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 生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 生命》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命生命》。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还创办伊甸残障基金,为残障朋友服务。杏林子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也伴随着她顽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本文通过列举“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种生命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本文,让学生自己通过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从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基于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动弹、震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明白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道理,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生命教育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话题,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本文的特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来学习本篇文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通过《生命生命》这个题目,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2、同桌互读,互相欣赏评价。
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读,想一想作者列举了那几个生命现象。先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三、研读课文,深刻感悟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三个事例,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交流讨论,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情感。
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默读,批注。重点关注自己理解得比较深刻的句段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自己读不太懂的地方。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生命的顽强之美、勇气之美、不屈之美、向上之美、短暂之美、可爱可怜之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下面以三个句子的学习加以说明。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教师点拨: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跃动”和“煽动、鼓动”有什么不同?体会“只要……就……”,“一伸手、稍一用力”……表达的感情色彩。最后学生朗读,读出生命顽强之美。其他学生点评、再读,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教师点拨: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相机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意。理解文意之后进行情感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多次评议,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出示名人名言予以辅助。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教师在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时,可相机点拨:飞蛾扑火,是因为它强烈地热爱灯下那一点点璀璨的光辉,——这是多么可敬的勇气之美!砖缝中的香瓜苗虽然只活了几天,可是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豁达境界。因此,要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
四、感悟朗读,总结升华
学生在理解中,由于受阅历的局限,可能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杏林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人类作出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朋友在她死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有一日/当我离去/且让我化做泥中芬芳/等候明春/作为第一朵出土的雏菊…………
至此,对于杏林子,对于这篇课文,对于生命的价值,学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
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对生命的感悟,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外延伸(1)出示杏林子的经典格言供学生欣赏: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是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蝶。每一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奇迹的奥秘。”(2)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敬畏生命》《我很重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
通过这个简洁的板书,既能够比较清晰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文章的主旨,有助于他们整体理解课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生命 生命》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生命 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六、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七、教学准备
1、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以《命运交响曲》这一主旋律烘托氛围,创设情境。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二)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课前做好较充分准备。搜集与生命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语和评价语。
2、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二、学法
1、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
2、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升华文本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说说听到这段音乐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有关生命的名言。
3、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说出名言的同学。
4、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
5、导入新课: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出现?(总结学生的发言,以设问的形式自然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接轨,完美“合拍”,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本环节以说名言换取杏林子生平事迹的纸条,既为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做好了准备,又了解到作者的相关情况,铺就了本文的情感基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热”。]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顽强
1、通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2、交流讨论思考的问题,用三句话概括三个事例,再请学生把语言浓缩成3个小标题(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3、精读课文2—4自然段,选出感触最深的事例,进行品读。
4、学生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
5、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6、组织学生交流反馈,随机点拨。(幻灯片出示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教师的引导语反复读课题,在读中对生命有所感悟。)
句子1:但他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在想什么?(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2)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反复读,读好那三个感叹句。)
(3)在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后,再问学生: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4)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读课题。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 在学生体会到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后,指导学生朗读。
(3) 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4)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读课题。
四、体验反思,升华生命内涵
1、提问: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示学生使用这种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总结概括,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
五、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
(四)说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生命 生命》说课稿3
一、教材解读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发问: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飞蛾绝境求生、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表现出作者杏林子对生命真谛的思考、探究与领悟,最后一节道出心声。向读者传递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浅湿,实则含义深刻;看似并列,实则层层递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策略
“生命是什么”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设计教学流程时,我紧扣文路,设计教路,铺垫学路,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组大自然生机盎然的图片,然后引用杏林子的话导入新课: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季节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看到与普通生命绝然不同的画面,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呢?并自然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品词析句,感受生命的跃动
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于想从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飞蛾求生的这个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跃动,让学生划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点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句中飞蛾求生欲望之强烈,显而易见,学生在“挣扎”、“极力鼓动”这些重点词语的朗读中,能想象出飞蛾为了一线生机使出所有力量,这时,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飞蛾是在什么情况下挣扎求生的?通过品悟,学生明白飞蛾此时身处绝境,毫无生还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烈,让它奋力拼搏,飞蛾绝境求生给学生震撼与启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跃动,为小飞蛾弱小生命在这逆境中挣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时,学生便像飞蛾一样带着强烈求生欲望,呼喊出了“生命,生命”。
(三)联系生活,欣赏生命的顽强
如果说,飞蛾的跃动是“求生存”,那么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则更多的是“谋发展”,这个故事中给学生的启迪应比绝境中求生的飞蛾更加深刻,为让学生欣赏到生命的顽强,更为深入的领悟生命,我引导学生回忆吃瓜子的经历,体验瓜子壳的坚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联系科学知识让学生联想植物生长的条件,这时老师结合句子:“它可以冲破坚硬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进行探究“小瓜苗拼命冲出外壳,冒出地面,也许只能活几天,你认为这样值得吗?”
