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29 03:41: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说课稿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下春雨时小动物的不同活动。

  2、喜欢扮演角色,表现小动物的活动,感受春雨带来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1、春天情境布置

  2、白板课件、ppt课件

  3、蘑菇伞、花瓣伞、树叶伞各4把;兔子、小鸡、蚂蚁头饰各4个。

  (一)说教材:

  1、这是一首描写小动物在雨中活动的诗歌,整首诗歌短小精悍,明快清新,音韵和谐,句式工整,琅琅上口。幼儿爱听,喜欢学,诗歌具有创编的空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愿意主动表达,具有获得经验的成功感。

  2、诗歌内容生动形象,幼儿喜爱,易于接受。诗歌中所提到的小兔、小鸡、小蚂蚁、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等小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幼儿乐意模仿、喜欢扮演的。

  3、诗歌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在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出简单的动物生活习性,并能理解、表现和表达。此外,幼儿对整个诗歌不仅可以进行原作学习,还可以进行创编、改编,诗歌内容有很大的拓展和自由生成的空间。这样,既能较好地给幼儿文学的熏陶,又能很大程度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运用白板技术,采用了角色扮演法、直观演示法、视听结合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表演、操作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诗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幼儿快快乐乐学诗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充分挖掘、运用白板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活动一开始,在白板上就投射了春天的美景,激发了幼儿愉悦感和学习兴趣;在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白板探照灯功能,增强了神秘感,幼儿觉得新奇;理解诗歌内容时,运用了白板放大镜功能,突出了重点;另外,让幼儿直接到白板上操作,充分显示了幼儿与白板的互动功能。

  以下就两种教法予以解说:

  1、情境教学法:给幼儿们创设了春天美丽景色的优化情境,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大自然中随手可得的花瓣、树叶、蘑菇等,这些都是幼儿进行表现和创作的资源。同时还有幼儿身临其境地扮演诗歌中的小兔小鸡小蚂蚁,幼儿在亲身体验的美好意境中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

  2、视听结合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小动物的形象和动态,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小鱼儿唱着歌吗?它在雨中干什么呢?”“它是怎么跳着舞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课件示范朗诵语段中,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地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接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诗歌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结合法的有效运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和互相补充、现代技术的巧妙运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使整个活动结构更加完美、紧凑,提升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说过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幼舞蹈(操作白板出示春天的背景图,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小动物们,春天到了,春天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好不好?

  (幼儿进入优化的.教学情境,在“找春天”中触景生情,激发出兴趣,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入学习。师幼共同舞蹈,融洽的师幼关系为后面的教学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躲雨(春雷声)——(操作白板,放春雨背景图和春雨声音)

  (1)听!春雷响起来了,要下春雨了,我们找个东西躲躲雨吧!(幼儿找东西躲雨)

  (2)听,下春雨了,春雨落在花瓣上,落在树叶上发出什么声音?(滴答滴答)

  请幼儿一起说一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

  (3)提问:“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你是怎么躲雨的?”

  (在游戏情境中渗透诗歌中的语言——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自然地进入与课堂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认知准备,为下面更好地感受、分析和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3、入座(操作白板,晴天图)

  小动物们,雨停了。放下手里的东西到这儿来坐下吧!

  二、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过渡句:今天,我把你们躲雨的样子编成了诗歌《下春雨了》,一起来听听吧。

  1、欣赏诗歌第一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课件,点击雨点——点击小兔蘑菇伞)

  (欣赏课件,为幼儿创设诗歌中所蕴涵的美好意境,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操作白板,使用探照灯功能将小动物请出来)

  下春雨了,有哪些小动物打着伞出来了?一起将它们喊出来吧。

  小结: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打着伞出来了。

  (用上白板特有的探照灯功能,请幼儿喊出诗歌中的人物,“跳跳跳,小兔子来了”“叽叽叽,小鸡我来了”“爬爬爬,小蚂蚁来了”,一方面帮助幼儿回忆诗歌人物角色,另一方面幼儿在新奇的探照灯指引和自己的呼喊中,引出形象生动的小兔小鸡和小蚂蚁。)

