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积与容积》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欢迎大家分享。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与容积》,下面我将从说学生、说设计思想、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学生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设计思想:
正如刚才所说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以下几点:
1、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始终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目标。
2、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3、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4、数学是用一种严密的逻辑性演绎事物间存在的和谐关系及秩序之美的学科,教学过程力求严谨有序。
三、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量杯、石头、苹果、硬币、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水、土豆、鸡蛋、橡皮泥、饮料瓶、茶叶桶和水杯。
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例如:橡皮、文具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的教学思想;
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五、说教学流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通过让学生讲述及表演乌鸦喝水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二)新授
1、认识体积
通过初步感受空间,总结出体积概念。要求学生独立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利用学生与老师两次比较体积及橡皮泥的体积变化,总结出体积的大小和物体的位置形状没有关系。
2、认识容积
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要求学生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提问:“他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出“容器”概念。然后通过比较其容纳物体的多少出示“容积”概念。
3、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1)分别从概念、测量方法上、大小的比较等方面区分体积和容积。
(2)复习巩固,升华主题
(3)总结评价。
六、说板书
板书由课题、体积概念、物体位置、形状与体积无关、容积概念、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六个部分组成。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2
“体积和容积”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的起始课,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关于概念的教学。本节教材把两个全新的概念安排在同一节课中,目的是期望利用对比的方法理解辨别,领悟概念的内涵。但教材中割裂开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探索两者间的关系,教材中牵引性的问题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为了突出教材的设计目的,我改变了教材安排,只用一个情境主线,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认知错觉和表述含混作为教学起点,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剖析达到理解概念,对比差异,把握内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有长度、面积的相关知识,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在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教材把这两个全新的概念安排在一课中,而且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联系,学生掌握起来容易产生模糊的认识。
三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在比较活动中,体验、概括、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关系,其中理解两者的关系是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概念是教学难点。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成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情感目标。
四、 教法和学法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镜子,教师透过这面镜子,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习得。
本课中,我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况,引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辨析明理,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深化所学内容,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同时,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发现、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到能够自学的目的。
五、 教学环节设计
教材把两个全新的概念放在同一节课中,就是要使学生在对两个概念的不断比较中,在对两者关系的不断深化中,充分理解两个概念的内涵,达到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的目的。
正是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我设计了这个统领全课的问题,即“哪个盒子里装的米多?为什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者间的关系并引领学生不断反思,要准确判断哪个盒子里装米多,不能仅关注它的`表面,更应关注它的里面,这还不够,还要综合的关注它的各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综合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理解体积概念要三个层次,理解容积概念要两个层次。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借助三个装满大米、大小不同的盒子与学生谈话:“这三个盒子中,哪个盒子装的大米多?为什么?”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盒子大装米多,盒子小装米少。通过交流“盒子的大小指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体积概念的关注,为新知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自然生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通过思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这个问题,深入探索体积概念中“占空间”这一难以理解的词语的含义,如“石块占了水的空间”“书本占了书包的空间”等,在这些生活实例中,学生体会到:“占空间”不仅指物体占据平面的位置,还包括它的高度和厚度,也就是由长、宽、高共同构成的三维空间,依此,突破了对抽象的数学名词的理解,使难点得到细化。
一个概念的得出,不能仅凭一两个现象,而需要从众多的现象中发现共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概括,更扎实地掌握,更灵活地运用概念,学生汇报的大量实例和对实例的细致比较使体积概念的得出变得水到渠成。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探究问题的方法,突破了概念抽象时语言提炼的教学难点。
至此,体积概念得以化解。
学生的思考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本节课,教师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意在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利用冲突引反思”和“汇报交流细分析”两个层次理解容积的概念。
在理解了容积概念后,两者的关系就水落石出了。
我们的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成为人云亦云的人,而要培养独具慧眼,思考缜密的人。当学生再次思考到底哪个盒子里装的米多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和直观演示,反思这个结论是错的,为什么错了?一定是错的吗?怎样才能不错?使学生明确,容积和体积有内外之别,有共指空间大小之同,只有在壁厚相同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才成立,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这节课,学生在一个统领问题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学会了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数学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进而提高数学素养。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上册《认识体积和容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与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几方面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是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展开图以及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也是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体积(容积)单位的基础,由此可见,学好本课知识尤为重要。
