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4-06-07 16:01: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说课稿精选(15篇)

幼儿园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故事"树荫"。

  一、说选材和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掌握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促进幼儿身心等各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我选择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我选择的故事"树荫",有助于幼儿发展智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学说普通话。从语言领域讲,"树荫"比较适合孩子早期阅读的,故事能引起幼儿的喜爱。从科学领域讲,故事中涵盖了光与影子的关系,通过设计更好的引发幼儿对影子与光的探索兴趣。

  二、说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感知故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伴交流和讨论,知道太阳位置的移动会导致树荫的变化。

  三、说准备

  为导入课题进行"小影子"游戏,我准备了实物手电筒、小闹钟、小茶杯。

  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我还准备了图片,语言磁带,小口袋书。

  四、说教学方法

  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根据《纲要》要求,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如:采用实物教学法进行"小影子"游戏,直观教学法出示图片,注重学科整合,把数数、点数这种教学知识渗透到语言课中,将故事以口袋书的.形式出现,做一本小书放在口袋里,想看的时候拿出来看,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讲述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识字教育,提高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训练了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五、说教学过程

  1、以"小影子"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幼儿观察灯光下物体的影子,让幼儿知道影子会随着光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2、出示图片,让幼儿点数图片的张数,自己看画面、想内容、提问、交流、讨论。

  3、播放磁带,听故事。

  4、通过教师讲述、提问,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

  5、看口袋书,教幼儿认识书的页码、首页、故事的名称,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故事"树荫"

  活动目标

  1、在感知故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伴交流和讨论。

  2、知道太阳位置的移动会导致树荫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手电筒、小闹钟、小茶杯2、语言磁带3、图片4、小口袋书

  活动过程

  1、开启手电筒,进行"小影子"游戏,让幼儿观察灯光下物体的影子,让幼儿知道影子会随着光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2、出示图片,让幼儿点数图片的张数,和图片上物体的个数,让幼儿自己看画面、想内容、提问、交流、讨论。

  3、播放磁带教师:你们看到的图片,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小熊在干什么?

  4、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中说了一件关于小熊的事,是什么事?

  (2)小熊最后对着太阳说"你真坏",太阳是真的坏吗?(幼儿根据经验,理解阳光是会变化的科学道理)

  (3)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小熊是被什么烫醒的?它想用什么方法将树荫留住的?它能留住树荫吗?为什么?

  5、发放小口袋书,引导幼儿认识书的首页、页码,认识故事的名字,简单复述故事。(我拿的什么?跟别的书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说这个故事。)

  6、引导幼儿积极地为小熊想办法,怎样才能睡个又香又甜的凉爽觉?(到房间里、开空调、电扇……)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听课都很认真,小口袋书就送给小朋友们了,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认识的"树荫"两个字教给爸爸、妈妈……活动延伸在故事角中放置《树荫》的录音带,请幼儿游戏时选听。课后玩"踩影子"游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时间掐的很准,具体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导入活动采用了开场白式,太过直白,语言太罗嗦。

  中间部分有三次层层深入理解的听故事,第一边讲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问题互动气氛也很好,到了第二第三次,倦怠情绪就又开始出现了。

幼儿园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材借助《老鼠嫁女》的故事,激发幼儿看图片,听故事的兴趣。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再以连环画为载体学习讲故事,做到声音洪亮,让别人听清楚,从而学会如何听故事和讲故事。最终达到训练口语表达,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重点)

  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难点)

  课前准备

  1.相关图片、视频、录音、头饰等。(教师)

  2.了解生活中各种角色最强和最弱的方面。(幼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听过哪些故事?,从哪儿听来的?

  2、幼儿汇报《白雪公主》《猴子捞月》......

  3、师: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老鼠嫁女》。

  (边说边出示图片)老鼠爸爸要把女儿嫁给最神气、最厉害的人,猜猜看,最后的新郎会是谁呢?这就需要你们认真听故事,并且边读边想,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4、板书题目,听故事的要求。

  二、倾听故事,了解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边看书上的图画,边听故事录音,想一想,故事中的老鼠夫妇想把女儿嫁给谁呢?最后谁成了老鼠夫妇心目中最强的新郎呢?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

  幼儿:故事中老鼠想把女儿嫁给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和猫。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知道谁最后成了新郎吗?

