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贤学网>范文>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05-27 13:13: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通用】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轻轻松松添文字》是豫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初识PowerPoint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PowerPoint的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PowerPoint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文本框中添加文字,掌握幻灯片的初步制作方法,重点是掌握对文字的不同处理的方法。因此这节课是PowerPoint软件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让学生熟练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⑵学会制作文字幻灯片。

  ⑶掌握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难点:版式的选择及应用。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创设情境:展示教师的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教师引课: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就像一幕精彩的话剧,每张幻灯片都是它的一个舞台。文字、图片、

  声音、影像、动画都会在舞台上闪亮登场,但这些都需要你来精心策划,巧做安排。

  现在结合我们要学的语文课内容来制作一张文字幻灯片。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新建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学生同步操作。

  第一步:启动PowerPoint。

  第二步:单击任务窗格的“开始工作”,在下拉选项中选择“幻灯片版式”。确定操作后,任务窗格“开始工作”处变换为“幻灯片版式”。

  有时启动后会直接显示。

  第三步:选择并单击“标题与文本”版式,PowerPoint编辑区出现标题版式幻灯片。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练习操作并在“应用幻灯片版式”中选择不同的版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演示文稿中的文字输入

  教师讲解:在PowerPoint中,不能直接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文字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这与word不同)。建立演示文稿后,屏幕上出现了两个虚线方框,可以在这两个方框中输入文字。我们都学过古诗《石灰吟》,那就用它来制作一张幻灯片吧。

  第一步:在制作区中,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的题目“石灰吟”,然后在文本框以外的任何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完成标题的输入。

  第二步: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的内容,然后在文本框以外的任何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完成古诗内容的输入。

  第三步:调整文本框位置。将光标移至需要调整的文字处单击,恢复文本框。将光标移至边框上,光标变成“◆”箭头,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将文本框拖放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鼠标左键。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针对难点工具及时点拨,质疑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移动文本框时让学生结合word插入图形的方法多加练习。

  思考: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可任意调整位置)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试一试:如果PowerPoint给出的版式不合适或不合自己心意,可以选择“空白”版式自行编辑。通过菜单栏中的“插入”项选择“文本框”。选择“水平”和“垂直”这两种文本框,输入文字试一试,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首先,学生展示,自我评价。 教师总结:“在掌握文字的基本输入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操作熟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美观适用的幻灯片,最后把我们的演示文稿保存起来吧!”

  最后保存演示文稿,结束本课,第一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选项并单击鼠标,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第二步:在“保存位置”框中选择演示文稿要保存的位置。

  第三步: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演示文稿文件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处同word,可略讲。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五)课堂检测:

  1、判断

  (1)用“文本框”在幻灯片中没有办法添加竖版的文字。( )

  (2)在幻灯片中可以把文本框随意拖动位置。 ( )

  (3)我们只能从菜单栏中的“插入”项选择添加“文本框”。( )

  2、选择

  直接保存PowerPoint文件。可以单击工具栏中( )按钮。

  3、操练场

  (1)如果,选择了一种有文本框的版式,但是有个别文本框不需要怎么去掉?试一试。

  (2)选择空白版式,插入“垂直”文本框输入一首诗歌。

  (六)课后探究(选作一题)

  第一题:

  制作电子名片是要求选择从PowerPoint中给定的版式中,选择适合的,制作文字幻灯片。在这里选择“标题和文本”、“标题和两栏文本”、“标题和竖排文字”、“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这几种文字版式比较适合。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电子名片的标题,标题可以直接叫“电子名片”,或以自己的姓名来命名,也可以起一个张显自己个性的标题。电子名片的主要功能是介绍自己,所以在文本文本框中可以输入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联系方式??等信息。根据每个同学选择版式的不同和输入内容的多少一般要对文本框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是要注意电子名片整体的美观和实用性,题目要突出,介绍内容也要清晰,间隔要合理。

  第二题:

  本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对演示文稿的.保存进行练习,在保存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存在自己固定的文件夹中,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作品的名称应清晰明了,便于寻找。

  第三题:

  本题可以选择PowerPoint中给定的版式,也可以在空白版式中插入文本框自行编辑。本题除了练习的目的以外更是培养我们从网络寻找收集知识的能力,并把这些收集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课外知识拓展:

  如果将想演示文稿转换为word文档,该如何操作呢?

  解决方法:启动,打开需要转换的演示文稿,选择文件菜单中“发送”菜单中的“microsoft office word”按钮,打开“发送到microsoft office word”对话框,设置好相应的选项后,按下“确定”按钮。此时,系统会启动word,并新建一个文件,保存演示文稿的内容,保存一下相应的文件就行了。

  小技巧:其实,转换到word文档中的演示文稿内容,并不是普通的文本和图片,而只是将一张张幻灯片作为图片插入在word文档中了。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课前准备

  1、素材准备:把"李平"和"练习"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

  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

  (1)如何打开"录音机"?

  (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

  3、通过听"李平"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4、提前分好小组,选好组长。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李平同学非常喜欢朱自清的名篇《春》,于是在课外录制了前两段,分别命名为"春1"和"春2"。后来,她想把"春1"和"春2"合并成"春3",以"春之声"作为背景音乐,编辑成配乐朗诵。你愿意帮助李平完成这项操作吗?怎样操作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不但能够很好的帮助李平,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们先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2、出示教学目标(找一生读吗?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帮李平完成第一项操作,进行"录音剪接"。学而知困,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上面的‘录音剪接'的三个步骤,通过自主学习帮李平把‘春1'和‘春2'按顺序合成一个声音文件,并以‘春3'进行保存。"

  3、录音剪接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3)强调两点:

  ①我们在插入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把"滑块"准确定位后,再进行插入文件,并且文件是插入到滑块的后面。在这里"用‘录音机'程序打开‘春1'后",将滑块移动到最后,也就是第一段的结束处,再插入"春2",才能帮李平按顺序剪接;

  ②如何保存"春3",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如果选择"保存"菜单的话,将会......对!将"春1"替换。我们编辑多媒体时,应当养成保留原素材的习惯,以备再用。

  另外,如果滑块没移到正确位置就插入了"春2",未保存之前有补救措施,就是......还记得学习"word"时,出现误操作时可以用"撤消"按钮,录音机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用"文件"菜单中的"还原"选项。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录音机不只可以合成两个声音文件,还可以合成两个以上的声音文件,简单易学。

  (4)好!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并且注意观察"‘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关系"。组长要尽职尽责啊。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会,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

  出示问题:"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有什么关系?

  对!"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和。

  建立好"春3"的请举手!我们知道,好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帮李平合成配乐朗诵,即学习"混合声音",请完成"自主学习2: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中间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自主完成给‘春3'加上背景音乐‘春之声'。 "

  4、混合声音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强调:"春之声"给"春3"做背景音乐,混合好了再保存。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强调:

  ①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后,再进入声音混合,朗诵与音乐混合协调;

  ②背景音乐要与声音文件内容相吻合。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4)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

  (5)提问:录音剪接与混合声音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已经帮李平加上背景音乐了,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有!"春之声"的音乐要比"春3"的录音时间长一些。

  那么怎样处理?

  对!把多余的音乐部分去掉,让背景音乐和朗读声音同时结束。怎样去掉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内容"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5、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1)大家要不要根据课本15页下面和16页上面的三个步骤,先试试?完成"自主学习3"。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

  强调:我们在删除的时候,还是要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而且录音机无法直接删除中间的部分,只有较专业的录音软件才能实现这项功能。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小老师要尽职尽责啊。争取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4)编辑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啊。

  提问:如果背景音乐比朗诵声音短怎么办?

  师生共同讨论,利用合并,可将同一首背景音乐重复播放,再将多余的删除。

  同学们,小小的录音机还有一些优化效果呢?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再帮李平的配乐朗诵加上适合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变化。请完成"自主学习4:请大家参照课本16页中下部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添加优化效果,可以先尝试收听不同的效果,然后再选择的播放效果,并进行保存。"

  6、优化音效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很圆满的帮李平完成了任务,她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高兴。

  7、展示

  大家学得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春3"进行展示,请举手!(在教师机上展示两个同学的"春3"。)

  然后,我们共同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谁能说说?

  8、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生答)

  我们再回头看看教学目标。

  最后,我准备了了几个练习,请分组完成。

  A、比一比

  (1)剪接古诗"春江晚景"(将题目+分开的四句进行合成)。

  (2)完成"世界杯"朗诵(背景音乐短)。

  (3)做成歌曲"采一束鲜花"(把清唱和伴奏合成)。

  B、挑战自我(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操作)

  将歌曲大串烧进行分解,编辑成三个独立的声音文件。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六章《网络安全技术》第一节,课题是《网络安全》,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普及网络安全应用知识,促进网络应用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标准: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二、说教学对象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但是对于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却了解的并不全面,网络应用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这种类似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从学生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并形成概念,将会更好促使其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学习,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能够识别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能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经历回忆、案例分析等过程,体验网络安全隐患对正常电子商务活动带来的危害,归纳出网络应用的安全习惯,减低网络安全隐患对自己的正当网络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领悟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应用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一般处理方式。

  ◇ 网络安全问题及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 对概念的理解。

  五、说教法

  ◇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反响,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网络安全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

  ◇ 讲授法:结合实践和案例,形象地讲解电子商务的概念。

  六、说学法

  ◇ 发现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发现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归纳和提炼解决的办法。

  ◇ 小组讨论法:以相近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也能让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七、说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网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2、 以适当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分析和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设计理念: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八、说教学过程

  归纳升华

  结束

  开始

  情境引入

  程序

  开展调查

  网络

  演示购物过程

  网络

  案例一

  案例二

  学习评价

  知识拓展

  视频、

  网络

  案例分析

  调查统计

  九、说教学反思

  教学特点:

  1、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取代了理论学习的枯燥。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效果:

  1、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3、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进建议:

