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
1、学习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
(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
(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2)互评学习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对比,首先是量的对比。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平稳?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设计意图:揭示表格呈现方式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为下一环节用柱形图、折线图分析数据作铺垫。
第二是呈现方式的对照,以10个班作例子,生成两个图表,同样问刚才的三个问题,对比刚才的纯表格呈现方式,学生更快更直观地从图表中得到答案。设计意图:突出图表呈现方式的直观性,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读柱形图回答问题1,让学生感受柱形图更便于比较分数的高低;读折线图回答问题2、3,让学生感受折线图更便于观察起伏变化的情况,预测趋势。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形成图表应用的初步建构。
2、任务驱动:思考柱形图、折线图分别适应于呈现什么类型的数据?、思考在Excel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时,与其对应的图表有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1)任务的安排已把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这一流程渗透其中,让学生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2)分组分别练习不同的内容,有利于小组协作交流。
(3)任务中包括思考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图表类型的应用上。
3、学生课堂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我深入各小组关注学生的协作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充分自主学习,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4、教师点评:对刚才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以后改正的方向。
四、说小结与反思:
1、小结:在教学上我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回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等行为给予肯定,最后布置作业。
2、反思: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之后,我将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的部分内容:"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在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数据形象直观地显示,同时为下一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打下铺垫。本案例1课时。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学会了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技术而言,通过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对学生来说不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图表,合理表达信息才是学生要学会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内容多,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然而教材是统一的,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3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并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2、利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挑选学生身边的数据,激发学习热情。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3、按就近原则,学生组成小组探索实践。
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开展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身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2、通过任务的驱动促进学生分析事务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3、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加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数据源的选取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五、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老师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营造创新氛围。
2、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教学、上机实践、个别辅导中体现分层次教学。
3、视频辅助教学法:教师将其中几个重点操作制作成视频辅助文件,供学生点播。
学习方法
1、小组协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探索实践。
2、展示交流学习法:组内选出较为优秀作品全班展示,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吸取他人长处,培养多元化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
本课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为了给学生以新颖、有冲击力的直观感受,于是就在新华网上图表新闻中选取了与学生有关的几幅图表,展示图表新闻的新鲜创意,让学生感受图表的易读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新知识学习(11分钟)
活动1、展示3组常见图表类型,引导学生浏览课本知识(3分钟)
教师展示3组常见的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使学生对图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同一种图表类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对后面综合练习中学生对图表的修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于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步骤还不甚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两个问题浏览课本相关知识(p72—p73)。
(1)各类型图表的特点是什么?(2)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
活动2、展示几个类型选择不恰当的图表,让学生纠错(5分钟)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3种常见数据图表类型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3个不合理的图表(数据源是上一节《表格的数据处理》中用到的"各门市各杀毒软件的销售情况"数据,学生较为熟悉),通过提问纠错的方式,学生指出各图表的类型选择不合理的地方,应选择何种图表类型来实现比较恰当。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互动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教师与学生进一步对3种常见图表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行归纳,加深学生印象。
活动3、教师演示建立图表的一般过程(3分钟)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能根据不同表格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教师进一步讲授图表建立的一般过程:
通过教材配套光盘中的本节范例"杀毒软件销售调查"表,操作演示几个不同类型的图表制作过程。
对于图表的修饰教师只是给以提示,并不做操作演示。图表修饰是本章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知识的迁移。只作提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综合练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环节三、综合练习(自主探究)(25分钟)
练习是巩固知识的载体。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帮助指导完成任务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问题一: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吗?(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
问题二:中小学学上网是利?还是弊呢?
