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
从教十二年,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高效课堂的模式,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谈谈我对生物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
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
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乡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给他们演示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实验,如教师象魔术师一样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让其变浑浊的实验等等。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二是给他们器材,让他们模仿做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
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的浅薄看法,希望同仁批评指正。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2
一学期以来,本人按照学校的安排,任教八年级二班、四班、五班的教学任务,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下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结:
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认真执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也是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第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寻找解题的规律,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第三、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本人克服课时多,时间紧,又经常发生课时冲突的困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初上讲台,教学业务不够熟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3
摘要:“顺口溜”是生物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很好的学习方法。适当应用可以让知识记忆迅速而牢固,可以让易混淆的知识是非分明,可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让难点突破易如反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十迷走副舌全”。这是大学时老师讲《人体解剖学》时,教我们记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口溜”。这些知识在毕业后近二十年的中学教学中很少触及,而今却历历在目。这就是“顺口溜”在生物教学中的魅力。“顺口溜”可以让知识记忆迅速而牢固,可以让易混淆的知识是非分明,可以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让难点突破易如反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中利用“顺口溜”的部分实例。
一、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编写“顺口溜”
在讲述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我根据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总结成顺口溜:“有丝分裂有周期,记住特点很必要;D复蛋合成单体(间期),膜仁消失显两体(前期),形定数晰赤道齐(中期),点裂数倍均两极(后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末期),无丝减数作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把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迅速理解记忆且不易混淆,并为学习减数分裂埋下伏笔。当学习到减数分裂时,又总结出下面一段话,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减数分裂很奇异,它和有性有联系。连分两次成精卵,染体减半是结果。减Ⅰ过程很特别,联会形成四分体,牵手向着赤道去,恋恋不舍又分离;减Ⅱ特点较简单,有丝分裂极相似。”而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学完之后,又会遇到根据细胞图像判断分裂方式的问题,为此又总结出如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掌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图像的判断):“先数胞内染色体,奇数偶数看仔细。奇数对应是减Ⅱ,否则有丝或减Ⅰ;如有联会四分体,或者同源在分离,减Ⅰ那是没说的;上述特征没出现,就作有丝来处理。”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难点之一,结合各种遗传病的特点总结成顺口溜:“单基因病分五类,每种特点都要会。Y病遗传最简单,不传女来只传男;无中生有为隐性,患者为女则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无病则常显。上述特点较典型,无此特点莫惊慌。如果患者多男性,且有母病儿全病,可以判断为X隐;如果患者多女性,且有父病女全病,可以判断为X显;男女差别不明显,常体遗传是关键。”
又如动物胚胎发育原肠胚的分化是比较难记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就容易多了:“外表感神经(外胚层将分化为表皮、表皮附属结构、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内消呼肝胰(内胚层分化为呼吸道、消化道上皮及肝脏、胰腺),中生循排真肌脊(中胚层发育成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真皮、肌肉、骨骼以及脊索等)”。
二、巧用数字编写“顺口溜”
将知识要点与数字联系起来编成顺口溜,能够记得快而牢。如高中生物重点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因其材料用具多,实验步骤繁,学生理解记忆难度大,为此我编了两条“顺口溜”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首先,我将其本质提炼和综合,汇集为数字“一二三三七”。即“一”次使用酒精:在步骤7中,将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酒精加入到步骤6得到的含DNA的滤液中,目的是析出更纯的DNA分子。“二”次加入蒸馏水:第一次在步骤1中,目的使外界溶液浓度低于血细胞内液体浓度,使细胞大量吸水胀破得到细胞核内的DNA。
第二次在步骤3中,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浓度,使DNA溶解度降低到最低点,使DNA分子从NaCl溶液中析出。“三”次加入NaCl溶液:在步骤2、5中均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经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加速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NaCl溶液中。在步骤8中加入的是0.015mol/L的NaCl溶液,浓度尽管很低,但目的`还是溶解DNA。“三”次过滤:过滤时使用的纱布层数与所取滤液或粘稠物有关。第1、3次分别在步骤1、6中,目的是用其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2次过滤在步骤4中,目的是用其滤出的黏稠物,所以使用多层纱布。“七”次搅拌:除实验前制备鸡血细胞液时和最后一次(步骤8)搅拌外,其余5次(依次在步骤1、2、3、5、7中)搅拌都要朝着一个方向,以免DNA黏稠物再溶解,而且搅拌时动作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接插到烧杯底部,以防止DNA分子断裂。最后,为了方便同学们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将实验各步骤归纳为顺口溜:“柠檬离下一水滤,二钠三水四滤黏,五钠六滤七酒析,八胺沸浴鉴为蓝”。
另外,生物的基本特征可编为:一结(构)二(新陈)代(谢)三生长(生长和发育),四应(应激性)五生(生殖和发育)六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和影响。
原肠腔的特点可归纳为:一孔(原肠孔)二腔(囊胚腔和原肠腔)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三、利用谐音编写“顺口溜”
生物学中有些知识利用谐音可编成诙谐、幽默的“顺口溜”。比如我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编写成顺口溜:“携一两本加色书来”。注:携—缬氨酸;一—异亮氨;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加—甲硫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
又如记忆组成生物体大量元素时可记顺口溜:“洋人探亲,丹留盖美家”。注:洋(氧)—O;人(People)—P;探(碳)—C;亲(氢)—H;丹(氮)—N;留(硫)—S;盖(钙)—Ca;美(镁)—Mg;家(钾)—K。记忆组成生物体微量元素时可记顺口溜:“铁门碰醒铜母驴”。注:铁—Fe;门(锰)—Mn;碰(硼)—B;醒(锌)—Zn;铜—Cu;母(钼)—一Mo;驴(氯)—Cl。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4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一、概念教学的内涵
概念是指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教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运用
1、学会区分事实与概念
事实是可以观察、触摸到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直观认知,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具体事件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抽象认知,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学会确立核心概念
(1)参考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内容要求,并分析与其他主题中的概念的联系;
