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时间:2024-07-03 08:48: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草原》说课稿(必备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说课稿(必备15篇)

《草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过渡句】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先来谈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草原和荒漠》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片段内容,本课主要是分析了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并且探究了景观变化的原因,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一些景观的存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说学情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谈一谈我对于学生的认识。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正处于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学习地理的时间不是很长,观察力和读图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能找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2.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1.掌握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会分析西北地区干旱、荒漠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我的教学过程总共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法,我会在大屏幕上呈现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景观图并提问学生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会顺势引入这节课《草原和荒漠》。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图片导入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快的把他们带入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句】新课讲授是本节课的核心和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设计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力求突破我的重难点。

  1.位置、范围

  呈现中国行政区划图请学生找出西北地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引导学生得出: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的北部。

  2.气候

  结合课本中文字部分以及PPT中的西北地区气温图找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点?

  学生读图思考得出: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3.地形

  紧接着结合图8.3引导学生归纳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分布为: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4.草原、荒漠景观分布原因

  在对自然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会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时间是5分钟,小组讨论西北地区既有草原景观又有荒漠景观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下讲台进行实时点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并给出肯定性的评价,最终共同得出: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可知其距海较远且有高山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自然特征。故由于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离海洋原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有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有了以上的学习基础后我会请学生试着自主探究西北地区的河流分布找出其河流分布状况。在学生进行了思考之后我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内流河、湖:塔里木河、艾丁湖;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设计意图】巩固提高这个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透彻理解同时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将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结束这堂课,以强化学习效果。

  基于一个新课改的理念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思考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特征条件下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一谈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设计。

《草原》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艺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门较为综合性的课程,它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表达形式为一体,集中地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有机地熏陶和训练,在课程改革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

  一、说教材

  《来自草原的故事》是教科版小学艺术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民族乐器的传说》中的一个课题。

  二、说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把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确定的总的教学思路、教学定位的反映和教学效果的体现,包括对结果的预测和对教学环节的识制,以及在达成过程中的体现。

  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第二,通过欣赏歌曲、乐曲及其他一些活动,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点有深刻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马头琴艺术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艺术精华。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呢?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2、让学生搜集图文资料、欣赏歌曲乐曲、听辨乐器音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了解蒙古族和马头琴。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用故事、律动、音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4、制作教学课件,课件包括音乐、图片、歌曲、风光短片等内容,有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小学艺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识马头琴

  1、播放蒙古大草原的风光短片,了解蒙古族

  2、观察马头琴的`图片,了解结构特点

  3、听音乐故事《马头琴的传说》

  4、听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二胡演奏的乐曲

  (二)、学唱歌曲,感受音乐

  1、区辨马头琴图片

  2、学唱民歌《嘎达梅林》

  (三)、欣赏舞蹈、模仿表演

  1、认识游牧民族的蒙古包

  2、学蒙古族舞蹈

  (四)、师生互动、载歌载舞

  师生共同跳起蒙古舞,在马头琴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融形、声、画为一体的优美教学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表现。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迈向成功的欢乐,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

  以上是我不太成熟的教学构思与设想,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草原》说课稿3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初一下册第四课的《内蒙草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草原上》和《赛马》两首民歌。《草原上》是内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学目标:

  1)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风格。

  3)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特点的形式与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 方面的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对比欣赏法:在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民族的人物作对比,将歌曲特点作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歌曲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 。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关系,听到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知道多少?有没有谁到过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将会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本中一些民族的风情,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目标(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动的程序,首先让他们听《草原上》和《赛马》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风格相不相同?属哪个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2)然后我将运用视觉图象的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蒙古。(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中国版图知道位置,了解内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草原上》,《赛马》。(带着问题去听)

  3)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驰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做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给歌曲小结。

  4)接着欣赏一段舞蹈,欣赏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它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对他们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风土人情。

  6)最后运用表格形式对这两首乐曲的旋律、节奏等内容作对比。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三条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达标。

  1)听辨两首歌曲各属哪一民族?

  2)分辨两个人物各属哪一民族?

