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7 13:05: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

  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

  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

  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

  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

  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

  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

  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

  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

  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

  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

  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

  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

  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

  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

  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刻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

  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参加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2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

  一是忙于读书。

  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

  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

  二是忙于写。

  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

  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

  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环节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把复习与预习相结合,先检查后评价激励,通过创设情景及例题解析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等等。

  归纳总结习惯的养成则经历了“由课上到课后”的过程,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教学不再随意、随便,得以规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的反思、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解决课题的方法。

  通过回顾、诊断自己的行为,或肯定、强化,或否定、修正。

  “反思”由被迫到自觉再到成为习惯。

  通过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与策略,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的行为。

  四是课题研究使我敢于、乐于尝试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主要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时候一说小组合作,我总感觉它不适用于思想品德学科,因为我们没有英语、数学学科那么多琐碎的知识点和巨大的练习量,而且使用起来那么麻烦,如科学分组、指导合作、培养组长、合理评价等等。

  可当我的“课堂参与”子课题的研究进入到这样一种阶段:创设情境、评价激励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学生大范围尤其是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时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组合作了。

  而事实证明,合作学习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学困生参与课堂的信心,创造了全员参与的条件,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课题研究让我的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总之,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

  它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还要继续耕耘,继续收获。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有关课题的研究问题,十分感谢山东省教研室的宋老师和王老师,还有曲师大的李新乡教授给我提供了这次与大家一块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的初研感悟。对于课题研究,我也算是比较陌生的,更谈不上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及时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写出来,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一位教师的成长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结合自己在申报课题中所做的一些工作,阐述自己的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科研的概念

  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进行教育科研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近10年来,它普及到了农村中小学。通过进行课题研究工作,使得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教育科研的涵义

  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探寻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2、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涵义

  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通过学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已出现的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有意识的反思,设计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一种实践活动。

  注:中小学教学给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场所,增长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生机与活力。虽然,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的工作是教书,与教育研究无缘;

  ——这只是一种误解,其实在中小学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掌握了规律的教学效果可能要比单纯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一些教师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陷于教学事务中,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研究;

  ——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中小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确实是工作比较繁琐,有时尽管有一点点思想火花,但可能也苦于没有时间进行梳理、归纳,并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范文《课题研究的初研感悟》。但是,我觉得只要是想写,还是能够挤时间做到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

  (3)一些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也有时间和精力,但却苦于无处发现和寻找教育课题,不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望而却步;

  (4)一些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果,但往往明显带有经验性和平面性的特征,理论抽象水平不高,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

  这样,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犹如处于两条平行线上的马车,似乎永远难以相通或难以融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条深深的“鸿沟”。要跨越这鸿沟,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双方的`努力。对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需要树立教育研究为教育实践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了解教育实际,协助教育实践工作者,解决一些亟待予以澄清的理论问题。对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则需要树立勤于探索、珍视自己的思想火花,善于积累课题的主动意识。

  二、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进行课题研究,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2、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

  广大教师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在实践中深化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这将有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1)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2)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3)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4)带着问题去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5)带着问题去实验,贯穿课题实验的全过程;(6)带着问题去反思,贯穿自身成长的全过程。

  3、有助于养成科研教学意识

  做课题时要查阅大量资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教学观念,用新教育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将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遵循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应该看作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选择课题的策略

  1、选题的原则

  A、科学性原则: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立论要充分、合理。研究者要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所选的课题要以事实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没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课题盲目性很大,研究成果也经不起推敲。

  教育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B、价值性原则: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是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我认为,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应以推进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旨,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为特征,以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实践为目的,才能收到实效。而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与专业科研人员相比,首先在选题上更容易找到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师就生活在科研的本源之中。而对教育实践中大量现实问题的感受体验,也使教师能够直觉地感到哪些课题更有价值。

  C、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表述准确。研究者要将所研究的课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定的课题要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不着边际。要小题大做。尤其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更应该选定明确而具体的课题,避免课题过大难以驾驭,无法达到教育研究应有的深度。

  D、创新性原则:好的课题应该具有独创性,选定的课题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未被完全解决的,也可以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对一些问题的定论。研究者要清楚一个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以创新,即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包括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研究视角上的创新性、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性或研究结果上的创新性等。

  E、前瞻性原则:有创见、有新意,属科研前沿、学术空白。所选课题及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服务。

  F、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要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时间、经费、设备、技术支持等主客观条件都是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的因素。