  1、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还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长期的正确导向和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出版社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十二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一课是通过四季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季节中插入各种贴图的办法,向学生介绍画王软件中的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在贴图库中分别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组成漂亮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画面编辑一个小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贴图的旋转调整按钮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贴图的调整来训练和认识。本课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创作美术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 -- 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山画王程序能很容易地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本节课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练习,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操作技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创作图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学会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 " 任务 " 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素材库中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贴图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学难点是对贴图进行缩放、旋转和调整大小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掌握图画保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背景、插入贴图的使用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特点?(生答)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场景?(生答。师出示教师绘制的作品),你们想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去领略大自然不同的美丽风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彩的四季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老师屏幕出示教学的任务: 1 、在彩色背景图库中找到你喜爱的季节场景; 2 、找到一起游戏的小伙伴。

  1 .彩色背景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在工具箱中找到彩色背景工具,练习插入背景的方法。(师可以先用媒体出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自己练习)

  2 .贴图的插入。刚才通过媒体的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贴图工具,放手学生自己练习在贴图库中选择人物、动物、鸟类、建筑、交通工具、鱼类、昆虫、植物、天空等类别的方法。

  让学生尝试在贴图出现在画面后,对贴图进行调整的各种控制按钮的操作方法。

  3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植物类图库和天空图库,将云朵和花草添加到图画上。

  4 .在人物类样式贴图库中找一个你喜爱的小朋友的贴纸,把它拖到我们的彩色背景上,完成作品。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应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实效性。在这里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内容:

  师:请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创作一幅具有四季鲜明特点的图画,把你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的故事最受欢迎,让我们共同分享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小组进行创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视图知识指导,告诉学生在贴图的时候,远处的景物要调整得小一些,近处的景物要大一些,注意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四)总结

  通过你们的作品,你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设

  本节课教学是利用金山画王中的工具组合图画,所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构图和画面内容情节上,让学生感知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美术的语言是丰富的,提醒学生在图画中除了人物有语言之外,在大自然中动物、花草也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语言。应插入符合场景特点的贴图。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以上是我的说课,希望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证。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是北京市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2册第三单元创建多媒体演示报告中的第14课编辑研究报告例5。

  本套教材第1、2两册为必学内容,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共7个单元32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画画、指法、录入汉字、写作、上网、制作演示报告七部分的知识点,在这七方面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信息的概念、信息意识与道德、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技术等。本单元是这七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都上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内容。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注重对以前学习方法的模仿上。比如说学习演示文稿这个软件,它与WORD都是微软的产品,体系结构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上也是大同小异,WORD是上前面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在学习演示文稿时有很多内容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推WORD自己来掌握。

  本套教材已使用八年(20xx年9月开始使用),它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延续了以前的“电脑”课的特点,虽然冠以“信息技术”之名,但在教材编写上还是重“技术”轻“信息”。我在设计本课内容之前,亲自到北京图书大厦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十余个版本教材的对比,终于找到一套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编的1至6年级共12个学期的教材,非常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xx.11)的精神。(信息技术课至今没有出台课程标准)它以信息的相关内容为主体安排和设计教材,整套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很明确的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加以学习。强调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鉴于此,我把“清明扫墓”做为本课的主线,以传递学生“清明扫墓”的情感为信息点,用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报告,从而达到进行有效处理信息的目的。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年级是五年级。本年级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对七部分知识点的前五个都有所学习,四年级一年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五年级第一学期以WORD的复习、提高和运用为主开展了十课时的学习。本学期学期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它编排的体系结构与WORD完全相同,尤其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上学期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所使用的软件环境不同,因此可以借助WORD的学习来开展教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开、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制作动画、设置背景等内容。

  本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差异很大。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在学校有十余节课的上机时间,操作电脑的总时间约3小时,对所学的内容只是一个大致了解,争取能达到最低要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每天都能操作电脑,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早就会了,所以就感觉没意思。

  三、学习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会两种插入图片的方法,即菜单操作和工具栏操作;学会一个图片工具,即设置图片透明色工具。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清明扫墓的感想。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处理信息。

  3、在课堂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综合实现活动中有条理的设计自己的作品。

  五、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概述: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工具性。对于这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简介:

  2、情境创设法。

  七、教学过程简述。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将学生的扫墓收获放在黑板前进行展示,有作文、日记、图画、摘抄等。电脑里放映出学生扫墓的一些照片。

  2、课堂导入:先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作品,在作品中由福娃提出观看要求:一、老师做的演示文稿与以前学习过的有何不同?二、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何好处?通过学生观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出示板书。

  (二)学习新知:

  1、首先请出你的小客人。通过学生自学例1后,分别汇报二种不同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实现对二种插入图片方法的学习。在自学中要求学生分成2组,一组学习方法一,另一组学习方法二,通过汇报交流达到每个组再学习第二种方法的办法。汇报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出二种方法的要点并板书出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做到充分的实践,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插入白花,并为福娃戴好白花,由此达到巩固所学新知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学习下一个新知识做准备。

  2、为福娃戴好白花。当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插入白花后发现了白花的背景色很不好看,如何去掉背景色成了新的问题。此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描述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提请学生注意,同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情况由老师或学生进行设置透明色工具的学习。(如果有学生自己课前就会,就请学生来讲解、示范,如果学生都不会,老师直接进行讲解。)讲授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为福娃戴好白花。

  (三)综合实践:

  用本节课学习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扫墓收获。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前3条,然后组内讨论确定本组要做的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汇报讨论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设计。最后阅读第4、5条要求,开始进行幻灯片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题目要求:

  1、给幻灯片全部应用上单色背景(如黑色)。

  2、请将你的题目(如《收获》)放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并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3、请再插入3至4张新幻灯片。最后一页显示“再见”,中间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有图片和图片说明。图片说明用一个词表示,可以是插入艺术字也可以是文本框;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都要用上;可以加上适当的动画。

  4、保存你的作品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起名为“收获”。

  5、完成后试着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最成功的是什么?

  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做有礼貌的观众。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认真、诚肯,多看看别人优点。被评价的学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表示感谢。

  (四)小结部分。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五)布置学生作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请你在课下继续完善你的作品,把它做成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烈士的后代,也送给我们自己,时刻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八、教学反思:

  1、导入设计。

  导入的方法一般有七种:直接法、情境法、范例法、悬疑法、游戏法、迷语法和故事法。本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清明扫墓这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在这种情境中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同时,令学生产生学好本课意识的起到了很好的做用。

  2、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和二个小任务。大任务惯穿整节课,小任务为完成大任务将新知进行分解,逐层递进。三个任务之间关系紧密,相互支持。起到了置疑、解疑、实践的效果。

  3、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过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2课连词成句变化多》,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本单元共有7课,第12课《连词成句变化多》是本单元的第四课,上一课《词语输入速度快》已经为本课垫定了输入词语的基础,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展为输入句子,其实就是将多个词语组合成句子,继续深入学习上一课内容。本课也是一课与语文学科相整合的课程,学生“造个句子”、“串词想句”也是其语文水平的一种体现,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再配上又快又准的词语输入法,丰富多彩的句子就应运而生了。

  本课的编写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句子的能力。本堂课中,还应对词语输入的技巧做进一步地复习巩固,如:怎样划分词语,词语输入的翻页方法,文字字体、字号等的设置……这节课也是放飞学生思维的一节课,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遣词造句,再将这些充满创意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在游戏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规定时间里串词想句最准确、最多。

  教学准备:智能ABC输入法、串词想句需要用到的词语。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词语输入的方法,并能将词语连成句子。

  2、掌握在写字板中设置字体、字号等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造个句子”、“串词想句”等练习,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句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激扬学生的想象力。

  2、养成学生规范打字的好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运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词语,并将词语组成句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发挥想象,连词成句,并能又快又准地将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本单元前面四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拼音的输入方法和词语的输入功能,并学会了如何切换输入法、如何在输入汉字时进行翻页、如何输入标点符号等。另外,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又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遣词造句对他们来说是智慧的体现,充满创意的句型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带给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课堂。

  四、教学策略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讲解—演示法。

  3、任务驱动法。

  4、分层教学法。

  5、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分6个环节说说我的教学过程:1、课前打字,夯实基础。2、游戏导入,引出课题。3、造个句子,激扬智慧。4、串词想句,发挥想象。5、润色句子,欣赏作品。6、课堂总结,分享成功。具体如下:

  1、课前打字,夯实基础。

  上课之前,学生打开摘苹果软件,进行两关练习,先练习拼音单个汉字的输入一分钟,再练习词语的输入两分钟。比一比三分钟谁摘到的苹果最多,最多的几位同学获得老师颁发的笑脸粘纸作为奖励。在表扬学生输入快速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输入词语的时候回想上节课老师提醒的重点,用词语的方法输入,这样才能又快又准确。设计意图:复习本单元前三课内容,从拼音输汉字到词语输入的练习,循序渐进。

  2、游戏导入,引出课题。(6分钟左右)

  教师请输入词语最快的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一个游戏。老师在同学耳边轻轻说一个词语,请他输入到写字板中。(注:输入之前,教师将格式设置成下划线,并请每位同学输入之间空开一格。)输入例句分割词语:妈妈不但喜欢唱歌而且喜欢跳舞

  学生输入词语时,教师自然而然地提到以下几个输入词语的注意点:1、输入词语时,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输,要用词语的输入功能;2、翻页时看清词语,若没有就用单个汉字翻页的方法,组成新词语。演示同学输入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帮他找找词语在哪里。

  设计意图:集体复习词语的输入方法,并为词语组成句子做好准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可以组成一个句子。教师请一位学生给句子加上标点(出示标点输入在键盘上的位置),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并引出课题《连词成句变化多》,板书课题,并将“词”和“句”用其他颜色标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可以将词语连成句子,自然引出课题。

  3、造个句子,激扬智慧。(8分钟左右)

  教师出示PPT,你能不能也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是“一边……一边……”造个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

  先请同学组内口头交流想好的句子,再将自己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看看谁造的句子最有趣,比比谁输入地最快。输入快的同学还可以多造几个句子。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记录,记录下:1、输入句子很快的同学;2、句子造的很有创意的同学;3、修改了字体和字号的同学。记下学号以便交流演示。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学生开动脑筋,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交流学生的作品,演示学生机上的作品。教师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位同学输入特别快的`,再次提醒学生输入句子快的方法,要用词语输入。一位同学演示如何改变字体和字号,教师提出改变字体字号的两种方法:1、输入之前修改,2、输入之后选中文字再修改。

  设计意图:将知识点融于学生作品交流演示中,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的口讲述新知。