(学生自由发言,结论不一,课堂气氛活跃,使本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已经从自身体验中有了初步看法,教师进一步归纳:只有通过调查分析,才能得出更确切、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引出了本节课的综合练习:“中小学生上网状况”调查数据。
教师打开综合练习文件,进行简单介绍。提供的数据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明确综合练习任务,以实现分层次教学。
1、基本任务: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对表格数据进行图形化。
2、提高任务:填写上网利弊的分析报告,并阐述依据,对图表进行适当的修饰。
3、挑战任务:结合文字处理、图片处理软件制作图表新闻。
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综合练习的数据与教师教学演示讲解的示例不同,学生不是重复教师的操作,而是将所学内容进行实践体验。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帮助指导完成任务(指导途径)
1、教师巡视辅导
2、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3、教师提供教学辅助视频
环节四、展示作品,交流评议(6分钟)
由各小组选出较为优秀作品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说明设计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通过作品展示点评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信息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这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填写课堂评价表,由学生先自评,再由组长对小组内成员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后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再给予评价。
环节五、课堂总结,理论升华(1分钟)
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各图表类型的特点及建立图表的一般步骤,通过图表的分析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率,并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醒学生注意多元化处理信息。
结合综合练习数据引导学生注意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上网内容,更好的利用网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围绕任务学习,促进协助交流
3、综合练习抓住学生上网的热点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使课堂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评价表做得不够细,个别学生不够活跃、任务完成不够理想。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资料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资料循序渐进,资料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贴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资料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潜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潜力,在教学活动中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潜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2·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模仿迁移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潜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潜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到达发展思维潜力,培养自学潜力和动手潜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资料,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用心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能够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取“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此刻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取底纹选项,然后选取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潜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简单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个性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潜力和自学潜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课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是学生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再继续学习的电子表格软件。教材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到介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再结合word文档处理软件与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进行对比,总结出电子表格特点。本课体现了从生活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从计算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理念。本节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教学时结合学生启动excel软件、打开excel表格工作表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等操作任务,从生活和实际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电子表格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2、学会启动excel软件和打开excel表格文件
3、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4、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1、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 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和处理电表格所用的`软件
2、通过学生初步尝试,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3、通过操作任务,让学生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1、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对于电子表格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时已经初步接触,并且在为后面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对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以及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但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可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互助合作的原则开展活动。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学法
情景导学法、自主探索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探索——初步尝试——初步小结——深入探索——知识小结——知识拓展——总结反思——课后实践
(预设时间4分钟)
使用“学生成绩表”让学生观看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预设时间28分钟)
(一)初步探索:活动任务一
(1)、生活中常见哪个行业使用电子表格 ?
(2)、这些电子表格是使用什么计算机软件处理的?
给出活动任务一:
1、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先让学生讨论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列举电子表格的处理软件
学生小组讨论,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举例
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教师引导,让学生初步领略计算机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二)初步尝试:操作任务二:
1、启动excel软件,并认识工作表的组成
2、打开“学生成绩表”工作表,对数据进行编辑,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输入和修改数据,并认真观察 工作表
电子表格有什么特点?
工作表、讨论,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预设答案:
1、 在空白的单元格中输入数据时,使用回车键、方向键或单击鼠标
2、 双击鼠标
让学生保存文件 掌握好启动excel软件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这点对学生是较简单。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通过上机实践,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三)初步小结:电子表格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表格,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excel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排序和筛选,能绘制图表,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直观
excel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易行
该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本课只能是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初步总结出电子表格的特 因为后面几课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及应用中才能领会电子表格的特点。
(四)深入探索:操作任务三: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学生实践:操作任务四:打开“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小组讨论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学会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认真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知识小结: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预设问题:
学生对两种表格的异同认识时,对于语言表达方面会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学生成绩表”工作表,以及 “个人简历”的word文档,并且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两种表格中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该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上机实践,以及师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总结出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预设时间5分钟)
1、结合教材第24页的内容
2、让一位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让学生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个人的收获
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
开展“中学生消费调查”工作,并把所收集的数据,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本“学期段考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的任务,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用投影展示)
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三)、电子表格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网页制作》,为了让学生养成好学、乐学、会学的习惯,我将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开展我的新课。下面我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上好课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4章第3节《网页制作》,本课是以绘制网页的任务为主线,进而学会利用表格定位网页、添加网页元素、以及使用模板制作其他页面等操作。教材在本课之前的内容是版面设计以及建立站点,这为本课网页的绘制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同时对所教授的对象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顾及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发挥主动作用,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制作网页的方法,能独立制作出网页。
2.通过师生问答、自主探究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网页的绘制,学会FrontPage的基本操作,体会计算机的魔力。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绘制网页的基本方法,难点则是网页制作方法的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站,让学生观察网站的界面。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建立的站点,然后提问,“既然上节课我们对于网站实现的基本过程已经有所了解,对于网页来说第一个页面应该是主题鲜明,引人入胜的,大家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观动人的网站呢?”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进而引入本课。
采用多媒体导入是因为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并且让学生观察网站美观的界面,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利用表格定位网页
我先介绍表格是网页设计中用的最多的元素,几乎所有的网页都是使用表格来组织的,接着打开一个网站的主页,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页面有很多表格组成,并结合网页介绍使用表格定位网页的优势。接着依据网页展示的内容提出问题:“如何使用表格定位网页?”引发学生思考。我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的步骤,我演示完毕,找一名学生进行回答:在网页中加入表格,调整表格结构,设置表格属性,表格的嵌套。
这里之所以用教师演示法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是因为这是学生对于“如何使用表格定位网页”还不是很清晰,由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定位表格的方法,建立严谨的思想意识。
2.添加网页元素
我提示学生可以在已经搭建好的框架中添加一些内容,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然后引导学生在搭建好的框架中编辑文字、插入图片和动画。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会讲解动画是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图像,以及在网页中,文字与图片的比例要适当,文字太多会使网站的吸引力减弱,图片太多又会使页面的浏览速度下降。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请学生自主为一个网页添加内容,在大屏幕上展示,并说出插入一个GIF格式的动画方法。
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检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如:我提问如何使用表格定位网页,学生说出在网页中加入表格,调整表格结构,设置表格属性,表格的嵌套。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根据网页中主页的制作方法,探究其他页面应该如何制作。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进行规划。这样设置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同时能让学生根据板书能够回忆起本节课所学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在网页中插入表格》是信息技术高中第三册《FrontPage2000网页制作基础》的内容。
2、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网页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否灵活运用表格来归划网页,关系到日后作出来的网页的好与坏,因此,在学生懂得如何建立站点及插入文字、图片等网页元素的时候,学生们迫切需要知道这些网页元素是不是只能按照从上到下的一条线来排列呢,能不能按我们自己的意愿任意摆放呢,所以,教会学生开始用表格来规划网页的布局就变得非常有必要的。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学内容:针对frontpage与微软的office家族有着类似的操作方法,教材只是介绍与word表格的操作不相同的部分,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去掌握,在学完教材知识的同时再拓展学生需要的内容。
二、说学情
我的学生已学过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对表格的应用已有一定的了解,学过网络基础知识,懂得上网查找、下载、保存的信息,在frontpage的学习上,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建立站点,向网页中加入文字、图片、音乐等网页元素。相对高二的学生来说,学习教材内容相对比较轻松,为照顾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所以我拓展了本节教学内容。但学生的能力水平差距较大,所以我采用自主棎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根据前面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的知识目标。其中本节课则重第1、5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制作中国奥运明星网页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德育教育随着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北京奥运的走近,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正是极好的爱国教育的`好素材。所以我按排小组合作制作中国奥运明星网页,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的崇高热情。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表格在网页中的作用;
(2)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对表格进行合并与拆分;这点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五、策略设计
[教学理论依据]:认识是从实践中来,又应用到实践中,最后升华到理论。
[教学策略设计]:本课已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课前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定一位组长和一位发言人。每小组要合作回答问题和完成作品,最后评出最具实力的小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六、教学过程:
由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来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理解的是:表格在网页中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导入:
1、我先安排个比赛,给相邻小组发不同的资料,然后我提问:中国奖牌总数是多少?新西兰的银牌是多少?比赛结束,交换他们的资料,就可以揭开谜底。
2、教师打开几个典型的网页,让学生们画出网页的布局,哪一块放文字,哪一块放图片,分块画出来。然后用FrontPage2000打开,再把里面的文字、图片等网页元素一块一块地删除,使网页只留下一个空的框架。学生不难发现,网页就是一个表格。先有表格才有网页。实现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为什么表格的边框线在浏览的时候看不到呢?教师给出这样的思考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本环节以比赛导入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表格直观,便于查找和比较的优点,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分解网页,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已领会表格在网页中的特殊作用。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认识是从实践中来。一步一个台阶,最后达到终极目标。
第二个环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包括两部分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和扩展知识。每一部分的学习都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两种学习资源,教学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满足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基础是自主探究的提前条件。基础好的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可以自由的施展自己的才能,而基础差的学生也不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讲解学生获得的知识基本一致,如果采用小组合作,主自探究,在满足优等生求知欲的同时,又能合作互助,优等生帮助差生,这样可以大面积地、快速地提高差生的水平。
第三个环节、检验自学效果,以突破难点
到此学生已经懂得了表格在网页中的作用,但如何有效的利用表格,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关卡。我设计这个环节正是让学生跳过这个关卡。正如你知道汽车的速度快,可以缩短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同时你也有能力购买汽车,但是就象你不懂得使用汽车一样,这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拿到一个驾照。