  瞧!我把它们的小伞也带来了。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动物用拿一把伞比较合适。请你们给小动物帮忙打伞,如果你们帮忙正确,小动物就会用诗歌里的话来夸奖你。

  (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匹配小兔、小鸡的伞,如果正确就有相应的诗句声音)

  ——每次请幼儿一起学说诗歌中小兔、小鸡的片断。

  还有把花瓣伞肯定就是小蚂蚁的了,我们一起送给它。”

  (老师在白板上操作匹配)——幼儿一起说小蚂蚁的诗歌片断。

  (利用课件,教师配合语言的讲解,帮助幼儿完成看动物大小和所用道具伞大小的匹配,更好地为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匹配操作这一环节将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3、亲身体验学说诗歌第一部分两遍

  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在雨中干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谁说得好,等会儿就让谁也打上合适的小伞。”(老师操作白板课件3幅图)

  小兔、小鸡、小蚂蚁,请你们也打上适合自己的小伞吧。

  (幼儿互相检查拿伞是否合适)

  我们在雨中干什么,一起说说吧。(白板上3种动物的总画面)。

  学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着一把蘑菇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打着一把树叶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蚂蚁打着一把花瓣伞。

  (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是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让幼儿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来发展倾听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让幼儿在猜测、匹配、表演、体验中想一想、听一听、演一演,自然而然地学习诗歌,完成本环节的知识目标。)

  (利用分段教学让幼儿学习诗歌,以小兔、小鸡、小蚂蚁的口吻来吸引幼儿认真听,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学习诗歌,幼儿对于和白板的交互操作非常感兴趣,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过渡语:下春雨了,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1、欣赏诗歌第二部分(老师边说诗歌边在白板上演示课件)

  (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里的角色:

  下春雨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我们一起将他们喊出来吧。

  (老师白板操作:探照灯逐一出示图片——关闭探照灯显示三种动物)

  它们打伞了吗?它们为什么没有打伞?

  (利用白板探照灯功能顺畅地帮助幼儿回忆诗歌中第二部分的动物形象,设计了提问“它们打伞了吗?它们为什么没有打伞?”自然将整个诗歌划分为要打伞的动物和能淋雨的动物两部分诗歌内容,帮助幼儿总结归纳,自然地将诗歌的学习引入到诗歌第二部分中来)

  3、边理解诗歌内容边分句学说表演诗歌内容

  (1)小青蛙(重点和难点)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雨中在干什么?

  (老师白板操作:点击小青蛙——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在干什么?

  它在怎么唱着歌,谁会完整说一说?(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我们一起将小青蛙在雨中干什么完整说一说。

  这次请你们学着小青蛙的样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幼儿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在幼儿初步学习第二部分第一句诗歌“小青蛙”语段时,为了让幼儿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记忆,我又引导幼儿学着小青蛙的样儿做一做青蛙的动作,用分解语句提问、理解、整体朗诵、表演体验等方式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边念诗歌边做动作,对于表演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幼儿自身的肢体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大胆参与活动,在充分调动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基础上顺利攻破学习中的难点。)

  (2)小鸭子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在雨中在干什么?你点点小鸭子,它会告诉大家。

  提醒:谁听得仔细,下次我才会请他哦。

  (在课件示范朗诵前每次注意设计小提醒“仔细听一听”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

  (幼儿白板操作:点击小青蛙——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在雨中干什么?

  我们一起跟着小鸭子完整说一说?(操作白板——点击小青蛙旁边区域有诗歌片断。)幼儿一起跟着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谁会学着说一说?请1----2名幼儿单独说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诗歌.他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更加轻松。)

  (3)小鱼儿(难点)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在干什么?谁来点点小鱼儿,让它来告诉大家?

  提醒:你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认真听一听?

  (幼儿白板操作:点击小鱼儿——放大——诗歌声音片断)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它唱着歌吗?它在雨中干什么呢?”

  它在怎么跳着舞,谁会完整说一说?

