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07 05:13: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4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交流教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4篇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1

  本期,按照县局城乡教师对调交流活动的安排,我荣幸的成为新华中学的一名交流老师。回想这半年的时间,心里充满了很多的期许。在这段时间里,我接受了各位校领导和同仁的指导,感受颇多,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新华中学是一个优秀团队,领导和同事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与我分享,我感受到了新华老师的自信、睿智和学识渊博。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一、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从中我也领悟到作为一个初中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注重经验的积累,注重观察优秀老师课堂教学,并借鉴她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新时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要有较高的管理艺术,一是班级的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要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我们在教学中力求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应用学习、探究学习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修养师德,充分完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

  三、深刻反思,认真寻找自身诸多不足。

  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新华中学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经过这次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懂得理解学生、喜欢学生,要有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这里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们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我倍感荣幸,感谢你们。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回到原单位以后,我要更加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农村孩子得到更周到地教育,让每位学生更健康的成长。这几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2

  假中,我有幸读到了由我国教育史学者赵祥麟、王承绪编译的《杜威教育名篇》,感触特别深刻,我自大学时代在教育学课程中就学习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现在再来系统地读有关杜威理论的书籍,既有理论升华,又有实践体会,真正感受到实用主义教育的价值,感受到大师带来的深刻教育影响。

  《杜威教育名篇》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杜威生平,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理论,可以高效率地了解杜威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受益匪浅。

  杜威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他1859年生于美国阜蒙特州柏灵顿市,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和乡村小学教过书,1882年入新建的霍布金大学研究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明尼苏达大学和密执安大学讲授哲学,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至今仍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的24本主要论著,又有一些重要文章,读此教育佳作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支撑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其中有几点更能触动我的心灵,沁人心扉,在此共分享亦共勉:

  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生活由传递而更新,因此教育就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从古至今,由野蛮部落到近代城市都是一个团体,团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但是这个团体却要一直延续下去,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当代社会,然而这个团体的成员如何成长,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如何延续文明,靠的就是言传身教的教育,社会也通过传达、传递而继续生存,因此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幼儿学习走路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就是模仿成人的因素,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他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人的整个生活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从教育产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生活。没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从何谈起。”

  当然生活中的很多教育可能是一些非正式的教育,于是就从广义的教育中分出正式教育的概念,那就是直接的教导或学校教育,通过让儿童掌握书籍和知识的符号,为他们开辟了一条获得经验的道路,这种正式的教育才能把复杂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成就传递下去,自然成为了社会生活延续的桥梁。

  二、教育即生长

  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生长的首要条件使未成熟状态,由未成熟状态发展或成长为成熟状态,这种转变或生长就是依靠教育,而习惯是生长的表现,这些习惯含有执行的技能、明确的兴趣以及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也就是生活就是生长。

  学生进入到学校,养成各种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应该也有生活方面的,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校生活提炼内化为自己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生长的表现,这一过程就是教育,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教育即改造

  杜威说过“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婴儿期、青年期、成人生活,他们的教育作用处于相同的水平,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能构成这个经验的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书中提到的儿童伸手碰火光烫痛后会把某一触觉和某一视觉活动(或者某一视觉活动和某一触觉活动)联系起来,从此知道火光意味着烫和痛,说明了改造在教育中的本质意义,也是经验意义的增长,这与狭义方面上的罪犯进行监狱劳动改造是有区别的,真正的教育是广义的,改造也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改造或改组,是一种发展的表现,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有益的结果,避免不良的结果的一种预先准备,可以设想某些结果,而且这种经验的改造既可能是个人的,又可能是社会的。

  通过阅读大师背影书《杜威教育名篇》,使我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杜威教育理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大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责任,为我以后的教育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要做有实用价值的教育。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3

  通过与多位老师交流,老师们得到如下总结。

  1、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老师们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虽然在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思,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严密,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老师们反复教育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写,作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只有老师坐在他们面旁边,他写一个老师们说一下,他们才会写得稍端正些。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并且有个别学生会不完成作业,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老师们想也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作业能乐此不疲,这是老师们在下个学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有意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总之,一句话:今后要提高、提高,再提高。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4