  幼儿:最后猫成了老鼠的.新郎。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还知道谁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师:听故事就应该听仔细,才能记得牢。

  师:瞧,老师把这些新郎人选都请到了黑板上(一一贴出故事中出现的形象),你们能结合生活,说说这些形象最强的本领是什么吗?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幼儿同桌交流,自由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把握内容。

  1.教师示范讲故事,幼儿发现要领。

  师: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

  (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幼儿评价: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幼儿:我还注意到老师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2.幼儿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师:请你自己试着讲讲第一幅图画上的内容。

  幼儿:从前,有一对老鼠夫妇,他们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就想,一定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新郎,嫁出去。

  下面我们按照图画上的内容继续讲故事,请你们先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学们听。

  3.幼儿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幼儿评价。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幼儿的语言。)

  师: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讲故事

  幼儿评价:

  1、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2、语句通顺,每幅图按顺序讲。

  3、故事的内容十分生动,还加上动作表情。

  4、结尾可以自己想象。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听出了这么多讲故事的小窍门,尤其是讲故事时自己发挥想象这一条,值得我们学习。

  四、表演故事,升华理解

  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既然这么喜欢,下面我们来试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吧!

  (幼儿自主选定角色,教师把各种角色的头饰分发给每个幼儿,同时深入小组表演的活动中。)

  指一组到前面表演故事,师生评议。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怎样听故事,讲故事,只有会听才能会讲,希望你们成为善于倾听,乐于交际的有心人。

幼儿园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l”和“许多”》。

(一)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路,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二)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四)说活动延伸

  活动一:区域活动中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活动二:区域活动中出示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1(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1,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

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五)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幼儿园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中的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它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

  这个故事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整个作品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小兔子亲切可爱的形象、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设置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二、 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中班上学期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初步开始学习从理性层面上来

  认识和接纳自己。根据语言目标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见解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的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深深的母子之爱体验被爱的幸福

  三、 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别人的爱

  难点:通过肢体动作来比较爱的多少

  四、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世界经典儿童图画书是一个表达爱的故事。阅读原著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故事结尾“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实在是让人感动回味无穷。

  五、 目标分析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书中淡淡的水彩画其实是为了突现文字的意境美因此我将活动的情感态度目标预设为 感受故事的优美意境及大小兔之间浓浓的情与爱。 幼儿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如何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我又确立了本次活动的能力和认知目标 能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喜欢阅读故事丰富表达爱的语言。

  在实际的生活中幼儿对于这种表达爱的方式闻所未闻在理解和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又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情感。 难点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故事并学习大胆表达

  六、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陪同下已欣赏过周华健的歌“亲亲我的宝贝”。

  2、物质准备“亲亲我的宝贝”音乐、课件“猜猜我有多爱你”、幼儿收集的生活中与父母在一起的照片、头饰。

  3、环境准备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将幼儿收集的照片分类粘贴在主体墙上。

  六、 活动设计

  总述整个教学活动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 基本流程共四个环节 预备活动—感知活动—理解活动—表演活动 教法电教演示法、交流讨论法、提问法、互动法 学法观察法、体验法。

幼儿园说课稿5

  设计意图:

  喜欢动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这首根据小蜗牛的特点写的幽默诙谐、好听的歌曲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自然角饲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并与小蜗牛交朋友。

  2、《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课件、小蜗牛图片和头饰。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谜语,听一听它是那种小动物?谜语:说它是牛不是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伸出两只小犄角,一别看来一边走。

  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你一定会猜出迷底是什么。

  2、出示实蜗牛课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

  (1)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

  (2)小蜗牛平时都在干什么?

