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鸦喝水说课稿1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下面是其说课稿,欢迎参考: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生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乌”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
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首先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③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①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考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准备字谜,如:乌鸦的”乌”和”鸟”字的区别,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乌”和“鸟”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乌少一点,鸟多一点。
②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③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写字是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写“么、什、升、只“四个字,要先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想怎么记?再引导观察要把字写得漂亮哪些笔画很关键?特别指出“升”字横要长,撇要平,,“只”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3、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出示课件:乌鸦找水的动画)先可让学生欣赏,再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接着出示课件:喝不到水)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课件出示:怎么办?)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4)孩子们帮乌鸦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的动画。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为乌鸦感到高兴,相机出示字幕,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乌鸦的聪明,为它高兴。
4、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会想办法,引导孩子也来想想另外的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再和同学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即回应的学生开始为乌鸦想的办法,同是地让孩子主动去探究,去思考什么样的办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须要善于观察,思考。
七、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孩子感受到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
乌鸦喝水
到处找水 喝不着水
(着急)
喝到水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要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观察,课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
乌鸦喝水说课稿2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乌鸦喝水说课稿3
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本组教材,都充满童真童趣。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字。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本文赋予乌鸦以人的思维,因此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三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识字方法多样: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归类识字法、形近字比较法、猜谜语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实验演示法:在教学“渐渐”一词时,为了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乌鸦喝水的过程,我采用实验演示法,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到课堂上,便于学生理解。
5.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说学生: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课文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写字和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教学准备】课件、装有水的瓶子和小石子、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篇课文的导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问:1.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乌鸦)他在干什么?(乌鸦喝水)然后进行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课题)谁愿意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课题)通过图片学习两个生字“乌、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乌鸦的图片,形象地记忆“乌鸦”,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再由“乌”“鸟”两个象形字的对比以及教师就这两字造字法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学习“鸦”的时候,联系以前学过的“鸡、鸭、鹅”等字,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
在课题中还有一个生字“喝”,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字的结构、形状进行自主识记,看谁的方法好。(左右结构,“口“字旁)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非常善于模仿,在之前的识字教学中,已经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过一些生字,因此记忆起来比较容易。】
二、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上课伊始,我通过给孩子们播放《乌鸦喝水》的歌曲,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环节中,除了上述方法,我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使学生识记生字。
1、形近字比较识字。“喝”和“渴”、“办”和“为”都适合这种方法。
出示“喝”和“渴”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谁能帮老师认识区别一下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总结) 师: 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因为喝水用嘴巴)师:为什么“口渴”的“渴”是三点水?(因为口渴了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另外,老师可以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加以区分,也可让学生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办法”的“办”和“因为”的“为”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观察点的不同位置,加以区别。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以识字为主。教学中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对于易混的字能很好的区别记忆。另外,老师通过做动作、表情,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
2.猜谜语识字:猜谜语一直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方式,教师把编好的谜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猜:瓦片层层并一起,水车千斤重。学生很容易猜出答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乐学、愿学,学会自主识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猜谜语是学生非常愿意做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谜识字,并自己创编谜语。】
3.看口形猜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你们看生字摆口形或者做动作演示,老师猜它是什么字好不好?”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积累都不一样,因此,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的识字方法,可以更好地尊重每个孩子的认知,也可以更好地实践以学定教的原则。游戏活动的设置,师生全员参与互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4.在教学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适时出示要求会写生字“石”、“办”,通过观察、交流、教师板书、书空、描红、练写、作业展示等活动,巩固所学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指导→描红→仿写→展示→讲评指导学生书写,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适时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眼、口、手、心并用,有力提高写字指导。】
三、朗读感悟:
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现在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都玩累了,咱们让他们“回家”吧。刚才老师接到电话,说有四个词语宝宝连自己的家都忘了,你们愿不愿意做警察叔叔,帮他们找到家呢?看谁的速度最快!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课文中带有以上词语的三个重点句。
3.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乌鸦找水过程中的心情。
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初读:谁找到了“口渴”的家?试着读一读。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
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初读:谁能找到“喝不着”的家?试着一读。
(2)理解: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了吗?(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心情怎么样呀?(体会乌鸦喝不到水的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3)说一说,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乌鸦此时此刻的心情。(比赛读,评点读)
(4)创设情境:如果是你,喝不到水会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乌鸦知难不退,不怕困难的精神)
灯片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初读:谁能找到“一个一个的”和 “渐渐”的家?试着读一读。
(2)实验演示: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大家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学生再读句子,找到一个一个的放)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瓶子和石子演示实验。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你能用“渐渐”说一个句子吗?
