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氧化碳》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这是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介绍的第二种气体制取,通过两种气体制取对比,使学生掌握运用简单装置制取某些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上好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②通过师生、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重点突破:(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2)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及时反馈矫正。
难点:确定实验室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难点突破: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
四、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基本技能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对一般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时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五、教法、学法
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导学案与PPT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学案给学生参与提供帮助,关注学生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PPT可以展示素材和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加强同伴互助,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利用评价激励学生。
学习方法有两个体现和四个突出。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活动,学习检测来体现教学设计层次性;从学案导学,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情境体验来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实验为基础,突出知识的形成,以练评为手段,突出知识的理解,以思维为核心,突出知识的深化,以习题为载体,突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本节课主要有6个环节):
情境引入----合作探究-----风采展示----总结提升-----当堂检测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猜谜语:
有一种物质,农民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员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出示一瓶二氧化碳,同学们想亲自动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吗?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本节课我们就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二)合作探究(本环节安排了3个探究活动)探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通过回忆前面学过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并讨论它们是否在实验室中可行?引出探究活动一,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探究,选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空间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信心,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探究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为何反应物不同,装置就不同?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氧气为何可以用这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多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3)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组装,鼓励他们设计多种方案。这样的设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展示自己的成果,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并让小组间交流各自的优缺点,反思自己设计装置的不足,进而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让成功的学生体验创新发现的乐趣,让思维受限制的同学豁然开朗,并激起思维共鸣,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探究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明确了制取装置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操作、如何检验、如何验满等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多媒体示范:检验、验满的方法。(2)学生完整的亲自体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三)风采展示
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对本组所做的实验从原理,装置的选择,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或者补充使知识完整。
(四)总结提升------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感受或者体会与同学们交流,进行总结本节内容。最后教师出示本节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当堂检测
我设置了5个小题,第
1、2题是基础知识,第3题是考察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装置,第4题是一道知识迁移题。第5题是趣味实验:鸡蛋潜水,把鸡蛋壳放入醋酸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其中的奥妙。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检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七、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能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强化重、难点。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预习:课前分发的“学习学案”其目的是: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回顾梳理知识,通过填写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对相似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联系,使知识达到系统化,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每个知识点。
3、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有疑问。
4、可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节约时间,提高效益。
(二)课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发动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说明本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了“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对比氧气的性质,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出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演示课件对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3、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5、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6、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7、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8、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见多媒体)
(五)小结、布置作业
五、综述(评价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验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学生得以每个人亲自动手操作,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解决各种问题,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氧化碳》说课稿3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的课题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则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初步具备。此时,正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时机。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三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配合教学大纲,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整个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2)经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会拟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灵活运用现有仪器自主设计实验装置;
(4)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熟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
(2)通过最终成功的操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制法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出色的完成一系列探究试验。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当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提问,适当的引导、指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也是建构主义教学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围绕这个主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法指导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习: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六、教学过程
1、悬疑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节课,我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个州,有一片奇异的泽地:每当猎人牵着狗通过的时候,猎人安然无恙,狗却死了。当时那里人们都传说这泽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传说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这两个故事情节中的悬疑色彩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妖怪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抓住这妖怪呢?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温故
课上展示一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信息:三种方法、两套装置;检密、验满、检验、收集均有回顾,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获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进而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识准备。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顾了制氧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基础。
3、体验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
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顾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然后小组间再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面自选仪器组装实验创设了良好的铺垫。
(2)自选仪器,自主设计新方案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从仪器库中选择仪器,并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淋漓尽致的自由挥洒。这个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极少数学生选择了单孔塞,多数学生选择了双孔塞配合长颈漏斗,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有孔塑料板,弹簧夹。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刚才我提到主线,悬疑和温故体现的是提问和分问,体验这个环节则体现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下面我来谈一下应用结论。
4、收获
请用你认为最适宜的药品,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去收集、验满、检验。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5、延伸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七、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检验和验满
1、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四、延伸:
实验室制取气体
原料:价格便宜、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
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分层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始终贯穿着提——分——实——分——应这一探究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二氧化碳》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 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提出问题] 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 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 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 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推知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探究预设]:实验1)、吹气球,让充满CO2 的气球在空气中漂浮,观察现象。
2 )、将盛满空气和CO2的集气瓶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 ,观察现象。
3)、制取一瓶CO2 ,并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烧杯内,观察现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从旁边倒入)。
[师生评价]:哪些实验能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1):不可行,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于或等于空气密度时,气球均会下沉;
实验2):可行,
[教师设问]要保证实验成功,实验时需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
实验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从燃着的蜡烛旁边倒入)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探究活动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
[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打开雪碧汽水的时候,会冒出大量气泡,这种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师追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它说明什么呢?