  (3)小蜗牛爬起来是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哪个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前一段时间就有一只小蜗牛在我们班做客,可是后来就爬走了,小朋友们知道它去那儿了吗?小蜗牛到底去那里了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听完你们就知道它去哪了。

  3、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欣赏第二遍歌曲,幼儿随音乐节奏学说歌词。提问:听完歌曲,你们知道蜗牛去哪了?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说说自己感觉哪句歌词最有趣?自己喜欢哪句歌词?并尝试唱一下或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将幼儿根据喜欢的`歌词进行分组,教师弹唱,幼儿随音乐尝试大声跟唱。(教师给予表扬,纠正唱错的地方。)(1)刚才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4、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播放歌曲《我是快乐的小蜗牛》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跟幼儿边听歌曲边拍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

  5、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的动作演唱。

  (3)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6、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空白头饰,教师边唱歌词边画蜗牛,然后幼儿在自己的头饰上画出小蜗牛,请幼儿戴上蜗牛头饰,随音乐集体表演歌曲。

  7、教师小结:多可爱的小蜗牛呀,跳得真好,外面的景色真美呀,我们一起去旅游吧。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的音乐伴奏下,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自然角中观察小蜗牛,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特征及习性

幼儿园说课稿6

  以下是我自己写的说课稿,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通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通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情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说课稿7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

  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

  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孩子们也基本熟知。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因此,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由万里长城的学习,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

  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情感的激发较难,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

  为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幼儿园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本篇故事讲述了小兔与窗的故事,通过描写小兔用冰块做窗,表现了小兔天真无邪的特征。而小熊猫与小兔的对话中,又告诉幼儿冰易融化的特点。整个故事充满了童趣性和情境性。故事结构清晰,内容层层递进,读起来流畅连贯,易于上口。

  2、学情分析:本篇故事语言精练,富有童趣性。以小动物的口吻讲述故事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中班幼儿处在语言和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词汇量较丰富,也能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通过让幼儿学习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冰“融化”的特点,以及知道玻璃窗才是最牢固的这一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育内容的范围与要求,《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同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就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故事内容和小兔的活泼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感受倾听他人的美好感情,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受故事内容和小兔的活泼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兔手偶一个、教学挂图一幅、课件一份、幼儿的教具学具(图书、图片、头饰等操作材料)

  2、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对冰的形态、结构有过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法学法

  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活动我用到的教学法有:课件演示法、交流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情景表演法等,其中,自主学习法占主要地位,因为中班幼儿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现“生态课堂”的理念,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活动内容的印象。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活动内容的具体表现与实施,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指偶导入,激发兴趣;二是分段学习,熟悉内容;三是完整倾听,理解内容;四是多元练习,巩固提高;五是情感迁移,结束活动。

  一、指偶导入,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她是谁呀?(小兔),这只小兔怎么样啊?来,我们和小兔打个招呼吧!

  师:(师为指偶配音)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我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子,可是……师:可是怎么啦?谁来猜一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指偶是中班幼儿比较喜欢也愿意操作的一种教具,同时,教师的配音以及指偶动作的表现,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也能够将幼儿带入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去,这就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作铺垫)

  二、分段学习,熟悉内容

  1、学习第一段:小兔用大萝卜干了什么事情?可是,这个房子有什么特点呢?冬天到了,小兔怎么样?(冻得直发抖),小兔发抖的时候看着窗户说了什么话?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小兔冻得发抖的样子(边说边做动作)

  2、学习第二段:小兔这么冷,她会想什么办法呢,谁来猜一猜?这些都是小朋友的想法,我们来听一听小兔自己是怎么做的。小兔怎么样呀?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搬了一块冰,装在窗框上)。小兔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啊?为什么?(很开心,因为有窗子,冬天她就不冷了)

  3、学习第三段:

  1、学习前先设疑:你们觉得小兔的窗户会不会一直都在啊?为什么?

  2、学习内容后提问:春天来了,小兔发现窗户上的什么不见了啊?(冰),为什么会这样呢?(到了春天,天气暖和,冰会融化)。呀,小兔这时候心情怎么样啊?(急得哭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小兔着急哭的样子。小兔心里真难受,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她呢,让她的窗户一直都存在?

  4、学习第四段:小熊猫指着地上的`水,他是怎么和小兔说的呀?装上玻璃,你们觉得窗户会不会再消失不见了呀?(不会了),为什么呢?

  (第二部分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演演的过程中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幼儿想象与思考在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完整倾听,理解内容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应该叫什么名字呢?《小兔家的窗》。那让我们完整地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播放课件)师:好,现在,谁再来说一说,小兔的窗怎么会不见的呢?

