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有理数说课稿

有理数说课稿

时间:2024-06-25 18:10: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理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理数说课稿

有理数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符号法则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学生活动:

  我们把一张纸对折后裁开,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两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三次呢?

  猜想对折10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

  对折20次后的纸张的厚度比我们大唐发电厂的烟囱的高度还高,你信吗?

  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结果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学习新知:

  (二)、自主学习新知:

  1、阅读书了解什么是乘方?还有那些新的概念?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4、检验学习:

  在这里,我设置了三组题,第一组学生组内完成,采用组内互检方式完成。

  第二三组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由组长检查,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教师给予点评。

  (三)探究乘方的符号法则

  设置了四组习题探究规律:

  1、完成下面的计算:

  22= 32= 43 = 104=

  (-3)2= (-2)4= (-3)4=

  (-3)3= (-10)3= (-2)5=

  02= 03 = 04= 06=

  2、思考:根据上面计算的结果想一想:正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板书结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四)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乘方的方法。

  1、每组一个计算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2、解决引例折叠20次后纸张的厚度。如果一张纸的厚度为0.2毫米,试用计算器求出结果。

  (五)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目的:为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有理数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蜗牛不动的情况,以得出有理数同0相乘的情况。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解决(1)一(4)问题能使学生对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充分展示了其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强大辅助教学作用。

  2、观察比较,概括法则

  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四个算式(+2)×(+3)=(+6)①、(-2)×(+3)=(-6)②、(+2)×(-3)=(-6)③、(-2)×(-3)=(+6)④两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两个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及积的绝对值与各乘数的绝对值的关系,然后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功能进行突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注意说明:乘法法则的形成,考虑了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保持了运算律,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培养交流合作、观察与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通过多媒体指导学生严格应用法则计算(-5)×(-3)和(-7)×4,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三)应用新知

  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接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1和例2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和订正,注意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例1的目的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的目的是用有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课堂练习:第一组是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这是一组基础练习,其中第1和第3题采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意义,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二组是自编题和备用题,这是拓展提高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练习显得有层次。这个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训练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五)小结,反思

  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多媒体布置如下课外作业:

  1、教材p38“习题1.4”第1、2、3题;

  2、《练习册》p11~12“1.4.1有理数乘法

  (一)。目的是通过课外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有理数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转化)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法与学法

  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教学程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分为“引——探——结——用”四个环节。

  (一)、引出课题(2分钟)

  例如,足球比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呢?

  此环节大约2分钟。

  (二)、探索规律、得出法则。(15分钟)

  现规定正能量为正,负能量为负。

  (1)若两个好人携带正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2)若两个坏人携带负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这两个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同号两数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数+正数,正能量增大;

  负数+负数,负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加。

  (3)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1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10)=( )。

  (4)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2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4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20)+(-40)=( )。

  这组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异号两数相加,好比两人在打仗,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赢。如果正能量大, 符号就定为正;如果负能量大,符号就定为负,又让学生理解两人打仗,彼此力量会彼此抵消,彼此消损。那么赢的一方还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绝对值做减法。强调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减。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30。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会学”转变,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探究法则过于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鉴之下,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学生必须把6次的情况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结果,这样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会很集中。若学生有困难,则小组内探讨交流、补充,让学生能逐步引导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上述过程,大约20分钟的时间,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

  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用

  1、加深理解,巩固法则。(5分钟)

  (1)填表

  (2)思考: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分几步完成?

  此题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让学生知道,凡是有理数运算都要首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我将解题步骤,分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解题格式引起重视。

  2、变式训练,应用法则。(15分钟)

  例1.计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计算

  (-5)+9 7+(-10)

  (-3/4)+1/2 3/5+(-3/5)

  数学家皮亚杰认为:“不断的训练才能够逐渐的发展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练习和科学的重复练习始终是数学学习的有效办法。为了让学生熟练应用法则准确计算,我设计了2个例题.例1是同号两数相加;例2是异号两数相加。这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让基础组的学生板演后,并让别的学生找错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学生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对错误加深记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3、小组闯关,检测目标。(5分钟)

  在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学生是否有效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检测目标成为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两个闯关小游戏。一个是学生口答抢答,另一个是男生出题女生抢答,反之女生出题男生抢答,通过男女同学竞争中巩固、应用法则。

  三点教学反思

  1、情境探究问题的设置

  我用卡通动画人物来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思考问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好人、坏人在一起有几种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谈论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数的四条加法法则。

  2、例题安排的设置

  我安排了同号两数相加和异号两数相加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

  3、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

有理数说课稿4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利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情分析

  1、学生非常了解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

  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由学生自身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加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利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身了解的例子:

  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身是课堂的主人。

  (一)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身的语言概括法则,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利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

  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a+b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如果a>0,b<0|a|>|b|,那a+b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a+b=+(|a|+|b|)

  2)如果a<0,b<0,那么a+b=—(|a|—|b|)

  3)如果a>0,b<0|a|>|b|,那a+b=+(|a|—|b|)

  4)如果a<0,b>0|a|<|b|,那么a+b=—(|b|—|a|)