  4、串词想句,发挥想象。(20分钟左右)

  环节一:PPT出示三个词语“面包我天空”,教师请大家玩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出示任务:你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将这三个毫无关联的词语组成一个句子呢?学生思考,进行交流,教师用激励地语言表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字板出示最后一位同学说的句子,如:一块面包从天空掉下来,刚好落在我头上。学生进行句子内的词语划分:一块面包从天空掉下来,刚好落在我头上。教师再次提示:输入句子用词语输入功能,才能又快又准确。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也创造一个富有创意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2—3分钟)交流学生输入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肯定学生的创意之外,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在语句方面的问题,要通顺、合理。也可指出学生输入时的错别字,提高准确率。

  环节二: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分组分好,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组词语,六个词语左右。

  PPT出示任务:现在让我们来闯第二关!打开桌子上的信封,用里面更难的词语来串词成句。比一比谁造的句子最多,最有创造力。(7分钟)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出造句最多,最有创造力的一位同学。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进行两个环节的设置,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想、说、练、评这几个步,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正确的输入方法将毫无关联的词语组成句子。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组内评比等激励下,激发学习热情,巩固所学新知。

  5、润色句子,欣赏作品。(3分钟左右)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富有创意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修改你的句子,改正错别字,还可以将句子的字体和字号等进行修改,让你的文字看起来更加吸引眼球。学生对自己输入的句子进行进一步修改。

  设计意图:润色句子,修改错别字,养成学生写好文章进行修改的好习惯。并且复习文字字体、字号的修改,巩固新知。

  6、课堂总结,分享成功。(3分钟)

  用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提问回答,让学生说说课堂上的成功,分享获得知识的喜悦。

  最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星级评定:会使用输入词语功能——一颗星,会输入句子——两颗星,能串词想句——三颗星,会修改字体、字号——四颗星,你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肯定——五颗星。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学习,复习课堂主要内容。在星级评定中,学生再次感知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六、总结:

  本课贯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并且渗透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让学生快乐学习,用多个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连词成句的乐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将信息与语文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感受文字之美,提升自我价值。

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9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几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避障传感器,掌握了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编写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其它传感器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生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LOGO语言学习基础,素质较好,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永久循环模块、条件判断模块、避障传感器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与作用。结合不同任务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进行编程。

  2、能够结合仿真环境中机器人运行的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程序进行调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及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条件判断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调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对先前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熟练使用诺宝编程平台。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六、教法和学法: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说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需要找一名最聪明的机器人卫士来看守,想不想让你们的机器人成为最聪明的卫士?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又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能完成这样任务的机器人应该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避障传感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使用这样的谈话法导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务:永久循环等四个模块的使用方法。(课件)

  组织分组:生自由分组。

  (2)执行任务:

  生:利用教材及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

  师:巡视指导,参与。

  (3)汇报交流:

  生:汇报、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

  (1)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意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分组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意在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取长补短,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四个模块的.顺序,同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且渗透编程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上机编程,仿真运行

  (1)布置任务:编写机器人躲避前方障碍物的程序,并仿真运行成功。

  (2)执行任务:

  生:尝试编程并试运行。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读程序,其他同学观察、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答疑、补充。

  (4)检验黑板上同学们板书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1)上机编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思维的能力。

  (2)汇报交流:让学生通过程序展示,既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同学们也将本课的难点一一摆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难点,使难点逐一击破。

  (3)检验板书:通过编写出的正确的程序流程图验证板书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布置任务:导入时提出的任务,保护镇馆之宝。(围绕圆形障碍物走)

  生:个体或以组为单位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及仿真运行。

  师:监督、巡视、记时。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学的程序,并介绍编写意途和构思,其它同学聆听,汲取经验,互相学习。

  师:鼓励,赞扬,聆听。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既有巩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设计完全考验学生对四个模块的灵活运用水平,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态度。并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经验总结、课后思考:

  生: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问题走,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八、设计意图: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一节机器人课,“避障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机器人语言,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行为,已将知识诠释的通俗易懂。本课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是“新、实、活”。

  一、“新”。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实”。本课没有“蜻蜓点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1、选题真实。选择的活动主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的主题。也就是为我们阿城博物馆挑选一位看守镇馆之宝的卫士。

  2、知识点落实的扎实。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又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四个组,每个组研究一部分知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践、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将知识重难点分教研,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而且在学习高速电机模块、永久循环模块他采用了知识牵移的方法来完成的。编程时为降低难度,他采用充分发挥流程图的优势,让学生上黑板上贴流程图。

  3、课前准备的充实。

  在学习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师自制了一个小的演示课件,直观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直观了。

  学生在自学、小作合作及汇报几个环节,教师都有学生的学习提示,汇报要求等文字材料。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法。

  4、展现出来的是朴实。

  为什么朴实,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节课,没做任何修饰的一节实实在在的课。

  三、“活”。在本节课上的鲜活是最明鲜的特征。每个细节似乎都是在动态的氛围中完成的。

  1、任务的布置是动态的。想让你的机器人成为博物馆的卫士吗?——机器人卫士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么样赋予机器人卫士智慧——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执行任务。

  2、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教师没定性要求,那些同学学什么,而且根据同学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到对应的研究小组,而且是可以自学,也可以和旁边同学一起研究学习。

  3、任务的完成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从选择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过程——初步完成任务——展示汇报——评价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务。

  4、任务的设定是动态的。由易到难,先学习前避障传感器来躲避前方障碍,再学习左避障传感器或右避障传感器沿着障碍物行走。

  5、知识的迁移是动态的。从过去的直行模块迁移到高速电机模块。从过去的重复循环模块迁移到永久循环模块。

  6、课堂一个个闪亮、鲜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如在展示并解读编写思路时,冯志达说我在程序中放了一个发光模块,因为晚上巡逻,发光模块做为机器人的照明灯,还加了一个风扇模块,做为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说我给程序中加上了画笔模块,他说是为了留下巡逻的轨迹,表面看像机器人跳舞一样非常的美观,实际为调试程序提供方便)这些都超出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全部都是学生的想像。

  当然本节课的优点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第一、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2、本节任务量有点大,因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很好,学校机器人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完成的很圆满,如果不是这样的基础的同学,他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会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评价,我认为也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学生之间互评不到位。而且缺少准备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所以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课堂自检表

  学生姓名:————

  项目123说明

  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讨论、交流)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询问、讨论、交流)1=积极2=一般3=不积极

  是否自信(与别人不同意见时、尝试性操作时、表达想法时)1=经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1=能2=一般3=很少

  思维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清楚、做事有计划)1=强2=一般3=不足

  思维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总评:

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本节课在本章内容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建立按钮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学科第四章(多媒体作品制作)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二期课改“以同学进展为本”的理念动身,尝试引入启发式和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启发思索、演示示例→引入课题→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启发思索总结→深化学习”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使同学把握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的设置、学会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同时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学习乐观性,培育同学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在此之前,同学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种挨次执行的程序,同学感受到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人不能参加程序的运行,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这节课就让同学学习为作品建立一个友好、合理的人机对话界面,通过按钮实现交互。Authorware为用户供应了许多种交互方式,按钮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对于让同学把握如何设计和建立交互结构以及轻松地学好后面几节交互内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设置和引导同学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由于一下从前面的挨次结构过渡到这节课的交互结构,绝大部分同学会不知如何下手、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因此引导同学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准备主要以问题启发和任务驱动为主,由于对于这节课问题启发更简单使同学通过回顾前面所学学问,感到现有学问还不能满意自己的需要,从而比较轻松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同学在某一个任务情景当中较轻松地接受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附带观看比较、讲练结合、同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同学多动手、多思索、多实践,使同学了解、把握信息科技的基本学问和技能。由于信息科技学科学问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留意培育同学的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观看示例和分析示例来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遇到问题多用“关心菜单”的学习习惯,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说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需要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老师自制的课件,便于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整个教学过程从二期课改“以同学进展为本”的理念动身,遵循“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老师以同学学习伙伴的角色在与同学共同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问传授和方法指导。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探究新学问、深化学习和课堂总结。

  ①.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中,我期望通过如下两个问题来达到复习

  巩固、启发思索、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的教学效果。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前几节课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能不能随便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内容?”其次个问题是“前面我们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它的程序结构你有何体会或感受?”这两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次序不能颠倒。

  ①.在提出上述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再让同学观看两个内容相同结构

  不同(课件1是挨次结构,课件2是按钮交互结构)的课件,让同学观看哪个课件更好,好在哪里,从而使同学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培育同学发觉问题的力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①.接下来进入“探究新学问”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我准备通过“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同学尝试制作→演示同学作品进行点评→启发同学思索总结”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培育同学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其中,共同分析是启发同学一起来分析课件

  2的程序结构,使同学初步了解按钮交互的'结构流程;接下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同学制作一个流行歌曲点歌台,使同学在完成一个他们比较感爱好的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在同学尝试制作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实行单独指导的方式,对于共性问题老师选择1—2名同学的作品进行演示点评,启发同学共同解决,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欢乐,老师只对全部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然后在同学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的基础上,启发同学思索总结设计一个交互结构应留意哪几个要素,老师引导同学乐观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依据同学总结的状况作适当的演示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采纳这样的突破方法既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也培育了同学的学习力量。

  ①.在“深化学习”这个环节当中,我准备支配“嵌套的按钮交互”这个教学内容,这个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我想在绝大部分同学把握了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和设计交互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满意同学的求知欲,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作为课后的思索。

  ①.“课堂总结”这个环节,我准备采纳提出一个小任务,让同学思索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畅所欲言,从而让同学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学问点。

  以上就是我对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浅薄理解和本节课的设计构思。

信息技术说课稿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应用公式和函数》,接下来,我将结合新课标指出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篇目节选自沈阳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模块第12节-《应用公式和函数》。本课以计算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为任务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了Excel和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由于这两个软件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某些操作和功能极为相似,因此也能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部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做到因材施教,以下是我对学情的分析。我多面对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是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自尊心较强。因此我授课的过程中,我将会理论联系实践,多设置互动环节,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认真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进课堂中,学好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三维目标:

  1.能熟练写出单元格的名称并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上机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会应用公式和函数,提高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式,难点则是灵活选择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全校学生的成绩汇总表格,提问学生求平均分的方法。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积累不难答出可以通过把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再除以人数得到。随后我会继续追问,“我们可以通过笔算或计算器来求出平均分,但是耗时耗力,也难以保证其正确性。我们是否有其他更高效准确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呢?”由此引出新课。

  之所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地胜负欲,喜欢去挑战困难,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展示一个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本课以求出平均身高这个任务为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的。

  1.了解单元格地址

  我会组织学生上机观察工作表并阅读教材,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即工作表的结构和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我会补充讲解单元格地址的功能,即单元格地址可以作为计算的元素参与计算,并能实现计算结果随着单元格内容改变而改变。

  2.使用公式

  我会讲解公式的`作用和功能,并上机演示利用公式计算工作表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的操作方法,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在操作完毕后,我会提问学生公式法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强调,只有鼠标移动到单元格鼠标形状呈现黑色实心的十字符号拖动填充柄,才能实现填充功能。随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限时5分钟,上机操作并探究使用填充柄填充的公式和最初公式存在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学生同时进行总结,即当单元格的引用是相对引用的时候,使用填充柄进行填充,可以实现复制公式的操作,并且单元格地址也会发生相对变化。

  3.使用函数

  我会讲解公式法的局限性,即不适合处理数据量大的数据,随后说明函数能够解决该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函数的含义。在学生明白函数就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公式后,我会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相邻四人为一组,上机操作,时间为5分钟,完成计算平均身高的任务。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同学上台演示讲解。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公式和函数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上机操作并认识一些常用函数,思考其功能。然后在学生探究完成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其发现。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如:我提问使用公式和函数的注意事项。学生说出书写函数和公式之前要先写等号。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尝试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够清晰展示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说课稿10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2、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

  3、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3、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

  4、认识不同的电脑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教学难点:

  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

  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一数(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

  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

  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

  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一台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

  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

  2、这主机箱有啥用途?

  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鼠标)

  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

  4、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

  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二)说一说

  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三)看一看

  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教后感:一年级第一节电脑课,我安排了认识新朋友来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通过学生的反应,多数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并能准确的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习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习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 是FLASH( Dreamweaver )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 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 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FLASH( Dreamweaver )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2) 学生通过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3) 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 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 技巧,并做到与 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 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 ;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FLASH( Dreamweaver )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 游戏(播放 视频、播放 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 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 ,这是与 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学校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在前面初步熟悉和把握了简洁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同学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娴熟绘制引导线,把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问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育同学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肯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熟悉和进行简洁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依据教材作品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同学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同学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索,并擅长与同伴沟通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二、说教法

  依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胜利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状况。乐观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争论式教学法,让同学通过小组的争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老师的主导作用,又敬重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留意信息的反馈、沟通,同时注意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说学法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同学依据老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老师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简单一些,但是这样同学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气,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依据同学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依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同学的无意留意引向有意留意,可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同学观看后回答:小球是依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同学可以对答如流,这时老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学问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同学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同学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

  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让同学观看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老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日这节课的重点把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争论式课堂教学讨论的要求,给同学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同学运用以前所学学问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同学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终老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老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消失在动画里,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五、全课小结:

  教学过程中没能准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现;也缺少准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舞;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准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同学的作品未能胜利制作。

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窗口的操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键盘操作和鼠标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窗口操作是我们操作电脑最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第一年开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但也有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电脑学习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掌握窗口的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从故事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从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5、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演示讲解、启发提问法为辅。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故事中掌握基本操作。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小故事,上课伊始老师就以讲一个不一样的《龟兔赛跑》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之中:

  1、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打开窗口操作——调整窗口大小操作。

  2、乌龟、兔子向前跑——移动窗口操作。

  3、兔子睡觉了——最小化窗口操作。

  4、兔子睡醒了——还原窗口操作。

  5、故事讲完了——关闭窗口操作。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讲这样故事的几个关键点,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这时学生已经磨掌擦拳,跃跃欲试了,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试着自己讲这样的《龟兔赛跑》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于无形中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从故事中理清基本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小乌龟”和“小兔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老师就从这两个小动物说起,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通过取名字活动认识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通过区分各个窗口认识“标题栏”,通过看老师操作归纳总结出窗口的各种操作。至此,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各种概念,梳理了知识。

  (三)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熟练操作。

  最后通过老师学,学生做的游戏,加深理解,让学生熟练了操作。

  (四)在总结中深化思想教育。

  本课以《龟兔赛跑》为情景,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原来就已经会了这些操作,如果纯粹讲操作的话,可能五分钟就学会了,但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概念的梳理,我将窗口的基本操作揉合于讲故事中,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要学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学生。

  3、本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较少,让学生完成的讲故事的任务,层次性不强,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说课稿15

  尊敬各位专家、领导、教育同仁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对龙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写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整合以及教学建议与评价几方面下面结合本单元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1、单元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来要求的,比较笼统,根据这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确定本单元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启动、退出金山画王的方法;了解金山画王的界面组成;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背景设置、插入贴图、设置不同效果的图片等简单的图片编辑方法。逐步教给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表达意图确定的主题和构思;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和自学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另外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所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在做画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美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养成运用图形信息的习惯和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人合作的意识。

  2、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共16课,系统地介绍了画图和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第一单元画图的使用方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完画图软件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单元6课的金山画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计算机画画。目的是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比较中学习,体会计算机绘图的神奇魅力。

  教材内容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例题的形式,系统地讲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小课题、小步子、任务驱动的编写方法,力求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每节课中结合课程内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练习,用“小知识”、“小窍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编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山画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遵循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认知规律,照顾了儿童学习习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金山画王单元教材整体上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知识的呈现上提供了大量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应用能力。这样的安排有利学生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金山画图虽然界面与学生以前接触的软件界面有所不同,但他的工作界面接近于真实的事物,生动逼真的画面,形象的介绍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金山画王作为一款专为儿童的绘图软件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画图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并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尝试中学习。

  3、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金山画王软件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的工具。这一单元教材共有六课介绍了(出示知识树):启动、退出金山画王软件;金山画王界面的组成;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简单的图片编辑,系统的学习了它的使用方法。每一课都精心的布置学习一个或多个任务通过学生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小学生对生活感受与理解。

  走进金山画室 ,是认识金山画王软件的第一步,教材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金山画王程序、金山画王操作界面组成、掌握贴纸工具箱”这些知识,更是以后进行计算机创作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对windows画图软件的理解和对应用软件使用的初步认识,本课结合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箱的作用、丰富的素材库和声图并茂的特点,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思考、探究、创造、时间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符合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走进大自然 这一课是通过展示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背景中插入各种贴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图画的保存为以下几节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小摄影师 通过编辑简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暗房工具的使用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节日的天空 一课中通过使用文字工具和绘图工具,能独立绘制有一定主题内容的图画,并能给图片插入文字,是学会使用金山画王的基础的一节,也是关键一节。通过创作,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提高了电脑操作的.动手能力。

  动物乐园 是在已经掌握金山画王各部分功能后的一次综合应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仙女棒和动物贴图的使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前面所学的一次检验,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逐步展现给学生一副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再次深切感受到金山画王的奇妙之处。

  制作我们的画册 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讲授创建自己的画册,管理自己画册包括添加、删除,保存为任务,焕发学生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本单元教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金山画王绘图软件工具,做到了教材的连贯性,每课都有连带关系,每一课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循序渐近、螺旋上升的状态,学生每多学一课,应该是多一分综合能力,为以后后续的计算机学习做好铺垫。

  4、教材的整合

  金山画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绘图工具的使用,第二单元金山画王是创作图画,金山画王是第一单元画图的延伸,依然是以绘画为切入点,使学生掌握除了能用 “画图”软件以外,还能用另一种软件来绘画,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将金山画王的学习安排在画图之后,其目的是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体验图形美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为四年级上册学习word制作小报,下册的网页制作、五年级上册的幻灯片制作都充分的利用了本单元学生学习的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教学建议与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图形加工处理方法;学习在暗房中调整图片颜色;绘图工具的绘画方法;仙女袋工具的使用;会使用图库中的动画及动画修改。

  教学难点:

  用画板中提供的工具绘制简单的画面;在金山画图中保存图片的方法;简单的图形加工处理方法;在暗房中调整图片颜色;图画中的构图及主题思想的表达。

  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内在的兴趣,一旦兴趣被激发出来,就相应的唤醒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如在教学金山画王文字输入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兴趣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通过开展 “比一比,评一评”,或者采取游戏、情境教学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文字的输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熟悉键盘,练习打字速度,还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金山画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练习在金山画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巧设练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练习课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了自己体验,自己探索。如动物乐园一课,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图画,老师不固定题目,请同学们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协作,比一比,看谁的小动物画地好。通过本次作业,我们可以看出贴近自然的无限制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了自己体验,自己探索,画出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彩蝶”。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这类具有有活动课性质的教学上,我们除了把上述言论渗透到教学中之外,还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的和谐氛围,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4)掌握好教学中的侧重点,教师需要注意是不同类别的工具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把握好关键至为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金山画王的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以学习过的知识来自学。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些工具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比较接近,学习比较容易,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大胆尝试,然后答疑解惑来完成,侧重点放在掌握工具样式的选择与使用上,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复杂的工具或操作方法,教师应自己边示范边讲解,重在让学生正解地掌握使用方法,比如把仙女棒工具的几种特殊使用方法可以进行演示讲解。多安排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激发学生操作的热情巩固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

  对学生来讲,金山画王是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比较好的软件,在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创作的空间,评价尽量要以体现学生为主,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灵活度,调动兴趣,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星级评价、评价量表等很多方法,如果出现失败,教师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指出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好的作品可以到前面展示,给他一个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斧正!谢谢!

