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乙醇》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乙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乙醇》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II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的第一课时乙醇,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看法:
一、说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代表有机物——乙醇。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本节课主要从这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对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安排在烃以后,是从烃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环节,强调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学好本章书其它烃的衍生物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及指导性的作用。另外乙醇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了解羟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对教学重点确定的说明:将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确定为重点的理论依据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只有掌握好乙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掌握乙醇的性质。
从提高全民化学素质角度将性质和用途确定为重点。因为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才能更好的使用这种物质。
2、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有关性质
二.说教学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思路,我注意从实验及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本节为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课,而有机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加强结构教学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性质规律。因此,结构教学在整个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一般原则,按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因此我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学习和形容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三、说学法指导
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其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他们在初中虽已接触了一些常见有机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本节课首次提出了“官能团”的概念,围绕“官能团(结构)—性质”的关系展开,难度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同时用形象的实验探究辅助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另外注意高视角、低起点,从学生认识基础出发,加强直观性教学,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引导等方式,重点讲解并辅以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想、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新知识。训练中主要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后,再看题、审题、分析题、解题,并反思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
四、说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激趣 实验引探 多媒体演示 启思诱导 小组讨论 归纳小结
六、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说到酒,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许多同学也一定喝过酒。中国有着悠远的酒文化,历史上关于酒的诗文不胜枚举(鼓励学生举例)。(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是你知道酒是如何酿制?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在当今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了酒更多内涵。
联系自己经历,产生兴趣
积极回应课堂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教学过程
组成和结构
过渡:乙醇在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可谓是大显神通,这种有机物具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板书:二、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1. 分子式 C2H6O
设疑:根据碳的四键理论,能否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能否设计性质实验来说明乙醇是哪一种结构?
提出假设:乙醇的可能分子结构
演示:实验3-2钠和无水乙醇的反应
提问: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和所得结论推测乙醇分子结构或结构特点?
提示信息:水也可以和钠反应放出氢气,水的结构是H-O-H.
结论和板书: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刚才我们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推倒过程正是科学
家发现乙醇分子结构的过程。
-OH羟基是乙醇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乙醇具有许多其他烃都不具有的性质.
投影或展示:乙醇分子模型
应用学过知识解决问题,提出假设
根据提示信息提出合理的实验设计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初步猜测
与正确结论对比获得成就感
通过提示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方向,体验科学家探索乙醇分子结构的过程,获得成就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性质
解析:概念1.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鼓励学生举例学习过的官能团)
提问:不同的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根据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否分析乙醇和钠的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反应类型?
板书: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分析:金属钠与乙醇反应时断键情况
过渡:
酒精是一种相对清洁的高能燃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知识链接1: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20xx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提问:你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吗?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容易燃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过渡:使用乙醇要遵守规则,饮用乙醇同样要遵守量的规则. 饮酒要适度,更不可酒后驾驶.
知识链接2:
交警是通过化学方法检测驾驶员酒后驾车。
解释并板书:氧化反应:酒精+重铬酸钾(橙红色)=铬离子(绿色)+乙醛或乙酸
这也是乙醇发生的氧化反应。此外乙醇还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
学生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多媒体: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原理和断键位置
提问: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解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吗?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闻酒就脸红呢?
