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的内容, 完成练习二十中的1-2题。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结合情境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整数和自然数。
基本技能: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基本思想:让学生在经历在生活中体验小数的含义过程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渗透抽象和“迁移、识转化“等推理的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惊醒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进益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说一下,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
1/2 、2、 35、 100 、2/4 1/3 、
生: 1/2 是分数;2是整数; 35是整数 ; 100是整数; 2/4 是分数; 1/3是分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 2、35、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 1/2 、 2/4 、 1/3.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生: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
师: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我们叫做“小数”,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呢?
生:在超市,每样物品多少钱有小数;
也是在超市,物品的重量在电子台秤上也有小数
量身高时,我的身高是1.35米。
量体温时,我的体温是38.5度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小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小数,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结合情景,认识小数的读写。
1、小数的认识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这些数中间都有小圆点
生2:小数点前面有数,小数点后面也有数。
师:同学观察很仔细。像3.45 0.85 2.60 36.6 1.2 和1.5 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
师:下面谁在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1:我的视力是1.5
生2:数学书的价钱是7.20元
生3:我看到大瓶饮料是1.5升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小数,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小数。
2、以3.45为例介绍小数的读法
师:我们认识了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能试一下?
生:3.4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作:三点四五)
师:小数的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多媒体再次出示商品标签、体温图片等图片,
师:请同学们来试读其它的.小数
生:学生读出小数。(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读出小数,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小数,谁能说一下我们应怎么读小数呢?
生: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三)教学例1。
师:学校组织同学们测量身高,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王东的身高?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1米我们会用1米来表示,但3分米怎样用米表示我们组就不会了。
生2:应是1.3米,1米用1表示,3分米是0.3米 ,加起来就是1.3米
师:为什么3分米是0.3米你能给大家讲解吗?
生:把一米分成10份,一份就是1/10米,也是0.1米
师:刚才这名同学说的非常好,其实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板书)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
师:1/10米我们还可以写成0.1米。请同学们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 )/(10 )米,还可以写成( 0.1 )米。
3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师:你还能仿照上面的例子,说几个小数吗?
生1:8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8米
生2:6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6米
师:小红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为什么?
生 :1.3米。因为1米是1米,3分米是3/10米,也是0.3米,1米3分米也就是1.3米。
4、通过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含义
师: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1分米和0.1米的关系是什么?
生: 1/10米=0.1米
师: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怎样用式子表示?
生: 3/10米=0.3米
师:如果老师去掉每个式子中的单位名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1/10 = 0.1 3/10 = 0.3 (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式子。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谁能很快地告诉老师:4/10=( ) 7/10=( ) 9/10=( )
生:4/10=(0.4 ) 7/10=(0.7 ) 9/10=( 0.9)
师: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等式左边都是十分之几,等式右边都是零点几
生2: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师:在线段图上,你能很快的找到0.2 0.9 吗? (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后,脱离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朋友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不是小数的进入粉房子。
师:动物朋友举行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其它的数进入粉房子,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都应进入那个房子呢?
2、多媒体出示课件练习二十课件
师:请同学们读出下面的小数,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读这些小数的?
3、我来填小数
(1)用小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师:谁会来填这些小数呢,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了解历史,拓展知识
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如3.12的表示。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的。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不错,谁来说一下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成员---小数,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小数你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同学们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料。在以后生活中,请同学们多观察小数并正确使用小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3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学习的计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为新授作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70×83×5032×27×11
2.笔算;28×3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运用乘法的`这一计算方法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小朋友,幼儿园老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买了些彩色笔(出示例题图),看图你知道老师买了几盒?每盒又是几枝呢?你能帮助老师先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枝吗?
(2)同桌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
在班内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这样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约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点,50×3=150,共有的枝数比150少一点。
(3)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①先独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写。
②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和书写方法。
③回报交流,理解掌握。
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位学生的算式(实物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结合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积的每一位上的得数的由来以及书写位置。
(4)用估算检验笔算。
谈话:刚才我们估计出了得数大约是多少,现在你们计算出的积在这个范围内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得数与150枝相差很多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小结计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在课题中补充板书:连续)
在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做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十是否进位了,有没有加上进位的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当回小大夫,和我们的啄木鸟一起带大树找找病因,再把蛀虫给找出来。
(2)出示题目,学生同桌讨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4)提问:通过给大树看病,你觉得有什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各自在书上连线,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补充。
最后是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关心,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还要提醒同学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
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5、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通过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1、笔算下面各题
24×3 78×8 57×7 63×5
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一遍
(四)导学达标: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让学生观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板书:24×12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求12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24乘2我们已会算,24乘12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知识呢?4人为一小组讨论。
(2)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种笔算
教师: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1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板书:
24
×12
——
48 ……… .24×2 的积
240 ……… 24×10的积
——
288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请一位同学复述计算的过程。
(4)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样?(乘了两步,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需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第二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01-29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05
【精选】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9-14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08-29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5篇09-18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09-18
实用的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10-02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09-21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