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

时间:2024-10-20 08:45: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通用]《寓言》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寓言》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是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一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说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学习两首寓言,采用模式为:激趣导入——整体把握——细读品析——拓展交流。生字的学习是随文识字。

  1.激趣导入。寓言对于二年级学生已经不陌生,可以通过询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寓言来引入课文。寓言的模式讲解可以简单的带过,不做重点。然后引入要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

  2.整体把握。让学生自由朗读,发布朗读的任务,包括划出生字词,标上自然段序号,将课文的句段读通读顺。小组或同桌之间相互正音。教师通过小游戏小练习检查正音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同学采取寻找形近字、组词扩词、用词造句的方法识记生字,分组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指名回答“亡羊补来”的课题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内容,理清文章思绪,讲清起因、经过、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因果逻辑思维。

  3.细读品析。引导学生回答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根据课文中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养羊人什么样的性格?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原文作答,对养羊人的评价也要有凭有据,整体把握养羊人的优缺,借此教育学生不能盲目对一个人评价,也不能盲目的看待问题。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想改正错误,都不晚。对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比如“赶紧”等能表现出人物情感的修饰性的词语也需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修饰性词语的作用,初步了解文辞的准确性。

  4.拓展交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类似的经历。也可以预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完成自己的选择。这样既能够让亡羊补牢的道理深入到生活中,也能够让学生很自然的学习到及时改错勇于改错的道理。

  5.学习揠苗助长的方式与学习前文一致,要求学生在概括大意的时候用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整体把握,逐步分析。拓展交流可以在最后,两篇寓言都学完了的情况下,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哪一篇寓言,有依据的谈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起因 巴望禾苗快点长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经过 拔苗

  结果 再也没丢 结果 全部枯死

  (听劝告,及时改正) 生长规律 急于求成 适得其反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性文章的三个要点,起因、经过、结果,引出寓言,学习了这种写作模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几遍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会认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写字指导中,我重点指导“亡”“牢”等字,主要从笔画笔顺上进行指导,教给学生写字方法,其他的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相信学生会逐渐掌握写字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寓言》说课稿2

  教学内容分析:

  《伊索寓言》属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故事集锦,由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组成,其中成语故事中的两篇故事都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等,来讲明某个原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嘲讽和劝诫的性质。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博大丰满,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适宜任何年龄的人阅读本文讲述了三则寓言,紧凑密切,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描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使人读后兴致盎然,从其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狐狸和乌鸦》讲狐狸吃不到蒲萄发语辞蒲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棍骗乡村居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去帮忙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嘉赞蝉的歌声妙美,但蝉看穿了狐狸的企图,没有上钩。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的成效。

  教学流程安排:

  一、简介常识

  首先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这几则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介绍作者伊索其人及其寓言的特点。

  二、感知大意

  通过初读由学生自己找出第一则寓言的词语,扫清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寓言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课开始整体感知,给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其整体性特征是非常鲜明的。 “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真正具有整体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朗读、诵读,让他们自己感知、揣摩、体验、领悟,让他们自己圈划、查阅、讨论、交流。这样,他们就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摸课文整体,把握文本精髓,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整体效益。

  三、感受形象

  本教学环节,我打算以狐狸的话“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为切入点,围绕“你相信狐狸的话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抓住课文对狐狸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挖掘寓意丰厚的内涵,进行浅文深教,短文长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形象,在表演中活化形象,在描述中巩固形象,为学生感悟寓意作好铺垫。

  训练一.抓住“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这句话中的“成熟”,并结合插图从色形味描绘葡萄成熟的诱人情景。

  预设:“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那葡萄(葡萄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颗颗葡萄像硕大夜明珠、晶莹透亮??)

