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 《触龙说赵太后》。
一、说教材:(含说目标说重难点)
(一)教材基本情况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是一篇世代喜闻乐见的纵横家游说名文。其原作选自汉代历史学家刘向的国别体著作《战国策赵策》。文章讲了一个溺爱儿子的母亲(赵威后)在别人(左师触龙)的劝说下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心爱的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说明父母真正地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去经受锻炼、建功立业。也即触龙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主题,而且在触龙的论辩艺术。所以教授这一课要抓住“母爱”的实质与“论辩艺术的特点”去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实际和高一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我们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识记作者和《战国策》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类分析文言词句的能力;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情感目标:领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可以将分析“论辩艺术”作为重点,因其是本文的最突出特点,是本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可以将讨论“父母之爱”作为难点,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还存在模糊认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含说学情说理念)
此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生理心理看,高一学生处于青少年之间的过渡时期,刚刚经历身体剧烈发育和心理断乳,生理心理虽说比初中生稳定成熟一些,但依然充满身体的困惑和心理的矛盾;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通过高中前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认识不全,感受不深,甚至有错误的认识与感受。所以教授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信守“学生为本”的观念,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不管是记诵知识,训练能力,还是进行思想道德熏陶,教师都要发挥教的主体性,做好引导工作,注意启发诱导和归纳总结,注意过程与方法,并尽量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学习。当然,在实施上述正确教学原则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要结合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际,搞好自学、讲授、问答、讨论、练习等具体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说过程:(含实施教法学法的过程)
(一)俗语导入,直指重点:(主要用讲授法)
俗话说:“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同是良言,说得有技巧,就能产生好的效果“使人笑”;说得不讲技巧,直来直去,就产生坏的效果“使人跳”。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特别注意说话技巧(像孙叔敖劝阻楚庄王伐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苏秦劝阻赵慧王伐燕用“鹬蚌相争,鱼翁得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触龙也是这样一个有着高超的说话技巧的政治家。让我们看看在别人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是怎样使赵太后纳谏的。
(二)自查资料,识记知识:(主要用自学法)
1.作家知识:刘向(前77-前6),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是《新序》《说苑》和《战国策》。
2.作品知识:《战国策》是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的国别体史书。具有叙事简明,描写生动,语言富文采等特点。
3.背景知识:这个故事大约发生于赵孝成王元年。当时,赵惠文王已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小,便由太后赵威后执政。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攻赵,赵国势单力薄,形势危急,只得向齐救援。齐却要“以长安君为质”才同意派兵。太后因溺爱小儿子,不肯。本篇课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
(三)疏通文本,诵读全文:(主要用自学法)
1.古音字: 郄xì(病痛);乘shèng(四匹马拉一辆车)等
2.通假字:耆通“嗜”; 反同“返”等
3.谦词:老妇;贱息(犬子)等
4.婉词:填沟壑(臣民死);山陵崩(君王死)等
5.古今异义:左右(古义:身边大臣;今义:左边和右边)
6.活用字:日——每天;侯——封侯等
7.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译文:不仅赵国,诸侯的子孙还有继承为侯的人在吗?)
(四)分析结构,辨析艺术:(主要用问答法)
1、分析文本结构: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围绕“讽”字,全文可分成“讽”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一样,《触龙说赵太后》则是围绕着“说”字可将全文分为三部分,即“说”的起因、经过、结果。
(1)“说”的起因(第一自然段):三队矛盾。
(2)“说”的经过(第二、三、四自然段):论辩艺术
(3)“说”的结果(第五自然段):矛盾解决
2、辨析论辩艺术:
(1)分析第二段中的说话技巧(触龙知道太后一时被爱子所惑的厌烦敌视心理,为了避免“唾其面”的尴尬,更为了“说”有效果,所以他注意了说话技巧,改变了硬说的劝说策略,另辟鼷径,从毫不相干的其他事谈起)。
提问1:触龙见到太后后他首先从什么谈起?
