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望洞庭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洞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望洞庭》,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所在单元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预设一下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会诗中的1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合理想象诗所描绘得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其中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他们通过讨勾画圈点进行讨论理解,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感情吟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诗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引出课题《望洞庭》。引导学生初读古诗,这首诗中只有1个生字“螺”要求学生读准字音luó,认清字形,正确规范书写左右结构的“螺”,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我想用深情的范读带领学生初读古诗,然后让学生自由多遍朗读,人人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二)讲清字词句,领略语言美
刘禹锡到洞庭湖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呢?出示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查阅工具书理解“相”、“和”、“镜未磨”的意思。我适时加以纠正“相”是相互,“和”是和谐,“镜未磨”是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同桌讨论交流理解整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那么和谐。平静的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意,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说一说诗意。对于难理解或把握不准的字词,我再适时加以指点。
(三)融合情与景,体会意境美
古诗仅理解字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决定带着学生透过字面去感受洞庭湖秋夜的美景!多媒体展示视频,配上相关诗句,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第1、2句写了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湖面如同未磨的铜镜,给人感觉十分宁静。第3、4句写了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惹人喜爱。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美,我引导学生再次观看诗的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洞庭湖美景,这样不仅加深对诗的理解,同时又完成了课后习题五。
(四)讲解知理趣,领会哲理美
让学生再次品读诗句
1、讨论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景物的?
2、诗人用哪些方法写洞庭湖的山和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读后交流讨论,诗人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洞庭湖面比作一块未经打磨的铜镜,把整个洞庭湖比作一只银光闪闪的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一枚翠绿的青螺。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山水的由衷赞美之情。
(五)诵读品节奏,鉴赏声韵美
课文已经学完了,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出示多媒体配乐诵读,让学生跟着吟诵直至熟读成诵。课后将课堂上想象的洞庭湖描绘得景色按一定的顺序用笔记录下来。(这既检验了学生对诗的感悟程度,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求清晰直观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会以学生为主体,随机应变,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导
【望洞庭说课稿】相关文章:
望洞庭作文06-17
望洞庭唐诗07-02
《望洞庭》教学反思08-03
望洞庭阅读答案12-06
望洞庭作文15篇07-31
《望洞庭》改写作文02-05
《望洞庭》改写作文02-05
望岳说课稿06-03
《望岳》说课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