  (通过课件,让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内容,而问题的提出,则是进一步的学习思考,当然这是建立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所作的提问。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幼儿知识接收的多少)四、多元练习,巩固提高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头饰,哪个小朋友想做兔子的,就到左边来,哪个小朋友想表演熊猫的,就到右边来(幼儿自主选择表演的角色,教师为他们戴上头饰)

  1、请一组幼儿表演

  2、再请2--3组幼儿表演(本环节,主要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角色、自主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文学活动的趣味性,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理念。同时也是幼儿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反馈。)

  五、情感迁移,结束活动师:呀,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喜不喜欢呀?最喜欢故事中的谁,说一说你的理由?(小兔,因为她很可爱;小熊猫,因为他很聪明,知道很多知识)。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要不要多学习本领呀?这样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和小兔去她的家玩儿吧。

  (在对本次内容小结过后,有一个情感的迁移,同时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让幼儿始终快乐学习。)

  延伸活动:

  1、领域渗透:在语言区将故事做成故事盒,供幼儿课后继续自主去讲述故事内容。

  2、家园共育:家长同幼儿讲述一些蕴含科学哲理的故事,有条件的可以带幼儿实际去感受物体不同状态的表现。

幼儿园说课稿9

  一、设计思路

  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故事『藏在哪里了』就是以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

  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第四点总目标指出:喜欢听故事,听懂普通话.及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开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根据这一总目标,我制定了下面三点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听故事,乐意与同伴玩捉迷藏游戏.

  利用PPT猜测法,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故事.让幼儿亲身体验玩捉迷藏游戏的乐趣.

  2、能力目标:根据已有的线索找到相应的动物,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故事中躲藏的小动物们都露出了自己的某个部位,很快被找到了,由此可让幼儿提高分析、观察能力.可是小鹿却找到一个很隐蔽的藏身之所,为什么狐狸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鹿呢?问题的讨论引导孩子对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最初浅的感知,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3、知识目标:尝试运用躲在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以游戏捉迷藏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表达注自己躲在了什么地方.

  三、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喜欢听故事,乐意与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戏.

  利用PPT猜测法,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故事.让幼儿亲身体验玩捉迷藏游戏的乐趣.

  2、难点:尝试运用躲在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以游戏捉迷藏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表达注自己躲在了什么地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了,观察、分析法,猜测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利用观察、分析法PPT图片,能够了解动物的身体组成局部.通过对PPT图片的观察后,猜测法故事的情节,有助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更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运用游戏法是让幼儿亲身体验,捉迷藏幼儿的快乐,从而表达出自己藏在哪里了,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指出要喜欢听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为了能到达这一目标,用了游戏法,并把亲身体验大胆的讲述出来.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三段,一是熟悉故事,应用简单的句式说出故事内容;二是完整的听故事一遍,稳固对故事内容的掌握;三是利用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幼儿带来的快乐,并表达出自己躲藏的地方,也是稳固了句式的掌握.

  七、说预期的效果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反复思考定在小班上还是中班上,又对我的目标制定反复改良,最后我把知识目标做了改动,把〔尝试学会运用躲在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迁移到生活中去.〕改为〔尝试运用躲在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希望通过第一阶段的熟悉故事内容,再到第三阶段的幼儿亲身体验,能完成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反思:

  根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说课稿10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快乐情绪,唱准高音部分;

  2、尝试填入名字进行演唱,能自如接唱;

  3、体验唱自己名字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课件、音乐

  2、会玩"找朋友"的游戏

  3、歌曲图谱一张活动过程:

  一、通过拍手,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设情境入场:今天要来两位外国小客人,我们去欢迎他们吧!)

  1、客人们就要出场了,我们可以怎么样欢迎他们?

  2、请幼儿尝试一边倾听歌曲旋律一边有节奏地拍手。

  二、结合课件和图谱,分析理解歌词,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

  1、播放课件,引出歌词内容第一位客人叫什么呢?(播放汤米演唱部分,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练习歌词节奏)还有一位小客人,她叫什么名字?(播放卡秋沙演唱部分)客人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通过唱歌的形式介绍自己)

  2、完整范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并感知歌曲的情绪特点汤米和卡秋沙要合作演唱,仔细听!唱的最多是什么字?(播放合作演唱录音)(师幼小结:唱得最多的是米和沙,也是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们唱歌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用唱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心情是怎样的?