回答:叙家常——问饮食起居。(非常聪明。因健康是老人最关注、喜听爱谈的话题!且由“徐趋”的“病足”老人之口说出,更动人更具威力!)
提问2:在本段触龙用了何计策?
回答:缓冲法。
提问3:缓冲法取得的效果怎么样?
回答:从“盛气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效果好极!平静下来就好说话了!)
(2)分析第三段中的说话技巧(敌对情绪、紧张场面虽有所缓和,但毕竟太后还没有从对儿子的溺爱中走出来,还没做到理智化,所以这时还不能着急提“人质”的事,还需从太后喜欢的话题慢慢引入)。
提问1:谈家常后,触龙又谈了什么?
回答:托幼子——求舒祺之职。(非常有胆识。不让谈儿子,我偏要谈儿子,但谈的是自己的爱儿子,目的是与“爱儿子”的太后产生“共鸣”,再伺机进一步讲道理达成“共识”。)
提问2:这里触龙用了何计策?
回答:引诱法。(触龙不失时机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即入宫当禁卫军,这给太后造成错觉,并引以为志同道合的知音,以为他此番来,不过想走后门而已,所以她放松了警惕,解除了戒备,“笑”了起来,这里运用了心理学上的引诱法)
提问3:在太后心情好起来之后触龙谈做人质的事情了吗?谈了什么?为什么?
回答:没有。谈燕后——谈燕后之爱(为之计久远)。(非常有耐心。因为这时太后虽然心情高兴了,但还没有明白爱儿子的深刻道理,没有意识到溺爱儿子的坏处,所以必须旁敲侧击从对燕后的爱谈起。这样用太后自己正确处理对女儿的爱的事例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太后赶快醒悟。)
提问4:“谈燕后”后太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回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久远。”
提问5:这里触龙用了何计策?
回答:旁击法。
(3)分析第四段中的语言技巧(既然赵太后已经明白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久远”的道理,那么此时就不妨直言相劝了)。
提问1:此段是用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例来对太后直言相劝的?
回答:忆历史——论王位承袭。(提出“王位”是直接承袭奉送子孙,还是让子孙凭本事拥有王位的问题。)
提问2:文中赵先祖及各国诸侯溺爱子孙“奉送王位”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
回答:“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祸)及其子孙”(赵先祖及其他国先祖不让子孙为国出力,坐享其成,最终导致丧失封爵与土地,降为平民,甚至触犯刑律,殃及性命的后果)。
提问3:相反,不坐享其成,而是建功立业,会有什么结果呢?
回答:获得臣民的信任、拥戴,不靠祖上的权势,也能拥有牢固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提问4:触龙最终的哪些话打动了太后,使其欣然答应派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
回答:“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因这些话说明了“为之计短”则必亡,“为之计长”则地位稳固,昌盛发达的道理。)
提问5:本段的劝说方法是?