  训练二:针对 “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设计一项填补课文空白的想象训练:这时,一只___________的狐狸看到了,心想:___________ 想着想着,口水竟“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

  预设:一只又渴又饿(饥肠辘辘 四处觅食)的狐狸看到了心想??(哇,好大的葡萄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哇!葡萄成熟了,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想着想着,口水竟“吧嗒、吧嗒”的流了下来。

  训练三:“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会想些什么办法来够葡萄?可以表演,也可以用语言进行描绘。

  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些词:往上蹿 捡起 瞄准 扔 搬 叠 小心翼翼 踮起脚尖 踉跄 四脚朝天

  训练四: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通过初步感知在脑海中建立了狐狸的初步印象,为了调动学生的积累,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抓住四个训练点,不但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益于学生情感体验,积累了较丰富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课标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在表现,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句子“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中狐狸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有无能为力的沮丧,有对葡萄食之无力,弃之可惜的不舍,还有吃不着葡萄的不甘心,甚至有些恼羞成怒。因此,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引导学生抓住不同的词语,多角度、多层次读句子。读出情趣、读出滋味,读出感受,在学生的有滋有味的读中,体会狐狸复杂的心理。

  四、感悟寓意

  接着我再次回归到狐狸的话:“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开始了感悟寓意的教学,我抛出这样两个问题: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也是十分想吃,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现在你想对这只好笑的狐狸说些什么呢?

  有了前面对故事形象的感受,紧接着又设计一项说话训练:(预设:狐狸啊狐狸,你明明知道葡萄已经成熟,你却说葡萄是酸的,真是太可笑了。

  狐狸啊狐狸,明明是你无能为力,摘不到葡萄,你却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狐狸啊狐狸,你心里明明十分想吃葡萄,却又吃不到,你却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引向本质。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肯定很自然地便能说出狐狸死要面子,怕人笑他无能;狐狸骗人,可他骗人,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而第二问,将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针对狐狸的言行加以评议,学生或驳斥或讥笑,于嬉笑怒骂中对狐狸的'可笑行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寓意的揭示架桥铺路。同时由学生对狐狸肤浅幼稚的评价,转向伊索精辟的点评,很自然地揭示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通过对比及品读体会寓意的精辟,及其讽喻那些生活中和狐狸一样的某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反而找出种种借口自我解嘲的人真正目的,由此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用智慧眼光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中的人和狐狸一样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种种言行,并从中获得教益: 红红今天考试成绩最好,同学都羡慕,芳芳见了却撇撇嘴说:“有什么了不起,我认真起来比他好!”真是_____________

  东东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也没有和妈妈想要的自己想要的溜溜球,他却说_____________,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蹲下来看学生”意味着理解、尊重和宽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从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才可能看到属于他们的美丽风景。但教育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成为成熟的“人”。教师“闻道在先”,有责任“引领”学生感悟人类文化的博大,感受人生智慧的深邃,体验人类情感的美好。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宽容,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与启迪。教学中两个问题的铺设为学生探究寓意架起了桥梁,水到渠成。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所得用在灵活的语境中,容纳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五、辨证接受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众所周知,其实这则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较多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当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希望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就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酸葡萄心理”。这种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的机制,已没有了寓言故事中的贬义。

  设计意图: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学习拓展

  自己试着读读《牧童和狼》,小组交流明白的道理,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三题,有感情地这则寓言故事。

《寓言》说课稿3

  一、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认为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虽形式浅显通俗但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平,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1.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接触难点;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及重点;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附一:(1)《白兔和月亮》板书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之间

  拥有月亮前

  拥有月亮后

  心情:

  感觉:

  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寓意:

  心情:

  感觉:

  如果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还不如没有。

  得失

  (2)《落难的王子》板书

  三次

  叹息

  王子

  别人

  感慨他人的不幸

  遭受厄运

  从落难中挺过来了

  寓意:

  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寓言》说课稿4

  说课导入:

  “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

  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共有六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读<伊索寓言>》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

  2.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能初步理解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

  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本文的独到见解,进行模仿体会,尝试解读寓言,赋予新意。

  情感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编写寓言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为理解钱钟书通过《伊索寓言》的解读所表达的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难点为让学生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和教师提供的动物画像编写寓言,体会寓言的社会意义。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理念

  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在提供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③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⑤ 比较法—寓意比较,掌握角度和方法。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共同探讨《伊索寓言》中“徒劳的寒鸦”本义与引申义的区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谈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在结合“禽言兽语”进行编写寓言时,最适宜用此法。

  三、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学习,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已经了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学习重点的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既结合课前印发的讲义,又通过做练习逐步掌握起来的)。

  2.学法指导

  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本文时就是继续围绕教学重点并结合本篇课文固有的特色,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提问、讨论,及学生的自主探究、编写等手法,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这节课里也有体现。这些都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方法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