教师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等重点词语,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
(3)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4)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设计意图:识字与阅读的结合,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巩固了字词的识记效果,也巧妙地与课文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到处、喝不着、一个一个地、渐渐),通过朗读、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遇难不让、聪明能干、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13 乌鸦喝水
乌鸦到处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
说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资源,让孩子们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在这样“有谜语、有动画片、有音乐…”的一个整合的课堂中上课,学生应该是一种享受,这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限制,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在这样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正是素质教育下的新课堂的体现。
乌鸦喝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自己运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认读生字。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既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运用实验等直观教学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奥妙,避免了抽象烦琐的讲解。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这两个字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借助拼音进行生字学习,并在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画上圈。课中生字教学我设计如下:
1、师问:课文中哪些生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师相机点击课件,相应的生字变为红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调皮地从儿歌中的字跳下排成两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互相纠音、互助学习。
3、老师请一名小老师指着字娃娃带领全班再读生字,小老师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学生也学得认真。
4、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好又快,检查字音并纠正。如生字“渴、喝”给学生编成顺口溜:“一个人被困在屋子里,一天(日)连三滴水都喝不到。(这是渴),后来,一个人送了一杯水(这就是喝)”
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训练。枯燥的'生字变为学生游戏的伙伴。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个要求,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高万同老师在《谈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应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当一个有口无心的假读书郎。多媒体在自主探究中发挥着优势。我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课件。我首先以第1 自然段为引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鸦喝不到水”这一情况,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的着急心情,然后就让他们围绕课题,大胆猜想事情的最后结果,从而找出矛盾焦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好课文。一个巧妙的追问:“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思想。
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描绘课文语言所描写的 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再创造”。同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谜语导课:
我认为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这一课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1)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 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分层识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还有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来解决生字。
(2)反馈巩固:
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 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
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3、初读课文:
(1)读课文时,抽四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2)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读文感悟:
(1)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让学生互相交流。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想一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 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焦急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句。
通过学生的听说演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并为指导课本剧表演埋下伏笔。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 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
(4)实物演示,突破难点:
通过实验,演示乌鸦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让学生观察(一个一个,渐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实验,化静为动,突 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另外,一个巧妙的追问,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课改理念。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5、指导朗读: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来加上动作来演一演等巩固朗读。
乌鸦喝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乌鸦喝水》这个题材原本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孩子们对这个故事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因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强,故事又源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又有利于幼儿的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几方面的结合让我觉得选择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比较有意义。同时《纲要》中还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活动中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取向。
具体目标体现为:
(1)喜欢实践探索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乌鸦想办法,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之间的关系。
(2)引发扩散性思维,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萌发乐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探索如何让水位升高以及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运用猜测、讲述、动手操作、分类、记录等方法,让幼儿在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等自主、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突破来重难点。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1)材料准备:小石子,废旧报纸,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时贴标记若干。每位幼儿多个装有相同多水的 瓶子(贴上黄色胶带),乌鸦图片,记录纸、笔。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常见的豆子(黄豆、云豆、蚕豆等)。
(3)教具准备:小乌鸦喝水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既要充分体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也要体现幼儿个体的主动性,还要体现各领域的综合性,为此我采用了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幼儿通过活动共同学习与成长。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情景创设法:运用动画片的故事形象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将幼儿自然地引入到活动中来,并以此来极大地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2、 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幼儿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操作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3、 观察指导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幼儿讲述的部分,也有幼儿的操作实践,还有幼儿通过数数进行记录的形式体现,整个过程以科学活动为主线,同时整合了语言、数学等其他领域的活动内容,实现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教育观念,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幼儿具体学法有:
1、尝试活动法:它是建构幼儿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活动有几次尝试,第一次是对“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这个话题的探究,幼儿边做标记边运用老师为其准备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废旧报纸,棉花,玻璃球等材料进行操作实践,尝试使瓶子里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会发现棉花,报纸扔瓶子后,水反而会变少,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水都会涨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让小乌鸦能快速喝到水?”为关键点进行尝试,让幼儿在操作、数数、记录中发现豆子的大小与水位升高快慢之间的关系。
2、多通道参与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玩玩、做做、试试、想一想等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体验交流法:苏霍姆林曾说过“幼儿的智慧是从指尖流出来的”。在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择材料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同时注重幼儿个体与小组之间,个体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体现生生互动、师幼互动。
四、说活动流程
在活动中我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活动流程为:导入课题(以课件引出)→猜测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述操作结果(完整看课件)→第二次操作(探索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师进行活动小结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呀,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看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
2、欣赏动画片第一段后,提问:
(1)刚才动画片里有谁?
