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卖火柴和擦火柴,本节课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划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表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2、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5、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
如今的小孩子生活幸福,无法体会和感受当时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所以我把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除了理解内容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美丽的幻象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对比的写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本文的另外一个教学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三、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境遇。
(二)“启发质疑法”
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后,我出示最后一段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课文最后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读—思—议—写”结合法
对于这种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先思中交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巧妙利用小女孩和学生自己对比,打开同情话题,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一)朗读法
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才是活的,朗读时赋予作品以生命。”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讨论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结尾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 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2
各位老师:
我要说的是六年级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陔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3个,还有1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的义。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省时高效。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扶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授之以渔,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老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思想,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分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温故、感知;二、理解、体会;三、运用、讨论;四、交流、强化;五、对比、升华;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运用“假设”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 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
《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开课后,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对比、升华
此时,学生的心灵已有所撞击,并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于是,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延伸训练: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线索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评委们:
大家好!现在我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我主要教学的内容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部分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脚走路;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最后讲她不敢回家。突出体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课文安排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根据本学科教材的特点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写作条理。
3.重点学习1—4自然段。通过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设身处地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二、说学法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本节课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作相应点拨,只作宏观调控教学进程,让学生运用“自主阅读——交流体会——想像补充——练笔延伸”的自学法来学习课文,这四类自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三、说教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采用“导读——导思——导说——导迁”等辅导法,辅以多媒体教学,力求少讲,教师辅导引路,引导读与学生积极自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并结合本课内容,力求迁移,发散,延展课堂教学,使教学有一定的深度。
四、说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一)走近安徒生
1.用课件出示安徒生资料,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伟大。
2.课外搜集安徒生的有关作品。
(二)走近小女孩感受“可怜”
3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现实。
2.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听录音,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围绕这件事,课文分为几部分来写?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理解字词:通过字形对比,辨析字义,等方式理解字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对学生书写有困难的生字教师进行指导。如:“兜”“焰”。
4.反馈学习情况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方面来说)
(2)引导学生以写小标题形式概括(卖火柴 擦火柴 冻死)
(三)走进小女孩深化“可怜”
1.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你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可以边读边在语句旁做上批注,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分条列出小女孩遭受了哪些不幸。
2.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做好旁注。
3.学生小组间交流反馈。
4.指名反馈学习感受,教师随机诱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采用“边读边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读出或说出小女孩的“可怜”。)
45.请同学们怀着对小女孩无比同情的感情读一读1-4自然段,自由品读,指名个别读。
6.小结: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有人来买她的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
四、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可怜)擦火柴
冻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冀教社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处境,体会世态炎凉;通过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和幻想,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3、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与此同时,基于三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法分析: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
(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教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课文可以分3课时教学。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童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
解决这一重点我运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小女孩,走近作者的心灵。
4、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并能简单运用。
如何让今天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把读、思、品、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读、思、品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的同情。
二、说教法
根据课标提倡的`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老师既要退出课堂主角的位置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认为老师驾驭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是“放风筝”,可以让风筝自由高飞,但它绝不可以脱线,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决定运用“创设情境法”和 “学生自悟求索法”。
本课是一篇凄美的经典童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怎样让学生走进故事,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并能从原来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重新看待这篇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故事,就要靠“情境创设法”了。我让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了解安徒生本身就是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所以自然会对生活在下层的儿童充满了同情。然后以凄美曲风的《火柴天堂》引入课题,再通过图文,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不断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自悟。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想象画面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四、教学流程
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有初步的情感体验。(准确说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我主要分成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生推荐其它有关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文章,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凡卡》等,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认识,激发浓厚的同情之感。模块二,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简单的加以运用。可以以“加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为题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领会并能简单运用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
1、创设情境,揭示新课。
以《火柴天堂》这首歌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凄美的曲风和歌词中走近一片冰天雪地、冷清、孤寂的小女孩的身边。
让学生不再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作一篇童话来读,而是把它当作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赏,为下面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并命名。(卖火柴、擦火柴、冻死)找出容易出错的字音,辨别字形,如“蜷”与“卷”,“乖”与“乘”,“厨”与“橱”等。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此目标可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可在黑板上总结归纳。