本节课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倒进两个杯里水的多少,感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层次通过判断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来推理验证对三个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通过此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接着揭示体积的概念。
例7及随后的“试一试”教学容积的意义。教材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中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直观揭示了容积的概念。“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实际操作,逐步感受玻璃杯的容积。
二、教学目标
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因此针对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操作、交流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在学习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数学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三、教学思想与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桃、荔枝、苹果等),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如:对于体积和容积这样抽象的概念,精心设计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大小不同的水果等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与图形有关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在探究中比较几种水果以及水杯中的水所占空间的大小。再如:例7教学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容积的大小。
3、通过有层次地操作,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如:例6中三个不同层次的操作及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深刻地留下了体积的印象,化抽象为形象。
4、将所学体积(容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如:“练一练”及“练习五”中的题目就有所体现。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新课,这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师生之间的默契,又能为学习体积作一个铺垫。
(二)实际操作,感知体积。
教学例6,按三个层次逐步进行操作。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观察倒进两个杯里水的多少,感知桃和荔枝这两个水果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第三层次通过判断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来推理验证对三个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通过此活动,充分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进行推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接着揭示体积的概念。
(三)合作学习,探究容积。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经能够自学一些描述性的知识了,加之学生有了体积意义的认知,例7则采取了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最后再通过交流反馈来及时检查自学效果,从中理解容积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学生找出有体积(容积)的物体,巩固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也使得课堂总结更显活泼更加生动。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状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两块石头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生理解:两块石块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从而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同时出示课件)
现在你能用“体积”这个词来分别说说课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吗?如:课桌墨水瓶比,课桌的体积大,墨水瓶的体积小。。。。。。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4、认识容积。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胶水瓶,
像量杯、纸箱、可乐瓶,茶叶罐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问:哪个水杯装的水多?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用来装小正方体的塑料盒和正方体教具。
师:谁能指出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呢?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这两物体体积相同,但正方体教具没有容积。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
出示课件: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1、试一试(P42)
出示两个相同小正方体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体积的大小。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体积的大小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同时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学生先独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形状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为下一题的练习打下基础。)
3、说一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
(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量杯、水杯、水果、土豆、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几个片段。
2.师生欣赏《乌鸦喝水》动画片。
二、提出问题,教学体积的概念。
1、提出问题。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
(3)小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石子?
板书关键词: 石子 占空间 大小
2、联系生活。
(1)比划、感受和想象,
出示购物纸盒,教师示范纸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同学们闭眼想象。
出示一个球,指名学生比划。
(2)说一说。
在的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举出两个物体说一说。
3、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做一做,想一想。
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什么是纸盒的体积?什么是球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说一说什么是冰箱、微波炉、手机的体积?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固体)水有体积吗?(气体)那气体有体积吗?(吃气球,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就说明它们是有体积的。)
(设计意图: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瓶子里装满水,空间被水占了;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的现象说明它们是有体积的。)
三、教学容积的概念。
1.认识容器。
师:老师准备这节课带了这么多的教具,都是放在哪里的?
像纸箱、量杯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做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2.实验中理解容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类似教科书P41“想一想”的两个杯子,提出;两个杯子装满水,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哪个杯子装的水少?
(2)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交流。
(3)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师生共同做实验验证。
先说说都有哪些实验方法,再动手操作。
3.提示容积的概念。
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4、联系生活。
说说什么是水杯的容积?集装箱的容积?冰箱?
四、深化概念,对比联系理解本质。
1、仔细观察:盒子的体积与盒子的容积哪个大?
结论:对于同一个容器,它的体积一定比容积大,因为它有厚度。
2、假如我们把纸箱的箱壁加厚,再加厚,一直这样加厚下去,箱子有什么变化?
