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

时间:2022-02-17 09:39: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㈠课程标准依据

  [1]感受身边得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 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㈡教学具体内容:

  ⑴主要阐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初步建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⑵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

  ⑶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意义;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本课包括“主题词” 、“探究园” 、“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

  “主题词”揭示了本课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

  “探究园” 个案探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

  “国情导读”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与评价”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

  “阅读与感悟”提供两个材料: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⑵“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

  ⑶ “总体富裕”和“全面小康”;

  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2.教学难点:

  ⑴“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⑵“先富”和“后富”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调查研究、教师引导

  四、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1对“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2当今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人才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很不成熟,感性而又片面。

  2、学生的需要:

  ⑴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 认清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责任感。

  ⑵九年级学生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忌讳理论说教,灌输,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以学生喜见乐闻的形式呈现,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⑶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有助于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思想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走共同富裕道路》说课稿2

  一、对教材的认识

  《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二框的内容,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产品如何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实现自身价值又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同时也能体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对学情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框题内容是会遇到由于教材知识过于抽象,离学生生活较远而导致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上会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以鲜活、生动的人物、事例为突破口,结合吴仁宝等先进人物、新农村建设以及“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及“东部跨越”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体会共同富裕。结合国家及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事例、创业故事了解“四个尊重”,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来引导同学们体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达到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总体教学思路是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学生质疑、展示点拨、实践巩固五环节构成,力求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㈠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入手,以城乡学生在生活、教育中的巨大反差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导入新课。

  ㈡教学过程:

  通过以四个问题的形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学生找出答案比较容易,但对分配制度中“健全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理解有困难,所以我通过四个事例(投影4)帮学生理解这些生产要素的意思,完成教学目标。

  2、在落实分配制度中要注意什么?

  这一问题比较容易,学生能够理解,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没有进行过多讲解,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如何认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同样学生能从书中找到答案,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在认识上会存在怀疑:“为什么是一个过程?能不能实现?”于是我结合吴仁宝等先进人物、新农村建设以及“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及特别是“东部跨越”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变化(投影9-14)等内容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走共同富裕道路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从小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也为下一步学生理解将来能积极创业,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4、如何激发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这一问题我从国家和学生生活的本地区事例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四个尊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同时也增强了将来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创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中实现自身价值。

  5、实践巩固:课堂小结,自学评价。

  四.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展示点拨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是否存在有没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需在教学中认真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以便今后教学改正并加以落实。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