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树》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予树》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给予树》。
一、教材理解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的。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在去给家人买圣诞礼物的时候,,选择买棒棒糖给家人,却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不相识的贫困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金子般的爱心与善良。文章的语言平实也真诚,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道理。通过本文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关爱别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很多汉字,也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时也有良好的小组学习气氛。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具体可感又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容易接受,对人对事开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重视读和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情感表现出来,通过说去交流感受金吉娅的爱心与善良。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去体会人物内心这样的办法来理解词句,感悟金吉亚美好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4、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贯穿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设计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个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情、学段的特点以及本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以下目标:会认、会写生字新词,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去体会人物内心这样的办法来理解词句,感悟金吉亚美好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何熏陶。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实现发展性。
第一个关键点是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了金吉亚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孩子的思考去进行质疑。让孩子们提出金吉亚为什么给小女孩买洋娃娃这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触摸金吉亚美好品质的一个关键点和重点。这个环节也想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孩子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就会更加的深入,他们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第二个关键点是抓住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了最能体现金吉亚矛盾心情的“沉默不语”这个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又能够让学生透过过词语、透过人物的神情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不仅能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能读懂词语背后含着的东西。从词语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还力求实现三个纬度的整体推进,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
第三个关键点,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了金吉娅跟妈妈解释的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言为心声,这是一个8岁小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美好的品质,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所以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这一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孩子去体会金吉娅为什么帮助小女孩实现这个愿望,去帮她买洋娃娃。从而去触摸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也让孩子们在入情入境的真情体验中达到心灵的净化。
(三)、落实一个统一,体现学科性。
这个统一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其实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只有突出了这个特点,才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使教学有语文味,所以在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就力求让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不是孤零零地去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凭空地去感悟体会,而是让这三个纬度整体推进,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来体现学科性。
(四)、贯穿一个情趣,突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充满了情、趣、美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的地方比较多。比方说在课前的情景激趣,到课中的创景激情,以及课后的朗读释情等等,设计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投入地学习语文,充满信心地学习语文,有情有趣地学习语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让孩子们在情和趣的完美结合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灵的感染,发展语文的素养。这也是我永恒的追求。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
(2)、教师板题、读题。
2、句中自主识字
(1) 初读课文,找出会认字,多读几遍。
(2) 自学会认字,同桌互相考一考。
(3) 句中巩固会认字:老师编一段带有各个会认字的句段,让学生在读句子中巩固会认字。
(4) 学生画出不懂的字和词语,与同学讨论。
(5) 读准课文中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导读准轻声。
3、记忆会写字,指导书写
(1) 自由学会写字。
(2) 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3) 教师指导写,重点指导难写的“糖”和“宽”。
(4) 同学们在抄写本把“糖”和“宽”等生字各写两个,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4、研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一)、透过“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内心
(1)、小组分工读全文,思考:课文都写了谁?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板书:金吉娅)那么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大家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啊?(板书:棒棒糖和洋娃娃的图)
(3)、圣诞节的时候,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却对自己的家人只买棒棒糖,你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过度:她为什么这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看看
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4)、个人汇报,读句子。问:金吉娅现在怎么样了?什么是“沉默不语”啊,同学们表演表演看。
(5)、沉默不语就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想,她真的什么都不想吗?
(6)、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汇报)
(7)、指导读金吉娅“沉默不语”句子。
a)
b)
c) 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读。 兴高采烈是什么样啊,表演表演看,沉默不语又是什么样啊?一边想象一边读。 要是和哥哥姐姐们的兴高采烈相对比,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谁再来读一读。
(二)、透过“什么都”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
(过度:透过“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我们体会到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但她为什么只给他们买棒棒糖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金吉娅为什么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相关语句,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问:要是句子去掉“什么都”行不行?为什么?透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3)、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许多礼物”、“什么都没有了” ,她没有了什么?