  5)a+0=a

  【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但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四)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P56习题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七、设计说明

  1、通过“问题串”的设置,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通过“互举例子”、“小组竞赛”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通过法则的符号化,推动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数学表示能力的提升。

  4、在活动中重视利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整个评价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既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

有理数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a、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补充回答: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

  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

  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b、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随堂练习”。

  2、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c、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习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提供参考。

  d、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e、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p54-55习题2。6第1、2、3、4题

  2、课外思考:

  p55习题2。6试一试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有理数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含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利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较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加强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明确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利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较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身身边,加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

  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含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利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较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加强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推动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明确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利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较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有理数说课稿8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选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上学期第2章第6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算术加法运算和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学好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其他有理数运算,以及后继要学到的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前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展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与分类思想

  2、培养学生准确运算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

  2.讲清楚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方法和过程。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带有符号的两个数相加,必须克服小学里长期形成的算术加法运算的思维定势,而解决异号两数相加时有关符号和绝对值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突破策略:

  1.精选各种有趣体型,让学生通过训练,尝试成功。

  2.利用多媒体手段,借助于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的过程是学习‘数学化’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并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发现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根据“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得分的观察,体会到如果加法运算仅局限在小学当中的算术加法运算是不够的,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今天的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活动二:探索交流。美国学者奥苏伯尔称: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先行组织者,而学生已经在2、1至2、5中学了有理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探索法则架起了桥梁作用的组织者,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六个探究活动。即以原点为起点,一只小狗在数轴上左右走动来表示情况,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这样借助数轴帮助学生理解。既渗透了分类思想又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最后再由学生对整个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从而得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法则得出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活动,比比谁聪明,让学生观察法则中1、2用简短的两句话进行概括,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给出:同号不变值相加,异号取大值相减。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熟悉法则,教师继续强调符号与绝对值。

  第二个环节:再探新知。学生对法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整个法则中尤其强调的是符号与绝对值,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我让他们解决创设情景中的动漫表格的问题,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体会到整个和的组成就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从而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首先我设置了一道例题,由于课前有让学生预习,所以例题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作完后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板演,对于板演时出现错误的题目,可由学生自行更正,最后师生共同评述。例题以这样的形式完成,可以使得全体学生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设计了练习。课前我按照学习程度均衡的原则,将本班分成A、B、C、D四个小组。我设置了一道抢答题,由组间进行抢答,对于抢答成功的小组给予福娃奖励,最后以福娃个数多的小组获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为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玩有理数牌,请同桌间的两个同学,各自抽取一张牌,进行求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教师在学生之间巡回参与活动。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改理论,让学生在“学在玩”在“玩中学”。

  设置练习时,除了在形式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之外,我还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除了刚才所设置的基础训练之外,我还设置了变式练习。第一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如果题目是,那么大部分学生马上可以得到,所以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就对学生的解题造成了困难。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并为紧接着要学的有理数减法作好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第2题与之前的探究活动相呼应,须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为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置了这样一道应用题。通过此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此节课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总之,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分析,进而归纳从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注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用于发现。

有理数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除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四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除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便,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经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过程,会熟练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知道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学思想:转化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与手段

  采用“观察——猜想——验证——类比——归纳”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学法指导

  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有理数的除法

  2、温故而知新

  (1)多媒体出示:倒数的定义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

  (2)多媒体出示: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以表格形式出现

  计算(﹣4)×(﹣2)=?? 3 ×(﹣5)= 学生很容易做出。接着出示两道除法运算,计算8÷(﹣4)= (﹣15)÷3= 通过学生观察上题,猜想并验证,根据上面乘法运算的结果,也很容易得到答案。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另一道题答案。接着给出两组比大小,观察上面三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在这安排一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并及时提问如何转化的,得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多媒体出示有理数除法法则:文字形式,学生读一遍。并出示数学表达式,强调0不能作除数。 (3)温故而知新:提问乘法法则并出两道乘法运算题

  (4)多媒体出示例题两道,重在用法则,接下来安排9道练习,安排一个活动,学生在做中发现有理数除法运算符号法则,以填空形式出示。在安排两道例题,是学生在做中总结,什么时候用第一个法则,什么时候用符号法则较为简单,训练观察,归纳的能力.后面是6道填空、3道选择综合训练

  3、课堂小结:谈谈我们的收获,从我学会了,我明白了等方面

  4、作业:课本38页4、6

  六、评价分析

  1、合理选用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2、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注重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理数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 13×6(—5)×6 6×(-5)—4×(-1/2)-1/2×(—4)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式的位置,积不变。

  ab=ba第二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2×(-3)】×(-1/3)2×【(-3)×(-1/3)】提问:大家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技能训练

  (-10) ×(-1/3)×0.1×6 20×1/4×(-8)×1/20第三步

  大家再试试这2道题

  (-4+5+1)×6 -4×6+5×6+1×6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与几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率a(b+c)=ab+bc 总结:我们发现小学学过的乘法三大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配合例题,规范解法

  例、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6/12)×12 =-1/12×12 =-1先通分加减之后再做乘法