[学生探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导管另一端伸进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中,振荡汽水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学生推理]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2 能溶解于水中。
[教师提问]:你还能设计别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1] 把充满CO2 的试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实验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振荡。
现象1 、试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2 、瓶子瘪了。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动手操作实验极大的激发求知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由前面的蜡烛熄灭实验可知:CO2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探究活动1、CO2与水的反应
[教师设问]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①有。 ②没有。
(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教师实验] ① 向两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入稀醋酸,稀盐酸。
② 向上述实验中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①、②中的溶液都变红色。
[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色。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石蕊溶液。
[学生认知]:盐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提问]:塑料瓶中的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
[学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教师追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结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独立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取两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
实验 ①把干燥纸花放入盛CO2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 ②向浸染过石蕊溶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H2O=H2CO3
[教师提问]:将上述实验中变红的小花烘干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设想。
(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学生归纳]:碳酸受热分解,是一种不稳定的酸。 H2CO3=H2O+CO2↑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壁上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回忆生物课上学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学习归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教师指导] :< 检验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CO2的性质讨论它的功与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15—116页内容,然后畅所欲言。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谈收获。)
[学生小结]: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辨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识应用
1、新建房屋内墙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会大量出“汗”?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该怎么办?
3 、如何用三种方法将空气和CO2区别开来。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
①设计实验将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按图组装A、B装置,并将A、B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活动,你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认识,请写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减缓温室效应?
七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CO2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 、CO2的化学性质
⑴不供给呼吸
⑵CO2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⑶CO2 与水反应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与石灰水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检验CO2
二 、CO2的用途
积极影响: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进行阐释,请批评指正。首先谈谈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单元氧气的制法,初步形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况下设置的。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所以此节课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能力以及今后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如下: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出发,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那么,学生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制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也比较熟悉。
2、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对化学充满兴趣,但由于来自农村,他们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使他们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呢?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本课,课堂上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激情导入(约5分钟)
利用意大利——“死狗洞”的画面展示,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二氧化碳过多的原因,那么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是怎样获得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取呀?并让学生回顾可产生二氧化碳的方式,同时我也演示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几个反应。并让学生分析利用哪一个反应制二氧化碳最为合适?
目的:让学生直奔主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学感知(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2)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你认为制取气体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如何设计?
目的:大家知道自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自学,本来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概。
3、合作探究(约22分钟)
问题1:学生回答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须考虑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法。
目的: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
问题2: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采用何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目的:教材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根据所需搜集的知识,建构成自身的知识网络,以便进一步地学习。
学生分组组装仪器并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4、巩固练习(约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
5、课后拓展(约2分钟)
1、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目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上网查找实验室为何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为何反应一段时间后又不反应了?