(4)、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看到这个卡,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5)、你认为金吉娅真是个( )的好女孩(学生回答)。
5、 朗读释情,体会文章中心
(1)、那孩子们,金吉娅送给想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诵最后一段:
作为妈妈的我,(师读)
作为哥哥的你,(生读)
作为姐姐的你,(生读)
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啊,(集体读)
6、课后练习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六、小结
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触摸到金吉娅那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都能在入情入境的真情体验中达到心灵的净化。也希望孩子们在这种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投入地学习语文,充满信心地学习语文,有情有趣地学习语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发展语文的素养。这也是我永恒的追求。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恳请尊敬的评委们多多指正。
《给予树》说课稿2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课文是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因此我把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中,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抓住重点句子如金吉娅和哥哥、姐姐回家途中的不同表现休会金吉娅当时的心理感受,接着又让学生想像金吉娅在看到“给予树”上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时她想到了什么,然后又从金吉娅的语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步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高贵品质,最后又通过妈妈的心理变化以及后一段话的朗读体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在《感恩的心》这个背景音乐下替小女孩写感谢的话,从而进一步休现金吉娅善良、仁爱的高贵品质,使文章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四、扩展活动。表达感情。
从金吉娅的行动中,学生体会到了要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同情和关爱。因此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制作礼物送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陌生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一活动来学会奉献爱心,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的教育。
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重难点,我随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板书,先是板出了金吉娅和哥哥姐姐的不同表现,再板出妈妈的心理变化,最后突出了金吉娅的高贵品质,使学生一目了然。
《给予树》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给予树》,这组课文的专题是爱的奉献,《给予树》这篇课文正是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结合本组课文及本文的实际,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可以说,重点难点的确定与本组的专题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组元意识。)
四、教学过程
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 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习一篇课文,如何更好的导入,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学本课,我开门见山,从课题导入。
首先:板书并解题。板书《给予树》,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提示学生明白“ 给予”的意思,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搞清楚“给予树”是西方慈善组织办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问:“结合本组课文的专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圣诞树上的卡片写着什么内容?是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别人?”等等。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引导从题目提出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第二大环节是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正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这充分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贯坚持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这一做法。
检查预习分以下三个小环节:
1、检查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字词教学仍是中年级的重点之一。我从三个方面来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首先,检查词语是否读得准确,本课“给予”的“给”,“予”, 学生容易读错,那么我采取多种读的方式,直到这些字音在学生的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接着, 对个别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字加以区分强调,“予”和“矛”, “即”和“既”,“买”和“买”。然后, 指导学生把“予”、“仁”两个字书写匀称。
交流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如愿以偿。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检查切实夯实了字词教学。
3、预习检查的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浏览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习课文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思考,为了进一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浏览课文,结合题目,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归纳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的第三大环节是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服务的,而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学生在细细的读与思考中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静静的去读去感悟呢?设计细读感悟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的感情的基础上,我以课后题为细读感悟的切入点: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母亲心情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的的词句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体会好了,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汇报的重点部分,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感受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有这种变化的原因。
对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母亲的“担心”(板书),师生以读代讲,让学生了解到母亲在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给每个孩子们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母亲“生气”是因为别的孩子都买了像样的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且金吉娅却只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
教师追问: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当学生汇报到母亲的高兴时,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进行感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结合“一直盼望”体会那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长期以来多么渴望得到一个洋娃娃,教师相机提问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而金吉娅又是如此理解小女孩的这份心情,并深深地同情着她,结合“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体会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爱护和帮助。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引导抓住“这么多人”,“得到许多礼物”,“却什么都没有”感受金吉娅对那个小女孩的同情与爱心。看到女儿有这样一番举动,母亲能不激动吗?
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采取指名读,范读,评价读,练读再指名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这段话,充分感悟金吉娅那颗纯洁的爱心。
在此基础上,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不但…还…以及…
这一部分的教学真正落实了本篇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一片爱心。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体现悟,悟促进读。而且在如情入境地读文的同时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课文小结,当堂测验
1 给带点字注音
给予()
2组词
予( )即( ) 买( )
矛 ( ) 既 ( ) 卖( )
3写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给予树》说课稿4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yu。“担”是多音字,本文读dan,另外还有dan的读音;“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给予树》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简析:《给予树》是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中的第31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在去给家人买圣诞礼物的时候,,选择买棒棒糖给家人,却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不相识的贫困小女孩子,也给予了她同情与关爱。本文的语言平实也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潜在的关爱别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妈妈的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2、教学目标
(1)、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 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学习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教师的初衷。
3、教学重点:通过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
教学难点:体会这种给予的精神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
问题要简单而细致,经过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三、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课前铺垫: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通过读名人名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整体感知善良、关爱的美好所在,也为下文做好适当的铺垫。
2、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更要学生体会到做好事是要有牺牲和选择的,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对帮助别人这一“爱”的主题比较熟悉,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不一定能做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的行动有所缺失?作为教师应关注到这点——金吉娅的思想过程。为此,预设如下:
A读课文,说说金吉娅的那些地方令最为感动?