回答:直入法。(本段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触龙借赵侯和各国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五)小组讨论,体悟母爱:(主要用讨论法)
1、赵太后不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是一种爱,让长安君去做人质也是一种爱,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娇生惯养的溺爱和经受锻炼的大爱。)
2、我们日常生活中家长是怎么痛爱孩子的?(溺爱和打骂孩子的都有)你觉得我们的家长需要树立一种怎样的爱子观?(严慈有度的大爱。)
(六)课堂小结,了解所学:(主要用讲授法)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和《战国策》的知识,积累了文言字词和句式,明白了说话要顾及别人的心理,有分寸,更重要的是从触龙说服赵太后让小儿子去建功立业的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明白了让孩子养尊处优,无功食禄,只能害了子女。而支持孩子到艰苦的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能力和精神素质,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本文确实为爱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一篇不可多得的参考学习资料,值得学习与借鉴。
(七)延伸拓展,比较异同:(主要用练习法)
作业:比较本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论辩艺术的异同。
四、说板书:
1.板书围绕“说”去设计,体现了从结构分析到内容分析再到艺术特色分析的教学思路。
2.板书设计以“论辩艺术”“爱子观”为主要内容,不面面俱到,突出了重难点。
3.板书设计若求具体详细,还可以增加关于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字词句等副板书。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篇目是《触龙说赵太后》,它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诵读指导,掌握文中文言实、虚词,理解文意。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里一篇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的文章。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教学重点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及重要的句子;教学难点是:
1、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2、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说教法
文言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很大的差别,要学好文言文,一要多诵读,二要学会使用工具书,三要勤做练习。高中语文教学要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达到大纲“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基于此我确立本文教法如下: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再用练习强化。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学习领会文言实、虚的含义;
⑵学习本文高超的语言艺术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如何确立对子女的关爱、教育和培养的正确观念。
四、说课时
本文是自读课,教师重在于辅导学生如何学习领悟,再者学生在初中基础上已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所以只安排一课时。
五、说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落实能力目标⑴,布置预习内容。
六、说过程
㈠、导入新课:以一则寓言故事导入,引出本文课题。设此环节目的:用故事形式导入,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先进入一个特定的愉悦状态中,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明白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㈡、出示学习目标
㈢、检查预习情况
①交流资料,了解《战国策》一书、赵威后其人及本文背景;
②检查自译情况,对文中学生不解词、句做适当点拨。
㈣结合课后练习,再借助古汉语词典梳理归纳文中一些实、虚词的含义。
设计㈢㈣环节的目的在于落实完成知识目标⑴、能力目标⑴⑵
㈤自读课文,并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出示题目)
㈥教师就文中精彩细节做适当点拨。
设计㈤㈥环节的目的在于落实完成知识目标⑵和德育目标
㈦知识点训练(此环节可作为课堂训练,也可作为课后练习,视课堂时间而定)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巩固教学目标
㈧布置作业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内容,并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3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里一篇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的文章。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2、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3、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据此原则,我确立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及重要的句子
教学难点:2、分析本文层层递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艺术
3、语言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学情,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本课的教学,掌握主要实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二、在诵读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鉴赏,重在点拨。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胶片展示)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段文字中,赵威后问得言之凿凿,步步紧逼;齐使者则狼狈不堪,嗫嘘语塞。这充分表现出了赵威后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正因如此,赵太后才会名垂青竹帛,声施后世。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赵威后也并非至圣至贤之人,她也曾固执任性,蛮横专断。也曾以溺子之私,置国家危亡于不顾。至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谁又能挽狂澜于既然倒,撑大厦于将倾呢?我们今天学习了《触龙说赵太后》之后,就会认识这位滄海橫流,显出英雄本色的老人。
二、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