(2)参考选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点设计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师本身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这也正是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挑战,每个老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学科知识构成的大树上,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侧枝,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3、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因为具体情境总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一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学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励学习者反省与思考,科学课程教材的安排虽然无法兼顾多样性的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教学时应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二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为知识经验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
三是要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凸显。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习科学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恰当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时评价机制。采取以纸笔测验为主,多种测验方式并存的考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枝节内容、零散知识、单纯的生物学事实等简单僵硬的测评方法,重点以测评对于核心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概念图(conceptionmaps)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教学过程中强调图文、图表之间的转换,帮助学习者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进而使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从而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是教学形式要多样。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小组探究式、实验操作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兴趣导向的教学方式。
七是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归纳式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由教师进行的归纳,而是在讲授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同时演绎式策略还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运用概念去进行判断、推理,认识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需要一种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能够自觉地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正确的理解课程、诠释课程意义、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教育者要加强对教育目的和意义的终极思考,培养课程实践的主体意识、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研究与开发意识。有了这种课程意识,教育者就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而不会为了某种“工具性目的”而牺牲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5
本学期,我担作八年级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6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因此我国的中学生物课改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顾过去,初中生物课改在我国推行已经近十年了。在课改过程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养。xx就以下内容谈谈初中生物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前,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变了。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新教材还注重了以“探究”方法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定义和结论,然后再做解释和说明以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的改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在讲鸟类的飞行特点这一节时,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给出鸟类的特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自己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尽管学生总结的也许还不太准确或者完善,但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是整个课堂模式转变的基础。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讲述一些身边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闻来提高兴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习以为常的有趣生物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设置悬念,让学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感觉到生物学的实用性,使其更主动的来学习生物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了解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通过这种跟实际结合,学生会觉得生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也更容易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从中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第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问题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要让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答案。这种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在问题结果讨论出来后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教师不应强硬的制止或者纠正,应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应多用一些肯定的语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让学生自己从错误的结论中总结出知识点,这样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是小组成员间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方式之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不仅树立自己的信心,还可以学会如何倾听别人,如何欣赏别人,学会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其以后人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分工合作。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分析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来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竞争机制,能让学生更积极的参加进来。同时,还要让学生积极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例如可以采用小组代表发言,小黑板展示结果,等等。通过展示,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等。同时,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还能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展示,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能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
四、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多媒体教学对于生物这个学科而言,更是非常实用的。以前的生物教学,一般都是用挂图,模型等等。而多媒体能使生物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多媒体教学在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课本的知识面的同时,还能节约了老师板书的时间,使教学时间缩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在学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一节时,如果用动画展示DNA和染色体的三维结构图,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其结构。但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有差别,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课件做好以后,在不同班级的教学,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学会丰富其内容,适量增减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避免被多媒体束缚限制了教学。