此刻,我补充“黄山松”、“塔顶树”、“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图片,学生联系了生活场景,领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这时老师再亲切与学生对话交流:“同学们,你现在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呢?”带着对生命执着追求,学生再读课题时,香瓜子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是深入到内心深处。
(四)亲身体验,领悟生命的责任
飞蛾、香瓜子这些小小的生灵用它们的顽强和努力证明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又应该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呢,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从飞蛾绝境求生存,香瓜子砖缝谋发展的故事领悟,转入亲身体验中。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后问:同学们你触摸到什么?有的说:摸到生命在跳动,有的说:感到生命力很强大,还有的说:拥有生命多幸福呀!
这时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去告诉别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然后我再联系文本,适时拓展:介绍杏林子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资料。当学生知晓一个有着如此热情,对生命充满追求的人,居然是一个日夜饱受病痛折磨的残疾人,对生命更加敬畏。此时,师生一起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深沉地齐读课题“生命,生命”。学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亲身体验中知道必须承担的责任。整个教学过程,就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五)叩问心灵,追求生命的价值
在学生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后,我把学生从文本引入生活,联想到自己,让学生说说自己该怎样对待生命,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身残志坚的人进行交流,然后画面出示:攀登艺术顶峰的聋哑姑娘——“千手观音”;身残志坚的现代保尔——张海迪;先人后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轮椅上的科学巨子——霍金;不惧暴力保卫圣火——金晶……从一曲曲生命赞歌中,我们再次回到了课始的那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文章题目重复出现“生命”“生命”含义又何在呢?然后让学生深深地叩问自己的心灵,我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谱写生命呢?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写话,畅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光彩有力。学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在今后的人生中,将辉映出夺目的光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有三个鲜明特征:
(1)阅读文本,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感悟。文本中的飞蛾绝境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不屈、倾听心跳的锵铿有力与学生心灵彼此交融,达到和谐统一。
(2)紧扣课题,逐层深入。生命含义丰富,意味深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复回荡,在逐步深入中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理性上的认识。
(3)联系生活,注重体验。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学生对深刻的生命话题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之中吸取到人生的营养。
《生命 生命》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专家、老师们,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这六个方面对《生命 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作介绍。
一、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的美好”。这篇课文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生命的话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沉甸甸的,他们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尚浅,要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比较难的。因而这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会有更多的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三个事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五、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以图片、动画以及声音的方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字、句子以及板书的课件显示,节约课堂时间,更简洁方便。
3.课外阅读资料,作者简介的有益补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广度,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实施。
六、教学实施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课刚开始,我就通过图片和视频给同学们展现了生命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在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一幅幅生机的动、植物的图画,以及鲜花盛开的片段,唤醒孩子们对身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事物的记忆和喜爱之情。接下来出示的是植物干枯、动物受伤、人类遭受战火的图片。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从视觉上冲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命不单单只有美好的一面,加深了体会。这一情景的创设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飞蛾求生、香瓜子破土、心跳声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以图片、动画以及声音再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让学生仿佛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加深了体验,由此为理解课文创设很好的学习的情景。
2.字词切入,朗读赏析。
课件直观而清晰地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标识出来,为了加深对生字的掌握,我把本课生字与其形近字对比出现,以不同颜色标识,非常清晰。
3.巧设板书,理解课文。飞蛾挣扎时鼓动双翅的动态,香瓜子冲破外壳的情景,心跳声给人的震撼,课文中的这些关键词语需要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这时适时地使用电脑板书,列出文章脉络,投出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清楚明了。
4.走近作者,加深感悟。
由于作者杏林子异于常人的痛苦经历,使她的文章中包含深深的个人思考,无论是飞蛾、香瓜子或心跳,在旁人看来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看来却是具有着独特的含义。它们是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和杏林子一样正处于挫折和险境当中,但这些小小的生灵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懈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适时向学生介绍杏林子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课件里出现的微笑着的、乐观亲切的杏林子却忍受着不同寻常的艰难的人生挫折。图文并茂的强烈对比使学生印象深刻。最后,Flash课件出示了杏林子残缺的双手,以及以滚动的方式出现杏林子一生的大量著作更让学生感到震撼,学生们为杏林子而感动着,是啊,只有如此坚强乐观的杏林子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生命故事。
5.浏览网页,拓展阅读。
教学结束前,我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网页,让学生浏览、阅读相关的拓展资料,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情趣。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生命 生命》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篇优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五、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为此准备了
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并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拨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挣扎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生命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香瓜子:砖缝冒苗
有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生命 生命》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八、作业设计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生命 生命》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 生命》。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在整个第五组“珍爱生命”专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悟出的生命的含义,结合这个学习主题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设计。
一、首先,我说说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3、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其次是教学的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二、有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教学过程了,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了四步:
第一步:课题的导入:
首先我以一个有关课题的问题开场,较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了本课的学习。
接下来通过听写词语的方式复习了本课重要词汇,并为板书做了准备
最后一个问题进行过渡,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第二步:课文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诵读法。个人读、齐读、指名读、默读、做动作读、看着视频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启发诱导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
3、自读自悟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问、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
4、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这是四年级上册大纲规定学生要求掌握的一 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这一方法将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认真朗读的过程中找出重点词语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6、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也是学习这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生前的事迹,就会被杏林子与病魔抗争的顽强意志,与生命共进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内心深处就会受到震撼,就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命的一个思考,升华了课文的情感。