知识连接3:酒精在人体内的催化氧化
小结:乙醇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理解、内化概念进一步理解乙醇结构
总结乙醇和钠反应的现象
有兴趣的把所学知识和能源问题联系已有知识应用
联系生活,获得来源于生活的知识
观察实验现象获取反应规律
尝试运用所学规律解释问题
确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思想
本单元所主要学习乙醇化学性质,设计中把学科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并且联系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性质和用途
提出问题:
投影:下列应用体现了酒精的哪些性质和用途
1.“中国汽车要喝酒”
2.高烧病人擦拭酒精或白酒降温
3.碘酒、医用酒精(含乙醇75%)
4.酒精灯和固体酒精
5.“李白斗酒诗百篇”
6.洗发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啤酒,洗起来清新爽头,油污一洗即净。
学生活动: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观察其颜色、状态和闻气味。
3.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讨论乙醇的用途
4.乙醇的重要用途:
根据日常常识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总结用途性质,获取学科知识
从身边易得的知识入手,兼顾兴趣和知识的获取
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补充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
作业:课本71页5、6任选其一
小结,知识整理、内化
落实课堂知识
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
1.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3.物理性质:
4.乙醇的重要用途:
《乙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二节,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开篇,同时也是继卤代烃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内容包括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及醇类。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卤代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由认识酒类、酒精到学习乙醇、醇类的性质,实现了由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向书本的理性认识的飞跃,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提高了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节内容分二节课完成。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第二课时:乙醇的用途、制法、醇类。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
2、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
②使学生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科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4)美育渗透点
①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让学生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形成这个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实验进行分析、检验的科学思想,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只有掌握好乙醇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②通过试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二、教法分析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醇与金属钠的实验、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实验(如醇的溶解性实验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3、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并以此为出发点,扩展至醇类的重要反应。
四、教学程序
1、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
实验探究
多媒体演示
归纳小结
小组讨论
启思诱导
规律应用
练习反馈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评析,并进一步介绍酒和酒精的知识。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碘单质、苯的溶解实验
(3)让学生思考如何推测乙醇结构
a.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1)CH3CH2OH(2)CH3-O-CH3
【学生实验】无水乙醇和Na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动画演示】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4)乙醇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比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来推测-OH对乙醇性质的影响,猜测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断键位置。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实质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c.乙醇的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
【展示】乙烯的实验室制备装置。
【动画演示】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的实质,弄清乙醇分子在该反应中的断键位置,引出消去反应的概念。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②分子间脱水
【动画演示】分子间脱水的反应过程,强调乙醇的断键位置。
从醇的氧化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中体会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小结】最后再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并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几道课堂练习题,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羟基)
(乙醇 醇类)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Ca→(CH3CH2O)2Ca+H2↑
点燃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催化剂
Δ
b、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
浓H2SO4
170oC
3、乙醇的脱水反应
a、分子内脱水:CH3CH2OHCH2=CH2+H2O
浓H2SO4
140oC
b、分子间脱水:CH3CH2OH+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小结:羟基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乙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该部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了乙醇组成与性质,了解了乙醇的结构特点。结合乙醇的结构认识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醛的相关知识,以此带领学生认识到乙醇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方法,同时拓展了视野,认识了化学与STSE之间的关联。
(过渡:一堂好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酒精制品,对于酒精的物理性质很熟悉,但是对其化学性质并不了解。考虑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当中,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乙醇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当中,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够书写乙醇和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以此推断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够书写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通过对比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锻炼对比、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和钠的反应及其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教学是重点是教学过程,因此重点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授课伊始,我会通过教材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比如面包、鸡蛋、牛奶、水果等,并且说明日常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等。接着会出示一张有关酒精饮料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乙醇。
通过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入本节新课,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当代教育学的新要求。
(二)新课讲授
1.乙醇的结构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说明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接着向学生介绍有关乙醇的用途,比如酒精饮料、消毒杀菌等。
2.乙醇的性质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呈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我都采用了实验的方式来进行。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我会采用多媒体播放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视频,请学生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即可得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并且产物呈碱性。
