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7-03 12:04: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实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美术说课稿【实用15篇】

初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详细地分析教材,不仅可以明确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依据学生特点掌握授课思路。

  本课选自赣美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等知识,掌握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设计并绘制出居室的效果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居室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为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十分活跃的想象力,对于设计类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本节课中设计绘制出功能合理、色彩搭配和谐的居室效果图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实现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要做到学会、会学、乐学。所以,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等知识,掌握居室设计的方法,能够设计绘制出居室的效果图。

  过程与方法:观察不同居室平面图和效果图,了解不同居室的区域划分和不同区域的功能,展示不同的室内装饰图片,感受色彩搭配和装饰物的使用技巧,掌握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居室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体会家的重要性,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将重难点设置为:

  重点是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的知识和装饰物使用的技巧。

  难点是设计并绘制出功能合理、色彩搭配和谐的居室效果图。

  五、说教法、学法

  采用新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升自我和丰富课堂的重要手段。我将采用示范法、讨论法、情境法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图片、纸等材料。

  七、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如下六个环节: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因此,课堂初始,我会提出问题:想到家,你会想到什么词汇?这些温暖、亲切的生活气息靠什么营造?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温馨、亲切、温暖,通过室内的装饰、陈设等来营造这种气氛。继而我会进行总结:家让人感觉温馨又舒适,室内的灯光、色彩、装饰物等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顺势引出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接下来进入启发诱导,探求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会展示家的户型平面图和立体模型,并提出问题:家的格局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间屋子分别发挥着什么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出:家主要由厨房、卧室等组成,厨房用来制作美食,卧室用来睡觉,每一个房间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为能让学生了解家居的装饰色彩,我会展示客厅、书房、卧室的图片,并请学生思考问题:图片展示的分别是家中的哪个区域?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出:客厅采用白色和蓝色为主,给人清爽的感觉;卧室采用米黄色,给人温馨、温暖的感觉,居室会随色调的改变而变换出不同的'感觉。

  随后,我会展示多幅装饰物丰富的家居图片,继续提问:除了色彩,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装饰?在添加装饰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家一半靠装饰,一半靠布置。挂上几幅画、摆几盆植物都可以装饰我们的家。但需要注意的是,装饰物的选取要与家里的整体装饰配套。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由于学生对如何具体地绘制家居效果图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会以卧室为例,进行示范,步骤如下:

  1、确定透视角度,表现建筑空间;

  2、画出各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比例关系;

  3、添上色彩,绘制装饰物,同时注意笔触和质感的表现;

  4、统一画面色调,调整画面,完成。

  通过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创作的思路和方法,巧妙地为学生架起了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安排学生先说一说他们理想中家是什么样的?再绘制出理想中家的效果图或者选取家中精彩部分绘制效果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我会从布局安排、装饰物的搭配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我是家居设计师”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其他学生从布局、色彩、装饰等方面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这样鼓励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正所谓: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从家是心灵的港湾,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等方面进行情感升华。最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回家后装饰布置自己的房间,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的板书概括简练,重难点突出,以下就是我的板书。

初中美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通过艺术作品与客观实物的对比,体会艺术家的不同表现手法,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提高对艺术与生活的关注,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现象的兴趣,形成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阶段步入中学阶段,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艺术欣赏的技能掌握的还不够深入。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观点往往很新颖,看待问题的角度很独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围绕画面进行欣赏,并积极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养成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认识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参与意识,养成对于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并养成接纳多元文化的心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等均源于生活,但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及表现性艺术也源于生活这一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伊始我会讲授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吗?为什么毕加索要这样回答呢?学生结合对历史的了解进行回答,我进行总结毕加索描绘的是遭受战乱的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惨烈现状,描绘的战争场面更加令人震撼,引起我们对于战争的思考。从而引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讲解可以更加快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故事的展现也更好的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后续的欣赏做铺垫。