7、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有一个特点,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的题目来进行教学,每学完一段内容的时候,都让学生回归到课文题目的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读出生命的可贵。 8.最后一个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由探讨杏林子是否兑现自己的承诺,到拓展像杏林子一样好好使用生命的人,再到我们小学生自己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最后抒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气呵成。
第三步,就是在课文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学生写下对生命的感悟,这样就很好地把听、说、读、写有利的结合起来了,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步,就是教学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集中概括,应具有指向性、条理性、精炼性,根据本课内容的实际需要,我采用了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来板书,“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握文章准确、精炼,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精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课文难度,最后总结板书,并画成一棵树,比较有新意,也有很好的寓意。
这就是我教学这篇课文《生命 生命》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生命 生命》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感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震撼、欲望、”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说学法:那么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根据《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采用: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我主要从这四个流程来说说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1、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2、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3、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4、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上课伊始,我板书“生命”二字,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绍杏林子是我国台湾的作家,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并把课题补充完整,让学生找到题目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读课题。这样设计,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同时放松情绪。
(二)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这节课中第二道流程的设计宗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采用了不同的品读方式来感悟这三种生命现象。
(1)联想品读感悟“生命的存在与重要”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这一话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此时,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视的。”
(2)词语品读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去触摸词语的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发掘词语的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发现、去体验。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让学生反复的读,然后问孩子们:“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扣动你的心弦,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孩子们有的抓住“冲破”,有的说是“不屈向上”,还有的说是“坚硬”,虽然他们抓住的词语不同,他们的朗读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从词语的品读中,从他们诗一般的`激情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体会到了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3)激情品读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或者说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号用语,比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等。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这转瞬即逝。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段的抓重点词语进行感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进课堂,结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听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时,惊讶了;看到那残疾的双手,那与身等高的著作时,沉默了!沉默中他们把震撼写在了脸上。他们想不到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这样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剧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呐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书诵读自然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动作变得轻轻的,我听到了刚才还有力的诵读突然间轻柔而又凝重了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悉心地体验文本,学生进一步地感悟到了严肃对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在品读感悟后我问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在短暂的沉思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充满诗情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课件出示)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写完诗后,在配乐声中和学生一起诵读。我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的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接着,我又回到了课题: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有的学生按课文内容加上问号和句号,有的按作者的感悟都加上感叹号……虽然最终没有标准答案,但孩子们在思索中又一次整体地领悟了文本,孩子对文本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环节,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引导他们步入神奇的生命林子。
五、说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一起去诗情追寻生命的林子吧。我的说课就到这儿,恳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生命 生命》说课稿9
一、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二、角色体现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更应当是参与者。
三、教材解读:(教师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过程。)
一位教育家说过:“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参”,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过滤与重组)。这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这个题目让人好奇,这重复之中一定饱含着特别的情,一定是思考后发现的惊喜,是欢呼,是赞叹,抒发的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生命多么宝贵,可生命是什么?谁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课文开头的设问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与思考。接着课文以“飞蛾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作者听自己的心跳”三个事例证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后展示了作者积极的生命态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2、学习与批判
通过反复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文中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态度,飞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极力鼓动双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小动物,小植物对生命是多么渴望,它们珍惜生命,不失去一丝机会,不放过一分一秒,极力去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比起它俩,人的生命是多么旺盛,多么强大,可没有像飞蛾,香瓜子那样珍惜,还要有自己对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么可惜,多么可悲呀!对于最有灵性的人,竟这样不视生命为幸运,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长,去展示。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么的不妥,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联想到现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说人不如飞蛾,不如香瓜子该不过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结尾宣扬积极的生命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总之,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与熏染,懂得怎样珍惜生命。
四、教学目标
有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写打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爱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当然,这些细节目标要注意体现“三维目标”,注重语感培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人格提升,这是教学永恒的目标。
五、课前准备
准备好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上和学生细细品味。
六、教学设计(六个环节)
(一)读懂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法体现: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学习。
1、导入: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因为我们拥有生命,你想知道什么是生命吗?下面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9课。
读书要求:
(1)先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问题设计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几件事讲的?用小标题概括。
(二)读出发现,读也思考,读出感受
目的地: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读书,自主学习,自由发现,体现个性化阅读,凋动学生的读书热情,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体会情感,获得感动。受到熏陶和感染。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法: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报所得,展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读,学生参与互评,激发学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为“飞蛾珍惜生命,极力求生而感动,为瓜子生命力顽强,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为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情境导入:你想从每个事例中发现它们的生命态度吗?让我们再去读书,看看谁最爱生命?谁不够热爱生命?一会把你的发现讲给同学,谈给老师,好吗?