接下来请学生结合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不与煤油发生反应,但是可以与无水乙醇发生反应,思考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煤油属于多种烃类的混合物,所有的氢原子都是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但是乙醇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的连接方式与其他氢原子、烷烃中的氢原子连接方式不同,由此判断金属钠是与羟基(—OH)上的氢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我也会顺势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回忆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说明金属钠与水、乙醇反应现象的不同点。学生可以得出下面两点结论:①金属钠与水反应,金属钠漂浮在水面上,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则是沉在底部,由此说明密度关系ρ水>ρ钠>ρ乙醇;②金属钠与无水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在这里我也会结合乙醇、水的结构式说明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氢比乙醇分子羟基上的氢更加容易电离。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在这里,我会请学生观察,铜丝反复在酒精灯上灼烧之后伸入乙醇中的现象,需要注意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等。接下来请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铜丝在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思考乙醇在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学生结合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伸入乙醇中颜色变红的现象即可猜测得出,乙醇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铜丝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乙醇是被氧化。结合学生的回答,我也会顺势写出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之后我会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继续被氧化可以生成乙酸,乙醇遇到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重铬酸钾)也会被直接氧化生成乙酸。
3.醛的认识
有关醛的认识我会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卡——乙醛和甲醛”,概括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的相关内容,并且说明醛类的相关性质,认识到醛类物质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三)拓展提升
我会请学生思考决定乙醇、乙醛化学性质的是什么基团?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是羟基(—OH),决定乙醛化学性质的基团是醛基(—CHO)。在此基础上,我会说明有机物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这也是有机物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要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在这里我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查找资料,说明能够通过催化氧化生成醛的醇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展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乙醇的化学性质,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乙醇》说课稿4
(一)教材认知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课,是继烃类化合物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且掌握了科学方法,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②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特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科学思想
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即乙醇的性质,推导出醇类的化学性质。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飞跃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4)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反对假冒伪劣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可知,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三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利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试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抓住烃的衍生物中,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CAI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四)说现代教育手段
1.可用电脑三维动画展示乙醇的空间结构,使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有直观了解。
2.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四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CH3CH2OH+HBr=CH3CH2OBr+H2O
(3)CH3CH2OH+CuO==CH3CHO+Cu+H2O
(4)CH3CH2OH====CH2=CH2↑+H2O
以上四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五)教学程序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先复习烃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学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后投影一组简单的烃的衍生物,请同学找官能团。
2、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比较乙烷与该有机物的组成,引导学生推导出以下两种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再告诉学生,1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电脑投影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3、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台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们在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
(2)与氢卤酸反应
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HBr在加热条件下C—O断裂,—OH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溴乙烷和H2O的本质。并讲述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溴化钠固体和硫酸的.混和物与乙醇共热而得到油状溴乙烷,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扩展能力。
(3)氧化反应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4)消去反应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消去反应概念,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提问:如果温度不同,反应产物是否相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温度不同,产物不同,170oC时生成CH2=CH2和水,140oC时,生成CH3CH2—O—CH2CH3和水当温度超过180oC以上时开始炭化,反应产物就相对复杂,用电脑模拟乙醇的消去反应和生成乙醚的取代反应过程,并用电脑播放制乙烯时当温度超过180oC以上时有机物炭化的录相。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小结。同一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就有可能不同。在化工生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生产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使反应按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发生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然后总结出: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取代反应有C—O键单断,如制乙醚;有O—H键断裂,如与HBr反应;消去反应是C—H键断裂配合C—O键断裂如制乙烯;局部氧化反应是C—H键断裂配合O—H键断裂;完全氧化所有键全部断裂。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
归纳小结: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有的单断、有的协同断)。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5、乙醇的用途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相应的活动中产生的,好像游泳一样,必须要在游泳的亲身实践中才能学会游泳,自学能力也一样,必须在自学的实践中培养产生。为此安排乙醇的用途这部分相对适合高中学生自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归纳、分类和学于致用的能力。
6、课后练习略。
《乙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能解释与乙醇有关的生活现象。
②知道乙醇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能辨认乙醇的官能团。
③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学习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尝试科学探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来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产物以及乙醇的结构式。 ②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酒的发明的介绍,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爱国情怀。