  3)找出两首民歌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

《草原》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2/4拍子,情绪欢快的内蒙古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类型简单,具有蒙古民歌深远辽阔的韵味。通过学唱内蒙古民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风土民情。歌曲学唱起来并不困难,期中出现了一个大跳八度音程,学生将进行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解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先不告诉大家,一会你就知道了!我们不坐汽车不坐火车,让我们骑上马儿出发吧!(这时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的风光和民俗的画面,并以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师问:到站了,我们刚刚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小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善良。那么大家知道蒙古族有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叫什么吗?那就是那达慕盛会。你知道关于那达慕盛会的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生答,师小结:每年的七八月份蒙古族人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谁来模仿一下盛会中的'3个项目。(边展示摔跤、骑马、射箭的图片,边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为表演配上声音。此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此环节我以情境法导入,提高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在表演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演欲,使之在玩中体验民俗,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创编过程中,采用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旋律,为下面歌曲学唱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

  (1)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善良勇敢,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我们祝福他们为他们献上这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好不好?老师还为它配上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生欣赏歌曲,观看老师表演加深歌曲印象)

  (2)熟悉歌词。(由于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字有限,教师将领学生读歌词,请大家看看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

  (3)学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民歌风格特点。

  ①学唱歌去之前,发声练习。

  ②老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

  ③师分句教唱或学生跟琴演唱。(唱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八度音程可以分组寻找解决办法或求助老师)

  ④师生对唱、学生齐唱或表演唱等形式达到熟练演唱歌曲的目的。

  (4)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引导学生对歌曲加入感情处理。

  由于之前导入的充分铺垫,学唱部分占用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加上歌词旋律简单易记,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三、拓展延伸

  三个环节完成:“练一练”“比一比”“评一评”

  1、学生讨论按自己的方法怎样给歌曲伴奏?引导学生用身体为歌曲伴奏打拍子。如:拍手、跺脚、拍肩膀等都可以。也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边欣赏歌曲边为歌曲伴奏)

  2、为歌曲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边唱边为歌曲创编动作和伴奏)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个“擂台赛”看看哪一组赢得大家的掌声最多,哪组就是擂主。此时以学生互评评和师评为主,师评时多给予鼓励。对于二年级小同学应多用肢体动作进行赞美:如:竖起大拇指,一个惊讶的表情,和满意的微笑等等。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气氛达到高潮。

  这部分是集情感体验、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前面的影响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这时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编过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比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啊?

  生举手回:最后在播放歌曲的旋律中结束这堂快乐的音乐课。

《草原》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二单元《草原》中的《草原上》一课,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新的课标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讲讲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草原上》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一个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语言十分简练,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土人情。

  结合三年级孩子接受能力强,爱唱却唱得不够准确、动听的音乐能力;爱表现却自律能力较低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唱、舞、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而教学难点则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二、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我是这样制定的)

  在歌曲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中,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依据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听唱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听”、“说”、“看”、“唱”、“演”、“动”等多种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发挥想象和创新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桥梁作用,学生在主动感知、体验音乐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达到情感升华。

  四、下面我就说说本课设计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出示流程图)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课堂,我将具体向大家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

  走进大草原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做蒙古族骑马的动作进教室,(演示)师生共同律动,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点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也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课氛围。于是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二)感受大草原

  1、首先我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刚才做的骑马动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交流,预设回答蒙古族)

  2、然后出示课件:介绍蒙古族的各种服饰以及草原、蒙古包:蒙古族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称之为蒙古包。这里我打算将草原上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反复熟悉音乐,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3、接着介绍蒙古族舞蹈,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学一学、动一动,做骑马,甩马鞭、鸿雁飞的耸肩动作)

  【这一环节的安排,我的目的是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又能使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达到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歌唱大草原

  1、我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认识了蒙古族,感受了蒙古歌舞的特点,辽阔的草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唱一首草原的歌,让我们一起到大草原看看(播放多媒体图片),师范唱歌曲出示课题。这里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上好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2、然后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什么情感?讨论回答之后,我将继续根据大纲要求,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感受节拍,接着生随琴模唱、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进行,因为歌曲比较简短,所以,这样下来,他们对本首歌曲很快就掌握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模唱法及听唱法等不同的学唱方法。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学唱—会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陶冶音乐情操,深刻体会蒙古族的风情,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四)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首先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创编出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进行录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学生对上音乐课提高了兴趣,并让学生作自我评价,从中得到提高。采用自编表演动作形式进行歌表演,再由学生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培养。

  2、为了拓展课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媒体出示骑马、射箭、摔跤等画面)

  3、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我问:你们想参加吗?那就得多了解蒙古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蒙古族的骑马舞吧,欣赏完我又问:“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4、在音乐中学生表演动作,这时我出示筷子,学生会觉得很好奇,我向学生说明: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随后我表演筷子舞,表演完一次之后,引导学生随着草原上的音乐来跳,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自我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课后延伸,资源共享(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欣赏著名的蒙古族器乐曲《赛马》、《牧歌》;欣赏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因为一个、两个的音乐作品并不能让孩子们完全的认识、领悟蒙古族音乐的丰富魅力及内涵。我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趁热打铁,让他们从多角度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是融合律动、歌曲、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主体、创新”为主题,以“草原”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歌唱大草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几个环节的教学,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了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所思所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走进大草原