目的: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改变目前我们农村学生只会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的现象,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就小。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固液常温型
2、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六、教学思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二氧化碳》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而且本节课也为学生将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做了铺垫。所以这节课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教材本身丰富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我添加进去几个利用干冰来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 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三法:情境引入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归纳总结,反思交流
→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利用了干冰升华这一性质,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干冰吹肥皂泡
(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演示实验内容:
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
实验(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实验。通过学生观察这组实验,根据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拓展延伸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碳酸类饮料。
(2)学生分组探究内容:
实验(1):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振荡;
实验(2):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3):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热;
实验(4):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
第(1)个实验通过现象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2)个实验不仅两次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第(3)个实验通过观察石蕊的变色,从而体会间接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4)个实验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初步认识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为以后学习碱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归纳总结,反思交流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经过小组交流合作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依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几组画面和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四)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一系列习题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例如:如何证明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解释著名的“死狗洞”为什么人没事,而狗却死亡;为什么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等等问题。在巩固中深化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本节教学中,应用三法:情境引入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按照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归纳总结,反思交流→练习巩固,应用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
六、课后反思
谢谢各位评委,祝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二氧化碳》说课稿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③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和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采用“引导——探究——活动——发散”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教给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选择药品——选择装置——收集气体。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联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比较——获取结论。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并解决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问题——制取二氧化碳——归纳总结——发散提高。
五、课时安排:本节教材安排1课时
六、教具准备:
试管、锥形瓶(或广口瓶)、集气瓶、烧杯、分液漏斗、橡皮塞(单孔和双孔)、导气管(玻璃和橡胶)、玻璃片、镊子、火柴、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卡片、科学手记等。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①“舞台云雾”录像②“人工降雨”动画③二氧化碳与人类关系的组图三个层次,激发学生想要获得二氧化碳的欲望,从而进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主题。
2、新课教学:
围绕主题,分解内容,让学生思考,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
步骤一:分解内容,提出问题。
将探究主题分解为“药品、装置、收集检验”等几个小主题,学生围绕小主题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步骤二:学生交流,汇总共性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逐个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或出乎意料的问题,将共性问题继续由学生分组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讨论的能力。
问题:1、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
4、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步骤三:投影交流学生答案,适时渗透实验注意事项。
事项1:反应原理: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aCO3HClCaCl2H2OCO2
事项2:装置气密性检验
事项3:三种集气方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收集气体的基本原理。
步骤四:学生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活动,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提高效率的能力。同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步骤五:学生归纳,完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的过程,归纳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同时通过相互补充使结论更加完善。
步骤六:发散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避免僵化教条。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两个问题,开拓、发散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提问学生、分析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一查”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及充分利用课外资料的能力,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探究课题作好铺垫。
《二氧化碳》说课稿8
亲爱的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碳》。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亮点这六个方面来讲解。
一、教材分析
我将从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这3个方面来展开进行。
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二氧化碳,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经过前面氧气、碳单质及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对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了巩固作用,也为后续学习燃料及其应用以及其他化合物打下基础作好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化学新课程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对二氧化碳气体的观察,归纳总结部分二氧化碳性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课程标准“降低难度,拓宽内容——双基要求降低,思维方法、技能加深,增加科学方法、STS内容”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原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第二单元“们周围的空气”课2“氧气”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认识一个物质需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来学习,并且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得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本节课采用以往的模式学习二氧化碳。另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储备。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将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起很好的帮助。但是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较差,分析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将通过小组交流,实验探究法,推理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为了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必须统一。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小组交流,推理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碳酸型饮料,拧开瓶盖使学生听到饮料漏气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碳酸型饮料里面装的气体是什幺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首先,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我们人类或者动物呼吸后排出的气体是什幺?”并且要求学生现场呼吸,观察归纳总结呼吸排出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以及气味,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且重排教材内容出现顺序,强调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在一定条件下是液态或固态,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干冰的知识。并且联系生活,运动后喝碳酸型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气化带走大量的热的原理,并告诫学生喝太多碳酸型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着,利用推理法: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44大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9,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紧接着演示“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教材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漏斗中,防止倒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上层蜡烛先熄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漏斗是倒水的工具,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瓶子变瘪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讲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从而引出碳酸型饮料的原理,将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回顾“倾倒二氧化碳”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二氧化碳灭火器,进入深的矿井要进行灯火检验等。体现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第一组在石蕊染成的紫花上喷洒醋酸;第二组在石蕊染成的紫花上喷洒水;第三组将石蕊染成的紫花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第四组将石蕊染成的紫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并由各小组代表展示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对比:水、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的结论。并加热第四组的纸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
引导学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这一反应原理,并且告诉学生这用于检验CO2气体。
由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我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并派代表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见解。最后,自然引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结构,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加深学习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六、教学亮点
1.利用实验探究和小组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改进实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重新调整教学顺序,便于学生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说课稿9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
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
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
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0.5cm)。
C、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
D、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补充说明检验C02气体的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当场讲评。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2.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