②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体验合作、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推断和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可以类推其他醇类的性质,并为后面学习苯酚、乙醛等的性质做好铺垫。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乙醇在反应中断裂和生成的化学键分别在哪个部位以及为什么这样断键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学生已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利用实验产物,可推知化学键断裂和生成部位,并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更形象直观地看出这些部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掌握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有一些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独立地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初中化学只介绍了乙醇的用途,但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乙醇的性质、组成和用途。指导学生建立起“结构—性质—用
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特别要让学生体会到“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这样将为进一步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方法论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我利用一幅优美的图片,在图片上古诗对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引出了乙醇这种物质,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引入新课。
切入主题后,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乙醇的知识,并且结合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再加上给学生演示的酒精的样品,进行观察,请学生说一说对酒精的了解。估计学生能说到酒精的化学名称、分子式、某些物理性质,还有可燃性这样一个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进一步完善对乙醇物理性质的教学。
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当中,特别对乙醇的溶解性要结合实例进行强调。比如说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例如生活中的碘酒啊,用酒精来泡中药,溶解有机物等等这些实例来让学生能够了解酒精的溶解性。
2、重点、难点突破
紧接着设疑:因为学生知道乙醇的分子式是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那么这样的一个分子它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及各原子的价键关系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并搭出球棍模型。
请学生按照这样一个分子式,来写出它有可能的分子结构并且请同学上黑板来演示,并能搭出它相映的球棍模型。那么在引导这个问题的时候,把乙醇的分子和乙烷的分子做对比,
多出一个氧原子。请学生思考这个氧原子究竟应该插入到乙烷的哪个键当中,这样就化解了难度,学生很容易能够搭出乙醇有可能具有的两种分子模型,那么搭出模型以后,就进一步的想知道乙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重难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通过实验来探究乙醇分子的真正结构,所以我们给出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促学]
探究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乙醇、煤油和水,另外请同学分别利用同样米粒大小的金属钠加进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会把实验现象记录的相对比较完整。在现象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讨论的深度需要老师引导。通过交流讨论我们看到煤油和钠不反应,那就说明煤油当中主要成分是各类的烃,烃分子中的C-H键上的氢是不能被钠原子所取代的。再看乙醇和水却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气体,那么乙醇和水必然具有共同的组成结构,那就是都有氢氧键,而且氢氧键上的氢原子都能被钠原子取代,这样实际上就能够看出乙醇的结构应该是我们刚才探讨的其中的A式。到这儿,这两点的讨论一般学生能够得出来。但是对乙醇和水与钠反应,它们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这样的一个讨论深度,就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思考,乙醇结构中乙基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对氢氧键的影响看来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反应速率以及剧烈程度明显不同。那么由这个讨论实际上是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性质差异这个特点,会给他们造成思想上一个预示。
通过交流与讨论,学生认识了乙醇分子的微观结构,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进行乙醇结构的教学。结构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介绍结构式、化学式、简式以及乙醇分子内的两个基团的名称。
根据刚才的实验,知道乙醇和钠能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顺利过度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当中。启发学生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而由同学们一开始回忆的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是我们在初中教学中就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把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直接书写出来,那么这个反应到底是属于哪个反应类型呢?学生会自然的说出是氧化反应,从而进入氧化反应的教学中。
在乙醇氧化反应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知道乙醇可以燃烧,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举例如实验时用的酒精灯,酒精的燃烧等等。
在氧化反应当中,我们关键还是要突破乙醇催化氧化的教学。首先催化氧化可以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慢慢的移向内焰,上下做几次,那么同学们可以直接观察铜丝变化的现象,由铜丝在外焰上灼烧变黑到内焰又变红这样一个特殊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们去思考,到底内焰和外焰的区别在哪里?学生会想到,可能内焰和外焰可能酒精蒸汽的浓度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酒精蒸汽可能和铜直接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或着说有一些反应,那么这样再请同学们进一步自己来探究实验。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到5ml的无水乙醇,将铜丝烧热至红热状态,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丝的颜色、闻乙醇气味的变化。同学们可以把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那么从铜丝在火焰上烧热由红变黑,然后再反复插入到无水乙醇中,又由黑变红这样两个不同的现象,再结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共同去探讨。
交流讨论:为什么从红变黑了,同学们会推出来铜可以氧化为氧化铜,那么为什么又由红变黑呢,这说明氧化铜和乙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铜,那么氧化铜变成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还原的过程,有被还原的物质必然就有被氧化的物质,那是什么被氧化了?—
—乙醇被氧化了,氧化生成什么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就是乙醛。在这可以先出现乙醛的分子式。因此这两步反应是前后连锁的两步反应,那么我们可以请同学把它叠加成为一个总反应。这说明:乙醇是可以被氧化生成新物质——乙醛和水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铜所起的真正作用是催化剂的作用,这也就是乙醇催化氧化——第二种氧化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加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反应原理。乙醇为什么会变成乙醛,它是乙醇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同时这个氢氧键影响了它邻位的C-H键,使这个C-H键也活泼了,也断裂了,那么断下来的两个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乙醇的C-O单键就变成了C=O双键,这样生成了新物质——乙醛。电脑动画展示乙醇变为乙醛的结构式变化。为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方程式的迁移练习,譬如让学生写出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以上通过乙醇结构的研究、与钠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学生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乙醇分子中氢氧键存在的中重要性,也就是羟基存在的重要性,可以自然进行构建导学,完善我们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概念体系。羟基到官能团,官能团到烃的衍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节我们还学习了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所以在这儿还可以强调有机氧化反应是怎么一回事,顺代也提出有机的还原反应又是怎样一回事,进行概念体系的完善。通过这样一种构建导学,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反应的知识的拓宽,让学生意识到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乙醇和生活、工业、农业生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通过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迁移。
第一个例子:为什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这样三个结论: 节省石油资源;乙醇掺入汽油能让燃料变得更“绿”;消耗陈化粮,促进我国的粮食转化。
第二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都会喝酒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人喝酒满脸通红,那么酒精在人体当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原理呢?可以联系乙醇的性质,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展示给同学们,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的结构和性质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思考题。及时反馈课堂效率。
3、课堂练习