《【通用】信息技术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说课稿09-20

信息技术说课稿07-03

《信息技术》说课稿08-10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25

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04-08

信息技术优秀说课稿04-18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5-2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2-20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5-2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经典】04-2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Copyright©2003-2024xianxue.com版权所有

【通用】信息技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轻轻松松添文字》是豫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初识PowerPoint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PowerPoint的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PowerPoint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文本框中添加文字,掌握幻灯片的初步制作方法,重点是掌握对文字的不同处理的方法。因此这节课是PowerPoint软件教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让学生熟练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⑵学会制作文字幻灯片。

  ⑶掌握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难点:版式的选择及应用。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创设情境:展示教师的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教师引课: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就像一幕精彩的话剧,每张幻灯片都是它的一个舞台。文字、图片、

  声音、影像、动画都会在舞台上闪亮登场,但这些都需要你来精心策划,巧做安排。

  现在结合我们要学的语文课内容来制作一张文字幻灯片。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新建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学生同步操作。

  第一步:启动PowerPoint。

  第二步:单击任务窗格的“开始工作”,在下拉选项中选择“幻灯片版式”。确定操作后,任务窗格“开始工作”处变换为“幻灯片版式”。

  有时启动后会直接显示。

  第三步:选择并单击“标题与文本”版式,PowerPoint编辑区出现标题版式幻灯片。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练习操作并在“应用幻灯片版式”中选择不同的版式,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演示文稿中的文字输入

  教师讲解:在PowerPoint中,不能直接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文字需要在文本框中输入(这与word不同)。建立演示文稿后,屏幕上出现了两个虚线方框,可以在这两个方框中输入文字。我们都学过古诗《石灰吟》,那就用它来制作一张幻灯片吧。

  第一步:在制作区中,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的题目“石灰吟”,然后在文本框以外的任何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完成标题的输入。

  第二步: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古诗的内容,然后在文本框以外的任何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完成古诗内容的输入。

  第三步:调整文本框位置。将光标移至需要调整的文字处单击,恢复文本框。将光标移至边框上,光标变成“◆”箭头,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将文本框拖放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鼠标左键。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针对难点工具及时点拨,质疑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移动文本框时让学生结合word插入图形的方法多加练习。

  思考: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可任意调整位置)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试一试:如果PowerPoint给出的版式不合适或不合自己心意,可以选择“空白”版式自行编辑。通过菜单栏中的“插入”项选择“文本框”。选择“水平”和“垂直”这两种文本框,输入文字试一试,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构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首先,学生展示,自我评价。 教师总结:“在掌握文字的基本输入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操作熟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美观适用的幻灯片,最后把我们的演示文稿保存起来吧!”

  最后保存演示文稿,结束本课,第一步: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选项并单击鼠标,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第二步:在“保存位置”框中选择演示文稿要保存的位置。

  第三步: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演示文稿文件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

  此处同word,可略讲。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五)课堂检测:

  1、判断

  (1)用“文本框”在幻灯片中没有办法添加竖版的文字。( )

  (2)在幻灯片中可以把文本框随意拖动位置。 ( )

  (3)我们只能从菜单栏中的“插入”项选择添加“文本框”。( )

  2、选择

  直接保存PowerPoint文件。可以单击工具栏中( )按钮。

  3、操练场

  (1)如果,选择了一种有文本框的版式,但是有个别文本框不需要怎么去掉?试一试。

  (2)选择空白版式,插入“垂直”文本框输入一首诗歌。

  (六)课后探究(选作一题)

  第一题:

  制作电子名片是要求选择从PowerPoint中给定的版式中,选择适合的,制作文字幻灯片。在这里选择“标题和文本”、“标题和两栏文本”、“标题和竖排文字”、“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这几种文字版式比较适合。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电子名片的标题,标题可以直接叫“电子名片”,或以自己的姓名来命名,也可以起一个张显自己个性的标题。电子名片的主要功能是介绍自己,所以在文本文本框中可以输入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联系方式??等信息。根据每个同学选择版式的不同和输入内容的多少一般要对文本框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调整是要注意电子名片整体的美观和实用性,题目要突出,介绍内容也要清晰,间隔要合理。

  第二题:

  本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对演示文稿的.保存进行练习,在保存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作品存在自己固定的文件夹中,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作品的名称应清晰明了,便于寻找。

  第三题:

  本题可以选择PowerPoint中给定的版式,也可以在空白版式中插入文本框自行编辑。本题除了练习的目的以外更是培养我们从网络寻找收集知识的能力,并把这些收集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课外知识拓展:

  如果将想演示文稿转换为word文档,该如何操作呢?

  解决方法:启动,打开需要转换的演示文稿,选择文件菜单中“发送”菜单中的“microsoft office word”按钮,打开“发送到microsoft office word”对话框,设置好相应的选项后,按下“确定”按钮。此时,系统会启动word,并新建一个文件,保存演示文稿的内容,保存一下相应的文件就行了。

  小技巧:其实,转换到word文档中的演示文稿内容,并不是普通的文本和图片,而只是将一张张幻灯片作为图片插入在word文档中了。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课前准备

  1、素材准备:把"李平"和"练习"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

  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

  (1)如何打开"录音机"?

  (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

  3、通过听"李平"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4、提前分好小组,选好组长。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李平同学非常喜欢朱自清的名篇《春》,于是在课外录制了前两段,分别命名为"春1"和"春2"。后来,她想把"春1"和"春2"合并成"春3",以"春之声"作为背景音乐,编辑成配乐朗诵。你愿意帮助李平完成这项操作吗?怎样操作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节数字化声音编辑》,不但能够很好的帮助李平,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们先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2、出示教学目标(找一生读吗?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帮李平完成第一项操作,进行"录音剪接"。学而知困,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上面的‘录音剪接'的三个步骤,通过自主学习帮李平把‘春1'和‘春2'按顺序合成一个声音文件,并以‘春3'进行保存。"

  3、录音剪接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3)强调两点:

  ①我们在插入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把"滑块"准确定位后,再进行插入文件,并且文件是插入到滑块的后面。在这里"用‘录音机'程序打开‘春1'后",将滑块移动到最后,也就是第一段的结束处,再插入"春2",才能帮李平按顺序剪接;

  ②如何保存"春3",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如果选择"保存"菜单的话,将会......对!将"春1"替换。我们编辑多媒体时,应当养成保留原素材的习惯,以备再用。

  另外,如果滑块没移到正确位置就插入了"春2",未保存之前有补救措施,就是......还记得学习"word"时,出现误操作时可以用"撤消"按钮,录音机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用"文件"菜单中的"还原"选项。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录音机不只可以合成两个声音文件,还可以合成两个以上的声音文件,简单易学。

  (4)好!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并且注意观察"‘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关系"。组长要尽职尽责啊。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会,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

  出示问题:"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有什么关系?

  对!"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和。

  建立好"春3"的请举手!我们知道,好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帮李平合成配乐朗诵,即学习"混合声音",请完成"自主学习2: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中间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自主完成给‘春3'加上背景音乐‘春之声'。 "

  4、混合声音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强调:"春之声"给"春3"做背景音乐,混合好了再保存。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强调:

  ①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后,再进入声音混合,朗诵与音乐混合协调;

  ②背景音乐要与声音文件内容相吻合。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4)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

  (5)提问:录音剪接与混合声音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已经帮李平加上背景音乐了,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有!"春之声"的音乐要比"春3"的录音时间长一些。

  那么怎样处理?

  对!把多余的音乐部分去掉,让背景音乐和朗读声音同时结束。怎样去掉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内容"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5、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1)大家要不要根据课本15页下面和16页上面的三个步骤,先试试?完成"自主学习3"。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

  强调:我们在删除的时候,还是要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而且录音机无法直接删除中间的部分,只有较专业的录音软件才能实现这项功能。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小老师要尽职尽责啊。争取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4)编辑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啊。

  提问:如果背景音乐比朗诵声音短怎么办?

  师生共同讨论,利用合并,可将同一首背景音乐重复播放,再将多余的删除。

  同学们,小小的录音机还有一些优化效果呢?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再帮李平的配乐朗诵加上适合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变化。请完成"自主学习4:请大家参照课本16页中下部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添加优化效果,可以先尝试收听不同的效果,然后再选择的播放效果,并进行保存。"

  6、优化音效

  (1)学生自学的时候,自己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很圆满的帮李平完成了任务,她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高兴。

  7、展示

  大家学得很好,哪些同学愿意把"春3"进行展示,请举手!(在教师机上展示两个同学的"春3"。)

  然后,我们共同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谁能说说?

  8、小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生答)

  我们再回头看看教学目标。

  最后,我准备了了几个练习,请分组完成。

  A、比一比

  (1)剪接古诗"春江晚景"(将题目+分开的四句进行合成)。

  (2)完成"世界杯"朗诵(背景音乐短)。

  (3)做成歌曲"采一束鲜花"(把清唱和伴奏合成)。

  B、挑战自我(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操作)

  将歌曲大串烧进行分解,编辑成三个独立的声音文件。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六章《网络安全技术》第一节,课题是《网络安全》,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普及网络安全应用知识,促进网络应用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标准: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二、说教学对象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但是对于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却了解的并不全面,网络应用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这种类似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从学生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并形成概念,将会更好促使其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学习,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能够识别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能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经历回忆、案例分析等过程,体验网络安全隐患对正常电子商务活动带来的危害,归纳出网络应用的安全习惯,减低网络安全隐患对自己的正当网络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领悟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应用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一般处理方式。

  ◇ 网络安全问题及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 对概念的理解。

  五、说教法

  ◇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反响,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网络安全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

  ◇ 讲授法:结合实践和案例,形象地讲解电子商务的概念。

  六、说学法

  ◇ 发现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发现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归纳和提炼解决的办法。

  ◇ 小组讨论法:以相近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也能让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七、说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网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2、 以适当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分析和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设计理念: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八、说教学过程

  归纳升华

  结束

  开始

  情境引入

  程序

  开展调查

  网络

  演示购物过程

  网络

  案例一

  案例二

  学习评价

  知识拓展

  视频、

  网络

  案例分析

  调查统计

  九、说教学反思

  教学特点:

  1、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取代了理论学习的枯燥。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效果:

  1、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3、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进建议:

  1、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还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长期的正确导向和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出版社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十二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一课是通过四季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季节中插入各种贴图的办法,向学生介绍画王软件中的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在贴图库中分别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组成漂亮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画面编辑一个小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贴图的旋转调整按钮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贴图的调整来训练和认识。本课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创作美术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 -- 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山画王程序能很容易地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本节课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练习,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操作技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创作图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学会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 " 任务 " 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素材库中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贴图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学难点是对贴图进行缩放、旋转和调整大小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掌握图画保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背景、插入贴图的使用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特点?(生答)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场景?(生答。师出示教师绘制的作品),你们想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去领略大自然不同的美丽风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彩的四季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老师屏幕出示教学的任务: 1 、在彩色背景图库中找到你喜爱的季节场景; 2 、找到一起游戏的小伙伴。

