(生吃或者榨汁)。师父对营养学也研究的很深,山药不超过70度,土豆不超过40度,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保存食物里面的活性成分。还有很多关于韭菜汁、生姜汁、土豆汁的妙用,让人感觉很神奇,待我一一验证了以后再来详述。
和式太极拳讲求意境,“无形无相、如环无端、着地生根”。对面走来一个人打你,你可以充分运用势能和惯性闪退一边然后借力打力,这是太极的精髓。同样对面走来一个人打你一拳,你先格挡接下这一拳再打上去,这是西洋拳的做法。西医看病就像是打西洋拳,出现症状,然后对症下药。症状一多,就招架不住了全乱套了。而中医整体自然疗法就是从根本解决问题,根本不给疾病打到你的.机会,在疾病到来的时候,卸去维持疾病存在的条件疾病就不攻自破。例如阴道炎症的治疗可以用这种思想,用某中性洗液+生大黄(磨粉)+醋清洗局部进行治疗。阴道天然弱酸性环境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疾病滋生会使环境发生改变,这时候恢复天然弱酸环境然后清除异物,疾病无的放矢自然就好了。
这三天还了解了很多病案。同时还学习了很多治疗思路方法,包括颈椎腰椎病预防,头颈点刺疗法,掌按膻中穴降压,长短腿牵引,腰痛治疗,肩周炎治疗,易罐筋膜牵拉疗法,还有斜方肌、斜角肌、髂腰肌、髂胫束、腰方肌、梨状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背阁肌、胸大肌、內收肌等肌群的牵拉放松疗法。其中我对髂胫束的“平步青云”手法印象最深刻。
三天时间很短暂,学习的内容很多,一时间还难以全部消化,在日后的生活工作里,我一定要多多实践才行。
最后感谢师父传授宝贵的知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在师父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0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2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3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假如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假如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举几本书你看: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需仔细的把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把握之后你会发觉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终假如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那么《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4
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5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 “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作为一名热爱中医文化的年轻人,有幸在去年冬天参加了中医师承班,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亲身实践,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参加中医师承班,是我学习中医的起点。在这个班级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以及临床实践技巧,如望闻问切等。通过学习和交流,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喜欢上了这个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理论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晦涩难懂,反而,我觉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经络气血的循环流动,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同时,我也逐渐认识到,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用更加平和、自然的方式去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中医师承班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医学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中医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参加中医师承班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医的热爱和信仰。我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医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7
学习中医不同于学习现代医学,它的观点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系统的观点和辨证的观点是它的特点。整体观点也是其特色。学习中医,入门不难,一般经中医学院四年的学习,可知其概要。然入精则不易。自古以来,医书充栋,立论繁琐。
将我之所学习的中医心得如下阐述。
一、从伤寒论从门,先难后易
本人意见,伤寒论是学习中医的`内功根基,一定要狠下功夫。
1、背诵《医宗金鉴、伤寒心法》和《长沙方歌括》。
2、看《伤寒论》白文,最少看它四五遍,并对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方有妙用。
3、看注解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方解》。
徐大椿《伤寒论类方》,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钱璜《伤寒溯源集》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刘渡舟的<伤寒论十四讲>、<伤寒挈要>郑钦安的<伤寒恒论>等。重点学习对象:郑钦安及陈修园
二、学习好辩证,明病因病理。
本人推荐:《内经》《难经》《四诊抉要》《温病条辨》重点:内经。
三、学习好本草及方剂,用药如神。
本人推荐:《施今墨对药》《虫类药的应用》《中药学》《方剂学》《删补名医方论》
四、学习名家医案,以广见识
《章次公医案》《叶天临证指南医案》《朱进忠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朱良春的有关医论《疑难病证思辨录》《经方实验录》
其他如《医学心悟》《医门法律》《医宗必读》《傅青主男女科》《秦伯未医书系列》等等。
五、勤于实践,不断提高。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18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1. 简述中医美容的历史延革
2. 中医美容方法有那些?
3. 请叙述两味美容中药的性味,攻效,主治,并结合临床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列举瘦身常用穴位并说明其体表定位与操做方法
5. 如何理解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特色并举例说明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中医心得05-22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15篇(精)05-20
中医药的学习心得05-16
参观中医馆的心得体会 中医馆心得体会实用02-25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01-07
中医养生的心得体会07-30
中医药心得体会07-14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08-14
中医学心得体会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