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时间:2022-07-13 10:34: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该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感受我国山水之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本文是作者写给好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文章既描写了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名逐利之辈的藐视之情,蕴含了对好友的规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他们好奇心重,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在文言文的阅读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基于此,按照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三大维度的倡导,我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达到诵读成诵。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并将重点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文章写景部分,深入领会关键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理解作者避世退隐的理想,感受与好友的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精读文章精彩的写景部分,学会文章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则是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会作者退隐避世、寄情山水的理想。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无论是教还是学,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秉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育理念,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进行教学。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乐学”、“善学”。

  我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法

  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疏文意,解决文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体验感悟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山水之美,理解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之情,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祖国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祖国山水的美好。再播放富春江上的美景,以此引入课文,“历史变迁,那么一千多年前的富春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吴均一起游览富。春江之美吧”,导入本文,并解题“与”是“书”,朱元思是作者的好友,书是写信的意思。并借此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全班合作了解作者生平、课文写作背景,为后面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打下基础。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环节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示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

  接着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重点解决文章的生字词,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节奏。在学生朗读以后,播放朗读示范音,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之后,再次朗读课文,体验效果,教师鼓励学生,作必要的点评。

  其次,由于课前我已经让学生自疏文意,但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些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此时,我让学生前后桌合作讨论,解决疑难。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逐段翻译,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如“风烟俱净”的“净”不是干净,而是消散。乘此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教师对一些文言现象进行重点指导,如通假字反——返。古今异义词——评,词类活用——东西等。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足”。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上环节,并且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此环节占用时间不多。

  接着是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本文一共三个段落,首先我会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落大意(板书—第一段,总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并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让学生精读第二段,找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运用哪些方法?学生基本都能找到文章描写了水清流急的特点,对描写方法的归纳却不一定到位,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精读第三段,找出作者描写奇山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这里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前面对作者本人的了解,使学生体会作者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理解作者劝友归隐的用心。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专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上环节。

  拓展延伸

  新课标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环节我会将以前所学的《三峡》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请学生找出两篇文章共同点和不同点。《三峡》也是一篇写山水的散文,但其侧重于四季的水的特点,主要是为了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

  课堂小结与作业

  再次朗读课文,并对教学知识要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记忆。

  布置作业,设计了两道作业。一是必做,背诵课文。二是加入你是导游,你要向你的游客介绍宫寿江的景色,你会怎么介绍?第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以加强丰富积累,增强体验。第二个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一、字词积累反——返

  转——啭

  二.内容感知

  (一)富春江景色奇特秀丽

  (二)水“异”

  (三)山“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吴均自的《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

  教学难点是:目标3

  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

  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 导入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说,然后老师对重点常识再进行强调。

  其次是字词。老师题写,学生在下面默写,然后同位互相批改,对自己出错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再规范的写上两遍。

  第三,朗读课文。先指名朗读,让生作出评价,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讨论课下翻译课文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1、先是同位一对一讨论,再小组讨论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小组代表写在黑板上3、组内再次讨论写在黑板上的问题4、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适时点拨引导5、小组推荐代表逐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恰当的地方准备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谛。

  《五》课堂探究

  1、课堂探究(1)理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整理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古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行为出发点,所以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己整理,然后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自学成果,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文言词汇,解决了教学重点。

  2、课堂探究(2)品读课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1、先让学生在朗读中圈点勾画;2、小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3、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整理;4、生做点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播。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课堂检测

  重点字词释义;重点句子的翻译。

  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展示答案,生对照答案自己评分,出错较多的问题,老师讲解。

  《七》课堂小结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作者情感、文章写法、学后感受等方面来总结。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的板书我想这样设计:

  与朱元思书

  水异意境

  总(天下独绝) 分:(美 热爱自然 厌恶官场 山奇志趣)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我们初三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山水游记),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单元的主题为“学会读书”,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是要学生学会分析独立思考。教学本文,除让学生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背诵默写,更要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欣赏祖国山河之美,学会如何有层次的写景方法,学会描写景物。

  2、教材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本文语言优美,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作者的意旨。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教学难点: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法,点拨法。多媒体直观形象,印象深刻;分组教学是此次课改的教学模式,加上本课较短,理解难度不是很大,适宜合作探究,要适当指导探究方式方法;对难点问题教师适度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高。组长要指导组员如何看课文才能很好的很快的探究出较正确的结果来(哪些问题粗读,哪些问题细品;什么问题适宜看篇首,什么问题适宜读主体);展示交流、点评提高注意方法的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鉴于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七年级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因此,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然后导入: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那么究竟他描写了怎样一幅优美的景色呢?又表达了怎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呢?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掌握文章的结构框架及内容安排。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各组组员在组长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形成共识,以初步解决知识目标3。