(2)这只乌鸦口渴了,它在天空飞呀飞,发现了什么?
(3)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它想个好办法吧。
二、幼儿猜测并讲述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讲讲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
我们小朋友积极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这些办法到底能不能帮助小乌鸦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去试一试,看看怎样才能使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
2、提出探索要求:
①请每个小朋友先观察瓶子里的水位标记在哪里,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时贴做一个标记,看看瓶子里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②请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时候注意安全。
四、师生共同小结:你用了什么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1、小结:当我们把一个个小石子、小玻璃球放进玻璃瓶里的时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抢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挤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可是当我们把棉花、报纸放进瓶里的时候,棉花、报纸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报纸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钻到它们的身体里一起做游戏。水面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乌鸦还是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刚才呀,小朋友帮乌鸦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但我们小朋友都积极动脑筋,并大胆进行了尝试,你们都是最棒的。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片里的小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教师播放动画,并完整欣赏。
五、第二次操作(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又飞来了很多的乌鸦,它们飞得又累又渴,真想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们怎样能让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儿讨论、讲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组织幼儿玩投豆子的游戏。
(1)先请幼儿说说豆子的名称,再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些豆子,它们能让瓶子里的水升高吗?谁会让水升得更快一点呢?瓶子上有一个黄色标记,是小乌鸦能喝到水的记号,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两种豆子,分别放入两个瓶中,一边放,一边数,两种豆子各放多少颗才能让乌鸦喝到水呢?
提醒幼儿边放豆子边数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实验出现了两种结果,引出下一个游戏——豆子比赛:蚕豆和云豆比赛,看看到底哪种豆子能最先让小乌鸦喝到水?
游戏规则:一组投蚕豆,一组投云豆,每组每次投一个豆。两组同时投豆子,当有一种豆子达到水位线时,游戏结束。孩子们发现蚕豆能让小乌鸦最先喝到水。
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投了同样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让小乌鸦喝到水,而有的却没能让小乌鸦先喝到水呢?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
老师进行简单小结:原来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乌鸦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六、活动总结
我们帮助那么多小乌鸦喝到了水,你觉得快乐吗?对,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以后当我们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好办法来解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动脑,热心地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幼儿园大班主题说课稿:万里长城
一、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 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 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孩子们也基本熟知。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因此,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由万里长城的学习,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
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情感的激发较难,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
为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
三、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四、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乌鸦喝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九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
2、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生
一年级上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二)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三)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四) 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三)解疑读文感悟,(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乌”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首先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考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准备字谜,如:乌鸦的”乌”和”鸟”字的区别,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乌”和“鸟”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乌少一点,鸟多一点。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写字是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写“么、什、升、只“四个字,要先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想怎么记?再引导观察要把字写得漂亮哪些笔画很关键?特别指出“升”字横要长,撇要平,,“只”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读文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出示课件:乌鸦找水的动画)先可让学生欣赏,再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接着出示课件:喝不到水)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课件出示:怎么办?)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4、孩子们帮乌鸦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的动画。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为乌鸦感到高兴,相机出示字幕,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乌鸦的聪明,为它高兴。
(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会想办法,引导孩子也来想想另外的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再和同学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即回应的学生开始为乌鸦想的办法,同是地让孩子主动去探究,去思考什么样的办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须要善于观察,思考。
七、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孩子感受到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
乌鸦喝水
到处找水 喝不着水
(着急)
喝到水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要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观察,课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
乌鸦喝水说课稿7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为了教好这篇课文,达到教学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清实质,教给方法,培养才能。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课堂教学
(1)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理解生字词;
(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前后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想办法终于喝到水;
(4)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喝水为线索,在学习课文时,从图来说,既要能看懂每幅图,又要能比较每幅图的不同点,从文来说,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达到上述要求的过程中,要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言字的能力,在培养这两种能力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运用视听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引导方法。力求做到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好动,好胜,个性还充满天真与活泼。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一表现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观,教给学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观、优化组合,寓学于乐
低年级学生智力发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较强,但幼稚好动,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快乐因素,精选媒体,系统设计,集德育、智育、美育、快乐教学于一炉。优化组合,融为一体,使之具有明显的综合,又体现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