  寓言是假托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富有启发性,本文有很多寓言都看似简单,但道理深刻。一则寓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内涵,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伊索寓言〉》中,钱钟书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的几个故事,那么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这篇文章,找出这篇文章到底涉及到了几个寓言故事。(要求:快速阅读,给每个寓言故事加一个题目,填空式()的故事)

  说明:这篇文章对于心智不太成熟、阅历颇为单纯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一下子就能有所领悟,尤其是这篇内蕴较深的课文,这样设计导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课件:

  故事名称 故事寓意 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 讽刺善变者 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享乐者挨饿活该 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 戒贪得 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 眼睛总朝上必摔跤 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 伪装者终现本相 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 戒狂妄自大 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戒之在贪 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 错行仁义反受其害 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过渡:课文题目为《读〈伊索寓言〉》,重点就放在这个读字上面,作者通过这个读,赋予了伊索寓言新的内涵,我们也一样可以,当然,,读要有方法和角度,首先我们来看其中两则“乌鸦的故事”“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

  (三)学生了解方法和角度

  教师出示课件。三张课件分别包含故事的内容、比较和角度。

  (四)学生利用方法和角度进行解读

  过渡:由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钱先生之所以能赋予寓言新的寓意,是因为他从另一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理解。现在我想用伊索寓言中丙则故事,给大家尝试解读:

  教师出示课件:狗的故事、狐狸和狮子的故事

  学生利用方法进行解读。

  (五)方法的拓展运用:编写寓言

  过渡:纵观本文寓言,我们发现,寓言实际上是从动物(包括人)的嘴里吐出有启发性的人话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文体。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编写简单的寓言。例如:(出示课件)现丰请各位同学根据我提供的画面,选择其中2-4个,写一则简单的寓言。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上的画面编写寓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教师作一定的评价。

  (六)综合评价总结:

  刚才大家所编写的寓言,都能够很好地揭示了社会的某些方面,但大部分是社会的丑陋面、阴暗面,人性的缺点,难道我们的社会你的眼中真的那么龌龊吗?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这个人是好人就一切都好,这个人是坏人,就一切都坏。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同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这个人之所以是好人,只是他好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反之亦然。进一步说,我们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了解,不能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看人看事,我们都要动脑筋,不能过于简单了。

  (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告诉学生,他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作业

  请同学们联系当代,对《农夫与蛇》进行阐释。

  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其他寓言。未必要赞同以前的看法,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去救毒蛇其实是缺乏生活常识;帮助别人也是有选择的;蛇不会冻死,它不需要帮助,农夫是多管闲事;蛇咬农夫是本能的反应,是正常的;农夫自救的能力太差了……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

《寓言》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生寓言》(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在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人生寓言》是其中意蕴深长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及复述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入手,探究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 诵读;

  b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对于像本文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对这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即“主动学习于好奇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在轻松氛围中走进寓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因此,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及媒体教学法。

  说学法: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名言导入,初步感知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绝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述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两大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名言导入,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环节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落实基础,扫清生字障碍,为诵读打下基础。

  环节三、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自由诵读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环节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

  在这个环节我将分别阐述《白兔和月亮》与《落难的王子》的设计过程:

  1、《白兔和月亮》

  问题一: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环节入手揣摩寓意,让学生从白兔的不同心境中体会白兔最后的决定。同时为下一问题做了铺垫。

  问题二:“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了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进而引出对人类行为的思考和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

  2、《落难的王子》

  问题一: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子的人生感悟,并从中悟出这篇寓言的寓意。在两则寓意的对比中,去领悟面对厄运时人应该有的一种坚韧意志和勇于担当的态度。

  问题二:《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那么这则寓言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从人称、事件设计、语言反复三方面思考)

  设计意图:从对寓言故事的构思中,了解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多留意生活,多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作。

  环节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六、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绝非仅仅只是寓意,希望同学们在幸运或厄运来临时,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相信你的生活定会丰富精彩。

  环节七、课后作业

  1、写课后生字。

  2、试写一篇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我把课后作业分为知识类和习作类。用意在于让学生既巩固知识点,又发挥发挥学生想象力,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脉络。