首先(1)小组抢答,回答自学要求里的问题,落实基础知识;(2)教师演示几个网页布局,让学生说出这些布局是如何实现的。所以,通过举出实例,分析实例,由此来突破难点,剩下的就是靠学生的创造力了。
第四个环节、学以致用,把学习推向高潮
学就是要用。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作品的过程。这里设计的任务是:同学们对中国的奥运明星知道多少?要求同学们上网查找下载自己喜欢的中国奥运明星,制作一页介绍中国奥运明星的网页,对作品的完成提了一些建议。同时提供给学生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奥运名人堂的网址,在这两个网站中已有学生需要的资料。
学生以旧知识为基石,吸纳新知,经过实践,制作奥运明星网页,得到应用体验,形成经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作为下一节课的原有知识和技能。
第五个环节、展示作品
作品的评价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作品,学生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来。老师给出评价标准,同学们用这个标准去(这个尺子)去度量(测量)别人的作品的时候,也是在度量(测量)自己的作品。
要求每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不仅锻练学生发现优点、不足,同时用更理性的角度去品味、鉴定一个作品,其它小组给作品打分,并且说出自由的评分理由,以发现别人的优秀和不足的地方。从而突破这节课的又一个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审美观。
第六个环节、课后练习:展望xxxx
猜想奥运,我们中国哪些项目会得冠军,哪个中国体育健儿会夺取金牌。把你的猜想设计成一个表格,插在你的网页中。我们期待着,让我们的猜想成为现实。
与爱国教育相整合,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在奥运上的成绩,哪一点值得我们骄傲。
我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更应该是一个爱国、为国的好学生。
总而言之,经过了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快速是获取了信息,学生评价作品,教师纠正错误,培养了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的能力……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二、说教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的设计:
2、教学环节分析
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
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③教师展示表1(2008奥运会奖牌榜)、(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3(中国近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提问、对比二维表格与图表,展示图表直观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完以后,学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填报好自己的志愿呢?
②学生回答(首先应了解学校在大学中的排名、学校的专业介绍、学校的招生人数以及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③那么我们怎样分析招生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数据呢?然后向学生展示表4、表5,表格数据不是很直观,我们如何更直观的看这些数据呢(图表)?
设计意图:
将填报志愿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三)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任务分层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任务一掌握基础知识,通过任务二形成技能,通过任务三进行综合运用。
任务一:制作湖北10所高校2007年理科招生人数的柱形图,并添加标题。
①先请学生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寻找哪个菜单命令可以制作图表。
②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提示学生打开“表格图形化、xls”文件中的任务一工作表,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湖北的10所高校2007年理科招生人数做成柱形图,并添加标题“理科招生人数柱状图”。
③学生运用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④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
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⑤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完成探索以后,用广播功能展示
1)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如:做出的图表是空的,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
2)学生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听取意见以后快速修改。
⑥通过实际学习与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以及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修改图表的方法: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探索过程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正确的制作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
任务一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仅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需要设置任务二。
任务二:将湖北部分高校的招生人数制作成统计图,能直观显示所占比例。通过图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并说出分析的依据。
①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统计图表类型(饼图),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标识,最后根据直观显示,科学分析和表述。
利用前面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任务二工作表,独立将其做成饼图。
②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③我们不仅需要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请学生观察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生比例靠前,这反映出社会对高水平大学的入学需求较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⑤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图表的制作,我们基本弄清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们完成任务三。
设计意图:
任务二的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掌握饼图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涵的含义。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历年数据,将线差做成折线图,分析这两所学校线差的特点,预测2009年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1、回顾概念: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
2、利用前面的方法,在一个图表中制作两校线差折线图。
3、分析两校线差的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线差波动不大,而浙大存在大小年现象)。
4、让学生进行尝试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历年数据,结合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简单的数学模型。
(预测分数线=批次线+线差均值+误差)
5、让学生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往年分数线,并预测2009年录取分数线。
接下来用简单模型验证浙大录取分数线,我们发现用这个模型验证往年录取分数线误差较大,其原因在于线差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要求学生修正模型,用修正的模型验证,在基本准确后,进行预测。
我们对于分数线只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程度与建立模型的好坏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去验证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①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完成了在创设情景中提出的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研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我收集了一个典型地震表,请同学们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格第四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并给出你的研究结论。
②课后研究教师给出的问题,在下节课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
将信息技术的图表分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同时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及思考
EXCEL图表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能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又能达到适合高中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是我在设计本课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的学生综合思维训练。基于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中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处理、加工信息的具体能力。如:设计适合学生情景和任务,将高考志愿相关问题与Excel知识、技能融合,将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整合,将Excel图表预测分析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这种设计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适合高中学生特点,从而有效的完成了教材二次加工,达到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亮点,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用”中熟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合作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方法,营造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学习环境;设计了合作探究Excel图表预测分析建模的过程,渗透依靠自身能力,借鉴同伴特长,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理念。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开辟了学生学习新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字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是教科版教材中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字处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而强大的作用,而这节字处理软件主要通过演示加实践来完成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二、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学习如何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这里选取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为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课内容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1)图形用户界面(GUI) :简单易学