  可行性原则是指课题必须是可以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因为制约课题研究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客观条件,如资料、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理论准备、时间等;二是主观(自身)条件,如研究者本人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以及思维习惯等。有的研究不是没有价值,但如果远远超出研究者所能把握的尺度,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选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贪大求全、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或者主观臆断都是不可取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3

  今天王小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让我知道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点滴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通过王老师的讲座,还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知道了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课题研究的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选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不能贪大求全。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其次有做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课题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总结等等了。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去做、用心积累,一定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2

  昨天参加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演讲课,我觉得两位教师讲得非常棒,今天上午又来了一堂耳目一新的课堂,由临高县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王小女演讲的“课题研究的点点滴滴”。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有领导的支持,积极参加搭建平台,收集资料,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研究成果,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把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去研究,不仅需要一种精神,还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制定好研究的方案,提出研究的步骤,然后认真的及时的去研究,否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忘了,可能已经没有研究的动力了,因此,这次的培训也许是个契机,让我们的这份热度能够持续很久很久......

  课题研究点点滴滴学习心得3

  听了临高一小王小女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到教师搞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搞课题研究,可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自己工作的品位。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途径。许多名师,像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科研型教师。可以说,课题研究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选择科研课题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抓住“五点”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1、抓住困惑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惑,比如,近年来盛行“赏识教育”,它适合所有学生吗?难道教育就不能有批评和适当的“惩罚”吗?该如何把握度,有的教师根据这样的疑问提出了“适度惩罚对形成儿童良好行为的效果研究”课题。

  2、挖掘闪光点。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

  3、寻找空白点。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效果的研究,民办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研究等。

  4、拓展实践点。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又如:尝试教学法,开始在小学数学学科研究。

  5、关注最热点。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研究方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会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

  当今教育的热点有很多。如: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反思是教师从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走向科研的一条自我成长之路。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为其快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典型案例中研究与反思对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以教研反思促进课题研究,相得益彰两相长。通过开展组织课例研究反思,使得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不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寻求好的研究方法,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4

  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回顾这短时间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匪浅。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只有在校才会接触英语,家长也不能够辅导学生,孩子缺乏语言坏境的熏陶。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英语很难,而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英语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一书说明“环境造就人才”,教师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英语情境在英语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通过理论学习与课堂上的实践探索,得出了六种有效创设情境的.方法:1、利用音乐创设有效情境。2、利用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情境。3、实物直观,演示情景。4、利用图画,呈现情境。5、角色扮演,体验情境。6、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创设有效的英语情境,不仅能让课堂生动有趣,更能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按我们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创设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地思考欲望。2、在创设情境时一定尽量使情境是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的,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经验迁移中的现实情境。3、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4、创设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活起来。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5

  在我们科学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请到了瑞安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长的曾定焕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曾老师特别擅长于撰写课题和论文,多次获得省市比赛的奖项,他认真细致的治学态度让我很是钦佩。这次听了他精心准备的讲座《浅谈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我的感受颇多。

  在刚听到课题时,我的潜意识是里面的认识是肯定很难,一定是专家级的人物才能去研究。而且肯定过程非常复杂,自己肯定没时间。但是讲座后,我就明白了,教科研没那么复杂,相反它还是和呼吸一样的自然。我们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其次,做课题还要做小,做的真实。做的.小,是因为初学者掌握的研究方法和经验还是不足的,没有很大的课题把握能力。那做的真,就更是教学的需要了,做课题要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自己的进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那要做真实的课题,课题从哪里来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课题就是从自己平时教学中来的,产生问题了,那么就可以看看能不能做个课题去研究它。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多去纪录很反思,多去摘记,写写读后感。

  写课题还有很多步骤,但肯定要有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科学性。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课题所需要的。对照曾老师给出的具体步骤,我觉得课题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自己也要试着去尝试下。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6

  本周六,学校教研室汤主任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方法》的讲座,听后让我耳目一新。

  讲座一开始首先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不是经常会感觉到了“不乐趣”、“不幸福”吗?也许生活中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

  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通过讲座明确了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还有就需要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就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微型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微型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法不能实施奏效,应该再回到第二步寻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解决过程总结出来。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匮乏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就是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微型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经过讲座系统的归纳回头看看自己,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的过程,没有形成一些科学的体系而已。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一个小问题、实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7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

  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我们要在行动的“实”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课程教学改革下局面。

  首先,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

  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其次,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中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而之前的备课则不应当受教材思路的影响,重新组织教材,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过程学生有知识的掌握,个性的解读、情感的碰撞,且创新火花不断闪

  现。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

  时间过锝真快,眼下又到了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下面让我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做简单的回顾和介绍。