总之,在生物课改中,只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去创新和反思,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让生物课改获得成功。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对学生学好生物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搞好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我认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实验听课中,更能深刻的体会。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在观察时,①首先提出目的和任务;②拟定计划;③按计划认真仔细观察;④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物体上。例如:王晓英老师所讲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按照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并且在学生充分讨论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在此前提下,学生就会多的是理性认识,而少了手忙脚乱。
三、力求实验创新
1、增设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例如:韩海老师在讲课中所提到的如果用洋葱的外表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这样在某些教学中一些激趣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改进实验形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材中大量实验为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对实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某些实验让学生演示,例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把菠菜或油菜放到黑塑料袋扎紧,学生演示时老师要诱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即时点评,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既可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创新意识提高。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探究性实验中的实验仅仅是手段,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呈现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最多学会“是什么”,而根本不懂“为什么”,更谈不上“创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实验,不管结论是对与错,只要学生去做,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
4、注重选材,这个材既指实验材料又指实验器材。初中生物实验特点是,大多数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选定。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而告失败。在听课中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例如都是做Vc含量的测定,有的老师所选取的器材出汁率高,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还有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刘老师只用了一个酸石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合理分组,加强对学生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丢了门道,老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及分工,实验中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指出问题所在,表扬与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和自豪。同时老师还应伴随讲解,诱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内容和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中学生物教学实验的总结和看法,这里本人所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的推动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8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到北戴河参加河北省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观摩来自各地精英老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这一天半的时间让我感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参见评比的27位老师对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改革和创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尤其最后傅尊英教授的总结更使我明确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下面我将把我这一天半的听课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生物实验
初中生物阶段,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其实,生物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生物实验具有很重要的教学功能:它是生物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独特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在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
二、对生物实验的改进
生物实验要想做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每一个实验在教材上都有明确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可供参考,但是这些材料和方法都是最好的吗?从这27节课来看,每一位老师都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教材上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做了很深入的改进。其中展示光合作用实验的几位老师对实验材料的'改进最为深入,对于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教材上利用的是天竺葵,但是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天竺葵做实验脱色时间长,不利于完成课堂实验。所以老师们就利用自己周围常见的植物,同过对比选出最优的实验材料。为了缩短脱色时间,这几位老师对实验方法又做了较大的改进,把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改成直接用热水加热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三、充分利用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生物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创造合理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些老师中,来自秦皇岛二中的杨琳老师创设的情景使我印象最为深刻。杨老师做的实验是《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她给学生的实验名称是:《给蚯蚓一个温馨的家》,这个创新的题目大大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心。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杨老师这个人性化的实验课题就使她的实验成功了一半。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参加评比的老师们大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增加动手实验,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在本次课堂实验展示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因为有的实验在课堂完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老师们就把这些问题作为下一个探究的实验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探究活动,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会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身边的实验资源,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在我的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9