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化学反应中乙醇发断键位置:(1)与活泼金属反应 键断裂。(2)在Cu或Ag催化下和O2反应 键断裂。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较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可以溶解很多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可以以任意比溶解在水中,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在新课结束之前,可以结合板书指导学生用结构、性质、用途的这样一个思路,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我们再来帮助他梳理、落实课堂知识,并给学生留下作业:
1、书面作业
2、乙醇工业制备的了解(可以通过上网去查询);酗酒的危害性。通过这两项作业,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乙醇》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本章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他们学习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乙醇的结构式、物理和化学性质;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羟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力。
③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学习乙醇的分子结构,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
②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③通过乙醇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假酒、乙醇汽油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④介绍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辩证关系的教学。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和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乙醇的性质及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三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多媒体技术展示来确定,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了归纳演绎的学习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动画演示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③在烃的衍生物的教学中,抓住官能团的教学中心点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
四、教法分析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增加几个探究实验(如乙醇的溶解性实验;乙醇、水和钠的实验;乙醇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等),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疑问→思考→引导→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2.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
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
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乙醇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分子中的断键情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5、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酒的资料收集、酒后驾驶的检验、酒精汽油的推广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6、自学、讨论法: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五、学法指导
1、学好烃的衍生物知识,应抓住有机物分子的关键部位(官能团及其邻近原子),分析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本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
2、在理解掌握乙醇的断键本质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理解乙醇羟基和乙基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要注意反应条件(外因)的影响,着重把握乙醇的消去、氧化反应及其条件和产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有关酒类、酒精和乙醇的知识,由教师加以简单分类评析,并以酒的简史,结合我国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展示】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体验乙醇的色、态、味。利用“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和“茅台酒故意碎瓶”的故事加深乙醇挥发性的认识。
【学生实验】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性实验,学生体验乙醇的溶解性。
无水酒精、75%酒精分别与无水硫酸铜的实验
【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消毒酒精、药酒、酒精去油污的原理、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
(3)乙醇的分子结构
a. 学生回忆并写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结构: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组成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
(A) CH3-CH2-O-H (B) CH3-O-CH3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演示实验】无水乙醇和Na 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探究结构】提问:如何利用此反应推测乙醇的结构?
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并用实验验证。再告诉学生,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H2,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A)式CH3CH2OH 。
【动画演示】电脑投影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学生看模型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简介官能团的概念。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打下基础)
(4)乙醇的化学性质
a.乙醇和Na反应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展示一个酒精灯,点燃。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酒精可以做燃料。
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产物是CO2、H2O?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重点观察液体气味和铜丝颜色的变化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演示实验】乙醇分别与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说明检验酒后驾驶的方法。
【归纳小结】 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自学讨论】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阅读课本、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乙醇的用途。
【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乙醇反应的物质还很多。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在选修课中,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以乙醇为原料转化为其他物质的重要变化。
【课堂练习】课后练习1、2
【课后拓展】收集查阅资料回答:(3、4任选一个)
1、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要在酒精中蘸一下的原因是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工业酒精为何不能勾兑成饮用酒?
3、根据收集的有关酒的资料,结合老师的简单分类和本节学习的知识,选择 研究小课题,进行探究。(酒的发展史,酒的酿造、酒的结构与性质,酒文化,酒的用途)
4、小论文:试论饮酒的利与弊(1000字左右)
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操作实验能力的评价、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评价
2、终结性评价:习题检测评价(课堂练习及作业分层次)、课后研究论文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自评、组内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乙醇》说课稿7
设计思想:
新课课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知道乙醇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其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无止境。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性质的影响;
(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句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教学第一环节──学生讨论、交流所知道的乙醇
学生讨沦、交流所知道的乙醇,归纳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乙醇的物理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与已有经验相联系而义具有新的自己可望进一步了解的东两,如饮酒与人体健康、司机酒后驾驶等问题)
教学第二环节──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以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酒驾切入本节课的教学。创没情景: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均与司机洒后驾驶有关。提出问题:人在过渡饮酒后,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教师向学生展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
提出问题:
乙醇生成乙醛的变化在人体外也存在着。铜银焊接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工匠说只要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这是什么原理?