  这次请你们学着小鱼儿的样儿,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幼儿表演: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创设表演展示、自由表达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自由大胆表演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想说要说。)

  4、集体学说诗歌第二部分(操作白板演示课件3幅画面——3个动物的总画面)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在雨中干什么,我们连起来说一说。

  小动物们在雨中玩得真快活,我们再来说一说。

  学说: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四、完整讲述,整体感受春雨带来的快乐气氛。

  (老师操作白板,显示6中动物的总画面)

  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小青蛙、小鸭子、小鱼儿在雨中玩得真快活啊,让我们把所有的小动物在雨中干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滴答滴答,又下春雨了,小兔、小鸡、小蚂蚁们,我们也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小伞,一起到雨中和诗歌里的动物玩一玩,说一说诗歌吧!”

  (利用多媒体,让幼儿再一次观看白板画面,画面上出现静态的6种动物在雨中的完整图画,在幼儿的头脑中对诗歌中的意境构建一个完整的美好印象。))

  (请幼儿跟着画面内容一起朗诵,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诗歌各种动物在雨中的不同动态,巩固了对诗歌的记忆。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拿上自己的小伞,边朗诵诗歌,边进行表演,通过幼儿的表演,既调动了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参与表演的愉悦。)

  五、延伸活动,拓展讲述

  下春雨了,一起看看哪些小动物又来了?

  (白板演示,逐一拉出6种动物图片——拉出打伞和淋雨标记)老师介绍标记。

  请你们帮忙,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标记旁边,并且要告诉大家,下春雨了,滴答滴答。谁要打伞还是能淋雨。(请4个幼儿操作白板,将动物托放在相应的标记旁)

  让我们去邀请这些小动物们也说《下春雨了》的诗歌,并把它们在春雨中干什么也编到诗歌里去吧。

  (中班幼儿对诗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兴趣,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诗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诗歌来。设计了雨伞标记、淋雨标记将后续要仿编的动物进行归类,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的愉悦体验和积极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再次参与到后续的仿编、创编的活动中去,为下节活动打下伏笔。)

  (本节活动,教师集设计者、搜集者、创意制作者、合作者、观察评估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所有设施设置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幼儿感受、学习和表达。整节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想说、要说、敢说、会说,发展了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方式,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观看课件、与白板互动、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幼儿在直观的理解中获取知识经验,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文学性、科学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附诗歌:下春雨了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兔打着一把蘑菇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鸡打着一把树叶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蚂蚁打着一把花瓣伞。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青蛙“呱呱呱”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鸭子“呷呷呷”唱着歌,淋着雨,真快活。

  下春雨了,滴答滴答,小鱼儿游来游去,跳着舞,淋着雨,真快活。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1、提问:以前出去拍照,你会怎么拍摄,怎样构思,有没有重点?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学生回答

  2、活动(一)请同学们把自己美好的回忆再描绘一下,并请同学在台上进行描绘,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大家一起进行点评,提出意见,老师也会提出意见并转入思考自己该怎样梳理一些身边不注意的静物,该怎样发现美,并创造美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湘版高中美术说课稿 静物构图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5、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对自己前面的作品进行修改,并相互交流,完了之后,再创作一幅作品——活动(二),就拿自己的学习用品作为道具,进行摆设,取景,描绘,并请同学上台来展示。大家可以发表意见完善作品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四、说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一)的时候是要求学生图说并茂,叫两个学生上台就可以了,不拘束学生的思维,畅谈自己的设想

  2、在活动(二)中,要强调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重新认识静物构图,并自己创作一幅谈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在下面绘画时,教师应下台观察,选择有画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描绘讲解,适当的发问学生这么画的缘由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阐述了静物构图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 “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这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多个版本的教材予以选用。这说明此内容既是课标所要求的,也是编写者所看重的,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很有必要。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同时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为新旧概念的建构作铺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风的形成》一课最主要的概念是“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要让学生建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因此我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二、以教材为本 兼顾本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