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的心理,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认为最为成功的一堂课!身为生物教师,多年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两点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兴趣是学生“动”起来的根本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兴趣和实际生活,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力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让学生大胆说、议,教师加于层层诱导,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把同学采来的花的标本,集中放在讲台上,让每小组选一名同学:讲述花的结构。各小组踊跃参与,大议一番,我再小评,效果很好,学生的收获很大。我再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请大家大胆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推测,花的哪些结构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最为重要?看哪个小组说得最有道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各小组“动”了起来,大胆、开放的`各抒己见,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而得出结论。因此,只有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这样的一“动”,学生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竞争和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自信、平等的教学中“动”起来。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动”起来的重要保证。然而我们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语言结构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总是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到那里只用耳朵机械地听,造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动便招来惩罚。我身心经历这样的一则故事:“哼!猪!”一声闷哼,带有极为生气的语气!从一侧传来,声音虽小,却很让人回味无穷。我转头一瞧,孩子低着头,口中含笔,满眶泪溢,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心一抖。直身一问,原来是妈妈在教孩子算数1+3=?,孩子的兴趣不在里头,当然不知所云。我探身一拉,把孩子抱在怀里,诚恳的的看着孩子,大拇子一竖“相信你是最棒的!”,孩子低声的咕噜“1+3不就是等于4吗?老是骂我猪!”,孩子委屈无助的眼神,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坎上,这不正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种现状吗?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的批评,生硬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们真正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尊重和宽容,平等的对待,才能赢取学生的信任和接受,展现我们浓酽的人情和深厚的人格魅力,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这让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热爱、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0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比起我以前刚来上课时候的稚嫩,我现在上课确实是成熟熟练了很多,虽然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在以前就已经在学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让学生也把这个学科当成正科认真来上呢?首先就要备好课,你的课备好了,内容充实又切合生活实际,自然就略胜一筹。然后就要让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并不是说你的课备好了去上学生就会感兴趣,关键是你上课的方式。我性格比较开朗外向,在这里我主要是添加了一些肢体语言,还有一些生活实际例子,还有一些小笑话,有时候也会搞一些小活动缓解课堂气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不用再只是看那些枯燥的课本,兴趣自然会提起来,有了兴趣再让他们学习就轻松多了。
说到备课,自然要先明白教材的内容,然后开始研究学习目标、重难点。为了备好课,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会上百度看很多的教案还有ppt,认真学习每节课的内容,然后再把重要的内容抄写下来,在这里面,我也会寻找一些练习,以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其实生物是一项很有趣的学科,因为它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关系到大自然的一切生物,还有探索人类身体的一些奥秘,学生自然也会更感兴趣。而且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既然学生感兴趣了,那我就要把他们这份兴趣发展成上课的热情。我的课堂也不是沉闷无趣,我会在上课的时候把一些内容讲得轻松有趣点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提问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是热情高涨。例如,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的时候,本来内容是很枯燥难懂的,但是我就在课前先给大家猜了一个谜语: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学生猜出谜底之后,我就借着这个谜语来讲授心脏的有关知识: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啊?心脏的大小是多大啊?心脏的'外形像什么?心脏是如何工作的,难道它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不停的跳动的吗?通过这个谜语学生还没开始看课本就懂得了很多。最后上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后,我就用了一首口诀帮助学生巧记忆今天上课的内容:人的心脏在胸腔,形态恰似桃子状。里面共有四个腔,下为心室上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动脉连室静连房。房室之间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预防。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学生竟然都很喜欢这首口诀,而且竟连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到最后也能背出几句出来,所以那时候我很感动,觉得我是成功了。再例如,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的时候,我讲完尿液是如何形成的之后,我就会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来当一下医生,给几个病人看看病,学生的热情就上来了,对于问题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虽然课上得是比起以前进步,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会努力做到:
1、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般第一次上总是感觉不太流畅,我及时从中获得经验,在下次上时更好的讲授好。同时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1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1、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脑力程度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对学生的照顾有时不够到位。照顾大多数学生时,优生没事干的情况也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多,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另外,新教材文字少,要讲的内容不多,到底要讲多深多透,对教师来说,也有些困惑。
2、学生方面: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些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懈怠,不集中精力学习,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终生学习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时,有些学生表现不积极,或者不敢发言,教师应该多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学生惯于听教师讲解,懒于思考,这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多少会发生困难。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2
而对于生物的学习总是力不从心,总觉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使得的生物教学显得特别的被动。
关键词生物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体会
本学期我主要从事高一生物教学工作,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几乎就没有学过这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总有一种被动的感觉,使得教学经常陷入困境。
一.初中与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问题
1.1初中生物教学透视
初中生物知识并不深奥,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基础普遍较差: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大部分地区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生物教学,只在初一、初二阶段开设生物课,而初三不开设生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出现“断层”现象。