  3、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念诵歌词我们一起试着说说他们好玩的介绍吧!(引导幼儿说清歌词,念准节奏)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并表现歌曲

  1、教师指图演唱、幼儿跟唱,结合图谱练习高音和接唱部分我们一起唱一唱。(指图师幼完整演唱)为什么这个小气球飞的那么高?(分析图谱高音处)还有飞高的'小气球吗?它和前面的的高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怎样演唱?(对比逐句练习两个高音处,引导幼儿用自然顺畅的声音唱准高音,解决难点)唱完米字紧接着唱的是什么?(分析接唱部分,反复练习,能自如地接唱)

  2、幼儿自主演唱,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针对幼儿演唱的情绪、接唱、唱准高音等情况合理评价并及时引导。

  四、引导幼儿填名字演唱,使其产生自豪感,体验与同伴互动演唱的快乐

  1、幼儿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刚才汤米、卡秋沙在歌里唱到了自己的名字,所以这首歌就叫《唱唱我的名字》。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名字也唱到歌里来?两个字的名字和三个字的名字分别怎么唱?

  (老师示范演唱自己的名字。鼓励2——3名幼儿尝试演唱自己的名字)

  2、利用课件中幼儿的照片,玩游戏"唱唱你和我",体验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乐趣游戏玩法:当大屏幕里的照片滚动起来,幼儿一起倒数:3、2、1,停止滚动,屏幕出现两名幼儿的照片:这是谁?请大家一起唱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采访被唱到名字的幼儿:大家在唱你们名字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五:结束,合作游戏,体验乐趣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幼儿园说课稿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孩子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孩子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5)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孩子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孩子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孩子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孩子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孩子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孩子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孩子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孩子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孩子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孩子的主体作用,每个孩子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孩子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孩子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孩子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孩子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孩子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孩子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孩子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孩子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孩子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孩子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孩子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孩子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孩子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孩子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孩子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孩子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孩子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孩子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孩子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说课稿12

  一、说课题名称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红帽》。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达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可以选取由幼儿熟知的故事改编的歌曲,《小红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儿在此之前已经在语言活动中对故事有所了解,很容易对歌曲产生兴趣。并且这首儿歌简单易懂,同时儿歌中有不同情绪之间的转变,可以使孩子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会感情的转变。

  众所周知,中班幼儿在初期虽然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已经展现出活泼好动、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歌曲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完成《纲要》中“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所以,此音乐活动很适合在中班进行开展。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以及《纲要》中制定的目标“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体会儿歌中感情的转变,感知音乐的美。

  2.认知目标:学会唱此儿歌,并且能够有大胆的在众人面前进行表现。

  3.动作技能目标:根据儿歌情境设计动作,并表演。

  四、说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将此活动的重点定位为:学会唱此儿歌,根据儿歌情境设计动作并表演,并且能够有大胆的在众人面前进行表现。需要突破的难点为:体会乐曲中感情的转变,感知音乐的美。

  五、说教法、学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以下教学法:

  教师注重轻松的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下教法:

  ①提问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②示范法:教师亲身示范儿歌唱法,便于幼儿进行模仿。

  ③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图片,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幼儿注重自由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用以下学法:

  ①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听一听、学一学,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师幼合作法: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儿歌有更深一步的熟悉,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接唱的方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儿歌的歌词曲调,感受儿歌中感情的转变。

  这些教法学法都能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到活动中,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有效的实现目标提供了依据。

  六、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物质准备:

  ①物质准备:儿歌画册四幅。

  ②经验准备:已熟知童话故事《小红帽》。

  七、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是一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

  激发兴趣---教师范唱---理解歌词---练习活动---创编动作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

1.激发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小红帽的故事么?

采用提问法用幼儿已熟知的童话故事作为导入,调动了幼儿积极性,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及表演欲,使幼儿多方位的进行参与,培养他们动脑思考、张口讲话的能力,符合《纲要》中关于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培养要求。

2.教师范唱

提问:小红帽回家写了一个好听的儿歌,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啊?

教师进行范唱。

教师采用示范法,将儿歌展现给幼儿,引起幼儿的求知欲。

3.理解歌词

教师逐一展示儿歌画册,并对幼儿提问引出歌词

提问:小红帽去做什么了?