  1 .彩色背景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在工具箱中找到彩色背景工具,练习插入背景的方法。(师可以先用媒体出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自己练习)

  2 .贴图的插入。刚才通过媒体的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贴图工具,放手学生自己练习在贴图库中选择人物、动物、鸟类、建筑、交通工具、鱼类、昆虫、植物、天空等类别的方法。

  让学生尝试在贴图出现在画面后,对贴图进行调整的各种控制按钮的操作方法。

  3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植物类图库和天空图库,将云朵和花草添加到图画上。

  4 .在人物类样式贴图库中找一个你喜爱的小朋友的贴纸,把它拖到我们的彩色背景上,完成作品。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应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实效性。在这里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内容:

  师:请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创作一幅具有四季鲜明特点的图画,把你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的故事最受欢迎,让我们共同分享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小组进行创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视图知识指导,告诉学生在贴图的时候,远处的景物要调整得小一些,近处的景物要大一些,注意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四)总结

  通过你们的作品,你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设

  本节课教学是利用金山画王中的工具组合图画,所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构图和画面内容情节上,让学生感知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美术的语言是丰富的,提醒学生在图画中除了人物有语言之外,在大自然中动物、花草也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语言。应插入符合场景特点的贴图。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以上是我的说课,希望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证。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是北京市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2册第三单元创建多媒体演示报告中的第14课编辑研究报告例5。

  本套教材第1、2两册为必学内容,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共7个单元32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画画、指法、录入汉字、写作、上网、制作演示报告七部分的知识点,在这七方面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信息的概念、信息意识与道德、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技术等。本单元是这七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都上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内容。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注重对以前学习方法的模仿上。比如说学习演示文稿这个软件,它与WORD都是微软的产品,体系结构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上也是大同小异,WORD是上前面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在学习演示文稿时有很多内容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推WORD自己来掌握。

  本套教材已使用八年(20xx年9月开始使用),它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延续了以前的“电脑”课的特点,虽然冠以“信息技术”之名,但在教材编写上还是重“技术”轻“信息”。我在设计本课内容之前,亲自到北京图书大厦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十余个版本教材的对比,终于找到一套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编的1至6年级共12个学期的教材,非常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xx.11)的精神。(信息技术课至今没有出台课程标准)它以信息的相关内容为主体安排和设计教材,整套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很明确的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加以学习。强调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鉴于此,我把“清明扫墓”做为本课的主线,以传递学生“清明扫墓”的情感为信息点,用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报告,从而达到进行有效处理信息的目的。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年级是五年级。本年级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对七部分知识点的前五个都有所学习,四年级一年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五年级第一学期以WORD的复习、提高和运用为主开展了十课时的学习。本学期学期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它编排的体系结构与WORD完全相同,尤其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上学期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所使用的软件环境不同,因此可以借助WORD的学习来开展教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开、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制作动画、设置背景等内容。

  本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差异很大。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在学校有十余节课的上机时间,操作电脑的总时间约3小时,对所学的内容只是一个大致了解,争取能达到最低要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每天都能操作电脑,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早就会了,所以就感觉没意思。

  三、学习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会两种插入图片的方法,即菜单操作和工具栏操作;学会一个图片工具,即设置图片透明色工具。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清明扫墓的感想。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处理信息。

  3、在课堂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综合实现活动中有条理的设计自己的作品。

  五、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概述: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工具性。对于这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简介:

  2、情境创设法。

  七、教学过程简述。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将学生的扫墓收获放在黑板前进行展示,有作文、日记、图画、摘抄等。电脑里放映出学生扫墓的一些照片。

  2、课堂导入:先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作品,在作品中由福娃提出观看要求:一、老师做的演示文稿与以前学习过的有何不同?二、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何好处?通过学生观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出示板书。

  (二)学习新知:

  1、首先请出你的小客人。通过学生自学例1后,分别汇报二种不同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实现对二种插入图片方法的学习。在自学中要求学生分成2组,一组学习方法一,另一组学习方法二,通过汇报交流达到每个组再学习第二种方法的办法。汇报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出二种方法的要点并板书出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做到充分的实践,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插入白花,并为福娃戴好白花,由此达到巩固所学新知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学习下一个新知识做准备。

  2、为福娃戴好白花。当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插入白花后发现了白花的背景色很不好看,如何去掉背景色成了新的问题。此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描述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提请学生注意,同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情况由老师或学生进行设置透明色工具的学习。(如果有学生自己课前就会,就请学生来讲解、示范,如果学生都不会,老师直接进行讲解。)讲授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为福娃戴好白花。

  (三)综合实践:

  用本节课学习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扫墓收获。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前3条,然后组内讨论确定本组要做的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汇报讨论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设计。最后阅读第4、5条要求,开始进行幻灯片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题目要求:

  1、给幻灯片全部应用上单色背景(如黑色)。

  2、请将你的题目(如《收获》)放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并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3、请再插入3至4张新幻灯片。最后一页显示“再见”,中间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有图片和图片说明。图片说明用一个词表示,可以是插入艺术字也可以是文本框;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都要用上;可以加上适当的动画。

  4、保存你的作品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起名为“收获”。

  5、完成后试着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最成功的是什么?

  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做有礼貌的观众。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认真、诚肯,多看看别人优点。被评价的学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表示感谢。

  (四)小结部分。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五)布置学生作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请你在课下继续完善你的作品,把它做成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烈士的后代,也送给我们自己,时刻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八、教学反思:

  1、导入设计。

  导入的方法一般有七种:直接法、情境法、范例法、悬疑法、游戏法、迷语法和故事法。本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清明扫墓这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在这种情境中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同时,令学生产生学好本课意识的起到了很好的做用。

  2、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和二个小任务。大任务惯穿整节课,小任务为完成大任务将新知进行分解,逐层递进。三个任务之间关系紧密,相互支持。起到了置疑、解疑、实践的效果。

  3、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过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2课连词成句变化多》,本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本单元共有7课,第12课《连词成句变化多》是本单元的第四课,上一课《词语输入速度快》已经为本课垫定了输入词语的基础,本课在此基础上扩展为输入句子,其实就是将多个词语组合成句子,继续深入学习上一课内容。本课也是一课与语文学科相整合的课程,学生“造个句子”、“串词想句”也是其语文水平的一种体现,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再配上又快又准的词语输入法,丰富多彩的句子就应运而生了。

  本课的编写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句子的能力。本堂课中,还应对词语输入的技巧做进一步地复习巩固,如:怎样划分词语,词语输入的翻页方法,文字字体、字号等的设置……这节课也是放飞学生思维的一节课,引导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遣词造句,再将这些充满创意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在游戏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规定时间里串词想句最准确、最多。

  教学准备:智能ABC输入法、串词想句需要用到的词语。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词语输入的方法,并能将词语连成句子。

  2、掌握在写字板中设置字体、字号等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造个句子”、“串词想句”等练习,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句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激扬学生的想象力。

  2、养成学生规范打字的好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运用词语输入功能在写字板中输入词语,并将词语组成句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发挥想象,连词成句,并能又快又准地将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本单元前面四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拼音的输入方法和词语的输入功能,并学会了如何切换输入法、如何在输入汉字时进行翻页、如何输入标点符号等。另外,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又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遣词造句对他们来说是智慧的体现,充满创意的句型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带给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课堂。

  四、教学策略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讲解—演示法。

  3、任务驱动法。

  4、分层教学法。

  5、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分6个环节说说我的教学过程:1、课前打字,夯实基础。2、游戏导入,引出课题。3、造个句子,激扬智慧。4、串词想句,发挥想象。5、润色句子,欣赏作品。6、课堂总结,分享成功。具体如下:

  1、课前打字,夯实基础。

  上课之前,学生打开摘苹果软件,进行两关练习,先练习拼音单个汉字的输入一分钟,再练习词语的输入两分钟。比一比三分钟谁摘到的苹果最多,最多的几位同学获得老师颁发的笑脸粘纸作为奖励。在表扬学生输入快速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输入词语的时候回想上节课老师提醒的重点,用词语的方法输入,这样才能又快又准确。设计意图:复习本单元前三课内容,从拼音输汉字到词语输入的练习,循序渐进。

  2、游戏导入,引出课题。(6分钟左右)

  教师请输入词语最快的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一个游戏。老师在同学耳边轻轻说一个词语,请他输入到写字板中。(注:输入之前,教师将格式设置成下划线,并请每位同学输入之间空开一格。)输入例句分割词语:妈妈不但喜欢唱歌而且喜欢跳舞

  学生输入词语时,教师自然而然地提到以下几个输入词语的注意点:1、输入词语时,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输,要用词语的输入功能;2、翻页时看清词语,若没有就用单个汉字翻页的方法,组成新词语。演示同学输入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帮他找找词语在哪里。

  设计意图:集体复习词语的输入方法,并为词语组成句子做好准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可以组成一个句子。教师请一位学生给句子加上标点(出示标点输入在键盘上的位置),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并引出课题《连词成句变化多》,板书课题,并将“词”和“句”用其他颜色标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可以将词语连成句子,自然引出课题。

  3、造个句子,激扬智慧。(8分钟左右)

  教师出示PPT,你能不能也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是“一边……一边……”造个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

  先请同学组内口头交流想好的句子,再将自己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看看谁造的句子最有趣,比比谁输入地最快。输入快的同学还可以多造几个句子。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记录,记录下:1、输入句子很快的同学;2、句子造的很有创意的同学;3、修改了字体和字号的同学。记下学号以便交流演示。用时5分钟。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学生开动脑筋,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交流学生的作品,演示学生机上的作品。教师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一位同学输入特别快的`,再次提醒学生输入句子快的方法,要用词语输入。一位同学演示如何改变字体和字号,教师提出改变字体字号的两种方法:1、输入之前修改,2、输入之后选中文字再修改。

  设计意图:将知识点融于学生作品交流演示中,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的口讲述新知。