  感受大草原

  歌唱大草原

  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草原》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草原》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xx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草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草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人文主题。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用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我所面对的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具有一定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但生活经验积累不足。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思维特征,采用引导点拨法、质疑问难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和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学法主要有:品词析句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好的导入,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为引子,引出本课课题《草原》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自己运用查字典的方式,给生字词标注读音。其中,我会着重讲解“蹄”字,提醒学生“蹄”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再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柔美、洒脱”等词。这样,既为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齐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将总结得出

  课文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培养对信息的判断,识别,接受的能力,养成整体感知作品的习惯,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经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接下来,我将进入研读赏析环节

  首先,我会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课文中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我会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作者把绿色的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时,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草原的图片,配上音乐,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课文中湛蓝的天空,无暇的白云,青翠的小草,闲适的羊群和骏马/所勾勒出的一幅广阔无垠的草原风光图。

  然后,我会请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景和写感受的句子并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初入草原时,纵目远望,天地相连,浑然一体,心旷神怡的感受,所以不禁想用高歌、低吟的方式抒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我会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入手。帮助学生读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找出这些句子。

  1、在第二自然段中“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山丘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中,学生从“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中能感受蒙古的民族风情。从“飞”字中体会蒙古人民迎客急切的心情,从而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3、第四自然段中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我会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主人敬酒时说了些什么,“我们”回敬时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并让学生表演出这段场景。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蒙汉之间深厚的情谊。

  经过以上学习,我会再次回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上,让学生从“情深,何忍别”中想象作者与蒙古族人民分别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不忍离别的心情。从“天涯,碧草,斜阳”等具有草原特色的景物中,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草原的美丽风光,读出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读出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我会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出示北朝民歌《刺勒歌》,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感受《刺勒歌》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并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5、在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我会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梳理课文中的重难点。并布置以下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我会在标题下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配合关键词……加以概括)

  我的板书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辅以文章的主要情感,重难点突出,文字简洁凝练。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草原》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板块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四个方面来说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老舍先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经历,描绘了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蒙汉情深。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对本组课文的教学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根据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我将从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析优美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情深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感受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教法学法必须遵循课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为此,我将采用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法展开我的教学。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学习。

  各位评委老师:接来下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呢?是不是有种置身大草原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到大草原看看!——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此,我将按排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做好批注。待学生阅读完毕,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讨论汇报,教师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适时点拨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三)研读品析,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的能力。为此,我将安排同学们再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之美的?阅读完毕,点名学生回答,现有学生自评反馈,教师再做总结。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文章重点句子,让学生朗读感悟,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学生朗读感悟后,同桌间交流体会和感受,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四)总结全文,深化巩固

  经过前几个环节,对课文的分析学习,教学进入了总结阶段。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草原录像。播放过程中要求学生观看,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感受。这一设计能从视觉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是应当以此为新的起点,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将本课的作业设计为:

  1、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安排,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的导航图,根据作者写作思路。我将在黑板板书:

  自然风光

  草原 蒙汉情深

  风土人情

  这样设计的板书形象直观,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草原》说课稿9

  在小学学段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散文的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是考查的重点篇目,文章从草原的风光与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草原美景。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范例以供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一、说教材

  我认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草原》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一组第一课,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给我们展现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也给我们展示了热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条理清晰,作者从风景到人情的描写展现了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义深刻的诗结尾,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依依不舍。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对这样写景抒情类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这样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光,顺势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通读全文,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适时讲解生字“渲”字,并板书:风光,人情,渲。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最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且对于文章的语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读

  这一环节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学生通过刚刚的朗读比赛,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会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两个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选一处的进行精讲,最后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难舍难分”的感情。这样的板书清晰直观,重点明确。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草原》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1——2自然段为一个部分主要写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3——4自然段为第二个部分主要写了草原的欢腾。

  二、说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二)、技能目标:默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三)、情感目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联想,感悟作者所抒发的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非常重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四、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欣赏图片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大草原的美丽、神奇的感觉表达出来,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导入时,我通过边让学生看图片边听歌曲,把学生带入到大草原的意境中去,激起学生的羡慕向往之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找出最能概括草原的词语。