  环节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学。课件出示齐白石生平故事以及相关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齐白石的作品有哪些题材内容?绘画作品中的虾又是如何进行表现的?引导学生比较真虾和画中虾在眼睛、足方面的不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齐白石丰富的绘画题材来源于生活,并且通过简括的写意技法和丰富灵巧的笔墨技法突出表现虾的灵动神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真虾和画中虾的不同,使他们深入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展示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与摄影作品《开国大典》图片,首先邀请学生运用课前搜集的知识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其次引导学生将两幅作品进行对比鉴赏思考问题:1.油画中的天安门城楼与真实的天安门城楼有什么样的区别?2.两张作品中,哪一张的毛主席形象更加突出,作者是如何去突出表现的?3.作品还通过什么方法突出表现盛大场面的?通过3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学生能够围绕画面的构图、透视与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理解艺术家如何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描绘开国盛典的壮观场面与领袖毛主席的主体地位。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会继续提出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一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从而深化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本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同时多角度了解艺术作品作品和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总结解释

  基于对以上两位艺术家作品的深入探究以及对于本节课核心知识点的体现,我会引导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艺术创造与真实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本节课的精华所在: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实践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学生能够掌握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是我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部分。所以我会继续播放塞尚油画作品《拜克托瓦尔山》与拜克托瓦尔山摄影作品、梵高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与夜间的咖啡馆摄影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并布置活动练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幅油画作品进行赏析思考艺术家如何进行画面主题的突出表现。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针对同学们在欣赏讨论的过程中的疑问给予帮助,引导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鉴赏。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我和学生共同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更系统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行掌握学习。

  环节四:欣赏评述

  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担任讲解员进行作品鉴赏总结,其他同学们也可以踊跃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而我会总和学生们的意见补充归纳两幅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特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环节五:小结作业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引导学生回顾画家在创作艺术形象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引导学生加强对于艺术作品的热爱,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能够运用多种表现技法进行艺术创作。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搜集还有哪些艺术能够体现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艺术品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同时布置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说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展示了黑白装饰画的装饰美感,并引导学生通过点、线、面造型和反白效果来装饰画面。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物象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如下: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装饰画的造型经验和能力,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多观察,掌握用不同表现方法及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掌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会黑白装饰画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创意和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能够创作一幅具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行为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学习黑白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其装饰手法,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

  难点:创作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五、说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我将采用谈话启发法、趣味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素描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就是本次说课的最重要部分,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我将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说一说熊猫一生当中最大的两个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感受黑与白的朴素纯净之美,从而导入课题《黑白装饰画》。

  通过这种脑筋急转弯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克服学生接受知识的畏难心理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将用多媒体展示黑白装饰画《乡村少女》,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画面给你什么感受?结合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思考得出画面描绘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挎着装鱼的篮子的形象,给人一种简洁与凝练的质朴之美。接着追问:画家如何表达画面效果的?学生思考可以得出画家运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进行表现。白色的辫子反衬出深色的衣服,同时篮子也是通过篮子里黑白相间的鱼反衬出它们的可爱形象的。教师总结出画面利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用简洁和凝练传递出“海纳百川”般丰富的审美信息,画面运用黑白互衬的手法表现事物,以少胜多。

  然后我会出示带罐子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说说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并说说画面物体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综合了点、线、面多种造型因素,大胆将室内外景物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夸张和变形造成的装饰效果。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无装饰与有黑白装饰画猫的形象,对比分析它的装饰美。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出装饰过的猫身上布满花朵纹样,这种手法属于添加法,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习其表现方法和造型手法,从而能自主创作出一幅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符合本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讲解

  我将根据一组静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装饰画。让学生了解黑白装饰画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创作时要对静物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排列或简化,抛弃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进行点线面的重组,表现画面独特的装饰美感。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及时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接下来便请学生选择喜欢的题材和方法,自主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创作结束后,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黑白装饰画展,并请他们介绍自己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方式和装饰效果等角度欣赏交流,我会进行鼓励性点评。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五: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来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黑白装饰画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作业是请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