下面说说几种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
(1)游戏。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爱的游戏------猜谜语,把乌鸦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运用儿童语言编成谜语,唤起乌鸦在学生大脑中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因为学生对乌鸦比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来,因此大大的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较自然的引出课题。
(2)挂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对乌鸦当时口渴到处找水喝的感性认识,我选用了挂图作为看图材料,这样让学生感到形象、具体、新颖、有趣,为进一步学文做好铺垫,通过挂图让学生找到图文间的巧妙联系。
(3)演示。在讲解课文时,当讲到乌鸦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中的 “渐渐",我拿出一个小瓶子并装上半瓶水,再一颗一颗的放石子,让学生理解水渐渐升高,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4)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5)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6)板画
在设计板书时,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学生受到启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板画,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的,全程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让快乐因素穿插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个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玩一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乌鸦喝水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1、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2、本文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播放了一段乌鸦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动画,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体会到乌鸦的艰难处境,从而完成一种角色的转换,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能以第一人称的态度来学习课文,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在乌鸦找到水的画面中有意添加几块小石子,给学生一些暗示,也给学生的联想作一铺垫。
3、本课设计的第二个实验点是如何充分挖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影、音结合优势及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瓶子的形状、装水的多少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会有一个难点,加入小石子后为什么乌鸦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动画,相信学生看了动画以后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乌鸦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学生在背诵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把乌鸦找石子喝到水的动画再重放一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条理的梳理,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4、在教学生字的时候,通过对课文中句子的讲解而渗透句不离词,词不离字,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生字。
5、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讲授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
⑴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⑵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许多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读文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
“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
想办法——放石子
水升高------喝着水
乌鸦喝水口渴看见办法终于叼起渐渐
乌鸦喝水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我准备设计了一课时完成教学。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首先在识字上要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其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渐渐"说句子。最后要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因此将认识,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说句子放在了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同时还通过动画,音乐整合课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快乐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Ip资源设计了教学过程:
谜语激趣引入
首先我利用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引入课文,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通过和乌鸦交朋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初步感知内容
小学生对动画片非常酷爱,因此,接着让学生看Ip资源《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在这样一个环节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观看,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简单的语言说说通过观看,知道了些什么。这样一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学习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然后通过小老师教读,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的方式,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最后巧妙地运用Ip资源中"乌鸦捡石子"的动画进行词语巩固。
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把课文通顺,流利的朗读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那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也就可以在读中感悟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这个过程"着急,高兴"的心情,并理解重点词语"渐渐",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我找到了一个透明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子,通过现场实验,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词语,并能用"渐渐"一词说一些句子。课文学完后,利用很短的时间利用Ip资源教学生唱《乌鸦喝水》的歌曲,由于歌词和课文内容一样,学生在唱起来很容易,同时也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
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运用"要是当时乌鸦身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乌鸦吗"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让人赞叹的办法。这时,又用"有一只聪明的乌鸦也想到了办法,你想知道吗"这样的过渡,让学生观看了Ip资源中乌鸦用其他办法喝水的动画短片。这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书写指导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基础要求,因此,指导过程较轻松。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交流过程,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然后我再范写一个较难的字,让学生模仿。这样,有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效果
在我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Ip资源,让在边远农村的孩子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在这样"有谜语,有动画片,有音乐…"的一个整合的课堂中上课,学生应该是一种享受,这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限制,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在这样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正是素质教育下的新课堂的体现。
乌鸦喝水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瓶里的水又太少,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我准备设计了二课时完成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一课时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3、体会“到处”是什么意思,明白乌鸦找水找得有多辛苦;4、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那种精神。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上,难点是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学习乌鸦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方面都较上学期有所提高,但是识字、写字还是低段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落实好识字、写字,才能为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学乌鸦找水时的辛苦,以及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乌鸦很渴却又找不到水时的那种焦急的心情。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乌鸦喝水的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动脑、运手、动口,全面、全程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看图导入