《寓言》说课稿6

  《读<伊索寓言>》所在的单元,是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其单元训练点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训练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个训练点,是根据高一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的心理特点,以及高中阅读训练体系而确定的。如果能够训练学生研究探讨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两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读<伊索寓言>》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作品,选自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灵谈钱先生散文风格和魅力时也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虽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本文就最能体现钱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的特点。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对,洞烛世相,化腐朽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见解,让人叹其思维之独特,见解之老到,语言之犀利。这真是语文园中的一棵“智慧树”,满树开满了“玄想之花”,长满了“心灵之果”。不仅能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更能获取智性上的`满足。

  针对这样的文章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能力教学目标:

  1.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

  语言教学目标: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及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说教法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采取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来教学。其做法是:

  先抛开文章常见的作者背景介绍、朗读课文及由前往后讲的常规作法,而是从学生最喜欢的、比较容易理解的“猪肚”部分——文中的九则寓言入手,请学生指出这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慢慢进入钱先生的内心世界,深入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同时,在处理这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时,我又主张不下发《伊索寓言》的原文,而是从钱先生的文章中揣摩、分析。这样,学生体会了钱先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及每则寓言的写法——先写寓言故事,再写寓言故事的原意,最后写寓言故事的新意,又培养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旨及写作意图。这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一个问题,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解释寓言故事?”“为什么他的想法和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不一致?”因而,我设计了第二个问题“作者翻新《伊索寓言》的依据是什么”。理解了这个问题,前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也自然引入下面的步骤,即“作者在读完《伊索寓言》之后,有哪些思考与结论,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四个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中间漏掉哪个环节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课前预习、分组讨论的形式。课前,各小组讨论九则寓言的原意和新意,课上大家交流。这样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原文。

《寓言》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赫》、《蚊》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赫》采用白描的手法,讲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问自己身价的故事,这是寓言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所以,这则寓言身体与灵魂俱在。《蚊》也有着类似的结构,只是情节要比前者复杂一些,但学生通过阅读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这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故事短小,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

  《蚊》在结构上与《赫》相同,故事情节较《赫》复杂一些,在写法上侧重于动作描写,并将蚊子、狮子拟人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文中描写蚊子与狮子战斗的过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两相妙合,毫无牵强之感。由此可以看出,创作寓言也离不开生活,不能违背常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伊索寓言>两则》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不放松,充分借助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要能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伊索寓言>两则》的教学,应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我的做法是:通过“画画讲故事”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初识寓言,接着在师生互动和小组学习中走进课文解读例子,再以学生在解读例子时获得的语用经验和语感体验为基础,进行自我创作,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物化作者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为自己的语用经验、情感和生活经验,实现语用经验的转移、语感的迁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生如何学习这两则寓言,我认为方法也是多样的。在“小鸟找水喝”的故事教学中,学生的学法便是一种,他们通过画画讲故事学习寓言。学习《赫》,我建议采用“读读—讲讲—演演—评评”的方法,即先自读故事,然后讲故事、演故事,最后师生互评故事说收获。而学习《蚊》,由于前面已有两种学法做例子,我将采用更大胆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前面的“抛砖”,直接产生效力作用,“引玉”必将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程序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1.画画讲故事,初识寓言

  “如果你想记住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套用这句话,如果你想让学生学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与学生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采取“画画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以便学生从心理认识到学习(寓言)是一种快乐,也很容易,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借助多媒体投影向学生展示题为“小鸟找水喝”的一组简笔画(这组画共四幅,展示出来的仅有三幅,一幅图为小鸟在太阳底下飞翔,一幅为小鸟在一棵树上歇息,并在小鸟的头部画一个小的问号,第三幅图意为小鸟看到一个瓶子里有水,但却无法喝到水,水瓶旁有瓶倾倒的虚影。而第四幅图则为空白,用一大问号表示),

  看。 请全班学生思考小鸟如何才能喝到水,并画第四幅画。鼓励学生将自己画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这样做,我有两个意图。一是将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简笔画知识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实现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运用。二是结合画的结果,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讲《小鸟找水喝》的寓言故事,向学习课文中的寓言故事牵移,实现生活例子与课文例子的衔接。我尽量借助投影设备将学生画的画投影出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画,然后请同学们结合所画的想故事,并给许多学生以机会,让他们讲这个故事(这时学生必将因为自己的画得到展示而高兴,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完成讲故事的活动)。老师对在讲故事时想象出了小鸟心理活动的学生大加表扬,以问“我们应向小鸟学习什么?”为结语,完成学生由已有知识和经验(画画、讲故事)向未知知识(寓言)的隐性转换。

