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时间:2024-06-14 16:07: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合集15篇)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我们六(五)班有学生48人,男生有19人,女生有29人,自上学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平时学习中主动、努力,每组中的1、2号对3、4号的帮扶起了很大的作用,使这部分学困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8个单元。一单元分数乘法,二单元分数除法,三单元比,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四个单元所属领域是数与代数。四单元的圆所属领域是空间和图形。六单元的统计,七单元的可能性,八单元的百分数所属领域是统计与概率。美的奥秘,数学与生活,远离肥胖所属领域是综合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如何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4。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一组数的众数和中位数,会对一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6。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方案。

  (二)数学思考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取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

  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整合学习内容,强化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及学科间的融合。

  2。恰当确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树立单元教学思想,在重点例题上下功夫。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在本册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中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寻找方法——归纳概括总结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首尾相接的全过程。

  5。改进评估方法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法和个人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形式也有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

  五、课时安排

  一、分数乘法

  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求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质,会化简比。

  四、圆

  圆的周长和面积

  认识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及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六、统计

  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会求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分析问题。

  七、可能性

  能按要求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能根据可能性大小设计符合要求的方案

  八、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百分之几

  的问题能进行百分小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

  整理知识点

  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与教学设想

  在进行本内容教学时,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教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了铺垫。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实际问题,并增加了一个估算的要求,让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接着教材中仍然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是什么意思?在线段图中,隐含着题目中最基本的等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最后验证估算的结果。

  在开展教学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估算意识的培养。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教学时,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关键是让学生体会估算要有依据。

  二是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教学时,可以让师生交流画图,试着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接着进行变式练习,把题目中的“比八月份节约了”改写成“比八月份增加了”,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知识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再次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三是注重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来解答。

  (2)进一步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除加、除减的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且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重难点:

  解答“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好动,喜欢也善于探索发现新知识。除此之外,该班学生上课时发言非常积极活跃,特别喜欢表扬和鼓励,能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积极活跃是好事,但也容易因此出现混乱局面,对此,教师也注意有效调控力争做到“活泼、紧张、严肃、认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因此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找出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等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把什么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确定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理清题意。

  2、估一估。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教学时,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进行估算,关键是让学生体会估算要有依据。

  3、根据题意,如何用线段图表示?

  (1)师生交流,逐步出示线段图。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2)结合线段图,说一说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小组代表回答。)

  可能出现两种:

  方法一:八月份的是12方法二:八月份的—节约吨数=九月份

  即八月份×(1—)=12即八月份的—八月的=12

  4、列方程解应用题。

  (1)让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列方程解答。(注意设谁为X。)

  (2)强调方程解的格式。

  方法一:方法二:

  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X=12 X— X=12(为什么用X表示节约的吨数。)

  5、检验。

  (1)检验刚才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6、变式练习。

  师:如果把例题中的“节约”改成“增加”又应该怎么做了。(读题,确定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

  (1)首先画图分析。(同桌学生交流画。)

  (2)列方程解答。

  根据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画图分析的能力,所以在此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第60页“练一练”。)

  1、第1题。、训练学生计算能力。

  2、第2、3题。对新学的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同时对过去学的知识做对比练习。强化新知识。

  (1)说一说题目的数量等量关系:“什么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用方程解时,要设什么数为X?

  (3)出示:五一黄金周,星星游乐场第一天的门票收入为72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第二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元?(确定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

  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未知,就可以用X代替,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要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3、看图写算式。训练学生对图的分析理解能力。

  3、第4题。

  (1)说一说方程左边的数怎么处理,根据什么?

  (2)解方程,注意方程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类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分析解答?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单位“1”的量未知,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一样,首先要找谁是单位“1”,然后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如果是未知的,就可以用X代替,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习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习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教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的内容。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又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情境,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2、通过分组讨论,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教学我将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剪、观察、计算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的方法,共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交流总结,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剪纸吗?请欣赏老师搜索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这样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寻找出数学信息:“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这里板书:同分母分数

  3、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相加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有涉及到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顺势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课前准备的材料,关于1/8和3/8的纸条。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思考做法。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操作,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这是动手操作法。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图示法

  方法三: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小结:这是分数组成法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8,小结:这是转化法

  方法五:1/8+3/8=1+3/8=4/8,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出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五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这里板书法则。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4、规范计算过程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总结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设计意图]这里出什么问题,想考谁,由出题的学生指定,并在评讲的过程中强调对照法则。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8、讲解最简分数

  (1)像1/2、1/8、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任意说,在说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知识。

  2、判断3/36、6/8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同分母分数相加的题目2/9+4/95/9+4/9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吗?

  3、第三关: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xxx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3000问》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道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中单位“1”的理解,又可对以后学习分数乘除应用题作铺垫。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

  练习题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本课目标达成率,其次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由简到难、步步提升。

  (四)最后回顾反思总结提升: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问话的形式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谁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师生共同小结,既体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让学生愉快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本着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又要起到一个系统归纳的作用。

  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最后我将用一句话来总结本课: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画线段图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总是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增强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解法。

  三、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1、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议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单元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教学法:教师不能直接把 /sxsk/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最后结论的推导与验证,都应该让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些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去得出。

  五、教学流程(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一)旧知铺垫,提示课题

  1、找出下列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4/5

  (2)五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8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58×3÷2 95÷(5+14) 95÷5+14

  3、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对话:我们班上有哪些兴趣小组?你曾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五年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由于我校规模小,五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听到要介绍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学习情况,顿时对将要出现的信息有兴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中的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学关系。

  3、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去提问题 /soft/,并独立解决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各自去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不同的问题板书。

  如有学生会提出两个分问题①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会提一个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把气象小组人数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老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习,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基础性练习:做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习效果。

  2、拓展性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习:自主练习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

  + 1- 3+

  2、笔算。

  + - - + 1252 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12

  =4

  =3

  答:航模小组有3人.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第一步求: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第二步求: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算式:3 =4(人) 算式:4 =12(人)

  综合算式: 3

  =3 3

  =12(人)

  答:气象小组有12人.

