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1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
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着”是事实。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3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由傅雷写给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组成的,阅读完这本书,我有感而生。
一篇篇家书,都流露出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盼望他有所成就。傅雷对于傅聪,是关爱他的爸爸,也是一个互相帮助的朋友。
在信中,傅雷与傅聪谈人生,谈艺术,谈生活中的琐事,谈他的终身大事……他向傅聪毫无保留地讲述他的经验,他的建议,教导着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他对儿子的关爱,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表达着……
合上书本,傅雷的形象挥之不去,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在生活中,他对我严格,制定了一条条规矩,如:放假期间8:30起床;每天运动;饭后洗碗,晾衣服等等。放假前几天,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但是过了几天,我就“偷工减料”,爸爸开始察觉,把我拉去喝茶,苦口婆心地跟我讲道理: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养成好习惯,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学做家务劳动......这些话在我耳边环绕一遍又一遍,但我一句都没听进去……
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后,对父亲的话,似乎有了新的理解。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无尽的关爱,相比于温柔的母爱,父爱更深沉,更深远。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与父母换位思考,理解和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4
傅雷家书作为中国文学上的名著,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书信的内容涵盖各个话题,见解独到、点拨精辟,然而我们也知道傅雷夫妇因为无法承受压迫最后双双自尽,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些文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叹。
我读傅雷家书时,从里面看到了这样一个关于傅雷夫妇处理事情的方式:儿子留学海外,傅雷夫妇并没有给儿子寄很多钱,而是希望他到了国外,自己去勤工俭学,去挣自己的生活费。反思我们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有着优越条件的,而他们的`父母也摈弃了教育的本质,往往给与优厚的条件和经济基础,但孩子遭受溺爱之后,也往往害了孩子。他们无法经受挫折和困难,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很差,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素养,也是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
教育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我非常赞赏傅雷夫妇的处事方法,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5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子女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此书不仅是一本优秀的青年励志读物,更是一本充满了父母对子女的挚爱和期望的书。读后既得益于傅雷夫妇的至理名言,又感动着他们的至深亲情。
傅聪远在海外求学,傅雷夫妇不顾工作上的辛苦,身体上的疲惫,依然坚持给孩子写信。谆谆教诲,可见其望子成龙之心;深深关怀,可知其眷眷爱子之意。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得到成功的喜悦。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也做了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夫妇因此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的家书更是成为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教训教育子女(主要是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得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胜过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们的心开放,想到你我就觉得幸福了,没什么抱怨的了。”儿女是那么容易让父母满足和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辛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的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联接在一起。”更让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不是固执己见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的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习也是互相的。傅聪学习父亲的为人处事,傅雷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父亲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如同涓涓溪流,纯真质朴,令人动容。母亲的爱犹如她圣洁而慈爱的眼泪,清澈无私。
其次,信中亲情背后的教子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深得启发。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一个年轻人在做人和对待生活问题上要尤为重视。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例子,教育儿子注意自己的穿衣着装、姿态举动和礼仪态度,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才气越高,越要提放”;做事要严谨,“大小事要对人家有个交代”;遇困境不气不馁,获大奖不骄不傲,“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要热爱国家和人民,牢记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安危,“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还要正确理财。这些,对今天的莘莘学子也是受益无穷的。
再次,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婚姻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但傅雷以他个人自身经验告诉儿子,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学问。“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这些傅雷当初在心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一定深有感触。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长远的,是伟大的。