  一、课堂观摩与感悟

  第一节课是xx小学xxx老师所呈现的《乌鸦喝水》,灵动、悦耳的视频故事快速吸引了一年级的孩子们,拉开了这节课的教学序幕,课堂中教师以乌鸦的角色引导学生感知故事,感悟文本。或听或看,或说或写,教学流畅,水到渠成。第二节课是我校的xx老师为大家展现的三年级《掌声》一课,课堂伊始教师由情境生发,让同学们以掌声欢迎江老师的到来,自然导入新课,教学中江老师既合理分解文本又融会贯通地梳理提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或读或思、或交流或分享,将课堂教学层层推进,教学目标巧然达成。以下仅谈谈个人对这两堂课的看法:

  1、《乌鸦喝水》一课——新教师、新课堂、新境界。

  在交流研讨中得知这是一位步入教坛不久的新老师,新教师、新课堂,让我们看到主次明晰、层次分明、课堂推进如行云流水的课堂新境界。这堂课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合理、课堂调控效果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

  ①、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低年级生字词的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法来帮学生识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了识字技能。如在认识生字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就有学生说用加一加(“氵+去”)的方法记住“法”字等识字方法。再如教学“喝”与“渴”字时,老师教给了学生对比识记形近字的方法,并出示识记口诀“喝水就用口,口渴需要水”。

  ②、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重视语用教学。

  课堂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理解词语,通过用一用、说一说,做到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如“到处”一词老师让学生想象并说说到处可以是哪些地方,通过具体的想象口述理解“到处”。再如“渐渐”一词,当学生说出是“慢慢”的理解后便让学生用“渐渐”造句说话,学生说了很多用上“渐渐”一词的句子。词语教学中理解与运用相辅相成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③、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节课中“石落水涨”这一现象张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获取信息,遵循了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学生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张老师的这一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做一做”实验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万丈高数平地起”。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这节课张老师在识字环节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含有“喝”的三个词语即“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用“到处”“渐渐”以及后来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等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掌声》一课——新教师、新课堂、新高度。

  xx老师是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步入教坛也才短短两年时间,听过江老师的这节课后,实在感受到了后生可畏。课堂中江老师沉稳干炼,语言精炼流畅,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一堂展示课欣喜地看到了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一个新高度。

  ①、课堂教学中江老师通过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实施教学。第一步江老师通过化整为零深度研究文本,实行变序教学。教学中江老师敢于挑战循规蹈矩式的文本解读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叙述中的“掌声前、掌声响起时、掌声后”变序成“掌声前、掌声后、掌声响起时”的教学顺序推进教学,引导学生从三个“零散”层次走入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感受到掌声响起前英子的'性格、掌声响起后英子的性格以为掌声响起时英子的行为表现。在完成第一步的教学后,江老师化零为整回归文本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到了掌声前后英子性格的变化是缘于掌声给了英子鼓励和赞赏,让她由忧郁、自卑变得开朗自信,从而升华主旨,让学生领悟到了掌声的神奇力量,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回归到本单元的主题——处处有掌声、人间有大爱。

  ②、通过江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青年教师在上课时胆子可以再大一些,敢于挑战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在以“课本”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敢于跳出文本活用教材进行拓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校际交流活动带给我的感悟与启示。

  在研讨结束后xx学校校长汪新生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诚挚邀请xx学校的老师到xx学校交流。在结束语中汪校长谈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欣慰地看到了我校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1、走出去、请进来——成就教师,成就学校。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组织教师到四川、浙江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到黄山区甘棠小学、歙县长青中学、xx小学等开展校际交流活动。通过邀请张进球校长到校讲座,邀请祁山小学、阊江小学的名师到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一系列的活动与举措成就了教师也发展了学校。

  2、交流中反思、交流中成长——锻炼教师、提升教师。在校际交流活动中尤其是研讨环节,会逼着教师主动总结,主动反思,因为只有主动、只有深刻才能体现出你的课堂观察水平和分析点评的独道。交流研讨在锻炼教师的同时,提升了教师,有效助力教师成长。打开了教师局限的眼光,明明白白地知道了课堂教学无止境。

  3、展示一人锻炼所有。校际交流前,校内的磨课环节就是本校教师间的“微教研”“微探讨”交流探讨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成长,在校际交流中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一种熏陶和成长,达到了展示一人锻炼所有的教研目的。

  4、学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做好他们的服务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没有休止符的课题,最后我仅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与大家共勉!

【交流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交流工作心得体会09-30

教师交流培训心得体会12-14

教师换岗交流心得体会09-25

城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10-21

教师外出交流心得体会08-18

交流学习教师心得体会09-24

教师轮岗交流心得体会09-20

教师交流个人心得体会09-14

骨干教师交流心得体会07-1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