a. 功能菜单置于程序窗口的顶部,用户可以方便地从菜单中选择菜单命令。
b. 滚动条可方便用户在文本窗口中浏览。
c. 使用“选择对象——操作对象”方式,先选定对象后进行对象的操作。
d. 使用“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方式,操作过程和结果紧密联系,界面直观、简洁、交互性友好。
(2)功能丰富:个性选择
用户可根据喜好和个人需要自由选择喜欢和需要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
(3)变化迅速:易于迁移
不同版本相通:word20xx-word20xx-word20xx。
不同处理软件相通:word-wps,FrontPage-Dreamweaver。
2、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1)新建、打开、关闭、保存word文档,word20xx文档后缀名为。doc 演示,然后学生课堂实践。
(2)文字的复制、粘贴、剪切演示,然后学生课堂实践。
(3)设置字体、字号、字形、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表格、设置图片环绕、艺术字、文字效果、格式刷等演示,然后学生课堂实践。
(4)对文字的对齐方式、缩进、间距、换行、分页。演示,然后学生课堂实践。
(5)内容的查找和替换。演示,然后学生课堂实践。
(6) 设置页眉页脚、项目符号编号、使用字数统计。演示,然后 学生课堂实践。
(7)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排版工具:记事本、word、wps。
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
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3、课后实践
新建一个word文档,命名为背影,找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将文章内容复制到文档中,设置标题字体黑体三号,正文字体为楷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1.5倍、将所有“父亲”替换成“爸爸”。在页脚设置页码,统计文章字数放在标题旁,在文章中插入一张背影图片,设置文字环绕为四周型。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了字处理软件,尤其注重常用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老师一一讲解过主要功能,同学们也一一实践过,同学们课后要多加练习,日后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经常使用到。最后要记得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各位同仁领导:
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含义、主要要素、作用、分类、起源、发展及进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浏览器的使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如何从万维网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要求,因此,在本节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以健康的道德观上健康的网,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使用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班级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力求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保存的方法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培养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从大量未知的信息中寻找并摄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作为重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将流动的网络信息变成永久保存的磁盘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即: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植树节快到了,学校团委要求团员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或制作图文并茂的环保小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2、由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如何将获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来。
3、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探索总结。
带着疑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很容易地掌握保存网页及图片的方法,这就达到了保存信息,不仅在于怎样保存,更在于为什么这样保存,而及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为什么保存网页会是在文件菜单中,能不能使用选择全部进行复制,而保存图片却只用在图片上右击,选择“图片另存为”。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得出对整个文档(件)进行操作时,一般采用“文件”菜单中的选项,如打印该页时,一般也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项,而对于其中的一个或一部分对象进行操作时,一般只需要选择对象后,在对象上右击,选择相应的项就可以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或者邀请其周围的同学相互探讨乃至帮助他解决问题,实现了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4、在以上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网页的基础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单的方法保存网页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个别学生会利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网页(对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软件如Flashget下载网页,从而提出质问:Flashget是什么?由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引出下一知识点:文件的下载。达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然后指定学生进入,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载网际快车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过程中多了一个文件下载的对话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很多学生对此是束手无策,甚至是停留在这一步上,因此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抓住几个犯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然后让他们演示自己的下载方法并检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还是由学生相互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从而把整堂课都还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课堂训练
为帮助团员同学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为班级争光。设计一张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并标上每条信息的来源。在这里,特别强调为班级争光,引起学生的共鸣及注意,并通过该训练起到了首尾相应的手法。以手抄报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检验了学生获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请各位同仁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基础的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知识。
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块内容。本节的重点是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包括搜索引擎类型的确定、关键词的选择、多关键词的使用、复合逻辑运算的组织等。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但我们的学生知识基础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层次分布比较明显。如果不能设计比较有效的搜索目标让同学们去练习,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又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搜索引擎的简单分类、工作原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2)掌握网络信息查找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课件,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用搜索引擎的比较与评价;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掌握信息查找技巧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分类和使用;
教学难点: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教导学,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控制系统实时讲述、演示、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相互交流,既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才能的舞台,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倡导尝试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有主见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贴近生活,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一首韩红的《天路》推出主题,让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影片中的美丽风光,并让学生们猜一猜这首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同学们说出西藏。那么你想去这里旅游吗?为了能制定详细的旅游计划,要先在网络上做一个调查报告——搜索西藏的各个名胜景区。问题的提出:请做一个网络调查报告。
思考问题:1、如何搜索?2、搜索什么?3、搜索有哪些技巧?