实验探究:
学生分小组模拟这一实验过程。
实验改进:
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浸入到500C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参考苏教版教材),铜丝使用细电线中的细铜丝,经砂纸打磨后绕成螺旋状,改进之后的实验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只需l一2次就可以成功的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学生观察铜丝表面的颜色变化,对比实验前后试管中液体气味的变化,书写方程式,思考铜丝的作用)
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方程式,认识羟基结构,得出铜丝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教学第三环节──阅读、交流,认识乙醇与强化剂的反应及应用
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它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乙醛能够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继而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卡片。学生了解乙醇与强氧化剂反应,直接被氧化为乙酸,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第四环节──观看录像,探讨乙醇汽油的利与弊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目的让学生关注乙醇的能源价值。学生了解到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能源危机。教师提醒学生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玉米,从而出现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警醒,培养学生参与礼会建设的意识。
教学第五环节──探究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创设情景:百度搜索──乙醇钠,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种西药的原料。提出问题:由乙醇如何制得乙醇钠?(类比水与钠的反应)实验探究:学生分小组完成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改进: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人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注射器活塞,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观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的不纯气体排出,迅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推注射器活塞,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减少了反应物的用量,氢气无需验纯,操作简单,适合学生完成。
归纳总结:
学生模拟钠与水反应的原理书写方程式:
概括整合──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学生观察发现乙醇的两条化学性质均与羟基结构有关,讲解官能团的概念并强调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
(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
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
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对于乙醇的'分子结构,大部分学生正确写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不规范的加以纠正,在此引导学生:乙醇属于烃吗?并与乙烷的分子结构作对此,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对于乙醇的用途,学生知道的还是相当多,在此基础上,借助两个新闻标题为学生介绍了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危机,然而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玉米,从而出现了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第二环节——关注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
由3名学生到讲台表演我准备好的台词,也可以课前演练一下。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当然!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三杯五杯也没问题!
(甲、乙喝酒状)
甲:喝多了吗?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不算什么。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通过表演,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主要观点有饮酒不能驾车,不应该劝开车的人喝酒,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但也有的同学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开车吗之类的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然后为学生出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
对第二个问题,经过学生的互相启发和教师的点拨,提出的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1)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2)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教学第三环节——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生最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我为学生提供了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乙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饮酒的人很快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随之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机酒后肇事的罪魁祸首。一段时间后,乙醛又被氧化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用铜或银作催化剂就能实现,接下来我为学生示范了操作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我对课本中的的实验做了简单改进: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改为了小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一是对学生来说插入铜丝更容易,防止插入过慢铜丝变冷,对学生来讲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并对比实验前后液体气味的变化。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是催化剂,实质是乙醇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并给出乙醛的结构,学生通过对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原子守恒的角度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这一过程,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会发现做过催化剂的铜丝更新、更亮了(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就需要老师点拨一下),那么如果想把旧铜器变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为学生展示了铜银在焊接时的图片,对于银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说,可以把银器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旧银器,你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的情绪又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教学第四环节——验证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鉴于重铬酸钾氧化乙醇的应用价值,高锰酸钾作为有机化学常用氧化剂的重要地位,再加上这两个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我把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给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还原性,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教学第五环节——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识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钠”的相关信息,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种西药的原料,之后我提出问题:水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那么由乙醇如何获得乙醇钠呢?学生观察发现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想到氢气的验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并提出了与教材相同的实验方案。但是以往实验中,由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切取的钠块较小,大试管中的空气很难全部排出,氢气的验纯需要较长的时间,钠块太小产生的氢气量较少则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我对本实验也做了改进: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活塞,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观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不纯净的气体排出,迅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推活塞,点燃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减少了钠的用量,无需验纯,点燃时现象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验证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对比了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书写方程式。
归纳整理:总结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对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的分析引出羟基、官能团的概念,初步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要善于从化学视角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释或解决。
《乙醇》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节教材在编写中,由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即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累积与迁移应用。但教材又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地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介绍乙醇,它在烃的衍生物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桥梁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了解乙醇的主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与加工能力。
4.选定该课时内容作为网络课内容的依据:
(1)教材特点决定该节内容可以作为网络课的内容。首先,教材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贴近生活,难度不大,没有抽象的、纯理论的知识,而且限于教材篇幅,所涵盖的信息有限,希望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途径。
(2)学生实际情况决定他们可以采用络网互动的形式进行学习。首先,酒精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的一种物质,而且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其组成、燃烧等知识,具有进一步自主学习更深知识的能力。其次,在高一阶段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如:会打字,会使用鼠标,具有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
(3)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5.网络课件的设计
在设计网络课件时,我始终抓住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所以在课件设计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物质——酒,出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具体物质——乙醇;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的应用,设计习题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它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等)。通过[问题过渡]乙醇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引出下一个环节——乙醇结构的探索。在这个环节介绍了乙醇的元素组成、结构式、展示分子静态与动态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结构与乙烷、水有何区别,为接下来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作结构上的铺垫。在设计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情境将问题引出:
问题情境1:
[设疑]:前面分析我们知道乙醇的结构可以看成水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而形成的。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那么乙醇的性质与水是否有相似之处呢?比如:水可以和活泼金属钠反应,乙醇是否也具有呢?