先让学生欣赏三幅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连起来讲了一个故事,通过提问“想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引出本课的课题:乌鸦喝水。直接开门见山,其实学生在家里已经预习过了课文,所以完全能讲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乌鸦喝水,这样就很直接地引出了课题,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开始真正进入了课堂,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引出课题后开始指导学生区分“乌”和“鸟“两个字,对“乌”字再巩固一下,紧接着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一说每幅图上的乌鸦正在干什么”,由于学生预习过了课文,而且是看着图来讲,所以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讲得很到位,既是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又为后面引入到正文打下了基础,到第三幅图学生说乌鸦喝到水了,我马上就接“那乌鸦到底是怎么喝到水的呀,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就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
2、学习生字
揭示课题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识字的教学,我们知道,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识字又恰巧是最枯燥的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我特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变更不同的方式出示生字,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也有一对一对的,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死板老套的教法,鼓励学生多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自己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当小老师读、同桌互读等等,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而且在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识字本领也越来越好,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都是一步步来的,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边读边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特别是一些相似的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再总结识记方法,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交流过程,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我发现学生会记得更牢,最后通过过渡语“调皮的生字宝宝没有把大家打倒,那吴老师要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那么准确、流利的朗读就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想想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了乌鸦从开始的口渴难受到最后想出办法时的高兴,从中又体会到了找到水的快乐和喝不到水的难过,虽然是短短的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已经让学生领悟到了乌鸦喝水这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小乌鸦的机灵聪明和爱动脑筋,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
4、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利用“乌鸦会找到哪些地方呢?”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例举了各种地方,从而理解了“到处”这个词的意思,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不容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充当小乌鸦这个角色,感受小乌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说一说,做一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乌鸦喝水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童年,一起走进人教课标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乌鸦喝水》。本课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利用一台DVD和一台电视机,使用远程教育的模式一进行教学。本单元主题思想是让孩子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语言简洁,生动有趣,展现了小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在突出本单元的主题上极具代表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同时还要“让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根据此要求,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2、能力目标:通过孩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孩子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根据低年级儿童语言和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特点。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区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也是难点。
教法设计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在教法设计方面,我将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凭借媒体资源,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理解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对生动的情景、有趣的游戏和色彩丰富的画面最感兴趣。远程教育网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凭借远教资源的巨大优势,根据教学需要将远教网上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资源下载,进行选择和整合,刻制成光盘。教学时将充分运用远教资源丰富的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激发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将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采用以读代讲、品读感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让琅琅的读书声溢满课堂。
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学生的学法指导方面,这节课我将引导孩子们用自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本课的导入我将充分运用远教资源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形象直观的乌鸦图片引出,炎炎的夏日里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的动画,提问:我们的新朋友遇到了什么麻烦了?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把孩子们带到乌鸦的身旁,然后水到渠成地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乌鸦喝水》吧!
抓住了孩子对动画感兴趣的心理,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拉近了孩子与乌鸦的距离,激发了阅读兴趣,调动了孩子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本环节我先播放范读引导孩子质疑,然后自己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梳理问题。
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自学,凭借媒体资源突破识字难关。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将引导孩子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同伴互助自学生字,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的游戏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将用远教网上的衔石子游戏来考查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这样以游戏巩固认字,积累了语言,强化了记忆。所达到的识字效果是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不能比拟的。
在比较“喝”和“渴”字时,我将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异同,启发从不同的偏旁部首去区分,孩子们就可能编出: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本环节我将引导孩子们通过品读感悟全文,体验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借助远教资源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将引导孩子朗读第一段,在读中感悟,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此时,结合动画演示,生动有趣的动画过程一定会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发现到“瓶子水不多瓶口小”。然后,以读代讲,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入情入境,激发孩子体验乌鸦喝不着水焦急难耐的心情。
通过对课文的初读孩子们对乌鸦的办法已有了初步了解,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孩子从“想出办法”的`“想”字入手,让同伴合作探究:现在口干舌燥的乌鸦会想到些什么办法呢?孩子们可能会想到推倒瓶子、装石子、砸破瓶子等办法。孩子对生动有趣的动画尤感兴趣,然后播放动画,展示乌鸦想到的办法。生动的演示,有趣的声音会让孩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到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凭借远教资源的优势,直观形象的展示,将平面的文字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思维,让孩子懂得乌鸦是动脑筋才想出了办法,轻松突破了重难点。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朗读2、3段,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读中感悟乌鸦心情由焦急到高兴的变化。
四、课本剧表演
刚才,学生通过动画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课文,在创设的情景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现在在《乌鸦喝水》的乐曲声中,释放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在欢乐、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累知识,树立自信!
