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雪》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多形式诵读及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1)竞赛活动法
有位名人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的确,如何在45分钟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调集在焦点上,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而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有所创新,我设计了这堂竞赛活动法,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2) 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3) 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2、说学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篇文言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本文又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四、说程序设计
本文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主要面对的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设计的。
整堂课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课堂以读贯穿始末,以赛促其乐学。
(一)、初读
1、导入课题。(3分钟)
检查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看哪组同学搜集的多且好。然后进入“西湖名诗大拼盘”,大家共读描绘西湖名诗句,导入课题。
2、、检查预习,(10分钟)
(1)、在“字词障碍一扫清”这一环节里,检查了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虚词,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
(2)、“齐心合力疏文意”, 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文章语句的解读。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用到了教学方法中的竞赛活动法和朗读法,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文意的疏通,还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二)、精读(15分钟)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可有以下几类问题:
1、“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写雪大的句子和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 怎么写湖心夜景的?采用什么写法?
3、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我的态度呢?
4、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特别是第1、2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赏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难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接下来进行意境的品与欣赏。
(四)品读
在反复朗读中进行品析、品味、品评。(10分钟)
一读品词语。学生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个“与”字用得好,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的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二读品美点。学生以“我认为 句美,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例:我认为“雾淞沆砀”一句美,写出了湖上雪光水气弥漫的景象。
三读品情感。学生以“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为话题发言。例: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处,理解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独特的生活方 式。 说明:这“三品”的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既鉴赏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又体会了文中暗含的情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熟读背诵(5分钟) 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六)、创新活动(布置作业)(2分钟)
1.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教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如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
赏雪景寄情山水
(品诗人感悟意境)
独驾小舟赏雪景
(偶逢知己饮亭中)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2.尝试用白描手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段散文。(选做题)
说明:本活动设置,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对联),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说反馈
程序设计中的初读—精读—品读这三个环节,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湖心亭看雪
景:雪后湖心亭奇景(白描)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情:雅趣,超凡脱俗,孤芳自赏 言简意丰
《雪》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雪孩子》这篇课文选自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叙述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话故事。文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课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教学目标:根据文章在本册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现在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我为孩子们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课时安排:本文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第2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课文3~8自然段,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体会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会写“瓜、衣来”3个字。
二、说学生
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三、说教法、学法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讲一讲我是如何运用教法及学法,来帮助孩子完成以上学习目标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场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书:雪)谁知道雪花是怎么样的?美丽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来了一个孩子,(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书:孩子)谁认识“孩”这个字?(说说“孩”的音形义)最后齐读课题。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通过板画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们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雪孩子长得怎么样?(可爱、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读吗?在读课文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预设:问同学,问老师,看后面的生字表……)这一环节在交流认字的办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
1、下面老师就让大家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读音。这一步是想让学生先自己学会不认识的生字,这样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2、学习生字词。
(出示以下生字词)让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烧着了 睡觉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
指名学生领读(第一组都是后鼻音,第三组的第2个音节读轻声,第四组的“着”“觉”是多音字,第四组词中很多没出现过)。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组合,及单字气球游戏,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预设:1、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救人的事。2、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说得对。这个环节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说话能力训练。
(三)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那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现过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任意变换和组合。老师在思维教学活动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具体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前,天气是这样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天一夜”)谁能用读来表现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读,再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出示图片与句子: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图啊。(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这一步帮助学生读中观图,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讲述第二自然段内容导入(出示图片3)这幅图画了什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引导学生从图中、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又“”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汇报朗读。(学生在读中悟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除了又唱又跳,你想象一下,他们还可能玩什么?(生交流)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多高兴,多快乐啊,那他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时,会互相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小白兔多高兴啊!那谁想做小白兔,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呢?