  人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记单词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经历、经验和实践,对自己熟悉的事、经历过的事,记忆深、理解快。对新事物,不理解、不认识、记不住也是正常的事。中国有句古话:“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交朋友”。温故而知新以及“熟能生巧!接触多了就能融会贯通。因此,我们这次的研究进行得比较顺利,老师得指导很到位,研究成果也令人欣喜。

  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我们强调要用“逻辑”来安排记忆,储存要记忆的信息,利用反复实践来加强记忆,以达到扩大与提高英语词汇记忆效益的目的。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我们总结出以下有效的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例如,音形义相结合记忆法、阅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笔记记忆法、间隔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查词典记忆法、词缀、词根记忆法、寻根探源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和单词举例记忆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接受了很多的教育。例如,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人文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在和同组同学合作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开题、论证、讨论、采访、提问、咨询、信息搜索、网页制作、摄影、写作、论文陈述、课件展示、论文答辩等知识和能力,学会了

  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的研究的过程,激发了自身的探究的能力和热情。

  研究性学习肯定的是我们每个学生竭尽全力的价值:只要方法正确,言之有理,你就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动手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相信:研究,将从这里起步。

  研究性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平时45分钟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信息量要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老师传授的,老师只提供了他们活动的环境、空间和一些方法,而我们就靠这些学会了主动探寻知识、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师当然是同学们的老师,有时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有时我又感到自己和老师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我觉得自己也常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在与大家一起共同成长。

  研究性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开拓精神的重要性。使我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成长了!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9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初三(15)班,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就比较认真,而且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甚至还能举一反三。但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就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

  于是我改变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数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平移的内容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几何中旋转的性质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初二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为什么?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对话构建师生关系 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说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15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0

  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我收获颇多。“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是指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

  在课题研究以前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上好课,教育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至于教学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或者说是各级教研员的工作,与我的教学生活很遥远,但现在自己做课题后我转变了看法。

  教育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的研究取材就应当取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例如在我们的平常教学课堂上有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教研价值,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深思之后用文字写下来,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许会取得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积累还应当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提高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着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及研究的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我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地去寻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如从网上下载、从杂志上寻找,到图书馆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我由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渐渐地得心应手,并在活动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从熟悉课题、理解课题,到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中,我体验着课题研究带来的成功快乐。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

  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研,分析论证,提出了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该原则是:

  1、控制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

  2、按知识点设计校本作业。

  3、重复的题目不出,类似的题目少出。

  4、难题少出,偏题、怪题、超纲的题目不出。

  三、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微型课题的研究的方法

  1、课题研究需要甘于寂寞、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2、精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良好开端。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与同事讨论,最终我选择了《化学发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校本作业优化》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3、自我管理是课研究有序、扎实进行的必要保障。

  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制定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化学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效果,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通过设计、讨论、试验、修改等多种方式,精选习题,反复推敲。设置作业时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和高考链接三个部分。

  4、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都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让自己的研究留下轨迹。记录自己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保留电子文挡和纸质资料,同时不忘反思,撰写经验总结。

  5、教学相长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作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作业环境,自主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本课题前期的实施和研究,教师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观念转变了,业务能力加强了,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关于课题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此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意义上的推进,我将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在教学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1

  20xx年,我校申请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外出培训,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阳光雨露一样如饥似渴地享受着知识的浸润,从中也使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显现特点。能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效应距离,把教学内容、图文设计和影视编辑有机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多方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记忆等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我自己执教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美丽的动画视频

  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配上优美轻快音乐,屏幕上出现相应的动画和文本文字,教师感情饱满的范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语言节奏,领悟课文的音乐美、绘画美,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渲染情感气氛。

  小学生的情感极其丰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到特定环境中去感受,去品味,达到渲染情感气氛的作用。我校陈锦珠老师执教美丽的童诗《贺年片》,多媒体课件“以诗为本”,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整体格调优美生动,通过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境,通过和谐的乐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课上适时穿插《新年好》《铃儿响叮当》,使整节课一直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学生,调动了情感,把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了,同时令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体会诗歌的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七律《长征》是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但这些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体会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长征路途遥远,历经11个省,使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执教教师设计flash动画,展示了长征路线图,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疲惫行军等场面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长征一路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适时背景音乐的穿插,渲染了氛围。结尾处的配乐诗朗诵,将学生情感推向高潮,让课在高潮处结束。

  一年以来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体教学不是减轻了教师的劳动的强度,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指挥课件播放、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银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2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差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之所以将其定为教学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学生自发的,随意的自学。它首先由教师给定一个范围,由学生自选课题,面对该课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累,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根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和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景收集相关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因