  这样开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初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达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五、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学具。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让同学们说出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我会结合同学的回答做出总结,使学生了解视频中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山水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并提出问题,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这件作品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出画家运用多变的色彩和笔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了一种壮美的意境,恰当的表现出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的将诗词与画作合二为一,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对比分析寻找不同,并且展示《富春山居图》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作品在笔墨上有怎样的特点?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进而总结山水画通过笔墨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赏析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山水画一定的感知后,我会举行“诗配画”的小活动,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还需通过经营位置来呈现。以这样的方式在体现课程标准中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很好的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出示出示黄山山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示范山石、树木的绘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山石画法、树木画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八、说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以及学习美术的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认识美术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的概念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美术,第二部分说明美术的分类,第三部分是学习美术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

  三、学法:

  本课从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入手,运用学生讨论、欣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憧憬中愉快地度过四十五分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一、课堂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美术?(3—5分钟)

  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2.教师指名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①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出画画是美术,个别同学可能会说出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是美术,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说法。②紧接着教师引导从早晨一起床开始说起。

  教师:床——家具美术、被面——染织美术、衣服——服装美术、牙膏、牙刷、梳子、脸盆、盘子、筷子等——工艺美术、自行车——工业美术、教室——建筑美术、室内装修——环艺设计。

  学生:尺子、书包、小盒、头花、手表、鞋子、冰箱、电视、书法、摄影等,这些都是美术。

  结论:大家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美术。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术的世界(5—8分钟)

  教师重点讲解并出示幻灯片(本环节以教师引线,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为主)。

  1.美术的含义(教师口述内容并重点解释)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等中国画作品和蒙克的《呐喊》等油画作品。

  提出问题:完成这几幅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认识,都涉及到了美术定义的问题。

  2.美术的分类(15—20分钟)。

  基本内容:美术包括:①绘画: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⑧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④建筑: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等)。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

  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这些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提示:造型的、材料等)

  (3)、学生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3、美术的作用。(7—10分钟)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的作用包括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教师活动:(1)出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给大家什么信息?(老师给予引导。)

  B、大家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呢?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课堂回顾:(2分钟)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美术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的作用等,使大家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的基本知识,为大家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5、课堂小结:(3分钟)由此可见,大家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当你需要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是不是需要有人来设计?当你走进饭店吃饭时,需要不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呢?当你住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你想不想住进一座舒适美观的大楼呢?当你住在家离学校较远,你想不想骑一辆既好看又轻松的自行车呢?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而未来的设计者就在你们中间,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美术争取当一名美术设计师,把大家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美好。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的作用

  绘画、 篆刻 教育作用

  雕塑、 认识作用

  建筑、 审美作用

  设计、

  书法、

  摄影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谈话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画片?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摄影艺术,更进一步地来了解摄影艺术。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受摄影作品、欣赏摄影作品、学习摄影知识。

  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1、介绍小知识:

  (1)出示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

  出示人像摄影:

  教师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这张照片是一张人像摄影作品。

  (2)摄影艺术按题材划分,有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生活摄影及广告摄影等。

  2、欣赏摄影作品:(课本摄影作品)

  提出要求:认真欣赏插图作品,想一想,课本中的照片属于哪一类摄影题材?

  小游戏:抢答。

  ①开国大典②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③老照片④中国网通广告。

  欣赏摄影作品,对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学习摄影作品的分类。

  探究摄影作品的表现方法:对比欣赏法以小组为单位,选你们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

  (1)出示《开国大典》候波

  研究1:通过看录像想一想哪幅作品更贴近主题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和拍摄的角度上进行欣赏。

  (2)对比欣赏:

  出示《天鹅之歌》和《新天鹅之歌》

  研究2:想一想,这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合理?

  教师从构图上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对比欣赏

  《xx火烧山》和《中国网通广告》(电脑合成)

  研究3:

  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幅作品?