3、师讲述期间发生的事情导入第7、8自然段。
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会怎样做呢?(生交流)的确,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7自然段吧。(学生齐读课文)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一段)是啊,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来时,它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它全身的雪在不住地融化,可它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它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但它已经没力气了,最后,它的头也完全融化了,眼珠掉到了地上,我们的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顿)现在,我们的男生有感情地读读第8自然段。(男生齐读课文)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怎样了?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它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它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它不是还在吗?(放录象: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猜想故事的结局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猜想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中的某些提示,根据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出丰富奇特的结局,运用这种常用的思维教学方法,可以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学生想象说: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怎样说呢?但那白云慢慢地飘走了,越飘越远,小白兔看见了,多么难过啊,同学们,我们给小白兔想个办法把雪孩子留住,让它永远和小白兔在一起吧。
(四)情感的升华
说得真好。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雪孩子,你们愿意永远和雪孩子在一起吗?(愿意。)那我们怎样才能让雪孩子永远在我们身边呢?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雪孩子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就是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全班配乐朗读。)
(五)写字指导
①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学生看田字格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②“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这两个字,并将字中的长短撇用红笔标明,以方便学生观察,特别要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指导写“瓜”和“衣”。注意两长撇的不同:一个竖撇,另一个是斜撇。两短撇的不同:一个是卧撇,另一个是短撇。
学生练写。学生自己写“来”。(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六)作业:续编故事《雪人回来了》
(七)说板书:
救出了
雪孩子——小白兔
化了
《雪》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雪孩子》是一节语言活动,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故事语言浅显,简洁,生动地表现了雪孩子奋不顾身从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融化成水,经过太阳一晒,又变成天上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的经过,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说课稿。既形象地表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又结合自然现象说明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科学道理,在趣味性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学现象,很好的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要。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多种形式,使幼儿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3、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记住重要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三、活动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目标要求,我确定本节活动的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设定的难点是: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四、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雪孩子图片《雪孩子》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使生动鲜活的画面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知识经验准备:1。在活动区投放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实验。2。课前带幼儿去玩雪,让幼儿知道雪遇热会融化。
五、说教法、学法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在本活动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通过与幼儿谈话,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教师生动地讲述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3。提问法: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说对话等有趣形式,在一问一答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对话,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将对幼儿运用以下学法:
1。欣赏法: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及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把幼儿带入童话的优美意境中,去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
2。讨论法:通过讨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3。表征法: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进行表征,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原理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边出示雪人图片边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引出故事。
我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目的:
(1)引起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2)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教师有感情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雪孩子去哪里了?
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运用提问法,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让幼儿知道雪孩子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感受雪孩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四段,让幼儿视听结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1、运用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课件第一段后,提问: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体验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
2、欣赏课件第二段后,提问: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时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3、欣赏课件第三段后,提问: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引导幼儿学说雪孩子的对话,学习词冲、跑,进一步体验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赏课件第四段后,提问:兔妈妈回来了,是谁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此环节采用的媒体课件,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幼儿也更感兴趣。运用视听结合法,通过设计的提问引导幼儿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时使本次活动的重点得到落实。
5、幼儿分组讨论,进行表征:
在此环节我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并思考:“雪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雪孩子自己怎样了?”“你认为雪是怎样变成云的?”通过讨论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然后我引导幼儿运用表征法根据已有经验对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表征。因为活动前幼儿已储备雪遇热融化,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初步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运用讨论法,让幼儿展开讨论,又运用表征法,引导幼儿表征,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活动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七、活动延伸部分:
1、在科学区投放多种材料,继续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实验,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科学原理。
2、课后通过将故事磁带及角色头饰放在表演区,小朋友们可以欣赏和表演故事,进一步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
《雪》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雪》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一)教学重点
1、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4、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二、说学法指导
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
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并摘抄、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探究、品味,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以诗词、画、导入
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三)融入文本
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感知全文内容要求:
(1)有感情去读
(2)字词过关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说后出示投影)
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两段)
(四)诵读美读
《雪》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反复诵读感受其美质,品味。谈一点心得
5、学生分组、分段去读、去品味、去评析
如第一段,暖国的雪景图。要读出作者喜爱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之情。
第4、5、6段,朔方雪的壮美。使作者的生命升腾,应读得高亢、激昂
(五)学生质疑,研讨
1、鲁迅对雪情有独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写了雪地的乐趣。本文又写了“塑雪罗汉”场面。体会融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作者从哪几方面细致写南国的雪的(①暖国雨,单调,反衬。雪花灿烂⑵直写雪质颜色⑶雪野中花草来衬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闹,写雪野的生机勃勃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雪?