外婆的家在哪儿?

故事最后发生了什么?

采用师幼互动法,让幼儿把以及获得的知识转为新知识,一问一答中自然引出歌词,加深对歌词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4.练习活动

①教师领唱

②幼儿接唱

此环节在教师的示范幼儿模仿下,学会儿歌曲调,并且体会到儿歌中感情的转变,解决重难点。

幼儿进行接唱,能够给幼儿提供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的环境,尽快熟知歌词以及体会儿歌中情感。

5.创编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动作,边唱边跳。

创编动作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八、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要求,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次活动延伸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回家边唱边跳给父母看。

幼儿园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此次活动《圈里圈外》来源于一次晨间活动套圈游戏中,当时有两个小朋友的圈重叠套住了同一辆小汽车,在计算两人各自套了几辆小汽车时,这两位小朋友为同时套住的这辆小汽车到底应该归谁发生了争执。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价值,于是设计开展了"圈里圈外"活动。根据幼儿思维数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大班下学期应培养幼儿寻找物体明显和不明显特征进行多重分类,继续学习交集分类,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题"旅游商品店"中有一个活动"放苹果",旨在通过这个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但是仅仅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幼儿对于自己空间的方位感和逆向逻辑思维的培养还不够深入,于是我设计了"圈里圈外"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交集的意义。在设计本活动时,我考虑了以下几个的要点:

  (一)、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思维正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萌芽状态。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知、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所以,本次活动的环节安排是从具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层层递进。

  (二)、体验数学学习对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站圈乐"需要幼儿以商量、协作的方式来学习,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正符合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及"情感与态度"、"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个纬度,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圈里圈外标记图,学会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计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在圈里圈外正确摆上物体数量,初步学习逆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概括归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新《纲要》要求:幼儿能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个要求,我将目标1设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重在发展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将目标2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培养幼儿从不断探究及体验中获得逆向思维的发展。因为逆向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一种加成熟的表现;而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语言在前,动作在后,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言语计划行动,动作实现计划的特点,尚处于发展过渡阶段。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本次活动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语言讨论法、游戏法、总结归纳法、迁移法、尝试操作法。

  (一)、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游戏法:通过套圈乐、站圈乐的游戏,高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家韦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侧,让儿童积极活动,主动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三)、总结归纳法:在数学活动中总结归纳法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对每个科学依据的小结。在整个活动结束后也要为这次活动的设定的目标做归纳总结。

  (四)、尝试操作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迁移法:在第三个环节中能运用前一环节学过的内容来探索解决眼前的问题,体现经验迁移的过程。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迁移,掌握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本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

  1、教具:标记图(物体在圈里圈外标记图,绿圈里绿圈外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黄圈里黄圈外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两圈交叉部分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绿圈里黄圈里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0——9磁性数字卡若干,绿色、黄色小圈共7个,绿色、黄色中圈各一个。红圆片若干,绿色、黄色大呼啦圈各4个。

  2、学具: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数量的作业单。彩旗4面。

  (二)教学过程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认识标记图——套圈乐——站圈乐——操作练习。

  1、认识标记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物体在圈里圈外的标记图。教师先出示两张标记图,再提问"谁愿意来说说它的意思?"在让幼儿充分看懂、讨论之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做总结。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这是整个活动的基础,用具体可感、鲜明有趣的标记图,利用大班幼儿好问,求知欲强的特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较流利的句子表达对标记图的理解,教师适时、合理地引导幼儿认识两个不同的标记图,体现以幼儿为主、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套圈乐这个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我先请两位幼儿上来玩套圈的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来示范游戏规则。接着请5位幼儿一起玩套圈,其中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没套住圆片,二是各自套住一个红圆片(没出现重叠的情况),三是两个圆圈重叠,同时套住一个圆点的情况。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关注第三种情况,接着让幼儿数圈里红圆片的数量,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判断圆点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计数。之后,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游戏出现的情况,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再出示交集标记图,并由幼儿来解释这张标记图的意思,最后由教师总结,引出交集的概念。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根据幼儿爱玩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给幼儿以直观的感受和亲身参与体验机会,高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究、发现交集的含义,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学会从具象到抽象、从实物到图谱,逐步过渡,为第三个环节"站圈了"活动作铺垫;也解决了这次活动的重点。