[设计意图]:(引言的作用:1、给学生提供主题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2、老师提出的主题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主题背景中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3、引言贯穿了全过程,学习任务的创设是根据引言的,而且任务是学生研究过程中产生的。)
(二)导入新课,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步骤一:
1、什么是搜索引擎?
A、所谓的搜索引擎指的是internet上的一个网站,它的'主要任务是在internet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主动找到相关网站并提供通向该网站的超级链接。
B、关键词:就是在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你命令搜索引擎寻找的信息。如“西藏”
2、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有:
搜索引擎类别 | 代表性网站 | 网址 |
国内 | 百度 | |
搜狐 | ||
新浪 | ||
国外 | ||
yahoo | ||
search |
[设计意图]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许多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搜索引擎,教师一般要先演示举例。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总结,并强调如何挑选正确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的作用与重要性,然后出示常见搜索引擎的网址。
步骤二:
当我们在搜索引擎网站的搜索框中输入“西藏”的时候,出现了非常多有关于“西藏”的网站网址,我们如何来选择这些网址?如何更有效、更快捷的搜索我们所要的信息呢?
1、提炼关键词。学会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这对搜索效率至关重要。如:西藏、西藏铁路、西藏布达拉宫。
2、细化搜索条件。缩小搜索范围的简单方法以就是添加搜索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就行了。(+、and)如:西藏+铁路、西藏铁路。
3、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如“西藏”
4、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
[设计意图]归纳提升:搜索技巧
步骤三:
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组内做好分工,每人选用一个不同的主题(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青藏铁路)利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并在表格中做好记录,每个小组要把活动结果保存在盘中,待老师课后回收检查。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更加有效地完成信息采集卡的内容,使学生的智慧达到共享。2、通过组际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表格附如下:
小主题:西藏——青藏铁路 | |
你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是: | 你搜索到的景点: |
使用的关键词: | 搜索到的网站的地址: |
景点介绍(任选一段): |
……
[设计意图]1、信息采集卡反映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到。2、表格中比如网址的记录是让学生养成合法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知识版权的法律意识。3、最后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有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步骤四:
问题1:假如你要从随州到西藏,要怎么走?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提升。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搜索一张湖北随州的地图,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找到从随州到西藏最方便快捷的方法。目的是想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学有所用。此外,题目的设计也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
问题2:你觉得使用搜索引擎网站与使用一般网站有什么区别?关键词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知识的总结。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总结,留给学生问题课后思考
问题:网络好比一把双仞剑,当你上网搜索网站时,会出现很多的网站,那就关系到如何选择信息的问题?你对网络上的信息如何认识?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的升华。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学生创造了感情人生的机会;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让学生合法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2课的内容,本课介绍了对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过程、一般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实践性较强,但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组织方面有一定复杂度。学好本节内容,能为以后用网页集成信息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还能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的情况。
高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信息技术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课堂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因此他们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学生对音频、视频、动画的认识和了解层次参差不齐,在知识经验、技能水平、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需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同时,让所有人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Cool Edit Pro等音频编辑软件,学会用该软件消除人声、录制人声、合并音频文件的操作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理解加工音频文件的一般步骤,掌握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大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对音频信息进行加工。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运用音频编辑软件加工音频文件。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自主探索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欣赏一首歌曲《月满西楼》。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大家说通过MP3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很好,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翻唱歌曲出现,它们大多不在唱片公司制作,而是由翻唱歌手自己制作,效果同样非常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如何制作翻唱歌曲的呢?其实我们借助音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实现。Cool Edit Pro就是很好的软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同学们喜欢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录制自己的歌声从而引入本课。《月满西楼》既是语文课中的一首诗词,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这为后续课程中录制朗读诗词、配上伴奏乐的任务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将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课程建立了联系,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中鼓励跨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探究新知
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讨论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得出结论:确定主题、选取音源、选取设备、规划好实际需要录制的内容。
任务二:思考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采集的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论:话筒的特性调整方向和距离,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演示音频信息加工的过程要用到的关键功能按钮或菜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Cool Edit Pro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可以消除人声;左下角的“录音”按钮可以录制人声;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要合并的音频文件即可将它们合并。