4、综观全文及对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
5、如何理解结尾句
学生探讨,老师点拔
(1)诵读结尾句
(2)南北雪联结来写的用意,“文如其人”这两种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
(3)学生各抒己见
(是对雪的赞美,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从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种生命的升腾)
(六)小结
本文通过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串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体验活动
1、面对中考:我要像鲁迅那样
2、谈雪:(可谈雪之美、雪之乐、雪知识、雪幻想)
(八)作业
1、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
2、背诵后三段
说课后感:
1、散文诗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后的背诵有助于学生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本文的难点是对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学生品读——体会感情——教师点拔——学生各抒己见的步骤,循循善诱,达到分解、弱化难点的目的。
3、针对作者写雪,其实也是其自身灵魂的呈现面对中考。应让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难耐的孤独)用拼搏去笑对人生本设计也是育人教书的一种体现吧!
板书: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
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
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
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对严寒的抗争
柔软 坚硬
《雪》说课稿5
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
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
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
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只有每节课都有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一天一天丰厚起来。
第三环节: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主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沁园春雪》,结合注释和批注,说一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学生自读、思考、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
【屏幕出示】
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词。
这是一首意境壮美雄浑的词。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词。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的词。
这是一首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词。
这是一首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望”北国风光、“惜”历史英雄的词。
……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在教材的第2页,也明确了这样的阅读策略:先独立阅读每首诗,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词”这一主问题,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说初读感受,学生多角度概说,再加上老师的课中小结,既有学生的自学,又有老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发散,又有老师的集中,这就构成了本堂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诵读,品悟“豪放”之味。
(一)诵读指导
【屏幕显示】
朗读指导一:读出节奏的美感
朗读指导二:读好朗读的力度
朗读指导三:读美抑扬的变化
这三次朗读,均有老师的范读,均有老师的即时点评。第一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全词,强调停与连。第二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每个字词的发音都是富有力量的,强调轻与重。第三次朗读指导,我这样范读:请听上阙,“欲与天公试比高”扬上去,豪迈自信之情蕴含其中,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低下来,深情想象,陶醉其中。下阙同样有抑扬的变化,“惜”字领起,这几句都要抑,读出惋惜之意,而结尾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要扬上去,达到高潮,有力收束。
设计意图:学习朗读诗歌,这是学习任何一首诗歌都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我采取了分层指导、小步轻迈的朗读指导,三次指导,分别让学生懂得朗读的停与连、轻与重、抑与扬,而这些细节要处理到位,都离不开老师的范读与点评。
(二)品析豪放之味
毛泽东阅读宋范仲淹词时心有所感地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该兼读……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首词就是毛泽东豪放词作中的精品。
主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全词,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此词的豪放之味?(思考角度:意象、意境、用词、形象、情感……)
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之后,便开始了师生的对话。我选取了其中六位同学的回答来呈现课堂情境:
生1: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句中体味到了豪放之味。“千里”、“万里”极言视野之辽阔,天地之间纯然一色,写出了一幅北国雄伟壮丽的雪静。
生2:我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一句,觉得长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豪放的,再加上“内外”,突出从北到南,广袤无垠,再加上“惟余莽莽”一句,强化了天地间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生3:我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句,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的象征,这是很大气的意象。再加上“上下”修饰,使人联从东到西,寒冷使得波涛滚滚的黄河突然就全部凝滞,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可见一斑。
生4:“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壮志是豪放的,这也是词人内心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气慨的自然折射。
生5:“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字,表明了毛泽东对于历史上这位纵横驰骋,开创了新朝代的成吉思汗是瞧不上的,是不屑的,这是何等豪气,何等大胆?