结论:容积变小,体积不变。
3、假如我们不是往里面加厚箱壁,而是在这个箱子的外面加厚它的箱壁,一直这样加厚下去,请你想象一下,箱子会有什么变化?
结论:容积不变,体积变大。
4、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谁来简要的概括一下?
(1)从测量方法来说,体积是从物体外部测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的。
(2)从它们的大小来说,同一物体,它的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的时候,容积近似等于体积.
五、巩固练习。
1、同一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但体积保持不变。
2、填空题、判断对错,明晰概念。
3、由于杯子的大小不同,淘气的3杯就可能等于笑笑的2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学习做铺垫。
3、数学故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布置作业:完成37页第6题。
六、全课小结
本节学习了什么?你所学最深的什么?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
4、6、7
9、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体积与容积一等奖说课稿这篇文章共57262字。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体积与容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中要用到的课件、量杯、红薯、土豆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而魔方、粉笔盒、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在学生看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的影片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也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出示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和红薯,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单凭眼睛很难作出判断,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先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汇报意见。
接着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台下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建议):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接着,我及时提问:土豆和红薯,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谁还能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体积大、什么物体体积小。并出示背投电视与液晶电视,台式电脑与手提电脑,大哥大手机与超薄手机,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为什么现在的电视、电脑、手机设计越来越薄呢?
(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意义,同时感受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
接下来我又引出“碗和水杯,哪个容器装水多?”的问题,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并在小组里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吗?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碗装满水,倒入杯中,看满还是不满,或者把碗和杯子装满水,分别倒入两个量杯中,看哪个量杯水位高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这时我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再做一个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
(这样设计,使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的概念,并且明白:容器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积。)
为了区别体积和容积。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魔方和粉笔盒。让他们比一比、说一说: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粉笔盒的.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
(这个片段的设计,使学生会区别体积与容积的不同,并懂得了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有容积,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
这一层次有口答、选择和判断题。
这类题目的目的是趁热打铁,巩固刚刚学习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认识,练习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二层次的练习,是动手摆长方体、小组合作叠硬币、用橡皮泥捏不同的形体,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动手摆长方体,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摆的小正方体多,所摆的长方体体积就大,为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作了良好的铺垫;叠硬币、捏橡皮泥的练习,是让学生明白“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第三层次:提高练习
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比较:
胖子和瘦子谁的体积大?
这道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四、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与容积》,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课将进一步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实践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具:教学软件、一个量杯、一个乒乓球、各种实物(如:文具盒、橡皮等)。
2、学具:每人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土豆、一个水盆。
七、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首先,我和学生一起玩反口令游戏:大西瓜、小芝麻在游戏中出现大西瓜和小芝麻,引出在实际生活中西瓜比较大,芝麻比较小从而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体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估一估他们所准备的两个土豆谁大谁小,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并列出两个思考问题:
1、两个杯子的水面与原来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观察对比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变化情况,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两个思考问题,请代表回答,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1、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将其放入水中后挤占了水里空间,水面才上升了。
2、水面上升高度不同,是因为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最后实验小结: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文具盒、橡皮等,而且由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不同,所占空间大小也不同,如文具盒所占空间大,橡皮所占空间小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活动二:容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理解,比如量杯,水杯水盆等物体都是容器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量杯相互比较,谁的辈子装水较多,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随后开始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
容器都能容纳一定的物体,而且有的容纳的物体多,有的容纳的物体少。因此,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⑵有什么感想?
⑶你还有什么疑惑?
⑷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9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前四年半的数学活动与科学课中经常训练的实验操作,动手操作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这也是我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突破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中要用到的量杯、土豆、水壶、脸盆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正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之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知原来是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紧接着,我又提问:教室里还有像小石子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吗?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引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也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出示差不多大小的两个土豆,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单凭眼睛很难作出判断,怎么办?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要他们先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汇报意见。接着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台下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建议):在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土豆放入杯中,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土豆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接着,我及时提问:谁还能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体积大、什么物体体积小。 学生举例
(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意义,同时感受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接下来我又引出“盆和水壶,哪个容器装水多?”的问题,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并在小组里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吗?