  (4)对比欣赏:

  《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新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

  3、说一说,哪幅作品更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摄影的方法:构图、色彩、人物表情、摄影角度。学生欣赏摄影作品。

  学生欣赏。

  学生评述。

  学习观察摄影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1、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2、通过学生对比欣赏、评述,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欣赏评述的能力。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三、深入感知摄影作品。

  交流、提高。

  点播欣赏法:欣赏课件中的摄影作品:你想看哪一张摄影作品?认真欣赏摄影作品,请大家欣赏。

  提出要求:边听边想一想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摄影方法进行拍摄的?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巩固学生所学的摄影知识,使学生在欣赏、评价中感悟所学摄影的表现方法和摄影艺术分类。

  让学生展示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1)组内欣赏:提出要求:小组欣赏: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选出小组优秀的作品,并给优秀作品进行命题。

  (2)全班欣赏:

  用你学的.知识把作品介绍给大家。

  1、学生欣赏。

  2、学生评述。

  1、学以致用。

  2、巩固所学的摄影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四、课后知识延伸。

  合作训练。

  教师展示莲花山风景区和青云山风景区摄影作品。

  要求学生:希望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旅游,并用我们学习的摄影知识拍下我们区美丽的景观。我们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倾听、理解。

  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摄影艺术

  题材

  构图角度

  色彩表情

  教学反思

  学生从不同的题材欣赏了摄影作品,从摄影作品中感受了美,了解了一些浅显的摄影知识。能通过照相机进行实践,拍摄作品美观,但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运用摄影知识。

初中美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3.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用品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2.体验阶段

  ⑴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实践探索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5.小结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4.师生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5.小结

  三、教后感:

  学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初中美术说课稿9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课题:动感生活

  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速写是其中较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线造型人物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人体的结构及运动规律,并能尝试将所见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如速写,铅笔淡彩等。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克服对速写学习的畏难情绪,并有效的激发学生喜欢以速写的艺术形式捕捉生活中生动的一面。本课力求让学生在造型游戏中自主探索知识,通过讨论,欣赏实践,评价等方式逐渐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人体运动时的观察,分析,研究和探索,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1)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线造型的审美鉴赏能力。

  (3)初步掌握了解速写这种艺术语言,能进行简单的写生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速写这种艺术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以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同时能在这种艺术体验中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结构特征,并了解动势线在速写中的作用。

  2,研究,学习名家名作中速写人物的造型表现手法,初步学会用速写的艺术形式塑造人物。

  教学难点:

  感受人的运动美,通过一系列手段探知人的运动结构特点,并学会借助动势线这一手段简练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的描绘下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速写工具,一些名家速写作品,一些教师本人的速写作品,还有一些历届同学的速写作品(多媒体制作成欣赏课件,用来辅助教学,以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班学生作品)

  2,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如炭笔,铅笔,水笔等)查阅并收集一些喜欢的大师速写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分析与实践

  (1)电教欣赏刘翔的跨栏动作,电教欣赏姚明的投篮动作, 电教欣赏杨丽萍《孔雀舞》表演,定格若干个动态,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运动员的精彩瞬间,舞蹈家优美舞姿变化多端,是身体什么部位在起作用?学生思考人的身体结构,发现人运动的关键是关节,动势线的转折处也就是关节点上。

  (2)电教出示学生操场上的体育活动场景,学生动作特写图片

  学生小游戏:把学生分组,快速的画出图片上学生体育活动的动势线,体会关节点是活动的关键所在点。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人体的基本比例,面部的基本比例,本节课要解决的首先是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动势线的作用,通过小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各种动态产生的缘由。

  2,名家名作赏析(先读画,再学画)

  (1)看看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运动中的人物的,学生谈感受。

  小结: A,速写主要是运用线条。

  B,线条的类型:浓淡 虚实 粗细 曲直 长短 疏密

  C,线条的运用:

  (a ) 速写不等于素描(富有节奏感 流畅淋漓的韵味)

  (b)线的取舍提炼(“衣纹线”忌平行 ; “结构线”要准确,实在,又称“实线”;“惯性线”不要画太多太重,又称“虚线”)

  (c)线条的对比(浓淡对比,虚实对比,曲直对比,长短对比,疏密对比)

  D,线要为结构服务

  以上分别对照优秀速写作品由学生作出分析,教师提点。

  (2)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的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学生共同商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小结:必须掌握正确的速写步骤和方法