归纳路,通过灵活选择仪器,创设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40人,其中10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近10个,中等水平学生约20人。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试着做。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反应条件向上排空气法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九、作业学案
课后巩固、教材P1121、2、5
《二氧化碳》说课稿10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的教材P112第5题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样学生虽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但是过后接触到其它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故本人在介绍完教材中所用药品后又初充介绍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而有关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则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设计如下:
①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学生所举例子后直截了当介绍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投影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CO2,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不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后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发生反应。反应无法彻底进行。也不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由此确立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A、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B、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C、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D、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将相关比较以表格形式列出,用媒体展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取的装置一边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用表格归纳出方法并投影出来。
③投影教材P111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相关仪器进行实验。
本人在组织课堂的同时依据投影上的注意事项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操作。如:A、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B、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过长(<0.5cm)。C、收集气体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CO2溶于水)。D、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补充说明检验C02气体的方法)。
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④随堂小结,结合我校采用讲学案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拿出预先发给的讲学案,本人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并当场讲评。最后布置学生回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2.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具准备:归纳路,通过灵活选择仪器,创设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看书之外不会想到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所以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览资料,收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素质参差不齐,一个班级约40人,其中10左右较优秀,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近10个,中等水平学生约20人。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一些基础知识,有关提高部分可将课后巩固题作为提高题,让较优秀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试着做。时间安排上重点放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确定,事先让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并设计方案,鼓励部分学生到台上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九、作业
学案课后巩固、教材P1121、2、5
《二氧化碳》说课稿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取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铁架台、试管、试管、玻璃片、酒精灯。
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知识准备: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3、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二、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让学生自己组装装置并选择最简易装置使用)老师强调:塞橡皮塞时要有拧的动作。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如何检验双孔橡皮塞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4)、收集
(5)验满
(6)如何验证
从第二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
【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二氧化碳》说课稿1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习: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近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2、活动探究——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曾考虑过其他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1、直接用仪器?2、让学生画图?3、用投影片打印仪器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第五章第1节内容。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因此,这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 ,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
事项等比较熟悉。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绿色植物园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本课时小结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六、评析
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氧化碳》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为主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CO2+H2O==H2CO3——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⑵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⑶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3、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的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创疑)→实验探究(探疑)→谈论问题(释疑)→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处于协作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化学思维引入课堂,让诸多教育因素生动自然地产生作用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①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两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①阅读课本P113—P117;
②思考有关提纲中的问题;
③分组准备有关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亲自动手能力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2、提问空气中物质的成分,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
3、指导观察: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4、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接着让学生回答(提纲1):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化解知识,使其形象化,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打开学生思路,用课件继续提问:在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哪些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演示可乐瓶变瘪实验(让一位同学操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提出问题(提纲第2题),听说一些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展示一瓶饮料(雪碧),打开瓶盖后冒出很多气泡,请两个同学合作演示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补充检验饮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合作演示,既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该实验对于书本内容有承前启后作用,因为上一课题已学习了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而后面我们又将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三点物理性质,并用课件展示,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系统归纳、总结的能力。
6、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示范)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往其中倒入二氧化碳(象倾倒液体一样),两支蜡烛先低后高都熄灭了。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倒入,同时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点物理性质?回顾前面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同一个实验的不同现象,从实验现象差异得出正确的结论。课件展示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学生分析,解释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示两个集气瓶模拟两个菜窖,请一个同学做实验判断哪个菜窖可以安全进去。再次用课件体现菜窖,这样更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7、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往醋酸、盐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指导学生取刚才可乐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展示方案。(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课件展示课本实验6—6。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
8、学生继续分组实验探究:将实验7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9、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4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学生得出结论——CO2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
10、讲到这里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并用课件展示,然后转换思维角度,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课件展示,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课堂教学效果评估
这节课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由于学生实验多,我认为教师除了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注意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外,要合理安排45分钟,学生能自得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在实验探究处放慢节奏,并且还要布置好习题做好知识点的巩固,在单元练习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这样就能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氧化碳》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习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五、教法分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学法指导(根据时间和个人说课效率,截取)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并且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给出很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能用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呢?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三: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五: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改进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六:课堂练习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习、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习技能。
七:教学小结(适当截取,不需要都说,时间限制)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习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八:对小组探究学习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此环节,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九、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的确定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3.检验和验满 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二氧化碳》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06-07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1-25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说课稿07-06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汇总5篇】06-07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04-22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05-06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04-21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04-18
说课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