  此,十分有利于为解决问题而寻求知识的学习心理定势的形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选课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检测学习活动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答辩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进取意识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还有利于扩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对能力的要求、素质的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由于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常规教学是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一向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摆脱传统的学习习惯独立学习。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学科范围内选择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参考意见——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主选定课题。因为,这意味着学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

  课题选定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弄清课题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运用哪些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已学到的知识尚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又该从何处获得所需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提出改变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肯定会遇到因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缺乏而带来的困难,有的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教材,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障碍。因此,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列出提纲,并标出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划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后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组和班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前者,要论述自己认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结合自己假想的经营对象,或其他实例进行论述,这样既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力求通过研讨,先由学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难之处,再由教师解答其余疑难,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目的。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积极观察商店、商场的经营现象。用实际现象、实际问题,来形成知识需求,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研究性学习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种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经营手段不断变化,高品的种类、质量、人格也不断变化,服务方式、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等都在不断变化。

  (2)已学到的知识在不断增长。由于认识的深入,对于同一个分析对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其中的关键在

  于,能否诱导学生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动力。

  (3)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机会、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氛围)。各阶段的任务均由四人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各项竞赛评比,也以此为单位。对每阶段各小组的研究学习表现状况要进行评比,形成竞争机制,并以此作为形成考试成绩的依据。可以考虑小组选拔晋级方式等来进行。

  如何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此

  ①要让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关的信息。

  ②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学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应含有现场调查、图书馆、书店、网络等。二要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包括现场调查、图书选择、网络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评比,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在班级交流。信息处理的关键在于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判断,哪些有用,哪些暂时没用今后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

  学会信息储存,如笔记、剪辑、电脑储存;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积极运用信息,只会收集不会合理运用,则信息只是无意义的符号,学生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答辩。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应。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3

  如何做课题,这是困扰了我这个教师非常久的问题,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比较久远,而且在大学殿堂也真的没有接触和了触过如何做小课题。当今教育的发展又要求一线的教师能做、会做课题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要自学成才,自我我修练,这对我还真是有点难度啊。

  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这种只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的研究对老师的帮助是意义不大。

  做课题研究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那么课题从哪里来?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新意——对象新、视角新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应用价值。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选题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同时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另外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要多思考,多积累。

  做课题还要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保障、成果预测、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经费预算、资料附录等。

  课题的阶段要求

  准备阶段包括:理论准备、方案设计和课题论证。实践阶段包括: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总结阶段包括: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以及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课题还要尽可能得到教研员、科研专家等专业人员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通过阅读《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让我对课题研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以后研究课题的道路将会更清晰。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4

  有自理的意识,才能进行自理能力的学习。那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增强孩子的自理意识呢?

  家长观念要转变:

  要让家长明确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穿简单的衣服等,作为家长要坚持引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

  要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家长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引导、示范等正面的方式进行,用榜样法、提示法、表扬法、示范法等方法进行教育。

  教师工作要积极:

  教师积极的语言暗示帮助幼儿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建立在成人对他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至深。在幼儿行为没有发生时,给予一个正确、积极的暗示,幼儿的行为会向着这一暗示的指向去做。

  用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行为。在培养幼儿自理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地肯定他们,使其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建立起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实践。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通过集体表扬、物质(小红花)奖励、家庭宣扬等形式进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意识。我想在这样反复培养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理意识会不断的增强,从而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行为。

  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的指导,积极向上的鼓励,结合家园同心,相信孩子的自理意识会有很大的提升。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5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对课题可谓是一无所知,也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是专家们做的事。特别是作为一线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因此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只是依照老教师的经验和列举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体的实施过程也只是一带而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发现其实课题研究是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通过做课题,我们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

  通过这一年多来对《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课题的研究,我从中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以往单纯的经验教学手段,不在束缚于单纯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和场地,整合教师资源,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更喜欢上体育课。

  《九年制学校实验教学器材有效性使用》这一课题,主要着眼于教学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将学校现有的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浪费,不出现器材闲置的情况。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体育组团结合作,制订了年级体育实验目录和分项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都充分体现了体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我们自己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书籍。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促进了我们多看书,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当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努力钻研,虚心向前辈学习,课题研究就能得心应手,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端正态度,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09-07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1-06

微型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0-11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06-05

参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0-30

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7-20

课题研究总结01-17

课题研究总结08-14

课题研究心得11-07

【精选】课题研究心得体会7篇05-14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