  课本里的“观察上升的空气”环节,采用了螺旋纸圈作为实验材料,学生观察后大多数会得出空气受热后会旋转的结论,不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因此我把螺旋纸圈改成了质轻易得的羽毛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学生在观察后能立马得出“空气受热会上升”的结论。鉴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向往好奇的心理,但又缺乏必要的操作经验,所以我边演示边详细地讲解,为之后的学生分组实验作出示范。

  三、引发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思考 提升思维力度

  当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演示实验得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结论后,我继续发问:周围的冷空气会流动吗?一般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想法。我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地猜想:被加热的空气上升后,会留下一个空位,这个位置会一直空着吗?并以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对比,学生也一致认可空气和水一样是可以流动的,从而孩子们会得出“空位会被周围的空气补充”的结论。这也为后面分组实验中的方案设计做了铺垫。这不正是学生思维得以提升的体现吗?

  四、有效拓展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拓展思维的广度

  《课程标准》同时指出: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既要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必将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把课堂猜想和课外的动手验证相结合。结束教学后,我用一段视频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发问:蜡烛加热空气形成的风很小,怎样改进刚才的实验能得到更大的风呢?这样的提问符合孩子们的心理,也符合五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更是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风的形成》是一节传统的经典课,以往的教学不乏精彩之处。而我是从学生原有认知的概念出发,学生通过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用实践加以检验。帮助学生以证据和逻辑,主动建构科学概念,锻炼了分析、比较验证的科学思维,并尽量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得以显性化呈现,真正让科学概念与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科学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自动手动脑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基础之上而展开的。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因此我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在教学中,我大胆改进与创新,使实验装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给予时间照顾每一组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单独完成一次实验,也正是在组内协同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我的困惑

  1.现在大部分学校(包括城区)对科学课的实验仪器配置落后,生分组实验造成严重影响。

  2.科学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班级之间或是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该如何调和?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________________?"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细读悟理

  (1)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

  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导读、交流、自学)

  2、精读悟情

  抓住本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分析,谈谈你认为他写得好在哪里?可进行遣词造句的锤练。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师这节课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你觉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__________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壮观。

  2、有感情地朗并背诵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北京的风景图片、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课题中就藏了一个生字宝宝,你们认出它是谁了吗?

  出示想字卡片: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复习生字: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其它生字宝宝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3、复习词语:

  快看,淘气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捉迷藏了,他们藏到了词语中,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过渡:课前,有一位山里的小朋友悄悄对我说,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愿望吗?

  1、听课文录音

  (出示课文的朗读课件)请大家仔细听!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啦,告诉我这个小朋友有一个什么愿望?

  3、指名汇报,评议:你听得真仔细!

  过渡:他为什么这么想去北京看看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三、学习一、二两句话

  1、自由读课文一、二两句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学习第1句:

  ①指名读第1句。

  ②画图理解弯弯的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组读──齐读

  (2)、学习第2句:

  ①指名读第2句,你知道了什么?

  ②理解遥远:出示词语──遥远,齐读。

  ③指导朗读遥远的北京城这句话。

  过渡:北京虽然非常遥远,但它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升旗仪式吧!

  ④:理解壮观。

  播放录象:升旗仪式

  a)小朋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老师小结:是啊,每天早晨,当五星红旗跟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过路的工人、农民、学生都停了下来,向我们的国旗致敬,广场上人是那么多,国旗班的战士是那样威武,五星红旗是那样鲜艳,国歌是那样嘹亮,这个场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壮观(出示词语),齐读。

  c)你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议──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d)创设情境,模拟升旗:(奏国歌、升国旗)

  小朋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做?来,我们一起做做看。

  过渡:多么壮观的升旗仪式啊!如果能亲自参加那该多好啊!这位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他从来也没有去过北京城,难怪小诗人会不停对妈妈说:

  (生接读,师课件出示句子)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四、学习第三句话

  1、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确实太壮观了,他太想去了。

  3、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师生比赛读

  五、朗读背诵

  过渡:多么强烈的'渴望啊!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把这种渴望表达出来!

  1、感情朗读全文

  2、指导背诵:

  能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跟着老师试着背一背吗?