生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
在充分地师生交流之后,我再出示教师小结:
《沁园春雪》的豪放之味
豪放之一:意象之雄
豪放之二:意境之阔
豪放之三:远大之志
豪放之四:王者之风
紧接着,我播放了两段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雪》,前者磅礴,后者欢快。)
提问:这样的一首豪放之词,我们应该要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来诵读更合适呢?学生选择背景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豪情万丈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品析活动,仍是以主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细细品析蕴含其中的“豪放之味”,理解可以多元的,方法却是有章可循,品诗可以从意象、意境、用词、情感等方面来细细品读,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点评语起着补充、更正、启发、强调等作用。品析完成后,再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是一种鉴赏能力的体现
第五环节: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1945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新民报》上第一次面世,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词就像是宣告着共产党胜利的预言一般,在重庆瞬间爆炸了,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出自毛泽东之手,诗中的豪迈,诗中的奔放,诗中的大无畏,诗中的底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叹。蒋介石大惊失色,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一下下地刺着蒋介石的心,他不服输的气势涌上心头,蒋介石当即决定,自己也写一首,又责令手人的文人都写《沁园春雪》,但没有一首比得上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为什么比不过?清代沈德的一句名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毛主席,正是对这句话的形象诠释。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生。请看小视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约1分30秒)。
设计意图:插入这个小视频,是唤醒学生对诗歌背后的诗人的敬意。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才能谱写了如此豪放之诗词。语文,是成人之学。
紧接着,再引领学生一起重温毛主席诗词中的这些经典名句,感受诗词背后的那颗伟大灵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占领南京》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七古残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七律洪都》
同学们,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这些气势磅礴的经典诗句后面,站立着一位敢改天换地的伟人,站立着一位一心为人民的好领袖,站立着一位为建立新中国牺牲了自己六位亲人的好公仆。他,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吧: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毛泽东!
但我们不要忘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要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期盼,再读: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中国少年!
在锵铿有力的读书声里,学生们激情澎湃,眼睛里闪耀着自信的火花,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渗透。毛主席的金句,字字都饱含着情怀,句句极富感染力,只要一读,学生们的心儿激荡,豪情万丈,只要一读,就会感受即使是在艰苦战争的年代里,诗歌仍然是心灵的营养品,勇向前的号角声。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雪》。
2.选做题: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试着品析这首词的“豪放之味”。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是夯实基础,人人都要过关,选做题是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从课内迁移至课外,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品析同一作者、同一词牌名、同是豪放词的《沁园春长沙》
六、我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一堂古诗词教学课,我觉得自己正努力向“实”、“雅”、“润”深入开掘。
“实”体现在丰厚的课中积累上。在这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做到积累丰厚,开篇即介绍了写作背景、词牌名的来历、认字识词,这是学前的积累。课中又通过教师小结、学生笔记的方式,又让学生积累了“咏雪抒怀”、“壮美雄浑”、“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等众多赏析评价语。结课时又让学生积累了毛泽东大量的名句。这样,语文课就有了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
“雅”体现在雅致的活动设计上。本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自读,说说初读感受;品读,体味豪放之味;联读,理解伟人形象。以读为线,反复利用课文资源,聚焦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聚焦学生品析能力的训练。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训练。而恰当的主问题的设计,也活化了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潜到文字的深深浅浅处“扑腾”。
“润”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我的语文课上,力求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开掘。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我一定要让文学参与学生的成长。于是,在课的最后一部分,我把视线从诗词投射向了人,我自然而然地想起:风流人物,当然指毛主席,但也更应该指听课的每一位少年,每一位中国少年啊!我觉得,这也应该是编者把此课放在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的重大意义吧!
曹文轩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完美地理解教材书,他的语文教学就有一大半完成了。”我想,我距离这“一大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雪》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
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
(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
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热风》等16种,其中,我们学过《呐喊》中的三篇小说《孔乙已》《故乡》《社戏》,学过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名篇《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纠错、正音。
3.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对于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美的散文诗,大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明确:
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
5.请同学们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你认为鲁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两幅画面: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旋升腾的江北雪景图。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
3.班级交流,同桌两人一人作感情朗读,一人用刚才的句式作赏析。其他学生和老师作点评。
老师明确:
南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
北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
这两种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朗读时要把这两种不同的美用自己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4.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北雪?为什么?(提示:可结合课后本文的写作时间谈谈当时的写作背景)
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1.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描写雪吗?
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这种感情我们在朗读中如何体现出来呢?
2.从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南雪:语调舒缓,语气轻柔;北雪:语调激昂,语气铿锵有力。
3.重点诵读描写南方雪野和朔方雪景的语句,然后选择图片给配解说词.(此环节是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设,使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雪是鲁迅的爱物,也是古代诗人们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雪花飘飘洒洒,显尽风流。请打开你记忆的长河,从中撷取几朵美丽的”雪花”吧。
学生交流写雪的古诗词。
2.鲁迅在本文中写了雪中塑雪罗汉的情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一段雪地捕鸟的文字,你在雪地中做过其他的游戏吗?请用一段文字把自己游戏的情景描绘出来。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在《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优美的歌曲中共同领略北方雪的壮美吧!