  2.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对课文中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交际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他们一起完成对《赫》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分读、讲和演、评三步,先由学生自读课文,走进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揣摩人物的基础上讲故事,并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个故事,结合学生讲、演情况师生同评,找出讲、演中的不足和优点,对故事的写作特色作一简要分析(侧重于让学生说学习收获),弄清寓言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挖出隐藏的寓意,并找到人物描写的侧重点。

  我再以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对《蚊》的学习之中。学生分小组对《蚊》进行学习,我穿行于小组之间,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学生清除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给一定时间让学生代表小组宣讲他们的学习过程,我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这两则寓言的收获,弄清哪些事物可以做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寓言故事在篇幅、情节上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寓言创作等知识,从写法上对学习过程做一个简要总结。

  3.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倘若从一般教训出发,仅仅把寓言写成寓意的,写出来的准是一个恶劣的寓言。”这告诉我们,学写寓言若仅有简单的议论,而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是不行的。莱辛还说:“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遍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所以,对于寓言的创作,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故事要有生动活泼之处,故事里所藏的寓意读者一读便能知,不给读者设置理解障碍。二是人物描写的手法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灵活使用。如何借助课堂教学的“举一”,实现“反三”的历练目标呢?我跳出《<伊索寓言>两则》给学生设定的框架模式(先讲故事后点明寓意),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可供选择的原始创作材料,让他们在其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作。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照顾个体的不同,给学生以广阔的施

  展空间,空间越广,学生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就越大,就越能让学生自由发挥。

  一是给出不同类的写作题型。我列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续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完全自主创意写寓言等多种写作题型,并在各题后附一定量的参考题目,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

  二是提出不同类的写作要求。给题目写寓言(太阳和大风、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粉笔与黑板的对话等)、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树干对树叶说:“??”等)、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等)、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各不相同。这样既避免了雷同思维,又能让学生给合各自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寓言。

  四.说课外延伸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也说:“在学习方面,没有东西可以替代针对个人的、有目的的家庭作业。”老师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将给学生布置两类作业。

  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中国寓言(如《中国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课堂上写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言》说课稿8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一、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二、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课前须掌握的字词与句式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⑵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反复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故事情节。

  [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课堂学习]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买履 度其足 涉江 契其舟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3、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置之市

  (2)而忘操之

  (3) 何不试之以足

  4、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何不试之以足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五、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4、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六、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①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 )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面有害。 ( )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

  ②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巩固与延伸]

  1、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想象,扩写《郑人买履》或《刻舟求剑》的故事

  3、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寓言》说课稿9

  教材分析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做为语文学习材料,实施教学更应遵从这些原则。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不放松,充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以便他们能从对课文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做到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于寓言创作之中。所以,教法上应做到走进例子解读与走出例子创作并重,让学生成为学习寓言的主人。

  教学过程

  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节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对知识感兴趣并想拥有它、实践它,是每个渴求知识的人所具有的情感冲动,任何一个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任何一项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知识或技能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极有可能使学生焕发出旺盛的求知欲,我们做老师的,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

  一、看动画引入,初识寓言

  在师生互动学课文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拟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他们已取得的经验出发,借助多媒体播放他们熟悉的寓言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初识寓言,培养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互动学课文,了解寓言

  教学的第二步,便是与学生一起完成两则寓言故事的学习,我以一个语文活动中心和实际主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首先通过观看动画对两则寓言有整体感知,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印象,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理请故事情节,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联想加想象,创作寓言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第一是给没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第二是进行简单的寓言创作。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有对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写出来的寓言也必定个不相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仅借助一节课两个例子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学得关于寓言的所有知识的,在课堂上创作寓言也因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功利性,这与语文学习的渐进性、广泛性要求是不相适宜的,一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相同类的语文材料,推荐几本寓言故事集他们阅读。这其中有中国寓言(如《中国寓言故事》),也有国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收获,二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熟悉的寓言进行改编,进行交流;也可以搜集存于民间的寓言故事,举办一个“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把对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教学反思:

  老师角色的恰当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导,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必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进而实现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和语用经验的转化,再结合相应训练在实践中得以历练,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言》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导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初一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1、简要介绍寓言及作者周国平;

  2、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则寓言,思考以下问题: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四)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五)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交流。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六)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七)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八)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九)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十)课堂小结

  《人生寓言(节选)》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和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说的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把概念再提升一级,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则戒贪。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寓言》说课稿11

  一、 学习方针

  1、堆集词语。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征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剖析寓言的故工作节,领悟所包含的道理。

  二、学习进程

  榜首课时

  (指引)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和涵义;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了解精致构思和拟人方法。

  (一)、说一说

  《青蛙的肚皮》、《驴与愚笨的狼》、《怯弱的蝙蝠》、《狼和羊羔》、《贪欲的狗》、《愚笨的乌鸦》等文章,同学们,这些饶风爱好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咱们知道吗?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今日,咱们一同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览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常识要害。

  (二)、拉一把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挖苦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款式。篇幅大多简略,主子公能够是人,能够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艰深的道理从简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明显的哲理性和挖苦性。寓言在创建上经常运用夸大和拟人等表现方法。 寓言最杰出的特征是以比方性的故事寄涵义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魂灵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赐予人们的阅历好比是魂灵。”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现已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撒播下来。外国寓言著作,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长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初步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间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布衣或奴隶的思想爱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我国。

  (三)、生一起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吟诵,考虑: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归纳,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魂灵”,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组织上有何特征?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开展和人物形象。(吟诵,考虑:)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描绘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绘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口气的坎坷改动。

  (2)对雕像者的形象字斟句酌,悄然一句“假设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涛,就其表达作用试作剖析。

  (3)整理、归结故事的情节头绪。用简练的言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缘由和初步是 ,开展和结局是 。

  3、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要害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考虑: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世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晰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望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爱护神,人们对他会更敬重些”,这个办法表明晰什么?

  (3)表情朗诵,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描绘的赫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4)小组成员四人分人物朗诵。要读出口气和爱情。

  (5)这则寓言经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现实面前受阻的故事,以神喻人,挖苦和指责了那些倾慕虚荣、夜郎自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涵义的了解。

  (6)将故工作节作恰当的改动,看看涵义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或许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假设首要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成果会怎样呢?”

《寓言》说课稿12

  有一个人叫乐广,他非常热情,经常在家中招待别人。夏至这一天,他请一位老朋友到家中做客,他设宴席款待,朋友十分高兴。但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却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朋友十分厌恶,不想喝,但乐广又热情地说:“喝酒,喝酒!”朋友没办法,只好喝了下去。回到家中,朋友便感到胸口疼痛,全身无力,家认为他请了许多名医,想了许多办法,但都不管用。过了些日子,乐广觉得很奇怪,他想: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于是,他亲自驾车来到了朋友家,他发现朋友脸色发黄,身子也瘦了许多,就问朋友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去你家喝酒,因杯中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中,回到家中,我就一病不起。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乐广很疑惑,他想:酒杯中怎么会有蛇呢?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乐广回到家中,来到了上次请朋友喝酒的地方,仔细观察。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忽然他猛地一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红色弩弓,弓上面刻有彩色的花纹,他心里一下子恍然大悟。他立刻驾车把朋友接到了自己家,他又重摆宴席,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正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又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他害怕的大叫道:“有蛇,有蛇!”乐广走过来,把酒杯拿给朋友看,朋友发现乐广的酒杯中也有一条蛇,乐广指着墙上的弓说:“其实你看到的并不是蛇,而是弓的影子。”朋友半信半疑。乐广把弓摘下来,“蛇”便消失了,把弓挂上去,“蛇” 又出现了。这回朋友终于相信了,他哈哈大笑说:“原来那只是弓的影子呀!这下子我的病全好了。”说完,乐广又和朋友喝起酒来。