  3、站圈乐这里我先出简单的题目,由5位幼儿上来示范玩游戏规则,接着要求这5位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图(如,共有5个人,绿圈里3人,黄圈里3人),正确的站到相应的圈内。提高了难度,引导幼儿再次回忆交集的概念,边回忆边完成游戏;最后集体分组游戏,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师可引导幼儿与他人商量、协作共同来解决问题;提醒幼儿,知道两圈交叉部分人数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在玩的时候要多想想这部分是怎么变的。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在前一个环节,幼儿对交集的概念有所了解,不过还不会熟练运用,从抽象再到具体,这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对幼儿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但是运用前一环节学过的内容来探索解决眼前的问题,幼儿在教师、同伴的引导、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这也是一个经验迁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逐步形成了交际能力。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操作练习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按标记图操作练习活动则更是要求每个幼儿运用刚习得的经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以达到巩固经验、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目的。因为大班思维数学的教学原则是以幼儿为主导者,激发幼儿的兴趣,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的形式进行的。帮助幼儿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说课稿14

  一、活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活动中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四、说活动重难点重点: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吸管的长短。

  难点:通过比较,能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

  五、教法、学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启发探索法、观察比较法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以多感官观察发现,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用一端对齐比较吸管长短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感受比较的需要,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过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点,并通过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强化比的方法;最后,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开展示,引导幼儿检查排序情况。

  第一环节,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第二环节,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中,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第四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教师用书》--《语言表达》教材中的一节教育活动《泡泡变成包》。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以为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泡泡变成包》图中优美的景色,典型的形象塑造,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教师以排图讲述的形式组织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图知道“泡泡怎样变成包”,使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这样贴近幼儿生活,还会积极参与活动。针对以上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了本活动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能用较完成连贯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2.学习有顺序的观察、理解图意,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并准确排序。(这是本活动的难点)

  3.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准备:故事图片四张、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课前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说教法

  1.直观法:活动开始直接让幼儿观察图片,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

  2.图片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图片,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故事内容。

  3.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用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4.引领操作讲述法:教师示范排图讲述方法,激发幼儿兴趣,发挥想象力。

  5.激趣观察法:教师直接以问题“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三、说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分组讨论法:幼儿在活动中,分组讨论想象图片进行创编想象,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还运用赏识激励法、演示法等,在的活动中加以运用。

  四、说活动过程我将围绕“看-想---排---讲”的流程来组织本次活动。

  第一个环节: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兴趣:你们玩过了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会变成包吗?“让幼儿在猜想中进行讨论,激发幼儿观看图片的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这里有几张图片,”泡泡变成包“的故事就在里面,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小朋友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不一样故事来。”教师鼓励幼儿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第二个环节:将幼儿自由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为这四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动作、表情和心情,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分小组讲述,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讲述,保证每个人获得在众人面前表达的机会。这样既能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互相学习,调整思路,改进原来的讲述,在幼儿自由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定位在关注倾听幼儿讲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的插话、简单的提问,拓展幼儿讲述的思路。

  第三个环节:分享交流。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排法,并讲述他们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讲评各组的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要注意强调小鸟两次劝告胖胖和胖胖回答的语气,使幼儿明白为什么最后撞破泡泡、头起包。为了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展示自己的排图顺序,并用完整的语言、生动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卡。活动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教师的示范是为了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给幼儿以启发。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怎样串连起故事情节,使表述更完整、更顺畅,以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拓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语言经验。

  第四个环节:共同讨论,情感升华,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讲述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泡泡为什么会变成包?这一问题的提出,正好与开始部分相呼应,相互衔接,给幼儿以完整的答案,承上启下,从而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自然过渡到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如:外出活动时应如何保护自己?公共场所应如何做文明小公民?从而教育幼儿懂得外出活动和走路时要专心,会自我保护,不做危险的事,从而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积极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对本活动的分析和理解,活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11-17

幼儿园说课稿06-07

幼儿园说课稿模板04-03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02-20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03-02

幼儿园体育说课稿04-18

幼儿园的美术说课稿05-24

幼儿园说课稿健康05-16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11-14

幼儿园音乐说课稿11-08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