  2、师生交流,明确课文分为两部分,一、二自然段写草原的.广阔、美丽,三、四自然段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捕捉关键词句想象体会,读出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并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小组互相说一说的方式完成问题。(这样也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确定学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的句或词语,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结合图理解“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引导学生说出这句是比喻句并让学生知道是把湖水比喻成宝镜)”这句话的意思比较难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湖水除了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你的想象。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回顾1——2自然段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知道虽然两个自然段都是写草原的广阔与美丽,但1自然段是慨括写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而2自然段是具体的来。

  (三)学习第二部分

  让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灯片出示这句: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可以讲一讲这句叫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的第四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在这里我主要想让学生学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结合图来做练习我认为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降低练习的难度。师听汇报后和学生一解决问题(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有感情的模仿朗读

  六、小结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七、当堂作业

  这节课学生是否都能完成基础知识。

《草原》说课稿11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教后总结】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草原》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的第一课,这是一节鉴赏课。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乐曲一段。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E羽调,3/4拍子。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生们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在音乐审美、音乐表现过程中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享受音乐的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唱歌,有些学生喜欢听古典音乐,有些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有的学生喜欢街舞等,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与心理都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个性特征相对较明显,个人喜好以及是否对音乐感兴趣或是否有特长都基本确定。所以高中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草原放牧》,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并能哼唱乐曲主题旋律片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难点是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模拟电台的形式,提问学生有没有有没有听音乐的习惯,听音乐的时候会联想什么,我会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地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乐曲《草原放牧》,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情绪是生机勃勃、活泼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背景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乐曲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于音乐要素概念模糊的问题。虽然,鉴赏课中关于音乐要素的使用与探究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涉猎了,但在整首乐曲当中的运用对于他们来说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我会采用讲授法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最后,我会在欣赏环节之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乐曲所传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英雄小姐妹勇敢机智聪颖的道德品质。

  通过以上的思路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为学生再次完整播放这首乐曲,学生比较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是通过何种音乐要素体现出来的,并由此发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告知大家都知道,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勇敢、机智、不退缩。

《草原》说课稿13

  一、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乐。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协奏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据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编创而来的。本课欣赏的《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表现了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欢乐放牧的情景。新的时期重温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对促进当代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二、设计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表现内容,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琵琶。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三、设计过程:

  (一)欢乐舞蹈渗透主题

  教学活动伊始,我设计了以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草原赞歌》为伴奏的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与同学们一起欢乐舞蹈,同时利用心理学无意注意的原理,渗透主题,加深学生对主旋的注意。

  (二)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分为。我首先将感情的纽带抛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势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既体现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又为教学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说:同学们想一想,蓝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动的白云;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犹如撒落在翡翠盘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洁白的云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马上走进这美丽的大草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草原风光。

  我以诗化的语言配上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无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乐,为教学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

  (三)强化体验深入主题

  在欣赏音乐时,为解决本课难点,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我选择了协奏曲中的另一段音乐《与暴风雪搏斗》和本课音乐《草原放牧》对比欣赏的方法。《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了两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与暴风雪博斗》:用琵琶模拟风雪声,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博斗的.情景。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的不同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塑造的形象,畅所欲言。这时我适时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赏《草原放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情绪、情感截然不同的两段音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如:语言反应(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身体反应(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反应(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等。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

  (四)开阔视野拓展主题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独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亲眼看琵琶、亲手摸琵琶、亲自弹拨琵琶,使学生对琵琶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热爱之情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着音乐的流动,学生的兴趣在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原》说课稿14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草原》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带学生去亲近西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求自己解决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能根据自然美和人情美划分段落。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后,已经基本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理解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初步领略到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三、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以上对文本解读后,我为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会读课后4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2)、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引起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根据学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让学生在动听音乐中想象体会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我让学生采用合作交流法、多样朗读法,来达成学习目标。

  五、说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草原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将材料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潜心阅读,做到学有所获。

  (2)按常规要求完成课前预习,为课上师生平等对话打下基础。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草原风光录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民族风情录像和图片资料;批阅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拟出导学方案。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创设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设计意图】:美的乐曲,美的语言,美的画面,带给学生的一定是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在这样美的氛围中,学生对草原早已心驰神往。——新课伊始,情趣已生。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感知美

  大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因此,我让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等等。读书形式由组长决定,听读过程中要完成三个任务:

  (1)纠正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质疑,尝试解疑,如若组内也不能解决,由小组长整理,向其它组求教或向老师提出,此间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谈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谈话: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

  学生不一定能说出“人情美”,但一定会说出“景美”。

  第三板块:品读体验,走进美

  我将从这两个环节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一)走进“景色美”。

  我会这样问:“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得如此美丽呢?”