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水壶装满水,倒入盆中,看满还是不满,或者把盆和水壶装满水,分别倒入两个量杯中,看哪个量杯水位高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这时我揭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为了加深对容积的认识,我又做一个演示:倒半杯水并提问,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
(这样设计,使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容积的概念,并且明白:容器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容器的容积。)
为了比较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我准备了两个水杯。一个是体积大,容积小的。一个是体积小而容积大的。
这个片段的设计,使学生知道了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不同,并懂得了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体积小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小。
三、多样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体现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 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2、 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不同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3、 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前面两题可让学生选做,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第3题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两个杯子的容积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四、评价体验,交流心得。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评价他人,促进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观念。
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览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了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列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又引导学生举了许多实例,进一步加深体验,拓展认识,再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水来测量两个土豆的体积大小时,我所选择的量杯太粗,导致水面上升的高度不明显。学生没有明显比较出哪个土豆的体积大。
4、再拓展练习方面,我考虑不够周全,练习缺乏坡度,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不断体会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和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学中要用到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小长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教学程序】
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
1.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装的多,哪个装的少?
2.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第二环节:实验探索,获取新知(由三个活动)
1、.提出问题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的土豆和红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
2、演示实验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
3,自己设计实验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个量杯中的水面比较高,其次是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往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现水溢出来的情况下,就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较的,如果未溢出来的话,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第二个杯子的`容积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
(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第三环节:加大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四个巩固体积与容积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1、比较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后面所学计算体积做基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不仅可以数,而且还可以有策略的计算出谁的体积比较大!)
2、捏橡皮泥,(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同样物体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体积依然是不变的!)
3、比较三堆硬币的体积(有两个目的,(1)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多的的硬币体积不一定就想等,(2)摆放的方式不同体积不一定就不相等。)
4、1瓶饮料分别倒给小明和小红? 这道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
第四环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板书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度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4、教学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积学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备课的时候把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挖的过于深,导致我在昨天的试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该怎么回答,前面做土豆红薯的实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很多的内容都没有讲完,所以经过修改我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环节处理上本来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为了后面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实验的过程,只是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而已,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语速过于快,过于着急,没有做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验,所以最后呈现在各位老师面前的这堂课还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师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11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有两个例题及其随后的试一试。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的概念。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书盒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了容积的概念。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玻璃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玻璃杯的容积,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容积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体积与容积意义的学习是后面学习体积(容积)单位、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到大小各异的物体,还感受到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纸盒所能装的东西有多、有少,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体积与容积的原型。现在要把这些生活原型概念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能会受到表面积的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也可能会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体会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7、体积与容积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P41—P42。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量杯、水槽、苹果、红薯、土豆、正方体方块、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乌鸦喝水》的片断。
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空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苹果)放入这一满杯水中会怎样?为什么?苹果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溢出来的水与放入杯里的苹果有什么关系?”
二、教授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体积意义。
那谁能说一说这个土豆和红薯谁占的空间大吗?你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吗?有什么办法比较出他们到底是谁大?(实验)。
主要让学生说出物体放入量杯后,水面所发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
请大家观再察比较一下2个杯子水面,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呢?上升的水与瓶子里的土豆或红薯有关系吗?”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各自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课桌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本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数学上像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苹果的体积,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土豆的体积……
问:你认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说红薯的体积比土豆的体积大。
引发说理:我们每个同学有没有体积?你认为谁的体积最大?为什么?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下面的3个物体,你能根据他们的体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可乐瓶,茶叶盒,墨水瓶。
可乐瓶可以用来作什么?茶叶盒呢?
象这样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
如果可乐瓶装满了水,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这个茶叶盒所能容纳茶叶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积?
你能从生活中也这样说说吗?也就是说只有什么才有容积呢?
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请同学们看这里,烧杯装半杯水,我说现在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烧杯的容积,你同意吗?为什么?