  板书:小路大山北京城天安门升旗仪式

  试背──分组背──分男女背──齐背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我们的首都北京除了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去看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边看师边解说)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人民大会堂、香山红叶。

  2、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后,你们是不是更想到北京去看看了?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4、小结: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国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5、北京,历史悠久,风景迷人,每天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到那时北京将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让我们共同期盼,共同等待,2008,相约奥运,相约北京!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目标、重点难点:

  我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十四课《给予是快乐的》。课文讲的是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合学生阅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产生的心里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文的切入点,作为学习全文的经纬。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语行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中感受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说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议、辩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 你什么时候会快乐的?可是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其中“给”读“ji”。其次让学生说说对于课题的理解,即“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贡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问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刚才提的哪些问题,让学生初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然后根据“保罗想错了几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并由此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这一环节,我抓住了“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具体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学习保罗第一次想错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写了保罗第一次想错了呢?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读读句子,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保罗为什么想错了

  2.保罗刚开始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错吗?从哪些词句中反映出来的?

  学生找句子,出示: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他一个这样的哥哥。

  引导学生抓住“当然”一词体会保罗相信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提问:保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保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的语气。

  3.尽管保罗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但他的确想错了,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小男孩的话,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紧接着,教师改换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让学生补充完小男孩的话。(借助于文本,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让学生说说,从小男孩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并指导读好这段话。

  第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错:

  1.像学习第一次一样,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并相机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话)。让学生抓住这两句话谈谈体会,并指导学生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2.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再次发现自己错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引导过渡: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节: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在文章结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题:

  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感到快乐。并延伸到学生实际,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这一填空题,既总结了全文,使学习课文又回归到了整体,并给开始就题目展开的质疑有了一个交待。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展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说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一辆新车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又错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87页,例8的第三个问题。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二、说目标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随着年龄增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观察、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应用商不变规律进行一些简算。

  2、通过观察“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商不变规律”中的“同时” “相同的数”、“0除外”以及灵活应用这条规律的能力。

  三、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堂好课,目标是根,主线是枝,细节是叶。下面我就从目标、主线、细节三方面为教学纽带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1、激情设疑,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总结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第一个环节: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聚,分别是激情设疑和提出问题,弗鲁登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我通过课件出示学生们喜欢的悟空戏八戒故事导入新课,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故事的内容是:孙悟空说:“我给你14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八戒说:“太少了。”接着孙悟空又说:“我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八戒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八戒急了说:“不行,不行,太少了。”你认为小猪说得有道理吗?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想像,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出五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地算出答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变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给学生几道口算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举例验证规律,最后深化理解规律。当今社会是以合作求生存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根据课件出示问题口算出得数展开讨论,先得出从上往下看的规律,再得出从下往上看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对于把这两条规律合并成一句话,学生可能只会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没有说到“0除外”。当然,根据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对小学生来讲,对提出的假设只能另举例子来检验。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写例子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最后,我针对学生易错、易漏之处通过课件出示判一判,深入理解和完善这个规律。尤其是最后一小题重点强调“商不变规律”中“0除外”,通过做判断题强化“同时”、“相同”、“0除外”这三个词语来完善概念,从而提示课题,这样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又体现了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良好的学风和习惯。

  这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层次的内容。

  解决课刚开始小猪说的话。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

  ①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如270÷30,大部分学生都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对于简便算法要加从点拨。。

  ②课件出示数学诊所,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余数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注重了练习环节的巧用、妙用、创造性的用,通过练习,让学生成为捕捉信息的人,探究生活奥秘的人,应用数学知识的人。

  第五个环节: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通过询问:“这节课,你怎么样,同学表现怎么样?”师生互评。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做到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关键中操作,在练习中提升,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灵动的课堂。

【说课稿】相关文章:

《泉水》说课稿12-26

《白杨》说课稿12-24

蜘蛛说课稿01-09

物理说课稿01-09

假设的说课稿01-18

过河说课稿01-18

《雷雨》说课稿03-29

排序说课稿04-17

优秀的说课稿02-17

《乙醇》说课稿02-17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