自我评价: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雪》说课稿7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可以说,唐诗从内容到形式,开创了繁星丽天、万花攒锦的辉煌局面,不但在我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风采卓烁,历久常新,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能与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媲美,得到举世的赞扬和珍重。
因此,学习唐诗,研究唐诗,就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沿的风气,从未衰落。
虽然,在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数量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执教这首诗,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老师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先有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好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分页标题#e#
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
因此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从自身出发谈体会,不追求唯一的结论,也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三、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前,我让学生说描绘冬天的词语;课中引导学生说“千()万()”的成语;教完教材中的古诗,再补充《标准》要求背诵的诗文。这样的课堂容量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雪》说课稿8
教材简析
《雪猴》这篇课文通过描述聪明、可爱的雪猴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事,表现出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告诉我们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地球,要和谐共处的道理。
设计理念
通过阅读实践,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以读为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抓住雪猴的可爱之处,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浓厚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雪猴的可爱,激发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4.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查找搜集有关雪猴的资料,准备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布置了搜集有关雪猴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雪猴?
2.生边说师边出示雪猴图片。
3.看看课文中写了有关雪猴的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和写的生字,查字典或请教他人。
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问题,即以读带说,是让学生了解书中是如何描写雪猴的趣事及雪猴的可爱的。)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1~3自然段。
(1)指名读1~3自然段。
(2)小组合作交流在这一部分描写中,雪猴的可爱体现在哪儿?
(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知道这部分课文写雪猴的可爱体现在为“我”送来了森林的礼物——香蕉。)
2.学习4~6自然段。
(1)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文中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出雪猴的可爱。
(2)找出课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的词语并画下来。
(3)指名读出这些词语。(出示多媒体课件: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又蹦又跳、席地而坐、凝神听讲、抹抹脸、龇牙、搔一搔等。)
(4)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到文中再读一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5)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描写雪猴动作的句子。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情朗读来了解雪猴与军人一起做操、听课、预报天气的趣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选取具体真实的事件来描写,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升华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吗?
(开放性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积淀的情感得以释放,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会油然而生。)
2.填空练习。
()的雪猴(括号内的词语可到书中去找,如调皮的、席地而坐的、龇牙咧嘴的……)
()的`边防战士(括号内的词语,可任由学生发挥,如可爱的、威武的、勇敢的……)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练习;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填到购物车中。
3.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抄到“摘抄本”上。
(在平时的阅读中,重视积累好词佳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抽查学生认字情况。
2.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开火车读。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书写的13个字,按字的结构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3.其他字由学生独立书写(可利用《写字》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掌握同一结构字的书写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四、拓展阅读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迷人的树袋熊》。
2小组内交流:读了树袋熊的自我介绍,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指名当众汇报、互相补充,总结出树袋熊的特点。
五、实践活动
仿照课文,写一段你与小动物亲密相处的小练笔。
《雪》说课稿9
《雪孩子》这篇课文选自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叙述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话故事。文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课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在本册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现在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我为孩子们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本文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第2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课文3~8自然段,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体会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会写“瓜、衣来”3个字。
说课价值
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说课课件设计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说课方法
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说课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学教育:
(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场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书:雪)谁知道雪花是怎么样的?美丽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来了一个孩子,(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书:孩子)谁认识“孩”这个字?(说说“孩”的音形义)最后齐读课题。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通过板画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们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的兴趣。
初读感知
雪孩子长得怎么样?(可爱、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读吗?在读课文前,胡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预设:问同学,问老师,看后面的生字表??)这一环节在交流认字的办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
1、下面老师就让大家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读音。这一步是想让学生先自己学会不认识的生字,这样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2、学习生字词(出示以下生字词)让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烧着了 睡觉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指名学生领读(第一组都是后鼻音,第三组的第2个音节读轻声,第四组的“着”“觉”是多音字,第四组词中很多没出现过)。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组合,及单字气球游戏,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3、再自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预设:1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说得对。这个环节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说话能力训练。
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那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现过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任意变换和组合。老师在思维教学活动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具体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前,天气是这样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天一夜”)谁能用读来表现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读,再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出示图片与句子: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图啊。(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这一步帮助学生读中观图,理解文本内容。
《雪》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雪孩子》是一节语言活动,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故事语言浅显,简洁,生动地表现了雪孩子奋不顾身从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融化成水,经过太阳一晒,又变成天上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的经过,既形象地表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又结合自然现象说明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科学道理,在趣味性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学现象,很好的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要。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多种形式,使幼儿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3.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记住重要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三、活动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目标要求,我确定本节活动的重点为: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设定的难点是:知道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自然常识。
四、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雪孩子图片 《雪孩子》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使生动鲜活的画面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知识经验准备:1. 在活动区投放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实验。2.课前带幼儿去玩雪,让幼儿知道雪遇热会融化。
五、说教法、学法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在本活动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通过与幼儿谈话,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教师生动地讲述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3.提问法: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说对话等有趣形式,在一问一答中让幼儿理解故事,学说对话,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将对幼儿运用以下学法:
1. 欣赏法:借助图片、多媒体及教师生动的讲述故事,把幼儿带入童话的优美意境中,去感受故事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画面美。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资料共享平台
3.表征法: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进行表征,通过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原理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边出示雪人图片边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雪孩子,雪人)“雪孩子今天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引出故事。我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目的.:
(1).引起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2)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教师有感情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子叫什么?