[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检验生成的气体。
[思考]:钠与乙醇反应有何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现象有何区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情境2:
[场景]:某一公路上,驾驶员正在接受交警的检查,交警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测试仪,而后断定该驾驶员过量饮酒驾车,属于违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这与乙醇的什么性质有关?
[设计实验]:向试管里注入约2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再思考]:①该实验说明了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②该实验对你解释“为什么交警通过酒精测试仪就知道驾驶员是否过量饮酒”有何启发?③你知道酒精在人体中是如何代谢的吗?
通过这两个情境探究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而后根据性质决定用途,总结出乙醇的用途。最后围绕三维目标,设计了一份含有10道选择题的练习,同时还设计了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看法:①结合近期机动车驾驶员饮酒造成严重交通事故案例,谈谈饮酒的利与弊。②查阅工业酒精中毒事件的相关资料,谈谈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③乙醇作为未来的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它有什么优点?(目的在于——再次体现了教学设计围绕从酒到乙醇再到乙醇的用途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这条主线索。同时,考虑到网络课堂的延续性,知识的学习不应下课铃声的响起而跟着结束。)
由于该节课是设计成网络课的形式,因此这两个实验,就以视频的方式呈现。
二、教学方法
与非在线教学法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法真正做到加大教学密度、及时反馈教学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等优点。
1.大教学密度: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该节网络课所涵盖的知识容量是非在线课堂无法达到的,就这样4 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和延长了。
2.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计算机联网中CAI信息处理系统的使用,为知识反馈释疑和进一步深化的及时性创造了条件,缩短了反馈周期,也使教室中的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置于教师主机的监控之下,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形成了课时内讲、练、评一体化。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分层次教学而言: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学生在网络课堂上不象在非在线课堂那样跟着老师齐步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自己控制学习步调,真正满足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习薄弱的学生吃得到。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归纳总结
在线研讨
导入新课
布置作业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网络课堂核心环节
1.引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酒的国度,酒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而长眠不绝。酒与各民族文化相结合,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就让咱们在“品酒文化”的过程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吧。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历代哪些名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
接着,请学生欣赏几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通过历代名人了解酒的发展历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提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
〖学生发言〗
〖小结过渡〗(交代注意事项)
酒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酒精。咱们今天就来学习酒精这种物质。考虑到大家对它都比较熟悉,而且初中也学了它的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所以这节课咱们就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应用老师制作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我先简单介绍课件的内容。它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其中学习内容又包含结构、性质、应用、练习。大伙儿自主学习的重点主要在“学习内容”这个部分。老师再交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依据课件进行自主学习;②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留在留言板上;
2.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研讨过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活动〗一边自主学习,一边将存在的问题提交给论坛。
〖教师活动〗适时跟踪论坛,留意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答,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交流研讨的过程可以说是网络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师生如何互动、互动的情况怎样,可以间接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目前我们学校所使用的在线交流方式主要有:网络教室专门的课堂讨论系统、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教研组自己的博客等。本节课主要使用建阳一中网站的“在线论坛”作为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将问题发布在上面,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提问作出回答,甚至可以就同学的回答做出点评。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因课堂时空的限制,而受到“冷落”,教师则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精彩的留言作出点评,并不是抛出一些问题,引导整个讨论过程向着有利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真正体现教师是“平等中首席”的地位。
3.归纳总结
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统一再解答一次,再一次给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4.布置作业
课堂讨论的三题中选择一题,写成小论文。
《乙醇》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乙醇》。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学习、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
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
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
(2)乙醇的氧化反应
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教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
环节三:巩固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