五、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吧!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习的终点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懂得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启发想象
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极易引起孩子们的遐想。看到文中乌鸦的办法,也会引发孩子们积极地思考: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又会怎么办呢?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生活开放,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我们应该不断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这时孩子们有可能会想到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加泥土、到小河边喝水、吃果子解渴等方法。
结合孩子的想象,我将播放乌鸦用吸管喝到水的动画,让孩子再次感悟到乌鸦的聪明机灵。
七、拓展延伸
读一读有关动脑筋想办法的故事。
远程教育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形象直观、趣味十足的课程资源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凭借远教资源辅助教学,更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课堂上,我们感觉引导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更有趣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段更新,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农村的孩子将会迎来灿烂和辉煌的明天!
乌鸦喝水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体悟乌鸦喝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乌鸦喝水说课稿
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准备:瓶子、小石子、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朗读课文
1、大家先来猜个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2、对,谜底就是乌鸦。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个学生读,给其他学生提出要求:比比谁听得最仔细)
3、老师要考考你们:瞧,昨天的生字宝宝正向你们走来了。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本课的多音字及叠声词、轻声音节。如“喝不着、渐渐、小石子、一个一个地”等。
4、师生湖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师只读词语但不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口型猜一猜,大声读一读)
二、朗读感悟,引导理解
1、出示幻灯片一: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乌鸦的什么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在学生理解“口渴”“到处”的基础上,借机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又饥又渴、又累又乏”等。)
(3)朗读表演: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谁愿意上台表演读?乌鸦喝水说课稿
2、大家都有过口渴的感受吧?(口渴了真难受!)乌鸦虽然找到了水,可是却喝不着水。
(1)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呀?你能找出这个句子画下来吗?快试试。(指名读句)
理解:你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乌鸦遇上麻烦──瓶口小、水不多)
(板书:遇到困难)
(2)出示幻灯片二: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3)这是乌鸦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乌鸦的感情。(乌鸦心情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
你很难过地读一读吧!
你很失望地读一读吧!
你很苦恼地读一读吧!(指导学生朗读)
3、我们都体会到了乌鸦着急的心情。可是光着急不能解决问题呀!那么应该──(板书:想办法)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吗?大家读读课文。
(1)出示幻灯片三: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学生自悟。(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及感情、表情、动作手势等方面理解)
(3)指导朗读:
①模仿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鼓励模仿)
②挑战读:还有谁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朗读)
(4)理解体会:重点理解词语“一个一个”、“渐渐”。从读中体会到什么?(乌鸦聪明、智慧;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
4、演示:谁能把乌鸦喝水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出示瓶子和小石子)
(1)发现:同学们在演示中发现了什么?(理解“渐渐”并运用“渐渐”一词说话)
( )渐渐( )。
5、赞美: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教师扮演乌鸦在课堂上飞舞,学生以赞美的语气与乌鸦交谈)
乌鸦,我想对你说:“( )”。
(设计意图:朗读指导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老师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学生想说、愿说、想读的愿望,引导联系自身体验进行说句子扩展练习,从而达到开发语文课堂资源,积累词语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儿歌:同学们,老师学了这个故事以后,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只乌鸦,我还为它写了首歌呢!(教师出示儿歌,学生拍手朗诵)
乌鸦乌鸦本事大,
肯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一个石子放,
困难再大也不怕。
2、思维拓展:同学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那该怎么办呢?启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乌鸦喝水说课稿13
一、学情分析
孩子们天生都愿意亲近水,喜欢水,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玩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由和快乐,情绪变得放松而愉快。通过主题《有趣的水》的学习,孩子们对水的认识不再是一些感性的经验,而是更多的关注水的性质、水的用途等多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对水的探索,我发现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深入的分析后,又把对水的关注转移到水和周围的事物的关系上。许多幼儿除了玩水之外,还借助石头、水管、水桶等辅助物与工具,进一步探索水的特性。此外,幼儿还开始运用小实验的这种方式进行观察、发现和探究,以获取经验。
二、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无意的科学小实验,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我们给幼儿讲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请孩子回家做这个实验。第二天,有个孩子告诉我,他做了实验,结果水没有到瓶口,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为了验证他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另外我还发现乌鸦是否能喝到水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为此,我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孩子自己发现的现象,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学习活动--乌鸦喝水。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两个:
1、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实验,了解水位升高与实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间的.关系。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乌鸦喝水》故事,引出话题,让幼儿了解将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乌鸦就能喝到水。并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乌鸦的办法确实能行。第二环节,先出示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中,石头一样,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张图片中,水一样多,石头数量一样,但大小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出图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猜想如果乌鸦把石头放入上面的四个杯子中,这四个杯子里的水乌鸦都能喝到吗?然后让幼儿分组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后,每组派一名幼儿根据实验记录讲述他们的实验结果。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实物放入水中都能使水面上升。
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本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儿童主动积极的参与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实验,了解水位升高与实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1、事先听过故事《乌鸦喝水》。
2、每组一张记录表和两个托盘。一个托盘中放有两堆相同的石头,两杯水(其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另一个托盘中放有两杯一样多的水,两堆大小不同数量相同的石头。
3、水桶,砖块,石头,硬币,剪刀,塑料玩具,木块,泡沫球,橡皮球等。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谈话引出
提问: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最后是怎么喝到水的呢?
为什么把石头放入瓶子中乌鸦就能喝到水呢?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操作:提供一个有水的杯子,请一名幼儿将石头放入杯中,观察是否真的能否喝到水。
小结:原来在把石头放入杯子中,石头占据了水的地方,使水面上升到瓶口,乌鸦就顺利喝到水了。
提问:那是不是有水的杯子里放入石头乌鸦都能喝到水呢?
(二)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1、ppt出示图片,请幼儿猜猜图片中瓶子里的水都能喝到吗?(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中,石头一样,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张图片中,水一样多,石头数量一样,但大小不一样)
(1)出示图片1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张图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图片上两边的石头是一样的,但是杯子里的水不一样多,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出示图片2
提问:小朋友们再找一找这张图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图片上两杯水是一样多,但是石头不一样,一边石头大,一边石头小。
提问:如果乌鸦把石头放入上面的四个杯子中,这四个杯子里的水乌鸦都能喝到吗?
2、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提出要求:先小组讨论,选出一个小朋友做实验,一个小朋友观察,另外一个小朋友做记录。一个托盘里的瓶子是一组实验,做完一组实验并记录好之后再做另一组实验。另外做第二组实验时还需要记录下投放石头的数量。
操作:给每组幼儿提供一张记录纸和两组实验的水和石头,幼儿操作时教师在一旁给以指导和提醒。
3、请每组派一名幼儿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讲述实验的结果。
提问:你们通过实验发现什么了?请你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吧。
小结:通过第一组实验我们发现,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子放的再多也没有用。通过第二组实验我们发现瓶子里放大石子,小乌鸦喝到水了。因为大石头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满上来了。而小石头小,占的地方少,水没有办法满上来。
(三)游戏:哪些材料能帮助水溢出来?
材料:装有水的水桶,大小石头,硬币,泡沫球,木块,塑料玩具等
内容:运用乌鸦喝水的原理,通过投放各种材料,使水桶中的水溢出来。让水先溢出来的小组为胜。
提问:有哪些材料投放进去能帮助水溢出来?
放哪些材料能让水更快的溢出来?
乌鸦喝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
免费 下载
免费 下载 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
五、教学特色。
1、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2、关注个性,触发情感
3、自主探究,不断创新
乌鸦喝水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2、活动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重点)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系。(难点)
(3)学习两人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空间方面:教室四周放置操作的桌子。
(2)物质方面:
1、教具: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一瓶,两只标有红、绿标志线的瓶子(绿标志线瓶子里的水多些,红标志瓶子里的水少些)
学具:每组4只瓶子(两两一组,分别装有不通水量,贴不同颜色的标签),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绿豆、黄豆等,小勺、漏斗若干。
2、每组一块小抹布。
3、展示台。
4、fLAsH课件
5、乌鸦喝水的故事经验。
全方面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幼儿如何合作操作,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初次接触有点无所适从。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3、直观法:要向幼儿解释清水量的多少还与加入的物质的大小有关,这光光依靠幼儿操作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幼儿了解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系。多媒体课件的加入使活动所要讲述的科学道理清晰明了,从而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量多的瓶子加入石子后石子能把水挤上来,乌鸦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加入沙子后,沙子能把石头空隙中的水给挤出来。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活动流程:
经验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小结活动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能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接着演示课件:有绿色标记的瓶子(水多的瓶子)。让幼儿看清原来的.水位高度。
下面我们要往瓶子里加石子了(放映课件:往水多的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到哪里了?(升上来了)为什么加入石子后水就升到上面去了呢?”