(2)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雪孩子去哪里了?
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运用提问法,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回答。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让幼儿知道雪孩子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
(三):运用,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并感受雪孩子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本节活动中的重点,因此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将故事分为四段,让幼儿视听结合,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1.运用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后,提问: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体验小白兔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二段后,提问:堆好雪人,小白兔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你认为这时雪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3.欣赏第三段后,提问:雪孩子是怎样救小白兔的?(引导幼儿学说雪孩子的对话,学习词冲、跑,进一步体验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急切的心情)
4.欣赏第四段后,提问:兔妈妈回来了,是谁救了小白兔?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此环节采用的媒体,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幼儿也更感兴趣。运用视听结合法,通过设计的提问引导幼儿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引导幼儿体验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时使本次活动的重点得到落实。
5、幼儿分组讨论,进行表征:
在此环节 我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并思考:“雪孩子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雪孩子自己怎样了?”“你认为雪是怎样变成云的?”通过讨论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然后我引导幼儿运用表征法根据已有经验对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这一自然现象进行表征。因为活动前幼儿已储备雪遇热融化,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初步经验,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运用讨论法,让幼儿展开讨论,又运用表征法,引导幼儿表征,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活动的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七、活动延伸部分:
1、在科学区投放多种材料,继续引导幼儿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实验,进一步理解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科学原理。
2、课后通过将故事磁带及角色头饰放在表演区,小朋友们可以欣赏和表演故事,进一步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美德。
《雪》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二)学法的点拨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
(二)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三)师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四)质疑解惑: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五)精读课文。体会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读。
(六)思考阅读: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熟读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八)课堂小结 :通过“实话实说”和“焦点访谈”的形式对本课作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板书设计: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写景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白描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雪》说课稿12
教学要求
1.了解雪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继续学习和巩固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雪猴的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雪猴的特点来写的.。
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雪猴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边防哨所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谈话:大家都很愿意到北京动物园游玩,更喜欢到猴山去观看猴子的表演,它那逗人的表演,不时引得人们捧腹大笑。那么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的雪猴有什么特点,又和哨所的战士们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雪猴》这一课。
板书:雪猴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
①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②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然后给课文分段。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霏霏细雨蒙胧香蕉蹿到溪水畔
咧嘴龇牙摹仿单杠山寨搔一搔
大惑不解聊天催
2.容易写错的字。
蒙胧:“胧”不要写成“”。
咧嘴龇牙:“龇”不要写成“呲”。
大惑不解:“惑”不要写成“或”。
摹仿:注意“摹”的下部是“手”。
聊天:“聊”不要写成“”。
3.应理解的词语:
蹿到咧嘴龇牙大惑不解
四、再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读读描写雪猴特征的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几件事?
3.讨论分段。
五、作业
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读课文后回答: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雪猴的?
课文分哪几段?每段主要写的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①“不久会……送礼物”中的“小朋友”指的是谁?为什么会送礼物?说明什么?
②雪猴有哪些特点?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2.讨论思考题。
板书:
3.分小组读课文第二段,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猴和边防战士友好相处?