【设计意图】对于大家初步认识新的应用软件,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大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思考,以循序渐进的边示范边讲解方式,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将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所学的内容。
任务三:亲自动手操作,录制一段诗歌,并为其加伴奏乐。
先小组讨论操作步骤后,再分组完成任务。
第一步:制作歌曲“月满西楼”的伴奏乐。用Cool Edit Pro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加上滤波器消除人声,就得到了伴奏音乐。
第二步:录制自己朗读诗词“月满西楼”的声音。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主界面的左下角的“录音”按钮,录制自己朗读诗歌的声音并保存。
第三步:合并音频文件。在Cool Edit Pro的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伴奏音乐”、“诗歌”这两个文件,合并音频文件。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观察示范的过程来理解音频文件加工方法,充分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音频信息加工的`操作步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亲自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能提升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提高
任务四:为上述作品配上自己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为作品设置效果。
让学生自主探究后,找学生上讲台为音频文件设置效果的方式操作示范。即:在Cool Edit Pro主界面,打开刚才合并的文件,单击剪切工具或按键将选中的噪音部分删除。
作品点评:先让示范演示的同学自我评价,再找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达到检测的目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自评、他评,培养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相互学习的意识,提升大家的审美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分组讨论交流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然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最后老师做补充。
作业:所有同学都根据个人喜好为今天的作品设置不同的效果,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同时老师能技术获得教学反馈。作业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三维目标的确定
本节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高中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来引导教学。此外,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综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组织方法、教学进程及原理
环节一:情景导入
【教学目的】回顾上节内容“技术语言的种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
【教法设计】用教学课件展示情景导入内容及“不规则物体”的图片,教师介绍故事内容,并设置问题。
【时间分配】约2分钟。
【故事情景】
一位学生前去一家加工厂为其班级加工一件重达50千克且中空的不规则物体,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用草图法绘制了该物体的正等轴侧图,由于此物体结构较复杂,他花费了较长时间完成绘图后,发现图样线条太多,层次感不明显,尺寸也难于标示,加工师傅还是难以看明白图纸。最后他制作了该物体的一个模型并结合正等轴侧图,还辅之以口头语言总算把该物体表述清楚。
然后加工师傅便无奈地摇了摇头。该学生看到后就好奇地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就很不耐烦地回答:“回去问老师!”
设问:剧中的加工师傅并没有直接回答该学生的问题,于是他回学校后便拿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你知道老师对他说了什么吗?
环节二:正投影的原理
【教学目的】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教法设计】从“手影”游戏引入,讲解“正投影”,经“设问”和“演示”探究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并建构“视图”的概念。
徒手在黑板上画图1,逐一添加不同形体,有意引导从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视图,再启发点明改变投射的方向其视图就不同解,说明一个视图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然后列举对一个“工字钢”的六个方位观察结果,从而最终说明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时间分配】约10分钟。
1、“手影”游戏
设问:怎样才能使投影大小与老师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设问:正投影有何重要性质?
演示: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2、设问:哪些形体按照图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视图是矩形?
结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用多面视图。
分析:
结论:三视图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环节三:三视图的形成原理
1、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目的】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必要条件,需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教法设计】用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板图相结合。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名称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每一视图的名称,以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设计】结合实物演示及PPT课件,叙述从简。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实物模型。
实物及PPT展示:
3、三视图的展开及其位置
【教学目的】由三视图规定的展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道理,对三视图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法设计】借助PPT课件和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讲解简练。
【时间分配】约1分钟。
PPT展示:
环节四:形体结构的分析及三视图的绘制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物进行形体结构分析并绘制三视图,然后探究、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教法设计】准备6个实物模型,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绘制一个模型的三视图。
首先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形体的结构分析。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巡视,一段时间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继续绘图。
之后,将每组绘制的三视图展示,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最后,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时间分配】约17分钟。
【教具】6个实物模型,其形体结构分别为: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1个),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1个),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4个)。
1、举例:形体结构分析。
2、分发实物模型,小组实践:
3、在学生绘制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
(1)实线和虚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画?(2)旋转体又该怎么画?注意什么?
4、在展示台上展示每组绘制的三视图,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5、探究归纳:
归纳为口诀: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左视、俯视宽相等
六向“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上下方位,不反映前后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方位,不反映上下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不反映左右方位。
环节五:能力拓展
【教学目的】识读已知三视图并构思、切制实物形状;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为下节学习内容“尺寸的标注”和“机械加工图”作铺垫。
【教法设计】给每小组分发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的泡沫塑料,先让其按照板图显示的三视图切制实物模型,让其体验三视图的识读过程。
然后,进行作品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的关系,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
【时间分配】约8分钟。
【教具】橡皮泥(立方体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工艺刀、钢尺、铅笔等。
三视图:
设问:为什么你们切制的模型大小不同,结构比例也不同,假如你拿这个三视图去工厂,加工师傅按照它能做出你想要的模型吗?
