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这样设计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说明: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二)、内容解析: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及《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2、欧姆定律这节课特点: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研究,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上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3、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及“等效替代”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来支持。
(二)、学生知识情况:
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定量关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
1、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通过阅读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并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这一章内容的第二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认为: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形式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难点。
六、内容方法
(一)、教学内容
1、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二)教具使用
教师演示用:课件、干电池、开关、电阻、灯泡、导线、示教板。
学生分组用:电源、导线、电阻、灯泡等。
(学生刚接触电学,内心既好奇又感到恐惧,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以下几点:
1、是设计了学生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2、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大?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二)“温故知新”——引入概念
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害怕物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物理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探究物理、认识并掌握物理。
出示表一:R=5Ω
U(V)
1
2
3
I
0。2
0。4
0。6
表二:U=3V
R(wΩ)
5
10
15
I
0。6
0。3
0。2
结合表格提出以下问题:
1、实验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2、分析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欧姆定律。
(三)“水到渠成”——得出公式
I=U/R
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变形进行分析,并介绍欧姆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精讲例题”——学以致用
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对于物理计算题,要逐步进行板书,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学会规范解题。
(五)“及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两道及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六)“顺理成章”——串并电阻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①学生分组实验,分别把两个电阻串联、并联接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得出电阻的变化情况。
②学生分组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两个电阻串联后电阻变大了,因为灯泡变暗了;两个电阻并联后电阻变小了,因为灯泡的变亮了。
2、出示问题:为什么串联后电阻变大?并联后电阻变小?从前面学习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释。
学生讨论后,带着小红帽上台演示:电阻串联,越串越长,所以越串越大;电阻并联,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3、问题:
①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5Ω的电阻与1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
③电阻并联后总电阻与原来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②两个1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可以用多大的电阻来代替?
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七)“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⑴欧姆定律及其有关概念;⑵串并联电阻的特点;⑶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推出串并联电阻的两个公式;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以上几
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电阻的串并联。右边是例题的解题过程。这样的设计既能突出重难点,也为学生规范解题起到示范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相关文章:
《欧姆定律》物理教学反思04-16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04-14
比的应用说课稿07-03
《比的应用》说课稿11-08
物理说课稿01-09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05-15
物理《变阻器》说课稿07-28
初中物理说课稿11-24
比的应用说课稿(15篇)11-16
比的应用说课稿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