  (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练习

  2510024

  (生分组完成,完成后请生说出运算顺序)

  生独立完成后小结。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57页的练一练1、2题。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例6、例7“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着重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合作交流。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生活入手,通过求周长的两种方法,又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使一些分数的计算更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使学生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提高灵活计算能力,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情感态度: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感悟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4、教具: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地发表观点,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知识链接,接题示标;认真自学,验证交流;小组展示,整理归纳;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总结收获,课堂检测;反思体验,巩固提高。

  (一)知识链接,接题示标。

  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复习题,一是让学生回忆四年级学过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二是五年级学的娴熟的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习,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提了这样一个目标:大家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运用得这么熟练,我们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能不能也做到迅速准确哪?邀请大家一起来找寻好的方法。我这样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开始学习。

  为了更好研究问题,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经历猜想、验证、小组合作,提高灵活计算能力,感悟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认真自学,验证交流。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指导,学生认真自学,边看边思考、猜想并验证,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再次验证猜想并归纳发现,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三)小组展示,整理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展示思考过程和验证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努力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准确、清晰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操作实验,有效呈现实践的成果,体会成果的价值,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此环节,我让学生完成三个层次的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板演的学生由小老师对答案和书写进行评定,其他学生同桌互评,经过集体议一议,学生们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根据课程目标,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善于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经过思考,大胆质疑。

  (五)总结收获,课堂检测。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发给学生“当堂训练”题卡,题卡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必做题和选做题,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六)反思体验,巩固提高。

  学生对自己新知学习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这个环节布置了一道必做题和一道选做题进行巩固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交换律

  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分配律

  四、需要改进之处:

  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学生求周长环节中,学生除了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另外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

  总之,这节课感谢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提出的好的建议,更让我体会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要努力兼顾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尽力做到让教为学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习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十七大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平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平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习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习: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 believe I 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习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习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教师在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要达到学习目标,得靠自己的自学。

  三、出示自学指导。

  第二大组学生读一遍。明确自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去自学。

  看课本第56页试一试上边的例题,重点理解题意、看线段图、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思考

  1、题中出现了几个兴趣小组?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 ?

  2、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四、先学。

  (一)看一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在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扮演,其他的坐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一)学习例题时,我只给学生展示了画线段图的每一步,让学生明白每条线段表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接着出示综合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订正做一做。

  混合运算的顺序:

  1、同级,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强调: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遇到连除的,可以一次性转化为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六、当堂练习

  1、森林医生 重点是约分2、填空。除法一个数的方法和运算顺序。

  2、当堂完成作业:57页的练一练第一题的后三个和第二题2题(用分部与综合俩种方法完成)。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回顾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有了知识的积累,紧接着出示4个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样,我就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说“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在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我重点抓住两个环节,第一、正确理解题中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表示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的分数都是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在求草坪面积的时候,则要把1当作被减数参加列式计算。学生在小组交流基础上,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14 ,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13 ,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1 - 14 - 13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1 - ( 14 + 13 )。

  第二、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及顺序。在例2列出算式以后,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通过对算式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在在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方法的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第二题让学生先思考把哪个量看做一“1”,然后启发学生列式计算。

  (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

  (四)、反馈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能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通过画线段图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总是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线段图来增强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单元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引入和解决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现法教学法:教师不能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以及最后结论的推导与验证,都应该让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自己去完成。

  自主探究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些结论应让学生自己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去得出。

  五、教学流程(以分数混合运算一为例)

  (一)旧知铺垫,提示课题

  1、找出下列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

  (1)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4/5

  (2)五年级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8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58×3÷295÷(5+14)95÷5+14

  3、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分数乘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对话:我们班上有哪些兴趣小组?你曾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五年级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

  (由于我校规模小,五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听到要介绍和他们同龄的孩子学习情况,顿时对将要出现的信息有兴趣了,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中的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学关系。

  3、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去提问题,并独立解决

  (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各自去解决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4、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并将不同的问题板书。

  如有学生会提出两个分问题①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③也可能会提一个总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①“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把气象小组人数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3份,摄影小组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1份。

  老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②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表示什么?可以怎样画线段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

  生:在这里把“摄影小组”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4份。航模小组人数相当于其中的3份。

  教师引导画出线段图: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画线段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前面的教材中,也仅仅在三下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和五上“相遇”,五下的“分数除法(二)”中出现过,那时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本节课中却要将具体的人数抽象成一条线段,而且同时出现三个不同的量,参照的量也有变化,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此处需要加以详细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他们豁然开朗。)

  6、①针对两个分问题列式解答

  (先借助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列出分步算式,为下一步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打下基础。)

  ②针对总问题列综合算式,让学生先想一想运算的顺序,再解答。

  (这样处理能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并且很自然地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认识,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地得出规律,另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和、论证结论的机会,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7、说明在做综合算式中的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完成课文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有意识地出现与例题不同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更进一步论证之前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 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 基本练习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习 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1-20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1-22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06-09

[必备]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06-13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篇(精)01-20

[必备]《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5篇06-09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常用15篇)06-09

《混合运算》说课稿07-12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7-21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