3、创设情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会提出“在你眼中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这一个问题来引导整堂课的教学,从不同方式的读,不同角度的读,层层深入。
①首先,初读课文后,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孤独的小女孩)
②画出文章中所有描写小女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无依无靠、痛苦悲惨的小女孩)
③画出所有描写“冷”的句子和“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冷”和“暖”两个角度下认识小女孩:天冷、心冷、周围人情的冷漠,现实生活中的“冷酷无情”;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想象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暖”)
通过三个不同角度的读,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对小女孩及所有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7
开学初,区教研室组织了“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姜主任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构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课堂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在“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第八届阅读教学大赛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特别是以教研室组织的“磨课”活动为契机,我们在教研组长颜敏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精心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后反思—再次执教等环节,不仅把握了“导学议练”各要素的思想内涵,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了高效课堂。为迎接区教研室的抽课活动,我们组根据教学进度,确定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共同研究、轮流试讲,最后我有幸代表大家执教了这节课。下面我就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并结合“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激趣导课,引入新知。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力求简明扼要。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并不陌生,特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很多孩子都是伴着它长大的。所以在导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的一篇传世之作,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部经典童话作品。”“导”不仅有教学活动的导入,还有教师的引导、指导和激励,所以,在“学”、“议”、“练”的环节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读法、学法与写法的指导。如:在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准确、完整,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小女孩的幻想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把小女孩的现实与幻想进行对比,并适时总结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阅读,研学新知。
践行“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深刻解读教材,找准学生的认知点与兴趣点,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所以,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问学生:“通过读书,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最初的真实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自主阅读,研学新知”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我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读书,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静静地,默默地潜心阅读,通过读、圈、画、议主动求知,自己学会学习。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并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多元的、发自内心的,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三、讨论交流,以导促学。
这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如:在让学生画出感受较深的句子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随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学生的议论纷纷,还要有孩子们的书声琅琅。这节课,我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老师创设情景读。在文中作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了小女孩的`5次幻想,特别是后两次幻想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通过让学生体会感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还尽量用动情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去感染学生的内心。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在学习课文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语文素养。在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引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同学们,人们不知道,你知道吗?你读懂了吗?我知道她曾经,我知道她曾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解读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后的小练笔写几句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延伸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学会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的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讲读课文、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
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主要让学生体会了小女孩命运的不幸,并且通过读引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不幸,情感铺垫。
本节课的导入我以对上节内容多角度的回顾作为引入方法,再一次引发上节节沉积在心中对小女孩的同情,将他们的情绪定格在文本中,通过回顾小女孩的不幸,走进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中。
(二)、品读过程,感受幸福。
感受小女孩幸福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针对这一过程,我采用了整体把握和细细品味两种方法,先让学生浏览整体把握几次点燃都看见了什么,然后再认真、仔细的去品读,在品读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边批画,将自己在文中读到的信息和感受写在旁边,最后再将这一感受融入文字,体现在朗读上,通过朗读来体现学生读书的学习的效果。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走近人物,体验人物。
在课堂最后,设置了拓展延伸内容: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所体验到的运用于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宁源小学的刘银兰,耽误大家一点宝贵时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为主题,编排了5篇主体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读作家”,教材收入了孙云晓在《一根火柴》里的一句话:你是那样善良,你是那样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这应该是对整组教材精确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爱,这种爱是纯真的、美丽的、善良的、仁厚的、无私的。
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
(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
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教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课文可以分2课时教学。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对比、想象、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童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
解决这一重点我运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小女孩,走近作者的心灵。
4、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并能简单运用。
如何让今天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课
3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把读、思、品、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读、思、品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的同情。具体到这一课时地教学目标有: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会认读6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二、说教法
根据课标提倡的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老师既要退出课堂主角的位置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认为老师驾驭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是“放风筝”,可以让风筝自由高飞,但它绝不可以脱线,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决定运用“创设情境法”和“学生自主探索法”、“朗读感悟法”。
本课是一篇凄美的经典童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怎样让学生走进故事,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并能从原来的思维模式
4中跳出来重新看待这篇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故事,就要靠“情境创设法”了。我让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了解安徒生本身就是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所以自然会对生活在下层的儿童充满了同情。然后以大年夜做对比引入课题,再通过图文,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不断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自悟。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课文泛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四、教学流程
本课共分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有初步的情感体验。(准确说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5并学习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拓展延伸,我主要分成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生推荐其它有关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文章,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凡卡》等,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认识,激发浓厚的`同情之感。模块二,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简单的加以运用。可以以“加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为题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领会并能简单运用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认识童话、了解作者。
以我们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的大年夜对比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寒冷、孤独、饥饿。
让学生不再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作一篇童话来读,而是把它当作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赏,为下面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知道兜的笔顺、多音字“喷”