  A 整体观察,熟悉对象

  B 构图布局,定出人物在纸面上的位置

  C落幅定形,轻轻落笔,从整体出发,长直线或长弧线,确定大的形体比例,透视关系。

  D局部肯定,在基本形确定的基础上,从局部开始塑造形体,一般从头开始,从上而下,将对象的手及身体轮廓,衣纹更进一步刻画,注意手脚的透视方向

  E 调整完成。

  教师提点: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再进行局部肯定,再迂回到整体。该加强的加强,该削弱的削弱,遵照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设计意图:

  美术属于视觉范畴,它是由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的,形象只有通过直观才能感知 ,这一部分的设计首先由欣赏作品作为切入,学生首先多欣赏多比较才能有审美的能力。要先读画然后才是学画。

  针对读画我先以提问的探究的方式提出:“看看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运动中的人物的?”很自然的让学生关注到线条这种最简单的绘画语言,很自然的过渡到有关于线条的诸多知识,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了解了这些知识,并且学习了怎样灵活的运用这些线条。这些内容假使只是教师空洞的讲解学生会觉的枯糙乏味,只有带着任务,欣赏着鲜活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有所感悟和察觉 。这个过程的学习使得学生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即学会了读画。

  解决了读画再学画,怎样画速写,除了运用上面所讲的知识以外,接着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的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 。”第二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很让学生困扰的问题。也是本课我们要涉及的教学重点,简单的讲一下速写的一般步骤学生可能很不以为然,但用提问的方式再用解决问题的态度,谈到有这样一种方法:能做到在短时间内能完成一幅生动的速写作品,学生就都不会拒绝而乐于接受这样的一种方法了。事实上这个环节很简单,也很自然,设计意图仅仅是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尽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学生想探究想找到办法的心理习惯等。

  3,教师示范

  请一位学生上来客串模特,教师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课堂速写,每个步骤运用实物投影给予展示,直至基本完成速写。( 此环节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基本控制在5分钟左右。 灵活机动地把握好当场示范的火候,语言不罗嗦,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示范的环节 ,分寸要拿捏得体 。)

  设计意图:

  美术学科偏重于感性,而感性本身也难以解说。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 历来是美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不二法宝。 教师当场示范比现如今流行的多媒体演示,来得更灵活、直观,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得到学生的敬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除了欣赏作品最终静态呈现的各种美术语言综合作用的美,对作品创作过程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示范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气氛、一种心境、一种情绪,可以激起学生的表达尝试的冲动。

  4,布置作业

  (1)观察身边同学的各种动态,尝试着用画笔纪录下来,体会速写线造型的艺术魅力。

  (2)对照电教图片,速写刘翔的跨栏动作,或者姚明的投篮动作。

  (3)也可凭想像自由作画

  学生自主选择工具

  设计意图:

  作业布置是美术课堂中的关键环节,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以及作业的可选择性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作业的质量。因此作业的吸引力,可实践性,可观赏性都是教师布置作业所要考虑到的内容,我把作业的范围适当的放宽, 布置美术作业要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标出发。5,评价及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用双面胶贴到黑板上,以小组形式上讲台欣赏评价作品,然后由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分层次,有梯度,使学生都能受到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闪光点,挖掘绘画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感情为主。关心学生创造种所付出的劳动和过程。特别是对待少数追求个性风格的学生更应该关注。总之,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1,欣赏与分析

  身体结构 关节 动势线

  2,名家名作赏析

  (1)线的分类:

  (2)线的运用:

  3,速写的基本步骤

  A 整体观察 熟悉对象

  B 构图布局

  C落幅定形

  D局部肯定

  E 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

  速写作业一幅

  要求:形体完整,比例合理,线条丰富有变化

  5,评价拓展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节课是前两课创新设计的延续,使学生思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现代生活的公益招贴有所了解,能够唤起学生的公益道德。本节课也为后边课程的进行开拓了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打开了想象之门。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活跃。所以,通过对于公益招贴设计的了解与制作,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的感受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以此激发起他们对于美化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愿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标志的特点、类型、用途,能够掌握标志图形设计的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评述不同风格的公益招贴作品,了解公益招贴的艺术特征、表现类型及设计手法,做到能够独立设计公益招贴,提高其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招贴的构图形式与艺术特点,能够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依据校园绿化标志的特点,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直观感知法、谈话启发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招贴设计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我将播放音乐MV《tell me why》,组织学生欣赏音乐视频,通过音乐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在触人心弦的歌声中能够对世界公益性问题产生思考,借此机会我会继续追问:除了歌唱的形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呼吁人们得到这样的共鸣呢?学生由此思考回答:可以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的形式。我顺势引出课题《公益招贴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走进课堂。

  活动二:描述分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堂要“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我会根据课前预习作业与自学情况引导学生们总结公益招贴设计的`概念以及它的用途,让同学们能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毕加索的招贴设计作品《和平之人》并提问:作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通过同学们对作品的观察以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他们能够通过作品中的和平鸽、橄榄叶和一张充满期待与祥和的人脸,体会到图形标志设计的形象具有简洁明了,容易识别,主题突出等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创作的方法,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和平》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作品当中表现了什么内容?都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的?教师通过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招贴是由图形、文字与色彩构成。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我会继续展示油画作品《大自然的优雅》《绿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在图形的创作过程中,联想与想象非常重要。之后便是我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了,就是图形设计的一些创意手法。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和《希望和平》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问题:作品当中的图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而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构、正负形的创意手法,除此之外通过《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希望和平》和铅笔与斑马设计草图进一步了解渐变等其他创意手法。除了图形设计之外,文字和色彩也是招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作品《汇聚我们的爱》和《济》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们了解文字的具体设计思路,而《保护野生动物》便能够很好地引导同学们如何把握色彩的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实践是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手段。首先,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拓展创作思路,我会组织学生以“校园绿化”为主题的题材与方法进行交流。其次我也会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进行图形示范与步骤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白其设计的基本思路:1.选题;2.构思;3.构图;4.定稿;5.着色。

  活动四:实践展评

  接下来便请学生根据交流结果,以小组为单位,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设计一个图形,以此来呼吁大家都能够投身到绿化维护与建设当中来。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以“我为绿化做贡献”的活动,引导各小组带着设计作品到台前展示,并解说设计意图。同时请其他学生从设计作品的创意手法、色彩特点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作业是请学生课后搜集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或者以“我为绿化做贡献”写一篇小短文。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一、主题

  二、说学情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画学习有了一定基础。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认知。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动。通过创设情景法、竞赛法、情感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其中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运用了欣赏法和评价法引导学生探寻绘画作品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实例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评价激励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大胆地表现,教师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听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与教师互动交流,充分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我将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从导入、新授、课堂练习、展示评价和小结拓展等几个环节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新课

  每节新授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上课初始,教师将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国宝会说话,阔别许久,我们依然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没错,上下五千年!在之前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我们越葱岭,蹈东海,凌长白,尽南沙,看尽九州神器,溯求华夏根流。同学想不想继续倾听国宝故事,续看中华历史芳华?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国家宝藏》之《以形写神》吧!”顺势导入课题《以形写神》。

  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在新授环节我将以鉴赏国宝作品串起本课,围绕初识形神、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等几个环节进行展开:

  首先,我将播放两幅国宝作品: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绣女》以及齐白石的写意人物《老翁》。以“我们一起找不同”的游戏展开提问:同样是中国人物画,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中国人物画中,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画家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工笔或写意、古代还是现代。它们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画家笔下的人物神态都是通过外在形体来传达的。接着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理解的“形”和“神”,教师结合学生观点总结:“形”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是指内在的精神本质,人物的内心活动。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国宝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提问:这是中国五代画家顾闳中的画作,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画面描绘的就是一场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请学生讨论分析这组箫管乐女的“形”与“神”,可以从:神情、姿态、线条、色彩、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等方面分析。通过学生分析总结得出:形与神都不会是独立存在的,形与神相互呼应。