②边防战士服役期满,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板书:
4.指名读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三、巩固全文
1.指名分段读全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雪》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特点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的第19课。
《雪孩子》这篇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表现了雪孩子奉献自已,救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加深感悟。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课程标准中教学法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感受雪地、云朵的美丽,体会雪孩子的美好心灵。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与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他们保持高昂的情绪,让他们在玩中学。但他们经过半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尤其是本课课文首次以不注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阅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了解雪和云的变化过程。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雪花生字卡片。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低年级学生较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为此,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课件,以故事情节做为画外音,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上来。下面就请各位领导看一下这个小故事。(播放课件)我认为以动画形式巧妙导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声情并茂的动画片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图文结合,随文识字。
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以后,我首先让学生图文对照欣赏课文,"披文入情"领略文章的语言美。(下面就请各位领导看一下课文内容)。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就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所以我又让学生自由读并勾画出在生字,同时读出相关的句子,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这样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性。我还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3、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
在这里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在读时应注意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个我教学的小片段。当老师提出让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有的同学提出我最喜欢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句。老师说,是啊!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这时老师追问,其他同学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最后,我又请三名同学读,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谁读的最好,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给予肯定。
在教学中,我觉的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我觉的这样做比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更重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鼓励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而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4、帮助学生解疑。
雪孩子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你们想知道雪孩子怎样变成白云的吗?(播放课件演示雪与云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气,最后变成了白云。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化?有的学生可能说到: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就烧化了,变黑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5、结合图片,进行叙述。
指导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虽有一定难度,但是借助动画,引导学生逐步模仿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及表演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并且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6、作业。让学生叙编故事,《雪孩子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设计会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像。
板书设计
19雪孩子
下了大雪堆雪孩子 又唱又跳 回家休息
兔家起火 火中救兔雪人化了成了白云
我以每幅图的主要内容为板书,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雪》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玩雪》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是一节健康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课,通过带孩子们到户外与雪进行亲密接触,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做雪雕等活动,感受雪天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冬天运动的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玩雪,丰富玩雪的经验。
2、学会与小伙伴分享与合作。
3、感受雪天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冬天运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尝试用各种方法玩雪,感受其中的乐趣。
把学会与小伙伴合作,激发幼儿冬天运动的兴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做了以下准备:
1、提前与幼儿一起观看下雪的情景。
2、大雪后户外有积雪的场地。
3、为幼儿提供小桶、铲、各种小玩具。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1、观察法:在活动的始终,观察法贯穿前后,在每个环节都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对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对不良的行为及时制止。
2、提问法:在活动中,要善于运用提问法法来引导孩子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思考、创作。
3、鼓励法:在活动中,我注意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方法,针对孩子在每个环节中的表现,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的评价,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热情。
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欣赏雪景,谈话导入
带领幼儿到雪地上走一走,听一听踩在厚厚积雪上的咯吱声,引导幼儿欣赏美丽雪景,提问“小朋友以前玩过雪吗?”“好玩吗”请玩过的孩子说一说怎样玩的,讨论激发幼儿玩雪的兴趣。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自由结伴玩雪。
1、先由教师和玩过的孩子做示范。
2、孩子们自由玩雪如:打雪仗、滚雪球、滑雪、堆雪人、做雪雕等。
3、教师在活动中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时刻观察每个幼儿的行动,对需要帮助的给与适当的帮助,并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提醒幼儿不要将雪打到小朋友的脸上,跑时不要太快,以免摔伤。
4、引导幼儿学会和小伙伴一起分工、合作堆雪人、做雪雕。
5、教师将幼儿玩雪的欢快场面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三)、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雪人和雪雕作品。
(四)教师小结: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和孩子分享快乐。
七、活动延伸:
1、在绘画区以“玩雪”为题作画。
2、冲洗照片,布置在活动室里,丰富幼儿的经验。
《雪》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这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课文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⑵ 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2、赏析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赏析文章是本堂课的重要方法。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讲解显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雪》说课稿】相关文章:
鲁迅《雪》说课稿01-08
《沁园春·雪》说课稿03-19
《看雪》说课稿01-02
《雪》说课稿(精选21篇)10-22
雪孩子说课稿(精选16篇)12-28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2-20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02-09
语文一年级雪孩子说课稿03-04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说课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