  解2:原式=1/4×12+1/6×12—1/2×12 =3+2-6 =-1省去通分的麻烦

  技能训练,先动手试一试,再讲解

  70×14+89×14+41×14 29 24/25×5 20 1/5×5解:原式=14 ×(70+89+41)解:原式=(30-1/25)×5解:原式=20×5+1 =14 ×200 =30× 5-1/25× 5 =101 =2800 =150-1/5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149 4/5 30×(1/2-2/3+0.4) 5 24/13×12 19 23/24×24 (1/3 + 1/4 - 1/2) ×12

  四、布置作业P33练习

  新课堂作业P20第8题

有理数说课稿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有理数说课稿12

  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参加初中数学科目考试的七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课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有理数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法则。这节知识是在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及绝对值等概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之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及开方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铺路建桥的作用,意义重大。

  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巧设具体问题的情境,并结合数轴,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联想的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难点是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重要的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正数的简单计算问题,也对有理数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运算因其本身有些抽象,学生计算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成长,但仍需要感性经验的辅助。所以本节课程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较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遵循新课改的精神: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我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归纳总结法为主,以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情境教学法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课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成长。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良好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根据《有理数加法》这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图片方式进行导入。播放几组足球比赛的图片,规定进球数为正数,失球数为负数,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有一支球队现在的比赛情况是进球4个失球1个。提问同学,该队净胜球数的表达式是什么呢?设置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接着进入课文新授,深入感知环节。

  第一步,在学生讨论导入提出的问题后我提问学生回答之前的问题,得到4+(-1)的答案,这就引出了有理数加法的表达式,学生出于对这个表达式答案的好奇,能更(专注地)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依据)。

  第二步,因上面的式子中出现了负数,我会提问学生(方法),负数让他们联想到了之前的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们说出数轴,此时规定在数轴上向右运动记为正,向左运动记为负。随后假设左右运动的六种情况。问同学,这六种运动过程在数轴上怎么表示?用之前有理数的加法式子怎么表示?每种情况下最后的结束点分别离原点多远?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随后来回答。这步可以引出有理数的相同符号的加法,不同符号的加法,两个相反数的加法以及有理数与0的加法。这为后面学生理解加法法则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根据同学的回答将前面五个式子以及答案完整的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继续讨论从中根据数字前面的正负符号能发现什么规律。同学谈论交流,我进行引导和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即: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这一步通过例子有利于学生深入得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加深印象。

  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我会在新授结束后,根据教材分梯度选取习题,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后我会进行及时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我将提问他们收获了什么,由同学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的内容,我给予补充评价。同时让同学自己谈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并能通过反思来更好的巩固本节的知识。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学生回家思考现实生活中可以用有理数加法来解决的问题,编写成题目并解答。这样有利于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的方法是线索式(方法),遵循简洁、明了、大方的原则,能很好的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有理数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初中教学运算中地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一、说教材: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尤其是理解运算中的顺序

  二、说教法

  本节课学习新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尊循教师为学习的领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尽力引导学生为知识的发展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获得学生在学习中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1、口算

  要求学生说出是如何计算的

  2、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

  要求学生说出确定的方法

  3、刚进行了除法的计算,下面的式子你会算吗?

  (2)、探究新知

  1、观察①以上三个式子与刚刚计算的式子有什么区别?包含了那些运算?

  ②说说以上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③对于第三个式子能否先算

  2、实践根据以上的运算顺序对以上的三个算式进行计算

  3、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小组内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计算,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求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及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

  (3)实践应用

  练习1:观察下面两位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下面解法问题出在哪里吗?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运算顺序的问题和除法不适合运算律的问题)

  练习2:生活小应用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已知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请用式子表示从山底到山顶下降的温度,并计算出来。(温度下降计为记为负,结果精确到0.001)

  列式为:8844.43÷100×(-0.6)

  (通过此题讲解关于生活中用计算器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并强调精确值的问题)

  (4)、巩固训练

  1、填空

  ①(-1)×(-2)÷(-3)的结果的符号是。

  ② ÷(-)×0=

  ③(-2)÷(-3)× =

  2、计算

  ①-3.5 ÷ ×()②(-)×(-)÷(-)÷3

  ③用计算器计算1.26÷(—15)×80

  3、综合拓展计算

  4、总结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确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算小括号的再算法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5)、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可以按从左到又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有理数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有理数说课稿15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情分析

  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

  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熟悉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

  (2)如果a<0,b<0,那么a+b=—(|a|—|b|)

  (3)如果a>0,b<0,|a|>|b|,那么a+b=+(|a|—|b|)

  (4)如果a<0,b>0,|a|<|b|,那么a+b=—(|b|—|a|)

  (5)a+0=a。

  【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P56习题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七、设计说明

  1。通过"问题串"的设置,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通过"互举例子"、"小组竞赛"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通过法则的符号化,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数学表示能力的提升。

  4。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整个评价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既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有理数》说课稿11-20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2-18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7-19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09-1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07-08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07-17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12-23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03-30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荐]05-29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