  接着引导学生赏析国宝作品齐白石的作品《挖耳图》,引导学生分析画家通过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神态?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神”以“形”为依据,“形”因为有“神”而生动。通过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神形兼备”。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笔墨技法的知识。通过学生回答回顾笔法有钩、勒、皴、擦、点等。墨法有烘、染、破、泼、积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线描的方式来尝试绘画自己的同学,感受中国人物画的以形写神。解决了难点。

  (三)评述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各位国宝鉴赏师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人物画的特点,为自己喜欢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做一个不一样的“国宝身份证”。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办“中国人物画鉴赏特展”,学生间相互分享,交流鉴赏心得,并通过投票的方式由全体学生选评优秀的鉴赏文章,并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和鉴赏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自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电视栏目的形式邀请鉴宝大师们总结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加重对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特点的印象。引导他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下次上课进行分享。课下请学生收集中国人物画背后的故事,下次上课进行分享。以谈话和提问等方式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畅谈对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枯燥地总结,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记忆。条理清晰,良好的观感也能够给人美的感受,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本单元学习需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因此范图的选择很重要,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导入注意以情动人,以趣启智,‘结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尝试。相互分析同学特征的环节应有效控制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避免攻击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健康友好的心态。

  安排学生户外拍摄照片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摄工具,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首先明确学习活动要求,讲解摄影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分组安排组长,对其下达任务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最后强调纪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是本单元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因为对身边同学的表现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围绕描述同学相貌特征展开,可以通过学生户外拍摄的同学照片展示,或学生自己准备的照片交流,对同学的五官、脸型、发型等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和启发。接下来学生对同学的相貌描述转化到对美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的面部刻画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在感受人物特征通过什么方面体现的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对范画作深入交流,加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为临摹作品做准备。第三个学习活动应重点讲解夸张手法在人物特征把握中的运用,教学中对夸张手法结合范图分析,同时可以对不同材质表现的'不同画面效果有所对比,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涉及对五官的角度和形态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把握基本造型特点。学生在"活动三"中尝试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表现手法大胆表现。学生作业减弱对造型、明暗的要求,强调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说出同学以及绘画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关注学生作业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评价的重点。对个性表现应予以肯定,并使学生明确提高的方向。鼓励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或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自评、互评。

  四、教学选择

  教学可以按照学习活动设置安排课时。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同学特征,并尝试用照相机去捕捉同学特征。学生利用照相机观察体验,数码相机是最佳选择,便于及时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活动的实施需要一课时。

  教学也可以用两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学习活动作一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照相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户外教学可能难以开展,可安排课外完成,把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校园网内的班级电子邮箱,或把自己满意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通过分析、描述、感受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头像表现这一主题,设置了描述特征、临摹作品、尝试表现三个活动。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使用。教师在图片选择方面要作充分准备,教学导入图片可选择本班学生的头像照片,满足学生兴趣需要,选择的分析范图要大而清晰。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教学单元,良好而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以拍摄方式捕捉同学的特征,学生在相互拍摄的过程中交流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描述、感受中认识人物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需要、实际学情灵活处理,一般以谈话法、比较法为主。谈话应紧密围绕人物特征及表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比较法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对客观对象形成正确认识,通过生活中人物特征的比较,生活中人物与绘画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形象特征、不同表现形式的人物绘画作品比较等等,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特征,把握造型表现的方法。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随堂拍摄本班学生,也可以用速写形式示范捕捉本班学生特征。教学展示挂图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师自己创作,也可以放大临摹。教师准备的学生临摹资料建议大小合适,学生临摹中无须考虑缩放问题。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描述同学特征环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照片,并评出特征最明显的同学,选出代表针对讨论结果发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作业可采用评比形式,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本课有意识降低难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必要的知识点还应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学生临摹练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范本,使其对范本的构图、形象塑造、技术处理等问题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范或准备步骤图,避免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想说:"一切色彩皆情感。"《向日葵》这一课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一课需要2课时来完成,这里只介绍第一课时的安排情况。在教学中为了突显并运用这一主题,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一、眼中有课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向日葵》是湘教版的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情感"为主要取向的课程,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熟悉的景物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并运用色彩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色彩情感魅力