  1.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新课标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标”,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

  2.生通过自学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时,我先让学生针对这些句子自由畅谈,然后想象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我预设到学生可能对“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勾勒”这些词语的理解有难度。对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两个词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让学生想象的方法,去感受草原的美景。而“渲染、勾勒”两个词语,我则用国画的简单演示法,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在学生直观感受和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为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分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等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的'好处。然后分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些句子哪是写景,哪是抒情,从而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和情景交融。

  接着,我引导学生对这一段重点朗读并指导背诵。

  3.结: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的活力。草原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齐读这段感受草原的美吧!接着我引导学生对这一段重点朗读并指导朗诵。

  (板书:景美)

  4.透学习方法。

  画句子、谈体会、看画面、读课文。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渗透写作方法。在这一段的设计中,就体现了这一点,使学生由情景美的感悟深入语言美。另外,渗透学习方法,教学生“会学”。

  (二)走进“人情美”

  我会这样说:“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人美)

  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下面我们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通过自学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衣袖飞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抓住“飞”字,换成“跑”行吗?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2.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体会蒙汉人民心灵相通。)

  3.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体会蒙古人民热情款待。)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俗话说:“画龙贵在点睛。”,在这个环节上,我将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板书:蒙汉情深)

  5.师小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设计意图】:抓住点题之句,采用分析和反复诵读的方法,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达到学习目标。

  第四版块:拓展视野延续美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2、畅谈收获。(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去谈)

  3、作业“超市”(练习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或重新设计。)

  (1)假如你是随行参观的一个人,话别之际,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做客的。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呢?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

  (2)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代随同作家协会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收集的资料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3)自由设计。(如: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摘抄本”中;选用本课中所喜欢的词句联缀起来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本组“走进西部”其他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分层设计作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每个层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的教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将如此设计:

  1、草原

  天空空气蒙热情的远迎

  草地,小丘景美汉人美激情的相见

  羊群情盛情的款待

  深深情的话别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草原》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所上的是湘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草原上》,本课以“草原上”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独具特色的筷子舞,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艺术风格,从而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能认真聆听《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表现。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3.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尝试用不同的速度使这首歌曲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并随乐曲表演筷子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从听《牧歌》、唱《可爱的羊群》、跳筷子舞这三个内容中直接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象,难点是认识附点八分音符。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的唱歌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听、想、唱、跳等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赏《牧歌》

  1、让学生闭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象一下到哪里了?

  2、引导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美不美?(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翠绿的草地)

  3、引出歌曲《牧歌》(牧民用歌声描绘美丽的草原)

  4、简介无伴奏合唱:无其他乐器用纯粹的人声来表现的'音乐。

  5、再次听赏,并尝试哼唱旋律。

  (二)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出示挂图:小白马、小黑马、小红马的节奏。

  1、听一听——谁是小冠军(附点八分音符的形象感受)

  同学们通过听马蹄声预测一下小白马、小黑马、小红马中谁是冠军?

  2、看一看——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音符)

  我们来看看节奏谱,为什么小黑马和小红马比小白马跑的快呢?

  原来是有一位朋友帮了它们的忙——附点八分音符,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3、拍一拍,唱一唱——跟着冠军跑一跑(练附点八分音符)

  引导学生拍、读三条节奏,并提出问题:你还能用其他的身势动作来模仿马蹄声吗?老师觉得弹舌的声音最接近马蹄声,我们就用弹舌的方法来表现吧!(示范第二、三条节奏)

  4、练一练——三匹小马接力赛(三条节奏的混合练)

  (1)分三组进行三条节奏接力赛

  (2)三匹小马一起跑,进行三条节奏混合练。(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来表现如:念拍、击拍、弹舌等)

  (三)歌曲《可爱的羊群》

  1、初听歌曲

  2、教唱歌曲

  引导学生用较慢速度击拍学唱

  3、跟琴练唱

  学生自己跟琴练唱

  4、感受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可爱的羊群》

  同学们听老师弹并选择:

  歌曲速度:快速慢速。

  歌曲情绪:优美的欢快的、活泼的

  5、学跳筷子舞

  和蒙古小朋友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1)学动作

  (2)结合音乐练

  (3)分组进行表演

  (4)集体配合歌伴舞表演。

【《草原》说课稿】相关文章:

《草原》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02-20

(荐)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04-07

草原就是我的家说课稿12-16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音乐《草原是我家》说课稿01-16

草原的句子10-23

草原的作文01-10

介绍草原的作文02-26

草原之恋作文02-05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