那这三个容器它们谁的容积最大?谁的容积最小呢?
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2个容器来比较一下它们容积的大小吗?
3、比较教材的2个容器(或者2个矿泉水瓶子)
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小?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4、老师还有一个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保温杯子(体积较大但容量较小)和矿泉水瓶子的例子
“杯子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讨论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学生讨论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吗?
生:容积的测量应该用容器的里面进行,体积的测量应该从容器的外面进行。
三、基础练习。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4、“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12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与方法和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等知识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来学习的。首先,给出容积和容积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是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L和ml,并介绍了它们的关系和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利用例5计算小汽车油箱容积巩固长方体容积的计算和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因此针对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中理解容积与体积;认识容积单位:升、毫升。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等数学活动过程,感知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重点: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三、教学思想与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打算从又下四步展开教学活动: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塑料盒、木盒),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如:在区分容积与体积时,选择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木盒和塑料盒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感观获得对两个概念的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操作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在探究中感知1L、1ML的实际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容积以及感悟出容积的大小。
3、通过有层次地操作活动,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抽象为形象。
4、将所学容积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如: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就有所体现。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部分,第一、容积的概念,第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第四、容积的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内容是容积概念的教学。在这里,我直接出示实物教具,长方体小木盒。通过实物介绍容积就是容器里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随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容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机械的背诵概念。在此基础上问学生:通过刚才的举例,发现了只有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学生会很快说出:必须是空心的物体才有容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感知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容积的意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第二部分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竟猜小游戏。拿出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塑料盒和木头盒(用纸蒙好)让学生猜哪一个容积大,在学生的竟猜中揭晓迷底。感受容积与体积的不同之处是容积从里面测量而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体积相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竟猜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在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下来学习知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第三部分内容认识容积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感悟估测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因此,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容积单位,通过实物教具药水瓶和饮料瓶,观察上面的竟含量,引出L和ml两个容积单位,让学生猜想,升和毫升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会猜出是容积单位。教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1ml水有多少吗?学生通过用针筒吸水并滴在手心活动感受1ml的大小。并把1ml水注入药水瓶中,用它估计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药水瓶中水的容积。(10ml)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一毫升究竟有多少?并以此为凭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操作、猜想、验证、感悟。用250毫升的量桶,向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倒水,倒几次是1升?通过倒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倒四次正好是1升。得出(1L=1000ml)。又将1升水倒入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猜想会发生什么?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毫升与1立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继续验证,有的学生会根据升与毫升、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得出1毫升=1立方厘米。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这两个单位间的关系。随后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容器上还标有L和ml的字样。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先将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学生会得出1升=1立方分米。那么1ml与1cm3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继续操作验证;有的学生说不用,根据升与毫升的关系和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可以得到。体积与容积单位间的关系是通过学生猜想、操作验证的方法得到的,这样能够使他们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将1升水倒入纸杯中,能倒几纸杯水?估计一下一个纸杯大约能盛多少毫升水?本环节是通过两次倒水活动深刻地理解了升与毫升和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时,教师指出:科学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要喝1400毫升的水,你知道1400毫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用不同的容积来说明1400毫升的多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容器建立深刻的表象,丰富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通过此活动,充分让学生猜想、验证、感悟、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容积单位间的关系。而且更能深刻地感悟到1L和1ML的实际大小。增强估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第四部分是例题的教学,由学生独立完成,师适时点拨怎样把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最后集体订正,使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进一步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三清”中的“堂堂清”。在此设计四组练习,第一组题单位间的换算,属容易题。主要目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第二组题感知题,使学生加深对L和mL两个单位关系的进一步感悟和理解。第三组计算题。难点是将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对新知识加以运用,属中档题。第四组练习即例6,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出测量不规则物体容积的方法。属于较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都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回顾课堂知识,最后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届的瑰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又一杰出贡献。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看一下这本书。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相关文章:
《体积与容积》数学说课稿05-16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07-08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12-09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04-30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03-02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05-24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05-25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05-15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