此目标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并总结归纳。
6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把三段提炼成三个小标题。
四、创设情景,唤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1、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文中那一句话最能说明小女孩目前的处境?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2、分析重点句型。
3、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4、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具体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并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细节,配乐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对小女孩及所有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五、作业
1、填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
板书主要写出课文三个小标题,突出重点。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
7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
1、教学节奏松散,后面教学任务紧张。
2、读得不够,教师没范读,学生读的较少。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1
一、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并能通过朗读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重点)
2、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我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合作探究,重视朗读。
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以及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学习结束后布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想对她说什么以及能不能帮她改写命运的作业题。并出示课后小诗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但是她已经冻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假如你发现了她,你会说什么?(同学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纪的丹麦,就在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当时也有人发现了她,请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她想给自身暖和一下…… ;〕〔在同学谈感受时,老师相机介绍背景〕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过渡语:就在人群中,有一个人也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过自身的想象写下了一篇童话故事……(同学齐读课题--注意激发同学的同情心)你们愿意再一次快速地读课文吗?读后还要有话要说:
〔投影题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同学个体--小组--汇报〕
板书:实际: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小结: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饿,极度孤独,无家可归,于是就在临死之前发生了与自身需要密切相关的幻景,而她做了什么,想到什么有谁知道呢?这些只是作者在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我们写作文,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在把事实写清楚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写下来,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
三、理解课文,分层达标过渡语:作者寄予对小女孩无限的同情,这在课文中充沛体现了出来。文章中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句子,〔出示学法〕其中有一些最能体现小女孩生活凄惨的,你们愿意把它找出来,再通过感情朗读与大家一起分享吗?(读课文--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从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身的小手吗?(她不敢擦火柴,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终于”一次说明她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指导朗读:读出矛盾的语气。
b、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温暖”是擦燃火柴后给小女孩带来的感觉;“奇异”
看出小女孩处于饥寒交迫的极度虚弱中,从真实的感觉逐渐变成了幻觉的状态,因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幻想。)指导朗读。
c、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赶紧”、“一大把”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指导朗读。
d、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死了才干解脱寒冷,解脱饥饿,解脱痛苦。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凄惨,可见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指导朗读。
e、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板书:凄惨结局:冻死了。)(“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时冻死的;“微笑”说明她死时没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欢乐中死去的.。幻想和实际,死亡与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其凄惨,引发人们的同情。)指导朗读。
f、“她想给自身暖和一下……”人们说。(从人们淡淡的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并不关心小女孩。)指导朗读。
g、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真正含义是受罪与死亡,透过这两个“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她对劳苦人民给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指导朗读。
四、 小结结束
小结语与板书结合)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也确实体会到了小女孩命运的凄惨和大家对她的同情。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读了这个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以后写了一首诗,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原因是她富有爱心,写得感情真挚,值得读一读,请大家也来感受一下。(幻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挡风寒,
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实际: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没有爱
幻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凄惨结局: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2
一、教学依据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乃一篇童话。它记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课文结语有这样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特别意味深长。本节课我就想告诉学生:对于小女孩来说,也许只有死了才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生活安逸无忧,一直在大人的呵护和爱中成长,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幸福,更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幸福。而长久的使命告诫我,语文更主要是人文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预期目标
本节课,我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层层引导,让他们从文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合作探究,重视朗读。
通过我和学生之间,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以及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语文课不仅有使我们共鸣的情感,也应该有练习。所以我印发了学案,并布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我们想对她说什么?并且改写课文,让小女孩变得快乐幸福的作业题。
4、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目标
(三)读1—4段,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四)读5-10段,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种种幻象,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五)读最后三段,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七)小结、布置作业
五、教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3
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是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像: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是理解的重点。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说理念:
在倡导经历、感受、体验学习的过程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说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学习。
上课时,新年的钟声回荡在教室中,教师语言激情:同学们,新年的钟声敲醒了,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幸福与快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已以冻死街头。学生随着音乐教师的话激发的情感进入课堂情境。直接进入小女孩命运的结局段落,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认识。
学生读过两个自然段后,教师顺势而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
二、探究问题,领悟两个“幸福”的含义
1.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找到哪些内容让小女孩感到了幸福。
2.小女孩在幻象中获得的幸福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教师出示学习提示帮助学生。
3.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由读课文思考,并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那一次幻象。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
4.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走一步:你体会到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了吗?再来读一读小女孩不断擦燃火柴这一部分,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通过读书,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5.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
6.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
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7.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学生在这第五次多角度抒发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回顾全文,情感朗读。
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感情朗读全文。
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现实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幸福 幸福
可怜的 悲惨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4