B讨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她的做法中体会感悟到了什么?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从给予树取下卡片,你准备给小女孩写什么内容的信,请你写一写。
C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试说、加强感情体验。
D交流讨论:金吉娅做了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她会想些什么? (她可能会想:我买了洋娃娃给别人,那我拿什么给自己的亲人呢)可怜的小女孩子,她心中的天平应该倾向于哪边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有必要让学生和金吉娅一起接受挑战和作出选择,可怜的孩子终于选择了去关爱别人。但是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亲人买些棒棒糖。这种内化,需要已有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相互地作用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答案。在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悟之后,组织学生做深入思考,让倾听感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提升:做好事需要有牺牲和选择。
3、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共识。
师: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哥哥、姐姐和妈妈的仅仅只有甜甜的棒棒糖吗?
(供替换:同学们,金吉娅还送给哥哥姐姐和妈妈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另外在《爱的奉献》歌曲之中,可以问学生:这样的树是一种什么树?这样的树应该种在哪里?教师做总结: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枝叶繁茂,开出最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5、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给予树》是以“给予”为重点词,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我们可以在“给予”这个词上延伸出“善良同情”和“牺牲和选择”,以及能够在旁边贴上学生想贴的图片,并说说理由,比如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想贴上爱心卡或者是一大袋精美的礼物(用来送给金吉娅的亲人,帮助金吉娅填补缺失的美好)。
,并能说说理由。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说话能力。
总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情操,在共鸣共悟中发展思维,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克服阻碍行动的困难石,那么我们为人师者也为之而欣喜。
《给予树》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习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给予树》说课稿7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2课《给予树》
我将从说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解读、教学预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1、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语文本色——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教材处理和课时目标
教材处理: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依据以上的理念和教学法,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如愿以偿、援助、善良、同情、仁爱、体贴、诚挚”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一层一层加深对“给予”“给予树”内涵的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与文本对话、朗读感悟,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4、拓展目标:学生根据对“给予”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仿写一句“给予是……”的句子,然后集体创作一首小诗,更加深对“给予”的理解,并能运用。
三、教法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教与学要高度统一,结合三年级的已有基础和本文的特色,确定以下教法学法:
①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借助生活体验等方法。如“援助、同情、体贴、诚挚、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的理解。(这是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
②语文实践——即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生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即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朗读感悟,读写结合等。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下面我就依托这四大环节,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1、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给予树》,谁能告诉我“给予”是什么意思?请你围绕课文的内容用“谁给予谁什么”说一句话。(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给予”导入新课,不仅帮学生整理了课文内容,还为学习金吉亚的给予做了铺垫。)
2、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绚丽多彩的圣诞树,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问:引述:这明明是一棵圣诞树,可书上却给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读课题,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里提到了给予树?学生反馈后,请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哪个词语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教师随机抓住“援助”作为重点,进行识字教学,力求音形义并借助字形使学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给他温暖。
2、之后教师进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请学生再好好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金吉亚眼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样的?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凭借语言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让学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借机我追问:“小女孩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体会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然后为了加深体会,教师出示出示穷苦女孩的图片,配上悲伤的背景音乐,教师解说。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着,她什么都没有。在学生体会深刻的时刻,再次指导朗读。接着教师引述,是啊,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发出了一个求助之声,她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拥有一个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干什么呢?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洋娃娃对小女孩来说太重要了,指导学生读出她迫切的心愿,读完后引述:面对这么可怜的小女孩,金吉亚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找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的句子,指名读再齐读,来体会金吉亚的快乐,并结合情景让学生理解“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
3、接着教师讲述:以给予是快乐的,可金吉亚在向妈妈讲这件事时,说话的声音却很低,显然还很难过,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抓住“沉默不语、声音很低、像样的礼物、到处逛、我的钱……”等词语词句来体会金吉亚难过的心情,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读中留下语言,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为一体。】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师:妈妈了解了整件事情后,看到难过的金吉亚,会怎么安慰她呢?接着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交流,个别交流等说话训练,引领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然后请学生带着激动的情感读最后一段,明白为什么把援助中心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知晓给予树也是树。(给予爱心、温暖、快乐、帮助、希望、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让人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树……)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说: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给予是快乐的,有时……
出示小诗:给予是快乐,给予是给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让出座位;给予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给予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是……是的,给予永远比得到更快乐!