  本节课注重色彩、情感和意境的渲染,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获得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要,教学重点确定为:

  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笔触的表现力进行大胆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难点确定为:

  让学生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个性化的创作。

  三、心中有方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已初步接触并尝试过运用一些色彩进行搭配,以满足自己的视觉需要和个人兴趣,但对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方面还比较陌生。在教法和学法上要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方法,力争在学生心中种下一个火种,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和创作、生活的热情。

  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主要采用情境渲染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更多地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情境导入-探究新课-创作体验-展示评比-深化主题为线索逐步展开。

  (一) 情境导课入美境,灿烂葵花向阳开

  1、伴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欢快的节奏,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的图片,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与向日葵一起舞蹈,感受向日葵亮丽的色彩和顽强的生命力。

  2、出示课题《向日葵》和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习生动直观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向日葵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探究新课寻美源,大家一起去闯关

  向日葵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们,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画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艺术家,学习他运用色彩表现向日葵、表达情感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自画像,进入闯关1:

  你知道这位爱画向日葵画家是谁吗?请作以简单介绍。

  学生回答,老师简要小结。

  凡高是荷兰人,世界著名画家。他一生沧桑坎坷,在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却非常执著,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

  运用多媒体展示凡高的向日葵作品进入闯关2:

  1、凡高的《向日葵》在颜色和用笔上有什么特点?

  2、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重点强调: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出示图片,进入闯关3:小游戏(你来选,我来猜)

  出示一组不同色彩的图片,欣赏比较,请同学们各自选择一个喜欢的图片,其他组同学猜猜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色彩的图片,看谁猜得对!

  (由于色彩的不同,我们对图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也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人们赋予不同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

  然后与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给人的不同感受。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这一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呈现出来,又通过闯关欣赏、讨论、分析、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了解艺术家经历和作画的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画家的情感,明确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老师示范我创作,色彩助我显身手

  1、老师示范创作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创作过程中边讲故事边画画,画出特定情境中的向日葵。(注意:此环节不能以展示老师自己的绘画能力为目的,要尽量简单而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到画画其实挺容易的。)

  2、学生练习:

  〈1〉改画凡高的《向日葵》,画面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色彩关系。

  〈2〉任意确定画面造型构图,画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3〉明确要求:a、个人独立完成或与其他组员合作完成均可;

  b、先拟定一个主题(如:热情的向日葵、忧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尝试用色彩来大胆地创作,力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c、能够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乐,请学生跟着旋律轻松自由地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设计说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个人独创和组员间合作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有所得,得之有法。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途径。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大胆地用手中的笔在纸上涂抹,就应该鼓励。

  (四)互赏互评展风采, 多彩花儿放光芒

  1、各小组选出优秀作品参与全班展示。

  2、全班互赏互评,选出你心中的优胜作品。

  注意:从色彩、笔触、构图、想象力、个性特点等多方面欣赏和评价作品。

  设计说明:《美术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通过互相欣赏、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一环节应对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寻找闪光点,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认识向日葵女孩,学习向日葵精神

  展示"向日葵女孩"何平照顾弟弟的图片,简介何平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向日葵女孩"的生活态度:要像向日葵一样迎着太阳生活!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也符合《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力求在美术课中体现素质教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要求。

  板书设计:

  向日葵

  色彩和笔触可以表达情感

  教师示范画

  设计说明:这样板书,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对学生领会知识和自由创作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也是我对堂课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对《向日葵》一课的设想,请老师们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1-16

初中美术说课稿05-24

初中美术说课稿优秀11-08

(热)初中美术说课稿05-29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11-19

初中美术全册说课稿03-23

(经典)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06-20

初中美术《传神与意境》说课稿03-19

初中美术《明暗的造型》说课稿03-23

初中美术《大自然的色彩》说课稿03-1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