(三)拓展升华,寻找珍惜生命的榜样
目的: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更加清楚地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情感导入:同学们,拥有生命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你知道怎样做才算珍惜生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从学习中,从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发现谁在珍惜生命,谁在糟蹋生命。
在学生说完自己的发现后,一定让学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样,并介绍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获得教育,得到启迪
目的:触及心灵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篇课文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好材料,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课程特点。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在读书中联想自己,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认为自我反思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苏堆姆霖斯基)
情境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赞颂了珍惜生命的榜样,帮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现在我们联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赞扬自己,说说自己珍惜生命的快乐;想不想帮助自己,让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远留给过去。
(五)积累语言背诵最后一段。
(六)作业:指导写记生字,背诵全文。
《生命 生命》说课稿10
尊敬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在整个第五组“珍爱生命”专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悟出的生命的含义,结合这个学习主题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设计。
一、首先,我说说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3、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其次是教学的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二、有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教学过程了,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了四步:
第一步:课题的导入:
首先我引用了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作为开场白,很快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自然而然的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然后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题目与以往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有什么特点?
最后让学生在初步朗读课文题目的基础上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课文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诵读法。个人读、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仅凭想象难以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比如:假如你就是这只被作者握在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也是这颗香瓜子,你也会这么做吗?等多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3、启发诱导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
4、自读自悟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问、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
5、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生命 生命》说课稿11
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
1.教材内容:
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
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
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流程统览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五、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在于奉献。
(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
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
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
(2)教师进一步点拨:
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
随即出示杏林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
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
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
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结束语: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为您服务
《生命 生命》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教师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抓住以下两点:
(1)三个事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内涵。由此引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认为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最准确生动而又精彩?说出你的理由。设计这些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品味、欣赏文章精彩内容的能力。
五、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
第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触摸生命的脉搏
深读感受命的含义
理解生命
倾听心跳
瓜苗生长
飞蛾求生
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八、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触摸生命.
1、歌手韩红的一首《天亮了》引入,学生静听。
2、老师真情讲述歌曲背后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
3、导入新课。
师:“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课本中的这组单元讲述的也是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生命生命》。
4、齐读课题。
[“生命”这一沉重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不能切身体会到其厚重和意义,用歌曲导入,感性体会,铺就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找轨,完美“合拍”。]
二、品析课文,体会生命顽强。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指名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用小标题归纳)
(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师:请你再次认真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体会,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说说什么打动了你?或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⑵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会怎么想?
⑶指导朗读,抓住“极力”、“鼓动”(与“张开”有什么不同?)、“挣扎”、“跃动”等词语以及三个“!”号重点体会,融入感情,读出“震撼”,进行评价。
⑷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⑸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弱小的生命都不轻言放弃,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
抓住“点睛”词语,转换角色,深切体会,震撼心灵: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⑵读写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A、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 ___
b、如果这是一杨树苗,未来的日子它会( )。
评价交流
⑶指导朗读。
⑷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
读写结合,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并联式的块状设计,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了可能,留足了空间。]
师: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 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一读)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也有一个生命力如同飞蛾,香瓜苗一样顽强的作者——杏林子,及其她对生命感悟的一段话(出示):“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奥运赛场上,刘翔跑完110米栏后的心跳意味着( )。
2、一位病人恢复了心跳,那意味着( )。
师;心跳对于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有相同的意义,那是你生命尚存的记号,
我们每个人有相同的心跳却没有相同的人生。
学生介绍查找到的杏林子资料。
师:请同学介绍杏林子的资料。(课前派送的有关杏林子生平的小纸条)
(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文集等等。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淡薄名利,富有爱心,她还组织成立了一个“残疾人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些信息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感动呢?再来读4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内心(二读)。
你觉得杏林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敬佩她吗?为什么?