课堂小结:借助FLASH课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复习。
课后作业:总结自己的绘图方法,针对模型再次绘制三视图。
评委点评:
说课稿没有生硬的理论引述,依据具体的学情和课程的特点来安排教法、教具和过程,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能较好地达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的应用对本课题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说课人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
说课时语言简练,表达明晰,动静得当,折射出说课人较好的教学艺术。
说课人是才走上教学岗位一年多的“新人”,在学校教学团队的帮助下,加上本人的才智和勤奋,使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1、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我打算采取视频导入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公安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查获全国首例利用网络进行聚众赌博的案例。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公安机关破案的关键线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这个概念。
成功导入新课后进入到新知识探究环节。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IP地址的定义。
同学们对IP地址概念有大致的理解以后,我会设置一个小比赛,让他们查询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在黑板上记录最快完成的三位同学的IP地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结合黑板上的IP地址,对应分析IP地址的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以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时,通过对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探讨,引入IP地址的分类这个概念。
下一步,我会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依据和规律,让学生理解IP地址各个类型的特征,A、B、C三种类型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如何规定的。同时,让学生思考每个IP类型左起第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A类地址作为范例,点明数值取值范围涉及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之后让同学们以此类推,进行B类及C类取值范围的计算。
接着就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IP地址分类这个知识点,我会设置一个练习题133、211、1、1,让同学们分析这个地址属于哪个类别,邀请学生作答,分析解题的关键思路就是判断IP地址左起第一个字段的数值处在哪个类型的取值范围内。
紧接着我会给出第二个例题:192、256、10、1,让同学们分析IP地址是否正确,由此强调IP地址每个字段的数值不能超过2的8次幂,也就是255。之后,我会对如何判断IP地址类型进行总结。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我首先会带着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包括IP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特点。然后采取首尾呼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公安机关根据IP地址进行破案的具体经过。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根据计算机教室的IP地址计算,让学生回去思考一下此网络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个节点?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第五条“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说教材
教学内容
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是一节汇报和展示课。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和提高,对软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详细介绍,而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本部分内容共用4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内容进行复习与梳理,同时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并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以备下节课使用。第二三课时主要各组将调查的数据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进行处理,主要是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根据需求利用公式或函数等)、图表的生成和修饰以及调查报告的得出。
本课时主要是各组对前面所作的工作进行汇报和答辩,展示和交流各组的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复习与巩固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复习Excel软件的技术内容,体会Excel软件的功能。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汇报能力和答辩能力。
3、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会发掘别人作品的优点,客观的评价问题的能力等。
4、学会与人平等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别人作品的优点并指出不足。
教学难点: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三、说学生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刚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那部分的教学中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所以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的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比较习惯了。
学生在初中都学过Excel软件,但较之Word和Excel软件来说是最不熟练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完后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用得很少,甚至不用,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复习技术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组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选择实例进行处理,既熟悉了表格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流程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技术应用更加熟练,能真正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
教学方式: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类类似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从研究问题入手,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研究,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为内容服务,在各组的研究结论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有的组是用Word做的,而有的组直接放在了汇报的PPT中,还有的组把整个工作,包括表格信息处理的结果和最后的结论都放在了最后汇报的PPT中。
五、说教学程序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宣读答辩规则,宣布答辩开始
学生:听取答辩规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认真听取答辩规则
环节二:各小组汇报并答辩
学生:汇报组的汇报人对本组的调查课题进行汇报,主要是课题进行的过程。汇报完毕后,汇报人之外的小组成员对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非汇报的小组,对汇报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是写出优点和不足(见答辩规则中设计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性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在汇报的组汇报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教师:在学生汇报结束后可以进行提问,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去评价,使其自觉进入课堂情景。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环节三:点评与小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
总结整个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的学习情况。
学生:交评价表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环节四:拓展提高
根据同学以及教师的评价意见适当修改自己组的作品。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六、说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小组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量规:见附表
七、说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方式:
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师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关于评价方式:
在评价上,教师虽然制定了评价量规,但没有在当时就下发,因为要一项一项的进行打分时间比较紧,只是让学生从评价量规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写出优缺
关于学生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在本节课上,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所以他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没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同时教师在制定评价规则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汇报的组,我们要求有一名汇报人进行汇报,其他同学都要负责答辩,这就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要非常熟悉自己小组的所有内容,这样的规则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广度还检验了各小组合作的程度。另外在提问的时候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学生负责记录,以提问次数多少进行加分,这样的规则也鼓励各组成员勇于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提问之前没有留给各小组充分讨论的时间,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同学想提问而没有被问到,我们应该让这些同学把问题记下来,课下再反馈给汇报的小组。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5-20
(集合)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6-23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品]06-23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必备)06-23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1-12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8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说课稿01-20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15篇)03-21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品(1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