  4、串词想句,发挥想象。(20分钟左右)

  环节一:PPT出示三个词语“面包我天空”,教师请大家玩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出示任务:你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将这三个毫无关联的词语组成一个句子呢?学生思考,进行交流,教师用激励地语言表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字板出示最后一位同学说的句子,如:一块面包从天空掉下来,刚好落在我头上。学生进行句子内的词语划分:一块面包从天空掉下来,刚好落在我头上。教师再次提示:输入句子用词语输入功能,才能又快又准确。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也创造一个富有创意的句子,输入到写字板中。(2—3分钟)交流学生输入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过程中,除了肯定学生的创意之外,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在语句方面的问题,要通顺、合理。也可指出学生输入时的错别字,提高准确率。

  环节二: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分组分好,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组词语,六个词语左右。

  PPT出示任务:现在让我们来闯第二关!打开桌子上的信封,用里面更难的词语来串词成句。比一比谁造的句子最多,最有创造力。(7分钟)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评出造句最多,最有创造力的一位同学。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进行两个环节的设置,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想、说、练、评这几个步,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正确的输入方法将毫无关联的词语组成句子。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组内评比等激励下,激发学习热情,巩固所学新知。

  5、润色句子,欣赏作品。(3分钟左右)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富有创意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修改你的句子,改正错别字,还可以将句子的字体和字号等进行修改,让你的文字看起来更加吸引眼球。学生对自己输入的句子进行进一步修改。

  设计意图:润色句子,修改错别字,养成学生写好文章进行修改的好习惯。并且复习文字字体、字号的修改,巩固新知。

  6、课堂总结,分享成功。(3分钟)

  用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提问回答,让学生说说课堂上的成功,分享获得知识的喜悦。

  最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星级评定:会使用输入词语功能——一颗星,会输入句子——两颗星,能串词想句——三颗星,会修改字体、字号——四颗星,你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肯定——五颗星。

  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学习,复习课堂主要内容。在星级评定中,学生再次感知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六、总结:

  本课贯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并且渗透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让学生快乐学习,用多个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连词成句的乐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将信息与语文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感受文字之美,提升自我价值。

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9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几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避障传感器,掌握了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编写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其它传感器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生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LOGO语言学习基础,素质较好,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永久循环模块、条件判断模块、避障传感器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与作用。结合不同任务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进行编程。

  2、能够结合仿真环境中机器人运行的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程序进行调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及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条件判断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调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对先前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熟练使用诺宝编程平台。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六、教法和学法: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说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需要找一名最聪明的机器人卫士来看守,想不想让你们的机器人成为最聪明的卫士?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又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能完成这样任务的机器人应该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避障传感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使用这样的谈话法导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务:永久循环等四个模块的使用方法。(课件)

  组织分组:生自由分组。

  (2)执行任务:

  生:利用教材及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

  师:巡视指导,参与。

  (3)汇报交流:

  生:汇报、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

  (1)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意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分组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意在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取长补短,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四个模块的.顺序,同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且渗透编程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上机编程,仿真运行

  (1)布置任务:编写机器人躲避前方障碍物的程序,并仿真运行成功。

  (2)执行任务:

  生:尝试编程并试运行。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读程序,其他同学观察、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答疑、补充。

  (4)检验黑板上同学们板书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1)上机编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思维的能力。

  (2)汇报交流:让学生通过程序展示,既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同学们也将本课的难点一一摆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难点,使难点逐一击破。

  (3)检验板书:通过编写出的正确的程序流程图验证板书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布置任务:导入时提出的任务,保护镇馆之宝。(围绕圆形障碍物走)

  生:个体或以组为单位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及仿真运行。

  师:监督、巡视、记时。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学的程序,并介绍编写意途和构思,其它同学聆听,汲取经验,互相学习。

  师:鼓励,赞扬,聆听。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既有巩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设计完全考验学生对四个模块的灵活运用水平,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态度。并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经验总结、课后思考:

  生: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问题走,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八、设计意图: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九、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一节机器人课,“避障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机器人语言,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行为,已将知识诠释的通俗易懂。本课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是“新、实、活”。

  一、“新”。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实”。本课没有“蜻蜓点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1、选题真实。选择的活动主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的主题。也就是为我们阿城博物馆挑选一位看守镇馆之宝的卫士。

  2、知识点落实的扎实。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又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四个组,每个组研究一部分知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践、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将知识重难点分教研,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而且在学习高速电机模块、永久循环模块他采用了知识牵移的方法来完成的。编程时为降低难度,他采用充分发挥流程图的优势,让学生上黑板上贴流程图。

  3、课前准备的充实。

  在学习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师自制了一个小的演示课件,直观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直观了。

  学生在自学、小作合作及汇报几个环节,教师都有学生的学习提示,汇报要求等文字材料。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法。

  4、展现出来的是朴实。

  为什么朴实,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节课,没做任何修饰的一节实实在在的课。

  三、“活”。在本节课上的鲜活是最明鲜的特征。每个细节似乎都是在动态的氛围中完成的。

  1、任务的布置是动态的。想让你的机器人成为博物馆的卫士吗?——机器人卫士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么样赋予机器人卫士智慧——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执行任务。

  2、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教师没定性要求,那些同学学什么,而且根据同学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到对应的研究小组,而且是可以自学,也可以和旁边同学一起研究学习。

  3、任务的完成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从选择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过程——初步完成任务——展示汇报——评价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务。

  4、任务的设定是动态的。由易到难,先学习前避障传感器来躲避前方障碍,再学习左避障传感器或右避障传感器沿着障碍物行走。

  5、知识的迁移是动态的。从过去的直行模块迁移到高速电机模块。从过去的重复循环模块迁移到永久循环模块。

  6、课堂一个个闪亮、鲜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如在展示并解读编写思路时,冯志达说我在程序中放了一个发光模块,因为晚上巡逻,发光模块做为机器人的照明灯,还加了一个风扇模块,做为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说我给程序中加上了画笔模块,他说是为了留下巡逻的轨迹,表面看像机器人跳舞一样非常的美观,实际为调试程序提供方便)这些都超出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全部都是学生的想像。

  当然本节课的优点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第一、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2、本节任务量有点大,因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很好,学校机器人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完成的很圆满,如果不是这样的基础的同学,他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会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评价,我认为也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学生之间互评不到位。而且缺少准备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所以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课堂自检表

  学生姓名:————

  项目123说明

  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讨论、交流)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询问、讨论、交流)1=积极2=一般3=不积极

  是否自信(与别人不同意见时、尝试性操作时、表达想法时)1=经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1=能2=一般3=很少

  思维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清楚、做事有计划)1=强2=一般3=不足

  思维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总评:

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本节课在本章内容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建立按钮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学科第四章(多媒体作品制作)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二期课改“以同学进展为本”的理念动身,尝试引入启发式和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启发思索、演示示例→引入课题→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启发思索总结→深化学习”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使同学把握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的设置、学会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同时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学习乐观性,培育同学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在此之前,同学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种挨次执行的程序,同学感受到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人不能参加程序的运行,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这节课就让同学学习为作品建立一个友好、合理的人机对话界面,通过按钮实现交互。Authorware为用户供应了许多种交互方式,按钮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对于让同学把握如何设计和建立交互结构以及轻松地学好后面几节交互内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按钮交互的建立及反馈分支流向的设置和引导同学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由于一下从前面的挨次结构过渡到这节课的交互结构,绝大部分同学会不知如何下手、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因此引导同学构思和设计交互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我准备主要以问题启发和任务驱动为主,由于对于这节课问题启发更简单使同学通过回顾前面所学学问,感到现有学问还不能满意自己的需要,从而比较轻松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同学在某一个任务情景当中较轻松地接受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附带观看比较、讲练结合、同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同学多动手、多思索、多实践,使同学了解、把握信息科技的基本学问和技能。由于信息科技学科学问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留意培育同学的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观看示例和分析示例来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遇到问题多用“关心菜单”的学习习惯,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说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选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需要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老师自制的课件,便于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整个教学过程从二期课改“以同学进展为本”的理念动身,遵循“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老师以同学学习伙伴的角色在与同学共同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问传授和方法指导。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探究新学问、深化学习和课堂总结。

  ①.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中,我期望通过如下两个问题来达到复习

  巩固、启发思索、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的教学效果。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前几节课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能不能随便选择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内容?”其次个问题是“前面我们所设计的Authorware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它的程序结构你有何体会或感受?”这两个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次序不能颠倒。

  ①.在提出上述问题,引出话题之后,再让同学观看两个内容相同结构

  不同(课件1是挨次结构,课件2是按钮交互结构)的课件,让同学观看哪个课件更好,好在哪里,从而使同学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培育同学发觉问题的力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①.接下来进入“探究新学问”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我准备通过“共同分析→(任务驱动)同学尝试制作→演示同学作品进行点评→启发同学思索总结”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培育同学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其中,共同分析是启发同学一起来分析课件

  2的程序结构,使同学初步了解按钮交互的'结构流程;接下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同学制作一个流行歌曲点歌台,使同学在完成一个他们比较感爱好的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在同学尝试制作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实行单独指导的方式,对于共性问题老师选择1—2名同学的作品进行演示点评,启发同学共同解决,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欢乐,老师只对全部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然后在同学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的基础上,启发同学思索总结设计一个交互结构应留意哪几个要素,老师引导同学乐观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依据同学总结的状况作适当的演示补充,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采纳这样的突破方法既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也培育了同学的学习力量。

  ①.在“深化学习”这个环节当中,我准备支配“嵌套的按钮交互”这个教学内容,这个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没有要求。我想在绝大部分同学把握了如何建立按钮交互和设计交互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满意同学的求知欲,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作为课后的思索。

  ①.“课堂总结”这个环节,我准备采纳提出一个小任务,让同学思索

  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畅所欲言,从而让同学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学问点。

  以上就是我对在二期课改背景下的中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浅薄理解和本节课的设计构思。

信息技术说课稿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应用公式和函数》,接下来,我将结合新课标指出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篇目节选自沈阳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模块第12节-《应用公式和函数》。本课以计算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为任务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了Excel和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由于这两个软件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某些操作和功能极为相似,因此也能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部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做到因材施教,以下是我对学情的分析。我多面对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是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自尊心较强。因此我授课的过程中,我将会理论联系实践,多设置互动环节,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认真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进课堂中,学好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三维目标:

  1.能熟练写出单元格的名称并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上机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会应用公式和函数,提高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式,难点则是灵活选择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全校学生的成绩汇总表格,提问学生求平均分的方法。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积累不难答出可以通过把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再除以人数得到。随后我会继续追问,“我们可以通过笔算或计算器来求出平均分,但是耗时耗力,也难以保证其正确性。我们是否有其他更高效准确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呢?”由此引出新课。

  之所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地胜负欲,喜欢去挑战困难,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展示一个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本课以求出平均身高这个任务为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的。

  1.了解单元格地址

  我会组织学生上机观察工作表并阅读教材,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即工作表的结构和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我会补充讲解单元格地址的功能,即单元格地址可以作为计算的元素参与计算,并能实现计算结果随着单元格内容改变而改变。

  2.使用公式

  我会讲解公式的`作用和功能,并上机演示利用公式计算工作表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的操作方法,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在操作完毕后,我会提问学生公式法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强调,只有鼠标移动到单元格鼠标形状呈现黑色实心的十字符号拖动填充柄,才能实现填充功能。随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限时5分钟,上机操作并探究使用填充柄填充的公式和最初公式存在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学生同时进行总结,即当单元格的引用是相对引用的时候,使用填充柄进行填充,可以实现复制公式的操作,并且单元格地址也会发生相对变化。

  3.使用函数

  我会讲解公式法的局限性,即不适合处理数据量大的数据,随后说明函数能够解决该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函数的含义。在学生明白函数就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公式后,我会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相邻四人为一组,上机操作,时间为5分钟,完成计算平均身高的任务。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同学上台演示讲解。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公式和函数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上机操作并认识一些常用函数,思考其功能。然后在学生探究完成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其发现。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如:我提问使用公式和函数的注意事项。学生说出书写函数和公式之前要先写等号。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尝试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够清晰展示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说课稿10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2、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

  3、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3、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

  4、认识不同的电脑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教学难点:

  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

  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一数(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

  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

  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

  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一台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

  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

  2、这主机箱有啥用途?

  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鼠标)

  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

  4、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

  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二)说一说

  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三)看一看

  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教后感:一年级第一节电脑课,我安排了认识新朋友来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通过学生的反应,多数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并能准确的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信息技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习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习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信息技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 是FLASH( Dreamweaver )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 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 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FLASH( Dreamweaver )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2) 学生通过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

  (3) 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 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 ;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 技巧,并做到与 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 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 ;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FLASH( Dreamweaver )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 游戏(播放 视频、播放 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 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 ,这是与 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学校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在前面初步熟悉和把握了简洁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同学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娴熟绘制引导线,把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问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育同学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肯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熟悉和进行简洁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依据教材作品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同学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同学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索,并擅长与同伴沟通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二、说教法

  依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胜利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状况。乐观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争论式教学法,让同学通过小组的争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老师的主导作用,又敬重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留意信息的反馈、沟通,同时注意同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说学法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同学依据老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老师制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简单一些,但是这样同学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争论沟通、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气,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依据同学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依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同学的无意留意引向有意留意,可以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同学观看后回答:小球是依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同学可以对答如流,这时老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学问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同学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同学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

  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让同学观看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老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日这节课的重点把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争论式课堂教学讨论的要求,给同学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同学运用以前所学学问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同学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终老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老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消失在动画里,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五、全课小结:

  教学过程中没能准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现;也缺少准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舞;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准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同学的作品未能胜利制作。

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窗口的操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键盘操作和鼠标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窗口操作是我们操作电脑最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第一年开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但也有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电脑学习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掌握窗口的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从故事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从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5、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演示讲解、启发提问法为辅。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故事中掌握基本操作。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小故事,上课伊始老师就以讲一个不一样的《龟兔赛跑》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之中:

  1、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打开窗口操作——调整窗口大小操作。

  2、乌龟、兔子向前跑——移动窗口操作。

  3、兔子睡觉了——最小化窗口操作。

  4、兔子睡醒了——还原窗口操作。

  5、故事讲完了——关闭窗口操作。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讲这样故事的几个关键点,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这时学生已经磨掌擦拳,跃跃欲试了,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试着自己讲这样的《龟兔赛跑》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于无形中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从故事中理清基本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小乌龟”和“小兔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老师就从这两个小动物说起,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通过取名字活动认识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通过区分各个窗口认识“标题栏”,通过看老师操作归纳总结出窗口的各种操作。至此,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各种概念,梳理了知识。

  (三)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熟练操作。

  最后通过老师学,学生做的游戏,加深理解,让学生熟练了操作。

  (四)在总结中深化思想教育。

  本课以《龟兔赛跑》为情景,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原来就已经会了这些操作,如果纯粹讲操作的话,可能五分钟就学会了,但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概念的梳理,我将窗口的基本操作揉合于讲故事中,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要学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学生。

  3、本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较少,让学生完成的讲故事的任务,层次性不强,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说课稿15

  尊敬各位专家、领导、教育同仁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对龙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写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整合以及教学建议与评价几方面下面结合本单元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1、单元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来要求的,比较笼统,根据这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确定本单元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启动、退出金山画王的方法;了解金山画王的界面组成;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背景设置、插入贴图、设置不同效果的图片等简单的图片编辑方法。逐步教给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表达意图确定的主题和构思;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和自学计算机软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另外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所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在做画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美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养成运用图形信息的习惯和素养;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人合作的意识。

  2、教材的编写体例及意图

  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共16课,系统地介绍了画图和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第一单元画图的使用方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完画图软件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单元6课的金山画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计算机画画。目的是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比较中学习,体会计算机绘图的神奇魅力。

  教材内容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例题的形式,系统地讲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小课题、小步子、任务驱动的编写方法,力求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每节课中结合课程内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练习,用“小知识”、“小窍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编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山画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遵循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认知规律,照顾了儿童学习习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金山画王单元教材整体上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知识的呈现上提供了大量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应用能力。这样的安排有利学生在提高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金山画图虽然界面与学生以前接触的软件界面有所不同,但他的工作界面接近于真实的事物,生动逼真的画面,形象的介绍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金山画王作为一款专为儿童的绘图软件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画图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并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尝试中学习。

  3、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金山画王软件是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的工具。这一单元教材共有六课介绍了(出示知识树):启动、退出金山画王软件;金山画王界面的组成;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简单的图片编辑,系统的学习了它的使用方法。每一课都精心的布置学习一个或多个任务通过学生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小学生对生活感受与理解。

  走进金山画室 ,是认识金山画王软件的第一步,教材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金山画王程序、金山画王操作界面组成、掌握贴纸工具箱”这些知识,更是以后进行计算机创作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对windows画图软件的理解和对应用软件使用的初步认识,本课结合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箱的作用、丰富的素材库和声图并茂的特点,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思考、探究、创造、时间的空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符合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走进大自然 这一课是通过展示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背景中插入各种贴图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图画的保存为以下几节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小摄影师 通过编辑简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暗房工具的使用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节日的天空 一课中通过使用文字工具和绘图工具,能独立绘制有一定主题内容的图画,并能给图片插入文字,是学会使用金山画王的基础的一节,也是关键一节。通过创作,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提高了电脑操作的.动手能力。

  动物乐园 是在已经掌握金山画王各部分功能后的一次综合应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仙女棒和动物贴图的使用,是对学生是否掌握前面所学的一次检验,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逐步展现给学生一副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再次深切感受到金山画王的奇妙之处。

  制作我们的画册 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讲授创建自己的画册,管理自己画册包括添加、删除,保存为任务,焕发学生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本单元教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金山画王绘图软件工具,做到了教材的连贯性,每课都有连带关系,每一课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循序渐近、螺旋上升的状态,学生每多学一课,应该是多一分综合能力,为以后后续的计算机学习做好铺垫。

  4、教材的整合

  金山画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绘图工具的使用,第二单元金山画王是创作图画,金山画王是第一单元画图的延伸,依然是以绘画为切入点,使学生掌握除了能用 “画图”软件以外,还能用另一种软件来绘画,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将金山画王的学习安排在画图之后,其目的是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体验图形美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并为四年级上册学习word制作小报,下册的网页制作、五年级上册的幻灯片制作都充分的利用了本单元学生学习的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教学建议与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图形加工处理方法;学习在暗房中调整图片颜色;绘图工具的绘画方法;仙女袋工具的使用;会使用图库中的动画及动画修改。

  教学难点:

  用画板中提供的工具绘制简单的画面;在金山画图中保存图片的方法;简单的图形加工处理方法;在暗房中调整图片颜色;图画中的构图及主题思想的表达。

  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内在的兴趣,一旦兴趣被激发出来,就相应的唤醒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如在教学金山画王文字输入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兴趣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通过开展 “比一比,评一评”,或者采取游戏、情境教学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文字的输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熟悉键盘,练习打字速度,还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金山画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创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练习在金山画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巧设练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练习课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了自己体验,自己探索。如动物乐园一课,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图画,老师不固定题目,请同学们自由创作,也可以小组协作,比一比,看谁的小动物画地好。通过本次作业,我们可以看出贴近自然的无限制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了自己体验,自己探索,画出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彩蝶”。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这类具有有活动课性质的教学上,我们除了把上述言论渗透到教学中之外,还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的和谐氛围,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4)掌握好教学中的侧重点,教师需要注意是不同类别的工具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把握好关键至为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金山画王的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以学习过的知识来自学。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些工具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比较接近,学习比较容易,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大胆尝试,然后答疑解惑来完成,侧重点放在掌握工具样式的选择与使用上,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复杂的工具或操作方法,教师应自己边示范边讲解,重在让学生正解地掌握使用方法,比如把仙女棒工具的几种特殊使用方法可以进行演示讲解。多安排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激发学生操作的热情巩固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

  对学生来讲,金山画王是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作品比较好的软件,在教学评价时教师一定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创作的空间,评价尽量要以体现学生为主,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灵活度,调动兴趣,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星级评价、评价量表等很多方法,如果出现失败,教师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指出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好的作品可以到前面展示,给他一个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斧正!谢谢!