师:杏林子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你对生命怎样看?
[这一对话环节的设计,两次读文,一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贴近作者,二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结合资料感悟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感悟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名人的生命格言
2、介绍部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魏青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麦莎”肆虐青岛的当天,河南小伙魏青刚3次跳入海中救下一名女青年。救完人后,魏青刚只是给当地边防派出所留下了“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这么一句话,就走了。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助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10几万元。
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着那些失学的儿童。
[由书本到书外,结合身边熟悉的人物体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牢记——(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畅谈: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抒写生命感言——请拿起笔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书签上写下你此刻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精彩。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充满着鲜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
(五)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六)延伸拓展
以“人生的启迪”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15.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活下去 价值无限
瓜苗生长的不屈——要坚强 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的震撼——负责任
《生命 生命》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生命 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9课课文。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热爱生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本文的作者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通过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二、说学生: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与同学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题深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说目标: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发育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句子的含义。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四、说教法: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消除与文本的距离感。在学习字词、质疑解疑、感情朗读等环节,教师要及时指导,并总结学法,反复强调。在理解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时,教师要精心设问,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中提炼问题,以少数几个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习,达到“求真、倡简、务实”的境界。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必要的练习拓展,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落在实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广阔的生活中去。
五、说学法: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与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问、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学生能提出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疑问。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要在多种形式的读的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品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体验等方式感受具体的形象,体会作者语言的精炼与平实。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介绍杏林子的名言和生平,引出课题。
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生格言,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学生交流识字解词方法。
2、再读课文,读通读顺语句。
3、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列出三个事例的小标题。
(三)品读词句,深情感悟:
文中作者几次提到自己感到震惊,是什么使她震惊呢?
(1)学生自读讨论后整理:是飞蛾那种强烈、鲜明的求生欲望让“我”震惊!
这是什么样的飞蛾?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它心里会想什么?
朗读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2)学生自读讨论后整理:是香瓜子极强的生命力让“我”震惊!
这是什么样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只活了几天”的香瓜子心里在想些什么?
朗读相关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3)介绍杏林子的身体状况,谈谈对“白白糟蹋”的理解。参阅背景资料,说说杏林子是怎样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她又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有感情朗读。
(四)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怎样回答课文开头提到的问题呢?借助板书,师生共同整理:
“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
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生命
是香瓜子破土而出的心愿;
生命
是沉稳有规律的心跳;
┅┅”
(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标点中,给题目加标点然后再深情地朗读。
(六)动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
(七)板书:
《生命 生命》说课稿14
一、分析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通过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与同学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题深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掌握“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大多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五、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六、说教学过程:
附《生命生命》的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共写了三个事例,谁来说说课文选了哪三个事例?
二、交流学习事例1
1、师: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2、师:你为什么感到震撼?
3、出示句子一: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生命 生命》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课文大意。
【本课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概括作者列举的三个例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悟生命的意义,懂得珍爱、尊重、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说说听到这段音乐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有关生命的名言。
3、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说出名言的同学。
4、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
5、导入新课: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出现?(总结学生的发言,以设问的形式自然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接轨,完美“合拍”,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本环节以说名言换取杏林子生平事迹的纸条,既为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做好了准备,又了解到作者的相关情况,铺就了本文的情感基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热”。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顽强
1、通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2、交流讨论思考的问题,用三句话概括三个事例,再请学生把语言浓缩成3个小标题(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3、精读课文24自然段,选出感触最深的事例,进行品读。
4、学生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
5、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6、组织学生交流反馈,随机点拨。(幻灯片出示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教师的引导语反复读课题,在读中对生命有所感悟。)句子1:但他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在想什么?(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2)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反复读,读好那三个感叹句。)
(3)在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后,再问学生: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4)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读课题。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塣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在学生体会到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后,指导学生朗读。
(3)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4)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读课题。
三、体验反思,升华生命内涵
1、提问: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示学生使用这种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总结概括,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
四、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生命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顽强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生命 生命》说课稿】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说课稿12-04
《生命 生命》说课稿11-05
生命生命说课稿11-05
《生命生命》说课稿01-14
生命生命说课稿15篇11-12
《生命 生命》说课稿15篇02-10
《生命的壮歌》说课稿11-14
《再塑生命》说课稿01-05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