  (三)再度课文,重点研讨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走近文本。各小组组织组员读第二段文字,进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多层次多角度写景的,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3的要求。通过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感悟,让学生明白: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使作者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洗涤,境界变得高尚;感觉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情趣得以表现,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至于对作者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探讨主要是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句式整齐,富有变化或骈散相间的语言特点。甚至两个句子赏析,一是感知语言的整齐美,二是感知语言的参差错落之美。

  (五)达标检测

  把本节学习的内容通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意图基本实现,但在小组探讨问题的方法指导上还不够;点化关键知识点时强调不很到位,少数同学还较模糊;教师调控课堂能力略显欠缺,气氛不热烈,个别学生没进入学习状态。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4

你们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 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

  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设计意图: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

  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八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好时机,在七年级已有的文言文知识上建构新的文言知识,继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湖心亭看雪》等优秀的写景文章。学生有鉴赏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喜好会出现明显差异,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关注到对于文言文没有感觉的学生。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美听、美读的朗读教学法。

  设计意图:美读美品、美文美教。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尤为重要。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韵美,完成教学重点。

  【学法】“三步朗读法”读准、读懂、读透,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不仅是了解文章内容,解决读音等问题,而且要对课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

  2。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文体清拔有古气”的“吴均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文本,有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识。

  【新课导入】

  多媒体滚动播放富春江的优美画面,由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导入。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 苏轼)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 刘嗣绾)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桐庐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夺天工的妙笔留在人间的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随吴均去走一遭。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启发性和情绪渲染的情景导入,优美的画面与优美的诗句相结合,在视听觉与头脑中让学生感受富春江的美,从而进入新课讲授。此环节设计3分钟。

  【新课讲授】

  (一)、读准。(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读音。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

  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消化读音和停顿。

  4。闭上眼睛听优美的配乐朗读带,欣赏朗读之美从而把身心沉浸在课文中。

  5。学生配乐齐读。参与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设计意图:根据“三步朗读法”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5个步骤。

  (二)、读懂。(时间12分钟)

  1。默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并引入词语学习小游戏,填出文言词,并解释意思,然后延伸到现代汉语的成语,进行对比:

  文言词语 现代成语

  风烟(俱)净 万籁俱寂

  天下独(绝) 绝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嚣尘上

  千百成(峰) 峰回路转

  千转不(穷) 山穷水尽

  百叫无(绝) 不绝于耳

  疏条交(映) 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此环节正体现出这一点。

  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击石”呢?“皆生寒树”中怎么用“寒”来形容“树”呢?“猛浪若奔”中的“奔”为何不可以理解为动词“奔跑”呢?

  设计意图: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字词理解方面的提问。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知识再生成。

  (三)、读透。(时间20分钟)

  〈一〉问题探究,学习结构。(时间5分钟)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接着本文又写了哪些内容?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2。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的美?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设计意图: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在建构主义和比较阅读下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志趣。(时间15分钟)

  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讨论和课堂争辩相结合,集体解决以下问题:

  1。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能够以这样的妙笔去描绘山水的人,以这种欣赏的心态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表述山水的魅力。这句话仅仅是在告诉我们碧水险峰的魅力吗?

  2。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豁达,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使人倍感亲切。

  3。文中已经用“窥谷忘反”和“望峰息心”两个句子点题了,文章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多好啊,为什么又还要加一句景物描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呢?这会不会冲淡主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此环节的设计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师生共同讨论,挖掘思维潜力,拓开整体阅读的空间,深入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四)、小结:(时间2分钟)

  教学流程图:(略)

  设计意图:“方法是穿过峰巅的响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课重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小结,方法的收获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亮点。

  (五)、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四、教学效果预期:

  通过教学的实施,预计会产生如下效果:

  学生通过有情诵读课文,训练了语感,增进了兴趣,掌握了赏美的技法,并对美文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赏析。从而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同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和谐课堂。

  如此设计,难免存在不可忽视的疏漏与问题:

  1。如果教师感染力不强,学生体验性就不浓。

  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韵味与美感很重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控制不好,学生对美文的体验就不浓,理解就只限于面,未深及里。

  2。教师预设不够细,学生的生成就不会广。

  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情的复杂,初估的学情不一定准确,教师的预设就会有很多漏洞,致使学生在读透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呆板、牵强、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响到难点的突破。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当然,作为一篇文言文,对个别词句的疏通理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

  (三)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安排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同时有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通过课文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修辞方法等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同时,再次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从中学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进而完成课文导语中“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要求。