让学生根据学生实际,仿写一句,教师巡回,选择优秀的集体创作一首诗。
【这个环节的设计课堂练笔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围绕“给予”展开,由扶到放,从简到难,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给予树
援助
善良同情
如愿以偿
仁爱体贴
【本课板书起着概括、建构的作用,体现的是真实的学习过程,记录着学生学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这样的板书是可取的,有效的。】
《给予树》说课稿8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 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 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设计意图:“给予树”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于圣诞节中的一项献爱心的活动,在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下设疑引题,找出所有学生共同的疑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师赐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刻,给学生一个方法主动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a、游戏:击鼓传花读生词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但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 一节课的兴趣。而对于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更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内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一种习惯。而以上这些词也是本文的重点。从而更直接地,自然地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二)理解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 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是两课时中最关键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中的中心。
《给予树》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我想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三、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本文教学我预计用2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在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同时我还会在黑板上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习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完生字,回忆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问题“看到孩子们买的礼物,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展开教学。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探知故事背景。
设计理念: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担心,了解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细读,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设计理念: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的,只有金吉亚是“沉默不语”。重点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通过抽生读、齐读、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回答: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出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研读,情感的升华。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研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生活拓展。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可知道课文的主旨。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划一颗心,让我们把这样的一棵给予树永远种在心中。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给予树》说课稿10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平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习,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给予树》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平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说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习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 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 “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
2、分段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到了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品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同过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点句,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起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品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情感升华。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从满爱》,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下课。
六、板书设计
家人:棒棒糖 善良 仁爱
金吉娅 同情 体贴
小女孩:洋娃娃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可知道课文的主旨。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划一颗心,让我们把这样的一棵给予树永远种在心中。
《给予树》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习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
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习。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
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习: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习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习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给予树》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整一个单元课文的基调是“爱”,而《给予树》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 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学习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给予树》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体会金吉娅的“爱”作为了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
这篇文章的文本价值就是让学生从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中受到爱的教育,让这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影响他。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点难度,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点的距离,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四、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情境导入法: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春节说起,创设情境,先让孩子们说说春节,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孩子们更有求知的欲望了。
2、读思议结合:这个故事不仅需要学生朗读体会,还要求学生思考,比如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陌生女孩,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又如妈妈的心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等等.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学要简单而细致,经过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二)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通过品读词语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积累。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学法准备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起情感
1、谈谈春节
2、引出圣诞
3、出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给予树》中的故事是发生在西方圣诞节的,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我们的春节开始说起,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的欲望。“给予树”的读音则在孩子们朗读过程中被掌握了。
二、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初步地感受课文,自主地学习生字、生词。“授之与渔”才是课堂真正的'目的,让学生主动识字、同桌互相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查读书情况,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了生字词,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深入故事 研读课文
1、以词引入
出示: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A、1、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2、金吉娅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
3、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时,她会想什么?
4、看图说话:金吉娅会和援助中心的阿姨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B、1、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2、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
出示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朗读,一方面可以再次巩固对生词的掌握,另一方面以重点词引入重点句,请孩子在课文中找到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抓住重点句,让学生感悟、体验金吉娅对他人的关爱和她的善良。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再看看自己手里的二十美元,她决定买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金吉娅会和援助中心的阿姨说什么?这个想象说话的训练,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爱,那是一种无私的爱。。
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这两个问题则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正是因为世界上有爱,正是因为金吉娅的爱,小女孩的愿望才能实现。
四、体会妈妈心情变化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
我们再把眼光从金吉娅身上转移到妈妈身上,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请孩子找到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再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找原因。这样,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从妈妈的心情变化中,再一次感受到“爱”的力量。
整一个教学过程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五、总结全文 再次感悟
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如果她知道帮助她的是金吉娅,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发放爱心卡)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一环节,以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础,请学生代表小女孩对金吉娅说几句感谢的话,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爱心,贴在给予树上。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六)板书设计
给予树
【《给予树》说课稿】相关文章:
给予树说课稿05-14
《给予树》说课稿10-10
给予树说课稿01-14
《给予树》说课稿15篇06-10
给予树说课稿15篇08-05
《给予树》说课稿(15篇)11-04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01-14
三年级语文《给予树》说课稿12-17
给予树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