天下爱自己儿女的父母处处都是,爱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说傅雷夫妇的爱是深沉的呢?因为傅雷的爱已不是普通的父爱了,他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这份爱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儿子先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好儿子。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也是长远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对儿女的教育是一辈子都用不完的,“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大多父母都能做到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但真正能合乎孩子的口味并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
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来而忽略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望。傅雷夫妇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识和亲身经历,既帮助了儿女的成人成才,又让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爱。可谓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我对你的希望和前途是乐观的,就是有这么一点母子之情割舍不得”。但为了儿子的希望和前途,他们情愿割舍这份情意。傅雷不止是他们的儿子,还是祖国人民的儿子。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起同胞”。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他们。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傅雷家书》一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不仅对青年人,广大的父母亲更是受益良多,从中学到了很多教子之道。我想,这正是这本书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吧。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6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7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8
《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 “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9
楼适夷曾经说过:“《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空闲之余,我再次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摩挲着封面想再次感受家书的温情与厚重。
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这个世界,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至少在傅聪心中,至少在喜爱他的读者中,他从未离开。那一封封书信给我的震撼如同海面上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经久不衰。
“赤子之心”是贯穿全书的精神,同时也是傅雷先生做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傅雷先生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父子关系愈发和谐,他们在对艺术的切磋交流中成了知心朋友,他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摆出过高高在上的姿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感情总是溢于生活的细节之中。同很多父亲一样,爱子之心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对艺术无上的追求,真挚的感情流露,心系民生的家国情怀,这三者拼在一起便是傅雷父子,便是——赤子之心
当今社会,如傅雷父子一般的人很多,留守儿童就要面对这种父子聚少离多的情况,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的几率很大。父母怕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便试图用钱来弥补。假如他们像傅雷先生一样,用书信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就不会留下遗憾了……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久铭记。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合上书卷,傅雷先生亲切的话语依然萦绕耳畔,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怀,如同一米阳光照耀我的心扉,唤醒了记忆中父母对我同样真挚的爱与牵挂。
生病时一个紧张焦急的电话,失落时一场抚慰心灵的沟通,迷茫时一个温暖的微笑……尽管远隔千里,但父母的爱不曾缺席。然而,我们,或者说更宽广意义上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有互相咆哮,有在伤害中渐行渐远甚至无法回头。
那个17岁的少年,毅然跳入冰冷的江河,留下岸上的母亲独自悲号哭泣,在懊悔中度过漫长的余生;那个已经成年的儿子,不务正业,抢人钱财,杀死父亲,而父亲临终前竟也是一句,“孩子,拿着钱快跑!”更有前段时间铺满新闻的13岁少年,残忍地弑母后,仍能“冷静”地面对外公和警察的盘问……“哎,爸妈总是拿我和别人比较,从不表扬我!”“他们就知道成绩。”“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他们什么都不懂,一点都不能理解我!”课余,教室里,走廊上,我们随时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你看我家那个……哎”这更是家长们最共同的语言。
矛盾形成了,恶性循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成了一个严峻的话题。孩子无奈,父母无力。同样是爱,那为什么傅雷夫妇和儿子之间,却能够这般和谐融洽呢?
“他要求学生第一次就要把曲子背出,否则不上课。这种教授法,你认为怎样?”傅雷先生热切地询问傅聪,罗列观点,思想的火花在父子之间的'交流碰撞中闪烁。而对艺术的探讨、真理的追求,也让他们的爱像是友谊,平等而坚固。
而我的母亲,在批评教育我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把期待的目光投射在我的身上。她有着锻造伟大生命的向往,于我来说,却太苛刻。总能想起,那个钟爱玫瑰的小王子,想起那句“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多么遗憾,我的妈妈可能忘了,我们的妈妈,可能都忘了!所以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傅聪有这样杰出的父母,可以和他探讨从生活到艺术的种种。有时候我又在想,我们的父母在看着电视,搓着麻将甚至忙着赚钱的时候,一味地跟我们讲生地会考,讲中考,或者他们只是没有爱的正确方法。他们没有傅雷先生那样的文化素养,更没有傅雷先生的那种不停止学习的习惯。故而,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和想法。
我忧愁着这样的现实,我若长成了母亲,也定会为此烦恼。想得太多,假设得太多,都是徒劳。但我们真的企盼着,我们的父母也要和我一起读读《傅雷家书》,我们都需要学习。父母和孩子,是独立又彼此依存的生命,不必互相套上伦理的枷锁,而应当在共同学习中换位思考、真诚交流。“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如此,父母和孩子,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彼此不抱怨不孤单。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10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后心得6篇01-03
傅雷家书说课稿01-13
傅雷家书作文05-05
《傅雷家书》摘抄及感悟03-21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7-14
傅雷家书的好句摘抄08-04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03
《傅雷家书》阅读问题及答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