(2)学习兴趣不够浓:生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考不是考试科目,因此,该学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辅课,加之高考所占分值也不高,所以学生对其兴趣并不大,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种不良的心态。
(3)错误的学习观点:初中生物绝大多数是通过理论和现象来阐述生命现象和本质的,这样,就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完全寄希望于背诵,而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
1.2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分析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教材中增加了若干实验,其中也保留了以前的一些经典实验,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要求较高的探究类实验,体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的目标导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生物因初中不是中考科目,与高考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进而导致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试制度与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对生物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几乎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导致高中生物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学习。
2.学习兴趣不够: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既是中考又是高考科目,学生对此很重视,而对生物学习兴趣不大,再加上师资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无法开足课时,实验教学无法实施。而这种现状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改变。
3.学习习惯及方法欠佳: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加,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堂练习不积极,课后也不能很好地复习,不懂又不善于问。学习中仍然沿用机械、死板的记忆方法,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
1.3.初高中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导向方面
初中与高中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初中生物侧重于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生物观念:如“生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但对于具体的要求较低,对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对薄弱。主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注重设疑能力的提高,提倡体验过程,而不强调结果,有的甚至没有具体的结果;而高中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较高,在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面对高考选拔性的考试,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也有相当的要求。
2.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差异:(1)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对教法的不适应,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2)课改的实施过程使初高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形成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3)初中生物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教学进度一般较慢;
而高中生物每课时内容较多,进度快,学生对不懂的知识,不能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课堂上又没有太多的时间解释和反复强调,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
二.生物必修一教学的一点体会
苏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材,主要是围绕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展开的.,看似简单,但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对其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1.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但考试一考就出错。比如能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很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等,但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当然还有动植物体内各自特有的糖,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指出的。再比如酶的概念,明明讲的是有机物,可总有些同学认为是蛋白质,而忽略了RNA这种酶。
2.考试中但凡牵扯到化学方程式方面的计算,学生大都晕头转向。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以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整个过程,而对问题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答题中经常张冠李戴或者以空白作答。
3.面对数学曲线所表示的生物过程,学生都表示看不懂。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将各种曲线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讲解。比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曲线,由于学生未能搞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无法从曲线上看出两种生理过程的变化。
4.对于探究性实验题,相当的同学由于恐惧而多选择放弃。比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问其呼吸过程和方程式都知道,说起实验原理和方法也能理解,可就是由于恐惧,而对于此类题缺乏了主动性。
5.忽略知识间的递进关系,缺乏创新和拓展,忽视对学生原有生物知识的纠偏、更新和整理,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总之,高一生物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新起点,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夯实基础是才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只有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学好这一门课程。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3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第三,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14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换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甚多,为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我们学校处在农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借助现有的一些设备和网络资源,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上好实验课及实践课。例如,学习植物学类时带领学生到校内采集各类植物进行分类学习,既了解了植物形态特点及分布情况,又让学生明确它们的价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兴趣小组,培养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的奥妙所在,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能力。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又如: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结合学生生活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学生不要吸烟、酗酒及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让你的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处在学生视野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之中,能否在学生中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能力形象是极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说明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试想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师,怎能通过你的课堂让学生对你有信心和兴趣呢?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让学生钦佩,赢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的实施就能顺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