小结:石头的位置上本来是水,石子放下去后把水挤呀挤,把水的位置占掉了,水没地方躲,只能往上升,一直升到瓶口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给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加入石子水升高这个现象中班小朋友都知道,但其中的原因孩子较难理解、说清。为了让孩子让幼儿清晰地理解这一实验现象,此环节中,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将活动动态的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并加以解说在水中加入石头等沉下去的物体后石头将水的位置占掉,水没地方躲,只能升高。有了多媒体的加入,让现象更加清晰直观。)
为什么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呢?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石子后都能喝到水呢?老师这里有两瓶水量不同的水(出示不同水量的瓶子),小朋友猜猜看,将石子投入这两瓶水中后乌鸦都能喝到水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谁猜得对。
(这里的两个瓶子,一瓶水量多些,一瓶水量少些,水量少的瓶子加入石子后水是不能升到瓶口的。)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我向幼儿介绍了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来学学乌鸦喝水的过程,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中班孩子如何合作操作呢?我告诉孩子可以一个小朋友扶住瓶子,另一个小朋友轻轻地往瓶子里加石子。如果加入石子后水满到瓶口,说明乌鸦能喝到水;如果石子已经加到不能再加了,但水还没有到瓶口,说明乌鸦喝不到水。这里告诉幼儿,在水少的瓶子石子要加到不能加为止,使活动的结果更缜密。
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我先请一位幼儿上台跟我一同合作操作。加入少量的石子。再让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然后,探讨实验结果。“往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是不是两瓶水都能喝到?谁能把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说出来?”(水量多的瓶子加入石子后乌鸦能喝到水)
师:过渡:水少的瓶子我们也加入石子为什么乌鸦却不能喝到水呢?
【出示多媒体课件2:】我们在水少的瓶子里加石子后水升高了吗?(升高了)
现在瓶子里能不能放石子了?(不能)
那小朋友能不能想想办法,使水再往上升上来?
(这一环节我也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的加入使水量少的瓶子加入石子后水量的变化显得更为直观,而且通过多媒体我们不难发现,在石子与石子中间有很大的空隙。)
接着我用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幼儿:“小朋友看石子和石子之间还有没有水没有被挤上来?能不能把下面的这些水也挤得跑到上面来?”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更加集中,回答更加有效。
(三)用沙子、大米、赤豆、绿豆进行实验操作
然后再用沙子等放入乌鸦没喝到水的瓶子里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时也提出要求:仍旧是两人合作操作,一位幼儿扶住瓶和漏斗,另一位幼儿往瓶子里灌沙子,变灌边盖上盖子摇一摇。
在交流此次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仍旧运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原来石子的个头大,它们挤在一起,可还是有空的地方,水就可以躲在这个空隙里;而沙子、红豆、绿豆等它们的个头小,他们紧紧的抱在一起,能把空隙中的水给挤出来,所以加入了沙子、绿豆、红豆这些小东西,乌鸦也能喝到水了。”有了清晰直观的画面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四)小结
我通过回忆实验过程进行小结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瓶子里的水多的话,加入石子后,石子能把水挤上来,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但如果加入石子后,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可以加一些细小的东西,能把石头缝隙中的水挤出来。”
同时提出延伸问题:“如果水在少一点的话乌鸦还能喝到水吗?有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试试看。”
【乌鸦喝水说课稿】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的说课稿12-18
《乌鸦喝水》说课稿08-03
乌鸦喝水说课稿07-11
乌鸦喝水说课稿15篇01-15
《乌鸦喝水》说课稿15篇12-02
《乌鸦喝水》说课稿(15篇)12-02
乌鸦喝水作文01-25
乌鸦喝水的作文02-07
乌鸦喝水作文07-08
【推荐】乌鸦喝水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