  (四)练笔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学以致用上,《与朱元思书》全文四字句有28个,能分明地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语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美在音韵和谐。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在我看来是必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利用以往同等水平学生成功的小小练笔,更为我们现在的学生找到榜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清、急

  景{}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向往大自然鄙弃功名

  在我看来,板书设计涵盖课文主要内容、写法等,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我的课堂教学注重教以学生学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在真正上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不尽如人意,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认真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好语文课,对我今后来说都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赐教!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6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与朱元思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堂要求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

  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背诵、译讲课文。

  2、品味山水意境,感受文章语言美、志趣美。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

  2、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学习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看富春江的一组图片,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检测预习情况开始。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扫清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诵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

  第三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齐诵。

  第四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开火车的译讲的方式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学也有了着落。

  第五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语言美和志趣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读课文有何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六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

  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部分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在突破教学的难点上,采用辩论法,对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引导学生开展辩论,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时,采用练习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

  五、说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

  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

  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志趣美)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 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说板书

  与朱元思书

  结构

  水异 意境

  总(天下独绝) 分 美

  山奇 志趣

  语言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认认真真地读,深深入入地想(讨论),扎扎实实地练的阅读教学规律。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想(讨论)、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8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全文;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9

  一、课程目的

  1、教材的地位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纪下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书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的一篇书信,作者描绘了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壮丽的景致,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隐的高洁志趣。

  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词语。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3、重点难点

  积累许文言词语,欣赏文中之景。细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科学合理的教法能够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朗读法,点拨法,情景教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 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实处,我采取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将采取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显示富阳江沿岸美丽的风景,让学生形成对富阳江美丽风光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请学生借助4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积累文言词语,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学生自读并翻译课文,然后请同学朗读翻译课文,教师予以指导纠正。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3、合作探究,精读品味。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4、拓展延伸。三峡也同为写景的文章,将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

  5、课后作业。翻译成现代汉语介绍富阳江的风景。

  四、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明丽而又短小精悍的骈体文。文章清晰地描绘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里行间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

  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语句,但仍需积累文言知识,同时学生的认读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仍需老师进一步培养。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梳理文章大意;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定为:

  1、讲授文中的.文言知识;

  2、概括文章“异水”、“奇山”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多样性、形声性的特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法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点拨法能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引导采用的学法是朗读法,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熟悉理解课文。

  我采用问题式导入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随后,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两幅画面,即学生眼中看到的画面、课文文字中呈现的画面。在播放范读时,我给血红色呢个展示了富春江的图片,让学生对富春山水有了较为形象、直观的认识,这就是眼中画面;在走进文本后,梳理文章大意,同时概括异水、奇山的特点,这样,在理清文章脉络、落实重点字词的同时,让学生看到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然后,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结束本课。最后是作业布置。

  我采用的是词语式板书,这种板书能够简明概括主要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附《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明丽而又短小精悍的骈体文。本单元所选诗文,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与朱元思书》清晰地描绘了富春山水的自然景色,在字里行间呈现给读者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富春山水图,浸透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够读懂简单的文言语句,但仍需积累文言知识,同时学生的认读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仍需老师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大意;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讲授文中的文言知识;

  2、概括文章“异水”、“奇山”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5~17分钟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与朱元思书》,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在走进文本之前,我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课题《与朱元思书》中“书”作何解释?

  参考:信、书信。(讲解“书”这一文体)

  第二个问题:这一篇文章,作者描绘了我国哪一条著名的河流?

  参考:富春江。

  富春江山环水抱、风光迤逦,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么一千五百年以前的富春江又是什么样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同时注意文章中一些字词的字音。(根据同学们的朗读情况,提醒字音)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1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新教材入选次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以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设备的不足,达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让学生就图片谈感受,初步审美之后设计如下导语进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览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首先,教师范读指导。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达成诵读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监督补充。然后归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这一设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研读赏析,解决重点

  我提出二道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的结构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作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声色融合、详略得当、远近互补来写景的。进而解决了教学重点。

  4、通过质疑,突破难点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辨疑,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既训练学生对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又需要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难点。

  5、课堂随机问答检测可以是词句释义,也可以是背诵课文。

  6、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重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教师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完成一篇习作。

  让学生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导游词。

  (这样的设计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欣赏山水写景的特点,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天下独绝)分 {水异(水之清 水之急)

  山奇(树之奇 山之势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24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2篇02-10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02-09

朱元思书作文11-01

与朱元思书作文07-01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04-24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04-21

朱元思书作文(精选27篇)10-17

《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03-2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