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本组教材的专题是“走进外国名篇名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积累阅读外国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宽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这篇童话写虚和写实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这既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将从“树立目标,制定策略,解析流程”这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树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学情,以及单元训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学,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乖、裙、兜、币,哎、橱)及6个读记生字(哆、嗦、蜷、哧、梗、捏),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想。
4、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根据目标的设定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以下方式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
评估设计
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
2、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感。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课文的主要句子,通过课堂观察,老师点拨,并写片段:“小女孩—我想对你说”来体会运用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目标、学情及本单元阅读训练要求,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品读感悟从小女孩种种美妙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关注小女孩的命运,而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制定策略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读”自然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传统的教学结构,局限于实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近期目标,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结构,应在有效地实现此种近期目标的同时,更追求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此,采用变序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即跳过第二部分,先讲读第三部分,了解故事的结局;再讲读第二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悟,走进文本,走进小女孩悲惨的生活,走进她的内向世界,体会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再将现实的冷酷与幻象的美好对照起来,进而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就更激发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三、预设流程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两个原则:
1、以简代繁感悟为主
《卖火柴的小女孩》语言极富情感,如果层层分析,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悟情感走进内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痛苦,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和怜爱。
鉴于原则,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学生熟读课文,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具体教学环节预设如下: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2、感知结局,关注命运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拓展练笔,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新课伊始,我会就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引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的五次幻象,感受其现实生活的痛苦。
(二)感知结局,关注命运
新课的教学,直奔故事的结局,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继而引导学生质疑,孩子们可能会问: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处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幸福中去了”?带着心中的疑问,学生走进第三环节的教学。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在这一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的过程。我将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第一次幻想,采用品读,感悟和想象等方式,和小女孩一起享受幻象带来的满足和幸福,然后急转直下,把现实的冷酷再与美好的幻想作对比,进而体会小女孩失望的心情,再抓住小女孩擦然火柴的艰难与矛盾,更加深刻体会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无奈。就这样,我三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设置不同要求,使学生的感受也在层层递进。
此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即:
(1)找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说现实
(3)对比幻想和现实谈体会
(4)感情朗读。
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重点句段进行朗读,读出自身独特感受,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预计在此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我把它们放在最后理解。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对第一句的理解,只要学生结合上下文知道“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指“天堂”,相信整句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即“小女孩死了,就不再寒冷、饥饿、痛苦了。”
至于第二个句子,我抓住句中的“幸福”一词,启发学生理解。由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解读,我再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孩子们会明白:小女孩在幻想中是幸福的,然而这种幸福就像那美丽的肥皂泡,会随着火柴亮光的消失化为乌有。那么,属于这个小女的最终幸福,就是死亡。她死了,就彻底解脱了。这个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悲剧就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解开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拓展练笔,情满人间
接着,我利用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来拓展延伸。我将这样引入的`:“天气寒冷,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个冷酷的社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深深牵动了亿万读者的心。有一个叫刘倩倩小朋友,她用诗歌告诉我们她对小女孩儿的关心,这首诗就是《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能穿越时空来到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你会怎么帮助她呢?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练习不但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由读作品联想到了自己,进行超越了文本地思考,进而发自内心地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我们知道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深刻的。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深化文本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怎样造成的,只在课文结尾处加以简单点拨,因为我认为在孩子心里应更多地植入正面的、美好的东西,播下爱的种子,去感受作品本身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才是最重要的。
(五)板书设计:
在这节课中,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课件出示)这样的板书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整体一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幸福)现实(悲惨)
火炉寒冷
烤鹅饥饿
圣诞树孤独
奶奶缺少疼爱
飞走痛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15
一、作品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这一刻,小女孩不仅点亮了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同时也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彻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那就是是到天堂过一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日子。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1、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们写文章,注重传情达意。每一篇课文,总有它的立意所在,或深奥,或浅显,但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原因,对课文的理解常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只是听老师说,而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心弦共鸣,不能真正体悟文意。本篇课文我主要运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遣句的准确,体会作者蕴含的内在的深厚情感,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一、走进安徒生,感受安徒生童话。
1。课前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感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伟大。
2.一入课,我的导入是这样的: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走近小女孩 感受“可怜”。
我们每个同学的大年夜是美丽的,小女孩的大年夜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的“大年夜”一比较,学生能充分感受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文中有三处描写“大年夜”的句子: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每个窗户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与我们人人期盼、寄予我们无限幸福的大年夜相比,卖火柴的小女孩确冻死了,为什么?
三、走进小女孩,深化“可怜”
这部分,我主要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感知、体味情感。朗读中的“有感情”绝不是对文字本身“一顿二重”的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掌握文章的“神”,“情动于中”自然就能“形于言”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抓对比,文章有这样几处对比:
对比一: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对比二:插火柴前的心理和后来插火柴的`心理。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敢和赶紧对比,感受小女孩渴望幸福的强烈欲望。
对比三:文章一实一虚的写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小女孩向往幸福的渴求。
其次,创设情境。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我设置了音乐,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与这催人泪下的语言文字融为了一体。
四、走进安徒生,了解童话内涵。
什么是童话?在同学们的心里,无非就是城堡、公主什么的,今天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我还要让他们懂得怎样读童话,所以在最后我是这样设计的: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心中的安徒生。最后送大家两句话,希望大家带着这两句话走进其他的童话。
感悟童话,感悟童话的意味深长!
走进童话,走进人生的五彩缤纷!
五、说板书。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相关文章:
《卖火柴小女孩》说课稿08-14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05-12
《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07-07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5-12
小女孩卖火柴作文06-25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5-17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作文08-16
卖火柴的小女孩_850字02-22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家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