  学生作品: 人不能凭主观看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高烧39度,面红耳赤,直冒虚汗。爸爸妈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妈妈给我买药,买完妈妈喂我喝药,爸爸在一旁的椅子上剪指甲,我全神贯注的注视着爸爸,生怕指甲飞到我的`碗里,只听砰地一声,指甲朝我这里飞来,我以为掉进我的碗里了,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个碗里有指甲,”妈妈说:“没有,是你看错了。”妈妈硬让我喝了下去,喝完我顿时觉得恶心急了,连续好几天都不想吃饭,爸爸看到我这几天,吃的都很少,就问我:“你怎么了?”我对爸爸说:“那天您在剪指甲的时候指甲掉进我的碗里了,可是我还是喝了下去……。”

  爸爸笑着对我说:“指甲怎么可能掉进你的碗里呢,明明是你晚上没刷牙,第二天早晨嘴里发臭,所以你才觉得恶心。”听完我恍然大悟,觉得不恶心了,又回复了胃口,晚上我让妈妈买了许多的零食,我都吃的津津有味。

  六、小结:

  1.深入钻研教材,拓宽教材深度与广度。

  《人有亡鈇者》是19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是略读课文,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将《寓言二则》中的另一则《玄鹤献珠》与《三字经》进行结合,在讲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时,引导学生阅读了《玄鹤献珠》这篇文章,让学生对孝敬父母有更深的理解。我又对《人有亡鈇者》这篇文言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篇课文的寓意很容易理解,如果在一堂课中只让学生体会、理解寓意,那么,课堂教学密度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写作方法的引领,于是我从文章中提炼了“对比描写” 这一写法,为了自始至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写法,我又精选了《杯弓蛇影》和《东施效颦》两篇文言文,引领学生挖掘文本后找到几篇文章中对比描写的句子,领悟写法,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单元角度着眼,《人有亡鈇者》所在单元的文章都属于古代文学范畴,编者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走进古代文化,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古文字阅读的一些方法,他们会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很难走进其中。基于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两次总结学法,首先就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而言,让学生明确通过“结合注释”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解读文章。其次,从如何学习古代寓言的角度着眼,在第一篇文章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寓言及古文的方法,即“一读,解题;二读,释义;三读,明理”然后迁移学法,让学生独立学习《杯弓蛇影》这篇文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产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谢谢大家!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帮助!

《寓言》说课稿13

  小语组:吴春艳 导言:

  “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 说教学目标: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能从简单的语言故事中获取正确的人生启示,让学生在第一环节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感受读书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2、能从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获取正确的人生启示。

  说教学过程:

  1、引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的阅读课时间,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入好书大家享的环节)

  2、由学生推荐,到教师推荐。教师推荐由一个故事引入,引出《伊索寓言》,向学生介绍这本书的作者。

  3、由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寓意

  4、从目录中选取学生陌生的寓言故事,让学生猜猜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5、发现《伊索语言》中,故事的'寓意从不同的角度看有所不同,目的是让学生对读寓言故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6、提醒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7、给学生介绍其他寓言故事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一定要局限在《伊索寓言》当中。

《寓言》说课稿1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地位和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偏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偏重人生感悟,本单元偏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身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②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④揣测《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掌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教学重难点:

  ⑴抓住关键情节,揣测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⑵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议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七年级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一起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⑴简要介绍寓言和作者周国平。

  ⑵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协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3、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⑵自由诵读两则寓言,考虑以下问题:

  《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5、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和推荐。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体会语言的教学任务)

  6、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7、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考虑,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推荐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多篇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8、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9、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10、课堂小结:

《寓言》说课稿15

  第一、教材特点:

  两则寓言选自《伊索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讽刺性强,能激发学生联想、想象兴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伊索寓言》等有关文学常识。

  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领悟深刻寓意的学习方法。

  3、联想、想象,培养初步写作寓言的'能力。

  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目标2学会分析寓言情节,多角度领悟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目标4领悟寓言哲理,联系生活与自身实际,培养健康情感与高尚人格。

  第四、教法与学法:

  客观上讲,思源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始终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在教法、学法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法:搞好导学案设计与课件设计,问题要小、浅、易,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学习任务,有所收获。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针对课文实际,设计了导学案程序作业,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完成,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寓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寓言》说课稿12-19

《人生寓言》说课稿12-13

伊索寓言说课稿12-13

【精】《寓言》说课稿15篇10-18

寓言的作文02-27

寓言的故事12-22

说课稿(精选)06-21

【经典】说课稿06-25

说课稿05-23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