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1-2节,第二组负责3节,第三组负责4-5节。结合注释分组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
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二)“质”“及”“甚”“少”“异”“为”。可分组展开竞赛,提高课堂效率。
3、完成课后练习三,了解文言文中的敬词与谦词
三、复述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先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点名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这样就能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意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可谓一举两得。
四、三读课文,体味文章妙处
学生朗读课文,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因为学生通过朗读固然能体味到文章的一些精妙之处,但也会遇到疑难,产生疑惑,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会处于焦虑状态,迫切需要解疑答惑。于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解疑答惑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难句,巩固所学内容(胶片展示)
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C、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乃自强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奉厚而无劳 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 D、太后之色稍解
3、下列句中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念悲其远也 B、赵王之子孙侯者
C、其继有在者乎?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E、祭祀必祝之
F、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4、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之色少解 (颜色) B、曾不能疾走 (竟)
C、妇人异甚 (差异) D、持其踵为之泣 (大声哭)
二、分角色朗读,进行赏析品位
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情境,进入特定的角色,领悟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并能激活课堂气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赏析触龙由远及近,迂回包抄说服太后的策略。教师抛出问题:触龙是通过几个回合让太后入毂的?都采用了哪些策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赏析。
1、叙家常,缓和气氛
“入而徐趋,至而致谢”--年迈羸弱,老态龙钟
自诉病苦之况--引起太后怜悯之心
问候饮食起居--以士关心同情
如此将心比心,赵威后心头的坚冰开始融化,心灵之门已经开启。看来,触龙确实深谙太后此时的心理。“自己死了丈夫,国家一摊子事情等着自己去操心处理,偏偏最心爱的小儿子又成了关键人物,外交上强国……出兵侵略自己的国家,危及自己的政权,而盟国的条件又如此苛刻;内政上,尽管自己掌了权,可大臣们并不体谅自己,一味‘强谏’,把局面搞得很僵。”此时赵太后可谓满腹委屈,迫切需要体贴安慰。触龙经过叙寒温,话家常,让赵太后感到到底还是年老旧臣体贴自己,从而解除了太后的精神武装,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下一步进谏创造了有利条件。
2、谈幼子,托及身后(诱敌深入)
尽管打破对峙,气氛虽有所缓和,但深谈时机仍未成熟,所以触龙便“王顾左右而言它”,提出让幼子舒褀“补黑衣之数”。可就势提问:“触龙此举目的何在?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触龙此举意在引起太后的`错觉:一、这老家伙竟然也为幼子走后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二、这老家伙竟然也那么疼爱幼子,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并且触龙还说:“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用自己的爱子之情翻转来引起太后的关注与同情,引出太后的爱子之情,从而引起太后的情感共鸣。这就使太后进一步放松了警惕,而且还把左师公引为知音同调。谈话已经触及矛盾本身,而太后却浑然不觉,这就是左师公的高明之处。
3、谈燕后,辨明爱法(避实就虚)
按照常理,下文该谈及长安君了吧,谁知却不然,左师公反而谈起了燕后,而且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甚于长安君。左师公的一番陈词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一、太后对自己的女儿的前途考虑长远;二、太后是深明大义的;三、事实证明,疼爱子女并非一味溺爱。就太后来说,也有不溺爱的时候:既有不溺爱的方式方法,更有不溺爱的对象。四、太后对燕后并非没有亲子之情,只是从长远考虑,让理智战胜了感情。这一番陈词,表面上大谈燕后之事,实际上是借客形主,与溺爱长安君形成鲜明对比。凡此种种,无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摧垮了太后的精神防线。
4、话今昔,点明后果(单刀直入)
行文至此,似乎应该触及问题的本质,但作者仍欲擒故纵,非但没有提及长安君,反而把笔荡开,这不禁让人感到纳闷?左师公从三家分晋说及诸侯各国,话题越说越远,范围越来越大,但扣题也越来越紧。这番话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步步紧逼。左师公“从广泛的举例中得出了一条必然规律:作为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国君的如果不让他的子孙为国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权享受挥霍……那他(子孙)迟早会丧失封爵和土地,被剥夺特权……甚至触犯刑律,断绝子嗣。”至此左师公便单刀直入,指出昔之诸侯如此,今日太后亦然。太后正在溺爱长安君,过分的溺爱只能断送长安君的锦绣前程。反之,如果让长安君“有功于国”,那么将来他就能在赵国站稳脚跟,飞黄腾达。通过对比,其中利害,孰轻孰重,判然分明。赵太后虽然一时糊涂,但听到当头棒喝,又怎能不猛然警省?文章由远及近,层层深入,从冰冻三尺到坚冰消融,从溪流潺潺到波涛汹涌,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5、以《古文观止》总评作结
左师悟太后,句句闲情,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
三、自读(第)三节,完成背诵任务
文言文诵读不仅可以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更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诵读感悟,至关重要!
四、借古鉴今,培养写作能力
1、由赵太后溺爱幼子所想到的。
2、谈左师公的语言艺术在现实中的意义。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国龙》说课稿11-24
《变色龙》说课稿08-15
变色龙说课稿11-03
《说勤奋》说课稿08-20
说“屏”说课稿11-13
说声谢谢说课稿11-03
心触的作文10-06
触碰心灵的句子09-30
触碰心灵的经典句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